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分级及计算

负荷分级及计算
负荷分级及计算

5.负荷分级及计算

5.1 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5.1.1负荷分级的原则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所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5.1.2供电要求

(1)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2)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供电无特别要求。

注:(1)独立电源是指若干电源中,任一电源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均属独立电源。

①每段母线的电源来自不同的发电机;

②母线段之间无联系,或虽有联系但在其中一段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断开联系,不影

响其余母线段继续供电。

(2)独立电源点是指若干独立电源来自不同的地点。任一电源点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两个发电、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地区电网或一个电力系统中的两个区域性变电所都属于两个独立电源点。

5.2 负荷的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选择供电系统的变压器、发电机、馈电线和开关设备等,也是计算电压水平和确定电能消耗的重要依据。电力负荷的计算正确与否,对选择高低压供电系统的元件、有色金属的消耗及经济核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用电负荷的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单位面积功率法”等。由于需要系数法比较便利,因而广泛使用。

在用电负荷计算时,为了做到准确无误,先要确定用电设备的功率及单相负荷计算。

5.2.1 设备功率的确定

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然后确定设备功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r 或额定容量S r 是指铭牌上的数据。对于不同

负载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或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P e 。

(1 ) 连续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功率等于其铭牌上的额定功率。

(2 ) 短时或周期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等)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下的有功功率,其换算关系如下:

r r r

r e P P P εε225.0==

当采用利用系数法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下的有功功率:

r r e P P ε=

式中 P r —电动机额定功率,kW ;

εr —电动机额定负载持续率。

(3 ) 电焊机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容量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有功功率,其换算公式为

?εcos r r e S P =

式中 S r —电焊机的额定容量,kVA ;

εr —电焊机的额定负载持续率;

?cos —额定功率因数。

(4) 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直流功率。

(5) 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是指不包括备用设备在内的所有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

(6) 白炽灯的设备功率为灯泡额定功率。气体放电灯的设备功率为灯管额定功率加上镇流器的功率损耗(荧光灯加20%,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及镝灯加 8%)。

5.2.2 单相负荷计算

单相用电设备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使各相的计算负荷尽量相近。

(1)计算原则

1)单相负荷与三相负荷同时存在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2)在进行单相负荷换算时,一般采用计算功率。对需要系数法,计算功率即为需要功率,对利用系数法,计算功率为平均功率;当单相负荷均为同类用电设备时,则可直接采用设备功率计算。

所称单相负荷,在各个具体情况下分别代表需要功率,平均功率或设备功率。此外,单相用电设备接于线电压或相电压时的负荷,相应地称为线间负荷和相负荷。

(2) 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的一般方法

对于既有线间负荷又有相负荷的情况,计算步骤如下。

1)先将线间负荷换算为相负荷,各相负荷分别为;

a 相 a ca ca a a

b ab a p P p P P )()(+=

a ca caq a a

b ab a q P q P Q )()(+=

b 相 b b

c bc b ab ab b p P p P P )()(+=

b b

c bc b ab ab b q P q P Q )()(+=

c 相 c ca ca c bc bc c p P p P P )()(+=

c ca ca c bc bc c q P q P Q )()(+=

以上式中 P ab 、P bc 、P ca ─接于ab 、bc 、ca 线间负荷,kW ;

P a 、P b 、P c ─换算为a 、b 、c 相有功负荷,kW ;

Q a 、Q b 、Q c ─换算为a 、b 、c 相无功负荷,kvar ;

a a

b p )(、a ab q )(、……─接于ab 、……线间负荷换算为a 、……相负荷的有功及无功换算系数,见表1。

2)各相负荷分别相加,选出最大相负荷,取其3倍作为等效三相负荷。

(3) 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的简化方法

1)只有线间负荷时,将各线间负荷相加,选取较大两项数据进行计算。现以

P ab ≥P bc ≥P ca 为例进行计算

bc ab bc ab d P P P P P 27.173.1)33(3+=-+=

当P ab = P bc 时 ab d P P 3=

当只有P ab 时 ab d P P 3=

以上式中 P ab 、P bc 、P ca ─接于ab 、bc 、ca 线间负荷,kW ;

P d ─等效三相负荷,kW 。

2)只有相负荷时,等效三相负荷取最大相负荷的3倍。

3)当多台单相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负荷设备功率的15%时,按三相平衡负荷计算,不需换算。

5.2.3 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e x js P K P = kW

无功功率 ?tg P Q js js = kvar

视在功率 22js js js Q P S += kVA

(2) 配电干线或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e x p js P K K P kW

无功功率 ∑=∑)(?tg P K K Q e x q js kvar

视在功率 22js js js Q P S += kV A

以上式中 P e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kW ;

K x —需要系数;

?tg —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p K ∑、q K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同时系数,分别取0.8~0.9和0.93~0.97。

(3) 配电所或总降压变电所的计算负荷,为各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之和再乘以同时系数K Σp 和K Σq 。对配电所的K Σp 和K Σq 分别取0.85~1和0.95~l ,对总降压变电所的K Σp 和K Σq 分别取0.8~0.9和0.93~0.97。

当简化计算时,同时系数K Σp 和K Σq 都取K Σp 值。

5.2.4 利用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用利用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时,不论计算范围大小,都必须求出该计算范围内用电设备有效台数及最大系数,而后算出结果。

(1)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班内的平均负荷

有功功率 e l p P K P = kW

无功功率 ?tg P Q p p = kvar

K l —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班内的利用系数;

?tg —用电设备组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2)平均利用系数为

∑∑=e p

lp P P K

式中 ΣP p —各用电设备组平均负荷的有功功率之和,kW ;

ΣP e —各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之和,kW 。

(3)用电设备的有效台数n yx ,是将不同设备功率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台数换算为相同设备功率和工作制的等效值。故

∑∑=22

)(le e yx P P n

式中 P le —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kW 。

使用电子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计算(ΣP e )2和ΣP le 2,求n yx 是方便的。如果设备台数较多,还可用误差不超过±10%的下列简化方法计算。

1)当有效台数为4台及以上,且最大一台设备功率P le ·max 与最小一台设备功率P le ·min 的比值m ≤3时,取

n yx =n

在确定n yx 值时,可将组内总功率不超过全组总设备功率5%的一些最小用电设备略去。

2)当m >3和K lp ≥0.2时,取

max

5.0?∑=le e yx P P n 如按上式求得的n yx 比实际台数还多,则取n yx =n 。

3)当m >3和K lp <0.2时,取

1211212

')()()(95.0n n P P n P P n n n n e n e yx yx -∑-+∑≈=

'

2''2''1)1()(95.0n p n p n n n yx

yx --+≈= n n n 1'= ∑=e

n P P p 1' 以上式中 n —用电设备台数;

n 1—用电设备中,单台设备功率不小于最大一台设备功率一半的台数; n ’— n 1台数的相对值;

ΣP e —各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之和,kW ;

p ’ —P n1功率的相对值;

n yx ’—有效台数相对值,可根据相对值n ’和p ’,从表查得。

(4)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p m js P K P kW

无功功率 ∑=p m js Q K Q kvar

视在功率 22js js js Q P S += kV A

式中 K m —最大系数,根据有效台数n yx 和平均利用系数K lp ,从表查得。

3台及以下用电设备的计算有功功率取设备功率总和。

3台以上用电设备,而有效台数小于4时,计算有功功率取设备功率总和,再乘以0.9系数。

K m 数据是按0.5h 最大负荷计算的。计算以中小截面导线为基准,其发热时间常数τ为10min ,负荷的热效应达到稳态的持续时间t ,按指敷曲线约为3τ,即0.5h 。对于变电所低压母线或低压干线来说,τ≥20min ,t >1h 。当t 大于0.5h ,最大系数按下式换算

t K K m t m 21

1)(-+≤

多数情况下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负荷,其平均利用系数K lp 为0.2~0.6,有效台数n yx 相应为50~12及以上,持续时间0.5h 的最大系数K m 为1.05~1.23,相应于母线t ≥1h 的最大系数K m(t),按上式计算小于或等于1.035~1.16。

5.2.5 利用二项式法确定计算负荷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e n js bP cP P += kW

无功功率 ?tg P Q js js = kvar

视在功率 22js js js Q P S += kV A

(2) 配电干线或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e n js bP cP P max )( kW

无功功率 ∑+=)()(max ??tg bP tg cP Q e n n js kvar

视在功率 22js js js Q P S += kV A

以上式中 P e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kW ;

P n —用电设备组中功率最大的n 台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n 值见表),

kW ;

c 、b —二项式系数,其值见表;

(cP n )max —用电设备组(cP n )项中选出的最大值,kW ;

?tg n —与(cP n )max 对应的功率因数角正切值。

5.2.5 利用单位面积功率法确定计算负荷

估算的有功功率为

1000

/2A m W P js ?= kW 式中 W /m 2—平均每平方米计算有功功率,W ;

A —建筑面积,m 2。

5.3 尖峰电流的确定

对于不同性质的负荷,其尖峰电流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1)单台电动机、电弧炉或电焊变压器的支线,其尖峰电流I jf 为

r jf KI I =

式中 I r —电动机、电弧炉或电焊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A ;

K —起动电流倍数,即起动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鼠笼电动机可达6~7,绕线电动机为2~2.5,直流电动机为1.5~2,单台电弧炉为3,弧焊变压器和弧焊整流器为小于或等于2.1,电阻焊机为1,闪光对焊机为2。

(2)接有多台电动机的配电线路,只考虑一台电动机起动时的尖峰电流为 'm ax )(js r jf I KI I +=

式中 (KI r )max —起动电流为最大的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 ;

'js I —除起动电动机以外的配电线路计算电流,A 。

两台及以上设备的电动机有可能同时起动时,尖蜂电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对于自起动的电动机组,其尖峰电流为所有参与自起动的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之和。

5.4 功率损耗计算

(1)三相线路中有功及无功功率损耗:

有功功率损耗 322210)3(3-??+=?R U Q P P r

js

fs l kW 无功功率损耗 322210)3(3-??+=?X U Q P Q r js fs l kvar

以上式中 R —每相线路电阻,Ω,R=R ’l ;

X —每相线路电抗,Ω,X=X ’l ;

l —线路计算长度,km ;

R ’、X ’—线路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及电抗,Ω/km 。

6、l0kV 铝芯电缆和架空铝线每千米有功功率损耗与线路负荷之间的关系,见图1和图2。上述公式中的线路电阻是按导线温度为20℃计算的,如温度为55℃或60℃时,可从图l 、图2曲线查得的有功损耗值乘以温度校正系数1.14或1.16,导线温度为其它值时,按有关方法计算电阻后进行修正。

铜芯电缆和架空铜线的有功功率损耗,可用上述铝线损耗数据乘以系数0.6l

求得。

(2)电力变压器的有功及无功功率损耗; 有功功率损耗 20)(r js

k T S S P P P ?+?=? kW

无功功率损耗 20)(r js

k T S S Q Q Q ?+?=? kvar

以上式中 S js —变压器计算负荷,kV A ; S r —变压器额定容量,kV A ; ΔP 0—变压器空载有功损耗,kW ; ΔP k —变压器满载(短路)有功损耗,kW , ΔQ 0—变压器空载无功损耗,kvar ,100

%00r S I Q =?; I 0%—变压器空载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数; ΔQ k —变压器满载(短路)无功损耗,kvar ,100%r k k S u Q =?; u k %—变压器阻抗电压占额定电压的百分数。 ΔP 0、ΔP k 、I 0%、u k %均可由变压器产品样本中查得。

(3)高压电动机的有功及无功功率损耗: 有功功率损耗 )1(ηη

-=?r M P P kw

无功功率损耗 ?tg P Q M M ?=? kvat 式中 P r —电动机额定功率,kw ;

η—电动机效率;

?tg —电动机额定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确定6kV不同截面铝芯电缆和架空线每千米有功功率损耗与线路负荷的关系曲线

确定10kV不同截面铝芯电缆和架空线每千米有功功率损耗与线路负荷的关系曲线

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建筑电气图中:Pe,Pj,Ij,Kx,cosφ各代表什么 建筑电气图中:Pe设备容量,Pjs计算容量,Ijs计算电流,Kx需要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s=Kx*Pe. Ijs=Pjs/(1.732*Ue*cosφ) , ue=380v -------------------------------------------- 关于:Pjs=Pe*Kx (单相)Ijs=Pjs/0.22CosΦ = (Pjs * 4.5454)/ CosΦ (三相)Ijs=Pjs/0.38*1.732*CosΦ(1.732为3开根号)=( Pjs*1.5193)/CosΦ 上面式中:Pe----负荷总功率;Kx----需用系数;CosΦ---功率因数。 另外也可以根据我提供的符合计算程序进行计算; ---------------------------------------------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确保电气线路和设备经济、安全地运行。常用计算负荷的方法中有“需要系数”法,该法较简单、 精确度较高,且是实用的工程计算方法,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电器负荷的计算 确定了各用电设备容量之后,将各用电设备分类,即将感性负荷与纯阻性负荷分类。现在民宅中的感性负荷主要有洗衣机、空调器、电冰箱、电风扇、荧光灯中的电感性镇流器;纯阻性负荷主要有电饭(火)锅、电热水器、电热取暖器、白炽灯、加热器等。要进行分类计算。 有功计算负荷等于同类用电设备的容量总和乘以一个需要系数,即 Pjs=Kx?∑Pe 式中Pjs——有功计算负荷(kW) ∑Pe——同类设备的总容量(kW) Kx——设备的需要系数,它表示不同性质的民宅对电器负荷的需要和同时使用的一个系数,与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使用效率、数量等因素有关。附表是推荐值,仅供参考。 二、工作电流的计算 由于各类用电设备的功率因素不完全相同,又存在感性负荷和纯阻性负荷,因此应分开计算。 1.计算电流 Ijs=Pjs/Ucos∮ ------------------------------- 电气负荷计算方法与公式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确保电气线路和设备经济、安全地运行。常用计算负荷的方法中有“需要系数”法,该法较简单、精确度较高,且是实用的工程计算方法,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电器负荷的计算 确定了各用电设备容量之后,将各用电设备分类,即将感性负荷与纯阻性负荷分类。现在民宅中的感性负荷主要有洗衣机、空调器、电冰箱、电风扇、荧光灯中的电感性镇流器;纯阻性负荷主要有电饭(火)锅、电热水器、电热取暖器、白炽灯、加热器等。要进行分类计算。 有功计算负荷等于同类用电设备的容量总和乘以一个需要系数,即 Pjs=Kx?∑Pe 式中Pjs——有功计算负荷(kW)

负荷计算及主变压器的选择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主变压器的选择 2.1 负荷的原始资料 变电所为110kV城郊变电所,有三个电压等级,高压为110kV,中压为35kV,低压为10kV。变电所建成后主要对本地区的工业和生活供电,并同其他地区连成环网。为选择主变压器,确定变压器各电压等级出线侧的最大持续电流,首先计算各电压等级侧的负荷,包括站用电负荷(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10kV侧负荷、35kV侧负荷和110kV侧负荷。其中,ⅠⅡ类用户占60﹪。 2.1.1110kV侧负荷资料 110kV侧有2回出线,最大一回出线负荷为30000KV A,每回出线长度为10km,负荷功率因数cos?取0.8。110kV侧最大负荷为41.8MW,则110kV侧用户负荷为41.8/0.8=52.25MV A。 2.1.235kV侧负荷资料 35kV侧有4回出线,最大一回出线负荷为5000KV A,负荷功率因数cos?取0.9。35kV 侧最大负荷为12.40MW,则35kV侧用户负荷为12.40/0.9=13.8MV A。 2.1.310kV侧负荷资料 10kV侧有16回出线,最大一回出线负荷为5000KV A,负荷功率因数cos?取0.85。10kV侧最大负荷为26.3MW,则10kV侧用户负荷为26.3/0.85=30.9MV A。 2.1.4变电站的气候与地理条件 该地区最高气温42 o C,最低气温-15 o C,平均气温20 o C,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o C,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o C,覆冰5mm,海拔高度小于1000m,最多风向为西南、西北,地耐力为2kg/cm,地震级8级以下,周围环境无易燃及明显污秽。 2.2 变电所计算负荷的确定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选得过大,造

负荷分级及计算(一)

[模拟] 负荷分级及计算(一)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民用建筑电力负荷,根据建筑物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或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为( )级。 A.四 B.一 C.三 D.二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为( )。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三级负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3题: 国家气象台气象业务用电子计算机系统为( )。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三级负荷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甲等剧院调光用电子计算机系统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损失的应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的应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的应为( )。 A.三级负荷 B.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C.二级负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9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的负荷,应为( )。 A.三级负荷 B.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C.二级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0题: 重要图书馆(藏书上百万册)检索用电子计算机应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1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的负荷应为( )。 A.三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D.一级负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2题: 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负荷应为( )。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得目得 计算负荷就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与仪表量程得依据,也就是整定继电保护得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得就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与导线得选择就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与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与有色金属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与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就是供电设计得前提,也就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得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得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与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得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与工厂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得同时系数与负荷系数都就是平均得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得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得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得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得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与分支线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得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得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得公式 有功(kW) P c = K d ·P e (2-1) 无功(kvar) Q c = P c ·tanφ(2-2) 视在(kVA) S c = (2-3) 电流 (A) I c = (2-4) 式中 K d ——该用电设备组得需用系数; P e ——该用电设备组得设备容量总与,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 c Q c S c ——该用电设备组得有功、无功与视在计算负荷(kW kvar kVA); U——额定电压(kW); 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得正切值; I c ——该用电设备组得计算电流(A); 2、1、4负荷计算 1、染车间动力(AP103B) P c = K d ·P e = 67、5×0、75= 50、6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50、6×tan(arccos0、8) = 38、0 kvar S c = = 63、3 kVA 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 P c = K d ·P e = 50×0、7= 3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35、0×tan(arccos0、8) = 26、3 kvar S c = = 43、8 kVA 3、树脂定型机(AP104J) P c = K d ·P e = 150×0、7= 10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105、0×tan(arccos0、8) = 78、8 kvar S c = = 131、3 kVA 4、车间照明(AL105C1) P c = K d ·P e = 7、77×0、9= 7、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7、0×tan(arccos0、6) = 9、3 kvar S c = = 11、7 kVA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 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 μ。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 P N μ=P N (2-9) (二)短时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 P N μ=P N (2-10) (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 0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一般是对应于某一标准负荷持续率的。 应该注意:同一用电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率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容量(铭牌容量)必须换算为同一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才能进行相加运算。并且,这种换算应该是等效换算,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由于电流I 通过设备在t 时间内产 生的热量为I 2Rt ,因此,在设备电阻不变而产生热量又相同的条件下,I ∝ 备容量P ∝I 。由式(2-11)可知,同一周期的负荷持续率ε∝t 。因此,P ∝

工厂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实例

工厂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实例 工厂负荷计算总结 设计时,用的总负荷应是一个假定负荷,即计算负荷。计算负荷也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 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一、负荷计算分类: 负荷计算的方法分为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 1,需要系数法。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 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 3,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前两者多用于民用 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建筑。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或者设计前期,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 4,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法、变值 需要系数法等。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数法的简化,还有的实用数据不多,未能推广。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多用于设计的前期计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多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设备功率确定 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然后确定设备功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r或额定容量Sr是指铭牌上的数据。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或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Pe。

电力负荷计算课后习题解析

习题与思考题 2-1 什么叫负荷曲线?负荷曲线有哪些类型?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它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负荷曲线有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一个假想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 P或 max P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年最大负荷是全年30 P。平均负中负荷最大工作班内消耗电能最大的半小时的平均功率,又叫半小时最大负荷 30 荷是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t内平均消耗的功率,也就是电力负荷在该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a W 除以时间t的值。负荷系数又称负荷率,它是用电负荷的平均负荷与其最大负荷的比值,表征负荷曲线不平坦的程度。 2-3 电力负荷按重要程度分哪几级?各级负荷对供电电源有什么要求? 答:电力负荷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一级负荷属于重要负荷,因此要求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当其中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会同时受到损坏;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二级负荷也属于重要负荷,要求由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每个回路应能承受住全部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三级负荷为不重要的一般负荷,因此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2-4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通过负荷的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称为计算负荷。 由于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需要τ ~ 3,τ为发热时间常数。截面 (4 ) 在162 τ,因此载流导体大约经30min后可达到稳定温升值。 mm及以上的导体,其min 10 ≥

负荷分级及计算

5.负荷分级及计算 5.1 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5.1.1负荷分级的原则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所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5.1.2供电要求 (1)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2)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供电无特别要求。 注:(1)独立电源是指若干电源中,任一电源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均属独立电源。 ①每段母线的电源来自不同的发电机; ②母线段之间无联系,或虽有联系但在其中一段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断开联系,不影 响其余母线段继续供电。 (2)独立电源点是指若干独立电源来自不同的地点。任一电源点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两个发电、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地区电网或一个电力系统中的两个区域性变电所都属于两个独立电源点。 5.2 负荷的计算方法

厂用电负荷计算

某厂设有三个车间,其中1#车间:工艺设备容量250kW、空调及通风设备容量78 kW 、车间照明40kW、其他用电设备50 kW,共计设备容量418 kW。2#车间:共计设备容量736kW。3#车间:共计设备容量434kW。(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与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示例,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表 车 间 或建筑名称用电设备 名称 设备装 机容量 Pe (kW) 需要 系数 K d 功率 因数 cosφ/ tgφ 计算负荷 变压器 台数及 容量 Se (kV A ) 有功 功率 Pca (kW) 无功 功率 Qca (kvar ) 视在 功率 Sca (kV A ) 1#车间 车间工艺设备250 0.7 0.75/0. 88 175 154 空调、通风设备78 0.8 0.8/0.7 5 62.4 46.8 车间照明40 0.85 0.85/0. 62 34 21.1 其他50 0.6 0.7/1.0 2 30 30.6 合计418 301.4 252.5 有功同时系数KΣp=0.9 无功同时系数KΣq =0.95 0.75/0. 88 271.3 239.9 362.2 2#车间负荷计入KΣp 和KΣq系数后 合计 736 0.8 0.8/0.7 5 530 397 662.2 3#车间负荷计入KΣp 和KΣq系数后 合计 434 0.8 0.81/0. 72 391 281 481.5 全厂合计1588 1192 918 变配电所有功同时系数KΣp=0.9 无功同时系数KΣq =0.95 0.77/0. 83 1073 872 1383 全厂低压无功功率补偿-420 全厂补偿后合计 0.92/0. 43 1073 452 1164 变压器耗损:ΔP T≈0.01Sca ΔQ T≈0.05Sca 12 60 全厂共计(高压侧)0.904 1085 512 1200 2×800 决定选用二台SCB9-800kV A型干式电力变压器 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为0.75 注:①2#、3#车间的负荷计算与1#车间的负荷计算类似,从略。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 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μ。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 P Nμ=P N (2-9) (二)短时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 P Nμ=P N (2-10) (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 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一般是对应于某一标准负荷持续率的。 应该注意:同一用电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率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容量(铭牌容量)必须换算为同一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才能进行相加运算。并且,这种换算应该是等效换算,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由于电流I 通过设备在t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I 2Rt ,因此,在设备电阻不变而产生热量又相同的条 件下,I ∝P ∝I 。由式(2-11)可知,同一周期的负荷持 续率ε∝t 。因此,P ∝ε

工厂供配电系统计算题

4.1、某小批量生产车间380v 线路上接有接有金属切削机床共20台(其中,10KW 的4台, 15KW 的8台 ,5kW 的8台),车间有380v 电焊机2台(每台容量18KVA ,?N =65%,,COS ΨN =0.5),车间有吊车一台(12KW ,?N =25%),试计算此车间的设备容量。 解:①金属切削机床的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属于长期连续工作制设备,所以20台金属切削 机床的总容量为:P e1=∑Pei=4×10+8×15+8×5=200KW ②电焊机的设备容量。电焊机属于反复短时工作制设备,它的设备容量应统一换算到 ?=100%,所以2台电焊机的设备容量为: P e2=2S N N εCOS ΨN =2×18×65.0×0.5=14.5KW ③吊车的设备容量。吊车属于反复短时工作制设备,它的设备容量应统一换算到?=25%,所以1台吊车的容量为: P e3=P N 25 εεN =P N =12KW ④车间的设备总容量为 Pe=200+14.5+12=226.5KW 4.2、用需要系数法计算第一题。 解:① 金属切削机床组的计算负荷 取Kd=0.2 φcos =0.5 tan ?=1.73 )1(30P =d K e P =0.2×142=28.4KW )1(30Q =)1(30P tan ?=28.4×1.73=49.1kvar )1(30S =2 )1(302 )1(30Q P +=56.8kVA )1(30I = N U S 3)1(30=86.3A ②电焊机组的计算负荷 取Kd=0.35 φcos =0.35 tan ?=2.68 )2(30P =d K e P =0.35×16.1=5.6KW )2(30Q =)2(30P tan ?=5.6×2.68=15.0kvar )2(30S =2 )2(302 )2(30Q P +=16.0kVA )2(30I = N U S 3)2(30=24.3A ③吊车机组的计算负荷 取Kd=0.15 φcos =0.5 tan ?=1.73

3 负荷计算及 负荷分级

3 负荷计算及负荷分级 3.1 负荷计算 3.1.1基本概念 3.1.1.1 概述 (1)负荷计算的目的:获得供配电系统设计所需的各项负荷数据,用以选择和校验导体、电器、设备、保护装置和补偿装置,计算电压降、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等。 (2)负荷计算的内容:求取各类计算负荷,包括最大计算负荷、平均负荷、尖峰电流;计算电能消耗量、电网损耗等。 (3)实际负荷:即接在电网上的各种电气负荷。通常每台设备的负荷是随机变动的,多台设备叠加的变化更加复杂。实际负荷须经适当的方法转换为计算负荷,才能用于工程设计。 (4)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负荷,它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产生的特定效应与变动的实际负荷相等。 按不同的用途,取不同的负荷效应和时间间隔,将得出各类不同的计算负荷,详见3.1.1.2。 (5)计算范围:计算负荷是按配电点(配电箱、配电干线、变电所母线等)划分的;其配电范围即为负荷计算范围。供配电系统各配电点间存在母集和子集的关系;负荷计算范围也构成相应的关系。 3.1.1.2 计算负荷的分类及其用途 设计中常用的三类计算负荷如下: (1)最大负荷或需要负荷(通称计算负荷): 1)此负荷用于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和导体;计算电压偏差、电网损耗、无功补偿容量等;有时用以计算电能消耗量。 2)此负荷的热效应与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对变压器、电缆之类,是绝缘热老化程度相等。 3)此负荷的持续时间应取导体发热时间常数τ的3倍。对较小截面导线(τ≥10min),通常取0.5h计算负荷即“半小时最大负荷”;对较大截面电缆(τ≥20min),宜取1 h计算负荷;对母线槽和变压器(τ≥40min),宜取2 h计算负荷。 (2)平均负荷: 1)年平均负荷用于计算电能年消耗量;有时用以计算无功补偿容量。 2)最大负荷班平均负荷用于计算最大负荷(见利用系数法)。 (3)尖峰电流: 1)尖峰电流用于计算电压波动(或变动);选择和整定保护器件;校验电动机起动条件。 2)尖峰电流取持续1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即起动电流的周期分量。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其非周期分量。 注:(1)计算负荷的广义是上述三类的统称;其狭义是指最大负荷(或需要负荷)。 (2)计算负荷包括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及功率因数。 计算电压降时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负荷:校核长时间电压水平(如电压偏差)时,应采用最大负荷或需要负荷;校核短时电压水平(如电压暂降、电压波动)时,应采用

电力负荷分级

电力负荷分级
7.1 负荷分级及供电措施要求 7.1.1 负荷分级 由于不可能对所有的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都采取相同的供电措施, 所 以供配电设计应首先对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进行负荷分级。 负荷分级 应根据用电单位(即电能用户)和用电设备的规模、功能、性质及其 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进行确定。负荷分级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根据 不同的负荷级别确定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和供电措施, 以 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国际上普遍的做 法是将负荷按应急电源自动切换的允许中断供电时间划分为 0s、 小于 0.15s、0.5s、15s 和大于 15s 五个级别,而我国则是沿用前苏联的做 法, 按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突然中断供电所导致后果的危险性和严重 程度分为一、二、三级。 1.符合下列一种或几种条件者,应划分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例如医院手术室的照明及电力负 荷、婴儿恒温箱、心脏起搏器等单位或设备。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例如国宾馆、国 家级会堂以及用于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 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设 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的 重点企业、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等用电单位或设备。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者。 例如: 重要交通枢纽、 重要通信枢纽、 不低于四星级标准的宾馆、

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对外营业的餐饮单位以及经常用于国 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重要用电单位或设备。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特别重要公共场所。例如 大型剧院、大型商场、重要交通枢纽等。 对于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 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 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 机网络正常工作或者中断供电将会发生爆炸、火灾、严重中毒以及特 别重要场所中不允许中断供电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2 .符合下列一种或几种条件者,应划分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例如省部级办公楼、民用机 场中处特别重要和普通一级负荷外的用电负荷等。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例如中断供电将造成主要设 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的企业、中型百货商场、二类高层建筑的消防 设备、四星级以上宾馆客房照明等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 (3)中断供电将影响正常工作的重要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例如小 型银行(储蓄所) 、通信枢纽、电视台的电视电影室等。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较多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例 如丙级影院剧场、中型百货商场、交通枢纽等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 3.不属于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 4.人防工程负荷分级 人防工程用电负荷应分别按平时和战时用电负荷的重要性、 供电连续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利用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我国一般使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前者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后者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在实际设计和实践中.电力负荷计算的有关计算系数和特征参数的选择都会影响电负荷计算结果,使其偏大、偏高。 电力负荷的正确计算非常重要,它是正确选择供电系统中导线、开关电器及变压器等的基础,也是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时,其电力负荷计算过小或过大,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电力负荷计算过小,就会引起供电线路过热,加速其绝缘的老化;同时,还会过多损耗能量,引起电气线路走火,引发重大事故。而电力负荷计算过大,将会引起变压器容量过剩,以及供电线路截面过大,相应的保护整定值就会定得过高,从而降低了电气设备保护的灵敏度;与此同时,电力负荷计算过大还增加了投资,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性。 一般说来,当电力负荷值大于实际使用负荷的10%时,变压器容量要增加11%一12%,电线电缆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要增加巧%一20%,同时还会增加变压器无功功率所造成的有功电力损耗。由此可见,电力负荷计算在供电设计中,特别是在确定变压器容量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故正确地选择计算负荷方法与特征参数,对电气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概述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难以用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在实际的工程计算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进行工业企业供电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 1.利用系数法 以平均负荷为基础,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 2.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供电方案作比较时,可根据车间的单位产品耗电定额,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工作小时数来估算。 3.二项系数法 考虑用电设备数量和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由于在一条干线上或一个车间里,当有多组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

负荷分级及计算.doc

5.负荷分级及计算 5.1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5.1.1 负荷分级的原则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 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 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 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所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 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5.1.2 供电要求 (1) 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2)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⑵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勺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供电无特别要求。 注:(1)独立电源是指若干电源中,任一电源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均属独立电源。 ①每段母线的电源来自不同的发电机; ②母线段之间无联系,或虽有联系但在其中一段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断开联系,不影响其余母 线段继续供电。 (2) 独立电源点是指若干独立电源来自不同的地点。任一电源点因故障而停止供电时, 不影响其他电源继续供电两个发电、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地区电网或一个电力系统中的两个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某厂设有三个车间,其中1#车间:工艺设备容量250 kW、空调及通风设备容量78 kW 、车间照明40kW、其他用电设备50 kW,共计设备容量418 kW。2#车间:共计设备容量736kW。3#车间:共计设备容量434kW。(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与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示例,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详见表4-4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 表表4-4

注:①2#、3#车间的负荷计算与1#车间的负荷计算类似,从略。 ②本负荷计算中未计入各车间至变电所的线路功率损耗。(只有线路功率损耗很小时,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影响不大时,才可以从略)。

表4-4计算过程如下:按公式(4-6)~(4-14)进行计算 1. 1#车间:车间工艺设备设备Pca= K d·Pe=250 x0.7=175(kW), Qca= Pca·tgφ=175x0.88=154(kvar), 2.空调、通风设备P ca= K d·Pe=78x0.8=62.4(kW), Qca= Pca·tgφ=62.4x0.75=46. 8(kvar), 3.车间照明设 备Pca= K d·Pe=40x0.85=34(kW), Qca= Pca·tgφ=34x0.62=21.1(kvar), 4.其他设备 Pca= K d·Pe=50x0.6=30(kW),

Qca= Pca·tgφ=30x1.02=30.6(kvar), 5. 1#车间合 计ΣPca= 175+ 62.4+34+30+=301.4(kW), ΣQca=154+46.8+21.1+30.6=252. 5(kvar), 6.有功同时系数KΣp=0.9 Pca=ΣP ca·KΣp=301.4x0.9=271.3(kW), 无功同时系数KΣq =0.95 Qca=ΣQc a·KΣq= 252.5x0.95=239.9(kvar), 视在功 率Sca= (kVA) 7.全厂合 计ΣPe=418+ 736+434=1588(kW)

06第六章 工厂供配电系统供电负荷的计算

第六章工厂供配电系统供电负荷的计算 Electric loads’ calculation of power supply system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6-1 负荷曲线与特征参数 Load curves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一、电力系统负荷的组成composition of electric power load 电力系统的总负荷:系统中千万个用电设备所需功率的总和。(异步电动 机、同步电动机、电热炉、整流设备、照明等) 综合用电负荷: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市政生活所需的功率之和。 供电负荷:综合用电负荷+网络损耗 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厂用电 二、负荷曲线load curve ——反映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按负荷种类分:有功负荷曲线,无功负荷曲线、 按时间长短分:日负荷曲线,月负荷、年负荷曲线 按计量地点分:个别用户、电力线路、变电所、发电厂乃至整个地区、整 个系统 相对来讲,无功负荷曲线用途较小,实际只是隔一段时间编制一次无功功率平衡表或各枢纽点电压曲线。 1.日负荷曲线:

电厂制定投标策略的依据。可用于决定系统的日发电量 。 2.年最大负荷曲线 一年内逐月或逐日综合最大有功功率负荷变化曲线。用于制定发电设备的检修计划,决定系统的总装机容量。 3.年负荷持续曲线 它不按时间的先后排列,只按全年的负荷变化,根据各个不同的负荷值在一年内的累计持续时间而重新排列组成;依据该曲线可以计算出一年内消耗的总电能。 三、 负荷曲线的特征参数 parameters of load curve 1.最大负荷P max 2.最小负荷P min 3.全年的电能 A =?8760 pdt 全日的电能 ?=24 0pdt A 4.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max T ,max 8760 max max P pdt P A T ? == 5.平均负荷 24 A 8760A P D Y av == 6.负荷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有功负荷率α: α= max P P av 或 P av =αmax P ?; α越小,说明曲线起伏越大,α<1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 P= K·P(2-1) 无功(Kvar) Q= P·tanφ (2-2) 视在(KVA) S= (2-3) 电流(A) = (2-4) 式中 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QS——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kW); U——额定电压(kW); tanφ ——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电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