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总结重点(3)

学校体育学总结重点(3)
学校体育学总结重点(3)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

(1)、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

(2)、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3)、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教育、体育中123)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本身包含着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任务

我国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构成。学校体育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

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关系: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的基础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3.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挥棒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竞技运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学校教育中)

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1.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信念

2.学校体育能有效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

生的具体的道德行为

3.学校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第四学校体育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身体功能

1.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技能水平。2.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3.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育功能

1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2 )培养学生具有竞争精神和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体育的目标

概念: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指在学校教育的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1 社会需要 2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 学校体育的功能)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掌握和运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4、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基本途径: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运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 以系统论为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4 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章体育教育过程

(1)、体育教学与其他学课教学有何异同?

(2)、什么是体育教学目标?体育目标与教学任务有何区别?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如何理解体育教学过程?它有哪些基本要素?

(4)、试述体育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概念:体育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特点:

与其它课程的共同点 3点

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

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

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不同点----体育课程的特征 3点

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

2.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负荷

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

5.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学校体育过程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六点

1.体育教学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

3.人际关系

4.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5.体育教学环境

6.体育教学反馈

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人际关系

概念: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情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形式:语言类交往非语言类交往

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的原则

1.尊重性原则

2.合作性原则

3.平等性原则

4.互动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交往的内涵,有效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

2.改进师生间交往的方向和纬度,实现由单维向多维改变

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应该体现以下几方面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

教学交往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3.改善师生间的交往方式,实现由专制型向民主型的转变

4.增进师生间交往的时空频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体育教学目标

概念及特征

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与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特征

导向性层次性系统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可测性

确定依据:1 课程标准 2 体育教学内容 3 学生的条件 4.教学条件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体育教学目标的构成

1、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2、体育教学目标要突出体育教学价值

3、体育教学目标要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体育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体育教学原则

一般性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区别对待原则

4直观性原则

特殊性原则

1身体全面发展原则(拓展论述题目)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拓展论述题目)

3安全性原则

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

概念: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各种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及方法的总称。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1.教育性2.健身性3.实践性4.综合性

体育教学来源:1.现代竞技运动2.民族传统体育3.休闲娱乐运动4.军事运动5.相关学科的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

1.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要有时代的观念

2.体育教学的分类必须符合逻辑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并且具有科学性

3.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要有分阶段的观念

4.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应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分类的正确与否要再实践中不断地检验

体育教学内容分类要有整体性。P57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1.社会需要

2.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教学对象的特点

4.实施教学的具体条件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

1, 建设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

2.科学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5.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创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形式

1.利用动作教育模式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2.通过游戏化来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3.结合体育原理和知识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4.融入体育文化,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5.采用生活化,实用化等形式体育教学内容创编,

6.改造运动项目,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7.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兴体育运动

8.以运动处方形式创编体育教学内容

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

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课程总目标

3.课程具体目标——学习领域目标

四.(一)教材编写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健康型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编写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

(三)教材的呈现形式和比例

1.学生课本

2.教师用书

第五章体育教学办法

一.体育教学办法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1.依据师生双边活动来分类,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教授法和学习法

2.依据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来源,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

3.根据教学目标: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传授与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4.依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信息传递途径):把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方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方法,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方法

5.考虑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的方便和实用:把体育教学方法大致分为:学习指导法,动作练习法和一般教育法三大类

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3.体育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第二节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

1.讲解

2.口令和指示

3.口头评定

4.口头汇报

5.默念和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

1.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要求:

(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准确,熟练并具有感染力

(3)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3.视频影像

4.条件诱导与限制

(三)完整法

运用完整法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简单的动作

(2)对于较复杂的教学动作

1.突出教学重点

2.简化动作要求

3.采用各种辅助和诱导性练习

(四)分解法

1.分解的形式

(1)单纯分解

(2)递进分解

(3)顺进分解

2.运用分解法的注意事项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1)学生因素

(2)教师组织教法因素

(3)教学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

二.歇法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练习法

(一)重复法

1.单一重复法

2.连续重复法

3.间歇重复法

(二)变换法

1.连续变换法

2.间歇变换法

(三)持续法

(四)间

(五)游戏法

(六)比赛法

(七)循环法

三.体育教学中一般教育法

(一)说服法

(二)榜样法

(三)评比法

(四)表扬法

(五)批评法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选择体育学教学方法的依据

1.根据体育课教学目标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条件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二,体育基础知识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

2.讨论

3.答疑

4.知识竞赛

5.演示三.运动技能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教学方法运用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

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

3.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教学方法的运动

四.发展体能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发展力量素质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1.发展力量素质的方式和方法

(1)负重抗阻练习

(2)对抗性练习

(3)利用力量器械练习

(4)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

(5)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二)发展速度素质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三)发展耐力素质类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五.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一)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树立整体化的观点(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性

(三)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

(四)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

第六章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体育课教学的阶段特征

一.体育课组织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

(一)课堂组织教学的需要

(二)学生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

二,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阶段特征

(一)准备部分

(二)基本部分

(三)结束部分

第二节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一.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一)个别教学

(二)班级教学

1.行政班

2.男女分班

3.按兴趣分班

(三)分组教学

1.随机分组

2.同质分组

3.异质分组

4.友情分组

二、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

(一)影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

1.师生数量

2.体育场地器材

3.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4.学生个体差异

(二)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仍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以分组教学来适应学生差异

3.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布置

一.体育课场地器材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确保安全,卫生

(二)因地制宜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二.体育场地的布置

(一)运动场地的点,位,线

(二)体育场地线段的画法

1.石粉画线

2.胶带贴线

3.预制移动线铺设

(三)体育场地标志线(物)布置

1.标志线(物)类型

(1)点线面标志

(2)限制型标志

(3)诱导性标志

2.标志线(物)的布置技巧

(1)标志线“一线多用”

(2)选用器材来代替

(3)标志物出现的时机

三.体育器材的布置

(一)体育器材的安置方法

1.相邻安置法

2.重叠安置法

3.流水安置法

(二)体育器材的收发

第四节体育课教学队伍的安排与调动

一,体育课常用队形

1.四列横队

2.四列纵队

3.双排对面站立

4.八字队形

5.弧线型队形

6.圆形队形

7.方形

8.散点式队形

二.体育课教师教学站位的形式(队列合并)

1.等边三角形顶点的教学站位

2.圆形的教学站位

3.场地外教学站位

4.多列横队中间的教学站位

5.队伍行进间的教学站位

三.体育课教学队伍调动的方法

1.口令指挥调动队伍

2.标志辅助调动队伍

3.采用游戏,音乐调动

四.体育课教学队伍安排与调动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队伍安排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前提

(二)把握时间合理调动教学队伍

(三)教学队伍安排与调动要防止盲目追求形式

(四)队伍安排与调动要符合安全原则

第五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

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的含义

1.学生机体能够承受,具有可接受性

2.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3.运动负荷安排的节奏符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并能保证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二.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的量度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运动负荷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运动负荷

3.根据体育课教材的性质安排运动负荷

4.根据季节气候及场地器材安排运动负荷

四.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1.改变身体运动要素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

3.改变练习的重复条件

4.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5.改变课的组织教法安排

第六节体育课堂教学秩序

(一)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

1.课前常规

2.课中常规

3.课后常规

(二)制定和执行体育课堂纪律的注意事项

1.体育课堂纪律应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2.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纪律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3.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应公开一贯

4.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应尽量采用积极的强化方式

第七节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应变技巧

一.体育课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应变措施

(一)学生

(二)老师

(三)非人为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1.体育器材设备损坏

2.外界环境干扰的应变措施

二.突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1.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果断采取处置策略

2.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3.因势利导,善于把突发问题转换成课堂资源

第七章体育教学设计第一节体育教学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全面分析学生

2.确定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内容

4.设计教学策略

5.体育教学设计方案评价

第二节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

1.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顺序

2.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3.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可行性

三.设计体育教学策略

(一)设计体育教学策略的依据

1.依据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

2.依据体育教学内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5.依据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

(二)体育教学策略的类型

1.主题教学策略

2.分层教学策略

3.多媒体教学策略

4.问题教学策略

5.反思性教学策略

(三)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1.按课的类型组织教学

2.按课的结构组织教学

3.按课的教学组织对象

4.按场地条件组织教学

(四)突出体育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第三节体育教学设计的类型

一.学年教学计划

(一)学年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1.制定学年教学目标

2.分配学年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3.制定年度考核和评价内容

(二)制定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系统性

2.全面性

3.针对性

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二)制定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

2.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季节特点

3.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单元

4.要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

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二)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

2.要认真钻研体育教材

3.要认真设计教学学过程

4.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四.课时教学计划

第八章体育课的备课与说课一.体育实践课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2.培养体育骨干能力

3.预计适宜的运动负荷

(二)备教材

1.钻研体育教材

2.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3.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三)备组织教法

1.组织过程安排有效

2.教学方法要得当

3.注重“学法”指导

(四)备场地器材

1.课前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2.场地器材布置要有利于运动负荷安排和卫生

(五)备天气

1.要了解季节气候特点

2.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因地制宜

(六)编写教案(课时计划)

二.体育课教案(课时教学计划)的编写

(一)制定课时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课时教学计划目标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1)准备活动安排

(2)基本部分安排

(3)结束部分安排

3.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1)确定课的各部分时间

(2)确定“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3)确定“练习的次数”并算出时间

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策划课中场地器材布局

6.考虑适时进行学习评价

7.课后小结

(二)教案的格式

1.文字叙写式

2.卡片式

3.表格式

第二节体育理论课备课

一.体育理论课备课内容

(一)备教材

(二)备学生

(三)备教法

二.体育理论课教案编写

1.确定教学目标

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

4.板书设计

5.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节说课一.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评价性说课

3.示范性说课

二.说课的内容

1.说目标

2.说教材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过程

6.说预期效果

三.撰写说课稿四.说课的技巧

1.注意形象

2.开场白与结束语

3.表达技巧

4.沉着,冷静应对提问五.说课评价

第九章体育教学评价

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一)体育学习效果受先天性差异影响较大

(二)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三)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

(二)激励功能

(三)调控功能

(四)导向功能

三.体育教学评价的流程

(一)确立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确立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三)制定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1.目标参考系

2.规范标准

3.个体标准

(四)收集体育教学评价的信息

1.观察法

2.问卷法

3.测验法

4.文献法

(五)整理判断体育教学评价结果

(六)体育教学评价过程的监督

第二节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一.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组织

4.教学方法与技巧

5.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教师自我评价

2.同行专家评价

3.学生评价

第三节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一.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1.体育基础知识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学习态度与情感

4.学习能力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三.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2.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

3.个体内差异平价

四.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内容体系要全面,具有可选择性

2.学习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统一

3.评价方法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性】

第十章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一)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

1.早操(早锻炼)

2.课间操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3.体育节

4.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二)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

1.班级体育锻炼

2.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

3.运动队训练

(三)个人体育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一)课外活动的性质具有发法定性与自愿性(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具有灵活性

第二节校园体育社团

一.校园体育社团的特征

1.组建的自发性

2.运作的自主性

3.行为的自律性

二.校园体育社团组建的指导

(一)组建校园体育社团的条件

(二)校园体育社团发起人的物色

(三)校园体育社团章程的拟定

(四)申请设立体育社团指导

三.校园体育社团运作的指导

(一)整合资源,提供保障

(二)体育社团干部的激励

(三)体育社团筹资路径指导

(四)体育社团的活动指导

1.保证活动的计划性与经常性

2.力求活动有特色

3.强调活动组织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的策划

一.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策划的步骤及内容

(一)明确目标,确立主题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意与设计

(三)拟定活动组织流程

二.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

(一)重在调动学生参与

(二)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科学安排,注重细节

三.学校大型体育活动计划书的一般格式和内容(一)学校大型体育活动计划书的一般格式和内容

1.封面

2.正文

(1)活动目的

(2)活动主题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

(5)参与对象

(6)活动主要内容

(7)活动组织

(8)场地器材

(9)人员安排

(10)经费预算

(11)宣传计划

(12)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3.附件

(二)编制学校大型体育活动计划书的注意事项

1.顺序得当

2.内容量适度

3.主次分清

4.留有余地

第四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一.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制度安排

(一)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

(三)落实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措施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跟踪管理

(一)活动信息收集

1.数据统计

2.经验判断法

(二)活动状态报告

1.日常报告

2.例外报告

3.特别分析报告

(三)活动进度控制

第十一章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的转变

1.从体育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健康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2.从单纯的体育教学者向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转变

3.从教学计划的机械执行者向开拓创新者转变

4.从教学指挥者向参与者。合作者转变

三.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殊性

(二)教育职责与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三)体育技能多样化与个性化统一性

(四)自身榜样的教育性

(五)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的延展性

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2.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3.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4.强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科研与创新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7.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职责

(一)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二)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四)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能力

(六)体育教师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者和培养者

(七)全面参与,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发展

(八)协助社会体育工作

第三节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1.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深化改革的要求

3.专业化是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

(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1.专业理想

2.专业态度

3.专业知识

4.专业技能

5.专业品质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1.自学

2.在职培训

3.提高学历层次

1.加强科学研究

第十二章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法规管理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定义

二.学校体育法制化管理意义

(一)依法治校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基础

(二)加强政府职能,依法管理学校体育

三.学校体育法规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法律规定

(二)学校体育的具体法律及规范性规定

1.体育学关于学校体育的规定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主要规定

3.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学校体育的规定

4.学校卫生条例的主要规定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主要规定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7.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试行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一)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2.课程计划管理

3.体育师资管理

4.学校体育经费及器材设施管理

(二)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

1.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管理

2.体育课教学管理

3.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4.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管理

5.学生体质与健康管理

6.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7.体育信息资料,档案管理

8.学校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管理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一)法律方法

(二)行政管理方法

(三)宣传教育的方法

(四)经济方法

(五)目标管理方法

(六)检查评估方法

第三节学校体育组织结构管理

一.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系统

(一)各级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机构

1.教育部

2.国家体育总局

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

(三)学校体育社会组织

二.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系统

(一)学校体育工作领导系统

(二)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系统

(三)学校体育活动组织

第四节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一.学校体育安全概述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界定

(二)学校伤害事故的类型·

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1.过错责任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

3.公平责任原则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具体规定

四.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一)事故处理程序

1.积极救助,及时报告

2.合情合法,协商解决(二)事故伤害的赔偿

1.赔偿范围

2.赔偿项目

3.赔偿标准

五.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