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蛋鸡合理的阶段划分

高若开

青年母鸡“多阶段生长”理论的基本含义是:生长被认为是个不连续的过程,存在着数个互不相同的生长“波”或“高峰”。青年母鸡的生长主要有四个高峰期,其中第一和第二生长期内的发育,主要是在维持组织,如骨骼和内脏;第三生长期称为性成熟生长高峰,这一阶段增加的全部体重40%—70%是生殖器官的生长;第四生长期认为是由脂肪沉积构成。因此,饲养者应该对青年母鸡的常规饲养方案进行调整,使其适应青年母鸡多阶段生长特点。首先是根据品种或品系确定后备母鸡的生长模式,然后是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对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发育有针对性的供应养分。

小雏:1、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对温度管理要求严格。初生时37-39℃,未达到40.5℃,4日龄均衡上升,10日龄达成年体温,3周趋于完善,6-7周可适应外界温度。研究表明,小鸡孵出后,给料前12小时内,饮水中添加5-10%的蔗糖,不仅可以减少死亡,还可以提高8周龄时的体重。

2、胆小怕惊,消化能力差,少喂勤添。

3、第一周,免疫、心脏、肺功能迅速发育,确定合理的早期免疫尤其重要。

4、能量11.96MJ/kg,蛋白19%以及理想的氨基酸水平,蛋AA0.4%,蛋AA+胱AA0.7%,赖AA1.0%,苏AA0.74%。.4-5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5、五周龄定终身。5周末海兰褐体重380克。蛋鸡5周龄内是内脏器官发育阶段,该阶段体重是否达到育种公司制定的标准,对蛋鸡全程的生产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5周龄的失重意味着一些重要组织(内脏器官)无法恢复的发育不良,包括免疫功能和对疫苗的反应。

大雏:1、关注体重和体型发育。骨骼开始较快发育。骨骼生长规律:8周龄胫长78mm,8周龄达到成年骨架的75%,8周龄末体重690克,体重仅完成36%。10周龄达到成年骨架的82%,而体重生长48%,10周龄末体重890克,胫长86.5mm。12周龄骨骼完成90%,12周龄末胫长95mm。12周龄末体重1080克,占成年体重的56%。海蓝褐蛋鸡36周龄体重1920克。

2、能量11.78MJ/kg,蛋白18.0%,7-8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3、胫长---从跖关节到脚底(第3与第4趾间)的垂直距离。骨骼发育检查方法:一般分别在5、8、12周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长度,部位是从跖关节到脚底的垂直距离。简易方法:三角板。

4、尽可能使雏鸡在8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若出现8周龄体重没有达标时,万万不可将小鸡料换成中鸡料,应延长小鸡料的供给时间,要以体重作为换料标准而不要以日龄作为换料标准。利用8—12周龄体重快速增长潜力,以高营养日粮饲喂使体重在10—12周龄达到体重标准范围且以达到体重上限为好。

生长期:1、羽毛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

2、食欲旺盛,消化系统逐渐发达,消化功能较强。生长迅速,骨骼,肌肉发育。

3、关注体重和胫骨的长度,12周末海兰褐体重1080克,胫长95mm

4、在育成鸡饲养过程中,光照时间长短影响饲料摄取量与生殖器官的发育。但12

周龄之前的光刺激不影响性成熟,因此,可以给10周龄之前的后备母鸡较长光照时间促其多进食而加速其生长。

5、研究表明,蛋鸡8—10周是脂肪细胞分裂增殖的高峰,但脂肪球的体积、脂肪沉积却是随性器官的逐渐成熟后才呈现加速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卵巢的雌激素分泌,有促进腹脂蓄积的作用。所以,随着10—12周龄后性器官逐渐成熟,体重的上升往往较快,有可能出现超重现象,这个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体重进行适当监控,以防止体脂沉积过多。12周龄后若出现超重,应采取维持上周料量而不应减料,防止出现体重下降。若体重不达标,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饲养程序及营养合理供给,刺激多采食,使其生长曲线向标准曲线靠近,同时也要防止迅速达标,以防脂肪沉积过快,影响以后的开产。

6、10—12周龄也是内脏器官发育的主要阶段。使用破碎料或在粉料中添加砂砾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砂砾的喂量和粒度:每千只鸡5—8周龄4.5公斤,(3—4毫米大小2克/只/周);每千只鸡9—12周龄9公斤,(4—6毫米大小,3克/只/周);每千只鸡13—20周龄11公斤,(4—6毫米大小,3克/只/周)。添加方法可拌入饲料或单独放入料槽饲喂。砂砾要求清洁卫生,最好用清水洗净,再加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使用。

育成期:1、注意光照控制,育成期间光照只能缩短或者恒定,不可延长。

2、12-13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肌肉,生殖系统发育。

3、调控后备鸡体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因为体型大小对蛋的大小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到12周龄胫长与体重是同步的,则此鸡群其后的产蛋潜力是不差的。

4、近年来有证据表明:a.褐壳蛋后备母鸡不能很准确地按日粮能量水平调节进食量;b.后备母鸡的能量进食量不足是生长受阻的最大限制因素。

5、15周龄后,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体脂沉积也明显加速。这个阶段的体重增长要充分考虑卵巢的发育成熟,所以不管是否已经超标都应使鸡保持一定的增重,否则会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导致开产延迟,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这个阶段应适当提高日量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水平,而且要将钙的水平提高,做好开产准备,同时使鸡体重能够达标,最好达标的偏上水平,因为有一定的体脂储备对产蛋是有利的。

预产期:1、产前21,产后有惊喜!

2、生殖系统迅速发育。

3、要求高能低蛋白日粮和钙的储备。建议在性成熟前采用含钙2%、营养浓度又稍高的预产期日粮,一是为了调控体重的大小,二是为了在钙代谢方面进行过渡性变化。实验证明后备母鸡入产蛋舍前至少2—3周里饲喂产蛋日粮可以增加骨钙含量,提高蛋壳质量,减少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病率。

4、18—20周换羽要求含硫氨基酸充足

5、18周龄体重1550克,胫长105mm,均匀度95%以上,均匀度每提高3%,入舍母鸡产蛋数可增加3—4个。

6、较高的抗体水平,新城疫、流感、传支、减蛋综合症。

7、在后备鸡群未达成熟体重前不能开始光照刺激,这有助于保证鸡群的体储备,有利于维持较高的产蛋率并达到预期的蛋重。

8、首次光照刺激易跨越式达到13个小时光照,以使产蛋整齐一致。

9、在大多数国家,后备母鸡至18周龄的培育成本相当于15—18个蛋价。这在我国显然是不够的。

高峰上升期:1、这个阶段的鸡负担极重,迅速达到产蛋高峰,同时仍要完成一部分体重增长。对营养要求比育成后期有所提高,但与之矛盾的是这时鸡的采食量增长幅度往往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这个时期更多的是动用开产前育成鸡的营养储备,这便又一次说明培育育成鸡体重适宜的必要性。所以为满足蛋鸡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一定要提高日粮营养浓度,能量水

平至少不少于2700大卡/公斤,粗蛋白不低于16.3%。如果新开产蛋鸡动用体内储备营养物质太多,会造成蛋鸡抵抗力下降,高峰产蛋率不稳。

2、此期间应有一次大肠杆菌预防用药。

高峰持续期:1、最高的营养水平,蛋鸡的生产性能最好,但经济效益不是最好!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产蛋高峰期最佳的蛋白能量比为14.3g/MJ,高氨基酸日粮对应的粗蛋白16.1%,代谢能11.25MJ/kg。

2、产蛋母鸡正常的体重发育规律是20周龄前体重增长较多,20—38周龄平均每日增重2—4克,此后保持相对平衡并稍有增加(每日0.1克),若产蛋高峰期蛋鸡体重减轻,意味着体内储能过多被动用,如从日粮中得不到及时补充,即预示着产蛋率的下降和产蛋高峰的提前结束。产蛋期体增重,对从开产到40周龄体增重比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产蛋母鸡体重增加20%—25%时,其72周龄的产蛋量最高,当体增重比率小于5%,其72周龄的产蛋性能将受到较大影响。

3、蛋鸡生长在36—38周基本完成,这个阶段生长基本停止,这以后体重的增加几乎都是脂肪的沉积。

高峰后期:1、产蛋后期,其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而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2、产蛋后期,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尤其是粗蛋白水平,宜控制体重,减少后期的破蛋率。因为后期蛋壳比例的增加幅度远远小于蛋重的增加幅度。

3、增加钙的供给。

4、正常生理条件下,禽羽毛存在不同程度损失,属于正常现象。产蛋鸡失羽比较显著,40周龄产蛋鸡,正常羽毛损失10-15%,55周龄损失20.25%。蛋白质:羽毛生长的基础,氨基酸:更重要,尤其含硫氨基酸,羽毛生长需要明显比体生长高。Zn对羽毛生长特别重要,饲粮Zn补充量少于50ppm将影响羽毛生长发育。

人工强制换羽方法:生物学法(激素法):肌注睾丸甾酮、甲状腺素或黄体酮

化学法(抑制大脑食欲中枢):高锌日粮(2%氧化锌)

低钙日粮:0.09%

低盐日粮

畜牧法(饥饿法):停水、停食、控光

蛋鸡育雏管理

蛋鸡育雏管理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进行。雏鸡的生理特点是: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羽毛生长快,胃容积小,敏感性强,抗病力差,群居性强,胆较小。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饲养品种的基本性能和饲养管理要求,以便做好相关工作。 (1)育雏舍和设备的准备。育雏舍要求有利于防疫、保暖、防鼠害、通风和消毒的原则。设备包括取暖、供料、饮水、温度计等。 (2)育雏舍消毒。在进雏鸡前数天,要对育雏舍进行二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氯毒杀、消毒威、来苏尔、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等。有条件的对育雏舍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3)饲料、疫苗和药物的准备。根据育雏数量的多少,至少应准备在育雏前10天必需的雏鸡饲料、疫苗和保健药品。 (4)铺设垫料、试温。在进雏前1-2天进行预温,要做好育雏舍或育雏器的调温工作,检查供暖设备的供暖效果。 2.饮水和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雏盒要散放,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进雏后,要先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最好能供给5%的葡萄糖水,育雏舍的相对湿度保持60-70%,饮水的温度以25℃左右为宜。雏鸡在经过3小时的充分饮水之后,可以进行开食。 3.保温。雏鸡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育雏头3天的温度要保持35℃左右,4-7天保持33℃之间;育雏期间温度是否适宜可以通过观察来确定。例如:雏鸡群挤在热源附近颤抖,发出阵阵怕冷的唧唧声,很少去吃食,就表明温度低,应尽快升温;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嘴饮水频繁,就表明温度过高,应设法降温;如果雏鸡均匀分布静卧,睡姿伸腿伸头,呼吸也很有节奏,或者雏鸡轮着吃料而伴有欢快的鸣叫声,就说明温度适宜。 温度和湿度范围 (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否适宜,对养好雏鸡和充分利用鸡舍空间有很大影响。一般饲养密度见下表: 饲养密度

蛋鸡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

蛋鸡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 蛋鸡按生长和生产阶段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产蛋期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其各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有较大区别: (1)育雏期0~6周龄为育雏期。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肌肉、骨骼的快速生长,但小鸡这时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又较小,同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差,消化道酶发育不全,消化力低。因此,其在营养上要求比较高,需要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优质饲料,并要补充较高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2)育成蛋鸡7-18周龄为育成期。该阶段的鸡生长发育旺盛,体重增长速度比较稳定,消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生长速度超过肌肉生长速度,因此,对能量、蛋白等营养成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对纤维素水平的限制可以适量放宽,可以使用一些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如糠麸、麦麸等,降低饲料成本。 (3)产蛋鸡19周龄至淘汰为产蛋期。这一时期又按产蛋率高低分为产蛋前期、高峰维持期和后期。 ①产蛋前期是指产蛋率由5%达70%,因负担较重,对粗蛋白的需要量随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此外,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因此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也应适量提高,确保营养成分供应充足,力求延长产蛋高峰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②产蛋高峰维持期为产蛋率到90%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的蛋鸡不仅要维持高的产蛋率,而且平均日增重2~4g,因此必须保证母鸡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使其每天摄入的营养用于鸡体重的继续增长、产蛋的支出、基础代谢和繁殖活动的需要。若产蛋高峰期体重减轻,意味着体内储能过多被动用,如从日粮中得不到及时补充,即预示着产蛋率的下降和产蛋高峰的提前结束。 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按鸡对能量、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等的日需要量标准计算。调整营养浓度根据产蛋阶段的变化,采食量的变化进行。 ③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从90%开始下降的阶段。这一时期蛋鸡体重增加减慢,产蛋率开始下降,营养需要较高峰期略有降低。但由于蛋重增加,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可降得太快,应采取试探性降低蛋白质水平较为稳妥。由于鸡龄增加,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饲粮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的用量,以提高钙的水平。产蛋后期随产蛋量下降,母鸡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应减少,在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的同时不可提高能量水平,以免使鸡变肥而影响生产性能。

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蛋鸡预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核心提示: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生殖系统快速发育18 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 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 周龄时的30 倍和48 倍左右。它说明在18 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 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 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 周龄时的4倍,但在19 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时的30倍和48倍左右。它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地生长;与此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骨钙沉积加快 在18 周龄~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 克~5克为髓骨钙。它的沉积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 天,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若动用过多则出现缺钙、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等问题。 体重的快速增加 从18 周龄开始鸡只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 周内增重约400 克,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鸡只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在预产阶段内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 内分泌机能旺盛,这一切变化对鸡只来讲都是一种应激,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阶段。 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鸡群以后的高主稳产打好基础,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淘汰病、弱、残鸡蛋鸡群经过较长的育成饲养,常会出现少数的病鸡、弱鸡和伤残鸡。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合格率及保持开产的一致性,必须在预产阶段进行整群工作,淘汰那些无治愈希望的病鸡、体重与群体水平相差甚远的弱鸡以及失去生产价值的伤残鸡。 接种和驱虫 在预产阶段,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寄生于体表的虱、螨类寄生虫,采取喷洒药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采取饲料拌药喂服,同时在鸡群预产期,还要进行一次新城疫I 系苗的注射,防止鸡群开产后暴发

蛋鸡饲养中常见问题

蛋鸡饲养中常见问题 2014-11-06饲料技术汇 1 、蛋鸡腿病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腿部疾病是饲养蛋鸡的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和症状极为复杂。临床表现为:麻痹、瘫痪、跛行、扭曲、软腿、胫骨短粗、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佝偻病等,发病率5—15%,死亡率约为2—8%。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过改善管理、预防疾病,合理调整营养,可以减少腿病的发病率,减轻症状,将腿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1)机械损伤或刺激:由于垫料粗糙、笼具不平整、免疫接种抓鸡不当以及各种应激都可以擦伤、挂伤或扭伤鸡只,造成人为损伤。所以,一定要选择柔软的垫料,垫料的长短和粒度要合适(不要把整株玉米秸放入作为垫料),网上平养应该把网底调平整,便于鸡只活动自如,避免忽高忽低,忽紧忽松。抓鸡尽量做到轻拿轻放,千万不要粗暴。 2) 某些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可以导致腿病。如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病毒性关节炎、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因此,适时有效的免疫接种,是防止这些传染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3) 日粮营养不平衡甚至缺乏同样引起腿病。如钙、磷缺乏以及比例不当,微量元素锰、锌、硒不足,维生素D、B2、胆碱以及其它维生素不足,日粮中氯化物、硫、镁含量过高,电解质失衡等。为此,在满足各种营养素全面、丰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它们之间合适的比例(平衡),否则相互间影响吸收,从而造成缺乏。 4) 光照不适和密度过大同样可以引起腿病。所以,对产蛋鸡必须严格执行光照管理,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产蛋后期的蛋鸡由于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减弱,故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至17小时,并在下午单独补充钙源。 2 、如何防治蛋鸡啄癖? 1) 啄癖的原因:鸡舍温湿度不合适,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含量太高;光线太强,光色不适;饲料品质差,营养缺乏(蛋氨酸、盐分过低);营养不平衡;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当;某些疾病的影响(消化不良,寄生虫病等);某些药物用量偏高。 2) 防制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调整密度,保证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光线不宜太强;舍内小气候合适;饲喂优质平衡日粮;加强疫病防治;断喙;强、弱、病残分群管理;饲料中添加硫酸钠或生石膏(5kg/吨),悬挂青饲料等,都可以减缓或防治啄癖的发生。 3、蛋鸡羽毛蓬乱,无光泽,鸡冠和腿部发白是什么原因? 1) 管理因素:舍内温、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密度偏高; 2) 营养因素:采食量低,营养摄入不足,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质、蛋氨酸、锌、硒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

蛋鸡产蛋率达90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按下法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 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群的体重整齐性好、骨胳结实、肌肉发达,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应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使蛋鸡各阶段体重达标或控制超标体重在5%~10%,并保持鸡群个体均匀一致,为蛋鸡快速进入产蛋高峰并使产蛋高峰保持较长时间打下基础。 3.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冬季开食的雏鸡,到来年6~8月的夏季正好迎来产蛋高峰。高温加上高湿,将使鸡群因采食量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还会带来蛋重下降和体重减轻。因此,安排蛋鸡春夏季育成、秋季开产为宜,可保证鸡群高峰产蛋率高、产蛋量多,并使产蛋高峰期能维持较长时间。

二、控制饲养环境 1.合理的光照制度。光照对产蛋鸡有刺激性腺机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时间能促进产蛋。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7周龄时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鸡群体重达到标准的应每周延长光照15~30分钟,直至增加到16小时后恒定不变;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急于延长光照,可将补光时间往后推迟1周。光照强度掌握在7.5~10勒克斯为宜。 2.适宜的温度、湿度。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3~28℃。产蛋高峰期,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鸡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60%~70%。 3.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0.3%,氨气浓度小于0.0015%,硫化氢浓度不超过0.001%。首先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加强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搞好清洁卫生,减少鸡粪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应掌握适当的饲养密度,浅笼型鸡笼每笼饲养3~4只鸡,能较好地发挥鸡的产蛋性能。 4.防止应激。骚扰、惊吓、断水等各种应激都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缩短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对此,可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或加倍供应多种维生素。另外,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

蛋鸡各生长阶段的饲养

蛋鸡各生长阶段的饲养 一、7—8周龄营养需求 7—8周龄营养需 生理特点1、随着各项器官的发育和羽毛的完善初步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 2、育成期第一次换毛;骨骼发育快,8周龄雏鸡骨架可完成75%; 3、肌胃具有定的研磨饲料能力,各类消化酶活性随着消化道的发育而增强,整体消化能力提高,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 培育目的体型达标、均匀度好、抗应激。 营养需求1、需要适宜的(一周到两周)从育雏到育成的营养过渡方案,以避免营养性应激; 2、从雏鸡阶段以氨基酸为第一需求逐渐转变为对能量的需求; 3、补充抗应激营养素,缓解喉炎免疫等强应激对雏鸡的不利影响。 二、15周龄—5%开产营养需求 15周龄—5%开产营养需求 生理特点1、蛋鸡进入预产期后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卵巢上的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增加,鸡只处于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 2、性成熟的同时鸡只在产第一枚蛋的前10天开始沉积髓骨,髓骨的生理功能是作为种容易抽调的钙源,供鸡只产蛋时利用,蛋壳形成时约有1/4的钙来自髓骨; 3、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培育目的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备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鸡群体重均匀; 3、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安全进入产蛋期。 营养需求1、需要适宜的(周到两周)从育成到开产的营养过渡方案,避免营养性应激; 2、提供适宜的钙水平,保证钙的储备,以免造成产蛋高峰期出现软壳蛋等蛋壳问题; 3、保证日粮中有合理的钙梯度,以免直接使用高峰期高钙日粮导致的蛋鸡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最终导致拉稀; 4、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为产蛋高峰打下良好基础。 备注1、15周16周为过渡期,过渡方案如下: 第l、2天,2/3的育成料+1/3的产前料; 第3、4天,1/2的育成料+1/2的产前料; 第5、6、7天,1/3的育成料+2/3的产前料; 2、可以根据鸡群状况使用些改善鸡只消化道健康水平的添加剂大蒜素、益生素、小肽类、寡糖类、酶制剂等产品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生态养鸡就是在森林生态环境下,以本地鸡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饲有机饲料为辅,呼吸林中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生产天然无公害的优质商品鸡。生态养鸡属于绿色无公害养鸡。采用林下人工种草规模化放牧散养的生产方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贵州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1生态养鸡的意义 1.1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林下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形成粪肥草、林木、农作物,草养鸡,果木以及农作物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1.2是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效途径林下养鸡,环境好,无污染,符合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养殖出来的肉鸡,品质和风味好,经济价值高。 1.3饲养成本低优质牧草、草子和昆虫等都可以作为鸡的饲料;饲养环境好,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所需设施简单.因此,生态养鸡投资少,见效快。 2养殖技术 2.1 选好场址生态鸡的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养鸡场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如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针阔混交林。要求鸡舍周围没有大的污染源,坡度以5。左右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周围最好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2.2鸡只的选择以贵州地方优质鸡种,如小香鸡、竹乡鸡、乌萓鸡等,或含土鸡血75%以上的青脚麻鸡为好。商品鸡苗应来源于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不能从疫区引进。 2.3育雏 2.3.1育雏时间。最好选择3 5月份育雏。因为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使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 2.3.2合理补饲。适当补饲精料,可提高鸡的生长速度。补饲精料以无公害浓缩饲料配合玉米及细糠为主,部分农副产品为辅。给育雏鸡换料时要逐步进行,在饲料中逐渐增加新饲料的比例,7 d左右换完为宜。早、中、晚各补饲1次,晚上补饲50%,出栏前1个月以补精料为主。

蛋鸡1-120日龄免疫程序

蛋鸡1-120日龄免疫程序, 蛋鸡各个生长阶段疫苗免疫项目 在鸡类疾病的防治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蛋鸡进行疫苗防疫,疫 苗防疫可以有效地将各类鸡疾掐灭在摇篮中,大量减少疾病的产生,而在蛋鸡的每个生长阶段所要进行的疫苗防疫都不一样,中国鸡蛋网就蛋鸡1-120日龄的免疫程序给大家介绍如下: 1日龄:预防马立克氏病,用马立克氏病双价苗。使用方法: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用单价苗或发病严重鸡场,可用2次免疫方法,即在10日龄重复免疫1次,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7日龄:预防新城疫,用Ⅳ系苗。使用方法:滴鼻。 11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使用方法:滴口、滴鼻。 14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疫苗(法倍灵)。使用方法:滴口。 18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22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法倍灵)。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27日龄:预防新城疫、鸡痘,同时用活疫苗与灭活苗。使用方法:新城疫活苗2头份饮水,新城疫油乳剂苗0.2毫升肌肉注射。

在接种新城疫苗同时用鸡痘苗于翅膀下穿刺接种。. 50日龄: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没有发生的鸡场不用)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使用方法:滴鼻、滴口、滴眼。 60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小二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90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用鸡大肠杆菌灭活苗1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龄:预防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用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苗(大三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 ⑴饮水给予一定要注意水质,不能用自来水,因有漂白粉,必须过夜让漂白粉挥发后才能使用。同时在饮水前必须停水2―4小时(天热2小时,天冷4小时),再实施饮水免疫。并且可在水中加入2%脱脂乳粉,饮水免疫的疫苗必须加倍,最好第2天每羽用0.3头份量再免疫一次。 ⑵各场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适当改变免疫程序,灵活掌握。 ⑶进行免疫接种家禽必须体质健壮,如健康状况不良时,应暂停免疫操作。

家禽采食量的计算公式汇总

1.从第一天开始每天增加 2.5克。即1000羽817肉杂鸡第35日龄的采食量为:2.5g×35d×1000只÷500克=175(斤) 【简化为:日龄×只数÷200=?斤】 2.肉鸡: 采食量为817肉杂鸡的2倍,从第一天开始每天增加5克。即1000羽白羽肉鸡第35日龄的采食量为:2.5g×2×35d×1000只÷500克=350(斤) 【简化为:日龄×只数÷100=?斤】 3.蛋鸡: 每只鸡每天的采食量为:(单位为g) 1~9天,日龄+2; 10~19天,日龄+1; 20~49天,为日龄数; 50~120天,50+(日龄数-50)÷2; 121日龄之后每天的采食量维持在120~125g之间。 即1000羽蛋鸡第35日龄的采食量为:35 d×1000只÷500克=70(斤) 现在品种实际采食量比公式算的要稍低 4.肉鸭: 12日龄以内---12×日龄数×只数/1000=日采食量(斤) 12-18日龄----15×日龄数×只数/1000=日采食量(斤) 18日龄以后--18×日龄数×只数/1000=日采食量(斤) 5.蛋鸭: 每只第一天2.5g,以后每天增加2.5g; 直到50日龄为止,每只每天吃料125g,以后维持这一水平,不再增加。 以1000只50天为例公式:2.5g×50d×1000只÷500g/斤=250(斤) 6.肉种鸡: 三周末36g,以后每周增加2~3g。开产后根据鸡场和鸡群的具体情况进行限饲。 其他家禽采食量的计算公式 7.青脚麻鸡、快三黄鸡:公式参考817肉杂日采食量计算公式。 8.慢三黄:参考蛋鸡日采食量计算公式 9.鹅:参考肉鸭,但不是很准确,鹅有粗粮。 在此说明这些家禽的日采食量计算公式仅供参考,低于20日龄的家禽实际采食量应比公式套出来的略少,高于30日龄的家禽实际采食量应比公式套出来的稍多,技术人员应根据禽群种类及饲喂情况分析。

中国蛋鸡行业养殖规模及饲养模式的变化

未来几年蛋鸡养殖规模及饲养模式的变化 一、未来几年我国蛋鸡品种的变化和蛋鸡生产的改变 (一)我国不同商品代蛋鸡品种所占比例 2015年上半年统计表明。养殖户饲养商品蛋鸡的比例海兰占到77.46%,京红、京粉占11.97%,其他罗曼、农大系列等总共占10.57%。在海兰中。白壳鸡W一36占的比例逐渐增多。 (二)商品鸡在我国的大体分布 xx褐以xx以北为主要市场: 海兰W一36分布在天津周围,山东的菏泽等地;京红、京粉、罗曼粉以长江以南为主;农大系列分布在河南的商丘、江苏、河北部分地区。目前鸡蛋产量最多的六个省: 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和四川,占全国总产量的65%。 (三)我国祖代鸡的引种情况及变化 1.我国蛋鸡祖代鸡场的大体数量及分右 我国共有蛋鸡祖代鸡场20多家。目前存栏祖代大约60万套左右。其中河北6家,北京、河南各3家,山东、过宁、四川各2家。江苏j浙江、陕西、上海、宁夏、安徽各1家。 2.我国祖代鸡供求现状 我国每年需要商品鸡苗13~15亿只。按照祖代成活率90%,种蛋利用率80%,父母代数量4532万套。我国每年需要祖代蛋种鸡36万套。3.我国祖代蛋鸡的格局变化 (1)进口海兰系列祖代数量将减少由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发生禽流感。我国从

2014年12月全面停止从美国及其他相关国家直接或间接进口海兰系列祖代等。直到 2016年3月华裕才进口了海兰祖代种鸡。 (2)北京峪口的京红系列要努力占领我国蛋鸡市场在海兰进口吃紧的情况下,峪口公司高调凸起。现有祖代40万套,可以百分之百满足我国对于祖代的需要。他们提出祖代、父母代年轻化。280天淘汰。如峪口把握好时期将会大大改写海兰一统天下的历史。 (3)其他褐壳蛋鸡品种也纷纷闪亮登场 2015年山东益生、北京农职院分别从以色列进口3万左右的伊莎褐。这6万左右伊莎褐祖代可以提供商品代母雏3亿只左右,可占到我国商品代鸡的20%以上;徐水大午的金凤异军突起;石家庄祖代也进了海赛克斯等褐壳蛋鸡品种,罗曼褐也会在我国占一席之地。所有这一切都会对海兰系列的绝对霸权提出挑战。由海兰一家独秀到百花齐放的格局不可逆转。 (四)我国祖代蛋鸡的变化及对我们的影响 1.xx系列将出现强制换羽 为确保自己的市场份额,海兰祖代和父母代必然要进行强制换羽予以应对。换羽后的商品代鸡将出现雏鸡初生体重大,开产后产蛋性能远没有不换羽好的现象。2.褐壳蛋鸡的品种会更加混乱 由于海兰褐壳蛋鸡在我国养殖户心目中的良好口碑,在海兰祖代等进口受阻,国内商品代吃紧的时刻。估计要出现其他品种的褐壳蛋鸡将打着海兰褐的幌子投放市场。市场将会出现大量名叫海兰褐而实际不是海兰褐的商品蛋鸡。 3.给体重标准和营养标准的执行带来麻烦 (1)真正的海兰褐初生鸡体重变大,育雏期的体重也较大。 而开产后蛋重也大,产蛋性能相对较为低。与海兰褐管理手册标注的标准可能有不小的出入。

蛋鸡育雏期的管理细节

育雏在蛋鸡的一生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决定这一批鸡的养殖成败,育雏期的发病率、成活章、整齐度、增重等指标都与后期的产蛋性能相关。所以,要想让一批鸡有一个好的生产性能,就必须重视育雏阶段的细节管理。 一温度 从雏鸡的生理特点上我们不难发现,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差,体内各脏器器官功能不健全,早期雏鸡怕冷,对温差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在早期给雏鸡舍控制温度的时候,一定要让鸡感到很舒服,能够自由的在育雏床上来回走动,不扎堆,不朝着有火源的地方挤,不断地叽叫、觅食,且有2%~3%的鸡张口呼吸,为此必须根据鸡舍和鸡群的状况,将温度控制在33~36℃间,雏鸡舍的温差要控制在2℃以内。 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度要稳定、适宜。夏天每两天降一度,冬天每三天降一度,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晚上降温,要选择在中午降温,可以先降半度,尽可能地让鸡感觉不到降温,要尽可能多放几个温度计或温控探头,但不能放置在火源边上,这样所能看到的温度比较准确,放置高度应在鸡背上15厘米,每两个小时看一次温度,避免出现比较大的温差变化。 二湿度 湿度的控制应保持在65%~70%,过高过低均会对鸡群的健康造成危害。过低,易引发鸡群的呼吸道感染,雏鸡也容易脱水。过高会引起雏鸡感冒,以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感染,每周湿度下调5%直到降至50%即可。 三通风 通风能促进空气流通,降低鸡舍病原菌和有害气体,给鸡提供新鲜空气,要注意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但不可以被贼风侵袭。 四光照 对于光照的控制前三天越亮越好,因为前三天雏鸡的视力比较差,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前三天光照时间保持在23小时,三天以后每天降一个小时,直至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15-20勒克斯。 五开饮开食 一般程序是雏鸡到达自己的鸡场后先不要进鸡场,首先要对运雏车选用800倍稀释的复合碘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才可进入鸡场,或者在鸡场门口用自己的运雏车把鸡苗接进去,放到鸡舍后,先不要把鸡倒出盒子,要随机的抽查几盒,检查雏鸡数量和质量,之后再倒入育雏笼,注意不要把装着鸡的盒子直接放在地上。大约让雏鸡休息半小时后开饮,开饮原则是越早越好,最早可在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后饮水最好,最晚不要超过48小时,否则会导致雏鸡的脱水,雏鸡要喝18-20℃的热水,这样可以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水中要加入5%的葡萄糖或8%的蔗糖,给鸡补充能量,同时使肠道有益菌增殖,促进胎粪排出。在鸡喝水的过程中发现不会喝水的鸡。应及时的调教,总之,在开饮时必须让每一只鸡都能喝到水。注意水球一定要摆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且能反光,这样鸡才能发现水,才能去喝水。 开食,雏鸡饮水后3个小时开食,给鸡加饲料时,首先要检查饲料的状态,看有无发霉的饲料,确定饲料新鲜后加料,加料时要注意洒在开食盘上,也就是说加料时要有声音,让鸡对加料的声音形成反射,慢慢地就会习惯采食。加料次数第一周应每天添加8次,到第6周时第天喂4次即可。 开饮开食后,要每天洗水球,擦料盘,以保证鸡喝的、吃的都是干净的,且从第一周开始称重,一般抽取比例为5%,一般在鸡空腹时进行,多数选择在晚上。注意一定要准确称重,计算整齐度,因为这两项指标对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大。 六密度 密度决定着雏鸡的整齐度和增重,根据育雏方式不同,鸡舍构造不同,以及鸡群用途不同设计合理的密度,蛋鸡商品代平养育雏,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第二周每平方米30只,第

蛋鸡采食量的计算和其影响主要因素有哪些

蛋鸡采食量的计算和其影响主要因素有哪些 蛋鸡的能量需要及饲料的能量浓度对其采食量起决定性作用。除饲料的能量水平外,饲料营养均衡性、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品种、自身体重、产蛋量、饮水量、鸡舍环境、管理水平等也影响蛋鸡采食量。本文根据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生产记录资料,对蛋鸡采食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蛋鸡采食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蛋鸡采食量计算 蛋鸡在适宜的环境温度内,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可以按照此公式估算:kJ/只·d=W(140-2T)+2E+5△W。其中W是蛋鸡当时的体重(kg);T为平均环境温度(℃);E为只鸡平均每天的产蛋量(g);△W为平均增重。蛋鸡的采食量(g)=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MJ/只·d)×1000/饲料的代谢能(MJ/kg)。 二、影响蛋鸡采食量的主要因素 1、饲料营养水平 (1)饲料能量水平。蛋鸡的能量需要及饲料的能量浓度对其采食量起决定性作用。以产蛋率95%、平均蛋重66 g的鸡群(体重2kg,温度18 ℃)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假定饲料代谢能为11.09 MJ/kg,理论采食量是125.8 g/只·d。假如饲料的代谢能是10.46MJ/kg,理论采食量是133.4 g/只·d。即每天每只鸡要多采食7.6 g饲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每天采食的高能平衡日粮量会低于低能平衡日粮量。 (2)饲料的营养均衡性(能量/氨基酸)。蛋鸡饲粮中除能量外还应考虑其它必需营养素与能量的比例关系。20世纪70年代,饲养学中“自愿采食量”认为:畜禽在自由采食不同能量的饲粮时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以获得其对能量的需要,但在营养不平衡的情况下,鸡以能为食的杠杆调节作用会打破。生产中常见饲料配方中代谢能很高,但蛋鸡采食量没有降低,主要因为粗蛋白水平较低,鸡不得不通过较高的采食去满足最低氨基酸的需要。从而造成蛋鸡为了摄取最低的粗蛋白需要,而摄入了超标的能量,造成能量过剩,进而出现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3)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饲料原料中干物质含量也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例如:玉米的标准含水量规定:干物质含量86%(含水等14%以下)代谢能大约是13.56MJ/kg,但新玉米一般含水16%~20%,干物质含量低,能量亦降低,如果蛋鸡配合饲料添加比例不变,采食量就会增加。同样,饲料配方某原料添加比例改变也会影响采食量。例如:4%玉米改为添加4%麸皮,玉米代谢能13.56MJ/kg,麸皮代谢能6.69 MJ/kg,二者减增4%,相当于饲料代谢能下降0.27MJ/kg。 饲料配方中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蛋鸡平均采食量,但添加过量锌、铜,产蛋鸡采食量有降低趋势。不同动物蛋白源也会影响蛋鸡采食量,在热量相同、含氮量相同情况下,饲喂肉骨粉饲粮比其他饲粮的蛋鸡采食量低,但加入适量羽毛粉,蛋鸡采食量影响不明显。另外,饲料质量低劣,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的豆粕、劣质鱼粉及氨基酸,均可导致营养成分含量不足。 2、蛋鸡品种的影响 蛋鸡品种不同,采食量差异也很大。例如:海兰褐壳蛋鸡理论采食量是110~115 g,而海兰白是100g。同样是褐壳蛋鸡,海兰褐、伊莎褐(采食量较低)、罗曼褐、京红1号采食量也有区别。不同品种的蛋鸡营养要求和采食量不同,切不可因计较采食量而刻意限饲,从而影响该品种产蛋性能的发挥。 3、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蛋鸡品种介绍

国内外蛋鸡品种介绍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国外蛋鸡优良品种 (一)海兰蛋鸡 海兰家禽育种公司育成,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较强的适应力及抗病能力,耐热,安静不神精质易于管理。海兰褐:成活率96% - 98%;至72周龄年产蛋总重19.4千克,日耗料114克,料蛋转化比(21 - 72周)2.36:1。 (二)罗曼褐 德国罗曼公司育成,属中型体重高产蛋鸡,四系配套,有羽色伴性基冈。至74周平均蛋重64 - 65克,产蛋期平均日耗料110 - 120克。 (三)伊莎褐 法国依莎公司育成,属四系配套中型体重的高产棕壳蛋鸡。具有较好的抗热性能,是当今世界主要高产蛋用鸡种之一,有羽色和快慢羽两个伴性基因。全群达5 0%产蛋日龄160 - 168天,开产体重1. 55 -1. 65千克,入舍母鸡72周龄年产蛋280 - 290枚,蛋重63 - 65克,料蛋转化比(2 3- 2.4):1。(一)海兰蛋鸡 (四)罗斯褐 英国罗斯公司育成,属高产蛋鸡,适应性强,抗逆性表现较好。有金银色和快慢羽两个伴性基因。72周龄年产蛋量271.4枚,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7. 25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46千克;0 - 20周龄育成率99. L%。 (五)海塞克斯(褐)

荷兰成尤里布德公司培育的中型褐壳蛋码,具有羽色伴性基因。该鸡性情温顺,好管理,抗寒性强,抗逆性好且具有产蛋高峰期长,破壳蛋少的特点。但耐热性较差,适宜在北方寒冷地区饲养。78周龄年产蛋量302枚,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9.2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 38千克,产蛋期末体重2.22千克,产蛋期存活率95%。 (六)星杂579(褐) 又名S579,由加拿大谢佛公司育成。该鸡具有羽色伴性遗传,可根据羽毛不同颜色识别公母。平均开产日龄168天,27 - 29周龄达产蛋高峰;72周龄入舍母鸡年产蛋250 - 270枚.平均蛋重63克,产蛋期料蛋转化比(2.6 -2.8):1,成 活率92%- 94%。 二、国内优良蛋鸡品种 (一)京红1号 由北京峪口培育而成。开产早,产蛋多,140日龄达到50%产蛋率;90%以上产蛋率维持9个月以上。好饲养,抗病强;适应粗放的饲养环境;育雏、育成成活率97%以上;产蛋鸡成活率97%以上;免疫调节能力强。吃料少,效益高,高峰期料蛋转化比(2.0 -2.1):1。 (二)京粉1号 是在我国饲养环境下自主培育出的优良浅渴壳蛋鸡配套系,具有适应性强、产蛋量高、耗料低等特点。父母代种鸡68周龄可提供健母雏96只以上,商品代72周龄年产蛋总重可达18.9千克以上。商品代蛋鸡育雏、育成期成活率96% - 98%,产蛋期成活率92%~95%,高峰期产蛋率93%~ 96%,产蛋期料蛋转化比(2.1~2.2):1。

蛋鸡的营养需要及配方注意教程文件

蛋鸡的营养需要及配 方注意

蛋鸡的营养需要及配方注意 目前蛋鸡按品种特征可分为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按生长和生产阶段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产蛋期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按其生产目的,还可分为种鸡和商品蛋鸡。不同种类、不同阶段、不同生 产目的的蛋鸡其营养需要有较大区别。 (1)蛋雏鸡 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该阶段为组织快速生长阶段,采食的营养主要用于肌肉、骨骼的快速生长,但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较小,同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差,消化道酶系发育不全,消化力低。因此,其在营养上要求比较高,需要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优质饲料,并要补充较高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设计配方时可使用玉米、鱼粉、豆粕等优质原料。 (2)育成蛋鸡 蛋鸡7-18周龄为育成期。该阶段鸡生长发育旺盛,体重增长速度比较稳定,消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生长速度超过肌肉生长速度,因此,对能量、蛋白等营养成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对纤维素水平的限制可以适量放宽,可以使用一些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如糠麸、草粉等,降低饲料成本。育成后期为限制体重增长,还可使用麸皮等稀释饲料营养浓度。18周龄至开产可以使用过渡 性高钙饲料,以加快骨钙的储备。 (3)产蛋鸡

蛋鸡19周龄至淘汰为产蛋期。这一时期又按产蛋率高低分为产蛋前 期、中期和后期。 ①产蛋前期为开产至40周龄或产蛋率由5%达70%,因负担较重,对粗蛋白的需要量随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此外,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因此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也应适量提高,确保营养成分供应充足,力求延长产蛋高峰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含钙原料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贝壳粉和粗石粉,便于挑食。 尽可能少用玉米蛋白粉等过细饲料原料,以免影响采食。 ②产蛋中期为40~60周龄或产蛋率由80%至90%的高峰期过后,这一时期蛋鸡体重几乎没有增加,产蛋率开始下降,营养需要较高峰期略有降低。但由于蛋重增加,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可降得太快,应采取试探性降 低蛋白质水平较为稳妥。 ③产蛋后期为60周龄以后或产蛋率降至70%以下,这—时期的产蛋率持续下降。由于鸡龄增加,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饲粮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的用量,以提高钙的水平。产蛋后期随产蛋量下降,母鸡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应减少,在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的同时不可提高能量水平,以免使鸡变肥而影响生产性能。 ④种鸡的营养需求特点与商品产蛋鸡相比,种母鸡产蛋期除维持需要和产蛋需要外,还要将部分营养物质储存在蛋中,以满足鸡胚孵化的营养需要,因此,要求饲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肉种鸡和蛋种鸡营养需要也有差别,可以参阅种鸡公司的饲养标准。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前的准备 (一)鸡舍整理与消毒: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二)整顿鸡群 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转群前对全群鸡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鸡群健康一致,有一个理想的体重和体形。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 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三)转群(“全进全出”) 1.转群时间的选择: 18~20wk;气温适宜;夜间抓鸡可避免惊群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转群前2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2倍的多维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当日连续24h光照并停料供水4~6h。 3.转群时的组织工作 紧张有序,防止碰伤、压死、闷死。 4.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并及时处理。产蛋舍事先准备好饮水和饲料。饲料或水中添加2 倍多维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适应1wk后,再进行预防注射、换料、补充光照等。 (四)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指开产前几周到80%的鸡开产,一般18~25wk。 开产至产蛋高峰的生理变化很大: 外界应激(转群、饲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等) 自身的生理刺激(生殖系统,性激素,内脏、髓质骨) 1.适宜的体重标准 18wk测定。不达标者,限制饲养改为自由采食,并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达标后再补光。 没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积蓄,或者过肥,产蛋水平较差。 2.自由采食:喂料量的增加先于产蛋率增长 3.补充光照 18-20wk体重达标时进行。 每周↗0.5~1h,到产蛋高峰时达16h。 4.更换日粮 时间:产蛋率5%时(18~19wk时) 方法:一是开产前饲料(钙2%)→产蛋料 二是产蛋料按比例逐渐替换育成料 5、准备产蛋箱 6、保持鸡舍安静 二、产蛋鸡的饲养

蛋鸡如何合理育雏

蛋鸡如何合理育雏 其一、雏鸡的发育有顺序性,1-6周天是免疫消化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35天体重大,胃、肠道、肝脏、脾脏和免疫器官的淋巴丛结、法氏囊等发育良好。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好、免疫应答良好,终生死淘率低。 其二、35天体重与开产体重密切相关,35天体重越大,开产时体重越大,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其三、35天的体重跟终生产蛋性能呈正相关,35天体重大终生产蛋性能好,产蛋量越多。 蛋雏鸡在35天的时候,空腹随机抽样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标准:海兰褐鸡体重350-380克,海兰灰鸡体重≥360-400克,罗曼粉鸡体重340-360克,均匀度:80%以上。达上述要求体重的鸡群一生产蛋性能好、死淘率低、养殖效益高,故有35天定终生之说。而我国由于使用的雏鸡饲料营养普遍较低,饲养密度大,35天前的频繁免疫,管理不当等原因,35天的体重多数不达标,为了确保35天的体重达标,我们就要做好如下工作: 1、营养:确保蛋白20-21% ,能量2900大卡/公斤以上,钙0.9% ,有效磷0.37%,赖氨酸1.05%,蛋氨酸0.45%。 2、入舍:雏鸡到达鸡场,尽快将雏鸡放入笼内(标准:1周龄内,平养20-30只/ ㎡;网养30只/ ㎡;笼养50-60只/㎡)。装鸡时,笼养育雏根据进鸡多少,采用从上到下的装

鸡原则,一般先装上两层。要将弱的鸡挑出单独饲养,冬季放在较暖和的上层,夏季放在通风良好的中下层; 3、开食:从开食算起,至少12小时内不喂配合料,喂水拌的小米或玉米糁,要少喂勤添。建议从第二天起优质蛋雏鸡专用饲料,严禁使用肉雏鸡颗粒饲料饲喂蛋雏鸡。在饲喂次数上,头3天每间隔2小时喂料1次;4-7天间隔3小时喂料1次;2周龄内每日饲喂4-6次;3周自由采食. 4、饮水:鸡雏入舍后稍休息10—20分钟可饮水。刚进雏的小鸡饮水用手提水壶、每只小鸡占位2厘米,直到14天撤水壶。饮水中添加3%葡萄糖(用一天就可)、加多维饮用3—5天,并加保健药物3-5天。夜间可换成清水,不加药物。每天换水至少6次,以保持水的清洁。注意观察水壶内的水位,水位要充足,以无等待饮水鸡只为准,不可断水;高度要合适,并随着鸡的日龄及时调整。 5、温度、湿度:温度35-37℃,必须保持昼夜的温度恒定,昼夜温差不超过2度,最后夜间比白天高2度;每周下降温度2-3℃,温度下降要循序渐进,5周温度恒定在24-26 ℃。用地面洒水、安装喷雾设备等措施提高鸡舍湿度,要确保湿度在前3天不低于65%,4-10天不低于60%。 6、通风:进雏当天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可适当采取间歇性通风,采取机械通风,通风前升高舍温2-3度,取暖炉的进风口设置在室外,防止氧气不足。育雏期间亦必须保持

蛋鸡育雏

蛋鸡育雏、育成期的营养需求 一、育雏期(0-8周) 雏鸡在三周前除消化系统外,其他体成分的生长潜力都很小。由于在短短8周内骨骼发育已完成了82%,就必须在此期间尽可能使每日的骨骼生长达到最大限度。加之三周前多次免疫与断喙的应激,对该阶段幼雏应进行特别照顾。 除保证良好的环境条件外,建议用较高水平的日粮来保证其营养供应:代谢能2900-2950大卡/公斤。粗蛋白20-21%,亚油酸1.5%,蛋+胱氨酸0.8%,赖氨酸1.2%,有效磷0.45%。 从第4周起至第8周末是骨骼生长最快的时期,应充分保证必须氨基酸及钙、磷的供应,尤其是日粮中的赖氨酸最低应保持1.0%,有效磷保持0.45%。 在育雏期间不可采取肉鸡雏的自由采食饲喂方式,一定要分次饲喂,少喂勤添,使其总有危机感存在,以促进采食欲望。 二、育成期(9-18周) 第9周至第12周为肌肉生长的高峰期,仍需保持较高的蛋白质摄入量。但实践证明此阶段过高的蛋白质水平可使性器官发育加快,引起早熟。因此日粮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6%较为合适。 从13周至18周应主要考虑能量摄入量,蛋白水平适当降低,一般控制在14.5%-15%。热应激时(30℃以上),能量水平对后备母鸡体重无影响(Dr.Steve Leeson.1999),重要的是保证低采食量时其他营养物质正常摄入量,如蛋白、氨基酸及微量营养成分。 14周龄时骨骼发育基本完成,此前如骨骼发育不足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将代谢能在标准基础上提高50大卡,维生素增加20%。14周以后的补救措施是徒劳的。如骨骼发育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矮胖鸡在产蛋期脱肛。 15周开始为第二生长高峰,以性器官的迅速成熟为标志。同时由于雌激素分泌增多,体脂沉积明显加快。此时的体重控制要非常谨慎:当此时超重时,不能将体重迅速降至标准,要重新制定与原生长曲线平行的曲线来保证一定增重。当体重不足时,不可迅速增加体重,应逐渐增加,于20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 原则是:既保证性器官充分发育,又要防止体脂沉积

蛋鸡饲养操作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鸡蛋过程中环境、设施、设备、饲养条件、引种、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管理、鸡蛋收集、防疫、消毒,灭鼠、杀虫、废弃物处理、记录及鸡蛋的标志、包装、运输各环节的控制。本标准适用于规模(专业)鸡场的饲养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48 蛋卫生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 NY5039 无公害食品鸡蛋 NY 5040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2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43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符合NY/T5043的规定。规模鸡场:(含专业村鸡场)。万羽鸡以上的鸡场。 4 环境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 内无大型化工厂、矿; b 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 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鸡舍环境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 5 鸡场的设施设备 设施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设备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6 饲养条件 饮水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 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饲料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7 引种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