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数种实例讲解,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材料;

2、组织学生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五则材料三则课堂点拨、讲解,二则课后练习;

三、教学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当堂训练,第二课时评讲练习,布置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高考作文审题失误的比重,以及偏题作文的得分情况,提醒大家着重提升作文审题能力。

解说:作文审题是作文创作的首要环节,许多同学写作水平不低,但审题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在许多大考中写作得分偏低。

2、明确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进行作文审题专题训练,其目的为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希望通过几节课的训练,我们能够突破作文审题这一瓶颈。

3、明示授课程序:重点训练三则材料,根据要求解答,男女学生竞争,看看男生与女生有多大差距。

4、多媒体展示三则训练材料,激励男女生抢答:

(1)、给标题的作文审题

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标题的意思?如果写作,你会怎么做?

(2)、给主题的作文审题

请以“读书的苦与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有真情实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地区、学校的相关信息。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这个主题?文章怎么写?

(3)、给话题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子相比,我能走路。”一个盲人面对黑暗世界尚且如此,而有些身体健全的人生活中遇到点坎坷却痛苦不堪。可见快乐或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受、认识,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老师提问:请拟出能够显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请举例解说。

▲及时评价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获取正确思路。

▲为了激励他们,将每个回答较好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右侧,称之为“青板留名”。

点评结束,在屏幕上逐一展示老师点拨,并适当解说:

★点拨1::命题作文审题时要紧扣字眼,本题中心词是“错误”,限制语是“美丽”。错误是人人所不乐意发生的,那错误为什么会美丽呢?因为错误所产生的结局是美丽的!所以选材要围绕结局的美丽来写。

★点拨2:主题确定的文章,关键是对主题的理解要正确,同时注意选材上的灵活性。“读书的苦与乐”关键是理解“读书”一词:可以写求学经历的苦与乐;也可以写所读书的内容与读者(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品尝到苦与乐。

★点拨3: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较高,一定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在倾向。虽说是话题作文,但由于出现了有明显倾向的材料,所以审题一定要兼顾材料。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说“快乐与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而这个“比”又是选准参照物来比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比较;因而材料的主题可以确定为:只有选准参照物,才能比出幸福与快乐来。

4、布置课后练习——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要求:一、认真审题,明确材料深层含义,确立主题

二、拟出显示文章主旨的作文标题

三、列出写作提纲(既要有框架,又有作文素材)

(4)、给范围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提示的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年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5)、给材料的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眯起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枯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

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说:

材料4的审题提示:要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并列性质,它其实是给出范围的材料。审题时应抓住“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前提是声音。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材料的选材范围是“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至于主题可以是父母爱的声音,也可以是亲人的咏叹声,既可以是材料中所提供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偶遇的;等等。

材料5的审题提示:最后一句话“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是审题的关键,分析理解其中意思可以有两点理解:一这是比喻性材料,二材料谈的是磨难与成功、成长等等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确立其主题——苦难是一种养料、苦难背后是成熟、品尝苦难珍惜眼前等等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季顺龙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2、从“会联想、会概括”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概念”的审题方法,力求审得准。 3、从“会发问”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思路”的审题方法,力求想得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研读研讨范文01-03) 1、老师从三次考试作文中挑选了几篇“问题”作文,请同学们从“材料的运用是否围绕概念、文章的构思是否围绕概念”这两个角度分析评点一下,他们在审题上各自存在什么问题? 二、导入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成败,不可不重视。 三、明确审题任务——“审什么” 1、抓概念,保证不偏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材料围绕概念) 2、抓思路,保证想得开、想的深,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构思围绕概念) 四、讨论例文 1、01是“把握分寸”,02是“呼唤”,看看他们文中运用的材料有没有围绕“分寸”与“呼唤”? 2、03是“十字路口”,看看他在构思的时候,有没有围绕“十字路口”? 五、审题训练 (一)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审得准” 1、抓概念,明确“什么是转身” 2、怎么抓 ①会联想: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作文提示语,做相关、相似、相反联想。(什么是转身、什么不是转身、你做过什么样的转身、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的哪些做法可以看作是转身,是不是只有人才好转身,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不会转身) ②会概括:从其动作行为本身的出发点、目的动机、形成的结果、带来的意义展开特征分析。(概括出“转身”有什么特征?“转身”的实质是什么?) 3、完成“是什么”的审题分析,并交流。 从目的看:转身的是转变、是调整与修正,是寻求新路、另找它法; 从意义看:转身是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生活方向的改变。 (二)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想得开”(解决为什么、怎么办) 1、会发问才能想得开 2、怎么问? ①从结果、意义上展开因果问、利弊问,解决“为什么”(为什么要转身:转身带来了什么好处,不转身有什么弊端) ②从条件、方法上展开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问、方式问(他需要借助什么条件,这个条件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他需要运用什么方式,具备什么要素,这

2020高三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指导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指导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角度提示】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荆棘鸟从离巢便不懈寻找着荆棘树,经历磨难,超脱自身的痛苦,唱出最美的生命绝唱。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如何让把握寓意。1、提取关键语句。 2、明确材料主旨 3.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补题》教案[1]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补题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 2、养成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的习惯,学会避免在补题时常犯的 几种毛病,提高审题、命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例子指导学生学习审题的技巧和补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审题和补题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审题和补题,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法。 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学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所学方法,教师适时评析点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小测试:真话大比拼 老师出的题目是我好想———— 教师引言:中考的时候,出卷老师也非常喜欢采用这种出题形式来考我们,就是我们通常写的半命题作文,因为这种题型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能让我们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补题。 二、半命题作文的出题方式。 1、半命题作文通常的出题方式。 A、“半命题+要求”式 B、“导语+半命题+要求”式 C、“材料+半命题+要求”式 三、半命题作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A、前补式, B、后补式, C、中补式, D、补前后式, E、补正(副)标题式。 四、半命题作文补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贴切性原则。 2、新颖性原则。 3、深刻性原则。 五、以《也美丽》为例学习如何审题。 (一)半命题作文拟题常出现的问题: 《挫折也美丽》:8人 补题雷同 《失败也美丽》:7人 《生活也美丽》补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补题随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⑴要补写的是主语,属于开放部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材料, ⑵“也美丽”是谓语,属于限制部分,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内容。 《也美丽》 开放部分限制部分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三)如何审题: 1、题目的意思是填写的主语的特点是“也美丽”,而不是真美丽或“最美丽”。也就是说“也美丽”的可以是景物,可以是人物,还可以是事 物。《?也美丽》 主语景人事 2、题目的要求是“美丽”,那么“也”字如何体现出来? 补写的词语要有参照物,才能体现“也”字,即有与补写的主语相反或相对的参照对象,而且补写的对象必须是处于弱势状态,两者相比较,处于弱势的补写对象也和处于强势的参照对象一样美丽。 如: 可以补的词语参照物可以补的词语参照物小草鲜花溪流大海 平凡伟大白发青丝 挫折顺利失败成功 此时,审题这一步完成了吗?还没有。还需根据提供的写作要求进一步审题。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教学设计 一、导语 由哈尔滨中考作文标准导入 由此可以发现,是否切合题意是衡量作文等级的首要因素,那么如何能在作文中命中题意呢?审题是首要一步,也是作文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二、明确审题步骤 因为哈尔滨中考命题作文的形式由材料和标题两部分构成,因此所谓审题我们也从这两部分入手 第一步:审题目 第二步:审材料 三、方法指导 第一步:审题目 (一)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提炼和确定主题(立意)。 (二)以“生活的瞬间”为例,思考题目所暗示的写作对象和范围 (三)学习准确判断题眼的方法 1、题眼: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2、判断以下标题的题眼分别是哪个词? 《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 《悄悄地提醒》 《走过挫折》 《我与你们》 《我长大了》 3、归纳方法 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修饰语(定语或状语)。 动宾短语(动词+名词):“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句子的“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4、以下标题除题眼之外哪处关键词引起了你的注意? 《升起心中的太阳》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5、归纳方法 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注意副词对写作的限定作用 第二步:审材料 (一)审材料的思考方向 立意 审题选材 构思 (二)以“生活的瞬间”为例,细审提示语 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时,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生活中,你或许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神九”升空的壮丽瞬间,国旗升起的骄傲瞬间…… 提问:材料中哪些关键词在选材上给你有效的提示?在立意上给你有效提示? (三)总结审题的思考方向及方法 析关键词——归纳整合 联想发散 深入挖掘 四、当堂练笔 审题完成表格: 一尾嫩红,一湾绿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一曲生命赞歌,一帖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 也许,在你心中的风景更多更多…… 五、总结 练就一双慧眼, 开启成功作文大门!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最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领悟命题作文的要点,把握命题作文的写法 一、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 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练习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笑?) 2、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二选一) (2011·上海市)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1·浙江台州*)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优质文档】武汉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五

武汉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五 请写出下列作文的主旨(观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 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 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读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何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早上,一名中学生在早餐店喝豆浆,因为赶时间,很快就喝完了,没尝到什么滋味。第二天,他还是在这家早餐店喝豆浆,他一勺一勺慢慢地喝,觉得滋味真好。他问店主,这 两天豆浆的味道怎么不一样。店主说:“我店里每天豆浆的配料和制作过程完全一样,每天 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呀。”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题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 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 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孩子的经历应该引起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 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读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何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抓住短板,消灭弱项。 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想要收获更多,必须正视短板。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题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 九江市教研室张青云 【考点解说】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07湖南)。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人与路》(06江苏)。 怎样使命题作文“符合题意” 1.“命题作文”审题的三原则 (1)在限制中求准。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限制相会在“爱”“不容易”,是写“爱”,但显然“不容易”是叙写的重点。 (2)在灵活中求新。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3)在隐含中求实。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方法指导 (1) 找题眼。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①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智慧”,。 ②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③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精)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例如:“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有个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三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分析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2.掌握新材料作文三种主要的材料形式:观点型、故事型、事实型。 3.熟悉三种类型材料的审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三种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方向。 三、教学安排:三课时。 【关于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陈妙云)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2012年广东卷出现的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虽然首次在广东卷中出现,但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好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以外,还应该借助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加深对“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认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解读材料的训练,自选角度的训练,明写与暗合的训练和引用材料的训练。(《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 1.观点型材料:(11题)(2012年广东高考、2013年综合调研测试); 浙江高考作文 湖北高考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 广东高考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 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 山东高考作文 辽宁高考作文 四川高考作文) 福建高考作文 江西高考作文没有和拥有 上海高考作文舍弃的微光 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2题) 重庆高考作文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4题)(智子疑邻、雕琢心中的天使):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 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船主与油漆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留下了难以忍受的腰痛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甘心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 杨荫榆自"女师大"事件被"打落水"后,先后在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任教,日寇攻陷苏州时骂敌,于1938年被日寇杀害. (3)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晚年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疾病缠身,处境尴尬,但断然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三、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法》——中考作文复习专题 刘佳炜 2017年10月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中考作文复习专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中招作文试题的展示,了解中招命题作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及教师点拨,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能在练习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审准命题,正确立意。 一、激趣导入: 首先,请大家看几个历年中招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 1.远方 2.在同一个屋檐下 3.闲对风光独自游 4.春天,毕竟是春天 5. 就这样被美征服 什么感觉? 大家之所以觉得不好写,是因为这些题目太抽象、不明确,而面对这类的命题我们又该如何入手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定能有所收获!(出示目标) 二、学习过程: (一)方法一: 1.命题: 我心灵的甘露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分析: (1)你认为命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甘露 (2)关键词有什么特点:甜美的、滋润的 (3)立意选材:积极向上的思想、亲情、友情等等 3.方法归纳:(小组交流)重点分析“题眼”——抓关键词

第一步:找出命题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本身的特点 第三步:选择能够突出关键词特点的内容 同类命题:只要有希望、你是我的太阳、你辛苦了…… (二)方法二: 1.命题 在春光里奔跑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分析:(小组交流) (1)这个命题有关键词吗?是什么?春光 (2)关键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春天的风光、春日里的阳光美好、打动人心 (3)命题的意图是什么?美好的情感 (4)命题中包含的其它含义是什么?(立意)父母的深情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殷殷教导等等 3.方法归纳:(小组交流)分析关键词——抓比喻义、引申义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 第二步:针对关键词的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来立意选材 4.实战演练:(自主完成) 一缕馨香暖人心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选材:可以是自然的芬芳,也可以是父母的深情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殷殷教导等等 (三)方法三: 1.命题:

中考作文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审题教案 篇一:(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014789959.html, 小龙文档网:中考作文审题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教学目标:1、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2、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一、“审题不清惹的祸” 1、一次公务员考试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结果多张试卷的答案是——抚顺(煤都)鞍山(铁都) 2、市二模学生作文情况。 二、从下列题目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 最好的奖赏(2007广东) ?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2009广东) ? 充满活力的岁月(2005上海) 三、审题方法指导。

(一)抓题眼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004上海)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2006四川乐山),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二)挖题蕴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写作佳苑 2011-11-15 0520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

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2.审准范围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小学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篇一: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与指导】本文导航 1、首页 2、材料作文写作技巧-2 常见的作文材料虽只文字材料和画面材料两种,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与指导 材料型作文是作文训练和高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常见的作文 材料虽只文字材料和画面材料两种,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为此, 弄清材料的基本内涵成为审题必过的第一关。为方便起见,我们把 材料分为两大类加以分析。 一、独立型材料的思考角度。 此类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要求学生对之进行深层思考。因其 内涵深蕴,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 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 出了一个问题:2+2=?结果竞无一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 分析:材料通俗易懂,可到底要揭示什么主题呢?学生也许很容易想 到两个角度:①罗素故弄玄虚;②不可崇洋媚外。然细加分析,这两 个角度均有偏差。为此,我们不妨作如下思考:2+2=?这本是小学一 年级的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却难住了一批学者专家?原来, 在他们看来,罗素是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妙,故而慑于罗素 的声名,置客观事实于不顾,不敢应声。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 权威乃是此场面出现的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总结:此类文字材料命题一般可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思考:1.问为 什么;2.通过材料的核心要素来回答为什么;3.看影射什么。 材料二:漫画《无题》 画意简介: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 分析: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而审题难度相当大。众 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 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然而老鼠永远也没 这个能力。那么老鼠是不是希望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来躲避 猫的攻击呢?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吃老鼠就是猫的生活习性之一。那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二轮复习 惠州二模拟考试作文题目《永远相信》、江门一模作文题目《思考有价值》、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多走一步》,三次考的都是命题作文。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以你为邻》、《不要轻易说“不”》,都是命题作文。可见,命题作文广东近几年考得比较多。而审题立意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总结以往命题作文审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总结命题作文审题中存在主要问题: 1、偷换命题概念: 2、找不到切入口,无从下笔。 3、立意过大,泛泛而谈,观点不明确 (一)、偷换命题概念: 惠州二模:有首歌这样唱道: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希望是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的窗/心酸酿成美酒/苦涩迎来芬芳/回头风里有歌/歌里有泪/泪中有阳光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永远相信”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讲解:1、永远相信= 信任 2、很多学生容易把命题“永远相信”写成“信任”而离题了。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审查材料,就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3、学生齐读题目: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永远相信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坚持;希望是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的窗/心酸酿成美酒/苦涩迎来芬芳/,永远相信总会走出迷雾,有所收获。 4、也可以抓关键字眼:相信是指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是指彼此间的。 (方法:抓材料,抓关键字眼,理解内涵) (二)、找不到切入口,无从下笔。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范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

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 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完整word版)中考作文如何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荔城三中温小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3、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课时安排:1节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以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导入。 题目一: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12年广州中考题)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白云区一模题)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改变。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题目二难度不大,写出“改变”的内容,基本不会离题。题目一看上去容易,实际难,因为多了限制性词语“一点点”,什么才算一点点,改变不能大,要写细节,审题要仔细才会高分。 作文审题就是揣摩作文命题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文章该写成什么文体(期中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哪些材料,该怎样安排详略等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作文前只有全面准确地审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全面而准确是作文审题的总体要求,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法则是关键。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做到不偏离题意呢?审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建议同学们可以运用“抓文眼,明题旨”、“定范围,知内容”、“辨显隐,拓思路”、“添因素,定角度”等方法和途径来审清题意。 技法1:抓文眼,明题旨 所谓“抓文眼”,就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题旨就是明确命题的题旨所在。 要审清命题的题旨。所谓题旨,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文中应予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眼就是显示作文题目基本内涵和写作重点的词语。抓题眼可以运用“句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其谓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另外,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不容忽视,它往往也是作文题目的题眼所在,如连词“和”“与”,副词“也”“更”“又”“原来”“依然”“其实”等等,应狠下功夫进行推敲和斟酌。 例如: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题眼是“又”,写作的重点在于告诉考生要写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