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作业

姓名: 周少军 班级:MBA1106班 学号:SM11204109

第1讲 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2011年10月30日

1. P53 1.(i )

2. P 54 4.

3.数学打印

1. 抽查某系30个教工,年龄如下所示:

61,54,57,53,56,40,38,33,33,45,28,22,23,23,24,22,21,45,42,36,36,35,28,25,37,35,42,35,63,21。

(i)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中位数、极差、众数

答:

① 样本均值x =average(数据)≈37.1

② 样本方差=230

1

=)-(301∑x i i x =var(数据) ≈159.33 ③ 样本中位数=median(数据)=35.5

④ 极差= max (数据)-min (数据)=63-21=42 ⑤ 众数=mode(数据)=35

4. 运输公司汽车一周内的行驶公里抽样数据如下:

1400,1640,1500,2000,980,1250,950,2400,1500,1200,3550,2100,1700,1200,4000,3000

求极差、四分位数偏差、标准差和中位数

答:

① 极差Range= max (数据)-min (数据)=4000-950=3050

② 四分位数偏差=()13Q -Q 2

1

=(quartile(数据),3- quartile(数据),1)/2

=468.75

③ 标准差=stdev(数据)=911.83 ④ 中位数= median(数据)=1570

数学打印: S=

∑--n

i

n x x

1

2)1/()(

R x e

x f x ∈,21

)(2

22)-(σμσ

π=

{

2

2221111=++=++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A=????

??

??965643321

)(="x f y

)()(b F d x f b

a

x =?

-)(a F

第2讲 指数及其计算 2011年11月6日

69P 、70P 习题1、2

解:

1.%61.60=%100×165100 2. %30.70=%116×165100 3.=%125×16510075.76%

5. =%124×100165204.6%

6. %8.217%132100

165=?

7.

%75.255%155100165=? 8.%5.280%170100

165

=?

2. 下面是某地区某市场上五种商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

试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分别编制五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答:

1. 拉氏指数

1.1 销售价格总指数

%

100510

0.230021000.20015002.284000.1524000.320510

0.210021000.21015005.284000.1724000.380%

100I 0

??+?+?+?+??+?+?+?+?=

?=∑∑Q

P Q P n p

=(sumproduct(计算期价格,基期销售量)- sumproduct (基期价格,基期销售量)) ×100% =103.22%

1.2 销售量总指数

%

1000

.23005100.20021002.215000.1584000.32024000

.23005000.20022002.216000.1596000.3202600%

1000

0??+?+?+?+??+?+?+?+?=

?=∑∑p q

p q I n q

=(sumproduct(计算期销售量,基期价格)- sumproduct (基期销售量,基期价格)) ×100%

=103.18%

2.帕氏指数

2.1销售价格总指数

%

100500

0.230022000.20016002.296000.1526000.320500

0.210022000.21016005.296000.1726000.380%

100I 0

??+?+?+?+??+?+?+?+?=

?=∑∑n

n

n p Q

P Q P

=(sumproduct(计算期价格,计算期销售量)- sumproduct (基期价格,计算期销售量))×100% =103.80%

2.2销售量总指数

%

1000

.21005100.21021005.215000.1784000.38024000

.21005000.21022005.216000.1796000.3802600%

1000??+?+?+?+??+?+?+?+?=?=

∑∑n

n

n

q p q

p q I

=(sumproduct(计算期销售量,计算期价格)- sumproduct (基期销售量,计算期价格))×100% = 103.76 %

第3讲 两个重要分布及其应用

2011年11月13日

104P ,3、4、5

3.已知某分公司年收入(万元)服从正态分布N (500,225),分别求: (i) 年收入在485万到515万之间的概率; (ii) 年收入超过460万的概率。 解:(i) 225=215 15=σ

P (500 –1×15)151500?+≤≤-

-x 标准化

=normsdist(1)-normsdist(-1) =68.27%

年收入在485万到515万之间的概率为68.27%

(ii)P ()460_

_≥x =1-P (x <460)=1-Φ(15

500

460-)

= 1-normsdist(-40/15) =99.62%

年收入超过460万的概率为99.62%

4.设X ~N(10,4),试求P (10 < X <

),P(X>13)及P ( ︳X-10 ︳<12).

又若已知P ( ︳X-10 ︳< c )=0.95及P (X < d )=0.0668,试分别求c 和d.

解:2=σ

P(10

=Φ(21013-)-Φ(2

10

10-)

= normsdist(2

3

)-normsdist(0)

=43.31%

P (X >13)=1-P (X <13)

=1-Φ(2

10

13-)

=1-normsdist(2

3

)

=6.68%

P ( ︳X-10 ︳<12)=P(-2<X <22)

=P(X <22)-P(X <-2)

=Φ(2

1022-)-Φ(2102--)

=Φ(6)-Φ(-6)

=normsdist(6)-normsdist(-6) ≈100%

已知P ( ︳X-10 ︳< c ),则10-c <X < 10+c Φ(21010-+c )-Φ(21010-+-c )=0.95

Φ(2c )-Φ(2c -)=0.95 2Φ(2c

)-1=0.95

Φ(2

c

)=0.975 ∵normsinv(0.975)=1.96 ∴2

c

=1.96 即c =3.92

已知P (X < d )=0.0668 Φ1-(0.

normsinv(0.0668)=-1.50

210

-d =-1.50 d =7

5.设某批蚕茧中,30%是有色的。

(i)随机抽取8只,问其中不多于2只有色的概率是多少? (ii)随机抽取1000只,求有色蚕茧个数的期望值和方差;

(iii)在抽取的1000只蚕茧中,有色蚕茧个数在300~350之间的概率。 解:

(i)P(随机抽取8只其中不多于2只有色)

=P()2≤_

_x =binomdist (k,n,P,1)=binomdist(2,8,0.3,1)=55.18%

(ii)__

X ~B(n,P)? 期望值expectation E(_

_

X )=nP=1000×0.3=300

方差Var(_

_

X )=nP(1-P)=300×0.7=210

(iii) P (300≤X≤350)

=P(X ≤350)-P((X ≤299)

=binomdist(350,1000,0.3,1)-binomdist(299,1000,0.3,1) =51.16%

第4讲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2011年11月19日

104P 1、2 105P 6

1.

项目A

(ii)哪个项目的标准差要大一点?

(iii)设两个项目获利是独立的,问该人恰好能获利12万的概率有多大? 解:

(i) 项目A :获利平均值=8.42

.08.02

.088.04=+?+?

项目B :获利平均值=8.41

.01.02.02.04.01

.0121.082.062.044.02=++++?+?+?+?+?

∴ 两个项目获利的平均值相同 (ii) 项目A :S A =

∑∑==-n

i n

i i i i i

p x p x

1

1

22)(

=8.4*8.42.0*648.0*16-+=1.6

项目B :S B =

∑∑==-n

i n

i i i i i

p x p x

1

1

22)(

=8.4*8.41.0*1441.0*642.0*362.0*164.0*4-++++

=3.12 ∴ 项目A 标准差大一点

(iii) P (获利12万)=P (A 获利+B 获利)≥12

=0.8*(0.1+0.1)+0.2*(0.2+0.2+0.1+0.1) =0.28

2.某部门计划召开一次筹资招待会,必须决定在室内开还是在室外开。已知天气好的概率是60%,若在室外开,则天气好预期筹资500000元,天气不好会损失100000元;若在室内开,则天气好筹资200000元,天气不好筹资300000元。试帮助该部门制定一合理的决策。 解: 天气好 天气不好

概率 0.6 0.4 室外开 500000 -100000 室内开 200000 300000 室外开: E(S1)=5000×0.6+(-1000)×0.4=2600 室内开: E(S2)=2000×0.6+3000×0.4=2400 ∵室外开E(S1)>室内开E(S2) ∴决策为室外开。

6.设一次智力测验的分数服从均值为80,方差为16的正态分布。如果我们仅给0.4%的参加者以天才的称号,问一个人应得多少分才有可能获此称号? 解:已知 x _

=80,4=σ,P (非天才)=99.6%, 设最少得a 分能获得天才称号

则 Φ(

4

80

-a )=0.996 ∵Φ1-(0.996)= normsinv(0.996)=2.65

∴ a=90.6

即一个人应得90.6分以上才有可能获此称号。

第5讲 参数估计 2011年11月20日

147P 1、2、3

1.某市环保局对空气污染物质24小时的最大容许量为94μg/m 2,在该城市中随

机选取的测量点来检测24小时的污染物质量。数据为: 82, 97, 94, 95,81, 91, 80, 87, 96, 77(μg/m 2)

设污染物质量服从正态分布,求该市24小时污染物质量的95%区间估计,据此数据,你认为污染物质是否超标?

解: x =average(数据)=88 n=10 =α0.05 S= stdev(数据)=7.53 对μ进行区间估计: d=t 2

α

n

S

=tinv()1,-n α*S/n =tinv(0.05,9)*7.53/power(10,1/2)=5.39 88-d=82.61 88+d=93.39

∵污染物质量的95%区间估计为(82.61 , 93.39)<94 ∴有95%的可能污染物质不超标

2. 在一次关于电话涨价的听证会上,当有关方面说明了涨价的理由后,记者随机选取了50个人询问他们的观点,其中31人反对,19人赞成。试对赞成涨价人数作90%的置信区间估计。

解: n=50(大样本) =α0.1 p(赞成)=19/50=0.38

d= U 2

α

()n

P -1P =confidence(α,power(p(1-p),1/2),n)

≈0.1129 =11.29%

90%的置信区间为[p-d ,p+d],即[26.71%,49.29%]

3.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20件来检测,结果发现10件次品。 (i)试求这批产品次率p 的点估计与95%区间估计; (ii)试求p 的95%单侧置信上限。 解: (i)

P ≈P S =10/120=0.0833

n=120(大样本) =α0.05

S=)1(P P -=power(1/12*11/12,1/2)=0.2764 d= U 2

α

()n

P -1P =confidence(α,power(p(1-p),1/2) ,n)

0.049 95%的置信区间为[p-d ,p+d],即[3.43%,13.23%]

(ii)p 的95%单侧置信上限是13.23%

第6讲 假设检验 2011年11月26日

147P 4、5、6、7

4. 维生素C 自动包装生产线上,规定每袋平均100粒为正常,现随机抽样8袋,所含维生素C 片为104,99,100,98,103,105,99,106粒。设每袋所含维生素C 片的片数服从正态分布,问该生产线是否正常(在α=0.1和α=0.2下分别讨论)? 解:(1)当α=0.1时 ①构造原假设H 0:100=μ 备择假设H 1:100≠μ ②取样 n=8(小样本),x =101.75,给定显著水平α=0.1 S=stdev(数据)=3.11

③计算国际标准d=t 2

α (n-1)n S =tinv(0.1,7)*S/power(8,1/2) =2.08

∵x -μ=101.75-100=1.75<d=2.08 ∴接受原假设H 0

即有90%的把握认为该生产线正常。 (2)当α=0.2时,d=t 2

α (n-1)

n

S

=tinv(0.2,7)*S/power(8,1/2)=1.55 =1.55 ∵x -μ=101.75-100=1.75>d=1.55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备择假设H 1

即有80%的把握认为该生产线不正常。

5. 根据资料,10年前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

6.7小时,现随机调查了200个家庭,了解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得到样本均值为

7.25(小时),样本标准差为2.5(小时)。问现今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是否较10年前显著增大(α=0.01)? 解:

①构造原假设H 0: μ≤6.7 备择假设H 1: μ>6.7 ②取样 n=200(大样本),x =7.25,S=2.5,给定显著水平α=0.01 ③计算国际标准

d=U α

n S = U αn

S =confidence(2α,S ,n)= confidence(0.02,2.5 ,200) =0.411

④结论 ∵ x -μ=0.55>d=0.411 超标 ∴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备择假设H 1

即有99%的把握认为现今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较10年前显著增大。

6. 要估计两家连锁店日平均营业额是否有差异,在第一分店抽查40天,得平均值为2380(元),样本标准差361(元),第二分店查50天,得平均值为2248(元),样本标准差189(元)。问在α=0.05和α=0.01水平下第一分店日营业额是否高于第二分店的日营业额(设营业额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相等)? 解:

①构造原假设H 0: μ1≤ 2μ 备择假设H 1: μ1> 2μ ②取样 n 1 =40, x =2380, S x =361 n 2=50, y =2248, S y =189 ③计算国际通用检测标准 d=U α

2

22

12+n σn σx = U α2

212

+

n S n S y x

④当α=0.05时

d=normsinv(1-0.05)*power (361*361/40+189*189/50,1/2)=103.67(元) 此时,∵x -y =2380-2248=132>d=103.67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 μ1> 2μ

即有95%的把握认为第一分店日营业额显著高于第二分店的日营业额。

当α=0.01时

d= normsinv(1-0.01)*power (361*361/40+189*189/50,1/2)=146.62(元) 此时,∵x -y =2380-2248=132<d=146.62 ∴接受原假设H 0:μ1≤ 2μ

即还没有99%的把握认为第一分店日营业额显著高于第二分店的日营业额。

7. 某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办公室称该校的就业率至少为85%,现随机抽样了80

人,发现有61人就业,问该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说法是否正确(α=0.05)? 解:

①构造原假设H 0: P ≥85% 备择假设H 1 :P <85%

②取样 n=80(大样本),Ps=

80

61

=76.25%,给定显著水平α=0.05 ③计算国际通用检测标准:

d=U α

n

S

= U α()n

00P -1P

=confidence(2α,()00-P 1P

,n) =confidence(0.1,power(0.85*(1-0.85),1/2),80)

=6.57%

④结论∵ 0.85-0.7625=0.0875 > d=0.0657

∴有95%的把握认为该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说法不正确

第7讲 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011年11月27日

195P 1、2、3

1. 企业希望了解每周的广告费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记录了如下数据(单位:

(ii) 求广告费和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iii )如果该企业某周广告费为30万元,求该企业在该周销售额的95%置信区间;

(iv )求一周广告费为42万元时该企业平均周销售额的95%置信区间。

解:(i )设x b b y 1

0???+=

4.0535

243.95 0.668 22.299 0.8215 14.172

36.822 8 7395.7 1606.8

1

?b = 4.05 0

?b =243.95 回归直线x y

05.4+95.243=?

(ii) 相关系数=2r =power (0.8215, 1/2)=90.64% (iii)

已知x=30, α=0.05

当x=30万元时,月支出)30(?y =243.95+4.05×30=365.45 d=∑--++-n i x x x x n n t 1

2

202

)()(1

1?)2(σα

=tinv(0.05,8)*14.17*power((1+101+),)()2)),(30((x devsq x average power -2

1)

=34.53

y

?-d=365.45-34.53=330.92 y ?+d=365.45+34.53=399.98 ∴ 有95%的把握预测,周广告费在30万元,周销售额在(330.92,399.98)之

间。

(iv )当x=42万元时,月支出)42(?y =243.95+4.05×42=414.2 d=∑

1

2202

)-()-(1

?)2-(n i x x x x n n t +σα =tinv(0.05,8)*14.17*power(101+),)()2)),(42((x devsq x average power -2

1

)

=17.67

y

?-d=414.2-17.67=396.53 y ?+d=414.2+17.67=431.86 一周广告费为42万元时该企业平均周销售额的95%置信区间为(396.53,431.86)。

2. 试根据下表数据判断某商品供应量y 与价格x 之间是否为显著线性相关,并求出y 对x 的经验回归方程(α=0.05)。

由以上数据得知 3.2744 30.439 0.6284 6.0167 0.7308 4.6463 27.15 10 586.12 215.88

F 值=27.15, α=0.05 若 H 0:b 1=0? H 1: b 1≠0

用F 检验法:若F 值>d=F 2

α(1,n-2)=Finv(

2

α

,1,n-2) = Finv(2

05

.0,1,10) =6.94

则接受H 1: b 1≠0,即供应量y 与价格x 之间为显著线性相关。

∵0?b =30.44,1

?b =3.27 ∴y 对x 的经验回归方程是 y=30.44+3.27x

3. 设单位产品的成本y 和产量x 之间近似满足y=a + x

b

, 试利用下列资料:

(ii) 求y 与 x 1

之间的相关系数。

解:(i )∵y=a+x b , 令x

1

=t, 则y=a+bt, 由linest(y 的范围,t 的范围,1,1)得出

605.6 168.7 186.56 5.3812 0.7249 4.0234 10.538 4 170.58 64.749 a=168.7, b=605.6

∴y=168.7+x 6

.605

(ii) y 与 x

1

之间的相关系数r=2r =7249.0=power(0.7249,1/2)=0.85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一个统计总体(单项选择题)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 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1)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2)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3)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4)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这种调查方法是(B)。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 D、普查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A、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 行检验B、对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 ●某班级40名学生外语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 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 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10的分布数列, 绘制直方图(纵轴:频数)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某工厂12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 31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32 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极值,极差,平均数,中位数, 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答: Statistics VAR00001 N Valid 13 Missing 0 Mean 31.7692 Median 32.0000 Mode 32.00 Range 12.00 Minimum 26.00 Maximum 38.00 Percentiles 25 29.5000 50 32.0000 75 34.0000 VAR00001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就是(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就是(D)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与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与统计 D、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就是(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 )的企业。(D)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该组的分组标志就是(A)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与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与应该(B)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

管理统计学习题

管理统计学习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管理统计学》复习题 一、统计学基本理论分析题 1、请叙述抽样推断的前提、抽样误差的统计含义以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 素。 2、试举例说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分析过程以及分析过程中应用的主要 统计分析方法。 3、试结合实际解释权数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4、结合实际,谈一谈统计决策的过程与企业管理现状的冲突原因。 5、如何理解回归方程中参数a和b的统计含义 6、纵观管理统计学的各种分析方法,我们应该用什么观念来看待统计数据 的“精确度” 二、计算题 1、根据经验,某高校历年入学新生的平均身高为167厘米,标准差为10 厘米,现从今年入学新生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测得平均身高为169 厘米,如果标准差和往年一样,能否在显着性水平=下,认为今年新生 的平均身高与往年有显着变化 此题,请看讲稿。 2 试从相对量和绝对量两个方面计算总成本的变动受单位成本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做相应的分析。 解题要点: (1)计算总成本指数=Σp 1q 1 /Σp q =(90+30+75)/(80+20+50)=130% 195-150=45万元(2)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 =Σp 1q 1 /Σp q 1 =(90+30+75)/(90/+30/+75/ =195/=% =万元 (3)计算产量总指数=Σp 0q 1 /Σp q =150=% =万元 (4)总结 130%=%*% 45万元=万元+万元 每一步要有分析说明。

3 (1)分别计算两个城市的平均销售量 (2)分别计算两个城市的销售量的标准差 (3)比较标准差的大小,谁的大,谁的市场稳定性就差。 请大家参考书46页和47页。 4、请认真阅读书368至372页的有关内容。

[经济学]统计学试卷

成都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二套)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是()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 D、标志总量 2、对全国货币发行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几个大地区进行货币发行量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3、2003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2004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04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3年()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 4、某企业2003年完成利润100万元,2004年计划比2003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2004年超额完成计划() A、104.76% B、4.76% C、110% D、10% 5、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8%,13%,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A、 B、 C、-1 D、-1 6、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A、下降3% B、上升3% C、下降2.91% D、不变

7、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A、1 B、1/2 C、1/3 D、1/4 8、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C、都是确定性变量 D、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9、无偏性是指 A、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当样本容量n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随着n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1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不同的,下面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 B、某人的性别 C、一台完好的设备 D、设备完好率 E 平均身高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企业数 B、在册职工人数 C、某种商品的销售量 D、某地区2004年人口数 E、某种产品的产量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组织形式 D、抽样方法(重复和不重复) 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

管理统计学试卷B(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统计学试卷B (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 A.重点调查的方法; B.典型调查的方法; C.普查的方法; D.抽样检验的方法; 2.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 D.周期性普查; 3.某商场销售额2004年与2003年相比为12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2%,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 A.133%; B.122.4%; C.122%; D.118%; 4.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 )指数。 A.综合;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可变构成; 5.复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 ) A. 11≤≤-R ; B. 1≤≤∞-R ; C.10≤≤R ; D.∞≤≤-R 1; 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抽样平均误差比原来扩大2倍,则样本容量( )。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 C.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 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7.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则该现象可拟合( )模型。 A.直线; B.二次曲线; C.指数曲线; D.双曲线; 8.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下列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 )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全员劳动生产率; D.投资率 9.下列指标中,反映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 A.几何平均数; B.决定系数; C.变异系数; D.回归系数; 1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重复抽样误差( ) A. 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B. 小于重复抽样误差 C. 等于重复抽样误差; D. 与重复抽样误差何者更大无法判定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1. 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 )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t 分布 D.F 分布 E.卡方分布 2.下列定理中,哪两个属于统计推断的数理基础( )。 A.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B.大数定理 C.中心极限定理 D.三方等价原理 E. 加法定理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 A.工业总产值; B. 固定资产投资; C.新增职工人数; D.人口数; E.固定资产占用额 4.回归预测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统计学原理试卷1(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2.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统计学试卷C(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工作; 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统计方法;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B.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D)。 A.52 309 .0 13 .0? B. 1 09 .0 13 .0 52 3- ? C. 52 309 .1 13 .1? D. 1 09 .1 13 .1 52 3- ? 4.总体中的组间方差表示( B ) A.组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B.组与组之间平均值的变异 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复抽样误差( A ) A. 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B.小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C. 等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D.何者更大无法判定; 6.所谓显著水平是指(A) 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D.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7.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B)。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 8.以下最适合用来反映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是(C) A.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D.复相关系数; 9.以下方法属于综合评价中的客观赋权法(D )。 A.最大组中值法; B.统计平均法; C.层次分析法; D.变异系数法; 10.以下方法适合用来计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D ) A. 移动平均; B.算术平均; C.几何平均; D.首尾折半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601378071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企业经营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4.;; 三、多项选择题: ;;;;;;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开出版和不公开出版的各种年鉴和资料汇编属于(D) A.企业内部直接资料 B.企业外部直接资料 C.企业内部间接资料 D.企业外部间接资料 2.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A) A.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方面及其数量关系 B.统计工作 C.企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 D.统计方法 3.统计报表属于(D) A.数据的录入 B.数据的编辑 C.数据的存贮 D.数据的利用 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报告属于( B ) A.计划性的统计分析报告 B.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 C.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 D.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 5.统计调查按照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与经常性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采访法与报告法 6.企业统计数据的存贮形式主要有(A ) A.统计数据汇总表和统计台账 B.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C.综合性台账和专门性台账 D.进度台账和原材料台账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其基本特征有( ABCDE ) A.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C.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主体 D.企业拥有经营权 E.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 F.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分类,企业可分为( ABD ) A.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非公有经济 D.私有经济 E.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3.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 ABD ) A.资金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技术(知识)密集型 D.要素密集型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 B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 ( C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 D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B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 ( D )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性别职工人数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中学小学文盲半文盲 男 女 合计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 ) A. 性别 B. 男、女 C. 文化程度 D. 性别和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B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 ( C ) A. 0.1 B. 0.9

统计学习题

《统计学》课程习题(修订) 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 ;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 4 根据上表指出:(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 i f f /

5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解: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ABD ; (3)质量指标有:CFG ;(4)数量指标有: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ADE ;(6)连续型变量有:BCFGH 。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8.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试求这批

最新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 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 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 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 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 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12、变量是可变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C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 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 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 法为( A )

(完整版)管理统计学试卷2.doc

统计学试卷B(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得分评卷人每小题 复查人 1 分共10 分。 ( 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A. 重点调查的方法; B.典型调查的方法; C.普查的方法; D.抽样检验的方法; 2.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 必要的统计报表; C. 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 D. 周期性普查; 3 .某商场销售额200 4 年与 2003 年相比为120% ,同期价格水平下降2%,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A. 133% ;B. 122.4%;C. 122% ;D. 118%; 4. 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指数。 A. 综合; B. 加权算术平均; C. 加权调和平均; D. 可变构成; 5.复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 A. 1 R 1 ; B. R 1; C. 0 R 1 ; D. 1 R ; 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抽样平均误差比原来扩大 2 倍,则样本容量()。 A. 扩大为原来的 4 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 倍 C. 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 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7.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则该现象可拟合 ()模型。 A.直线;B.二次曲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 8.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下列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 C. 全员劳动生产率; D. 投资率 9.下列指标中,反映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 几何平均数; B. 决定系数; C. 变异系数; D. 回归系数; 1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重复抽样误差() A. 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B. 小于重复抽样误差 C. 等于重复抽样误差; D. 与重复抽样误差何者更大无法判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正确答案包含 1 至 5 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1.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 A. 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D.F 分布 E.卡方分布 C.t 分布 2.下列定理中,哪两个属于统计推断的数理基础()。 A.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B.大数定理 C.中心极限定理 D. 三方等价原理 E.加法定理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 工业总产值; B.固定资产投资; C.新增职工人数; D. 人口数; E.固定资产占用额 4 .回归预测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A. 样本容量; B.自变量预测值与自变量样本平均数的离差;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离线)完整答案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 1.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亦可称为频数,用fi表示。 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即各组次数占全部次数的比重,称为比率、频率或相对次数,用人fi/Σfi人表示。 (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 组距,即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通常以i表示。 组中值,即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全距是各组组距之和。 (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 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它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 组距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即数列中每一组的值是由两个变量值所确定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 以上开口组是指有上限而缺下限或者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以下开口组是指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等距数列。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异距数列。 2.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则该地区 3.已知某商店上半年每月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

如已知上年末的商品库存额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该商品每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答:30.17万元 4.某企业1月1日至1月12日的工人人数为210人,1月13日至1月20日为220人,1月21日至1月31日为230人。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 答: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约220人。 5.已知某企业1992年比1991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试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答:117.3%=102%*X X=115%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 6.已知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1991年增加至12890万元,零售价指数上涨了11.5%,试推算该市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答:12890÷8600=149.9% 149.9=115.5%*X X=134.4% 再设 Y q p =∑0 1 则Y/8600=115% Y=9589 则12890/9589=111.5% 由于价格上涨引起零售额增加9589-8600=989 因12890/9589=134.4% 由于销售量增加引起零售额增加12890-9589=3301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值为12890-8600=4290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的程度为134.4%-1=34.4% 7.某产品生产费用1991年为12.9万元,比1990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1990年降低了3%,试确定生产费用总指数,产品物量指数和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额。 答:90年总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费用总指数:12.9/12=107.5% 总增加0.9万元 总费用指数:12.9/12=107.5% 单位成本指数为97% 产品物量指数为107.5%÷97%=111% 12.9÷X=1.11 X=11.62 12.9÷11.6=111% 11.6÷12=97% 因此,由于单位成本的减低而节省的绝对值为12-11.6=0.4(万元) 8.某县报告期和基期三种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试分析收购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答:首先计算出物量指标。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A. 性别 B. 男、女 C. 文化程度 D. 性别和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B)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

统计学试题(一)及其答案

统计学试题(一)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若不断重复某次调查,每次向随机抽取的100人提出同一个问题,则每次都能得到一个回答“是”的人数百分数,这若干百分数的分布称为:()。 A.总体平均数的次数分布B.样本平均的抽样分布 C.总体成数的次数分布D.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3.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4.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常用的是()。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5.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近似采用()。 A.多阶段抽样的误差公式B.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C.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6.将报告期两个城市物业管理费用的物价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属于()。 A.强度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 C.结构影响指数D.静态指数 7.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A.7% B.10% C.2.94% D.3% 8.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Y=a+bx中,回归系数b ()。 A.肯定是正数B.显著不为0 C.可能为0 D.肯定为负数 9.若产品产量增加,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