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发展观察,动手,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大家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谁不但学得好,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高兴吗

二、测量活动

1、估测黑板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大约长几米

学生估计交流。

师:大家可以组成小组来黑板前进行测量

学生测量。

2、试一试。

讲桌的高、板报的长、门的高度。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活动时,先在小组内对这些物体进行估测,然后再进行测量,交流后一起填在书上。

3.小组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

4.同桌合作量自己的身高和步长。

同桌交流测量结果。

师:如果没有卷尺,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

5.观察插图。

讨论:门有多高淘气和机灵狗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练一练

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量一量比一比》课时达标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同步练习 1.连线。 一只鸡一头大象一个苹果课桌的长度 70厘米 2千克 3吨 50克. 2.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一支粉笔的长度 B.课桌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数学课本的宽度 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米 B.一张课桌长度约为1米 C.一名初中生体重约为500公斤 D.一个鸡蛋的重量约为50毫克 4.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A.一个杯子的高 B.一支铅笔的长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D.一课桌的宽度 5.最接近16m的一个长度量是()。 A.足球直径 B.课桌高度 C.班上最高的同学身高 D.我校实验楼高度 6.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7.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算出你的数学课本、课桌面的一周长分别是多少? 8.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参考答案 1. 【解析】根据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只鸡的质量应用“千克”做单位,所以和2千克连接;计量大象体重应用“吨”做单位,所以和3吨连接;计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应用“克”做单位,所以和50克连接;计量课桌的长度应用“厘米”做单位,所以和70厘米连接,直接解答。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D 【解析】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大约有3--4厘米,7吋长是它的7倍.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解答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去解。 3.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总结: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D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长度的估测。 总结: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D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

量一量 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 学科:数学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互相合作。 2、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习流程 1. 自主学习 自主测量,父母检查(测量你家的物品)(写好单位) 你测的物品名称测量结果父母更正 2、测量家人的身高 爸爸的身高是()厘米,妈妈的身高是()厘米,你的身高是()厘米。 3说说你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二、填出结果并对照一下。 你的头围是(),比标准头围();你的胸围是(),比标准胸围();你的身高是(),比标准身高()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 记)

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男生女生头围(厘米) 43~59 42~58 胸围(厘米) 48~64 47~63 身高(厘米) 99~133 98~132 你想说: 三、明天的课堂上你还想测什么? 四、如果没有尺子,又想知道操场大概有多长怎么办? 2.合作探究 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 我们学过这么多知识了,你能够根据你的经验估一估你的一庹(tuǒ)(伸开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它 们分别大约有多长吗? 2、量一量 1)要想知道我们估的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2)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拿着尺子测量一下,每个小组负责一项。 3)说说你们量的的结果是多少,完成表格。 项目一庹肩宽讲台教室 长度 三、达标检测 自己选择3项身边的物体并测量其高度。 四、自主反思 1.知识盘点:今天我有什么收获? 2.评价: 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啊!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分析

量一量,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通过测量自己和身边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实际活动,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3.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4.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活动内容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这个层次的活动即教材左页的内容。这里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身体或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身高、肩宽、两臂伸开后两手之间(一庹)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通过这个层次的活动,巩固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测量的方法,建立所测物品的直观形象,并内化为表象,为后面测量、表征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 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一种物体的长度。教材以鳄鱼身长6米为例,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学习选择不同的“单位”描述物体长度的方法,形成对6米长度的直观认识,同时体会测量的本质。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这个层次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将抽象的长度或高度的数据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长度观念。 2.教材编排特点 (1)以学生自己和身边的物体作为感知、认识未知长度的标准“单位”。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第六课时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本节课时,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教师讲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3人一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 师: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师: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 古人没有尺,就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子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可以当成尺子呢? 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 同桌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师:最好记住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身体的“尺”长度 一拃 一步 一庹 估一估 问题:我们学过这么多知识了,你能够根据你的经验估一估你身上的尺子: 一庹(tuǒ)(伸开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它 们分别大约有多长吗? 量一量 问题:(1)要想知道我们估的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

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 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量一量 1.出示教材第88页情景图。 (1)谈话: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摆设,你们知道教室的长大约是多少?讲台大约有多长吗? (2)让学生先自己估一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 (3)先同桌汇报一下自己测量的结果,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一下选择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 2.引导学生选择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估一估,量一量。 (1)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4)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5)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二)描述长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

《_量一量__比一比》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皮尺纸尺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推荐汇报(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一zha 一步一脚一掌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米尺纸尺软尺卷尺钢板尺皮尺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量一量,比一比》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量一量,比一比(第88~89页) 编写意图 (1)本页教材的编排体现了“量一 量”的内容,包括测量学生的身高或 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教室内某些物 品的长度或高度等。 (2)从测量方向上看,既可以有水 平方向的,也可以有竖直方向的,如 测量课桌的高度、身高等。从测量的 要求看,需要学生根据所测物体选择 合适的测量工具,再进行测量并记录、 交流。 (3)除教材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 调动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中获得的经 验,如一柞大约多少厘米,一步长约 多少厘米,手掌宽约多少厘米,数学书长多少厘米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后续测量的标准“单位”。 教学建议 (1)注重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性。 教师应通过设计,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以测量肩宽为例,如果两人一组,一定要让两个同学经历互相测量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要获得测量的直接经验。 (2)注重对测量数据的交流与讨论。 以一庹的长度为例,可组织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选择什么数据比较合适?”“怎样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由此学习用复名数表示长度。 (3)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单位”表象。 教师可采用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用手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所测物体的相关数据形成清晰的直观认识,便于以后的提取和运用。

编写意图 (1)本页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比一比” 的内容,主要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数学实践 活动。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小精灵提出的问 题,让学生选择“单位”,用合适的方式描 述鳄鱼的长度。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 式,用于指导学生获得“比一比”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标准(或“单位”),再用这这 个标准去“量”(比,或者描述),同时形 成对鳄鱼长度的直观认识。每二个层次是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表 示出其他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活动,旨在帮 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际测量的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2)教材的内容是开放的。表格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在教学加以运用,也可以根据本班实示情况,另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活动。不管素材如何,其目的都是清晰的:体会测量的支质(用标准去量或比),通过直观描述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建议 (1)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 用不同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因此,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体会选择的的单位不同,度量的结果也不同,单位相同才可以比较单位个数的多少。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一个挨一个站立?所站同学超过6米很多或远不够6米行不行?渗透有关度量的叠合性、有限可加性等共同属性。 (2)适当进行简单的推理。 尽管描述的方式采用的是直观的方式,教学时仍应结合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如:学生一庹长1米30厘米,表示鳄鱼长度大约需要几个学生手拉手?然后再实践。

综合实践课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设计:王铃铃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 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p1) 1. 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p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 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p3) 3.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 4.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p4)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p5) 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 (1)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 (2)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 (3)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 测量“一庹” 学生1 厘米 学生2 厘米 学生3 厘米 学生4 厘米 整理:一庹大约是()厘米,可以写成()米()厘米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同步练习(二年级)同步测试.doc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同步练习(二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连线。 一只鸡一头大象一个苹 果课桌的长度 70厘米 2千克 3 吨 50克. 【答案】 【解析】根据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只鸡的质量应用“千克”做单位,所以和2千克连接;计量大象体重应用“吨”做单位,所以和3吨连接;计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应用“克”做单位,所以和50克连接;计量课桌的长度应用“厘米”做单位,所以和70厘米连接,直接解答。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题文】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一支粉笔的长度 B.课桌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数学课本的宽度 【答案】D 【解析】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大约有3--4厘米,7吋长是它的7倍. 评卷人得分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解答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去解。 【题文】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米 B.一张课桌长度约为1米 C.一名初中生体重约为500公斤 D.一个鸡蛋的重量约为50毫克 【答案】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总结: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题文】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A.一个杯子的高 B.一支铅笔的长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D.一课桌的宽度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我l总结: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题文】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答案】9拃,72厘米,720毫米 【解析】先计算课桌的长度,即9×8=72(厘米),再根据除法的意义,除以小芹“一拃”的长度即可得解,再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即可。 解:9×8=72(厘米) 72厘米=720毫米 72÷8=9(拃) 答:小芹量大约是9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72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720毫米.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乘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 【题文】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算出你的数学课本、课桌面的一周长分别是多少? 【答案】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估测:长2分米,宽1.5分米,测量:长2.2分米,宽1.6分米,周长7.6分米; 课桌面的长和宽: 估测:长1.5米,宽1米,测量:长1.6米,宽0.9米,周长5米 【解析】结合平常自己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认识先估测,然后再用直尺测量即可。 解:(1)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估测:长2分米,宽1.5分米,测量:长2.2分米,宽1.6分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新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皮尺纸尺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推荐汇报(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展示课件:一庹一zha 一步一脚一掌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米()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 案 教学内容:第88-89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每组皮尺,卷尺,一根木条,2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小朋友,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做实践活动,你们高兴吗?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2、估测物体的长度。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的长度,就可以用这些自身的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

量一量,比一比

二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量一量,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 2. 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3. 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 难点: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 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 1. 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 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 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 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 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 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 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 测量“一庹” 学生1 厘米 学生2 厘米 学生3 厘米 学生4 厘米 整理:一庹大约是()厘米,可以写成()米()厘米 课件:古时候,人们把两臂伸长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庹”。 你们的“一庹”是多长呢?教师组织4名学生代表上来,合作测量一庹的长度。 数据整理:一庹大约是120厘米,可以写成1米20厘米。 3. 实践活动一。 你的肩宽有多长?组内量一量!(肩宽:肩膀两侧骨头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