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金丝带-----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经济发展的金丝带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园中学八年七班张一鸣赵冰洁王堃宇

司空见惯的桥梁也许在同学们看来并不重要,但是综观世界著名城市,比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奥地利的维也纳、加拿大的渥太华、法国的巴黎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都是通过桥梁建设来实现跨江经济发展的。在世界经济

迅速发展的今天,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一条金丝带。所以,我

们把此次研究学习小组的活动主题确定为“经济发展的金丝带-----纸桥的

设计与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各位同学的协作和近一个月的努力,我

们制作出了承重较大的纸桥作品。下面简要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伟大祖国60华诞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活动。当我们搜集资料时发现:家乡的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声誉可高了!自建厂以来,已建成十九座长江大桥,十二座黄河大桥,人民大会堂房屋钢架结构也出自桥梁厂。最近,山桥集团又把两座中国钢桥飞架在多瑙河上,在海外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强烈的爱家乡之情使我们对桥梁建设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力学知识,这就激发了我们几个同学当“工程师”的愿望,我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研究学习桥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试验,动手制作,做出承重力最大的纸桥。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学习相关物理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三、可行性分析:

对于此次研究活动,我们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与准备,合理分工,各尽其能。纸桥承重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对数据的处理分析,选择最优设计过程由我们三人合作完成;上网查资料由张一鸣负责;赵冰洁负责展板的设计与制作;王堃宇同学负责通过校园广播播报纸桥设计进展情况。同时,我们得到了山桥集团总工程师曹叔叔(杨秀梅老师的丈夫)的帮助,他给我们提供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过程照片,讲了许多建桥的故事。也得到了科技老师齐占宾、物理老师李凤元,综合实践教师秦君侠的理论支持与具体指导,成果展示活动得到了校长张海东、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些有利的条件确保我们顺利地完成此次活动。

四、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确定课题;

第二阶段: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类筛选、整理。向教师、家长请教“物体形状和强度的关系”及科学原理,与科技老师协调,约定实验时间,准备实验器材。

第三阶段:设计实验方案,反复发现新问题,反复实验,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究物体形状与载重量的关系。

第四阶段:设计完整纸桥图纸,依据图纸反复建造纸桥,制成承重最大的纸桥作品。

第五阶段: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报我们小组纸桥研制的进展情况,并办主题展板,展示纸桥制作过程和作品,撰写心得体会和研究报告。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

(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1、我国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见附件一

2、中铁山桥集团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见附件二

中铁山桥集团建造的大桥图片见附件三

润扬大桥建设过程照片见附件四

中铁山桥集团辉煌业绩见附件五

中国钢桥飞架多瑙河见附件六

刘之义车间走出的革新大王见附件七

3、物体形状与承重之间的关系见附件八

(二)反复试验制作过程:

纸桥承重实验一

理论依据:工程力学知识可知:改变纸的截面形状,可以提高其抗弯系数,进而提高纸的承重性。

实验目的:通过纸的不同几何形状承重性的对比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纸管形状来搭建纸桥。

实验设计:由于常见的T 形,工字形或者其他型材折纸难度系数较大,不易塑形,所以,我们选择把纸折成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几何形状的纸管,然后把多个纸管并排放在一起,比较其承重性能的高低,实验并记录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A4纸双面胶1卷(统一)

实验工具:剪刀、刻刀、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实验人员:张一鸣、赵冰洁、王堃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