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浅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摘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对90多年党建经验的肯定与弘扬。本文从把握学习型政党的含义、明确学习的内涵与方法、实现学习型政党的路径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党的组织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党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思想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问题,把全党的学习能力作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又引申了这一含义,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论断既是对90多年来加强党的建设宝贵经验的弘扬,又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学习型政党建设经验的肯定,更是对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新认识,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

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是兴起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都对此做过论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彼得·圣吉所写的《第五项修炼》。此书认为在学习型组织理论里,任何一个生产单位、任何机关、学校、团体等作为团队要实现管理目标,就要使得这个团队中所有人对团队目标都认可,并且自觉地去执行,这个目标就是共同愿景。当一个团队里所有人对团队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2012年第1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2期) Total No .312 收稿日期:2012—08—13 作者简介:刘黎(1986—),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治,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刘 黎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系统地阐释了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权力的配置与制约以及国家和公民社会关系等理论内容, 这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学说。理论来源于实践,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创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不断深入理解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中,从基本政治制度、法治国家以及国家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本质;市民社会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6—02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第一个历史文献应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它和《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一系列著作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 义国家学说。当时的革命形势决定了这门学说是通过分析总结国家形态的历史演变,披露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虚假性,指出国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矛盾在政治上的反映,都将经历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历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按照历史顺序叙述马 克思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他认为马克思国家学说应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首先,在欧洲1848年革命 前夜,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所在。第二个发展时 期是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 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尚未提出用何种方式方法完成这一使命。第三个时期是1871年巴黎公社出现以后。通过巴黎公社马克思找到了完成这一使命的方法。他认为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关。”并借 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政权组织形式,即议行合一,兼管 立法和行政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和内涵 马克思提出国家的本质应该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 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 。充分理解“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 关于国家本质论述的关键。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他认为国家的本质应该是由国家的阶级属性和其社会关系性质这两大基本属性决定的。例如,阶级社会中的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虽然他们在表象上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实质上却是由其统治阶级所操纵的统治工具。国家代表的仅仅是部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利益,并不是全体公民社会的普遍利益诉求。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提出了一个超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主的新民主概念。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三大理论创新:首先是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的深层剖析。马克思指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不同利益的载体,这种理论实现了冲突论和融合论的统一;其次是对国家职能的合理划分,马克思提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 6 11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程论文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宫学林 学号:1032011003035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邹雯娟 徐州师范大学 2011年12 月10 日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55年的执政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由此本文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并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政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执政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党执政的思想来源,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55年来的执政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都取决于我们在国家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党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并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党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我党在执政的关键时期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刚走出“十年浩劫”的全国人民看到了曙光,但这时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在这一复杂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坚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思想理论界逐步提出研究历史、判断路线是非和理论是非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最终诞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着名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给予根本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在当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得到真正的贯彻,使我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这直接的体现出了我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

(完整版)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性质首先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最有社会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最初的斗争是分散的,他们的联合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斗争方向也往往是破坏机器、争取经济利益等比较初级的形式;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如何创建创新型党组织

如何创建创新型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党组织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党的执政地位,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不同的发展时期,赋予他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不同,但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创新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党建工作,使单位职工在党组织的引导下,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活动中来,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切实为群众服好务,有效的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实实在在的促进各项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有着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创新”是党建工作不断前进的“发动机”,永葆生机的“动力源”,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加速器”。这就要求我们要狠下功夫,在引领学习、发挥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在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在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上下功夫。我中心作为经开区管委下设单位,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量级园区的工作总要求,以打造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切实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一、更新党建理念,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创新型党组织,必须坚持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思想上与时俱进,观念上更新换旧。一是单位领导班子要成为创

新的领路人。班子成员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进步的方法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开放包容、敢想敢试”,加强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刮起创新的“头脑风暴”,让彼此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激发灵感,为今后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党员要成为创新的排头兵。要突出党员的创新表率作用,让党员始终学在前面,努力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两学一做”活动,让学习形成常态,培养党员骨干成为勤学善思的模范,干事创业的先锋,创新创业的排头兵;要让党员始终冲在前面,引领职工群众逐步形成敢说敢想、敢于尝试的创新氛围。 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创建创新型党组织,要把创新贯彻于各项工作之中,增加的新的工作机制,增强新实践、增添新气象。人才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形式,才能固本强基,破茧成蝶。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一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相融合、同呼吸、共发展,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管理,实现“全覆盖”,沟通“零距离”。二是要有针对性的为干部职工进行成长规划,创造有利的激励与创造性环境,激发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三是严格执行党的规定,严守政治纪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浅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浅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 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开始萌芽的时期。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思想历程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逐渐形成清晰轮廓,并不断成熟进步到形成完整体系。马克思曾鲜明地提出国家不是社会,也不是某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政治实体,一种和衷共济的共同体,一种宪法组织。那么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基本观点具体是什么,他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又有何区别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 (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工具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二)在特殊历史阶段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立论。在分析现代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根据阶级冲突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说明了现代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和中立的仲裁作用,揭示了国家权力是阶级斗争和大众民主斗争复杂矛盾的结果,而国家机器、国家机关和国家制度体系是国家权

力斗争的中介和政治条件。在马克思看来,只要阶级统治还没有形成,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国家就保持着它的独立性。目前的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经被消灭了的等级还构成一种不定型的混合体而继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在那里任何一部分居民也不可能对其他部分的居民进行统治。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基础上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四)在共产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国家理论和国家消亡论。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 —2—

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卢先福 现阶段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具体地说,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基础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大力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现在,党建领域中的有些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党的建设客观规律还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对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些突出问题难以从理论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因此,我们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党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比如,在对待马列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上,目前党内外有许多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如何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阐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价值,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仍需要努力。又如,我们虽然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包含的党建思想分别作了些研究,但如何把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进行系统研究,全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很不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思想,实为必要。再如,这些年在党的建设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等等,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究竟是什么关系,也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说明。特别是,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对外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鉴于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条件、执政环境深刻变化及其对党的建设影响,为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和谋划,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要通过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深入研究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也是一个老党。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认真总结和用好党加强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对党治国理政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明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要结合开展纪念活动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也要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求得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不断增强善于运用这些规律的本领。 例如,我党长期以来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形成了哪些特点和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怎样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经历的曲折,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金融危机后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执政党比较有哪些异同,如何合理借鉴国外政党的有益经验?这些问题尽管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还要不断深化。 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实际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因此,必须把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当前党建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理论基础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包括:①国家的含义、②国家的构成要素、③国家性质、④国家制度、⑤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⑥国家职能、⑦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的含义 (1)国家的产生: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本质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 (4)国家的属性:主权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阶级性: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革命”关系时所强调的。 社会性: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所注重的。 主权性:是在“国际交往”中被看重的属性。 2、国家的构成要素: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国家主权有两个特征,表现为: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内涵。(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家的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性质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同时两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构创新型政党,提高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

十八大报告专题深入辅导版之四: 贯彻十八大精神、构建创新型政党 提高领导干部思维创新能力 (大纲) 刘卫平 课程效益: 1、使你全面系统地了解十八大报告所包含重要思想及其政策动向,从而把握未来事业发展 的重大机遇,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2、使你确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根据十八大精神及其战略部署,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掌 握创新思维原理与方法、提高实际工作的创新能力。 培训对象: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主管、经理、总裁、董事长)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级、处级、厅局级) 课程结构:主题+行业案例分析(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等单位案例) 课程特色: 1、案例式教学:把阐述的内容寓于典型案例来阐述,引人入胜。 2、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从典型案例分析中引发出深刻观点,给人思维启迪。 3、互动式教学: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共同参与、相互交流。 课程纲要: 一、十八大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1、纲领性文献:旗帜鲜明。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 3、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方向坚定、绘制新蓝图。 案例分析 二、十八大报告基本内容及其亮点

1、引言:背景、主题。 2、主体内容:四大块: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五位一体建设、 国防军队、外交建设、党的建设等 3、主要新观点和思想亮点: 案例分析 4、“两会”对相关内容的贯彻与提案 三、十八大报告关于创新的论述 1、改革创新是贯穿于报告的主线 2、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4、增强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型政党 5、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6、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案例分析 四、创新的内涵及其心理素质 1、创新的核心与本质是思维创新。 2、创新的内涵:突破与组合的完美统一 3、创新的心理素质:求异心理、危机心理等。 案例分析 五、思维创新的基本原理 1、思维突破原理。 2、思维组合原理: 3、思维差异性原理: 案例分析 六、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 1、问题思维创新法。 2、特色思维创新法。 3、系统思维创新法。 4、团队风暴思维创新法。 案例分析 七、思维创新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 2、立足于长远的战略原则 3、依法创新原则 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比较不同国家学说谈马克思主义国家 学说的科学性 摘要:国家的产生是各个政治学派必须面临和回答的一个问题,政治学史上,有许多研究国家的学派,在对国家的产生有不同的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起源是这些理论当中最具有进步性和科学性的学说,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了国家具有阶级性,并且认为阶级性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其他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本文比较不同的国家学说,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国家起源阶级性科学性 国家的产生一向是政治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各个政治学派和政治学家一直争论的话题。在人类历史上,有以下几种国家学说, 一、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见到的每一个城邦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行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1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为了追求一种善而建立有益于人类的社会团体,这里所说的城邦其实就是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国家。在亚氏看来,自然创造了男女,组成了家庭,为了适应更为广大的生活需要,家庭自然地组成了村落,若干的村落组合而成城邦,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城邦的长成处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早期的各级社会社团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的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地产物。所以,亚氏得出了一个结论,也就是城邦处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2 二、神权国家说 这个观点主要在中世纪,中世纪西欧神权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承认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是上帝的产物。3在确立上帝的权威的基础上,阿奎那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也就是国家这种机构。这样,阿奎那就把国家说成是“那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因此,他把国家的母的解释为“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在阿奎那的思想中,他认为教权高于世俗的权力,上帝才是这一切的创造者。这一思想成为神权思想的主流。 三、契约论说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第3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第7页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何雨松 机械设计及理论 2011203053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决性。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1科学社会主义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座位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其中,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

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1.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这一伟大学说后来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做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 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 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 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选择题) P5 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 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 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 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 P 8—9 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第9页)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