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主板RAID1恢复方法图解

Intel主板RAID1恢复方法图解
Intel主板RAID1恢复方法图解

测试以EP-5LDA+ GLI为例,先使用2个Seagate 80G SATAII硬盘组好RAID1,安装驱动时除了主板芯片组,声卡,网卡,显卡驱动之外,还必须加载“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 tor Raid edition V5.10.1022 full Version”驱动,Intel主板主要通过此驱动来完成RAID 镜像恢复。以下为RAID损坏和恢复的全过程,请参考:

1.首先拔掉其中的一个硬盘,开机第二画面显示为一个不完整的(Degraded)RAID1(如图),进入系统点击开始菜单-Intel(R)Matrix Storage manager-Intel (R)Matrix Storage Console,查看硬驱和RAID状态项提示“一个硬驱丢失,RAID卷性能下降”表明RAID1已被损坏。

2.加入一个SAMSUNG 80G SATAII空磁盘,进入系统打开Intel (R)Matrix Storage Console对话框,点击“恢复RAID1数据保护”前的图标。

3.然后再点击“现在就重建RAID卷”。

4.查看硬驱和RAID状态提示“一个RAID卷正在重建”。

5.重建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等到提示“所有的硬驱和RAID卷均正常”,表示RAID1已恢复。

6.重启,开机画面也显示一个“Nomal”RAID1

数据恢复的常用方法

数据恢复的常用方法 硬盘作为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载体,往往会因为硬件、软件,恶意与非恶意破坏等因素而出现存储数据完全或部分丢失的现象,特别是在这个随时可能遭受攻击的网络时代,硬盘数据还面临网络方面的破坏。重要数据文件一旦丢失,损失势必难以估量…… 面对这些潜在的危险,再周密和谨慎的数据备份工作都不可能为我们的数据文件提供实时、完整的保护。因此,如何在硬盘数据被破坏后进行妥善而有效的数据拯救,就成为广大用户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下面本文就硬盘存储数据丢失的原因、恢复技术及相关保护措施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数据丢失的原因及产生现象 造成数据丢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软件、硬件和网络。 1.软件方面的起因比较复杂,通常有病毒感染、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误作等几种,具体表现为无作系统,读盘错误,文件找不到、打不开、乱码,报告无分区等。 2.硬件方面的起因有磁盘划伤、磁组损坏、芯片及其它原器件烧坏、突然断电等。具体表现为硬盘不认,盘体有异常响声或电机不转、通电后无任何声音等现象。 3.网络方面的起因有共享漏洞被探知并利用此漏洞进行的数据破坏、木马病毒等。 上述三种数据的丢失往往都是瞬间发生的事情,能否正确地第一时间判断出数据丢失的原因对于下一步所讲述的数据恢复是很重要的。 二、硬盘数据恢复的可能性与成功率 什么是数据修复呢,数据修复就是把遭受破坏或误作导致丢失的数据找回来的方法。包括硬盘、软盘、可移动磁盘的数据恢复等。数据恢复可以针对不同作系统(DOS、Windows9X/NT/2000、UNIX、NOVELL 等)的数据进行恢复,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丢失原因,数据恢复可能会出现完全不能恢复或只能恢复部分数据,如:数据被覆盖(OVERWRITE)、低级格式化(LOWLEVELFORMAT)、磁盘盘片严重损伤等。 1.恢复数据的几项原则 如果希望在数据恢复时保持最大程度的恢复率,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发现问题时:如果可能,应立即停止所有的写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出现明显的硬件故障时,不要尝试修复,应送往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 恢复数据时:如果可能,则应立即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并优先抢救最关键的数据,在恢复分区时则应优先修复扩展分区,再修复C。 2.数据恢复可能性分析 硬盘数据丢失后,数据还能恢复吗?这是许多电脑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数据恢复实践和经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找不到的数据往往并没有真正的丢失和被破坏,80%的情况下,数据都是可以复原的。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数据恢复可能性与成功率分析: ·病毒破坏 破坏硬盘数据信息是电脑病毒主要的设计目的与破坏手段。有些病毒可以篡改、删除用户文件数据,导致文件无法打开,或文件丢失;有些更具破坏力的病毒则修改系统数据,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行。针对病毒导致的硬盘数据丢失,国内各大杀毒软件厂商都掌握了相当成熟的恢复经验,例如江民科技的KV系列杀毒软件就曾将恢复这类数据的过程与方面在软件中设计成了一个模块,即使是初级的用户也只需经过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恢复85~100%的数据。 ·软件破坏 软件破坏通常包括:误删除、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等。目前的硬盘数据恢复技术对于软件破坏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恢复成功率相当的高平均90%以上。此类数据恢复技术已经可以对FAT12、FAT16、FAT32、NTFS4.0、NTFS5.0等分区格式,DOS、Windows9X/ME、WindowsNT/2000、WindowsXP、UNIX、Linux 等作系统完全兼容。 ·硬件破坏 硬件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如果是介质设备硬件损坏,电路板有明显的烧毁痕迹或设备(如硬盘)有异响或BIOS不认硬盘参数,这种情况下的数据恢复对于个人用户显得非常困难,所以遇到这种情况,

联想老机箱换新主板前置面板插线

这款机箱确实挺厚重,除了丑点(塞桌子下边谁看得见)!值的改造下: 按你定义的数字改动如下: 1:前置USB(这个最好改,先说) 1 3 5 7 9 红绿白黑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 黑白绿红 2 4 6 8 10 用曲别针把上排那个堵住的口投出来,用缝衣针挑住黑线上的挡片抽出黑线,插到刚才的位置,并把刚才投出来的堵头,堵住5(不堵也可以,主要是标准USB 这儿是个缺针,堵住防止插错);把下排四线全抽出来(用缝衣针帮忙),按上排顺序依次插入,就改装好了,于是最终变为: 1 3 5 7 9 红绿白黑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 红绿白黑 2 4 6 8 10 (标准USB接线定义是红白绿黑,联想的这儿定义有问题,不要怀疑,直接用,当然只要电源线不错,数据线反了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 2、音频口(你标注的数字有点问题,看下边) 2 4 6 8 黑红红 口口口 口口口口 红白白(黑黑) 1 3 5 7 只需把3、4两线抽出,插到后边(你需要找一个10口的模块,或者两口的并在后边即可)9、10位置;7的双黑线抽出不用(这是地线,标准的是耳机放大电路,由于没有对应的定义,改造好后,前置音量可能有点小)。 2 4 6 8 10 黑红红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 红白白 1 3 5 7 9 防止短路,最好是把原来的7线双黑线塞到8里边去,没用了。 3、开机重启指示灯,如五楼所说,1、2是硬盘灯, 4、6、8、10是pcspeaker (不过这个功能好像都集成到主板上了),12、14是重启,3、 5、7是电源,9、11是重启。 2 4 6 8101214

紫蓝橙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 红黄绿灰黑棕 1 3 5 7 91113 改造之后如下,把原来13的堵头装到10位置剩下一个黄线没用了,随便塞到1 1-14哪个口里就行了: 2 4 6 8101214 灰绿黑棕 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红紫蓝橙 1 3 5 7 91113 当然,你也可以黄和绿换一下,这样你的电源灯就是黄颜色的了(绿线当然是绿色)。 回复 ?11楼 ?2010-07-10 23:52 ?举报 | ? ?虎兕出于柙 ? 老觉着有点别扭,原来是你给的图都是反着的,改造的第一步用了你的图,有点不够直观,应该是: 2 4 6 8 10 改造后:2 4 6 8 10 黑白绿红红绿白黑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红绿白黑红绿白黑 1 3 5 7 9 1 3 5 7 9 另外,最后那个电源啥的,最好找个10针模块,多的那个线插到空白的孔里。 回复 ?12楼

详细地冠脉造影全程图解

史上最详细:冠脉造影全程图解 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感到莫名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 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大家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而真正操作起来,却想不起来了。所以,今天我们将其简化,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 就从推病人进导管室,上导管床开始学起吧!这时,你将成为助手的助手。 首先,帮助病人躺在导管床合适的位置上,头向C 型臂,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桡动脉入路,所以我们先从摆穿刺手,也就是固定右手开始。 将病人右臂外展45°左右,放在右手支撑板上,为了给操作者提供良好的穿刺体位,在病人右手腕下垫上绷带卷,或者纱布包,有条件最好垫上500 ml 的袋装盐水,既能支撑,病人舒服,还能充分暴露穿刺点。

把支撑板和盐水袋子用手术包的外包装袋套上,视野干净多了。 然后用绷带绕患者右手掌捆扎结实,避免其移动。自指尖一直到肘关节进行消毒,如下图。谨慎起见,建议将右股动脉穿刺点也准备好,提前消好毒。已备桡动脉穿不成功的不时之需。 消好毒,请站到一边,因为助手将铺手术巾了,这时你可以穿好铅衣,站在一旁看看肝素是怎么配置的,心电监护的联接,三联三通的联接,并学习助手操作。当你站在一旁观察上十几台造影术后,你大可以试一试助手的工作。有些工作不可能看会,比如说摇床到位! 一个合格的助手,其实不输术者,阜外医院的摇床者多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因为一台造影做得成不成功。最关键的不是你造没造成影,而是你造的影是不是能完整将血管展开看清。这就全凭助手摇床的技术了。 关于摇床,我们下次另讲。穿上手术衣,站在助手的位置上,该从何处下手呢?就从整理手术台铺无菌巾开始。首先要帮助操作者整理手术台,可以趁机学习造影所用的基本器械了。 一个造影所需的器械有: 桡动脉穿刺包(将东西取出,放到弯盘里备用);造影导丝(一般为绿色J 头硬导丝,或者超滑又叫泥鳅导丝,它将

电脑主机内部所有接线连接方法

电脑主机内部所有接线连 接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脑主机内部所有接线连接方法 主机外的连线虽然简单,但我们要一一弄清楚哪个接口插什么配件、作用是什么。对于这些接口,最简单的连接方法就是对准针脚,向接口方向平直地插进去并固定好。 电源接口(黑色):负责给整个主机电源供电,有的电源提供了开关,笔者建议在不使用电脑的时候关闭这个电源开关(图1)。 图1 PS/2接口(蓝绿色):PS/2接口有二组,分别为下方(靠主板PCB方向)紫色的键盘接口和上方绿色的鼠标接口(图2),两组接口不能插反,否则将找不到相应硬件;在使用中也不能进行热拔插,否则会损坏相关芯片或电路。 图2

USB接口(黑色):接口外形呈扁平状,是家用电脑外部接口中唯一支持热拔插的接口,可连接所有采用USB接口的外设,具有防呆设计,反向将不能插入。 LPT接口(朱红色):该接口为针角最多的接口,共25针。可用来连接打印机,在连接好后应扭紧接口两边的旋转螺丝(其他类似配件设备的固定方法相同)。 COM接口(深蓝色):平均分布于并行接口下方,该接口有9个针脚,也称之为串口1和串口2。可连接游戏手柄或手写板等配件。 Line Out接口(淡绿色):靠近COM接口,通过音频线用来连接音箱的Line接口,输出经过电脑处理的各种音频信号(图3)。 图3

Line in接口(淡蓝色):位于Line Out和Mic中间的那个接口,意为音频输入接口,需和其他音频专业设备相连,家庭用户一般闲置无用。 Mic接口(粉红色):粉红色是MM喜欢的颜色,而聊天也是MM喜欢的。MIC接口可让二者兼得。MIC接口与麦克风连接,用于聊天或者录音。 显卡接口(蓝色):蓝色的15针D-Sub接口是一种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图4),用来双向传输视频信号到显示器。该接口用来连接显示器上的15针视频线,需插稳并拧好两端的固定螺丝,以让插针与接口保持良好接触。 MIDI/游戏接口(黄色):该接口和显卡接口一样有15个针脚,可连接游戏摇杆、方向盘、二合一的双人游戏手柄以及专业的MIDI键盘和电子琴。 网卡接口:该接口一般位于网卡的挡板上(目前很多主板都集成了网卡,网卡接口常位于US B接口上端)。将网线的水晶头插入,正常情况下网卡上红色的链路灯会亮起,传输数据时则亮起绿色的数据灯。主机内的连线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我们DIYer都要攻克这些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地组装起一台可以流畅运行的电脑。 1.电源连线

RAID10的恢复方案

RAID 0+1(RAID 10)数据恢复方案简介 RAID 0和RAID 1的组合称为RAID 0+1,或称为RAID 10。如下所述,它具有一些有趣的优越性。通过将RAID 0分块的速度和RAID 1镜像的冗余进行组合,结果产生了一个快速、没有写开销、具有极好冗余性质的子系统。图6 - 3 5给出了一种RAID 0+1/RAID 10的配置,此处,R A I D 0部分处于最高位置,而RAID 1阵列处于最低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磁盘不属于同样的低位置镜像对,它们就被阵列丢失。因为阵列可能因镜像磁盘对丢失而消除,所以,它不能像RAI D 6那样防止两个磁盘的失败。同时,由于该阵列的1 0 0 %磁盘冗余开销,它的价格也比校验R A I D阵列更昂贵。 无论如何,RAID 0+1/RAID 10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其背后的原因如下: ?操作量减少了,但性能并未减少。

?与校验R A I D相比较,它的写开销最小。 ?一个带有x个虚拟成员驱动器的阵列,在所有x个驱动器失败之前,它还能够继续工作。 ?阵列容量的扩展并不减少M T D L。 ? MTDL取决于单个的磁盘,而不是多个磁盘。 ?容易使用多个产品实现。 镜像的分条还是分块的镜像 对于RAID 0+1/RAID 10,有两种可能的配置,最高位置既可以是RA ID 0,也可以是R A I D 1,相应地,最低位置则是RAID 1或RAID 0。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有趣的事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当一个磁盘从RAID 0阵列中丢失,整个阵列就停止工作。事实上,单个磁盘的失败等价于多个磁盘的失败。 所以,假如RAID 0功能在最低位置实现,驱动器的失败将导致最高

R-Studio通用数据恢复方法

R-Studio万能通用数据恢复方法 网上流转的数据恢复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个图文教程,下面一起来学习下R-Studio万能通用数据恢复方法吧!学会了这个教程对于R-Studio怎么用也就自然学会啦! 我们将故障硬盘连接到电脑上,在我的电脑中可看到共4个分区,格式为FAT32。 在我的电脑上右键单击--管理--然后进入磁盘管理,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现在结构,对后面的数据恢复过程很有帮助。

我们首先要了解故障硬盘当前分区的数据量,即对以前数据的覆盖破坏量。在磁盘管理中,在每个盘符上--单击--右键--属性,这是客户硬盘当前第一个分区H盘的属性。剩余空间不多,但客户声明本区为操作系统分区,数据不在这里。因此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客户硬盘第3、4个分区K盘和L盘已用空间都基本为空,这些位置的数据恢复效果将会很好。

后并安装运行。 客户需要的是重新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以前的数据,并且要求尽可能全部恢复,因为他不记得原来数据放在什么位置,因此需要点击选择扫描恢复整个硬盘而不是分区。选择要恢复的硬盘或分区,点击R-Studio的开始扫描图标。你可以根据硬盘型号、卷标、文件系统、开始位置、分区大小来正确确认。

点击开始扫描后,R-Studio弹出扫描设置窗口,一般采用默认选项即可,也可以去掉我们不需要的文件系统,可加快分析速度。我们要扫描的是整个硬盘,所以从0位置开始,长度149.1G 。 也可以精简R-Studio要分析的文件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只可能是FAT和NTFS格式。

硬盘大约要1小时。 R-Studio扫描完成,OK。

主板前置音频接线图

现市场上各种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接线大概分为4种:标准7线接口、简化7线接口、5线接口、4线接口。对于5线、4线接口的面板,由于制造不符合标准,即使连接以后也不能组成正常的回路,后置无法正常发声的;对于这种面板的接法,由于无法实现前后置音频都能正常发声,这里就不说了。 看看现在市面上,一般机箱音频线的标示: BIOSTAR 两种前置音频接口和对应的接线方法: 第一种、14针接口

标准7线接法: 1----MIC IN 2-----GND 3----MIC POWER 4-----不接 5----LINE OUT FR 6----- LINE OUT RR 7----不接8-----空 9----LINE OUT FL 10---- LINE OUT FR 11---12闭合13-14闭合 简化7线接法: 1---Mic IN 2---GND 3---MIC Bias 4----不接 5---SPKOUT-R 6---SPKOUT-R 7----不接8----空 9----SPKOUT-L 10----SPKOUT-L 11---12闭合13-14闭合

第二种、10针接口 前置音频接口位置如下图:

注意:用户将连接器连接PC前置音频输出时,此时后置音频无输出! 补充二:前置USB接口 现在电脑的机箱大多数都有前置USB接口,在这个USB设备日渐丰富的年代,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你看看你的电脑机箱有前置US B接口吗?能使用吗?我想很多在电子市场攒的电脑,即使有也是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商家以前还是接前置U SB口的,可是各个主板的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经常给接错了以致烧了USB设备和主板,后来就再也不敢接前置USB接口了 其实接前置USB接口并不是什么难事,笔者帮别人装电脑的前置USB接口都接成功了。下面笔者就拿我自己新装的爱机,给大家来一步一步地介绍如何接前置USB接口。笔者的主板是技嘉8PE800 I845PE主板,主板上面带6个USB2.0接口,除了主板自带的两个USB接口外,剩下的四个USB接口都需要从主板的两个黄色的插座引出,随主板提供了一个有两个USB接口后置的挡板,接这个比较方便,直接接在一个黄色的插座就行了。你不用担心会接反,因为接不反。上面一排接口有5个针,下面一排接口只有4个针,第五个针被堵起来了,所以反了接不上。主板上剩下的一个黄色的插座当然就是接两个前置USB接口的了。

冠脉造影操作图解

冠脉造影流程操作最详细--—--—--新人入门全纪录 论坛上高手林立,介入中龙争虎斗!很多大神已经将此做到了炉火纯青,在我们一班小字辈新入行者来到论坛,看的是一头雾水.当我6个月前刚刚接触介入时,来到论坛踏雪寻贴,但是可惜,论坛帖子中对冠造最基础的东西,介绍的并不是太多,那就和大家特别是像我这样新手分享下最基础的知识吧! 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发现莫名的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呵呵,因为我就是这个样子进入导管室的。当我作为菜鸟一枚进入到导管室时。也是面对着C型臂和大屏幕无所适从,对整个流程茫然无知。但是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你也可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细枝末节了,我们这次探讨的是冠脉造影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一个基础探讨,不涉及任何策略性问题。本着给入门新手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尽快的适应和熟悉冠脉造影的基本过程,使此过程尽可能的熟练.希望对大家特别是新手菜鸟有所帮助!。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我想大家其实也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去看书,看百度文库中的资料,看丁香园上的帖子,看期刊,去和前辈探讨.但是,大部分资料是雷同的,讨论的让人头昏眼花,而真正操作起来,你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我将其简化,来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为所有新入的朋友提供下帮助,整理下头绪,因为我在这里所讲的,真的是基础中得基础。因为咱们不是在写论文,也不是出大部头,只是为新学习介入的朋友们提供下基础的讲解,所以不会按照常规出牌哟~~~,那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导管室,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价值不菲的机器,一排排的支架,导管,满桌子的药品,耗材,但是作为临床已是老手的咱们。不会被吓到滴~~!因为我们的在选择介入时,肯定会做了不少前期工作,那我们的工作究竟该怎样开始呢?那就从认识导管室的布局开始吧! 认识了布局,大家起码不会在导管室中迷路了,不会再找不到你想要找的东西.不会忘记你站的地方是有放射标志的位置。那我们了解了导管室基础布局后,下一

电脑组装之接口线(图解)

在主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的插槽,这个插槽就是电源为主板提供供电的插槽(如下图)。目前主板供电的接口主要有24针与 20针两种,在中高端的主板上,一般都采用2 4PIN的主板供电接口设计,低端的产品一般为20PIN。不论采用24PIN和20PIN,其插法都是一样的。 主板上24PIN的供电接口 主板上20PIN的供电接口

电源上为主板供电的24PIN接口 为主板供电的接口采用了防呆式的设计,只有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插入。通过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在主板供电的接口上的一面有一个凸起的槽,而在电源的供电接口上的一面也采用了卡扣式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一是为防止用户反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两个接口更加牢固的安装在一起.

二、认识CPU供电接口图解安装详细过程 为了给CPU提供更强更稳定的电压,目前主板上均提供一个给CPU单独供电的接口(有4针、6针和8针三种),如图: 主板上提供给CPU单独供电的12V四针供电接口

电源上提供给CPU供电的4针、6针与8针的接口 安装的方法也相当的简单,接口与给主板供电的插槽相同,同样使用了防呆式的设计,让我们安装起来得心应手。

三、认识SATA串口图解SATA设备的安装 SATA串口由于具备更高的传输速度渐渐替代PATA(IDE)并口成为当前的主流,目前大部分的硬盘都采用了串口设计,由于SATA的数据线设计更加合理,给我们的安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接下来认识一下主板上的SATA接口。这图片跟下面这图片便是主板上提供的SA TA接口,也许有些朋友会问,两块主板上的SATA口“模样”不太相同。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在下面的那图中,SATA接口的四周设计了一圈保护层,这样对接口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一起大品牌的主板上一般会采用这样的设计。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一个完整硬盘的数据应该包括五部分:MBR,DBR,FAT,DIR区和DATA区。其中只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1、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 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 如果你有这个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编写一个,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能实现多系统启动的原因(说句题外话: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的引导区病毒)。 2、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于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 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DOS 的https://www.360docs.net/doc/6010497919.html,)。 3、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

台式机主板前面板插线图解大全

主板前面板插线图解 整理B86du来源于网络 钥匙开机其实并不神秘 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装电脑的时候,JS将CPU、内存、显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钥匙(或者是随便找颗螺丝)在主板边上轻轻一碰,电脑就运转起来了的情景吗?是不是感到很惊讶!面对一个全新的主板,JS总是不用看任何说明书,就能在1、2分钟之内将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线连接好,是不是觉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记一下,就能完全记住,达到不看说明书搞定主板所有跳线的秘密。 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 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识(每张图片下方是相关介绍)! 电源开关:POWERSW 英文全称:Power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SWITCH、ON/OFF、POWERSETUP、PWR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开机按钮 复位/重启开关:RESETSW 英文全称:ResetSwicth 可能用名:RESET、ResetSwicth、ResetSetup、RST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复位按钮

数据恢复精华(图解)

winhex教程 winhex 数据恢复分类:硬恢复和软恢复。所谓硬恢复就是硬盘出现物理性损伤,比如有盘体坏道、电路板芯片烧毁、盘体异响,等故障,由此所导致的普通用户不容易取出里面数据,那么我们将它修好,同时又保留里面的数据或后来恢复里面的数据,这些都叫数据恢复,只不过这些故障有容易的和困难的之分;所谓软恢复,就是硬盘本身没有物理损伤,而是由于人为或者病毒破坏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比如误格式化,误分区),那么这样的数据恢复就叫软恢复。 这里呢,我们主要介绍软恢复,因为硬恢复还需要购买一些工具设备(比如 pc3000,电烙铁,各种芯片、电路板),而且还需要懂一点点电路基础,我们这里所讲到的所有的知识,涉及面广,层次深,既有数据结构原理,为我们手工准确恢复数据提供依据,又有各种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为我们快速恢复数据提供便利,而且所有软件均为网上下载,不需要我们投资一分钱。 数据恢复的前提:数据不能被二次破坏、覆盖! 关于数码与码制: 关于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它们之间的转换我不想多说,因为他对我们数据恢复来说帮助不大,而且很容易把我们绕晕。如果你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些,可以到百度里面去搜一下,这方面资料已经很多了,就不需要我再多说了。 数据恢复我们主要用十六进制编辑器:Winhex (数据恢复首选软件) 我们先了解一下数据结构: 下面是一个分了三个区的整个硬盘的数据结构 MBR C盘EBR D盘EBR E盘 MBR,即主引导纪录,位于整个硬盘的0柱面0磁道1扇区,共占用了63个扇区,但实际只使用了1个扇区(512字节)。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记录中,MBR 又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代码,占用了446个字节;第二部分:分区表,占用了64字节;第三部分:55AA,结束标志,占用了两个字节。后面我们要说的用winhex软件来恢复误分区,主要就是恢复第二部分:分区表。 引导代码的作用:就是让硬盘具备可以引导的功能。如果引导代码丢失,分区表还在,那么这个硬盘作为从盘所有分区数据都还在,只是这个硬盘自己不能够用来启动进系统了。如果要恢复引导代码,可以用DOS下的命令:FDISK /MBR;这

冠脉造影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 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RAID5扩容与数据还原

RAID5扩容与数据还原 RAID 5使用至少三块硬盘来实现阵列,它既能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备份数据功能,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的时候,它将会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照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分割成文件碎片存储到两块硬盘当中,此时,阵列当中的第三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一个磁盘上,大大减轻了奇偶校验盘的负担。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 RAID 5使用至少三块硬盘来实现阵列,它既能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备份数据功能,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的时候,它将会把所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照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分割成文件碎片存储到两块硬盘当中,此时,阵列当中的第三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它接收到的是用来校验存储在另外两块硬盘当中数据的一部分数据,这部分校验数据是通过一定的算法产生的,可以通过这部分数据来恢复存储在另外两个硬盘上的数据。另外,这三块硬盘的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这次存储当中可能是1号硬盘和2好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那么在下次存储的时候可能就是2号硬盘和3号硬盘来完成这个任务了。可以说,在每次存储操作当中,每块硬盘的任务是随机分配的,不过,肯定是两块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另一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信息。 这个校验信息一般是通过RAID控制器运算得出的,通常这些信息是需要一个RAID控制器上有一个单独的芯片来运算并决定将此信息发送到哪块硬盘存储。 RAID 5同时会实现RAID 0的高速存储读取并且也会实现RAID 1的数据恢复功能,也就是说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RAID 5能够利用三块硬盘同时实现RAID 0的速度加倍功能也会实现RAID 1的数据备份功能,并且当RAID 5当中的一块硬盘损坏之后,加入一块新的硬盘同样可以实现数据的还原。 RAID5读写过程 用简单的语言来表示,至少使用3块硬盘(也可以更多)组建RAID5磁盘阵列,当有数据写入硬盘的时候,按照1块硬盘的方式就是直接写入这块硬盘的磁道,如果是RAID5的话这次数据写入会分根据算法分成3部分,然后写入这3块硬盘,写入的同时还会在这3块硬盘上写入校验信息,当读取写入的数据的时候会分别从3块硬盘

数据恢复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以及恢复方法.

数据恢复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以及恢复方法 数据恢复:单纯从字面上的解释也就是恢复数据。 一、什么是数据? 名词解释: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 数据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在这里我们仅针对计算机领域中部分应用来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 电子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故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表示数值的数字。现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能加工处理的对象包括数字、文字、字母、符号、文件、图像等。 二、什么是数据恢复? 当存储介质出现损伤或由于人员误操作、操作系统本身故障所造成的数据看不见、无法读取、丢失。工程师通过特殊的手段读取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见、不可读、无法读的数据。 数据恢复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保存在台式机硬盘、笔记本硬盘、服务器硬盘、存储磁带库、移动硬盘、U盘、数码存储卡、Mp3等等设备上丢失的电子数据进行抢救和恢复的技术。 三、从哪恢复? 数据记录设备: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比如软盘、光盘、DVD、硬盘、闪存、U盘、CF 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棒(Memory Stick)、xD卡等。目前最流行的存储介质是基于闪存(Nand flash)的,比如U盘、CF卡、SD卡、SDHC卡、MMC 卡、SM卡、记忆棒、xD卡等。

四、如何恢复? 针对不同故障的不同问题具体分析、判断。 数据恢复的故障类型 大体上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类。 硬故障是指存储介子的物理硬件发生故障、损坏。 如:硬盘物理故障(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 大量坏道(启动困难、经常死机、格式化失败、读写困难); 电路板故障:电路板损坏、芯片烧坏、断针断线。(通电后无任何声音、电路板有明显的烧痕等); 盘体故障:磁头损坏、磁头老化、磁头烧坏(常有一种“咔嚓咔嚓”的磁头撞击声);电机损坏(电机不转,通电后无任何声音); 固件信息丢失、固件损坏等。(CMOS不认盘、“磁盘管理”中无法找到该硬盘);盘片划伤。 软故障是相对于硬故障而言的,即存储介子物理硬件没有损坏,通过软件即可解决的故障。包括误删除、误格式化、误分区、误GHOST等。 删除 删除操作却简单的很,当我们需要删除一个文件时,系统只是在文件分配表内在该文件前面写一个删除标志,表示该文件已被删除,他所占用的空间已被"释放", 其他文件可以使用他占用的空间。所以,当我们删除文件又想找回他(数据恢复)时,只需用工具将删除标志去掉,数据被恢复回来了。当然,前提是没有新的文件写入,该文件所占用的空间没有被新内容覆盖。 格式化 格式化操作和删除相似,都只操作文件分配表,不过格式化是将所有文件都加上删除标志,或干脆将文件分配表清空,系统将认为硬盘分区上不存在任何内容。格式化操作并没有对数据区做任何操作,目录空了,内容还在,借助数据恢复知识和相应工具,数据仍然能够被恢复回来。 注意:格式化并不是100%能恢复,有的情况磁盘打不开,需要格式化才能打开。如果数据重要,千万别尝试格式化后再恢复,因为格式化本身就是对磁盘写入的过程,只会破坏残留的信息。 低级格式化 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不仅能在DOS环境来完成,也能在xp甚至vista系统下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 分区 硬盘存放数据的基本单位为扇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本书的一页。当我们装机或买来一个移动硬盘,第一步便是为了方便管理--分区。无论用何种分区工具,都

机箱主板连接图解

机箱主板连接图解 电脑主板连接线 机箱面板的连接线插针一般都在主板左下端靠近边缘的位团置,一般是双行插针,一共有10组左右,主要有电源开关,复位开关,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扬声器等插针。 1电源开关连接线 连接电源开关连接线时,先从机箱面板连线上找到标有“power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棕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 pwr sw”或是“RW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2复位开关连接线 用来热启动计算机用的。连接时,先找到标有“RESET SW”的两针插头,分别是白蓝两种颜色,然后插在主板上标有“Reset sw”或是“RSR”字样的插针上就可以了。 3电源指示灯连接线 先找到标有“Power LED”的三针插头,中间一根线空两缺,两端分别是白绿两种颜色,然后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WR LED”或是“P LED”字样的插针上。 提醒:电源开关连接线和复位开关连接线两处在插入时可以不用注意插接的正反问题,怎么插都可以。但由于电源指示灯边接线是采用发光二级管来显示作息的,所以连接是有方向性的。有些主板上会标示“P LED+”和“P LED-”字样,我们只要将绿色的一端对应连接在P LED+插针上,白线连接在P LED-插针上。 4硬盘指示灯连接线 先找到标有“H.D.D.LED”的两头插头,连线分别是白红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HDD LED”或“IED LED”字样的插针上。插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主板会标有“HDD LED+”、“HDD LED-”,将红色一端对应连接在HDD LED+插针上,白色插在标有“HDD LED-”插针上。 5扬声器连接线 先找到“SPEAKER”的四针插头,中间两根线空缺,两端分别是红黑两种颜色,将它插在主板上标有“PEAKER”或是“SPK”字样的插针上。红色插正极,黑色插负极。

RAID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如果采用RAID技术,可以让很多硬盘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硬盘在逻辑上又表现为一块硬盘,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硬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率。 也就是说,RAID技术可以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的方式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3.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RAID可以通过数据校验提供容错功能,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冗余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性,让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1.1.3 RAID级别简介 RAID技术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而使用不同的技术类别,这些类别被称为RAID级别,每一种级别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0级、RAID-1级、RAID-2级、RAID-3级、RAID-4级、RAID-5级,这些不同的级别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也就是说,RAID-5并不高于RAID-0,RAID-1也不低于RAID-4,至于该选择哪一种RAID级别的产品,需要根据用户的操作环境和应用需求而定,与级别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上面提到的RAID-0~RAID-5这6个级别之间,还可以互相组合出新的RAID形式,如RAID-0与RAID-1组合成为RAID-10;RAID-0与RAID-5组合成为RAID-50等。 除了RAID-0~RAID-5这6个级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以外,目前很多服务器和存储厂商还发布了很多非标准RAID,例如,IBM公司研发的RAID-1E、RAID-5E、RAID-5EE;康柏公司研发的双循环RAID-5,因康柏公司已被惠普公司收购,所以这种RAID级别也被称为惠普双循环。 近几年很多厂商又推出一种新的RAID级别,即RAID-6,因为RAID-6也不是标准RAID,所以厂商各有各的标准,其中包括Intel公司的P+Q双校验RAID-6、惠普公司的RAID-ADG、NetApp公司的双异或RAID-6(也称为RAID-DP),另外还有X-Code编码RAID-6、ZZS编码RAID-6、Park编码RAID-6、EVENODD编码RAID-6等。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RAID-6确实有太多的标准,但除了P+Q双校验RAID-6以外,其他形式的RAID-6都应该看作是"准RAID6"。

数据恢复大师恢复数据操作教程

数据恢复大师恢复数据操作教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数据恢复大师恢复数据操作教程》的内容,具体内容:有时我们由于电脑中毒或者自己不当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进行恢复,有些用户比较喜欢数据恢复大师,具体怎么使用呢?我们就以此为题,讲解电脑硬盘数据恢复方法。电脑硬... 有时我们由于电脑中毒或者自己不当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进行恢复,有些用户比较喜欢数据恢复大师,具体怎么使用呢?我们就以此为题,讲解电脑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电脑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注意,请不要将软件安装到要恢复的硬盘分区上。比如,需要恢复C盘里的文件,则软件必须安装在D/E/F或外部硬盘上。 1、运行数据恢复大师软件,选择"误删除文件"。 2、选择需要恢复的硬盘分区,(如果外接设备,请在运行软件前连接好),点击"下一步"开始扫描。 3、从扫描结果里搜索要恢复的文件,选择要恢复的文件,点击"恢复"按钮。 4、文件预览。 补充:硬盘常见故障: 一、系统不认硬盘 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三、系统无法启动。 系统无法启动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2. 分区表损坏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正确使用方法: 一、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二、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三、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相关阅读:固态硬盘保养技巧 一、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制,碎片整理会大大减少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其实,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磁盘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没必要。Windows的"磁盘整理"功能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并不适用于SSD。 除此之外,使用固态硬盘最好禁用win7的预读(Superfetch)和快速搜索(Windows Search)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实用意义不大,而禁用可以降低硬盘读写频率。

图案详解-主板前置面板接线方法

图解:主板电线接法(电源开关、重启等)图解:主板电源线接法(电源开关、重启开关、USB、耳机麦克风等) 一般,主板电源开关和重启线不分正负,只要接上电源开关线就可以正常开机和关机了;电源和硬盘灯就分正负,不过些线接不接都不影响电脑正常使用。 一般,主板电源线等共有8根,每两根组成一组,电源开关一组,重启一组,电源灯一组(分正负),硬盘灯一组(分正负)。 一般电源线接口如下: 电源LED灯 + -电源开关 。。。。 。。。。。 + -重启未定义接口(这果多一个接口,貌似没用的) 硬盘LED灯 一般只需注意以上电源线的接法就行了,其他基本不用记,只要接口接合适就行了。 其他线如USB线、音频线、耳麦线都是整合成一组一组的,只要接口插得进就对了。 菜鸟进阶必读!主板跳线连接方法揭秘 初级用户最头疼的跳线连接 作为一名新手,要真正从头组装好自己的电脑并不容易,也许你知道CPU应该插哪儿,内存应该插哪儿,但遇到一排排复杂跳线的时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钥匙开机其实并不神秘 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装电脑的时候,JS将CPU、内存、显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钥匙(或者是随便找颗螺丝)在主板边上轻轻一碰,电脑就运转起来了的情景吗?是不是感到很惊讶(笔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反正很惊讶)!面对一个全新的主板,JS总是不用看任何说明书,就能在1、2分钟之内将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线连接好,是不是觉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记一下,就能完全记住,达到不看说明书搞定主板所有跳线的秘密。

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