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反思

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反思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进行这段历史的教学,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

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訢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岢隽恕蹲收缕罚钤缭谥泄岢隽朔⒄棺时局饕濉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

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 审核人: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 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

中国近代史(二)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和早期维新思想 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 1)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但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商品市场;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并流入城市,给资本主义的新式企业提供了日益充足和扩大的劳动力市场; 由于受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一部分富裕阶层不愿再将所有的资金去购买土地,而寻找新的投资空间,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资本条件。 外商在华企业技术先进、获利丰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一部分富裕商人、地主、买办(指1800年代-1910年代,帮助欧美国家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和官僚,开始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2)鸦片战争后,受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洋务运动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后,为了筹备资金,也采取了“官督商办”的形式,从而为私人资本进入近代企业在政策上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洋务企业兴办后,机器生产的优厚利润也诱导了手中握有一定资金的一批商人、地主、官僚,投资近代企业。 民用企业≠民族企业 二、标志 方举赞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 发昌机器厂广东香山人方举赞、孙英德所创办。他们原在上海一家打铁店中当学徒,1866年在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该厂主要业务是为美商经营的“老船坞”加工、打制零件。1869年,在使用车床后,就很快地由一个手工业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发昌机器厂是当时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后因受到外商的排挤而逐渐衰落,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三、西学传播的途径 1、办学兴教 1862年,奕訢奏请创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创办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30年间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 1862年6月11日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初设英文馆,1863年,添设法文馆和俄文馆,1866年12月,恭亲王奕?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课程逐年增加,开设了不少自然科学实用技术的学科,1871年,又添设德文馆,1874年,同文馆设立医学、生理学讲座。馆内还附设印刷所,译印西方近代科技、世界历史和外国法典等书籍。 “广方言馆”成立于1863年,是上海建立的第一所外国语专科学校,也是带有明显上海特色的新式学校。相对于京畿使用的官话,地方语言被叫作“方言”。所谓“广方言”,就是推广方言的意思。清政府把外国语当作“方言”,显然是有点老大自居的傲慢。 1863年设立的上海广方言馆初办时,只设英文馆,学生主要学习英国语言文字,迁

初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

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班级:级专升本科各专业 辅导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与作用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有《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其后继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理论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基本要求:掌握本书体系及课程要求 (二)基本内容: .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怎样学好这门课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基本要求:理清近代八十年历史的发展线索,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与社会阶级力量的变化,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基本内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二 1.(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XX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5.(20XX年福建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 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 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7.(20XX年广东文综历史,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 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8.(20XX年山东文综历史,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20XX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0.(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1.(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其亲身的体验, 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纲要”课教学实践环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教研室特拟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的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 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吃透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使他们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生动地做到“两个了解”,进而理解“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形成爱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根本依据,以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根本目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实践教学也必须围绕其展开。本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展开工作。 2、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针对性、开放性。实践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活动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兼顾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在内容和形式等的设计上,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的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创新精神和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3、结合国内外时事,体现时代性、社会性。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当今大学生对包括国内和国际的社会时事的变化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他们跟踪社会时事的变化速度快,关注度高,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度思考,即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常换常新。 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要按照突出针对性、体现实效性和把握时代性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力求将实践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三、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本课程实践教学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一)观看影片(二)社会调查(三)制作历史小报] (一)观看影片 教师可以结合“纲要”课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选择恰当的题材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另外,由于课时有限,集中组织观看的影片数量有限,学生可根据影片参考目录在课后自行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代史》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以后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9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掌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阶段检测(二) 中国近代史

阶段检测(二)中国近代史 (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 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即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项。 3.下图为《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该章的主题应为()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革命军的兴起、袁世凯的机会、妥协中诞生的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章的主题应为辛亥革命。C项符合题意。 4.“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4月末,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战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C项。

5.“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项。 6.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故D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C项搭配正确。 7.“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A.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发动百团大战 ,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选C项。 8.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斗志,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D项。 9.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歼灭和改编,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三大战役指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渡江战役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篇 篇一:2014最新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

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 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 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 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 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 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 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 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 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 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用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文物遗迹等,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尤其是河南人民在实际斗争中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要求 在实践教学中,了解河南人民在近代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学习河南人民坚定革命信念,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精神;并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对祖国现代化建设负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应如何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二、实践内容与调查报告选题 (一)内容: 可以选择实地参观考察。地点主要是安阳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比如,烈士陵园等),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和实物实景(比如:大型厂矿、社区等)。出于经费及安全的考虑,建议学生以在安阳地区参观考察。 (二)选题参考范围(可以另外自拟一个具体的小题目) 1、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调查 说明:对当地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状况和保护问题,就某一个方面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调查 说明:对当地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地方戏曲、地方传统艺技、地方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方言等的传承和保护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

说明: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自己家乡新中国63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史调查 说明:对新中国63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的翻天覆地变化历史进程展开调查,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记载、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例如: 家乡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分析。家乡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调查情况。家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调查与分析。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城镇企业改革的情况调查与分析。等等。说明:所说的“家乡”可以是家庭住址所属的村、社区、乡镇、县市等地区。每个同学任选一个题目进行调查,所写调查报告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可以在推荐题目之外自选其他与近现代史相关的题目。禁止抄袭,如发现查实一律0分计成绩。 [写清何处何时调查,对象;可以有数字材料和史料(可以是访问村里边老人,把他们讲的故事写上);建议,对策,感悟,体会;逻辑结构清晰。] 5、当地政府利用近现代历史上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 说明:调查当地政府开发近现代历史上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状况、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写出调查报告。 三、实践方式及时间 学生以10人左右一个小组为单位,自行参观安阳及其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等。时间集中在第7周—第9周参观,第10周每个实践小组提交1份以小组为单位的统一规范的纸质调查报告(保留好电子版,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保留), 并在报告后附上小组集体参观照片(PDF文件就可以了)。 四、考核办法 要求每一个小组一定要做好图像记录,撰写实践调查报告,交给任课老师。本课程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出优秀调查报告汇编。 五、参考题目: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 课程编码:06022102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适用专业:大一本科学生执笔人: 审核人:编写时间:2011年2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 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基本内容: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要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件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 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 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 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 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 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 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 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 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 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 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 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 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 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 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 久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 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 风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 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 始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 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 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 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 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 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 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 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 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 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 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 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 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 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 厂---------沈阳第一机床 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 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 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 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 风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 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 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 发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 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 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 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 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 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 召开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 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 亚洲运动会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40-1999)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 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 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 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 战争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 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 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洋务 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7—1895.4年中日 甲午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 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6.11—9.21戊戌变 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 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 国成立 2月12日清帝退 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 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