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学

放射治疗学
放射治疗学

1.放射治疗学: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良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专业

学科。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又称为放射肿瘤学。放射肿瘤学与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共同组成了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2.放疗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射线集中到肿瘤靶区内,杀死肿瘤细胞,是周围正常组织和

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3.照射野:表示射线经准直器准直后,中心轴参考点处垂直的平面与射线锥的截面即为

照射野的大小。

4.中心轴:表示射线束的中心对称线。

5.参考剂量点:剂量计算或测量的参考,一般情况下指体模表面下照射野中心轴上的一

个规定点即最大剂量点。

6.校准剂量点:在照射野中心轴上指定的剂量测量点。

7.源皮距(SSD):射线源下表面中心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查PDD表

8.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的距离。查TMR表

9.模体内的剂量分布行为:模体内任一点A的计量由原发射线的剂量与散射线的剂量

的贡献之和组成,剂量最大点深度:能量6mv 深度1.5cm;能量15mv 水下深度3cm 10.中心轴百分深度量(PDD):模体内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率Dd与

该照射野中心轴上参考点吸收剂量Do的比的百分率:PDD=Dd/Do(100%)

11.组织最大比(TMR):在射线束几何状态不变下,模体内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吸

收剂量率Dd与空间同一点处于模体内最大剂量深度处吸收剂量率Dm之比

12.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并使其具有直线轨道,直接输出电子或经转

换为X射线,供放疗用。按其能量范围分低,中,高三类

13.肿瘤倍增时间(Td):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细

胞周期时间,生长比例,细胞丢失速度。

14.潜在倍增时间:假设在没有细胞丢失的情况下,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15.治疗比(治疗获得系数):TGF=某一措施对肿瘤的影响/某一措施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TGF>1时才有治疗效果

16.多靶单击模型:假设一个细胞有N个靶,每个靶都相同,每个靶的失活只需要一次

击中,只有当所有的靶都失活,细胞才死亡

17.肿瘤致死量:使得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TCD95)

18.平均致死剂量(Do):指照射后还剩余37%细胞存余所需要的放射计量

19.准阈剂量(Dq):从开始照射到细胞呈指数性死亡所浪费的剂量,反应细胞亚致死损

伤修复能力的大小,Dq值越大,细胞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越强,放射越抗拒

20.氧增强比(OER):在乏氧条件下引起一定效应所需的放射剂量与有氧条件下引起同

样效应所需放射剂量的比值称氧增强比,该比值较小好

21.相对生物效应(RBE):指引起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的生物效应时,参考辐射的吸

收剂量与所研究辐射的吸收剂量的比例,比值越大,射线类型越好

22.致死性损伤(LD):不可修复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最终不可逆的导致死亡

23.亚致死性损伤(SLD):在正常情况下可在几小时(4~8h)内修复的损伤,如果在未

修复时给予另一亚致死性损伤,可形成致死性损伤

24.潜在致死性损伤(PLD):一种受照射后环境条件影响的损伤,细胞照射后如遇到

合适的环境或条件,这种损伤可以修复,如得不到适当环境或条件,则转化为不可逆的损伤,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25.常规分割:每天照射一次,每次D T量(肿瘤的吸收剂量)1.8~2.0Gy,每周照射5次

26.最小耐受剂量(TD5/5):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病例发生

严重放射损伤的剂量

27.Lhermitte’s征:放射性脊髓早期反应,一般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4个月,主要表现

为下肢末端在低头曲颈时电击样刺痛和感觉异常

28.治疗比:正常组织耐受量和肿瘤致死量之比,>1时有治疗效果

29.正常组织耐受量:最小的器官损伤剂量(TD5/5):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病人中,治

疗后5年,因放射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病人不超过5%,最大器官损伤剂量(TD50/5)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病人中,治疗后5年,因放射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病人不超过50% 30.肿瘤区(GTV):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诊断手段,能够诊出的,可见的,具有一

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包括转移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病变可认为第二肿瘤区31.临床靶区(GTV):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临床灶亚临床灶以及

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32.计划靶区(PTV):计划靶区包括:临床靶区(CTV)、照射中患者器官的移动(ITV),

由于摆位、治疗中患者体位的重复性误差,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以确保CTV得到规定的治疗剂量,计划靶区决定了照射野的大小

33.治疗区(GTV):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某一条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通

常选择90%等剂量线作为治疗区范围的下限

34.照射区(CTV):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

35.等剂量曲线:将不同照射平面但百分深度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称等剂量曲线

36.危及器官(OAR):可能卷入射野内的重要组织或器官

37.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能够计算和表示出在某一感兴趣的区域如靶区、重要器

官的体积内有多少体积受到多高剂量水平的照射,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剂量体积直方图。

38.颅底线:同侧外眦与外耳孔连线,为中颅窝底

39.原发性肝癌(PHC):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原发性肿瘤

40.减灭术:卵巢癌的外科治疗的原则是独树一帜的,是以尽量切除肿瘤的原发灶及其转

移灶为原则,此种手术称为减灭术或减瘤术

41.临床剂量学要求:肿瘤剂量要求准确;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

变化梯度不能超过±5%,达到≥90%的剂量分布;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

42.治疗计划的设计步骤:1体模阶段;2计划设计;3计划确认;4计划执行

43..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分为固定源皮距(SSD)技术,等中心定角(SAD)技术和

旋转(ROT)技术。

45.1)配有激光定位系统及定位软件的专用CT扫描仪;2)直接由

CT定义靶区和等中心位置;3)无需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

46.鼻咽癌的七大症状:涕血、头痛、鼻塞、耳鸣、耳聋和面麻、复视

47.鼻咽癌的三大体征:鼻咽肿物,颈部肿块和颅神经麻痹

48.辅助检查:(1)鼻咽活检:有鼻咽出血倾向和高血压的病人要慎重进行。间接鼻咽镜活

检;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鼻咽细针穿刺(2) EB病毒血清学检查(3) CT扫描:检查的

部位应包括颅底、鼻咽和颈部。(4) MRI扫描(5)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脾、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等。视情况行骨扫描检查及PET检查。

49.鼻咽癌的一般治疗原则:1.鼻咽癌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淋

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减少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原则2.初治鼻咽癌:指初次确诊鼻咽癌首次进行治疗的病例。早期鼻咽癌(I/II期)单纯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或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中、晚期病例可选用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包括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或辅助化疗。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应采用化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3复发鼻咽癌:指鼻咽癌放射治疗治愈后,经过半年以上复发的病例。1)放射治疗后1年以内鼻咽复发者,尽量不采用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可以选用辅助化疗、近距离放疗或调强放射治疗。2)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者,建议手术治疗,不能手术者可采用化疗。3)放射治疗后1年以上鼻咽和/或颈淋巴结复发者,可做第二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其方法包括单纯外照射或外照射+近距离照射。4)复发鼻咽癌再程放射治疗时,只照射复发部位,一般不作区域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5)对于已经出现脑、脊髓放射性损伤的病例,不主张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应采用化疗。

50.鼻咽癌的定位及设野方法:

一:设野原则:

设野范围应常规包括鼻咽、颅底、颈部三个区域。颅底及颈部即使无肿瘤“侵犯”,也应照射至50Gy左右,颈部照射的范围应比肿瘤转移的部位超出l~2个淋巴引流区。

二:常见的设野方法:

(l)耳前野:上界:颅底线上1~1.5cm(有颅底侵犯时再上移lcm);前界:耳屏前约6cm(肿瘤侵犯前壁者在向前移0.5~lcm,此时须注意保护眼睛);后界:过外耳孔中心垂线(当咽旁间隙受累时可向后移至乳突前缘);下界:包括软腭悬雍垂(注意与颈部照射野的衔接)。定位标志应根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适当调整。耳前野适合于早期病变。优点:面积小、反应少,摆位较为方便。缺点是容易遗漏病灶,造成日后复发。

(2)面颈联合野:上界及前界同耳前野;下界视颈部转移灶部位不同而定;后缘在耳后沿发际及斜方肌前缘下行(如淋巴结巨大,至少至淋巴结后缘后1cm)。优点是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包括在一个照射野内,其间无重叠或遗漏,适用于病变较晚的患者。缺点是放射反应大,副损伤多,治疗时摆位也较复杂。

(3)耳后野:针对茎突后间隙、后颅窝病变、后组颅神经麻痹或颈深上淋巴结转移作补充照射时的设野。上:后颅窝标志线上l~2Cm;下:上界下2(只照后颅窝)~6(照射鼻咽部及颈深上后组淋巴结) cm;前:外耳孔后缘或耳廓根部后缘;后:前界往后4~5cm。入射方向与失状面向前成450夹角。

(4)面前野:作为鼻腔、筛窦、上颌窦及眼眶等部位受累时补充照射的设野野界根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异,可设计成凸字野、方野、长方野、L型野等。

(5)颈部切线野;可分为(前)全颈切线野、(前)上颈切线野、(前)下颈切线野、颈后切线野等多种方法,根据颈部转移情况不同灵活运用,注意保护脊髓、喉等重要脏器。并保持与面部野的衔接,避免遗漏或重叠。

(6)颈部缩野小野:作颈部切线野照射后缩野时用野,用电子线或常规X-线补充照射。三:照射剂量、时间和分割方法:(1)鼻咽原发灶:66~76Gy/6~7.5周(2)颈淋巴结转移灶:60~70Gy/6~7周(3)颈淋巴结阴性及预防照射区域:50~56Gy/5~5.5周(4)分割照射方法:

常规分割:1.9~2Gy/次,每天一次,每周五天照射。

非常规分割: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和变化,有超分割,加速超

分割等,临床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51.食管分段: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52.食管癌的一般治疗原则:

1)Ⅰ~Ⅲ期宜根治,Ⅲ期以上应以姑息为主,姑息治疗应以放疗为主

2)上段首选放疗,因为上段食管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同,而上段食管附近大血管丰富,手术风险大.下段食管癌易发生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放疗效果差,而手术并发症低,并可以对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进行清扫,为治疗首选。中段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浸润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宜首选手术.

3)重视综合治疗.①放疗与手术的综合;②放疗与化疗的综合

51. 食管癌时间剂量分割:原发灶照射60~70Gy/6~7周/30~35次;术前放疗一般照射

40~46Gy/4~4.5周/20~23次,一月后手术;术后放疗,预防照射50Gy/5周/25次,姑息术后放疗照射60~70Gy/6~7周/30~35次,术后一月内进行.

52.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适应症:1乳腺单发病灶.最大径≤3cm;2乳腺与肿瘤相

比要有足够大,肿瘤切除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3乳腺肿瘤位于乳晕以外部位;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5无胶原血管病病史;6病人愿意接受保乳手术治疗:

53.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时间剂量:1)照射范围腋窝淋巴结未清扫

者应照射乳腺,胸壁,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只照射乳腺及胸壁,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照射乳腺,胸壁,锁骨上和腋顶淋巴结.2)照射剂量乳腺切线照射50Gy,对原发灶区再追加照射10Gy

54.根治性术后放疗适应证:1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第2组(腋中组)淋巴结转移或腋窝

转移淋巴结数目3个以上者,术后应照腋顶,锁骨上区及内乳区.2内侧或中央病灶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区.3单纯乳房切除术后照射胸壁及淋巴引流区.4病理证实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术后照射锁骨上区.5原发灶大于5cm,皮肤有水肿、破溃、红斑或与胸壁肌肉固定,腋窝转移淋巴结﹥20%或≥4个者或者是多中心肿瘤术后要照射胸壁.

55.术后放疗剂量:剂量50Gy/5w/25次

56.急诊放疗的适应症:1出血:鼻咽癌;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3因肺癌而致的肺不张;

4颅内或椎管内高压;5止痛;6解除肿块压迫或梗阻;7肾移植排斥反应

57. 近距离放疗:特点:1局部剂量高,达到边缘后剂量陡降;2照射范围内剂量分布不

均匀,近源处高;3照射时间短;4一次连续照射;内容:1腔内或管内照射;2组织间照射;3术中照射;4莫照射

58.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来源:赛柏蓝作者:克立兹鸠 2015年,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圣诞。可以说,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百年来都离不开学会的作用。 目前,中华医学会共设有88个分会,每一个分会的主任委员及其领导班子,总体上都可以称为该领域的精英分子,他们为我国的医学进展和百姓健康无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怀着敬意整理出学会88个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名单,本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数据信息发布于2015年3月23日。 或有一些主委已有变动,以最新变动的为准;个别主委在今年3月后已被纪委查处,但分会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仍然在岗,我们在整理资料时,仍予以保留。 序号专科分会名称主任委 员 1医史学分会梁永宣2内科学分会厉有名3外科学分会赵玉沛4妇产科学分会郎景和5儿科学分会桂永浩6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学军7眼科学分会王宁利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 会 韩德民9结核病学分会高文10放射学分会徐克11公共卫生学分会冯子健12神经病学分会蒲传强13精神病学分会赵靖平14病理学分会卞修武15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励建安

16科学普及分会郑静晨17肿瘤学分会樊嘉18心血管病学分会胡大一19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尹红章20麻醉学分会于布为21检验分会潘柏申22骨科学分会田伟23核医学分会李亚明24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苏旭25呼吸病学分会王辰26消化病学分会杨云生27血液学分会黄晓军28内分泌学分会宁光29肾脏病学分会余学清30感染病学分会侯金林31老年医学分会李小鹰32泌尿外科学分会孙颖浩33医学教育分会王镭34计划生育学分会熊承良35风湿病学分会曾小峰36整形外科学分会祁佐良37医学病毒学分会袁正宏38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胡盛寿39神经外科学分会张建宁40烧伤外科学分会胡大海41超声医学分会张运42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郎锦义43医学遗传学分会张学44小儿外科学分会王维林45急诊医学分会于学忠46航空航天医学分会罗永昌47地方病学分会孙贵范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A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说明:前一个数字指第几届,后面是换届年代,[重]代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委员按照地域分布排列,先写内科的) 8心血管2009 主任委员: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重],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张运(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 8呼吸2010 主任委员:王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其余不详 9消化2009 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杨云生/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重],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8肾病2009 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陈楠/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余学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重] 8血液2010 前任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王健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其余不详 8内分泌与代谢2009 主任委员:宁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赵家军/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廖二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8风湿2010(作为“临床免疫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任委员: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 副主任委员:黄烽/解放军总医院,邹和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鲍春德/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9感染病2010 主任委员: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副主任委员: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缪晓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宇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下载) 一、名词解释(21%) 1. 骨质坏死 2. Colles骨折 3. 硬膜尾征 4. 模糊效应 5. 马蹄肾 6. 精囊角 7. 硬脑膜下积液 二、填空(13%, 每空0.5%) 1.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变化既可见于海绵质,又可出现于皮质,但常以海绵质变化明显,受累骨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尿路造影常见的对比剂回流或返流有以下四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 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表现T2WI上出现 _________ 信号的结节影。 5.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_________)和_________(如_________)。 6. 脑囊虫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型。 7. 脑挫裂伤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8. 肾上腺增生指面积大于__________、侧肢厚度大于____________。 三、X型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给分,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2%) 1.输尿管结石易停留在() A.腰椎横突前缘 B.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C.骨盆边缘处 D.进入膀胱处 2.颅脑外伤病人可疑颅内出血,应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中华医学会2018年一类学术会议计划一览

中华医学会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 (一类学术会议) (申报学术会议的专科分会及部门按拼音排序) 中华医学会编制

关于2018年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 各位常务理事: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我会学术会务部于2017年7月向中华医学会所有专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相关业务部门发出了关于报送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81个专科分会上报了学术会议计划,其中一类学术会议96项,包括国际会议12项,年会/全国会72项,中青年会12项;二类学术会议174项;杂志社学术会议45项,音像出版社6项,共计321项。 有8个专科分会(公共卫生分会,科学普及分会,地方病学分会,高原医学分会,航海医学分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医疗保险分会,组织再生学分会)2018年没有安排学术活动。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有关学术会议审批的规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及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二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审批通过。我会于2018年1月10日召开了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对上报的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经学术工作委员会审议,同意批准专科分会和学会上报的2018年二类学术会议计划,并将一类学术会议计划

提交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 2018年上报的一类学术会议情况如下: 1、国际学术会议12项,包括了国际学术组织的学术会议和自主主办的国际会议。 2、学术年会或全国学术大会72项,绝大部分为各个专科分会连续举办的学术年会。 3、中青年学术会议12项,均为各专科分会为中青年医生专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随着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中青年学术会议逐年增多,得到了广大中青年医生的欢迎。另有部分专科分会在全国学术大会中设立中青年医生会场,因此没有单独上报此项学术会议计划。 中华医学会 2018年1月

放射诊断学试题

放射诊断学试题 姓名_____科室______分数_____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脂肪组织的CT值是() A、10—20Hu B、20--50 Hu C、100 Hu 左右 D、-20-- -10 Hu E、-90---- -70 Hu 或更低 2、黑色素瘤MRI上的信号特征是() A、T 1WI低信号,T 2 WI高信号B、T 1 WI高信号,T 2 WI低信号 C、T 1WI和T 2 WI均呈低信号D、T 1 WI和T 2 WI均呈等信号 E、T 1WI和T 2 WI均呈高信号,但T 2 WI信号有所衰减 3、临床拟诊为胆管结石,下述哪种成像技术为首选() A、CT B、MRI C、CTA D、DSA E、MRA 4、下列哪块骨骼不是眼眶的构成骨() A、额骨 B、颞骨 C、筛骨 D、蝶骨 E、上颌骨 5、以下哪项是成人颅高压最常见的X线征象( ) A、头颅增大 B、囱门增宽 C、颅缝分离 D、脑回压迹增多 E、蝶鞍萎缩脱钙 6、钱氏(Chamberlain’s)线是硬腭后缘至枕大孔后唇间的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顶点,不应超过此线( ) A、1mm B、2mm C、3—5mm D、6—8mm E、8—10mm 7、以下哪种儿童骨病,常发生病理性骨折() A、佝偻病 B、坏血病 C、石骨症 D、成骨不全 E、软骨发育不全 8、X线照片上所指的关节间隙,代表解剖学上的()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囊和关节腔 E、关节腔和关节软骨 9、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是( A、骨有机成分减少,钙盐增加 B、骨有机成分增加,钙盐减少 C、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增加 D、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减少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 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 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E、血管造影术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 变 E、四脑室病变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大纲

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说明部分 课程编号:AX123120A 课程名称:介入放射学英文名称: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介入放射学》,郭启勇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12 月参考书:《介入性治疗学》, 吴恩惠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年 5 月课程类型: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必修课 总学时:5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28学时实践学时:24学时 学分:3 适用专业: 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培养学生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介入方法基本操作,掌握各种介入方法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临床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介入方法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了解介入放射学形成与发展;掌握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掌握介入放射学基操作方法、适应证、禁忌证;熟悉介入放射学各种方法的并发症与临床应用考核方式:考试课程 n本文部分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悉介入放射学概念、发展史、使用的设备 2. 掌握介入放射学使用器材、药物及栓塞物质 3. 熟悉放射学的分类与范畴 4. 了解放射学地位与未来 【课程与教学内容】 1. 介入放射学概念 2. 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3. 介入放射学使用的设备与器材 4. 介入放射学使用的药物 5. 栓塞物质 6.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与范畴 7. 介入放射学地位与未来【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中心医院介入科见习、医生示教、教学录像【授课时数安排】 4 学时(理论课 2 学时、实验课 2 学时)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 介入放射学中血管收缩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 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主要作用机制 3. 栓塞物质的类型有哪些 4. 电凝法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 第二章经皮穿刺术【学习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经皮穿刺术使用的器材与药物 2. 掌握经皮穿刺术操作方法 3. 熟悉经皮穿刺术应用范围

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说明:前一个数字指第几届,后面是换届年代,[重]代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委员按照地域分布排列,先写内科的 8心血管2009 主任委员: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重],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张运(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 8呼吸2010 主任委员:王辰/卫生部北京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其余不详 9消化2009 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杨云生/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重],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8肾病2009 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陈楠/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余学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重] 8血液2010 前任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重] 现任主委:赵永强/协和医院 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王健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其余不详 8内分泌与代谢2009 主任委员:宁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赵家军/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廖二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8风湿2010(作为“临床免疫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任委员: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 副主任委员:黄烽/解放军总医院,邹和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鲍春德/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孙凌云/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9感染病2010 主任委员: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副主任委员: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缪晓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宇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 15儿科2009 主任委员:桂永浩/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申昆玲/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秦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赵正言/浙江大学儿童医院[重],毛萌/四川大学第二医院[重] 5神经病学2010 主任委员:贾建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蒲传强/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胡学强/中山大学第三医院[重],谢鹏/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5精神病学2009 主任委员:赵靖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放射诊断学》补考试题

放射诊断学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龛影: 2.肺纹理: 3.原发综合征: 4.电离效应: 二、选择题:(40分,每题10分) 1.请指出透视的缺点: A.操作方便,费用低 B.可多位置观察 C.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情况 D.无客观纪录 E.马上有结果 2.X线检查中,利用了那些X线特性? A.穿透性 B.荧光作用 C.摄影作用 D.电离作用 E.生物效应 3.X线在医学上利用的原理中不包括: A.利用其穿透性进行X线检查 B.利用其荧光作用进行透视检查 C.利用其摄影作用进行照片检查 D.利用其电离作用进行CT扫描 E.利用其生物效用进行肿瘤治疗 4.骨关节常规拍片,采用哪一种方法? A.通常先拍正、侧位片,必要时拍切线位及斜位 B.先拍左、右斜位,辅以正、侧位片 C.拍片要求包括病变全部范围及邻近关节 D.都要拍对侧片,以便对比 E.先、拍左、右斜位 5.X线在体内各部穿透力,由大到小的排列有以下几种,请指出正确者: A.气体,液体及软组织,脂肪,骨骼 B.骨骼,脂肪,液体及软组织,气体 C.气体,脂肪,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D.脂肪,气体,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E.骨骼,液体及软组织,脂肪,气体 6.关于四肢关节的X线描述那项是正确的? A.关节间隙代表关节腔 B.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了关节软骨及其间的真正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 C.小儿的关节间隙较成人的狭窄 D.随年龄的增长,小儿的关节间隙逐渐加宽 E.关节软骨及关节囊可以在X线片上明显显示 7.关节软骨的描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成年长骨只有骨干和骨端 B.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C.小儿长骨的骺软骨表现为小点状骨性致密影 D.出生时,长骨骨干已大部分骨化 E.干骺部为骨干两端的较粗大部分,由松质骨形成 8.请指出桡骨远端(柯氏)骨折那项是错误的 A.桡骨远端2~3cm以内骨折 B.远折断向背侧近侧移位 C.骨折段向掌侧成角畸形 D.骨折段向背侧成角畸形 E.常伴尺骨茎突骨折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A、血管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成形术 C、血管导管栓塞术 D、血管血栓抽取术 E、血管造影术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变 E、四脑室病变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A、静脉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注射盐酸罂粟碱 C、局部热敷、静脉注射肝素 D、手术 E、以上都不对 18、短期栓塞物为 ( ) A、明胶海绵 B、自体血块 C、硅酮 D、无水酒精 E、钠圈 19、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 A、40%碘化油 B、医用胶(NBCA) C、弹簧圈 D、球囊 E、明胶海绵 20、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胸膜下有一2×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 A、纤支镜下活检 B、经气管活检 C、纤支镜冲刷活检 D、经皮肺穿活检 E、经气管穿刺活检

(完整版)影像诊断学精华试题.docx

影像学试题 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得分阅卷人 1、空洞 2、肺充血 3、龛影 4、灯泡征 5、骨质疏松 得分阅卷人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胸膜肥厚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尖部胸膜 B、肋膈角处 C、心膈角处D.纵隔胸膜 2、大量气胸 X 线胸片可见() A.患侧膈下降B.肋间隙增宽C.纵隔健侧移动D.以上均是 3.胸腔积液可为() A.血性B.脓性 C.乳糜性D.以上都是 4.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平是() A.动脉瘤B.垂体瘤C.颅咽管瘤D.脑膜瘤 5.泌尿系检查临床上最常用() A.静脉尿路造影B.逆行肾盂造影C.膀胱造影 D.腹膜后充气造影 6.正常成人心胸比值一般不超过() A. 0、45B.0、5C. 0、 55D.0、60 7.肺原性心脏病主要表现是() A.左心房右心室增大B.右心房右心室肥大C.左心房左心室增大D.右心房左心室增大

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见组织类型() A.鳞癌B.腺癌 C.未分化癌D.混合癌 9.大叶性肺炎多见于() A.青壮年B.老年人C.婴幼儿D.青少年 10.肺癌容易发生霍纳综合征是() A.肺上沟癌B.纵隔型肺癌C.肺段型肺癌D.瘢痕癌 11.自截肾常见于() A.慢性肾炎B.肾结核C.肾癌D.慢性肾盂肾炎 12.发现尿路阳性结石最常用方法() A. B 超检查 B.腹部平片C.逆行尿路造影 D.CT 检查 13.肺结核空洞一般可为() A.薄壁空洞B.厚壁空洞C.虫蚀样空洞D.以上都是 14.肺脓肿急性化脓性炎症阶段,X 线片示() A、小片状阴影 B、大片状密影 C、空洞 D、胸腔积液 15、血源性肺脓肿以双肺() A、肺尖较多 B、外围较多 C、肺门周围较多 D、膈上较多 16、“皂泡影”见于() A、巨细胞瘤 B、软骨瘤 C、骨瘤 D、软骨母细胞瘤 17、肺泡性肺水肿典型X 线征象是() A、双肺大小不一的弥漫性片状模糊影 B、双肺下野可见柯氏 A 和 B 线 C、肺门阴影轻度大而模糊 D、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翼状阴影 18、靴形心脏见于() A、主动脉病变 B、高血压 C、法乐氏四联征 D、以上都是 19、间质性肺水肿可靠征象是() A、肺纹理增加、模糊 B、肺水肿 C、上肺静脉扩张,与下肺野血管比例改变 D、克氏线 20、肥胖病人心影呈() A、靴形心 B、横位心 C、滴状心 D、主动脉型心 2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脏呈()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试卷 习题 整理

7.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按照进展情况分为_____ A)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 B) 咬合面龋、平滑面龋 C) 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D) 窝沟龋、邻面龋 8. _______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 A) 浅龋 B) 中龋 C) 深龋 D) 邻面龋 9. 继发龋是指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填充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______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A) 增高 B ) 减低 C) 不均匀 D) 均匀 10. 牙内吸收的患牙髓腔____________,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 A) 缩小 B) 扩大 C)大小不变 D) 密度增加 11. 牙骨质增生是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淀,使牙根________________ A) 密度减低 B) 密度不均匀增高 C) 变粗增大 D) 变细缩小 12. 牙骨质结构不良分为三期病变 A) 一期病变密度增高 B) 三期病变密度增高 C) 一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D) 三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13.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多发于25岁以下的男性,常_________,以磨牙区多见。 A) 复发 B) 恶变 C) 单发 D) 多发 14. 畸形中央尖的X线表现与牙萌出时间和有无感染有关。X线片上显示牙根变短,髓腔__________、牙根不能形成。 A) 缩窄 B) 不规则扩大 C)粗大 D)密度增加 15.釉质发育不完全的患牙比正常牙的釉质_________,X线片上显示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磨耗变短小。 A)增厚 B)密度增加 C)减低 D)薄 16.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槽骨___________,牙槽脊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A)增生 B)肿胀 C)吸收 D)扩大 17.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检查方法是 A)许勒位和经咽侧位 B)下颌升支侧位和切线位 C)华特位和曲面体层 D)下颌前部合片和合翼片 18.牙源性上颌窦炎的X线检查方法是 A)许勒位和经咽侧位 B)下颌升支侧位和切线位 C)华特位和根尖片 D)头颅侧位和合翼片 19.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是A)20GY B)40Gy C)60GY D)80GY 20.破坏期可有大块死骨形成,修复期有大量新骨形成的病变是 A)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B)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D)牙源性上颌窦炎 21.下颌骨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 A) 髁突颈部、乙状切迹、下颌颏孔区以及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骨肿瘤 发布时间:11-01 页数:1页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骨破坏 C.椎旁脓肿 D.瘤骨和瘤软骨 E.肿瘤的反应骨 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A.骨囊肿 B.动脉瘤样骨囊肿 C.软骨母细胞瘤

D.熔骨型骨肉瘤 E.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A.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的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 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骨巨细胞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的最主要的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D.软骨破坏 E.骨肿瘤骨 9、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50岁以上的男性 B.全身性疼痛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完整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骨肿瘤)[晋副高得必瞧] 医学影像学标准化试题(骨肿瘤)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就是骨肿瘤得基本x线征象。( ) A、骨质破坏B、软骨破坏C、椎旁脓肿 D、瘤骨与瘤软骨E、肿瘤得反应骨 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 A、骨囊肿B、动脉瘤样骨囊肿C、软骨母细胞瘤 D、熔骨型骨肉瘤E、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得典型x线征象。( ) A、位于干骺端得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得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得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得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得好发部位就是( ) 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得好发年龄就是( )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得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得( ) 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 A、骨巨细胞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得最主要得x线征象( ) A、骨质破坏 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放射诊断学》题集

第一章总论 一 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C、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D、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4、CT值为负值可能为() A、脂肪 B、气体 C、肌肉组织 D、血液 5、数字X线成像特点是() A、数字化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高,对比好。 B、曝光宽容度大: C、X线剂量低: D、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6、骨皮质在MRI图像上的表现正确的是() A、长T2信号 B、长T1信号 C、短T2信号 D、短T1信号 7、MRI在哪些方面优于CT() A、脑垂体病变 B、脊髓病变 C、肺内病变 D、关节积液 8、有关磁共振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A、磁共振信号高低与密度无关。 B、无骨伪影干扰 C、体内顺磁性金属异物不影响图像失真 D、自旋回波序列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无信号 9、在CT上病变密度的高低是与()比较 A、以正常组织标准 B、以病变组织标准 C、以水为标准 D、以平扫为标准 10、有关CT增强扫描正确的是() A、病变有无强化是与平扫时的病变密度做对比 B、增强扫描病变密度高于平扫时的病变密度为有强化 C、液体和坏死组织不强化 D、环状强化是指病变边缘强化,中心无强化 11、DR结构包括()? A、电子暗盒 B、阵列控制器 C、系统控制器: D、键盘和监视器 第二章呼吸系统 一、填空题 1、胸部CT常用的观察纵隔窗宽(W)HU 窗位(L)HU。 观察肺WHU,L HU 2、正常正位胸片上显示的叶间胸膜是,侧位显示及。 3、肺门主要结构为,左肺门比右肺门1-2cm。 4、右肺门主要结构包括,,,。 左肺门主要结构包括,。 5、肺纹理的特点:,,,。 6、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不要当成病变。 7、正常纵隔胸骨柄层面(五个血管层)包括、、 、和。 8、正常纵隔主动脉弓层面两个血管断面,。

考试试题(放射诊断学,影像解剖,MR)及答案

2006放射医学中级考试试题(放射诊断学,影像解剖,MR)及答案 放射诊断学1.胸膜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 B )A.肺尖部胸膜B.肋膈角处 C.心膈角处 D.纵隔胸膜 E.以上都不是2.大量气胸X线胸片可见( E ) A.患侧膈下降 B.肋间隙增宽C.纵隔健侧移动 D.肺完全压缩 E.以上均是 3.胸膜炎产生的 渗出液可为( D ) A.血性 B.脓性 C.乳糜性 D.以上都是 E.以 上都不是4.产生液气胸的常见原因是胸腔积液并发( B )A.感染B.外伤 C.出血 D.胸膜粘连 E.肺转移瘤 5.多房性液气胸的开 成原因( D ) A.出血 B.外伤 C.感染 D.胸膜粘连 E.肺转移 瘤 6.正常成人心胸比值一般不超过( B ) A.0.45 B.0.5 C.0.55 D.0.60 E.0.40 7.肺原性心脏病主要表现是( B ) A.左心房右心 室增大 B.右心室肥大 C.右心房增大 D.右心房左心室增大E.左心室增大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见组织类型( A )A.鳞癌B.腺癌 C.未分化癌 D.混合癌 E.以上都不是 9.大叶性肺炎多见 于( A ) A.青壮年 B.老年人 C.婴幼儿 D.青少年 E.以上都是10.肺上端癌肿容易发生霍纳综合征是( A )A.肺上沟癌B.纵隔型肺癌 C.肺段型肺癌 D.瘢痕癌 E.肺泡癌11.中心型肺癌胸片不易发生征象是( B ) A.肺不张 B.肺气 肿 C.黏液嵌塞征 D.阻塞性肺炎 E.肺门纵隔肿块 12.中 心型肺癌最早出现征象是( B ) A.黏液嵌塞征 B.局限性肺气肿C.段或叶肺不张 D.阻塞性肺炎 E.肺门阴影增浓 13.肺结核空 洞一般可为( D ) A.薄壁空洞 B.厚壁空洞 C.虫蚀样空洞

医学影像诊断学模拟试卷A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A) (理论部分共100分,2小时内完成)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经过全面的观察、分析和结合临床资料,X线的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三种①,②,③。 2.儿童的特征性骨折是①,②。 3.厚壁空洞是指洞壁厚度超过3mm者,常见于以下哪三种疾病①, ②,③。 4.右前斜位造影可见食管前缘的三个生理性压迹为,①,②,③。 5.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②, ③;④。 | 6.膀胱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①;主要的临床症状为②。7.按发生频率的高低,桥小脑角区最常发生的三个肿瘤为①, ②,③。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X线的基本特性与X线成像无关 A.穿透性B.电离效应 C.荧光效应D.感光效应 E.以上都不是 2.在X线平片上引起骨的密度明显增高的病理改变是哪一种 A.骨质软化B.骨质疏松 ! C.骨质破坏D.骨质增生 E.骨骼膨胀性改变 3.在正位X线胸片上右肺中叶与哪部分重叠 A.右肺上叶B.右肺下叶上部 C.右肺下叶下部D.右肺中叶内段 E.右肺上叶后段 4.关于Kerley B线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多见于肋膈角区B.网格状阴影 C.起自并垂直于胸膜面D.长2~3cm,宽1mm E.是由于小叶间隔水肿、肥厚所致 . 5.在下列颅内肿瘤中哪种最不容易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B.少突胶质瘤 C.脑膜瘤D.淋巴瘤 E.室管膜瘤 6.下列关于分辨力的有关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密度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B.空间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 C.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成正比D.软组织分辨力,MRI高于CT E.空间分辨力,X线平片高于CT 7.下列有关肝脏密度CT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系肝内脂肪积聚所致,常见于脂肪肝 ( B.严重的肝细胞脂肪变病人肝脏密度可呈负CT值 C.肝脏实质密度明显下降可使肝脏实质密度与血管密度倒置 D.轻度肝脏密度下降可采用肝肾密度比较的方法来确定 E.肝脾密度发生倒置则提示肝脏密度减低 8.下列关于病理组织MRI信号表现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口腔颌面影像学出科考试试题 1-1.显示双侧下颌升支后前位影像最好的是 A.下颌骨尖牙位片 B.下颌骨升支侧位片 C.下颌骨后前位片 D.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E.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1-2.下颌下腺造影侧位片影像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主导管长5~7cm,管径2~4mm,由前上向后下行走 B.主导管呈直线形、弧形 C.主导管走行到下颌角前呈直角向下弯曲 D.下颌下腺分支导管较多,且较短而粗 E.下颌下腺腺体外形似梨形 1-3.用于观察双侧髁状突内外径向病变的X线片是 A.下颌骨尖牙位片 B.下颌骨升支侧位片 C.下颌骨后前位片 D.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E.下颌骨升支切线位 1-4.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比例约为90%以上 B.多为血源性 C.疼痛不明显 D.常形成广泛的骨质破坏 E.常在发病5周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1-5.颌骨骨髓炎病程两周后,才能逐渐在X线片上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此时骨内钙盐丧失已达 A.10%以上 B.20%以上 C.50%以上 D.30%以上 E.40%以上 1-6.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的X线片表现是 A.骨小梁有斑点状吸收 B.有骨膜反应 C.有死骨形成 D.破坏区周围有骨质增生 E.颌骨未见明显改变 1-7.下列颌骨骨髓炎中易形成大块死骨的是 A.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 B.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 C.化脓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 D.化脓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 E.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1-8.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线平片表现哪项是正确的 A.早期骨小梁脱钙致骨小梁影像不清 B.病变边界不清 C.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少,无死骨形成 D.晚期,炎症周围界线渐清楚,但无死骨形成 E.最后死骨完全分离移位,病灶周围骨小梁变粗 1-9.确诊脓肿形成的最可靠依据是 A.血培养 B.穿刺 C.触诊 D.测体温 E.透视 1-10.下颌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片位选择为 A.下颌前部合片 B.下颌横断合片 C.下颌骨侧位片 D.颌翼片 E.华特位片 1-11.骨折后1~2周时为 A.血肿形成期 B.血肿机化期 C.骨痂形成期 D.骨痂改建期 E.颌骨临床愈合期 1-12.颌骨骨折的重要治愈标准 A.骨性愈合 B.纤维性愈合 C.骨折线上的牙齿不松动 D.恢复原有咬合关系 E.无感染发生1-13.造成骨折延期愈合或愈合不良的原因是 A.未能及时复位固定 B.复位不准确,固定不牢靠 C.过早拆除固定装置 D.清创不充分,预防感染措施不得力 E.以上均是原因 1-14.下颌骨体部骨折固定的时间应为 A.2个月 B.3周 C.4周 D.3个月 E.半年 1-15.上颌骨骨折复位后固定时间约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1-16.常含有角化物的囊肿可能是 A.鳃裂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滤泡囊肿 D.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E.粘液囊肿 1-17.肯定不会转变为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