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_以深圳市为例

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_以深圳市为例
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_以深圳市为例

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以深圳市为例

邵任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背景下的一种特殊的“亦城亦村”现象,在物理形态上已经完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并不能掩盖“城中村”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村民方面的原因,同时也与政府行为密不可分。虽然城中村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不可否认,但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中村;成因;改造;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07-0055-03

Discussing on the causes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village in the urban: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ity

SHAO Ren-we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510420,China)Abstract:Village in the urban is in nature a kind of special phenomenon of both“city and country”against the context of China ur-banization.Although it has been one part of the ubran in physical shape,the change of the space form and structure cannot conceal kinds of problems in village in the urban.These problems are related with villagers,but also closely the government action.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village in the urban can not be denied,bu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village in the urban is inevita-ble.

Key words:village in the urban;cause;modification;necessity

城中村是在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的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在城市的快速变迁的过程中,城市扩张与农村城市化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这对城市的物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改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中村从形成之初起就成为地方政府改造的目标,特别是城市发展用地越来越稀缺的今天,城中村的土地必须作为可再开发土地资源进行盘活,以释放存量土地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本文将以深圳市为例,深入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且对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问题

深圳市城中村的积弊已经阻碍了现代化城市发展,也是城市社会管理的“重灾区”,深圳市城中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违规乱建。根据深圳市政府文件,每户住宅基底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楼高不超过三层。但在租金的巨大利益驱动下,多数村民把住宅基底面积扩大到100平方米以上,楼高多数在八九层甚至更高,无论是宅基地面积还是楼层高度都严重超过了政府的规划范围。这带来政府治理的困境:一方面,这些都是违规违章建筑,理应拆除。但这些违章建筑数量太多,租金数量巨大,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拆除这些建筑不仅浪费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将引发村民激烈的群体对抗和冲突,让政府无可奈何。而且没有了租金收入,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也相应加重了。另一方面,法不责众有现实困境,但如果任其发展,则让政府的规章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2.火灾隐患。由于村民总想在最有限的空间内建设最大面积的住房,违规加宽加高成为城中村建筑普遍现象。“握手楼”、“一线天”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城中村建筑的现状。街道内的电线、电话线等就像一张张蜘蛛网,布满了整个街道狭窄的空间。另外,每户都住满了外来工,外来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极容易引发火灾。但是,由于楼与楼的间距非常小,街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进不了村内,损失难以估量。

3.社会问题。城中村村民仅仅依靠房屋出租就获得了

·

55

·

第32卷第7期2010年7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Vol.32,No.7

July.2010

收稿日期:2010-06-02

作者简介:邵任薇(1978—),女,江西九江人,讲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和地方政府治理。

大量的收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村民很少就业。村民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生活方式对周边人群形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城中村外来工数量多,流动人口多,同时,村内治安管理薄弱,使得城中村“黄赌毒”等治安事件和犯罪事件频发。城中村的社会治安问题非常严峻,对整个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4.环境不美。深圳市正努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对城市形象有很大影响,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因

城中村现象是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短时间内形成的,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太快,村民和政府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识和协调出现的问题,以致问题逐渐积累发展成今天的局面。

1.从村民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村民的价值追求较低。对于刚刚脱胎于农民身份的城中村村民来说,“洗脚上田”让他们对经济收入的关注远甚于对居住环境的关注。较之以之前的“耕田时代”的生活,村民现有的居住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产生不了更高的追求。同时,深圳市政府已经宣布把村集体的土地归国家所有,违章建筑也要进行改造,但由于政府补偿资金没到位和村民的强烈抵制等原因,土地国有化没有真正实施。但村民担忧土地收归国有是“迟早的事”,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村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弥补今后可能导致的损失;第二,经济快速发展。深圳改革开放引来了大量的外资,“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兴起则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孔雀东南飞”让内地各层次人员争先恐后赶往深圳淘金。大量的外来工对低档次住房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村民纷纷抢建扩建住房来迎合这种市场需求,村民由此也得到了丰厚的租金回报,他们不需要向其他人群那样去努力提高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或努力工作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在城中村,收入的多少也个人的能力高低没有关系,只与出租房面积的大小有关。这也使得村民的命运与脚下的土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第三,观念转变不能一蹴而就。祖祖辈辈的乡村生活方式,让村民的意识观念上一时难于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各种规范,虽然作为制度安排的结果,他们在名义上是城市居民,但在观念意识上还固守着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例如对城市中的住宅建设报批制度感觉很不适应,觉得在自己的土地上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不需要什么许可。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村民的观念转变落后于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从政府层面来讲,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政策法规滞后于城市发展。滞后性是是多数政策法规的一个典型特征,与深圳快速的城市发展相比,深圳的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就相当明显。政策法规要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深圳城市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以致制定的政策法规难于适用城市发展的实践。90年代中后期,城市发展的溢出效应使土地的价值攀升,农民在宅基地上大量建造私房进行出租,以获取高额利润。其间,政府也曾出台过相关政策对违章建房的现象进行控制,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扩张,而政府难以制定出能够真正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私房政策和及时有效的规划指导,深圳错过了引导农村私房有序建设的最佳时机[1](P29);第二,土地所有权虚置。深圳市政府在1988年《关于严格制止超标准建造私房和占用土地等违法违章现象的通知》和1993年《关于处理深圳经济特区房产权属遗留问题的若干规定》的文件中宣布村内住宅用地和发展用地属国家所有,村民只拥有使用权。但是,深圳市政府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政府征用村民的土地进行相应的补偿,也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即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协议没有签署。因此,政府虽然宣布村集体土地归属于国家,但没有法律手续的支持,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真正转让。这样,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与土地所有权相关问题的混乱。深圳市政府单方面宣布土地的国有化,没有履行正规的征地程序,这是典型的非自愿交易,使得政府基于土地国有化的产权安排无法行使。所以深圳市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承认原村民及其集体事实上的土地产权结构的安排[2](P160);第三,政府没有适时地为激增的外来人口提供合法的廉租房或微利房。一方面外来人口急剧增多,他们对出租屋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没能及时提供廉租房或微利房来填补市场空白,同时政府的法规也无法阻挡村民出租住房以追求更高收入的愿望,目前深圳的低档出租住房几乎都是由原住民提供的。城中村大量违法建筑在政府没有提供合法的替代房源的情况下迎合了市场需求,这也是政府职能缺位的结果。

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城中村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本应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缓解了他们相当大部分的生存压力,从而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城中村的社会功能是不容否定的。另一方面,城中村也分担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和承担了社会保障功能。城中村担负着诸多的村庄公共事务,包括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同时,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将村民的社会福利涵盖在内,这部分也由城中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在蓝宇蕴看来,城中村的村民作为城市化的被动接受者,只有在城中村这一特定的社会空间里,才能抗拒外界的压力和风险。同时,城中村的利益关联型的共同体治理模式,具有了使社区正常运转的秩序法则,从而大量分担了政府治理的成本[3](P11)。

虽然城中村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不可否认,甚至有人认为,城中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经济机体[4](P157),城中村能够存在即具有合理性,需要时间来慢慢对它进行改变,而不应该一次性地改造。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其合理存在的充分理由。正如谢志岿所说,外来人口的住房不能完全听由违法建筑严重的城中村来解决,城中村居民的生计也不能靠违法建造私房解决,这都是政府

·

65

·

第7期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32卷

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5](P260)。正是由于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愿意支付农民城市化的成本,政府的失职造成城中村今天的局面。因此,当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已经给城市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今天,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分析来说,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反观生活在城中村中的村民和外地人口,只能聚居在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环境中,生活质量极其低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但是城中村居民的生存状态之低劣,何谈尊严地活着。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城市化不和谐的音符,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要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城中村问题。

(二)有利于解决城市治安、卫生和环境等社会问题

前文已述及城中村存在着突出的治安消防、环境卫生和规划管理滞后等社会问题。通过城中村改造,首先改变的是城中村的物理形态。虽然说物理形态的变化并不能解决城中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通过对建筑密度等空间形态的改造,可以使城中村的卫生状况和安全隐患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对城中村的社会形态产生积极的效果[5](P261)。

(三)有利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抑制房价

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城市中的优质区位,由于其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滞后,造成城中村的土地占有率高,利用率低,产出率更低,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当前,城市的扩张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占据着优质区位的城中村土地却在低效率地使用着,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期以来,深圳市主要是通过不断开发“增量”土地来进行城市建设,而类似于城中村这样的“存量”土地一直没有被纳入到城市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和开发之中。据数据显示,通过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内的各类旧改项目实施,深圳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远期可能向市场释放的住宅规模大约在5400万至7200万平方米,这个规模相当于深圳第十个五年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570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深圳未来每年都可能有数百万平方米的住宅通过城市更新规划释放出来。通过城中村改造,释放土地,从而增加房屋供应,对高涨的房价将会有抑制作用,长远来看对深圳楼市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有利于适应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从2005年就开始蔓延的“民工荒”一直都存在着上升的趋势,直至2010年,农民工的用工缺口越来越大,据初步估计,深圳存在约80万的民工缺口。“民工荒”的出现对“三来一补”企业的生存提出严峻的挑战。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单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民工荒”在倒逼企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对城中村村集体和村民的“出租经济”同样是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外来工的减少使城中村的租客锐减,村民依靠低档次出租屋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做法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厂房空置现象伴随着民工荒出现,对以厂房出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城中村改造,将低档次住房改造为高质量的商品房,提升房屋的租售价值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说是一种现实选择。因此,城中村改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总之,在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令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将成为今后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更新内部挖潜中,城中村这种在快速城市化下成长起来的村庄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开发土地资源。要打破城市发展用地的瓶颈,就需要实现“向存量要增量”,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内的“三旧改造”是实现城市发展土地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

注释:

①参见《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2005年10月;

②“三旧改造”是指通过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以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压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子栋,韩荡.深圳城中村的困境及对策[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11)

[2]樊纲.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4]李怀.“城中村”改造中的地方政府、村集体与村民[D],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6

[5]谢志岿.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5

·

75

·

第7期邵任薇:论城中村的成因及改造的必要性:以深圳市为例第32卷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补充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 策的补充意见 并政发〔2005〕30号 颁布时间:2005-11-29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就有关政策,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土地政策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解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政发〔2003〕10号)第三条第(三)项土地政策修改补充为: (一)城中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在其所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全部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征收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土地。拟征收的集体土地中有农用地的,应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征收集体土地中有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的,由用地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代征土地费用和其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安置 费用。 (二)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由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按市政府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组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对进行拆迁改造的用地逐个以协议方式出让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暂不进行拆迁改造的,待拆迁改造时再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城中村在土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留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用地,用于转制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就业安置。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相关政策第二条:“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有剩余土地的前提下,按每人133平方米控制,包括居住、公共设施、预留生产发展用地、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修改补充为: 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应包括其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预留的生产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益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道路(道路红线30米及以上)及两侧绿化用地不计入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中。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非农户房屋拆迁改造人均安置用地为30—50平方米,其中包括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为实施改造的资金筹措开发用地。 三、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京基水贝拆迁组—拆迁改造研讨会》 时间:2011-7-28 地点:水贝村京基旧改办公室 出席人:游力勇崔文来朱喜荣胡唐娟邵雷 主持人:邵雷 议题:深圳市城中村现状与旧改案例分析 章程: ◆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成功改造案例共享与失败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集思广益为水贝项目出谋划策(研讨) ◆未雨绸缪下步工作应注意的地方(研讨) 一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某些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特区政策带来经济的飞跃城市化浪潮急速席卷各地部分村落转眼间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发展初期政府因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着周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地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问题。 1. 深圳特区内城中村现状分析 广州市有着138个城中村,杭州市有101个城中村,武汉市有147个城中村,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有这么多的城中村,特区内共有173个自然村,约十万栋农民房,大部分高达5—8层,有不少超过10层,面积总量逾1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 城中村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档次的一个“瓶颈”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房屋建筑质量差,人员复杂,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问题突出。片区通过功能改造与综合整治已难以奏效,拆除重建迫在眉睫。 2. 改造必要性 A 这是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功能定位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市容。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市政建设来讲,城中村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设施、排水管网、消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等与城市整体严重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因此, 要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造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城中村物质形态融入到城市整体中。

A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办事处 彭营社区唐湾自然村进行“城中村”改造开发(项目名称:万裕·水岸新城) 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阳市万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二OO九年六月十八日

目录 一、项目总论 (4) 1.1项目背景 (4) 1.1.1项目名称及概况 (4) 1.1.2开发公司 (4) 1.1.3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 (5) 1.1.4研究工作依据 (5) 1.1.5项目建设和内容 (5)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5) 1.2.1市场预测结论 (5) 1.2.2项目建设速度 (6) 1.2.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 1.2.4项目综合评价 (6) 二、项目投资环境和市场研究 (7) 2.1市场宏观背景 (7) 2.1.1全国投资环境 (7) 2.1.2南阳房地产市场状况 (13) 2.1.3区域发展及前景预测 (15) 2.1.4宏观市场与本项目发展借鉴 (15) 2.2区域市场分析 (16) 2.2.1区域市场界定 (16)

2.2.2供给分析 (16) 三、项目分析及评价 (17) 3.1地块解析 (17) 3.1.1交通条件 (17) 3.1.2地形地势 (18) 3.1.3规划限制条件 (18) 3.2项目SWOT分析 (18) 3.2.1项目优势 (18) 四、项目定位及项目评估 (18) 4.1项目定位 (18) 4.2方案评估意见 (19)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9) 5.1项目总投资估算 (19) 5.2经济指标 (20) 六、可行性研究结论 (20) 6.1项目的意义及利润预测 (20) 6.2项目风险及防范 (20) 6.3项目收入及支出 (21)

城中村改造方案

城中村改造方案

目录 第一篇总论 (1) 一、南芦村地块概况 (1) 二、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三、改造的主要目标 (2) 第二篇南芦村区域环境分析 (4) 第一章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分析 (4) 一、南芦村周边配套环境分析 (4) 二、地块市政配套分析 (5) 第二章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5) 一、市场供应 (5) 二、区域市场前景分析 (6) 第三篇南芦村开发改造方案 (6) 第一章改造模式及实施主体 (6) 一、改造模式 (6) 二、实施主体 (6) 第二章土地利用方案 (6) 一、地块的SWOT分析 (6) 二、地块核心竞争力 (7) 三、客户群分析及定位 (8) 四、项目定位 (9) 五、规划设计方案 (9) 六、“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方案 (18) 七、建设安排及实施计划 (19) 第三章改造中村民利益的保障 (20) 一、拆迁安置过渡中村民的生活 (20) 二、项目中村集体从开发中获得商业房经营或出租的收入 (20) 三、开拓了村民就业渠道 (20) 四、享受政府惠民政策 (20) 第四章项目开发改造投资估算 (20)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20) 二、项目投资估算 (21) 第五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39) 一、经济效益分析 (39) 二、社会效益分析 (42)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43) 一、结论 (43) 二、建议 (44)

第一篇总论 一、南芦村地块概况 某地处黄河中游,整个地区呈不规则的梯形, 东倚巍巍太岳, 西临滔滔黄河, 北与晋中、吕梁市毗邻, 南与运城市接壤,地理位置重要,自然风光优美,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里的“尧都平阳”,即今某。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都发生在这里。某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 (一)地理位置 南芦村地块位于某市河西新区,锣鼓大桥北800米,西邻滨河西路,东临环境优美的汾河生态公园。村西与某市一中隔路相望,一中北侧是占地2500亩的山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汾河生态公园对岸是某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地,河道上有便桥相连。本地块距某市高铁火车站3公里,距河西长途汽车站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北侧高速引线工程即将开工,使区域地块开发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区域房地产开发带来空前的契机。 (二)用地现状 南芦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2.6亩(含代征道路及绿地76.35亩)。其中南芦村村民宅基地380亩,集体用地 142.6 亩(由南芦村村集体出租)。 (三)人口结构 南芦村地块上人口结构较为简单,南芦村中常住人口约1000人(农业人口约900人,非农业人口约100人)。 (四)村民经济来源 南芦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私房出租和私营生意。根据相关调查统计,2011年南芦村平均人均收入约为6600元/人·年。 二、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南芦村村民宅基地长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村民住宅混乱无序,村里街窄巷小,占地面积又大,使得村里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 14 – 2012年第11卷第3期 引言 新形势下加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既有利于理顺城区基层管理体制,促进基层社区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转变的速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完成城中村改造,推进现代城市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1.1 城中村宅基地产权变更困难 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不合理是城中村的根本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障碍。在目前运行机制和经济环境下,由于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实行房地产开发赢利空间较小,有关土地管理部门也不愿主动进行土地权属的转换,因此,短时期内变更土地产权将有一定的困难。 1.2 缺少资金来源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拆迁及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政府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费用。在缺少利益驱动的前提下,无法吸引多种大量资本投入,这也是城中村改造工作深入的巨大障碍。 1.3 管理体制没有良性发展 目前城中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开始就未能真正将其纳入城市管理的轨道,徘徊于城乡之间,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在发展上缺乏约束,没有得到科学、良性的发展。因此城中村改造及管理均需在体制上实施相应的改革。 1.4 政府与市场的不协调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是目前大多数城市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改造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政府往往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李献军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经济结构、农民就业方式和文化生活需要达到了城市(或城镇)发展的水平时对农村管理模式实施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3-0014-02 “缺位”或“越位”,即政府在该插手干预的地方却任由市场无序获取既得利益甚至违法操作,而本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地方政府却主动干预市场竞争,破坏市场机制。政府的有为与不为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得不到和谐发展,甚至由于政府不恰当的行为导致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对抗,最终导致许多城中村改造难以实施,改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偏离城市发展的目标,这些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界限不明确有关。 2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2.1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项目经济利益,使城中村改造的利益普惠于众,尤其是城中村村民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改造结果的最优化,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因此各级政府要在改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落到实处。在充分强调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宏观调控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方式,又要按照“一村一方案”进行改造城中村,将城中村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要求,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市、区、街道、村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改造资金、方法、收益分配等问题。这样既有利于解决拆迁安置这一重大障碍,也降低了改造强度和改造成本。 2.2 突出以民为本,兼顾各方利益 城中村改造既要照顾村民利益,充分考虑农民转为市民的意愿、需求和目的,在各项政策上多向村民倾斜,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重视政府、改造单位的利益,做到政府、村民、改造单位三者利益的均衡。政府与改造单位之间要兼顾改造单位的利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深圳市宝安区旧城旧村(城中村)

深圳市宝安区旧城旧村(城中村) 改造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宝安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工作,根据《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深府[2 0 04]1 7 7号) 和《宝安区旧城旧村改造管理暂行办法》(深宝府[2 0 04]4 9号),结合宝安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宝安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分为经营性改造方式的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和旧村(城中村)更新改造统建上楼、安置原居民自住自用方式的旧村(城中村)自改两种形式。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旧村(城中村)是指我区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及继受单位保留使用的建筑物使用年限较长、建筑质量低下、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严重衰退的旧(祖)屋集中区。 本细则所称旧城是指宝安区城市建成区内的功能失调、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旧住宅区、旧工业区、旧工商住混合区等。 第四条经营性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应当纳入全市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但不占用当年其它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第五条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机构通过竞标开发或者参与开发我区经营性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中村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公司可以与国内外有实力的机构合作参与所在地经营性旧城旧村(城中村) 改造项目。 旧村自改的改造主体单位是改造项目所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公司。 第六条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应加强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应纳入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和计划。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区旧城改造领导小组是全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制定与修改我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规范性文件: (二)审定我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计划和规划(包括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和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审定我区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单位: (四)其它重大旧城旧村(城中村)改造事项。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已逐渐位于中心城区之中,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毋庸置疑,破解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除体制障碍是关键,改革产权制度是根本。 一、“城中村”存在问题的分析 “城中村”是城市急剧膨胀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结果,其无序化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因土地制度的城乡差异,造成“城中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接吻楼、握手楼、贴面楼比比皆是。二是村内道路等级很低且不成体系,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极低。三是村内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四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大部分随城市发展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多愿意选择租金较低、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结果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突出,各项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五是传统农村文化尚未与现代城市文明接轨,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并未带来村民素

质的提高,富裕之后不思进取,不工作、不读书的现象在中青年村民中蔓延。等等这些使“城中村”改造成为必然。 二、“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追根溯源,其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城中村”的主要成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分割明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不断扩充城市的区域空间,将城郊农村纳入统一管理,由于村落特有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这些村庄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即形成了城市里的农村社区——“城中村”。管理政策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行政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原有的行政区划缺乏科学性,被征用后的村镇始终未被国家同步从制度上纳入城市社区管理的范畴,在城市中逐步形成一个特殊区域,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 (二)土地产权模糊也是城中村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由规定可知,我国存在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种形式,一般而言,城市中实施国有产权制度,农村和城郊中采用集体产权制度。由于城市的向外发展,必然向农村扩张,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变得稀缺,土地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当前国家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性政策机遇非常难得,我市要充分借助“棚改”的政策支持、项目融资、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与积极因素,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化解。省委、省政府开展“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也是城中村改造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当前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较低,货币政策较宽松等,也是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有利条件。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尽管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存在投资巨大、存量土地盘活困难等问题,长期以来,城中村改造进展并不顺利。同时,城中村改造工作虽是民心所向、群众所盼,但真正实施、推进起来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未来几年还都将是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攻坚之年。 要继续保持高压姿态,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就要强化认识,加快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常态化,用重兵、出重拳,克难攻坚,保持定力,力争城中村改造有一个质的突破与飞跃。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力推进,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强力推进各类疑难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坚定不移做好要素保障,拆建同步,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沉淀,大力为百姓营造舒适人居环境。 加快城中村改造,首先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策平衡问题很重要,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一碗水端平,做到所有拆迁补偿协议都公

开,可以随时让其他拆迁户查阅,一旦遇到疑问,工作人员要及时正面解答。不让按时签约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得益。 其次,应当更加倚重街道、村居等基层力量。因其对该村现状、历史矛盾等信息掌握更加全面,了解更加透彻,在做思想工作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各项具体工作时能更加到位。因此,要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突出发挥基层力量的作用,使城中村改造过程更加顺利。 再次,具体工作任务要落实责任到人、到单位,避免改造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不公平分配等现象。一方面,最好先安置再拆迁,在安置中做到再细致一点、再具体一点、再关爱一点。另一方面,要加大拆迁安置货币化分配力度,这种安置方式既能消减房市库存,又可解决拆迁户即时搬迁、马上入住之难,是双赢之举。同时,多渠道引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建设,推动城市整体面貌的改观。 内容仅供参考

案例10: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冲突分析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冲突分析 李丽,姚芳敏 摘要: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如何平衡政府、开发商、改造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城中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本案例探讨了深圳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适用于运筹学中对策论的教学。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冲突分析;对策论 1深圳城中村简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城市从中心区向外围不断扩张,使原本属于城区边缘的农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这些村落仍保留着“一户一栋”的农村居住特点。不仅存在着社会治安较差、卫生环境恶化、土地权属不清、建筑功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制约了深圳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结构的完善。因此,进行城中村改造已成为政府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决定。 自1992年,深圳就开始尝试城中村的改造。近年来,由于深圳市的发展受到土地和空间、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和劳动力以及环境承载力这“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2005年公布了《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年)》,将城中村这样的“存量”土地纳入城市规划中,统一布局和开发利用,推进深圳市的现代化建设。 根据《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显示,至2007年底,深圳市各类住房总建筑面积约2.6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廉租及政策性住房:城中村自建私房的比例为9:5:12,城中村内的住房面积占深圳市住房总面积的46%,已成为深圳住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城市暂住人员住房问题研究》指出,近半(48.7%)的暂住人口住在城中村。村民、不同来源、不同职业的流动人口混杂居住在城中村中,造成城市治安紊乱,犯罪突发。同时村民在建造房屋时,往往优先考虑经济效益,为获取个体最大的经济利益,土地被村民用作最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强度高、密度大,常常出现“牵手搂”的现象,城中村的住房楼层也逐渐增加(见表1)。 表1.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各阶段的建设特征和形态

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使用功能与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场址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场址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场址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工程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建筑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结构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给排水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电气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弱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消防与人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消防设施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人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评价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评价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卫生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节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节电、节水、节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建筑节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选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本科班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 学号 1220121050 指导老师 教学点省委党校 2014年5月14日

内容提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研究和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已成为关键因素,全国各地在城中村改造中做了不少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加速城中村城市化有一定的作用。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混乱、环境恶劣、治安复杂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城中村这一现象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首先通过阐述“城中村”特征及其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城中村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中村城中村改造问题与对策

目录 一、“城中村”的特征及“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1) (一)城中村的特征 (2) (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3) 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问题 (5) (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盲区 (5) (二)城中村普遍存在的治安形势严峻的问题 (5) (三)职业问题 (6) 三、“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6) (一)贯彻“规划优先”的原则,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编 制体系 (7) (二)解决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提高村民素质 (8)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民社会保障的城市化 (9) 参考文献 (10)

论城中村改造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城中村改造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国村改造的现状、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并探究我国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及城中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 对当前正确 认识和解决城中村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改造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reconstruction city countries, problems,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analysis. our country villages and explore the reason and village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villages inside the city and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solve problems village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villages;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中村隐藏的问题日益暴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总体来说,当前“城中村”主要呈现以下问题。 1.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总体上是受利益的驱使。首先,以

可行性报告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0421文档

2020 可行性报告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0421文档 EDUCATION WORD

可行性报告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_0421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城中村改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较普遍现象,撤村建居社区在近几年中因周边土地大量征用开发,成为四周都是被城市居民住宅所包围的“城中村”,通过撤村建居已从村变为社区,村民变为居民,在组织形式上初步完成了城市化接轨。目前撤村建居社区从行政关系讲是隶属于街道,但其财政基本独立,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设施管理等方面,仍有赖于原村经济合作社,因而在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定海目前共有小石契、洞桥、长岗山、胜利、义桥、茅岭、庆丰等七个城中村和沈岭、甬兴、洋岙、东湾、城北五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由两个城中村组成),面积约31.2平方公里,总人口大概420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约3万。 由于城中村的特殊性,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问题。 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中村的排污管道、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各种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及配套建设都未列入城建统一规划,加之各村财政投入不均,各城中村环卫基础建设标准不一致,投入不平衡,总体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造成目前公厕建造布局不合理、路灯亮化率未达标、垃圾箱破损严重、道路坑洼不平、市政管网不到位、绿化覆盖率明显不足等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城中村当前急需新造公厕22座、安装路灯646盏、道路硬化修补面积达50000平方米、明沟污水管道铺设近30000平方米、绿化补种20000平方米。特别是因为市政管线不配套,城中村很大部分地区排水设施不全,居民生活污水很多往房前屋后一倒了之,一到雨天,污水横溢,或者截污纳管不到位,雨污合流,社区的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粪水直排就近河道、溪沟,造成环境污染。 二、环境卫生治理不尽如人意。 城中村的整治工作年年开展,但年年需要整治,反潮现象明显。租住在城中村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低收入者,卫生意识较差,乱扔、乱倒垃圾和随地大小便现象比比皆是;当地居民虽已从村民转变成居民,但思想上仍保留着农村环境意识,往往只注意自家保洁而忽视公共卫生,因而城中村的卫生死角仍随处可见,农村尤其城区周边水库溢洪道附近居住的市民及部分店铺垃圾不按规定投放垃圾,习惯倒入溢洪道,至此产生死角垃圾。一旦遇到下雨天垃圾随着水流顺势而下,污染了城区河道,给河道整治工作带来影响。 三、出租房未能有序规范管理。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当前国家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性政策机遇非常难得,我市要充分借助“棚改”的政策支持.项目融资.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与积极因素,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化解。省委.省政府开展“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也是城中村改造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当前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较低,货币政策较宽松等,也是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有利条件。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尽管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存在投资巨大.存量土地盘活困难等问题,长期以来,城中村改造进展并不顺利。同时,城中村改造工作虽是民心所向.群众所盼,但真正实施.推进起来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未来几年还都将是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攻坚之年。要继续保持高压姿态,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就要强化认识,加快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常态化,用重兵.出重拳,克难攻坚,保持定力,力争城中村改造有一个质的突破与飞跃。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力推进,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强力推进各类疑难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坚定不移做好要素保障,拆建同步,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沉淀,大力为百姓营造舒适人居环境。加快城中村改造,首先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让老百姓心服口

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策平衡问题很重要,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一碗水端平,做到所有拆迁补偿协议都公开,可以随时让其他拆迁户查阅,一旦遇到疑问,工作人员要及时正面解答。不让按时签约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得益。其次,应当更加倚重街道.村居等基层力量。因其对该村现状.历史矛盾等信息掌握更加全面,了解更加透彻,在做思想工作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各项具体工作时能更加到位。因此,要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突出发挥基层力量的作用,使城中村改造过程更加顺利。再次,具体工作任务要落实责任到人.到单位,避免改造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不公平分配等现象。一方面,最好先安置再拆迁,在安置中做到再细致一点.再具体一点.再关爱一点。另一方面,要加大拆迁安置货币化分配力度,这种安置方式既能消减房市库存,又可解决拆迁户即时搬迁.马上入住之难,是双赢之举。同时,多渠道引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建设,推动城市整体面貌的改观。

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 1.1.2项目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项目建设单位:省繁强房地产开发 1.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 地块一位于劳动路以南,太公路以北,劳动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学院路以西。地块二位于卫州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学院路以西。地块三位于卫州路以南,学院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友谊路以西。 1.2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编制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 资格证书号:工咨甲 1.3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中央1号文; 4、国家、省、卫辉市关于土地征用、拆迁、出让等方面的法规或文件;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4 研究围与编制容 受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围和深度的规定,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保护、节能、项目组织与实施、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初步的指导性建议和依据。 1.5 项目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