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对校本研修的启示及建议

仅供学习

不得他用

创新校本研修,引领专业成长

——国培对校本研修的启示及建议

作者简介:……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从作者参加的德育国家级培训说起,剖析了当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国家级培训的收获和遗憾,剖析了当前校本培训的主要问题在于“三无”:无目标、无内容、无形式;接着介绍了校本培训发展到校本研修的过程,随后提出了创新的校本研修“三好”模式:好的课程设置、好的讲师团队、好的形式呈现;提出了校本研修的改进从领导支持、宣传到位、组织严谨入手。

关键词:校本研修剖析创新模式

2015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笔者以一名德育专业带头人的身份参加了“德育与职业指导”的国家级培训。此次培训为期三个月,令笔者对教师培训工作有了更新更深的感悟。

一、对国培的反思

首先是收获巨大,实现了“三个有”:一是有始有终的过程:培训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非常重视此次培训,制定了专门的培训方案,整个培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有完整的课程安排、有专职的班主任、有指定的导师团、有最后的学员评教。从隆重的开办典礼,到隆重的结业典礼,每个过程均有仪式感的呈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有声有色的学习:从课程安排看:既有理论课程《儒家教育思想专题》《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班主任工作理论》,又有实践课程《德育课程开发专题》《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既有技能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实验》《摄影技术与实践》,又有拓展课程《湖湘文化专题》。从教师团队看:既有德高望重的教授,又有充满活力的青椒;既有本院精英,又有外请专家。从学习方式看:既有传统听讲,又有动手操作;既有学习访谈,又有实地考察;既有大班讲座,又有小组研讨;既有交流展示,又有正规比赛。三是有情有义的交往:长达三个月时间的朝夕相处,学员间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知,结识了许多职业教育界的精英,找到了许多共同的话题,留下了许多深厚的友谊,对很多问题在聊天中、在讨论中得到了很多新的思路。

其次是存在遗憾,不得不给出差评,表现在:一是有讲师,但不平均。讲师和讲师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些讲师口齿清晰,数据、信息信手拈来而又不离题万里,令人很有收获感。而有些讲座毫无新意,不少学员如坐针毡,甚至提前离场;二是有课程,但不精致。很多课程都已经接触过,不用开设,或者内容需要更加深入,还有些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很受大家欢迎的微课制作、摄影课程课时太少,开设太晚,导致效果不佳;三是有活动,但不深入。学员们都很喜欢研讨交流,但是很多研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实现预期目标。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想,也是学员的共识。

二、对校本培训的剖析

从国培视角看校本培训,就可以发现,关于培训很多问题都是互通的。核心集中在“什么样的培训才是一个好培训?”这个话题。

2015年10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教师培训形式主义坏在专家空谈》,很生动的描述了教师参加网上培训的真实情形:这些天忙着参加网上培训:具体过程就是登录,点击,观看专家讲座,总共64个学时。若按每天学习2小时算,需要32天才能完成。然而,一线教师那么忙,谁有工夫坚持每天花2小时听这样的讲座?若每天学习1小时,那就得连续学64天!

这是很多教师熟悉场景,聪明的教师还相互传授经验:要快速而完美的完成“培训”,可以同时打开若干个窗口,将录像空挂在哪儿,自己爱干嘛干嘛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技术人员又搞了每隔多少分钟输入验证码的方法,这也难不倒教师,甚至用了刷屏软件,都提前顺利完美的完成了培训,在这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确确实实得到了提高!这是网上培训的意外收获!

这篇文章主要抨击的对象是“专家讲座”,他提到了,一些专家的讲座多半大而空洞,不过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已;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并不熟悉,盯着电脑,照本宣科;看似侃侃而谈的后面,掩盖的是对教师教育需求的陌生;讲座,思维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培训师德的专家,远离教学一线,对真正有师德的教育生活缺乏深刻体会,其所言理论化,本身就缺乏说服力。

这篇文章,激发了对于校本培训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当前大部分的校本培训,是一个“三无”产品:无目标、无内容、无形式。

(一)无目标

近年来,校本培训广泛地渗透入职业教育,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仍然没有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校本培训犹如一个“人人皆可打扮的小姑娘”,在特殊的国情、特别的校情面前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从学校层面看,有的校本培训仅仅是为了敷衍上级行政、业务部门的任务而组织,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是有名无实的培训。一名中职学校负责教学的校长直言不讳道,学校进行的校本培训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学校没有什么自主权,培训的内容上级文件已经制定好,我们只能按照执行,理念什么的跟我们也没有关系,只要完成上级任务就行了!有的校本培训确实是立足学校,但是,这些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应试绩效的目标,是“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有效,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分数为重”的校本培训。

从教师层面看,中职教师对于从中小学传来的校本培训理念不熟悉,对校本培训的内涵了解不够。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虽然接受过校本培训,但只是把培训当成任务、负担,并未认识到校本培训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有一些职校教师,自我贬低,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成为让人不放心的“弱势群体”,加上一些领导本就图简便,采取一些僵硬的办法进行管理,校本培训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种恶性循环。

(二)无内容

对于培训内容的不满声音是最多的,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有差异,教师希望得到的和实际接受到的落差很大,教师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于是乎,趁兴而来败兴而归。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单调,多理论而少实践。都是坐着听理论,很少动起来实践;尤其是假大空的理论,最令人厌烦。长时间的坐着,对于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二是单薄,多陈旧而少多样。不少内容已被时代淘汰:一名中职教师说:我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上大学期间就学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教育理论,上班后接受的校本培训还是这些理论,我觉得简直是浪费时间,对于我来说一点收获都没有。还有一名教师说,这个讲座去年听过,今年又听了一遍,或者在这个地方听过,到那个地方还是这个。三是单一,多低端而少创新。令人耳目一新的培训太少了,大多数针对性不强,没有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需求去设计。一名计算机老师说,计算机技术更新的太快了,常觉得力不从心,我们上学时学的知识已被时代淘汰,特别希望学校针对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选择培训内容,进行培训提高。

调查表明,在诸多培训内容里,教师接受过的培训内容排位前三的为教育理论、师德修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而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排位前三的为本学科理论实践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可见,教师参加过的校本培训在内容上并非是教师所需求的,尤其是本学科理论实践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三)无形式

校本培训形式中,专题讲座以其容易组织开展,成为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但教师所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却是多种多样,一名教师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职教教师是很需要培训提高的。不过我们学校的培训形式太单一了,经常是请一名所谓的专家讲一些不实用的理论知识、大道理,令人厌烦。如果学校能经常提供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到企业去参观、学习、取经,增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那最好了!调查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目前校本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排名分别为专题讲座、短期培训、教学观摩、小组讨论、课题研究、校际交流、教师自修等,但教师希望的培训形式分别为校际交流、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教学观摩、小组讨论、短期培训、教师自修。可见教师对于亲自体验的需求及其迫切![1]

三、创新校本研修模式

校本培训并非一个新事物,校本培训这种教师教育模式,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国兴起,90年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入国内,在中小学广泛展开,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近年来,又开始向校本研修转变。[2]

校本研修可以看作对校本培训的继承与超越,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校本研修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教师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强调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集学习、教学和研究为一体。[3]事实也证明,凡是校本研修

做的好的学校,成果就多,凡是忽视校本研修的学校,发展就滞后。

相比之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校本研修起步晚、研究少,亦步亦趋于中小学之后,依葫芦画瓢、简单套用。一边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进一步成长的需求,一边是落后的校本培训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改变教

师培训的现状,发挥后发优势,重新构建一个职业教育自己的有实效接地气的校本研修体系,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谁率先改革校本研修模式,谁就能率先引领教师成长,率先打造出一支过得硬、叫得响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那么改革从何入手?习近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此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打个比方,就是原来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而不管蛋糕好吃不好吃,结果大家都不喜欢。现在我们要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吸引大家主动去买这个蛋糕。

这个理念用在校本研修上,也是那么的贴切。校本研修的问题,既有供给侧(学校)的,也有需求侧(教师)的,但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学校提供的研修蛋糕不好吃,就不能怪教师不喜欢吃,如果你硬要他吃,就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因此,校本研修改革的关键,也要从供给侧下手,在于减少无效的、低端的供给,扩大有效的、中高端的供给,把原来无目标、无内容、无形式的“三无产品”打造成接地气、聚人气的“三好产品”。

(一)有好的课程设置

丰富而实用的课程体系,是校本研修的基础。组织者要彻底改变原来临时起意、东拼西凑的研修内容,而是要在研修活动之前进行调查摸底,深入研究教师的需求、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三者结合起来设计课程,形成教师校本研修的课程体系,打造出一份丰盛又有营养的课程大餐,搭配合理、易于消化。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设置不同的课程:从深度上说,要聚合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理论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前沿信息、、教育科研、专业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从宽度上说,要调整课程指向,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课程,如班主任课程、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管理者课程等;从长度上说,要拉长课程链条。可以设置新入职教师课程、一般教师培训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带头人培训课程等;从广度上说,要拓展课程资源,可以设置必修课程(教育教学)、选修拓展课程(生活、素养、形象、健康课程)等。

(二)有好的讲师团队

“好马配好鞍”,好的课程当然要配好的讲师,教师对于校本研修好坏判断的一个直观因素就是讲师的讲课水平。以校本研修中最常见的专家讲座为例,存在四个层次:一等讲师是既有内容又讲的出彩,这是最受欢迎的;二等讲师虽然内容一般,但讲的不错,这还是可以接受的,就当听了一次“脱口秀”;三等讲师虽然有内容,但是讲的不好,属于“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既没有内容又讲的差劲的,这种讲座完全就是一出悲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讲师团队已经势在必行,是职业学校校本研修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这也是校本研修的重大难题。

这支讲师团队从何而来?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校本研修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构,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很少有人涉足该领域,其规律更是无处揭晓。鉴于这种情况,必须不拘一格精心选择、扎扎实实精心培养。从“盘活内存,借助外力”入手:

首先是盘活内存,在本校教师中选择,不仅是德高望重的大师,更可以是年轻活力的青椒;不仅是有专业研究的,更可以是有业余特长的。还可以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建设校本

研修的讲师团队,即送到国内外的中职、高职、师范院校、企业等考察或学习。其次是借助外力,即所谓的“请进来”,一所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要打开大门,聘请其他学校的优秀讲师、邀请教育界的、企业界的、政府界的真正大咖等等。好的讲师,永远是稀缺资源。

(三)有好的形式呈现

我们都了解这样一个学习金字塔,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即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

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看,校本研修的效果依次是动脑课程(儒家教育思想讲座等)、动手课程(参观学校、实地考察等)、既动脑又动手的课程(研讨课、心理团队辅导,微课设计与展示)。因此,我理想中的校本研修形式不仅是坐着听的讲座,更有动起来的活动;不仅在室内,更在室外;不仅是理论灌输,更有实践体验。

目前,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专题讲座:即通过集中的专题讲座,专家从各方面、多角度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指导,激发教师的思维,激活教师的科研活力,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最终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专题讲座中,越来越注重交流互动,很多时候,听众的提问和专家的解答比讲座更精彩。小组讨论:由教师自愿组成或由学校划分成小组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首先在小组内部及之间展开激烈讨论,然后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分享展示。在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下,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越来越广泛。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的培训者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整理分类,提出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要引导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校际协作:中职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参观交流。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共享相关学校的有限资源,使教师开拓眼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许多学校独立开展培训的困难。这种方式深受中职教师的欢迎。短期培训:利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安排到假期,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集中培训。教学观摩:即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评课,它既可以使教师有所借鉴,又可以给教师一些启发,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企业实践:教师进入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进行锻炼。最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是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也能让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自修:学校指导教师制订自主研修计划,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布置培训作业,并加强对教师自主研修的检查与指导。这些形式要依据培训内容和对象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4]

要实现上述校本研修的创新,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从这“三要”入手:

1.领导要支持。影响校本研修效果的因素很多,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调查发现,对校

本研修影响程度较大的前五个因素分别是:学校领导是否支持校本研修、硬件环境是否满足开展校本研修的条件、培训师是否具备辅导能力、教育管理部门是否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培训内容是否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研修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学校各级领导来推动的,其中校长的支持尤为重要,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校长对校本研修的支持度直接影响着研修的有效度。作为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第一领导人,校长肩负着带领学校发展的重要使命。有了校长的引领,校本研修就会成为校级层面的重要工作,各项活动就会顺利开展;有了校长的关心,教师参加研修活动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有了校长的支持,校本研修的人力、物力、经费就有了坚强保障。

2.宣传要到位。校本研修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教师,我们努力开发创新的校本研修课程、整合校本研修的资源、建立校本研修的团队,就是为了树立校本研修的新形象,改变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歪曲看法,还校本研修以本来面目。调查发现,导致一次低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原因,有来自培训者和管理者的,有来自培训内容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教师自身的学习态度、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托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介绍校本研修的好处,对于校本研修的优秀项目、典型案例进行表彰推广。总之,打造校本研修新常态、发挥校本研修正能量,让教师以正确的心态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去。

3.组织要严谨。具体到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都要按照PDCA(计划、实施、评价、调整)四个环节去组织,P(计划)就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严密方案,对于研修整个过程有一个严密的考虑;D(实施)是校本研修的核心环节,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主体部分,这个过程要采集各类信息;C(评价)就是在活动结束之后,收集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教师、对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A(调整)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并在下一次研修活动中修订改正,进一步完善研修方案。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使教师实实在在的从校本研修中尝到甜头,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双赢,校本研修进入可持续发展通道。

职教教师的脚步是匆忙的,如何让教师在匆忙中稳步发展?职教教师的肩头是沉重的,如何让教师挺起脊梁享受职业的快乐?如果能引领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找到成就感、收获感、幸福感,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心底里涌出一句话:让校本研修来的更猛烈些吧!

参考文献:

[1]刘慧琼谢勇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现状研究[J].职教论坛.2014(8).

[2][3]王祖琴.继承与超越[J].现代中小学研究.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