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弹道学汇总打印版

1 简述火药的分类及其性质。

答:火药通常分为混合火药和溶塑火药两大类。混合火药是以某种氧化剂和某种还原剂为主要成分,并配合其它成分,经过机械混合和压制成型等过程而制成。溶塑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纤维素。由于一般都采用棉纤维为原料,习惯上称之为硝化棉。硝化棉溶解于某些溶剂后,可以形成可塑体,再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就可以制成溶塑火药。

2什么是火药的能量特征量?

答:爆热Q W:一公斤火药在真空定容情况下燃烧并将其气体冷却到18℃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火药的爆热。单位为千卡/公斤。

比容W1:燃烧一公斤火药所产生的气体,在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水分以气态考虑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火药气体的比容。单位为dm3/公斤。

爆温T1:设想火药燃烧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内能的形式储存在燃烧后生成的燃气之中,并以温度形式表现出来,这时燃气所具有的温度称为火药的爆温。

3,火药力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意义:一公斤火药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在一个大气压下,当温度升高t1°c时膨胀所做的功。R(T1-273.15)焦耳/公斤

4,什么是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满足该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有哪些?

几何燃烧定律是火药在燃烧过程中是按照平行层或同心层的燃烧规律逐层进行的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在开始点火时,所有火药表面同时着火,并在相同条件下燃烧

(2)所有火药个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相同,即药粒燃烧表面的各点燃速都相同

(3)(3)在装药中,药粒的形状和尺寸都要严格一致

5,请画出管状、带状、方片状、棍状、立方体火药燃烧去的百分比与火药相对厚度及火药相对面积与火药相对厚度的变化图(ψ-Z、σ-Z)。:

6.影响火药燃速的因素有哪些?

(1)火药成分的影响:火药能量越大,燃速也越大,均与成分相关。

(2)火药初温的影响:初温越高,燃速越快。

(3)火药密度的影响:密度增加,燃速减小。

(4)压力的影响:较复杂,一般压力增加,燃速加快。

(5)火药表面气流的影响

(6)侵蚀燃烧现象:燃烧较长火药时,燃烧产物沿火药表面流动,表面流速较大的一端火药燃烧较快,因此经过一定时间后,原来尺寸均匀的长径状药燃成喇叭口形状

7.什么是膛线缠度η?与缠角α的关系怎样?

导程与炮膛口径之比(η=h/d),即以口径倍数表示的导程为缠度η。缠度与缠角α的关系为η=π/tgα。

8.发射时,火药的潜能转化成哪些形式的能量?

弹丸直线运动功(E1)、旋转运动功(E2)、摩擦功(E3)、火药气体运动功(E4)、后坐功(E5)、弹带挤进膛线消耗功(E6)、热量传递损失(E7)

9.什么是次要功系数?它的物理意义有哪些?

在射击过程中火药气体所做的主要功与另外的四项次要功之和可用各次要功与主用功的比例系数之和再与主用功的乘积表示,即ΔE i=(1+K2+K3+K4+K5)E1。其中系数φ=1+K2+K3+K4+K5即为次要功系数。其中K2=(ρ/r)2tg2α K3=(ρ/r)2γtg α K4=ω/3q K5=q(1+ω/q)/Q0

物理意义:次要功系数φ是一个包含弹丸旋转运动载,摩擦功,火药及火药气体运动能量及后座运动能量的系数,φ1=1+K2+K3是一个仅包含弹丸旋转运动载及摩擦功的系数,φ2=1+K2+K3+K4是忽略了后座运动能量的次要功计算系数。

10.请描述弹后空间的压力分布

由于弹丸的运动,弹后空间的气体也跟着一起运动,因此形成气流。在弹丸底部气体流动速度等于弹丸速度,而膛底气流速度为零,即在弹压空间存在速度分布,因而必然存在压力分布(弹底压力最小,膛底压力最大)由此可见弹丸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下不断运动,也就不断破坏膛内压力的平衡态,因此在每一瞬间都要形成堂内压力分布。在满足假设

①忽略气体粘滞性

②药室直径与跑堂口径相等

③火药气体与未燃尽的火药固体在弹后空间内是均匀分布的。此外忽略伸管后座的影响(即后座引起的对气流的惯性力)满足这些后作用在X面上的气体压力Px=Pd[1+(1-X2/L2)w/2qφ1],由此可看出弹后空间的压力分布是一个2次曲线。当x=0时即膛底压力,当x=L时即弹底压力。

11 什么是膛底压力、弹底压力、平均压力?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由于弹丸的运动,弹后空间的气体也跟着一起运动,因此在膛内形成了气流。在弹丸底部气流速度应该更高,即等于弹丸运动速度;而在膛底的气流速度应该最低,可以认为等于零。也就是在弹压空间存在着速度分布,因而存在压力分布,气流速度最大的弹底部压力最小,此压力即为弹底压力;而气流速度最低的膛底,压力最高,即为膛底压力。 平均压力:由于处理问题的需要而引入,即认为火药是在某个平均压力下燃烧的,弹丸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也是在同一平均压力下进行的。大大的简化了计算。

膛底压力公式: 弹底压力公式: 平均压力公式: (转换关系显而易见) 12 发射中,前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联系?

前期:射击开始时,击发底火点燃了点火药,可以认为是瞬间烧完而达到点火压力PB 。药筒内火药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开始着火和燃烧,不断生成气体,使药室内压力不断增加。(认为压力在达挤进压力P0瞬间,弹丸没有运动,火药在定容下燃烧)

第一时期:在火药继续燃烧的同时,弹丸也开始运动。以后随着膛内压力的不断上升,弹丸不断地加速运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使压力上升因素dp ∕dt 和是压力下降因素V ,当这一时期开始时 由于弹丸从静止状态逐渐加速,弹丸后部空间增加较小,是的火药在较小容积中燃烧,密度增加,压力迅速升高。此时dp ∕dt 成为主要矛盾,dp ∕dt 〉0,因而压力曲线上升。随着射击过程的进行,在压力增长的作用下,弹丸速度不断增加,一直弹丸后部空间也不断增加,其结果使得气体密度减小,总存在一个时刻两个因素影响正好相抵消,即dp ∕dt=0,此时Pm 称为最大压力。弹丸速度继续增加,弹后空间越来越大,于是使压力下降的因素成为主要矛盾,dp ∕dt 〈0于是压力不断下降,此时P=PK,V=VK,L=LK,t=tk 第二时期:第一时期结束就是第二时期的开始。此时火药气体已经烧完,不会再生成新火药气体,但是原火药气体仍有大量没被利用,压力仍然很高。弹丸在火药气体压力的推动下将继续加速运动。弹丸后部空间更迅速的增加,时的膛内压力不断下降。弹丸底面云动到炮口瞬间,速度增加至最大值,然后射出炮口。第二时期结束。

13.内弹道的基本方程包括哪几个方面?请写出方程组?

几何燃烧定律 2Z Z χλχψ+= 燃烧速度定律 P u dt de 1/=

弹丸运动方程 υ?md SPdt =(S 炮膛横断面面积,P 平均压力)

气体状态及能量转换方程 22)(υ?θωψψm f l l SP -=+

14.14掌握内弹道分析解法的步骤(P77)。消化课本86页的例题计算。

解:起始数据 (已知) 炮膛断面S 药室容积W0 弹丸全行程长lg 弹丸重量q 挤进压力P0 装药量w 火药起始厚度2e 起始长度L 起始宽度d 火药特征量f α 火药形状特征量χ χλ 压力全冲量Ik 次要功系数ψ 火药气体比热比K 火药密度δ

弹道计算:1前期 计算

装填密度△=w ∕W0

火药燃烧去的百分比ψ0=(1∕△-1∕δ)∕(f ∕P0+ α -1∕δ)

相对燃烧面积ζ0=根号下(1-4ψ0λ∕χ)

相对燃烧厚度Z0=2ψ0∕χ(1+ζ0)

第一时期计算 x1=1-Z0 K1=χζ0 SIk ∕ψm =Vk' B=S 2Ik 2∕fw ψm B1=B Θ∕2-χλ B ∕B1 B1∕K1 γ=B1ψ0∕K12 L0=W0 ∕S α =L0△∕δ1

L △ =L0△(1∕△-1∕δ) Xm=K1 ∕{[B(1+Θ)∕(1+Pm ∕f δ1)]-2χλ}

由以上可得到Vk =(1-Z0)SIk ∕ψm (k 代表k 时刻) Lk=L ψ(平均)(Zk (平均)的B ∕B1次方再-1)

Pk=fw{1-[B Θ(1-z )2 ∕2]∕[s (L1+Lk )] 上式中L1=L0(1- α△ )

第二期计算 炮口速度 Vg=Vj 乘以根号下1-[(L1+Lk ∕L1+Lg )的Θ次方][1-(Vk 比Vg )2] Vj=根号下2fw ∕Θψm 炮口压力 Pg=Pk[(L1+Lk ∕L1+Lg )的1+Θ次方]

t=2L'∕v ’+从L ’到L 对dL ∕v 积分 列表比较实验值和计算值 包括Pm tm ( 此处m 表示最大值处) Vg tg Pg 画出曲线对比

15发射中,前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联系?

装填条件(火药形状、装药量、火药力、火药压力全冲量、弹重、药室容积、挤进压力、拔弹力、点火药)对弹道性能影响如何?

答:1)火药形状变化的影响:装填条件中火药形状的变化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为了改善弹道性能,有目的地改变药形;另一种是在工艺过程中火药形状产生的一些疵病。对于标志火药形状的特征量x ,随着x 的增加,Pm 增加很快,Vg 增加很慢,而m l 和k

l 都相应的减少。 2)装药量变化的影响:装药量的增加,即火药气体总能量增加,将是最大压力增加,使初速也增加。但是,装药量

的变化对最大压力的影响,比对初速的的影响大,所以随着装药量的增加,最大压力增加比初速增加得快。

3)火药力变化的影响:火药力的增加即火药能量的增加,f 和w 总是以乘积fw 的形式出现,而且w 变化可以引起余

容项变化,f 变化对余容项无影响,但余容项的变化对弹道诸元的影响一般来说不显著,所以f 和w 对弹道诸元的影响没有什么区别。火药力对最大压力和火药燃烧结束位置的影响比对初速的影响要显著的多。

4)火药压力全冲量的影响: k I 变化有两种,一种是火药厚度1e 的变化,另一种是燃烧速度系数1u 的变化。k

I 越小,则最大压力和初速增加,而燃烧结束则相应的较早。Pm 和k

l 对火药厚度的变化具有极大的敏感性,而对初速的影响较小。同时,火药的燃烧速度是与温度有关的,随着药温的变化,燃烧速度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压力全冲量的变化。

5)弹重变化的影响:弹重的增加就表示弹丸的惯性增加,其结果必然是最大压力增加和初速减少。而燃烧结束点也

随着移近炮尾。

6)药室容积变化的影响:药室容积的变化,表示气体自由容积的增大,必然引起各弹道诸元的相应变化。

7)挤进压力变化的影响:引起挤进压力变化的原因很多,包括火炮和弹道的工艺生产条件,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和其他各种复杂因素等。挤进压力增加,即弹丸开始运动瞬间的压力增加,因此,弹丸运动之后,压力增长的比较快,是的最大压力增加,燃烧结束较早,初速增加。

8)拔弹力变化的影响:弹丸同弹壳或药筒之间相结合的牢固程度决定于拔弹力的大小。拔弹力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挤

进压力的变化增加拔弹力将使最大压力和初速增加,而前者有比后者增加的显著的多。

9)点火药的影响:点火药量太少,会引起迟发火,不但使初速不稳定,而且也不安全;点火药量太多,实际上就增

加了点火压力,从而增加了最大压力和初速。前者比后者增加显著。

1.试述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物理本质。

2.答: 1、摩擦阻力:其物理本质是由于空气的粘性。

2涡流阻力:物理本质:弹头与弹尾的压力差。由于弹尾部附近没有气流流过,形成低压区,而弹头部压力很大,故产生了压力差。

3.超音速时的波动阻力:由于弹丸运动引起空气的压力变化,导致密度变化。超音速传播时,各瞬时点扰动波重叠一锥面,弹丸在此内运动即有了波动阻力。

2, 弹丸在超音速和亚音速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有何异同?说明不同点物理本质。

答:亚音速飞行时:涡流阻力为主要阻力,其物理本质为:弹头与弹尾的压力差。由于弹尾部附近没有气流流过,形成低压区,而弹头部压力很大产生的压力差。

超音速飞行时:波动阻力为主要阻力,其物理本质为:由于弹丸运动引起空气的压力变化,导致密度变化。超音速

传播时,各瞬时点扰动波重叠一锥面,弹丸在此内运动即有了波动阻力。

3、阻力系数有何物理意义?

答:物体所受到的阻力与气流动压和参考面积之比。

4.有攻角时,各空气动力及力矩的表达式组成、各空气动力及力矩的方向如何?

5,什么是阻力定律?

如果取定某个标准弹,精确的实测出攻角等于零的阻力系数曲线称为阻力定律

6,为什么要引入弹形系数?其意义何在?确定方法有几种?

i 值反应了弹行差异所引起的阻力系数差异并从而引起的阻力差异。在一定的M 数下,一定的弹丸只有一个阻力系数值,但由于所取阻力定律不同却有不同的i 值所以要引进弹形系数。 I 值反映弹形特征的重要参数,它的取值大小每每标志着枪炮及弹丸的设计质量。

确定方法:(1)实验测定(2)对比选定(3)公式计算

7什么是弹道系数?

弹道系数用C 表示,是由表示弹丸形状、大小和惯性诸元特征的量i 、d 及m 所组成,故系数C 反映了弹丸组合特性对阻力加速度的影响,C 值的差异导致了弹道的差异,因此称C 为弹道系数。

8为什么引入标准气象条件?其包括哪些内容?

原因:空气密度p (肉)与气温t (套)以及气压h 有关,而p 和t (其中包括水蒸汽压力a ,及绝对湿度)等气象诸元,不仅随不同地点而异,且在同一地点还随时间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枪炮经常在不同时刻和地点射击,弹丸又在不同高度飞行,故必须采用一个标准气象条件。

包含内容:1、气象诸元包含地面标准值T on =15℃,P (肉)on =1.206㎏·m-3,,p on =100kpa ,a on =846.6pa

2、气象条件随y 分布的标准条件: 气温t 虽高度y 分布的标准的定律 气压p 随高度y 分布的标准定律

9、虚温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虚温可以理解为与湿空气具有相同压力和密度的干空气的温度,相当于一个等效温度。

10.试对比空气弹道和真空弹道的主要特性。

答:真空弹道:

(1)真空弹道是一条对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y 与最大弹道高重合,升弧OS 和降弧SC 的形状相同。

(2)弹道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取决于该点的弹道高,同一弹道高处得速度值相同。因此,初速与末速数值相等,顶点的速度最小;

(3)在弹道等高的两点上,其切线倾角绝对值相等;

(4)最大射程的发射角为45 °;

(5)弹丸在升弧的飞行时间等于弹丸在降弧段得飞行时间

空气弹道:(1)弹头速度沿弹道变化,(2)空气弹道有不对称性(3)有最大射程角,真空弹道为45度

11.什么是弹道的刚性原理?它有何实际意义

答:当ɑ及?角均很小时,弹道好像一个刚体,可以围绕射出点o在水平线ox上下很小的角度?范围内摆动而不改变弹道的形状。

12.什么是弹丸的相对留空时间?它有何实际意义?

答:将抛物线弹道按其最大高度分为N层,每层厚度为a。设弹丸飞经第i层的升弧及降弧的时间为t,则t与弹丸飞行总时间T的比值为相对留空时间。

实际意义:在修正理论中,必须用相对留空时间,提高计算准确性。

13.什么是假速度?什么叫西亚切替代?引入的目的是什么?

14.假速度:真实速度v沿铅直方向在初速矢量线0v上的投影西亚切替代:用小于1的0cos 来修正由于用U代替v以及忽略

H y的变化产生的误差引入目的:修正用U代替v产生的误差。

()

14,什么是直射射程?它有何实际意义?

直射射程:弹道顶点高Y等于目标高时全水平射程意义:直射射程的大小实际上是衡量弹道低伸性能的指标,直射射程越大,弹道低伸性能越好。

15,什么叫弹丸飞行稳定性?飞行稳定的弹丸是否一定散布小?为什么?

弹丸飞行稳定性:表征弹丸保持固有运动状态或抗外界干扰能力的特性。飞行稳定的弹丸不一定散布小,因为弹丸自膛内开始运动直到空中飞行,总存在攻角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阻力并使速度方向偏离理想弹道的切线方向。

16什么叫飞行弹丸的陀立螺稳定性?试分析Sg>1的物理意义?

17.定性说明旋转弹丸动力平衡角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影响此角的主要因素。

在弹速方向不断低头的情况下,右旋弹弹轴向右偏,弹轴的平均位置称为动力平衡轴,与速度方向的夹角称为动力平衡角(平均章动角)。

因素:1,弹道参数:弹速、倾角。2,弹丸外形及质量分布情况,气动外形,质量分布,极转动惯量、弹长、阻力臂等。 3,转速比。

18试说明偏流形成的原因?

19低速旋转对尾翼弹有何作用?是否低速旋转对尾翼弹的稳定性有利?

(1)减小弹道偏差,大大减小不对称因素引起的散步。

(2)不一定。如果选择适当,则有利。如果不当选择,也会引起弹丸不稳定飞行,使散步增大,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共振现象,另一是马格努斯效应引起的不稳定现象。

20共振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害处?如何防止?

共振的原因:弹丸旋转时,不对称因素成为周期性强迫力矩。如果弹丸旋转一周的时间等于弹丸摆动周期,将发生共振。也就是外加强迫力矩将周期性增大弹丸的摆动。

害处:引起弹丸不稳定飞行,使散布增大。

防止措施:当马格努斯力及力矩对尾翼弹的飞行稳定性影响不大时,为了避免共振,可选择弹丸的转速大于2~4倍的共振转速;当马格努斯力及力矩对飞行稳定性影响较大时,应选取低于共振转速的转速。

21什么叫平衡转速?它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平衡转速为力矩之和为0时的转速。

平衡转速与速度成正比,与斜置角或斜切角ε成正比,与极阻尼力矩成反比,又因为Mzz=CKzzV ,则与Kzz成反比,与倒转力矩系数导数mzw有正比,mzw随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攻角的增大而减小,Kzw与平衡转速成正比,从而影响平衡转速的大小。

22. 静稳定贮备量是如何定义的?

答:阻力臂h与全弹长l之比的百分数来衡量。(P234表下面)

23. 什么叫弹丸飞行中波长?波长的大小对尾翼弹的运动有何影响?

答:在一个周期内弹丸质心运动的弧长称为摆动波长计作λ。过长,弹丸攻角长久偏离平衡位置,飞行稳定性差;过小,弹丸摆动过频,阻力增大,射程减小。

24什么叫动态稳定性?说明导出动态稳定性条件的思路?

动态稳定性即弹丸必须在全弹道上攻角始终是衰减的。2如旋转理论,只要限制动平衡角的大小,就可以满足射弹要求的

追随运动,弹丸的外形不对称及质量偏心都会形成非其次项,但是,只要限制工艺过程,这些因素引起的解很小,因此,我们将研究弹丸的飞行稳定性问题,缩小的只是研究弹丸的飞行其次方程所对应的起始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然后根据微分理论得知,推出动态稳定条件。

25动态稳定因子S d (S*d )表达式中各符号含义是什么?

Sd = 2 * B2 / B1 =S*d -1 B1 = 0.5 *(K22 +by ---bx --- g * sin θ/v/v) B2 = 0.5 * (by - ky)

27 动态稳定条件与静态稳定条件有何关系?

1/Sg

2<0时,恰是压力中心在质心后的情况,此时俯仰力矩为稳定力矩即静态稳定,这正是尾翼弹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 28 稳定区域图,即2*1/1d

g S S -=曲线,形式如何?曲线各区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从1/Sg 为纵轴,Sd *为横轴,原定取为(0,0)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0-Sd *1/Sg,则在该坐标平布的每一点

(Sd *,1/Sg ),都表示弹丸的一种稳定状态。

若取:1/Sg=1-Sd *2,则上式在上述平面上描述一条抛物线,此抛物线将坐标平面分成内,外两大部分。判定稳态区域图。

在横坐标轴以上,纵坐标小于1即:0<1/Sg<1的区域内为陀螺稳定区。抛物线内部向下至横坐标轴为界即0<1/Sg<1且-

(1-1/Sg )0.5< Sd *<(1-1/Sg )0.5的区域内为旋转轴的动态稳定区;横坐标以下的整个区域即1/Sg<0的半平面内为静态

稳定区;横坐标轴以下的抛物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半开区域,为尾翼弹的动态稳定区

29.何谓最佳转速条件和最佳质心位置?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1=d S 时对应出现的动态稳定所要求的最小自转角速度γ ,不论是从减小散布或改善受力状态以及威力等方面,转速γ 小是有利的。因此,1=d S 称为满足旋转稳定弹丸动态性所要求的最佳转速条件,如果利用调整质量分布,使质心位置变化

以实现 1=d S ,则称此质心位置为最佳质心位置。为了满足全弹道上弹丸动态稳定性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适当调整弹道参数,特别是转速γ 和弹速V ,

30掌握P96~98膛线缠角公式应用举例。

膛线与炮轴之间的交角α称为缠角。在轻武器中常用= 。在火炮η=

31掌握P184~188证明空气弹道的特性过程。

空气弹道不对称性A 降弧比升弧陡B 升弧段水平距离大于降弧段水平距离C 升弧段飞行时间小于降弧段飞行时间 D 顶点速度Vs

32,掌握西亚切函数的应用例子,如P196~200

1 初速度换算 a 用f(cX,v0)=csin2θ0转换 b 用主要的函数D 的增量△D (v ).2直射射程的计算 。3 利用西亚切辅助函数直接计算弹道常数和弹道诸元

填空:

1、外弹道学可以分为质点弹道学和刚体弹道学两部分。

2、弹丸稳定飞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弹丸攻角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其变化趋势是减小的。

3、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所受的力矩主要有马氏力矩、赤道阻尼力矩、静力矩、极阻尼力矩和导转力矩。

4、表征火药能量性质的主要特征量有:爆热、爆温、火药气体比热容、火药力、比冲量。

5、一定形状尺寸的火药,气体生成速率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面、火药的燃烧速度。

6、攻角是指弹轴和速度矢量的夹角。

7、单体火药的密度越大燃烧速度越小。

8、压力中心是指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所受的外力在弹轴上合力的作用点。

9、线膛火炮中,膛线分为两类,分别是渐速膛线和等齐膛线。

10、火药气体在膛内所做的功主要包括弹丸旋转运动功、后座部分的运动功、弹丸沿膛线运动的摩擦功、火药气体的动能、弹丸沿枪管直线运动的动能。

11、推导刚体运动方程时将弹丸所受的力投影到地面坐标系,力矩投影到弹轴坐标系。

12、减免燃烧的火药第一阶段产生的气体量较多。

13、火药通常分为混合火药和溶塑火药。

概念题:

14、单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 双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15火药的爆温:就是指火药在燃烧瞬间没有任何能消耗的情况下,火药燃气所具有的温度,单位用K 表示。

16火药燃气的比容:燃烧1kg 火药所产生的燃气在0摄氏度和1个大气压下所占有的体积。

17爆热:1kg 火药在真空定容情况下燃烧并将燃气冷却到15摄氏度时放出的热力量。

18弹形系数:该种弹丸与标准弹丸形状近似的程度。

19火药的余容:是表示与单位质量气体分子体积有关的修正量。

20极阻尼力矩:弹丸在绕其轴线自转时,由于空气的粘性,在弹丸表面的附面层随着弹丸的自转而旋转,消耗着弹丸的自转动能,使其自转角速度逐渐减缓。这个阻止弹丸自转的力矩叫极阻尼力矩。

21火药射击现象的特点:

①性能的稳定性

②枪炮射击时间短故发射功率大

③弹丸发射过程是个瞬态冲击过程。

22弹道过程的特点:高温、高压、高速、时间短。

23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火药成分对燃速的影响、火药初温对燃速的影响、火药的密度对燃速的影响、压力对燃速的影响。

24影响火药的燃烧的因素:火药成分,火药初温,火药密度,压力

25火药力的物理意义:1kg火药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在一个大气压下,当温度由0升到T时膨胀所做的功。

26阻力定律:如果取定了某个标准弹精确地测出攻角 =0的阻力系数曲线,此种标准弹的阻力系数与M数的关系,称为阻力定律。

27内弹道计算:根据构造诸元和装填条件,利用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分析膛内火药气体压力变化规律和弹丸的运动规律。

28内弹道设计:在已知要求的内弹道性能和火炮的设计指标,利用内弹道基本方程组,确定火炮的构造诸元和弹药的装填条件,我们称之为内弹道设计。

29内弹道设计方案评价准则:

①火药能量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

②炮膛工作容积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

③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的特征量

④炮口压力

⑤武器寿命

30外弹道计算:已知弹丸参数和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外弹道诸元计算,研究弹丸的射击密集度问题。

31外弹道设计:

①提出小散布的设计方案:即根据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密集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②根据射程及其他要求,选取合理的初速、弹形、弹重等。

32弹丸的飞行稳定性:是指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偶然干扰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干扰消失后,弹丸能在继续飞行中逐渐恢复到扰动前的运动状态。

33弹丸尾翼稳定飞行原理:由于尾翼弹所受空气阻力的压力中心在质心与尾翼之间,空气动力矩是使攻角减小的稳定力矩,在弹丸飞行过程中,此力矩使弹丸围绕弹速矢量往复摆动。

34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的燃烧过程可以认为是按药粒表面平行层或同心层逐层燃烧的,这种燃烧规律称为几何燃烧定律35枪用火药特点:

①采用短小的弹孔药粒,7孔药粒,球形或异形球形药粒

②枪用火药一般都是高氮量的硝化棉

③具有较大的相对火药厚度

④容易产生初速分散

36射击过程能量分配:

①弹丸直线运动所具有的能量E1,即弹丸动能

②弹丸旋转运动所具有的能量E2

③弹丸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

④火药及火药燃气的运动能量

⑤身管和其他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能量

⑥弹丸挤进膛线所消耗的能量

⑦火药燃气通过炮管,药筒及弹丸向外传递的能量

37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受力:

1弹底燃气压力

2弹丸挤进阻力

3膛线导转侧作用在弹带上的力,

4弹前空气阻力

38挤进压力:弹带在完全挤进膛线时,阻力最大,此时与之对应的膛内火药压力称为挤进压力,P0表示。

39挤进压力:不仅影响武器寿命,而且相同的最大膛压弹道性能有很大影响,挤进压力有利于火药全面燃烧,提高火药利用率

40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的燃烧过程可以认为是按药粒表面平行层或同心层逐层燃烧的,这种燃烧规律称为几何燃烧定律。

41条件:

1装药的所有药粒具有均一的礼花性质,以及完全相同的集合形状和尺寸

2所有的药粒表面都同时着火

3所有药粒都具有相同的燃烧环境,因此燃烧面各个方向上燃烧进度相同,管状火药虽然也属于见面燃烧形状火药,但是由于他有内控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从外表面向内见面燃烧的古城外,同时也有从孔内表面逐层向外的增面燃烧过程。

42急螺稳定:高速旋转的陀螺能克服重力矩的翻转作用,而稳定的保持其自转轴线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特性

43追随稳定:由于弹道切线不断下降,因此要求在弹道切线不断下降的同时,弹轴也要随切线一起下降保持弹头向前,并使弹轴与切线之间有最小夹角

44尾翼稳定:由于尾翼弹所收空气阻力的压力中心在质心与尾翼之间,空气动力矩MZ是使攻角较小的稳定力矩,在弹丸飞行过程中,此力矩是弹丸围绕弹速V矢量往复摆动,这就是尾翼弹不翻转的原理

45火药分:混合火药,溶塑火药

46单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

47双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和硝化甘油

48爆热Qv:1Kg火药在真空定容情况下燃烧并将燃气冷却到15°时所放出的热力量,称为火药的爆热,单位为J/Kg。49比容w:燃烧1Kg火药所产生的燃气在0°和1个大气压下所占有的体积

50爆温T1:火药在燃烧瞬间没有任何消耗情况下,所具有的温度

51弹道过程描述:点火过程,挤进膛线过程,最大膛压,炮口速度,最大速度,终点效应,

特点:高温高压,高速,时间短

52内弹道学:是研究弹丸在膛内运动规律及其伴随的射击现象的科学,研究内弹道学的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并描述出火炮系统与内弹道过程的规律性关系

53内弹道计算:已知枪炮内膛结构诸元和装填条件计算膛内火药燃气压力变化规律和弹丸运动规律

54内弹道设计:在已知口径,弹重,炮口速度,火药品种及最大压力Pm的条下,计算满足上述条件的装填条件和膛内构造诸元

55内弹道装药设计:在内弹道设计的基础上,为保证内弹道性能的稳定和射击安全必须对选定的发射药,点火系统及装药辅助元件进行合理匹配和装药元件空间配置的结构设计,并通过物理手段使装药系统获得一个良好的弹道性能

56外弹道计算:已知弹丸参数和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外弹道诸元计算,研究弹丸的射击密码度问题

57外弹道设计:两个任务

1开始设计时,提出减小散布的设计方案

2根据射程及其他要求选取合理的初速,弹形,弹重等

58影响火药的燃烧的因素:成分,初温,密度,压力

59评价尾翼弹飞行稳定性:

1应该具有足够的稳定储备量

2应该具有适当的摆动波长

60提高尾翼弹飞行稳定性和设计密度:

1合理的气动外形

2合理的质量分布

61散布规律:

1具有一定范围

2对称性

3不均匀的

62枪用火药特点:

①采用短小的弹孔药粒,7孔药粒,球形或异形球形药粒

②枪用火药一般都是高氮量的硝化棉

③具有较大的相对火药厚度

④容易产生初速分散

63在选着△1和△2时,应注意到低装填密度

1△1不能选择的过低,因为装填密度越低,相对热损失愈大,由此造成的f和x误差越大

2△2也不能过高

3△1和△2不能太接近

64 L0=V0/S称为药室容积缩颈长,V0药室容积,S炮膛横断面面积

65射击过程能量分配

1弹丸直线运动所具有的能量E1,即弹丸动能

2弹丸旋转运动所具有的能量E2

3弹丸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

4火药及火药燃气的运动能量

5身管和其他后坐部分的后坐运动能量

6弹丸挤进膛线所消耗的能量

7火药燃气通过炮管,药筒及弹丸向外传递的能量

66由于弹丸直线运动的功能E1最大,称为主要功,其余都为次要功

67膛内火药气体压力变化规律

1前期(击发底火到弹带全部挤入膛线)

2第一时期(弹带全部挤进膛线导火药燃烧结束)

3第二(火药燃烧结束到弹底通过炮口端面)

4后效作用时期

68装填条件:

火药的形状,装药量,火药力,火药的压力全冲凉,弹丸质量,药室容积,挤进压力,拔弹力,和点火药量

69提高初速的措施:

1提高火药量

2减小弹丸质量

3提高膛压和加长身管

4控制火药燃烧规律,增大燃烧增面性,提高膛内工作容积的利用率

70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1火药能量利用率

2炮膛工作容积利用率

3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的特征量

4炮口压力

5武器寿命

71最大压力Pm的选择:

考虑对弹道性能的影响,炮身材料,单体强度,引信的作用及炸药应力

72理想弹道性质:

1理想弹道是一条升弧和降弧堆成的抛物线,弹道的最高点在弹道的中央

2与弹道最高点想对应的两点高度相同倾角相等曲率相等弹道的落角等于射角

3弹道上对应点的速度相等,落速等于初速,弹道在最高点S是最小的速度点,也是最大曲率点

4理想弹道仅决定于初速V0和射角

73迫击炮弹的摆动:

炮弹在稳定力偶的作用下将在空气中绕其重心摆动的某瞬时,弹轴与切线夹有章动角δ1在稳定力偶作用下,炮弹摆动使其轴线向切线靠拢,当弹轴摆动与切线重合时,由于具有一定摆动角速度和动能,炮弹将继续向同方向摆动,使弹轴与切线在另一侧出现夹角,此时空气阻力力偶的作用方向与摆动方向相反,因而摆动角速度渐渐减小,直至把摆动的动能完全消耗,而后炮弹在稳定力偶作用下反方向摆回,所以迫击炮弹就好像普通的摆一样,来回摆动着,因为摆动的能量消耗于克服空气阻力,故多次摆动后振幅逐渐减小,炮弹在小范围内摆动,保持弹头部基本还是朝向运动方向的,从而实现稳定飞行。

74燃烧速率的三种表达式:

二项式

u=u0+u1p

指数式:

u=un1p

正比式:u=u1p

论述题:

1、简述炮弹膛内运动作用过程及其特点:(对内弹道过程的描述)

①前期:

击发时,击针撞击底火,使底火点燃底火药。点火药产生的气体和火焰,通过传火孔进入弹壳,发射药。随着火药继续燃烧,压力继续升高,以致能克服弹丸和弹壳之间的结合力,使弹丸向前运动,直到弹丸或弹带圆柱部全部挤入膛线,在这段时间内,膛内压力由大气压力升高到点火压力pB,再升高到挤进压力po。

②第一时期:

一方面在火药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使膛压增高;另一方面弹丸不断向前运动,使弹丸后部空间容积增大,降低了膛压。随着射击过程的进行,在压力增长的作用下,弹丸速度不断增加,以致弹后空间也不断地增加,这就使火药气体的密度下降,总有某一瞬间,这两种相反的因素正好抵消而得到相对平衡点,此时压力得到最大值pm

③第二时期:

虽没有新的气体生成,但原有的气体压力还很高,仍能继续膨胀做功,使膛压降低,弹丸速度增加。在此期间,压力由pk下降到pg,而弹丸速度由vk增加到炮口速度v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