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作者:王耀松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4期

2010年11月,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了“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前来开课,聚焦课堂艺术,可谓精彩纷呈。仅语文课就有江苏省天一中学的卫晓燕、江苏省常州中学的程代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陈莲香老师,共同执教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

三位老师面对众多听课老师,陌生的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风格,现概述如下。

卫老师通过文本分析“证据”,结合刘亮程《村庄的事情》《扛着铁锨进城》等文章片段,得出结论:物质的证据——证明以往的生活;内心的存在——精神的家园,拒绝精神的荒芜。进而联系现实,让学生与本单元其他怀乡的文章比较,谈“这样的笔触,这样的主题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后,师谈自己体会:沉静、谦卑的情怀看社会、人事。最后以作家李锐的评价结束全课。

程代军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范读和学生接力朗读,让学生寻找“证据”,院墙、草、土墙、圈棚、炉灶、房子——作者自证;通过反问“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明确否定“我曾经生活过”——无证。教师引用了三则材料来说明自证是困难的。引入黑泽明的《罗生门》,来说明“何处觅真相”。结论:道德层,不可靠。引入沈天鸿的《邂逅》:没有人能将我们的邂逅证明。结论:回忆层,不可靠。引入心理学家韦斯克兰茨的分析来说明虚假记忆的产生:信息之间自动的组合,导致不真实的回忆,就是虚假记忆。结论:科学层,记忆不可靠。明确:外在的生存——物质证据——村庄;内心的生存——精神证据——家园。意图从哲学的层面引发学生思考,生存的过程就是虚无的过程。并以相关图片佐证:“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已经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陈莲香老师将本课放在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的背景下,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学生看课文,寻找有关“证据”的语句,归纳这些证据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教师读4-6段,师生共同解读“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得出结论:证据——情感——内心的生存。生齐读第7段,思考证据的意义,师明确:证据消失,无尽的感怀。师引用刘亮程的话,“故乡,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点明证据的意义。总结课文后,让学生探究“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最后拓展延伸:请唤醒你沉睡的记忆,回忆15年来生命中的某个片段、场景、异象、细节、情感,仿照第四段的文句写一段话。学生展示,老师展示人大附中学生写的片段和自己写的片段。

可以说,作为一次展示课,三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实力,的确达到了“异构”的目的。这通过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里不再赘述。

然而,在“异构”的同时,这种展示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在缺乏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不过是配合教师“表演”的配角而已,课堂教学中一些应该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所以,在“异构”的同时更要追求“同”,这些“同”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共同追求的原则。笔者以为我们从备课到上课还应该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一是对学情的把握应尽可能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情。根据学情的前提,是了解学情。“同课异构”一般是作为教研组、备课组通过深入的研讨,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研究怎么教和教什么,也就是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的框架,是建立在对学情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而作为借班教学的展示课,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根本没有时间了解学生,至多是提前一天和学生见个面,布置一下预习的内容,应该说开课老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的,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是否对学生在高一起始阶段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呢?学生刚上高中才两个多月,基本上还是初中毕业的水平,学生在课堂反馈预习情况时,已经说课文深奥、难懂了,我们还去和他们谈黑泽明的《罗生门》、萨特,是否有点高深莫测呢?根据学生现在的阅读面,就是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呢?真是勉为其难。还有我们许多老师上课,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之类,常常是讲完一篇课文,当堂就进行仿写或者片断练习,当学生对文本还懵懵懂懂、不甚了解的时候,这样的训练有效果么?要么就是机械的模仿和套用,这样没有真情实感的训练,未免有些急功近利了吧?当然,我不能排除这些方法用在他们自己训练过的学生身上是有效的,但归根结底要根据学情来定。

二是对文本的理解要尽可能贴近作者的本意。毋庸讳言,由于教师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经验以及教师在理解课程前所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教育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文本的解读本身就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对文本的创造性的解读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当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对文本进行再创和建构的同时,也应当受解读对象即文本的制约。正如著名接受美学家伊塞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

就《今生今世的证据》而言,作者究竟想言说的是什么?是简单地反映“精神家园的消失,拒绝精神的荒芜”吗?还是从哲学层面解读为“生存的过程就是虚无的过程”?这些观点也许是可以的,但我觉得似乎是脱离了文本和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思想还得从对文本的仔细解读中发现。笔者认为本文有两个难点需要解决。其一,作者以感伤的笔调对“证据”的消失而遗憾,然而又说“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这是否矛盾?其实,作者是在说:一个人内心孤独承受的苦难和创伤是无人能够证明和理解的,表达了“内心的生存”不能被见证的忧思。他在《寒风吹彻》中记叙14岁时,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它永远地冻坏在那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62766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isomerism in the same class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了。回顾这次的活动让我首先明白作为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想在教书育人的这个行业上有所进步。只有和同行比一比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劣之处。在这次比赛中发现我们理科组的赛课老师各有千秋。而且在评课的时候百家争鸣,每位老师对我的长处以及不足点评的很透彻。使我毛色洞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所以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与我珍贵的点评和建议。下面我就这次课赛做个人小结。 一、说课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其他老师相比我的优点是《说课稿》的设计格式、内容规范在内容方面比较充实。教材分析言简意赅;依据学情分析,重难点的设计合理。这一点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在说教学流程着一过程中,我能清晰的表达出我的教学思路和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解决很明了。并说出突破重点以及攻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这成功之处为我以后的课赛做好铺垫。我将会去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是在说课环节当中语速的把握不够好,没有脱稿。 二、讲课环节 这一环节当中我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实验做的成功。因为我的课题是《光的色

散》当天的天气好。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每组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为接下来的几个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加之我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另外我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我的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积极,及时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回答。这节课的整体表现是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驾驭课堂是方法不当。没有让所有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我讲下一个实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在玩上一个实验的器材。在讲课这个环节上得失败让我明白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好,这是我以后加强锻炼的地方。 三、评课环节 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以及教研主任陈老师和刘副书记及时的点评了我的课。我觉得他们点评的很到位。而且刘副书记还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办法。 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我希望以后我们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本学期,我校将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有关精神,在本校内进行“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督促教师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通过研究课堂,打造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预期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教研组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中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5月13日—5月16日)宣传发动阶段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向教师宣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对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处,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中。 2、第二阶段(5月23—7月上旬)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本学期由于受学科教师任课班级限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暂时在语数英科教研组实施,其他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下学期进行。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语数英教研组具体安排各自小组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施,。具体实施按照“选定同一课题同一课时——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的环节加以实施。教务处提前通知授课教师做好准备。讲课前,教师将课题报教导处,“同课异构”授课教师的说课、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心得体会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一并上交教务处。 3、第三阶段(7月上旬)“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阶段总结 一是针对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广大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是根据一学期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在活动举行过程中,邀请镇教育办领导观摩指导和校际间进行交流学习。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请镇教委领导到我校实地观摩教学和指导,根据反馈情况积极整改,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联系,举行校际间“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让各学校的教师有机会在一起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各科教学,在交流中共同提高。(若活动开展效果明显,学校将与县教研室积极联系,请相关教研员到我校观摩指导) 五、同课异构活动安排 周次时间学科年级授课人参加人员安排单位备注13 5、26 语文7 **** 语文教师**中学

同课异构评课稿子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 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出课教师:树桓恩博 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 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 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例如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

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如何“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节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他们在练习设计上,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练习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第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并能通过图像直观分析体现数学的看得见的事实,再给出规律进行代数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用得恰到好处。总之,整个练习设计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国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月2号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地点在授田英才学园,时间是一天。这一天,我听了七节课,上午的几个老师共同讲了《简单的排列》,下午的老师讲了《策略与方法》。每几节相同的课,老师们都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作为旁观者,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轮回。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1)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了13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向跨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外语组同仁学习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 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透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忙,它能够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过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透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透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月**日,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习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2、在学生活动后,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长期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同样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革新路第一小学数学组 为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MS_EEPO有效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数学教研组拟在全校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一、内容 各年级备课组制定教学内容。二、活动方式 EEPO教学模式,开展组内个人备课、上课和听课、评课。三、活动环节1.备课 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学生情况,写出自己独具特色教学设计,制作多煤体课件辅助教学。 2.上课 做到备教一致,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3.评课 上完课后,集中组织教师评课,首先让上课教师说课或者作课后小结,然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评课,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注意过程内容完整,评点内容详实。最后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4.写课后反思 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听评课感想,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材料,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

5.总结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以发展变化的眼光、以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革新路第一小学数学组 根据我校教研活动安排,11月将举行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MSEEPO”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四、活动时间:11月4日五、活动安排(地点:多媒体) 教学内容三上《时间的计算》序号123四上《积的变化规律》 六、准备事宜 1、请各位数学老师自行换好课,准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2、上课的老师上交教案(电子稿、打印稿各一份) 4510:15~10:5511:00~11:40罗丽莎陈恋时间8:00~8:408:45~9:259:30~10:10授课教师李芸郑瑞雅喻炎乐 扩展阅读: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双语学校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级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语文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定一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步骤。以上课、观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语文教研组组织参与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语文组教师全体参与,其他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来调整参与。 2.学科领导力争参与全过程。 四、活动时间: 2014年5月20日上午 五、具体安排: 观课教师在观课过程中认真记录观课内容,积极参与议课。 白岩镇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 2014年5月20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020年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2020年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通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体会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体会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 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习和发挥。 2. 由于阅读课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习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 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 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 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分享知识,欢迎下载使用!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教师则有所不同,这就

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宗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呢?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需要教师把握的: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刚才两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

2019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总结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总结 本学期,中心小学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以校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参考,认真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对我校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学习,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读好书,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2、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三笔字”的训练,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一体机的功能全体教师参与了继续教育网上培训,让每位教师进一步熟悉一体机设备并能熟练运用,会制作课件,鼓励教师运用课件上课,会用电脑备课,尽量在网上学习,在网上交流,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 二、抓好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水平。 (一)建构学习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1、加大教育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我校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掀起读书热潮,特别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既能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习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论坛及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并邀请兄弟学校到我学校观摩课改课堂,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探讨课堂改革话题。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xx老师为语文教研组长,xx 老师为数学教研组长的教研组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每周四进行语文听课教研活动,每周五进行数学听课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 效果。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 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同步进行。本学期校长共听课45节,主任听课共38节,每位教师听课20多节。 3、通过参加校区赛课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推出无名教师参加校区的月赛课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一名。在赛课活动中,老师们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卧龙小学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侯营联校教研室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 5月15、16日观摩了二年级语文老师孔凡俊、王晓霞的课《29 数星星的孩子》,5 月17日观摩了一年级语文老师冯丽娟、付有荣的课《乌鸦喝水》,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亮点: 1、积极参与、认真点评 或多或少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 2、激活了教师的潜能。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王晓霞教师的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冯丽娟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俊、付有荣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通过这四节课,可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5、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四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有些环节的设计不明确,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没有有针对性

同课异构美术教研活动方案(1)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红缨特色线条画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红缨特色线条画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我园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同年级组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幼儿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流程设计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组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美术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组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幼儿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年级组组长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学而有用,学而有趣 ——赏析《套中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有感 这次远程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观赏了胡慧玲和李丽老师的《套中人》“同课异构”示范课,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有效高效,同组的语文老师就要多上这样的课,使我们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同课异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赏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

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优点是: 1.课堂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既不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过于复杂,使孩子们够也够不着。 2.在讲授离学生时代较远的内容时,利用视频使教学效果提升通过直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切实感受。胡慧玲老师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就比较直观。 3.课堂上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讲课好像只是给部分学生讲,达到面向全体,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两位老师让学生讨论时就关注到每个学生。 4.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不让教学流程封锁自己的思路,对于随时出现的状况完全灵活变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不把时间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深使学生学的更多的环节,就多用一些时间;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李丽老师“拓展的内容”就很深入,让学生对“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认识。

心得体会 2020年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

2020年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了13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向跨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外语组同仁学习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体会: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通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体会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体会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 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习和发挥。 2. 由于阅读课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习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 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 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 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

我与专家面对面同课异构观摩课心得体会

“我和专家面对面同课异构”观摩课 ——心得体会 2015年5月31日,我有幸听了教育局组织的“我与专家面对面同课异构”观摩课,在这里,可以接受到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让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得到了洗礼。通过观看我县一小和二小的两位老师和专家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和《认识方程》两节数学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 所谓“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让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让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课上展现自己的教学构思,最后对各个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分析其利弊与优缺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

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百分数的认识》、《认识方程》。每一教学内容都是本地老师和外地专家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百分数的认识》是本地的一小马巧凤老师和专家老师刘松上的,他们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讨论并自己去发现。特别是专家刘老师的教学,同一个接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释生活中百分数的具体意义,而且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量相比的关系。不仅如此,刘老师的课还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了百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后刘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刘老师在说“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时,他“在学生想不透的时候教,想不明白的时候教”、“一节课不要过于饱满,环节简明,活动要充分”等给我的印象最深。 《认识方程》是由本地二小的田莲丽老师和专家老师蔡宏圣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