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2.1)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奈氏曲线)

第五章 (5.2.1)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奈氏曲线)
第五章 (5.2.1)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奈氏曲线)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分析实

实验三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频率特性分析仪的使用; 2. 掌握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 掌握由对象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简介 1. 实验设备 TD4011A 频率特性分析仪,微计算机,打印机。 2. TD4011A 频率特性分析仪简介 数字键区 信号发生器输出 图2 TD4011A 频率特性分析仪面板图 TD4011A 分析仪如图1所示,由信号发生器和分析器组成。其面板图如图2所示。主要按键功能: ⑴.上档键 — DELAY — 延迟时间。分0.1s 、1s 、10s 三档。每按一次,循环改变一次。 CYCLE — 积分周数。分 1、10、100、1000三档。每按一次,循环改变一次。积分周数大精度高。 AMPL —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值。 FREQ — 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值。 F MAX — 扫频(即频率按顺序变化)频率上限。 F MIN — 扫频频率下限。 D LOG — 对数扫频增量(每倍频程扫频步数) D LIN — 线性扫频增量(单位:Hz ) PROGRAM — 前后面板输入选择。0为前面板输入,1为后面板输入。用数字键区 ※ 以上功能设定,均由 图1 TD4011A 频率特性分析仪

⑵.下档键— 下档功能中AUTO、30mV、300mV、3V、30V、300V为输入量程选择; ; ※下档键功能均为灯亮有效。 ⑶.中档键— RECYCLE —发生器输出连续扫频信号; SINGLE —发生器输出单步扫频信号; STOP —测量停止。只有此键灯亮时才能对面板状态进行设定; HOLD —将发生器信号保持在扫频范围内的某一频率上; LOG↑—对数上扫(即发生器信号频率按对数规律由F MIN至F MAX变化); LIN↑—线性上扫;LOG↓—对数下扫;LIN↓—线性下扫; OFF —关断扫频; LOCAL —与计算机进行通讯; PRINT —打印,实验中此功能不用;PROGRAM —信号源停止时的相位设置。 ※按键位于中档键标识处,特别提醒上档和下档功能设定时,均要按在中档位置。 ⑷.数字键区 Select —选择键; RESET —复位键,强迫进入初始状态; CLEAR —发生器显示清零,不清内存; ENTER —确认键。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已知环节1,测试其频率特性。 ⑴实验前准备内容 ①环节1网络如图3所示,K R200 1 =,K R2 2 =,F Cμ1 =。求 出环节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 ②绘制环节的对数幅频渐近线,并进行修正;绘制其对数相频特性; 由对数频率特性确定实验频率f的最佳范围(注意:π ω2 = f仪器允许频率范围0.001 ~1000Hz)。 ⑵实验步骤 ①打开计算机,进入WIN98操作系统,将软件狗插入USB接口。

自动控制原理学生实验: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实验三 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一.实验要求 1.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系统的影响。 2.了解和掌握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的计算。 3.观察和分析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波德图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ωc ,与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由于Ⅰ型系统含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在开环时响应曲线是发散的,因此欲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时,还是需构建成闭环系统,测试其闭环频率特性,然后通过公式换算,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 自然频率:T iT K = n ω 阻尼比:KT Ti 2 1= ξ (3-2-1) 谐振频率: 2 21ξωω-=n r 谐振峰值:2 121lg 20)(ξ ξω-=r L (3-2-2) 计算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幅值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度γ: 幅值穿越频率: 24241ξξωω-+? =n c (3-2-3) 相位裕度: 4 24122arctan )(180ξξξω?γ++-=+=c (3-2-4) γ值越小,Mp%越大,振荡越厉害;γ值越大,Mp%小,调节时间ts 越长,因此为使 二阶闭环系统不致于振荡太厉害及调节时间太长,一般希望: 30°≤γ≤70° (3-2-5) 本实验所构成的二阶系统符合式(3-2-5)要求。 被测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电路 本实验将数/模转换器(B2)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自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0.5Hz~16Hz ),O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 (t),然后分别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同笫3.2.2 节《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3)运行、观察、记录: ① 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LABACT 程序,在界面 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16H 等多种频率信号,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后,观察闭环对数幅频、相频曲线和幅相曲线。 ② 待实验机把闭环频率特性测试结束后,再在示波器界面左上角的红色‘开环’或‘闭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地测量

课程名称:_________控制理论(甲)实验_______指导老师:_____ 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接线图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数据分析 八、实验结果或结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 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 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 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sin(?ωω?ω+=+=t j G Xm t Y y m 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 )() (ωωj G Xm j G Xm Xm Ym == (幅频特性) )()(ωωφj G ∠= (相频特性) 式中)(ωj G 和)(ωφ都是输入信号ω的函数。 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1 沙育图形法测试 2.1.1幅频特性的测试 由于 m m m m X Y X Y j G 22)(= = 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 m m X Y A L 22log 20)(log 20)(==ωω (d B )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

图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沙育图形法) 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 2.1.2相频特性的测试 图5-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沙育图形法) 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t X t X m ωsin )(= (5-1) 则其输出为 )sin()(φω+=t Y t Y m (5-2) 对应的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若以t 为参变量,则)(t X 与)(t Y 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0)0(=X 由式(5-2)得 )sin()0(φm Y Y = 于是有 m m Y Y Y Y 2) 0(2sin )0(sin )(1 1--==ωφ (5-3) 同理可得 m X X 2) 0(2sin )(1 -=ωφ (5-4) 其中: )0(2Y 为椭圆与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0(2X 为椭圆与X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φ的计算公式变为 m Y Y 2) 0(2sin 180)(1 0--=ωφ 或 m X X 2)0(2sin 180)(10--=ωφ

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测量典型环节(或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根据实验所得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用实验方法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用实验方法完成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3.根据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4.用软件仿真方法求取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和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并与实验所得结果比较。 三·实验原理 掌握改变正弦波信号幅值和频率的方法。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一阶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如用U9+U8连成)或“两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的模拟电路(如用U9+U11连成)。 四·实验所用仪器 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T-I实验箱、USB2.0通讯线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1.用实验方法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用实验方法完成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3.根据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4.用软件仿真方法求取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和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并与实验所得结果比较。 具体步骤: 1.熟悉实验箱上的信号源,掌握改变正弦波信号幅值和频率的方法。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一阶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如用U9+U8连成)或“两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的模拟电路(如用U9+U11连成)。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无上位机时,利用实验箱上的信号源单元U2所输出的正弦波信号作为环节输入,即连接箱上U2的“正弦波”与环节的输入端(例如对一阶惯性环节即图1.5.2的Ui)。然后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对一阶惯性环节即测试图1.5.2的Ui和Uo)。注意调节U2的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电位器RP5与“幅值”电位器RP6,测取不同频率时环节输出的增益和相移(测相移可用“李沙育”图形),从而画出环节的频率特性。 有上位机时,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为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接线方式将不同于上述无上位机情况。仍以一阶惯性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或O2(D/A通道的输出端,这个是通过上位机选择其中的一路输出),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然后再将你选择的D/A输出通道测试信号O1(如果选择的是O1)连接到这组A/D输入的另一采集输入端I2,然后连接设备与上位机的USB通信线。接线完成,

2第二节对数频率特性

第二节对数频率特性

一、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波德图,Bode 图) Bode 图由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两条曲线组成。⒈波德图坐标(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幅值和相角)的分度:横坐标(称为频率轴)分度:它是以频率w 的对数值log w 进行线性分度的。但为了便于观察仍标以w 的值,因此对w 而言是非线性刻度。w 每变化十倍,横坐标变化一个单位长度,称为十倍频程(或十倍频),用dec 表示。类似地,频率w 的数值变化一倍,横坐标就变化0.301单位长度,称为“倍频程”,用oct 表示。横坐标的单位是rad /s 。如下图所示: Dec Dec Dec Dec 1-2-012... ∞-w log 01.00 1 .01 10 100 w 由于w 以对数分度,所以零频率点在-∞处。

1 2 3456789102030 40506080100 一倍频程 一倍频程一倍频程一倍频程 一倍频程 一倍频程 十倍频程 十倍频程 十倍频程 十倍频程 1 2 w w lg 更详细的刻度如下图所示 ω12345678910 lg ω0.0000.3010.4770.6020.6990.7780.8450.9030.954 1.000

纵坐标分度: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以L(w)=20logA(w) 表示。其单位为分贝(dB)。直接将20logA(w) 值标注在纵坐标上。 相频特性j (w)曲线的纵坐标以度或弧度为单位进行线性分度。 一般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画在一张图上,使用同一个横坐标(频率轴)。 当幅频特性值用分贝值表示时,通常将它称为增益。幅值和增益的关系为:增益=20log (幅值) 幅值A(w ) 1.00 1.26 1.56 2.00 2.51 3.16 5.6210.0100100010000 对数幅值 02468101520406080 20lgA(w ) 幅值A(w ) 1.000.790.630.500.390.320.180.100.010.0010.0001 对数幅值 0-2-4-6-8-10-15-20-40-60-80 20lgA(w )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频域性能分析方法。内容包括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及控制系统Bode图的绘制,用频域法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分析。 用时域分析法分析系统的性能比较直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求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这对高阶系统来说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当需要分析某个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需反复重新计算,而且还无法确切了解参数变化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程度。而频率特性不但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 而且还能分析有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工程上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频率特性是控制系统的又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对线性系统,若输入信号为正弦量,则其稳态输出信号也将是同频率的正弦量,但是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一般不同于输入量,如图4-1。 若设输入量为r(t)=A「sin( 3 t+ u r) 其输出量为c(t)=A c sin@ t+ u c) 若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A r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角频率3,则输出信号的角频率 也变化,并且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也随之变化。 图4-1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

我们定义系统(或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幅值之比为幅值频率 特性,简称幅频 M( 3 )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相位差为相位频率特 3变化,常用U (3 )表示。其数学定义为 M "A U ( 3 )= U c - U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特性,用 G(j 3 )表示。由此,幅频特性 M( 3 )又可 表示为|G(j ;i ),相频特性u (3 )又可表示为Z G(j ■),三者可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G(j a )=|G(j m )|Z G(j s ) M (co ) = G(jco) 「()二/G( j ?) 二、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为 G(s), 则其频率特性为 G(j 3 )。这就是说,只要将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 s 用纯虚数j 3代替, 就可以 得到频率特性。即 G(s) > G(j ■) 三、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 .数学式表示法 频率特性是一个复数,所以它和其他复数一 | 样,可以表示为极坐标式、直角坐标和指数坐标 三种形式。见图 4-2所示。 G(j ?)二 G(j J- G(j ) 二U (■) jVC ) -M ( )e j () 显然, M =|G( j ⑷)| 2 (co )+V 2?) w G(j "arcta 说 例4-1写出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 特性,它随角频率 3变化,常用 性,简称相频特性,它也随角频率 其中 图4-2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一、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与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2. 掌握软件仿真求取一、二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的方法; 3. 学会用Nyquist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 1. labACT 实验台与虚拟示波器 2. MATLAB 软件 【实验原理】 1.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对于现行定常系统,当输入端加入一个正弦信号)sin()(t X t X m ωω=时,其稳态输出是一个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位都不同的正弦信号 )si n ()()si n ()(ψωωψω+=+=t j G X t Y s Y m m 。 幅频特性:m m X Y j G /)(=ω,即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幅度比值,通常转换成 )(lg 20ωj G 形式。 相频特性:)(arg )(ωω?j G =,可以直接基于虚拟示波器读取,也可以用“李沙育图行”法得到。 可以将用Bode 图或Nyquist 图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 在labACT 试验台采用的测试结构图如下: 被测定稳 定系统对于实验就是有源放大电路模拟的一、二阶稳定系统。 2.系统的频率测试硬件原理 1)正弦信号源的产生方法 频率特性测试时,一系列不同频率输入正弦信号可以通过下图示的原理产生。按

照某种频率不断变化的数字信号输入到DAC0832,转换成模拟信号,经一级运放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再经过一个运放就可以实现双极性电压输出。 根据数模转换原理,知 R V N V 8012 - = (1) 再根据反相加法器运算方法,得 R R R V N V N V R R V R R V 1281282282201210--=??? ??+-?-=???? ??+-= (2) 由表达式可以看出输出时双极性的:当N 大于128时,输出为正;反之则为负;当输入为128时,输出为0. 在labACT 实验箱上使用的参考电压时5V 的,内部程序可以产生频率范围是对一阶系统是0.5 H Z ~64H Z 、对二阶系统是0.5 H Z ~16 H Z 的信号,并由B2单元的OUT2输出。 2)被测对象输出信号的采样方法 对被测对象的输出信号夏阳,首先将其通过LM324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嵌位,再通过CD14538进行脉冲整形,一保证有足够的IRQ 采样时间,最后将信号送到处理器的IRQ6脚,向处理器申请中断,在中断中对模拟量V y 进行采样并模数转换,进而进行处理与计算幅值与相位。途中采用ADC089采集模拟量,以单极性方式使用,所以在出现振荡的情况下需要加入一个二极管,将V y 出现负值时将其直接拉倒0。

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Nyquist图

第五章频率特性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性质及求取方法; 2)掌握典型环节及系统的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Nyquist)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典型环节及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图—波德图(Bode)图的绘制方法; 4)使学生掌握频率特性的实验测定法。 5)使学生掌握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性判据应用; 6)掌握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Bode判据)应用; 7)掌握相对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相位裕量Υ、幅值裕量K g定义、计算、在Nyquist图与Bode图上的表示。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求取方法;奈奎斯特(Nyquist)图的绘制方法;波德图(Bode)图的绘制方法;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控制系统。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课程预计讲授14个学时

第一讲 5.1 频率特性 1.主要内容: 1)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2)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3)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给出频率响应定义,用图说明线性系统稳态响应曲线的特点,由此引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概念,然后给出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利用图及公式说明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实频特性、虚频特性的关系。 在介绍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时,首先说明频率特性一般有三种求法:利用定义求取、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来求取、通过实验测得。在此主要说明和推导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来求取的方法, 第三种方法后面介绍。 在介绍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时,首先说明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对数频率特性图、对数幅相频率特性图、实频特性图和虚频特性图,分别简单介绍各自特点,然后强调本章重点介绍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3.教学手段: Powerpoint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4.注意事项: 在讲授本讲时,频率特性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不好理解,但此概念在本门课中又非常重要,可以联系实际举几个简单例子说明此概念。 5.课时安排:2学时。 6.作业: 书后P173,习题5-2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一)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k (s ),绘制Nyquist 曲线(开环幅相曲线) 一、ω:0+→+∞ 1、由已知的G k (s )求()()k k s j G j G s ωω==,A (ω),φ(ω) ,P (ω),Q (ω); 11211222 1 1 2 2 1 2 1 1 2 2 1 2 1121 12221 1221 2 1 1 2 2 1 2 22222 2 (1)[(1)2](1)[(1)2]()() (1)[(1)2](1)[(1)2] m m m m j k j k k k j k j k k k k v n n n n i l i l l l i l i l l l j T j j T j k G j j j T j j T j ωωωωωξωξωωωωωωωωωωωξωξωωω ω+-+---= +-+---∏∏∏∏∏∏∏∏ (1) 式中:分子多项式中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为111212m m m =+, 分子多项式中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为212222m m m =+, 分母多项式中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为111212n n n v =++, 分母多项式中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阶次和为212222n n n =+, 分子多项式阶次之和为12m m m =+,分母多项式阶次之和为12n n n =+。 注:式中仅包含教材p192所列5种非最小相位环节,不包含形如1Ts -、 1、2 2 121 n n s s ξωω+-、22 21n n s s ξωω+-等非最小相位环节。 2、求N 氏曲线的起点 当ω→0+时,(1)式可近似为: 0lim ()() k v k G j j ωωω+ →→ (2) 于是,N 氏曲线的起点取决于开环放大系数k 和系统的型v 。 ① 当0v =时,N 氏曲线起始于实轴上的一点(k ,0)或(-k ,0); ② 当0v >时,N 氏曲线起始于无穷远点: 0k >时,沿着角度()v π?ω=-?起始于无穷远点; 0k <时,沿着角度()2 v π?ωπ=--?起始于无穷远点。 ③ 当0v <时,N 氏曲线起始于原点: 0k >时,沿着角度()v π?ω=?起始于原点; 0k <时,沿着角度()2 v π?ωπ=-+?起始于原点。 3、求N 氏曲线的终点 当ω→+∞时,(1)式中各环节的相角分别为: (1)j T ω+环节的相频特性:112 T tg ωπ-→,

最新实验四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实验四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实验项目实验四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一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4年5月29日

实验四 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1.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系统的影响。 2. 了解和掌握二阶开环系统中对数幅频特性L(w )和相频特性)(ω?,实频特性Re (w )和虚频特性Im (w )的计算。 3.了解和掌握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c ω的计算。 4.观察和分析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波德图中的相位裕度γ和幅值穿越频率ωc ,与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仪器 PC 机一台,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由于Ⅰ型系统含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在开环时响应曲线是发散的,因此欲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时,还是需构建成闭环系统,测试其闭环频率特性,然后通过公式换算,获得其开环频率特性。 自然频率:TiT K =n ω 阻尼比:KT Ti 2 1=ξ (3-2-1) 谐振频率:221ξωω-=n r 谐振峰值:2121 lg 20)(ξξω-=r L (3- 2-2) 计算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幅值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度γ: 幅值穿越频率: 24241ξξωω-+?=n c (3-2-3)

相位裕度: 4 24 1 2 2 arctan ) ( 180 ξ ξ ξ ω ? γ + + - = + = c (3-2-4)γ值越小,Mp%越大,振荡越厉害;γ值越大,Mp%小,调节时间ts越长,因此为使二阶闭环系统不致于振荡太厉害及调节时间太长,一般希望: 30°≤γ≤70°(3-2-5)本实验所构成的二阶系统符合式(3-2-5)要求。 被测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电路 本实验将数/模转换器(B2)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自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0.5Hz~16Hz),O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同笫3.2.2 节《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3)运行、观察、记录: ①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LABACT 程序,在界面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实验开始后,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16H等多种频率信号,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后,观察闭环对数幅频、相频曲线和幅相曲线。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时域指标.

5-6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时域指标 根据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对系统性能的不同影响,将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分为三个频段。即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 一、 低频段 低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曲线在第一个交接频率以前的频段,这一频段完全由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和放大环节所决定。低频段的对数幅频为 ωωωωlg 20lg 20lg 20)()(lg 20?-==v K K j H j G v (5-32) 式中v 为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根据式(5-32)及积分环节数,就可作出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低频段,如图5-39所示。 若已知低频段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则很容易得到K 值和积分环节数v ,故低频段的频率特性决定了系统的稳态性能。 二、中频段 中频段是指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截止频率c ω附近的频段。 这决定系统的稳定程度,即决定系统的动态性能。 设有二个系统,均为最小相位系统,它们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除中频段的斜率不同(即一个为20-dB/dec,另一个为40-dB/dec) 之外, 其余低频、 高频段均相同。并且中频段相当长,如图5-40 所示。

显然,系统(a)有将近90°的相裕量,而系统(b)则相裕量很小。 假定另有二个系统, 均为最小相位系统,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除中频段 (斜率为 -20 dB/dec ) 线段的长度不同外, 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如图 5-41 所示。 显然, 中频段线段较长的系统 (a) 的相裕量将大于中频段线短的系统(b)。 可见,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斜率最好为20-dB/dec ,而且希望其长度尽可能长些,以确保系统有足够的相角裕量。如果中频段的斜率为40-dB/dec 时,中频段占据的频率范围不宜过长,否则相裕量会很小;若中频段斜率更小(如60-dB/dec),系统就难以稳定。另外,截止频率c ω越高,系统复现信号能力越强,系统快速性也就越好。 三、 高频段 高频段是指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在中频段以后的频段(一般c ωω10>的频段)。这部分特性是由系统中时间常数很小的部件所决定。由于它远离截止频率c ω,一般幅值分贝数较低,故对系统动态性能(相裕量)影响不大。另外,由于高频段的开环幅值较小,故对单位反馈系统有 ()() 1()G j j G j ωΦωω= + )(ωj G ≈ 该式表明,闭环幅值近似等于开环幅 值。因此,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高频段 的幅值,直接反映了系统对输入端高频干扰 的抑制能力。所以,高频段的分贝数值愈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愈强。 图5-42为典型的一型高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三个频段的划分。 应当指出,三个频段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确定准则,但是三个频段的概念为直接运用开

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五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 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 同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 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 2. 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 3. 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测试; 4. 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 5. 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 四、实验原理 1. 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 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sin(?ωω?ω+=+=t j G Xm t Y y m ① 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 )()(ωωj G Xm j G Xm Xm Ym == (幅频特性) )()(ωφω=∠j G (相频特性) 式中)(ωj G 和)(ωφ都是输入信号ω的函数。 2. 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1 李沙育图形法测试 2.1.1幅频特性的测试 由于 m m m m X Y X Y j G 22)(== 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 m m X Y A L 22log 20)(log 20)(==ωω (dB )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

图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 2.1.2相频特性的测试 图5-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t X t X m ωsin )(= (5.1) 则其输出为 )sin()(φω+=t Y t Y m (5.2) 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若以t 为参变量,则)(t X 与)(t Y 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0)0(=X 由式(5.2)得 )sin()0(φm Y Y = 于是有 m m Y Y Y Y 2) 0(2sin )0(sin )(1 1--==ωφ (5.3) 同理可得 m X X 2) 0(2sin )(1 -=ωφ (5.4) 其中 )0(2Y 为椭圆与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0(2X 为椭圆与X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φ的计算公式变为 m Y Y 2) 0(2sin 180)(1 0--=ωφ 或 m X X 2)0(2sin 180)(10--=ωφ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学生: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2014年1月6号

一.实验容 1、测量R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曲线 元件参数:R=1K,C=0.1uF,输入信号:Vpp=5V、f=100Hz~15K 正弦波。测量10组不同频率下的Vpp,作幅频特性曲线。 2、测量R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 电路参数同上,测量10组不用频率下的相位,作相频特性曲 线。用莎育图像测相位差。 3、测量RC串并联(文氏电桥)电路频率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 线 二.实验器材 1k?电阻一个,0.1uf电容一个,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示波 器一台,导线和探头线若干 三.实验目的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对正弦交流信号的稳态响应; (2)熟练掌握示波器萨如图形的测量方法,掌握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3)掌握RC串并联电路以及文氏电桥幅频相频特性特征。四.实验电路图

100nF

100nF 五.实验数据及波形图 电阻的幅度与峰峰值与频率: 电容的幅度与峰峰值与频率:

f/khz 3.1 5.0 9.1 13 15 Vpp/v 2.21 1.47 0.90 0.71 0.58 相位差/度-61.80 -72.21 -78.22 -80.02 -80.12 串并联电路频率峰峰值与相位差: f/khz 0.1 0.3 0.8 1.5 3 Vpp/v 0.348 0.92 1.54 1.70 1.54 相位差/度-81.88 -59.88 -26.24 -0.527 23.87 f/khz 5 7 10 12 15 Vpp/v 1.22 1.02 0.780 0.7 0.58 相位差/度44.60 54.46 64.32 64.68 69.66 当输入电压比输出电压=0.707(/2)时,其波形图如下: 1.电阻:

实验四 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四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2、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3、掌握软件仿真求取一阶和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方法 4、了解从频率特性求系统传递函数及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容 1、搭建一阶惯性环节,绘制其频率特性曲线 2、搭建典型二阶环节,绘制其频率特性曲线 3、用软件仿真求取一阶和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曲线,跟实验结果比较 三、实验步骤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1)用Matlab函数绘制系统的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记录理想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程序如下: sys=tf(1,[0.005,1]); nyquist(sys); title('系统的奈氏图'); figure bode(sys); title('系统的波特图'); (2)在simulink下创建惯性环节的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仿真系统。改变正弦输入函数的频率,测试并记录输出与输入幅值之比,相位之差,保存仿真结果

(3)在实验箱中搭建模拟电路,输入正弦波信号,观测输入输出正弦波曲线。调节正弦波频率和幅值,绘制该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与软件仿真对比 2、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1)用Matlab函数绘制二阶系统的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记录理想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程序仿真:sys=tf(200,[1,10,200]); nyquist(sys); title('系统的奈氏图'); figure bode(sys); title('系统的波特图'); (2)在simulink下创建二阶环节的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仿真系统。改变正弦输入函数的频率,测试并记录输出与输入幅值之比,相位之差,保存仿真结果 (3)在实验箱中搭建模拟电路,输入正弦波信号,观测输入输出正弦波曲线。调节正弦波频率和幅值,绘制该二阶环节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与软件仿真对比 四、实验结果 10 12.5 18.5 25.2 38 44 99.7 132 340 747 ) (Hz f 1.59 1.99 2.96 4.01 6.05 7.00 15.90 21.0 2 54.1 4 118.9 5 ) ( log 20db Ui 0 0 0 0 0 0 0 0 0 0

陈sir-实验五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姓名:陈,H 学号:XXXXXXXX 班级:电气 实验五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 1.THBDC-1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PC 机一台(含“THBDC-1”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 三、实验内容 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 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 3.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测试; 4.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 5.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 四、实验原理 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 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 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sin(?ωω?ω+=+=t j G Xm t Y y m 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 ) () (ωωj G Xm j G Xm Xm Ym == (幅频特性) )()(ωωφj G ∠= (相频特性) 式中)(ωj G 和)(ωφ都是输入信号ω的函数。 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1 李沙育图形法测试 2.1.1幅频特性的测试 由于 m m m m X Y X Y j G 22)(== 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 m m X Y A L 22l o g 20)(log 20)(==ωω (dB )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

图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 2.1.2相频特性的测试 图5-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t X t X m ωsin )(= (5-1) 则其输出为 )s i n ()(φω+=t Y t Y m (5-2) 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若以t 为参变量,则)(t X 与)(t Y 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0)0(=X 由式(5-2)得 )s i n ()0(φm Y Y = 于是有 m m Y Y Y Y 2)0(2sin )0(sin )(1 1 --==ωφ (5-3) 同理可得 m X X 2)0(2s i n )(1 -=ωφ (5-4) 其中: )0(2Y 为椭圆与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0(2X 为椭圆与X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φ的计算公式变为 m Y Y 2)0(2sin 180 )(1 --=ωφ 或 m X X 2)0(2s i n 180 )(1 --=ωφ 下表列出了超前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和光点的转向。

RL 、RC幅频相频特性要点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训练论文 实验名称:RL、R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研究 班级:物教1101班 姓名:刘玉桃 学号:110801114 指导老师:徐秀莲

RL、R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研究(扬州大学物理1101 刘玉桃学号110801114 指导老师:徐秀莲) 摘要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值与频率无关,电容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电感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将正弦交流电压加到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的电路中时,各元件上的电压及相位会随着变化,这称作电路的稳态特性。当把正弦交流电压Vi输入到RC(或RL)串联电路中时,电容或电阻两端的输出电压V0的幅度及相位将随输入电压Vi的频率而变化。这种回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与输入信号频率间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回路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将电容、电阻、电感串联起来,可以得到特殊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交流电路中RL、R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不难得出,在RL、RC串联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幅度及相位随信号频率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字:稳态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1.实验目的 (1)研究RL、RC串联电路对正弦交流信号的稳态响应 (2)学习使用双踪示波器,掌握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2.实验仪器 名称数量型号 1、双踪示波器一台自备 2、低频功率信号源一台自备 3、九孔插件方板一块 SJ-010 4、万用表一只自备 5、电阻 2只 40Ω、1kΩ 6、电容 1只 0.5pF 7、电感 1只 1mH 8、短接桥和连接导线若干 SJ-009、SJ-301、SJ-302 9、开关 1只 SJ-001-1-纽子开关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_控制理论(甲)实验_______指导老师:_____ 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接线图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数据分析 八、实验结果或结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 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 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 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sin(?ωω?ω+=+=t j G Xm t Y y m 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 )() (ωωj G Xm j G Xm Xm Ym == (幅频特性) )()(ωωφj G ∠= (相频特性) 式中)(ωj G 和)(ωφ都是输入信号ω的函数。 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1 李沙育图形法测试 2.1.1幅频特性的测试 由于 m m m m X Y X Y j G 22)(= = 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 m m X Y A L 22log 20)(log 20)(==ωω (d B )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装订线 图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 2.1.2相频特性的测试 图5-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 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t X t X m ω sin )(=(5-1) 则其输出为) sin( ) (φ ω+ =t Y t Y m (5-2) 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若以t为参变量,则)(t X与) (t Y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0 )0(= X由式(5-2)得 ) sin( )0(φ m Y Y= 于是有 m m Y Y Y Y 2 )0( 2 sin )0( sin ) (1 1- -= = ω φ(5-3) 同理可得 m X X 2 )0( 2 sin ) (1- = ω φ(5-4) 其中: )0( 2Y为椭圆与Y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0( 2X为椭圆与X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φ的计算公式变为 m Y Y 2 )0( 2 sin 180 ) (1 0- - = ω φ 或 m X X 2 )0( 2 sin 180 ) (1 0- - = ω φ 下表列出了超前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和光点的转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