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

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
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

论欧洲建筑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与影响

摘要:

巴洛克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而洛可可风格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本篇论文主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特点、审美区别以及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欧洲建筑特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

正文:

一、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艺术特点

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建筑方面,它还包括绘画、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领域。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炫耀财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充满欢乐的气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而洛可可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是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喜用娇嫩的色彩,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

总而言之,洛可可在巴洛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于巴洛克晚期;巴洛克所指的对象是建筑主体,洛可可的对象是室内装饰;巴洛克讲究的是运动、变化,还加入了对光影的应用,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洛可可则是奢靡,繁琐,更多地用于皇室建筑。巴洛克是大众艺术,洛可可倾向于皇室艺术。

二、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两个模糊而且情绪化的术语。“巴洛克”这个词使人想到陌生和奇异以及或多或少的炫耀,自从这个术语所描述的时代开始,批评家们就表达了不解和不安。在17世纪,法国《法兰西大词典》就把“巴洛克”定义为“不规则的、奇异的、易变化的”。直到近代,“巴洛克”这个术语的使用以及对此类艺术方式的看法才祛除了早期的种种偏见。“洛可可”这个词开始使用时也是带有厌恶的口吻,对那个时代的研究一直陷于争议和偏见。然而这个词本身招致的争议比“巴洛克”要少。它的起源意义很清楚:它似乎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意思是卵石或贝壳作品。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这个风格是“过时的、古旧的。

而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

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三、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它的许多作品虽然是为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的奢华艺术,但是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大师在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工艺设计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却是不容抹杀的,众多艺术精品有着超时代艺术生命力,至今还散发着智慧的光芒。(1)对欧美建筑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且装饰不多,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

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其他许多国家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如奥地利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古典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珠子都雕刻成人像,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则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洛可可的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都是由法国传入。丹麦皇宫也是典型的洛可可建筑。现代的法国广场也是沿用了洛可可艺术,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如南锡广场群,由长圆形的王室广场、长方形的路易15广场和狭长的跑马广场组成,是半开敞半封闭式,形体多样,既统一又变化,既收又放。

(2)、对亚非建筑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风格建筑队现代建筑的影响在亚非很多建筑上都有体现,例如日本北海道厅旧本厅舍就是具有巴洛克的风格,当地人昵称“红砖楼”。厅舍在1909年曾因为火灾而部分损坏,在1911年就完成了修复工程,1968年北海道开拓百年纪念,为了更具有古迹保存的时代意义,将道厅复原成当时的洋式建筑模样,1969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富。

(3)、对中国建筑风格的影响

从明末开始,中国的建筑就开始逐渐引入一些西方的装饰手法,到了乾隆年间,大肆修建的圆明园还针对西方文化建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中华巴洛克的起源是从1747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有宗教色彩的巴洛克风格。长春西洋楼吸取了巴洛克为主的西方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同时又遵照了中国皇帝的旨意和传统礼仪典章施工用中国工匠、材料和建筑风格,这样欧洲的巴洛克就中国化了。

鸦片战争结束后,又有一批西方建筑大量涌入中国,这批建筑中的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上海汇丰银行、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等都是巴洛克风格的。

到现在的北京拉斐特城堡也是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中国著名的圆明园建筑就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建筑,它也表现了当时清朝政府的享乐主义。

四、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艺术典例赏析

(1)、巴洛克建筑经典代表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2)、洛可可建筑经典代表

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参考文献:

米奈《巴洛克与洛可可》孙小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梦渝《人类最诗意的栖居所——巴洛克建筑漫谈》大美期刊2004年4月期

沃特金《西方建筑史》傅景川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于Baroco。指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一是认为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巴洛克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初期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仍有较大的影响。巴洛克风格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内涵极为复杂,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使17世纪整个欧洲的建筑及艺术设计呈现出巴洛克气势雄伟、强烈奔放的特点。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设计作品,使我们欣赏到这个时期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领悟到他们艺术设计的精巧构思和创作技艺。领略到他们卓著的艺术思维能力。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义。有怪异、奇特、粗野或推理错误上的含义。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才给予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与反宗教改革有关,巴洛克是为教会服务并被宗教利用。教会是其最强有力的支柱。学者王明道将巴洛克的艺术特色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二是它

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极力强调动感。运动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关注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五是讲究综合性,吸收文学、戏剧、音乐领域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七是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17世纪这个时期是有史以来人类生产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并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时期。进入17世纪,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势力较量。整个欧洲历经磨难——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动乱,席卷整个欧洲,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国家。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取代教会统治;经济上出现商业资本主义和君主商业;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于君主一身,并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力。以德国为战场.因路德教会和罗马天主教的冲突引起。几乎所有的欧洲实力国家都卷人了这场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这场战争具有德国内战和国际混战的双重特点。在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法之后.这场恐怖的战争才结束,每个德国小诸侯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变革与争斗.剧烈地改变着各国的面貌。30年的战争导致宗教问题目趋严重,最终把北欧和南欧分成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宗教派别阵地。德国和西班牙王朝逐渐衰落。尤其在时装潮流中的统治地位也日趋降低。英国内战连绵不断。灾难接踵而来,使它无暇顾及时装式样。丹麦和瑞典对战争的加入有扩张疆土的意图,但最终也消耗了国力。意大利因西班牙的统治而日趋衰败.失去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异同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谈到服饰就不得不提起这两个时期,她们和后世人们对他们的时尚的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巴洛克时期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期。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在这种社会变革、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权势的男士们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或者追求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特指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后来代表西方艺术史上一个时代,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美术、建筑样式显得装饰过多。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出现的装饰过剩的奇异装束称为巴罗克样式。巴罗克时期服装大体上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3L”时代,即长发longlook、蕾丝lace、皮革leather 三者流行的时代。男装填充物取掉,造型宽松了,Ruff领变成了翻领或披肩领。男服胸前、袖子上仍有裂缝装饰,袖克夫越来越宽,出现长裤。女装裙撑取掉了,造型变得柔和,高腰身,出现大胆袒胸样式,三条裙子叠穿。 法国风时代出现时装杂志,男装变化最为显著。上衣极度短缩,衣长及腰或更短,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白有肩料向下挂着缓带表示身份。下半身出现裙裤。缎带是巴罗克样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60年代以后,男装出现了紧身长外衣、室内服、裤子的组合。女服重新出现紧身胸衣、臀垫。 二、洛可可时期 每一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至就总会刺激另一种文化的产生,后者往往是前者的传承,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修改和发展。于是,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文化应运而生,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一般来说洛可可时期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到路易十六时代(1789年截止)内的这段时期。她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这个时代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挖空心思装扮自己,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这个时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不同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不同 美术学院1302班 081301008何芳 摘要:巴洛克式洛可可风格它们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两种艺术所产生的时间、艺术特点,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出两种艺术形式所各自呈现出的艺术风貌,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关键词: 巴洛克; 洛可可; 艺术风格 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在一切即将成为历史的社会里,一切都似乎蕴藏着未知,使我们偶尔产生些许迷茫,或者是不解的困惑。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了17 世纪的大门, 西方的艺术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把欧洲带入了崭新的时期。而该时期表现在艺术上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纵观西方美术史, 我们会发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明显特征,巴洛克和洛可可在西方艺术史中同属于一个时期, 但因产生年代一前一后, 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两者在绘画、建筑、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既相似又相异的地方。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

展开的优雅样式。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豪华而毫不吝啬的表现激情使的它既具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它打破了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非理性的无穷的幻想与幻觉。表现形式上反应为悲伤,欢乐,神秘,恐惧;表现内容上则是骚动不安的,这即与宗教有关又和当时的社会动乱相连。 三,它极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为巴洛克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与灵魂。 四,巴洛克艺术非常注重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无论是在建筑上,雕塑上还是在绘画上都极力打破平面,突出层次和深度。 五,巴洛克艺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一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如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综合。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综合,使其更具整体性和统一感,再者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巴洛克艺术与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融

巴洛克、洛可可对比

巴洛克艺术风格服饰(Baroque art)可以参考电影《莎翁情史》 巴洛克时期服装风格可分为两个时期—荷兰式服装(1620- 1 650A.D.)和法国式服装(1650- 1 730A.D.),荷兰式服装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 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因为那是荷兰盛行的(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也可以看到,那种花边一般都称为荷兰花边,因为荷兰的针织花边是最有名的)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这种领子叫做拉巴领(rabat),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延长到(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说)膝盖,裤腿紧绷着大腿。下面是长袜。 女人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用裙撑,只有西班牙还延续老的传统。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完全坦露到胸口。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一层层的装饰花边。 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 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使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花边。记得一本书上这样形容巴洛克服饰: 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一般妩媚化。 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时兴马甲,很短很小,有点像西装背心(不过到了罗克克时期才能和现代的男装相类似),突出的就是内衣。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的内衣。 一个男人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

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排扣,装饰极为华丽。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比较好看。 这个时候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常常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鞋扣代替装饰。 巴洛克时期还有一种叫做靴袜的袜子,是穿在靴子和袜子之间的一种袜子,穿靴子的时候把靴子上部翻过来,露出里面的衬子和靴袜的花边。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硬领,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到了巴洛克时期领子披下去,头发于是慢慢变长。后来发展成带假发。 男帽一般是宽边,帽檐微微上翘,有大量羽毛,后来又流行“三角帽”,也就是把帽檐从三面向上翘,成为主流。帽子一般是黑色的,镶着大量的花边。因为带假发,所以一般都是把帽子折一下夹在肋下,后来成为一种礼仪。还有便帽,是在家脱掉假发以后戴的,和我们现在的运动帽子差不多。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 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紧的。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外出时穿外套,披着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 有时甚至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

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服饰风格

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服饰 摘要:通过分别描写洛可可与巴洛克时期服装的特点,再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对时尚和历史重要的影响力 虽然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但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却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 谈到服饰就不得不提起这两个时期,她们和后世人们对时尚的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洛克一词可能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意思是变异的珍珠,其实这也是对这种华丽风格的讽刺. 一般来说巴洛克时期是指1600年歌剧诞生到1750年巴赫去世之间所经过的这150年.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分成早期的荷兰风格和晚期的法国风格.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那时荷兰盛行将拉巴领(rabat)披在肩上,这是一种带花边的方形领子.外套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到膝盖那么长,裤腿包裹着大腿,下面是长袜。女性从这时不用裙撑,但为了支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上衣分齐脖花边大领和坦露至胸口两大类。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就像香肠一样。等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便成了主宰,这种风格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这一时期主要是使用大量的缎带,复杂的花边。我记得一本书上这样形容巴洛克服饰: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白衬衣的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靴子也很流行,还有羽毛三角帽和佩剑(电影<<铁面王子>>据说是法国巴洛克风的最好再现)。那时外套里都穿马甲,为的就是突出内衣.在那时,一名男子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这简直将奢华发挥到了极至,也难怪现在法国高级定制那么发达.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最初没有领子,大领是后来才出现的。长外套的纽扣装饰得极为华丽从上到下钉得密密麻麻。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尤其是屁股那),显出贵族特有的高傲气质.当时裤子流行灯笼裤,长及膝盖紧接着是紧身长袜,一般都是红白黑三色。鞋子是方头红跟鞋.鞋上装饰花朵或缎带,晚期时将繁复的装饰去掉,变为简洁的鞋扣。当时还有一种叫做靴袜的袜子,是穿在靴子和袜子之间的一种袜子,穿靴子的时候将靴子上部外翻,露出里面的衬子和靴袜的花边,将脚部修饰得更加奢华。再来说说领子,这领子对发型也是有影响的.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硬领(看过堂吉珂德的应该都知道吧),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让人不舒服的玩意摘掉了,男性于是开始蓄起了长发,后来由于君主的影响发展成带假发,假发上往往还扑上面粉来固定型。男帽一般为黑色,有大量色泽艳丽的羽毛和花边,由于帽檐从三面向上翘,所以又称“三角帽”.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法国时期领口更深了,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衬衫肥大,袖子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当女性外出时穿披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裙子嘛,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而里面的衬裙往往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比,而且往往上面有大量刺绣图案。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最流行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可可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巴洛克时期女人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巴洛克美术: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特点: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6)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绘画与代表艺术家: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 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巴洛克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他以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奔放的笔触、瑰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运动突破了学院派的法则,丰富了巴洛克的表现技巧。巴洛克著名的代表雕塑家和建筑家是乔万尼·洛伦索·贝尼尼(1598——1680),他的作品大都是结构严谨,颇有气派,他的教堂建筑以圣安德烈·阿里·克维利纳列小教堂为代表,建于约1653年到到1658年,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代表;他的雕塑代表作品有《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圣德列萨祭坛》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异同讲课稿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 服饰异同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谈到服饰就不得不提起这两个时期,她们和后世人们对他们的时尚的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巴洛克时期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期。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在这种社会变革、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权势的男士们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或者追求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特指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后来代表西方艺术史上一个时代,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美术、建筑样式显得装饰过多。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出现的装饰过剩的奇异装束称为巴罗克样式。巴罗克时期服装大体上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3L”时代,即长发longlook、蕾丝lace、皮革leather 三者流行的时代。男装填充物取掉,造型宽松了,Ruff领变成了翻领或披肩领。男服胸前、袖子上仍有裂缝装饰,袖克夫越来越宽,出现长裤。女装裙撑取掉了,造型变得柔和,高腰身,出现大胆袒胸样式,三条裙子叠穿。

法国风时代出现时装杂志,男装变化最为显著。上衣极度短缩,衣长及腰或更短,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白有肩料向下挂着缓带表示身份。下半身出现裙裤。缎带是巴罗克样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60年代以后,男装出现了紧身长外衣、室内服、裤子的组合。女服重新出现紧身胸衣、臀垫。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巴洛克(Baroque) 原是很大而形状不匀称的蚌珠,今天「巴洛克」单纯指十丂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巴洛克在义大利文的意思是「变形的珍珠」(奇怪的意思),其主要特色有 1. 动感、不觃则。 2. 不重实用性。 3. 富宗教与贵族之威严。 4. 色彩鲜艳。 5. 放弃古典形式。 6. 空间深度大。 巴洛克风格盛行於17世纪到18世纪初,为欧洲各国教会或宫廷中的贵族式艺术造形。巴洛克(Baroque)这个名字,可能是来自葡萄牙文的barroco,原先的意思是指形状不觃则的珍珠;也有一种说法是来自画家F.Barocci或Baroccio之名。巴洛克原先意指「怪异的」,「格调变坏了的」,「加了太多的涡形装饰的」等等。在美术上,艺术家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以及夸张的装饰来强化他们的作品,布克哈尔德(Jacob Burckhardt)认为十丂世纪的建筑与绘画表现的是降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纹样的异同

巴洛克时期纹样与洛可可风格纹样特点的异同 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在欧洲,最常见的定义是“通过动态运动,显性情感和自信的修辞为特点的艺术风格,衍生与发展了矫柔造作洛可可艺术”。天主教会的普及和巴洛克风格的成功感到鼓舞的罗马天主教教会,这使已在安理会的遄达,响应时代决定的新教改革,认为艺术应直接沟通和情感参与宗教主题。贵族也看到了作为一个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段,那就是表示胜利的动力和控制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风格。16世纪一度流行的样式主义,由于其刻意模仿盛期文艺复兴大师而缺少创新的艺术创作,因而没有激情和新的艺术表现力。巴洛克艺术的出现正是为了在表达激情和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实现突破。另外,扩大的陆地疆界和无限的空间的观念鼓舞了艺术家们向新的领域和风格扩展。 产生背景:1、天主教为了吸引信徒的给信徒以满足感,艺术的作用受了重视。(巴洛克首先在罗马出现,同时大量的订单来自天主教会)2、社会上涌现出的巨富新贵使得豪华享受之风

盛行,对艺术的需求增长。3、大权在握的君主希望国家生活在各个方面展示和表达其权威的伟大。 特点: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总体上,它代表了一种对绚丽、激情、宏伟、豪华、运动的热爱,是艺术由严肃和轻松的一种交替。巴洛克风格在其艺术观念中,含有加强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因素。它摒弃尺度和规范,逐渐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平衡。它酷爱曲线和斜线,剧烈的扭转,展示一切可以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巴洛克风格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和表现力是强烈和巨大的。 洛可可风格应形成于18世纪,巴洛克风格是它的前身。 洛可可是法国王室的末代风格,洛可可沿袭了巴洛克时期的技术和风格,沿袭了巴洛克柔和的线条及有人的色彩,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主要描述圣经和古典艺术中高贵景象,洛可可艺术时期则大相径庭,

论欧洲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之欧阳光明创编

论欧洲设计艺术的浪漫性 欧阳光明(2021.03.07) ——论欧洲巴洛克、罗可可艺术的影响 姓名刘丽玲 年级班级09级水利类0901班 专业水利类 长沙理工大学 二零一一年六月 I、摘要 该篇论文主要是讨论了欧洲艺术设计的浪漫性,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欧洲艺术设计的浪漫性,本人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咨询老师等方式对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下就是我通过初步研究所了解的情况。 关键词: 欧洲艺术设计,浪漫性,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 II、ABSTRACT The papers mainly discuss the design of the romance of European art, in order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romance of European art and design, I find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read books, consulting teacher, etc. Baroque art and Rococo art on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following is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through preliminary research. Key Words:

European art design,Romantic sex,Baroque ,The rococo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1. 欧洲艺术 1.1欧洲艺术派别 (5) 1.2浪漫主义文学 (6) 2. 巴洛克艺术 2.1巴洛克艺术 (7) 3. 洛可可艺术 3.1洛可可艺术 (8) 4、结语 (10) 5、参考文献 (11) 6、附录 (11) 7、后记 (12) 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整理)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差异

巴洛克風格與洛可可風格差異在哪裡?? 於十七世紀義大利的一種藝術風格及受義大利影響的歐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相類似的藝 術風格。 在西元1600~1750年左右這段時期的歐洲藝術被稱為「巴洛克」藝術。「巴洛可」所代表的真正意義是指「茺謬或怪異」。使用巴洛克來稱呼此時期的藝術是因為十七世紀的建築風格異於古代希臘羅馬的建築形式,當時的評論家將這種不規則、變形與醜陋過於華麗裝飾的建築外表譏諷為巴洛克,於是後來巴洛克成為十七世紀藝術風格的稱呼。在巴洛克的建築藝術中,教堂宮殿把建築、雕刻與繪畫集合成一整體,追求動勢與起伏。此時期藝術家喜歡弧形、斜線、誇大的動勢、戲劇性的光影及色彩效果。加上在法國十八世紀的路易十五國王的注重享樂,標榜逸樂、貶低精神上的崇高,使得宮廷藝術過份強調華麗,輕巧繁瑣的裝飾性,成為後來18世紀歐洲的洛可可畫風。 著名建築師波洛米尼(1599~1667年)所建的羅馬教堂,為一真正高度巴洛克風格的典型建築。教堂中央為神殿之入口,兩旁有成雙的壁柱左右對稱,圓頂與塔樓來裝飾屋頂,壁柱的頂端裝飾著捲軸與弧形曲線,夢幻式的裝飾化,具有誇張的舞台效果。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1.htm 建於西元1660~1680年間的凡爾賽宮,可說是炫耀皇室貴族勢力的極致作品。高貴壯麗的外貌,人工化的花園、噴泉,讓整個建築包括外在環境都成為一個美麗的舞台背景,許多當時的歐洲城堡,紛紛仿效凡爾賽宮,為自己塑造一個夢幻的人造世界。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4.htm 帕尼尼作泰瑞莎的幻象(1645~52年)大理石高350公分。貝尼尼是十七世紀一位雕刻兼建築家。他習慣在教堂內設計充滿戲劇性的裝飾作品。他曾為羅馬一間小教堂祈禱室製作祭壇雕刻品-聖女泰瑞莎。作品呈現的方式極具舞台性的效果,由上方投射下來的光,照射在作品人物上,讓作品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2.htm 巴洛克時期的主要藝術中心羅馬,匯集了歐洲各地的藝術家,此時期由於反宗教改革之運動,使得文藝復興時期受限於教會的藝術家們,變得更有活力。巴洛克繪畫更激昂的情感內涵和具說服力的寫實手法,使藝術家們更能表現自我。 義大利的卡拉瓦喬(1573~1610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8.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6.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9.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498530.html,.tw/primary/art/ch_js/menu/baroco/7.htm

巴洛克以及洛可可时期的工艺和术差异

巴洛克艺术: 解释一: 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解释二: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解释三: 巴洛克艺术 一、巴洛克艺术概念 1、意义与背景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2、词源与含义 巴洛克一词的来源可能有三: 意大利语的baroco,指中世纪繁缛可笑的一种神学讨论;意大利语的barocchio,指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葡萄牙语的barocco,指畸形的珍珠。三词皆含悖礼怪奇之意,因此从十八世纪的建筑师责难十七世纪那种复杂而考就的样式,生气地称它为「荒谬的、奇怪的、巴洛克的」称呼之后,巴洛克这一词就被相沿成习了。 学术研究中,确定巴洛克艺术地位的是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wofflin),他的著作《文艺复兴与巴洛克》(1888)、《美术史原理》(1915),前者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后者认为巴洛克风格可作为每一文化或文明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征,使之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二、巴洛克艺术的表现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像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洛可可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其起源于法国宫廷。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

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设计分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 2013-11-19 艺思设计艺思饰品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象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巴洛克风格是一个广义词,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洛可可都算)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主要是室内设计)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哈利波特的霍格华兹,城堡又粗又圆又高又破时,那叫做中世纪建筑风格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巴黎圣母院,又瘦又高又尖时,感觉还有很多刺的,那叫做哥特式风格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克里姆林宫,是个洋葱头,或者不是纯洋葱头,但是上面有个明显十字架,而且很柱子形状的时候,那多半是拜占庭风格。(巴洛克或罗马式的圆顶个人感觉不象柱子,没那么瘦高)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很象美国的帝国大厦,又感觉象上海的外滩,方方的很对称外头又没什么花巧,那叫做ART DECO风格

(完整word版)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异同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异同 (一)巴洛克与洛可可的相同点 两个时期的建筑都是在经典时期之后出现的。巴洛克建筑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的风格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都已经是教科书般的存在。而洛可可首先从法国发展起来,古典主义在那里已经成为一个由艺术原则构成的严谨系统所建构成的指导原则。 两个时期的建筑在都是企图从经典的束缚与“规则”中解放,是非理性的建筑形式,因此他们的名称都带有一定的贬义。“巴洛克”原意为“畸形的珍珠”,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造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被那时的批评家用以贬低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洛可可”一种由贝壳与贝壳类似的图形制成的小巧甜食,并被当做企图满足上流社会放浪奇想的产物而遭鄙视。理论家从它与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相悖的观点批评洛可可这种艺术形式。 两个时期的建筑都对后来的建筑形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形式,开拓了建筑造型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构思能力,开拓了室内空间布局崭新的观念,积累了大量独创性手法。因此,在古典主义建筑实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政治和宗教的屏障,渗透了过去。直到19、20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形式和手法,证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洛可可时期的建筑师和装饰家,是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的伟大成就哺育出来的,他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才能,因此,他们虽然只能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从事洛可可的装饰,却为它创造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精细工巧的作品,它扩大了装饰题材,更富于生活气息,更加自然化。一些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和我是,非常亲切温雅,宜于日常起居。所以洛可可的装饰影响是相当久远的。 两个时期的建筑都趋向自然化。巴洛克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建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洛可可的装饰题材中有自然主义的倾向,造园艺术也倾向自然化而摒弃几何化。 (二)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的不同点 两个时期建筑的历史背景不同。16世纪的文艺复兴改革推动并加剧了17世纪的知识和政治斗争,宗教战争持续,罗马教廷凌驾于天主教之上,统治者的经济势力走向衰弱。面对教会的压迫,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心情郁结躁动,寻求抒发,于是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怎样区别洛可可和巴洛克? 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 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 巴洛克风格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立面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 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 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 洛可可风格装饰有: 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区别: 巴洛克可参考电影《温莎情史》,洛可可可参考电影《绝代艳后》。也有书籍《巴洛克与洛可可》作者:(美)米奈 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 巴洛克服装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 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纪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

左图: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 右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 荷兰式巴洛克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荷兰时期主要特征是领子,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业可以看到。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紧绷的裤子延长到膝盖,下面是长袜。 男装 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内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 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 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