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推荐文档

简答题

1、新课程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

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

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

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 ,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

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 ,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

了原子的大门 ,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

量定律 ,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 ,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 ,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 ,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

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把化学

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 ,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 ,促进学生化学基本

观念的建构 ,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 ,促使

学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③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创设、捕捉、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时机,促进学生

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使之达到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

度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5、三重表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学习中,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号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认

知。采用

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义微观与宏观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同时 ,符号作为

中介 ,有效地增进了

学习者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理解。

6、概念形成五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概念教学策略①加

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 ,促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有关概念 ;②善于解剖概念 ,把握概念内涵外

延 ;③要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④注意概念的系统化 ;⑤及时消除迷思概念的干扰⑥注意概

念的及时巩固。

7、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8、单向讲授法与交互式教学方法特点及转变方法:(1) 单向讲授法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

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

学生传授知识 ,发展学生智能 ,冶学生思想。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有

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

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该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教

学形式上 ,缺乏多样性 :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合作互动式教学

法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互动的 ,相互传递信息的。合作互动式教学的匹

少 :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能养学生自信心 ;能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①要转变教育思型 ,更新教学观念 ,

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 ,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②重视实验

教学。只要是条件允许,教师要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

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 ,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于

启发、引导。③积极创设情境 ,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④善用

“讨论” “质疑“的方法。培

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合起来,达到最好的互动教学的效果⑤将多种

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9、探究发现与讲授法: (1) 讲授式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

为中心 , 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生传授知识 ,发展智能 ,陶冶思想的

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

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条件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

并以问题为主

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探究

式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②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⑤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社会适应能力。

10、讲授法的主要特点在于直观 ,高效 ,易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如果在运用时忽视

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纬和想象 ,极易使学生养成机

械、被动学习的习惯,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科学地采用讲授法 ,重视调授的方法、艺术和质量 ,因此应该明确以下几点①科学性原则 a.要有科学的内容。 b.有科学的态度。 c.,要有科学的语言。 d 要有科学的方法。讲投的方法要灵活 ,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②形象性原则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 ,教师可借助于表情 ,动

作、实物 ,图像及多媒体等手段 ,通过比喻 ,类比等形象化的语言 ,对讲投内容进行形象描绘 ,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3 趣味性原则教师在讲授时感情要充油 , 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 ,高有表现力和感染力。④简洁性原则⑤ 启发性原则 a.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性 b.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满绎 ,微发他们积极思多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c.

启发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11、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原本指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2)要求: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

能 ;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2、教科书设计思路: (1)该教科书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引用的素材同时

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 ,考虑了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 ,且在文字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教科书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教科书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本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直性的特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洗衣粉及洗洁精去油污导入 ,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乳化的概念。 (2)基本理念 :①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他们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

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

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学习科学方法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③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

展的巨大贡献 ,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终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13、教材老师学生关系和教科书使用 (1)教材及教科书具有典型性 ,它反映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

方法和观念,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智力活动 ,但是有些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只是一种范例和素材,而对加深理

解、

推导、论证等的辅助教学内容却很少。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创新性,提供的知识更为广泛和整合。师生互动产

生的知识更新奇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只是核心的

主体知识,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知识、信息量对教材的开发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填充。

(2) 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入

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科书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 ,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具体要求①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要根据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③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④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 ,将知识具体化 ; ⑤转变观念 ,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

14、(1) 教学情境功能:①激发学习情感 ;②促进知识迁移 ;③发展探究能力 ;④培养合作意识 ;⑤提升

合作素养。创设教学情境①利用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②设置化学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 ;③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 ;④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⑤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2)选用情景素

材注意:①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情境创设既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 ,也要为情感学习服务。②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③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情境创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④情境的真实性 :学习情境越真实 ,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 ,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⑤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创设要设计好

“路径”和“台阶” ,便于学

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3)例子: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

中的元素含量表 ,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在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的实验来设

置学习情境。这一方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

观。

15、创设学习情境遵循原则 (1)①展示性原则。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 ,应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 ,

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 ,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轨迹清晰可见。②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创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③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指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揭示的知识应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结构化知识是最易于转化为认知结构的 ,而结构化的情境则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心理空间,能促进这种转化。④延伸性原则。延伸性原则是指在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 ,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 ,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 ,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

地去继续学习。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及课外实验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2)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方法①利用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够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能够展现物质的性质。在实

验过程中学习者经历真实的探索过程,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

养。因此,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②设置化学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③利用化学

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展示相应知识发展的有关实验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

研究成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④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⑤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所了解的客观事实,往往在认识上和所要学习

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会引起学生心理的困惑 ,从而激起学生解决困惑的动机。在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心理 ,创设适宜的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16、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充分反映出量变质变规律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②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③ 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

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 ,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合成新元素 ,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

材料、催化剂等。

17、质量守恒定律地位作用意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的理论依据 ,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化学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着正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 ,学生学习

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友程式的

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均建工理论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引导学

生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的一个节点,而且是启迪学生体会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的一面镜子。从

这一意义上来说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起着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客观规律的作用。18、(1) 教师教学技能:①化学课堂导入技能 ;②化学课堂提问能③化学课堂组织技能;④化学课堂小结技能 ;⑤

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 ;⑥化学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⑦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技能。 (2)教师贯彻自主学习理念时要①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 ,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②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③学会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④善用“讨论”“质疑” 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 ,解放学生的思想 ,解放他们的手、眼、嘴 ,让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 ;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⑤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 ,也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19、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

识的过程。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既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也是一个与个人化学教学情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对教师专业的认同等密切相关 ,并且相互作用的过程。 (2)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

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 ,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20、良好的评价活动特征: (1)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 :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强化评

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过程评与结果评价并重 ;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 ,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

性 ;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任务真实和公平 ,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

示的机会 ,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

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

(2)化学教学

中,常见的评价方式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现评价和建立学习档案。

21、化学课堂教学中 ,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

种水平问题 ,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 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 ,表达要简明准确③要有启发性 ,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 ,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依照教学的

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 ,把握提问的时机 ;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合理设计问题 ,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

答及处理方法 ,学生回答后 ,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

22、(1)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学业评价方式有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成长记

录档案袋评价、纸笔测验评价。(2)《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有:①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目标必须与“深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按照本标准来确

定具体的评价目标。②评价方式的选择。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 ,常见的

有纸笔测验、学习和连脸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活动表现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教师可以依据认知性学习、技魔性学过学习水平 ,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以确保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③评价标准的制订。学业评价标准必须具体、清晰 ,有很强的针对性 ,以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④评价工作的实施。教师是学业评价的主要承担者 ,但也需要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子以

协同 ,以保证评价更加全面 ,评价结果更为可靠。⑤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评价结果要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宜根据分数公布学生的名次。

23、(1)计算机模型教学优点不足①优点 :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

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对

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②不足 :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

简约表征 ,通常不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2)教学应用建议①不足 :我国关于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 ,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

力欠缺。②建议 :开发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建模工具及模型,加强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提高教

师对科学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能力;计算机建模与其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24、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什么能力(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

计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化学实验基本特点:

示范性直观性灵活性时间性简洁性。( 2)教师演示实验注意:①准备充分确保成功②现象明显易于观察③ 操作规范注重示范④讲练结合启迪思维⑤简易快速按时完成⑥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3)教师应具备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 :①引导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③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

力 ;④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⑤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 ; ⑥组织学生实验的能力。(4)化学实验基本要素包括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者 ,可以是化学教师(演示实验),也

可以是学生(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对象主要是指化学实验研究的客体主要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

实验手段是实验者发挥主体性 ,控制和认识实验对象的重要工具。(5)该教师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 ,让学生亲历科学活动 ,体验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并且为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入评价。学生在

从事实际科学研究时获取信息 ,对自己思维的合理性进行主动自觉的判断以及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调节, 加深对研究主题和研究过程的理解 ,实现从“讲练结合”向“学评结合”的转变。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学习 ,关注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与践行的。

(6)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有①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观念③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④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⑤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功能①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 ,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 ;②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 ,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 ;③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 ,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④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

学探究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7)实验内容选材特点①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初三上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实验一物理化学变化P6-7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 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象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13 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验三吸入呼出气体的探究P14-15 步骤2 现象 结论 步骤3 现象 结论

步骤4 现象 结论 实验四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温度P21 现象 结论 P21 实验1-6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第二单元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 现象 结论 化方 实验二氧气的性质实验P33-34 氧气的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2)硫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化方 (3)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 P37 实验2-5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 (1) (2)

P38 活动与探究 讨论 实验 第三单元 实验P49活动与探究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第四单元 实验一过滤P75 一贴 二低 三靠 实验二P76 软水与硬水 现象 结论

实验三P79[实验4-5] 现象 结论 实验三电解水实验P80 现象 结论 化方 第五单元 实验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P92. 资料:图5-1 氧化汞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探究1:P91,方案一。图5-2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探究2:P92, 方案二。图 5-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94 实验5-1 现象: 化学反应: 探究:P95 图5-6 镁条燃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P97.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简答题 1、新课程(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 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

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 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经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 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比 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 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 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 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能够看出,每一 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 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 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 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 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经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 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 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 经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经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 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 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就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 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 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就是就是混合物 ;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就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就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放出热 ,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C+O2CO2 ⑵【实验2-3】硫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 点燃

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 O2SO2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 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3Fe+2O2Fe3O4 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瞧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原因就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操作: 1)将导管插入水中;2)用手握住试管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2-4】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KMnO4制取氧气 ⒈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⒉发生装置(1)反应物与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就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4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排水法收集】。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要求:①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②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5、操作步骤:①查(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定(固定试管)④点(酒精灯)⑤ 收⑥移(导管)⑦熄(酒精灯) 6.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7.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利于气体排出】。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④加热KMnO4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H2O22H2O+O2↑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 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 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 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 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3.质量守恒定律 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3.化学物质与健康;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教科书编写理念:1.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本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 现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 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开学初,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教者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顺利 完成本期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课优秀率、及格率,完成学校下达的教 学任务,坚持超前一周备写教案,做到备课充分、实用高效。从课 堂教学入手,认真细致的备好课,确保上好每一节课。落实课堂教 学环节,讲授知识重点、难点突出,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一课一案,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3、考点训练及时、准确,单元过关检测落得实,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 中突破重点、考点,严抓训练,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进一步 突出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4、本期以来,完成前8个单元的新授课内容,同时对教材进行 了系统的复习,完成质检考试模拟训练题。 二、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注重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期以来,教者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顺利完成化学上册新授课的全部内容及复习内容。学校先后举行三次月考,教者所任班级成 绩稳步提高,同时,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多检查,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利

用好现有资料,对习题进行精选,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学生作业坚持当天批改,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 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渴望上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3、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自觉地运用科学,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和思想,要着力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贴近与亲切之感,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这两年的试卷来看,试题中涉及的生活、生产实际中问题较多,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5、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讲究复习策略。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2019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一、分析教师 1.教师行为角度: (1)提问:有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我们考察案例中教师提问是否体现提问技能,提问是否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热烈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表现为: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零碎而不具体,教师提问用语不准、意思不明。 启发性原则:问题具有启发性是对提问的基本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启发的重要性,比如常见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或者提问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将答案脱口而出,又或者出现课堂冷场,问而不答,启而不发,都是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2)评价方面: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违背教学评价原则,在这里主要常见的是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具有鼓励,激励的性质,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而不是打击教育。针对这一点常见的错误行为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严厉苛责,或者批评其不认真等。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反馈性原则: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忽略了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中是否出现教学内容的错误,例如将所讲授的知识点讲错,这一点通常要求考试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上是否突出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角色的把握 在教学片段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地位。教师是否关注主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

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 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 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 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 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 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2013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龋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矗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03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