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教案.

燕昭王求士——教案.
燕昭王求士——教案.

《燕昭王求士》教案

背景:

燕昭王为什么要求士?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个四分五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诸侯割据,逞雄争霸,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所谓“弱肉强食”,经常爆发兼并战争。燕国地处北方,在西周时,它还是一个小国,到战国时才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当政,他听信一个名叫毛鹿寿的人的花言巧语,效法尧舜禅让的作法,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并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认命。这一作法引起了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乘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于是,燕国人民就拥立了哙的儿子平,即位登级,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他都想抱负。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强将勇。与齐国相比,燕国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

但如何觅求贤才?为此,昭王不耻下问,很诚恳的去向郭隗请教。

为什么燕昭王把求士看的这么重要,认为它是能否报仇的关键,并且不耻下问呢?

“士”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本指贵族中的低级阶层,地位在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裂变,士的含义也起了变化,战国时期,凡是有点本事的成年男子,无论贫富尊卑,几乎都可以称做士。士的成分极其复杂,如果按类划分,士又有谋士、侠士、策士等区别,名类繁多。在当时,士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能力却很大。尤其是一些策士,善于根据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把握国君的心理,发表见解,进呈方略,加上能言善辩,往往一番话就可以改变某个国君的主张,左右形势。

由于士的能量大,因而各国都争相收罗他们,强国想用他们扩展疆土,弱国想靠他们来维护安全,连一些贵族豪强也想收养他们以备不时之需,如信陵君赵胜就养士3000。当时求士之风盛行,燕昭王想复国,便自然想到了求士。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介绍燕昭王求士的。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卑:使……卑,降低自己的身份,这里说不摆国君的架子。厚:使……厚,币:礼物,以:用来两个“以”字,前一个为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介词,省略宾语贤者。]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因:凭、趁机,袭:偷袭,破:打破袭、破都是动词,是两个动词共带一个宾语,即袭击燕国,攻破燕国。]。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孤:君主的谦称]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与共国,与(之,贤士)共执国政,与他一起治理国家]。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敢,谦敬副词,表尊敬的语气副词。大胆,冒昧。问,请教。] (第一层)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帝者:称帝的人,王者:称王的人,与师处:与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结交。] 。对待燕昭王的请教,郭隗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以四个“者”字的五字排比句,层层相递,依次排出国君对贤士的四种不同态度,说明效果与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国君对贤者所持的态度决定着国君事业的成败和事业成就的大小。国君的作为成就愈大,对待贤者的态度就愈礼貌、愈恭敬,就愈能得到贤者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取得的成就也就愈大。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诎:“屈”,指:“旨”,诎指:委屈自己的心意,北面:面向北,百:数词作动词,胜过……百倍,百己者:胜过自己百倍的人。]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互文),则什己者至。[趋:疾走,嘿mò:“默”沉默、停止说话,什:胜过……十倍。]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冯:pīng “凭”,几:案几,眄视:斜视,指使:用手指役使。]

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恣睢:放纵暴戾,呴籍:呴通“吼”,跳着脚,态度粗野蛮横;叱咄:大声呵斥,徒隶:刑徒和奴隶。] 这几句说:如果国君能操劳在前,休息在后,提问在别人之前,住口在别人之后,那么胜过自己十倍的贤士才会前来。这是既劳苦在前,又虚心求教的明君形象。“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是说:如果看别人怎么干自己也随着干,那么与你相仿佛的人才会前来。这是既有不甘落后的一面,又有被动跟人走的一面,是一位平庸的国君形象。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服道:施行,从事。致:使……致。]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朝:朝见,拜访。]燕昭王向他讨教怎样招揽贤士,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着重强调了求贤士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并且用他所排列的五种情况和古代君王的经验来说明谦虚、恭敬的态度,是能否求得贤士的先决条件。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涓人:古代宫中负责打扫清洁的人,也可指君王亲近的内侍。]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安:怎么,事:为……服务,捐:舍弃。]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以……为:认为,市:买,今:很快、最近]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且:尚且,见事:被委以重任,受到重用,于:比,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第二层)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凑:聚集]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乐:以……为乐,轻:以……为轻] 以佚为乐,以战为轻。即愿意为国效劳,不是轻视打仗。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三晋”,韩、赵、魏三个国家,这三个国是春秋末年由晋国分化出来的。历史上叫“三家分晋”。“闵王”,是齐宣王的儿子。也就是烂竽充数中喜欢独奏的那个齐闵王。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北:战败的军队]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第三层)没有被攻破的齐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地。据说这次燕兵攻齐,乐毅连克十二城,本可以使齐全部覆没,但由于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听信齐国间谍的谣言,怀疑乐毅有反叛之心,逼乐毅出奔赵国。而齐国此时出了一个名将叫田丹,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所以使得燕国这次军事行动功亏一篑,没有取得全部成功。

字词分析:

币——幣形声。从巾,敝声。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幣,帛也。——《说文》

北会意。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说文》

本义:背或相背,是“背”的本字。打了败仗逃跑时总是以背对敌,由此引申出败逃得意思。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谦恭诚恳地向人请教学习,而后再

静下心来默默思考,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买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马?”这个近侍回答说:‘买死马尚且用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愿意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到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心想要招纳贤士,就请从任用我郭隗为开端;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在燕国。昭王又在国中悼念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繁荣富强,兵士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做好打仗报仇的准备。于是昭王把乐毅当作大将军,和秦国、楚国以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战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特殊句式:

寡人将谁朝而可(宾语前置)

隗且见事(被动句)

层次结构分析:课文围绕燕昭王向郭隗求教这一线索,阐述了郭隗的谋略及运用结果。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何求士

第二段:郭隗献计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系列测试(二十二)—《隆中对》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 文言文系列训练(二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试题: 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②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⑤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⑥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魏晋·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1.下面与“时人莫之许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驳复仇议》)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C.岂管仲之谓乎?(《管晏列传》) D.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留侯论》) 答案:C。宾语前置。其它均为被动句。 2.下面句中的“信”与“谓为信然”中的“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B.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晏列传》) C.席以道路之口,犹未深信(《席方平》) D.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答案:D。确实。A诚实,忠诚,信用;B信守,守信;C相信。 3.下面句中的“器”与“先主器之”中的“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后汉书··陈宠传》)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口技》) C.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D.犀象之器,不为玩好(《谏逐客书》) 答案:A。器重、重视 4.下面句中的“致”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中的“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

(题目编者加)——《战国策》【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这里是说越贤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贤人,不能尊重贤人,贤人都会离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贤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虚心),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嘿:沉默),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着几案,拿着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便会)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 ——《战国策》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屈己之意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着几案,拿着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

燕昭王求士原文及翻译-燕昭王求士原文及翻译

燕昭王求士原文及翻译|燕昭王求士 原文及翻译 【--考试祝福语】 导语:文言文原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文言文文水平提升。这篇燕昭王求士原文及翻译,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kui)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同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通默,沉默,停止说话),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通吼)籍叱咄,则徒隶之入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

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收回燕国后即位,降低身份用贵重的礼物来召集贤能之士,想依靠他们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所以去拜见郭隗(wei三声)先生说: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齐国凭借我国的动乱而偷袭击破燕国,我十分知道燕国国小力少,不足够报仇。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然而如果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一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冒昧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 郭隗先生对答说:“成就帝业的人把贤士当做老师与之相处,成就王业的国君把他们当 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做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国君把他们当做臣相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做奴役相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 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 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 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 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 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

燕昭王求士——教案

《燕昭王求士》教案 背景: 燕昭王为什么要求士?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个四分五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诸侯割据,逞雄争霸,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所谓“弱肉强食”,经常爆发兼并战争。燕国地处北方,在西周时,它还是一个小国,到战国时才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当政,他听信一个名叫毛鹿寿的人的花言巧语,效法尧舜禅让的作法,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并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认命。这一作法引起了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乘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于是,燕国人民就拥立了哙的儿子平,即位登级,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他都想抱负。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强将勇。与齐国相比,燕国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 但如何觅求贤才?为此,昭王不耻下问,很诚恳的去向郭隗请教。 为什么燕昭王把求士看的这么重要,认为它是能否报仇的关键,并且不耻下问呢? “士”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本指贵族中的低级阶层,地位在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裂变,士的含义也起了变化,战国时期,凡是有点本事的成年男子,无论贫富尊卑,几乎都可以称做士。士的成分极其复杂,如果按类划分,士又有谋士、侠士、策士等区别,名类繁多。在当时,士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能力却很大。尤其是一些策士,善于根据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把握国君的心理,发表见解,进呈方略,加上能言善辩,往往一番话就可以改变某个国君的主张,左右形势。 由于士的能量大,因而各国都争相收罗他们,强国想用他们扩展疆土,弱国想靠他们来维护安全,连一些贵族豪强也想收养他们以备不时之需,如信陵君赵胜就养士3000。当时求士之风盛行,燕昭王想复国,便自然想到了求士。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介绍燕昭王求士的。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卑:使……卑,降低自己的身份,这里说不摆国君的架子。厚:使……厚,币:礼物,以:用来两个“以”字,前一个为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介词,省略宾语贤者。]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因:凭、趁机,袭:偷袭,破:打破袭、破都是动词,是两个动词共带一个宾语,即袭击燕国,攻破燕国。]。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孤:君主的谦称]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与共国,与(之,贤士)共执国政,与他一起治理国家]。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敢,谦敬副词,表尊敬的语气副词。大胆,冒昧。问,请教。](第一层)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帝者:称帝的人,王者:称王的人,与师处:与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结交。] 。对待燕昭王的请教,郭隗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以四个“者”字的五字排比句,层层相递,依次排出国君对贤士的四种不同态度,说明效果与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国君对贤者所持的态度决定着国君事业的成败和事业成就的大小。国君的作为成就愈大,对待贤者的态度就愈礼貌、愈恭敬,就愈能得到贤者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取得的成就也就愈大。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诎:“屈”,指:“旨”,诎指:委屈自己的心意,北面:面向北,百:数词作动词,胜过……百倍,百己者:胜过自己百倍的人。]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互文),则什己者至。[趋:疾走,嘿mò:“默”沉默、停止说话,什:胜过……十倍。]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冯:pīng “凭”,几:案几,眄视:斜视,指使:用手指役使。]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 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 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大学语文 精】燕昭王求士复习点

《燕昭王求士》复习点 一、通假字: 嘿→默,反→返,诎→屈,指→旨 二、虚词: 1、欲将以报仇:用,(介词后省略宾语) 2、然得贤士与共国:和(介词后省略宾语) 3、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怎么(疑问代词) 4、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且”尚且。“况”,何况。 三、实词: 1、以雪先王之耻:洗刷。 2、诎指而事之:“事”,侍奉。 3、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拜见。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事”,侍奉。“捐”,失去,丢弃。 5、士卒乐佚轻战:意动,轻视,不害怕。 6、燕兵独追北:打败仗的军队。 1

7、卑身厚币:礼物 四、活用;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形→使动,使…低下。 2、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都是名→动,成就帝业,成就王业,成就霸业。 3、岂远千里哉:形→意动,以…为远。 4、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名→意动,以之为师。 五、重点句式: 1、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六、一词多义: 1、因:象形字。(1)本义:席垫。是“茵”的本字。(2)常用义:凭借、依靠(动),趁机,如本课“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沿袭、因袭—由于、因为(介)—原因、缘由(名)——于是、就(连)。 2、期:(1)本义:限定的时间,即期限。(2)引申义:A限度—约会—期望B一周(年、月),如本课“不能期年”。 1

3、北:象形字。象两个人背对着背,(1)本义:背离。(2)常用义:背弃、背叛—败北、逃跑,如“未尝败北”—败逃的军队。如本课“燕兵独追北”—方位名词,北方。 4、致:(1)常见义:送到、送给、献出。(2)引申义:传达、禀告—使至、导致、取得—招引、引来。如本课“此古道致士之法也。” 5、宫:(1)本义:住宅、房屋。如本课“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引申义:秦汉以来专指帝王所住的房屋、宫殿—宗庙、佛寺、道观等庄严宏伟的建筑(3)古代还指音乐中的“五声”之一、五刑之一 6、室:(1)古义:房屋内部,后部中央叫室。(2)引申义:房屋、居处的统称—人家、住户—家人。 1

大学语文作业1

大学语文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侍坐》记述了孔子四弟子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孔子特别赞赏的是( )。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D 第2题《侍坐》章中,孔子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发问,请弟子们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四弟子中并未正面谈论从政问题,而大谈生活乐趣的是( )。 A、子路 B、冉有 C、公西华 D、曾皙 答案:D 第3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文中,孟子面对面驳斥的是( )。 A、许行 B、陈相 C、陈良 D、陈辛 答案:B 第4题下列《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文句中,被孟子批驳的观点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D、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答案:C 第5题下列成语中,不是从庄子《秋水》一文引申出来的是( )。 A、望洋兴叹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贻笑大方 答案:C 第6题庄子《秋水》一文的主旨是( )。 A、阐发为政以德的道理 B、阐述实行王道的措施

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答案:D 第7题韩非在《和氏》中指出法术不明乃是世无霸主的主要原因。文中引用历史事实来论证说理,所用的史实不包括( )。 A、和氏献璞玉而被刖 B、吴起变民俗而肢解于楚 C、商鞅行法术而车裂于秦 D、李斯施变革而腰斩于咸阳 答案:D 第8题《春秋左氏传》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历史著作 C、国别体杂史 D、个人传记 答案:B 第9题《燕昭王求士》一文选自( )。 A、《春秋》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答案:C 第10题《燕昭王求士》一文中,郭隗向燕昭王阐述了行王道、得人才的道理和方法,其所言能得到比自己强百倍的贤人的做法是( )。 A、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 B、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C、冯几据杖,眄视指使 D、恣睢奋击,呴籍叱咄 答案:A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侍坐》章中,孔子让弟子们谈论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下列弟子中,没有参与这场讨论的是( )。 A、子贡 B、冉有 C、曾参 D、曾皙 E、公西华 答案:A|C 第12题下列《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文句中,属于孟子批驳对方观点的句子有( )。

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重点句翻译 一、《诗经》 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郑伯克段于鄢》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6、厚将得众,不义不暱,厚将崩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公赐之食,食舍肉 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0、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将不堪 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三、《燕昭王求士》 1、先趋而后患,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4、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5、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6、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7、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四、《管晏列传》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

9、知与之为政,政之宝也 10、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五、《苏武传》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7、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9、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0、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六、《先秦诸子语录》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七、《谏逐客书》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八、《驳复仇议》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烤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九、《留侯论》

(完整版)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2017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③,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④燕。(《战国策·燕昭王求士》,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作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③见事:被任用。④凑:聚集,奔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 B. 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觉常有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分)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5.你觉得阅读以上两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1)此、这、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同“返”返回(4)买

文言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①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②。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③。荆人④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敖叔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⑤,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於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⑥,儿子必取抟黍矣⑦;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⑧,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 D.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 答案A 则:就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C ①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⑥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④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 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答案:D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

【优质文档】《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范文word版 (2页)

【优质文档】《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原文及译文 (题目编者加)——《战国策》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 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 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 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 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 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 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 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 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 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 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阅读训练】: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 1.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6分) 2.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

战争诗: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 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 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 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表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 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 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 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 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 人才。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 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赏析 李贺的很多诗向称难解,这个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 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相关。 但前四句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

燕昭王求士 译文

《战国策》 燕昭王求士 译文: 燕昭王收拾残破的燕国,即位称王,屈尊用丰厚的礼物招揽人才,打算报仇雪恨。燕昭王前去见郭隗说:“齐国在我国衰乱的时候趁机打破我国。我知道燕国势单力薄,不能报复齐国。但是,与贤者共同治国,报仇雪恨,是我的心愿。燕国该怎样才能打败齐国,一洗耻辱呢” 郭隗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君主,跟贤者相处,像跟老师相处一样;诸侯跟贤者相处,就像跟朋友相处一样;没有雄才大略的国君,跟贤者相处,就像跟臣子相处一样;亡国之君跟贤者相处,就像与奴隶相处一样。委屈己意而敬奉贤者,虚心向贤者求教,那么才能胜过国君百倍的人就会前来;先求贤若渴,急迫寻求人才,后则逐渐松懈、止息,那么才能胜过国君十倍的人会前来;像一般国君对待贤者一样,那么才能和国君差不多的人会前来;靠着几案,拄着手杖,颐气指使,那么只能吸引到供使唤的奴才;如果态度骄横,任意体罚,践踏人格,随意呵斥,那么只能吸引到俯首帖耳的奴隶。这就是古代侍奉贤者、招揽人才的道理。大王您如果能精心挑选国内贤者,礼贤下士,天下人一旦听说大王优礼人才,真正的人才就会投奔大王。” 燕昭王说:“我应该首先礼遇谁呢?” 郭隗回答道:“我听说一个故事:古代一个君王用千金换取千里马,三年都不能如愿。君王的近侍对君王说:‘请您让我去找千里马。’

君王就答应了。三个月以后,那个近侍回来了,只用五百金买了马首,而千里马已经死了。君王很生气,说:‘我要的是活千里马,浪费五百金买个马首有什么用呢’近侍说:‘死千里马的马首国君都肯花五百金,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以为大王肯花大价钱买千里马,那就真能买到千里马了。’于是还不到一年,就买到三匹千里马。大王您真打算网罗人才,就从敝人开始吧。连我都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强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担心路途遥远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修筑宫室,像对待老师那样礼遇郭隗。此后,乐毅从魏国、邹衍自齐国、剧辛从赵国,都前往燕国,其他有才能的人也都争着聚集到燕。燕昭王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国力强盛,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勇于作战,进攻齐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共同进攻齐国。齐国军队被联军打败,齐闵王出逃在外。燕国军队单独乘胜追击,攻入齐都临淄,掠走齐国珍宝,放火焚烧掉齐君的宫室宗庙。齐国没有被攻下的城池,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