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1、共显性/并显性:杂合子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

2、复等位基因:指的是一个群体中,在一个基因座上存在着2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x2检验:亦称卡方检验。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方式之一。x是一个希腊字母,x2可读音为卡方,所以译为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定类或定序变量的假设检验,在社会统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卡方检验的步骤一般为:

〔1〕建立假设,确定显著水平a与自由度df、查x2值表得到否认域的临界值;

(3)由样本资料计算x2值;

〔3〕将计算所得的x2值与临界x2值〔负值都取绝对值〕作比较,假设计算值大于临界值,那么否认Ⅱ0;反之,那么成认Ⅱ0。

计算卡方值的公式一般可表示为:x2=∑[〔fo—fc〕2/fc]

式中:fo表示实际所得的次数,fc表示由假设而定的理论次数,∑为加总符号。

4、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5、剂量补偿效应:在XY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中,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即在雌性、雄性细胞里,X染色体的编码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6、干预: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基因间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时机就减少体,称之为遗传干预。

7、C值悖论: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称为C值〔C Value〕,每种生物具有其特定的C值; 生物的C值并不与生物复杂程度〔或进化上所处地位〕相关的现象称作C值悖论,即物种的基因数与其复杂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8、基因家族:序列高度相似但不一定完全一样的一类基因成员。

9、基因转变: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一个基因使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发生相应的变化

10、Alu家族:灵长类基因组特有的含量丰富的短散的重复序列,推测与基因调控有关。

11、普遍性转导:不同染色体片段中各个标记基因转导频率大致一样的转导。

12、高频重组菌株:F质粒〔致育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形成高频重组株,具有高频率转移自身染色体至F-菌的能力。

13、互补测验:比较顺式和反式构型个体的表型以判断两突变是否发生在一个基因座的测验

14、数量性状基因座: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数量性状基因座

15、遗传率:遗传变异占总变异(表型变异)的比率。

16、广义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7、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18、动态突变:DNA序列中由于寡核苷酸拷贝数目的变化,引起生物表型改变的突变

19、基因组印记:就是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

20、染色质重塑:基因表达的复制和重组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状态、核小体中组蛋白以及对应DNA分子会发生改变的分子机理。

21、母体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并将其产物〔mRNA或蛋白质〕储存在卵母细胞中的基因

22、同源异形基因:决定果蝇体节形成的发育基因,其同源异形盒子编码同源异形

构造域蛋白,在进化上极为保守,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基因组中都有存在。

23、RFLP标记:开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RFLP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24、SNP:单个碱基上的变异,也就是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25、比较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图谱和序列分析的根底上,对基因和基因的构造进展比较,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调控机制和物种进化过程的学科。

26、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并将其引入到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一般为E.coli.〕繁殖和扩增,理论上此群体就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mRNA信息,称该生物基因组的cDNA文库。

27、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克隆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28、长链非编码RNA:长度在200-100000 nt之间、不编码蛋白、参与细胞多种过程调控、种类、数量、功能都不明确的RNA分子

29、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总数中的比率。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30、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个体数的比例。

31、遗传漂变:群体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32、分子总系发生数:没找到

33、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34、雄性不育:动、植物雄性细胞或生殖器官丧失生理机能的现象。形成后可遗传

35、反转录转座子:指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展转座的可动元件。

36、插入序列:是从细菌的操纵子的插入突变中发现的。是仅含有转座酶基因的简单转移序列。

37、表观遗传学: 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等造成的染色体构造适应性变异,可改变染色体的表达活性,但并不一定可遗传。

38、水平基因转移:又称侧向基因转移,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部细胞器之间所进展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39、不等交换:同源染色体联合时不能准确配对,交换发生在不对应的位置上,结果使一条染色体缺少一局部,而另一条染色体那么多了一小局部。

以下来自网络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构造。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严密相连的过程。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由于形成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场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构造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一样,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因。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局部。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粒,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粒,着丝粒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基因(gene):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根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是指同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突变型基因(Mutant gene)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构造的改变端粒〔Telomeres〕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构造,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动粒〔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构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野生型基因(wild type gene):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座位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自交(selfing):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一样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纯合子〔Homozygote〕:是指同一位点(locus)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一样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一样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别离。分为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杂合子〔heterozygote〕: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一样的基因型个体,如Aa。杂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会出现性状的别离。别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相斥相〔repulsion phase〕两个性状分别为甲和乙,甲显性性状与乙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选择〔select〕:改变基因频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宋体的是在汉语的遗传学书上的;黑体的是教师说的;华文新的是百度的。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通常以交换值来表示。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是基因定位最根本的方法。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来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1次杂交和1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染色体〔autosome〕:生物多对染色体中,除性染色体外的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在生物多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常染色质〔euchromatin〕: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局部的

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性别影响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又称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nce〕:与限性遗传不同,它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连锁强度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表现连续变异的遗传性状。〔指在一个群体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discrete characters〕:表现不连续变异的遗传性状。〔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基因座〔locus〕:一个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遗传率〔又叫遗传力,heritability〕: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展选择的一个指标。2广义遗传率h B 〔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2狭义遗传率h N〔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现实〔选择〕遗传率〔Reality(select)heritability〕:通过选择结果也可以估算群体的遗传率,这个遗传率叫做现实遗传率,用hR表示。选择反响〔Select response〕the degree of respond to mating the selected parent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ce〕: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指的是要留种的个体表型均值与畜群表型平均数之差。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杂种第二代及以后的别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的现象。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同一位点的基因可能有两种以上的形式,遗传学把同源染色体一样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座〕互补群〔plementation group〕:能与其它的互补群发生互补反响、同一个野生型基因产生的一系列〔所有的〕突变基因。除野生型外其它位点统称为一个互补群。整倍体〔euploid〕: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非常整体〔?〕非整倍体〔aneuploid〕:在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的根底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假设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单倍体〔haploid〕: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或细胞。多倍体〔polyploid〕: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统称为多倍体。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染色体组一样的多倍体叫做同源多倍体。所有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染色体组不同的多倍体叫做异源多倍体,其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双二倍体〔amphidiploid〕:异源四倍体中,由于两个种的染色体各具有两套,因而又叫做双二倍体。单体(monosomic);在亚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2n少一条的个体或细胞叫做单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II+I。单倍体(haploid);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或细胞。单价体(univalent);本应联会而未联会的染色体。二价体(bivalent);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三价体(trivalent);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的三个染色体配成一组的多价体,称为三价体或三价染色体缺体(nullisomic);对染色体的两条全部丧失了的个体或细胞成为缺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II。四体(tetrasomic);在正常2n根底上,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两个成员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四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II+IV。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两对染色体各缺少一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双单体。三体(trisomic);在正常2n的根底上,增加一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称为三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II+III。双三体(double trisomic):在正常2n根底上,有两对染色体各自都增加一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双三体。超倍体(hyperploid);染色体数多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超倍体。亚倍体(hypoploid);染色体数少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亚倍体。缺失〔deficiency〕;缺失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丧失了。重复(duplication);重复是指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易位〔translocation〕;异位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移接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倒位〔inversion〕;倒位指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倒转。缺失圈〔deficiency loop〕;中间缺失杂合体在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能观察到二价体上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缺失圈或缺失环重复圈〔duplication loop〕;重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如果重复区段较长,重复区段会被排挤出来,成为二价体的一个突出的环或瘤——重复圈或重复环。感受态〔petence〕;细胞处于能够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称感受态,处于感受态的细胞称作感受态细胞。原养型〔prototroph〕;能在矿物培养

基上合成自身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的细菌。辅养型〔auxotroph〕;一个细菌失去了合成一种至数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从而导致其不能再矿物培养基上生长。接合〔conjugation〕;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性导〔sexduction〕;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转导〔transduction〕;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展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质粒〔plasmid〕;质粒是指存在于细胞中能独立进展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F细胞〔F cells〕;F因子为致育因子,含有F 因子的细胞即为F细胞。++F细胞〔F cell〕;含有自主状态的F因子的细胞。高频率重组〔hfr〕细胞〔high frequency rebination〕;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胞叫做高频重组细胞,即hfr细胞。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构造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选择效应和突变作用。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指某一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的百分率。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某一特定基因占该基因座基因总数的百分率。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孟德尔把在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显性作用()不完全显性(inplete dominance):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加性(additive allelic effect)在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中,各基因单独产生的效应。干扰(interference,I)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次单交换的时机就会减少的现象。正干扰(positive 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对它临近位置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有抑制或减弱的作用为正干扰。负干扰(negative 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对它临近位置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有促进或增强的作用为正干扰。连锁遗传(linkage inheritance)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连锁(linkage)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不完全连锁(inplete linkage)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局部为亲本类型,少局部为重组类型的现象。完全连锁(plete linkage)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那么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符合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双交型配子(Double pay gametes):三连锁基因型亲本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如某三连锁基因杂种产生的亲型配子是ABD和abd,双交换型配子是abD和ABd。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双交换值(Double exchange value)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片段之间发生两次交换的频率。单交换值(Single exchange value)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片段之间发生一次交换的频率。基因间互作(intergenic interaction)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互补作用(plementary effect)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那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叠加作用(duplicate effect)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一样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显性上位(epistatic dominance)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隐性上位(epistatic recessiveness)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同型配子体()异型配子体()同型染色体对()异型染色体对()交换(crossing-over)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基因定位(gene mapping)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连锁作图(linkage mapping)根据基因间的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过程。

遗传学名词解释大全

autoregulation 自我调节:基因通过自身的产物来调节转录。 autosome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 auxotroph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一种突变体,它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培养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物质才能生长。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见reversion bacteriophage (phage) 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 balance model 平衡模型:关于遗传变异比例的一种模型,它认为自然选择维持了群体中大量遗传变异的存在。 balanced polymorphism 平衡多态现象:稳定的遗传多态现象是由自然选择来维持的。 Barr body 巴氏小体:在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核中有一个高度凝聚的染色质团,它是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 base analog 碱基类似物: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和DNA的碱基相似,在DNA的代谢过程中有时会取代正常碱基,结果使DNA的碱基发生突变。 bead theory 串珠学说:已被否定的学说,认为基因附着在染色体上,就象项链上的串珠。它既是突变单位又是重组单位。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大小相近的两个子细胞的过程。binomial distribution 二项分布:具有两种可能结果的 biparental zygote 双亲合子:又称双亲遗传(biparental inheriance),衣藻(chlamydomonas) 的合子含有来自双亲的DNA。这种细胞一般很少见。 biochemical mutation 生化突变,见自发突变(autotrophic mutation)。bivalent 二价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彼此联合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ottleneck effect 瓶颈效应:一种类型的漂变。当群体很小时产生这种效应,结果使基因座中有的基因丢失了。 branch-point sequence 分支点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保守顺序:YNCURAY(Y: 嘧啶,R:嘌呤, N:任何碱基),位于核mRNA内含子和II 类内含子3'端附近,其中的A可通过5'-2'连接的方式和内含子5'端相连接,在剪接时形成套马索状结构。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广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所含遗传方差的百分比。cotplot 浓度时间乘积图:一个样本单位单链DNA分子复性动力学曲线。以结合为双链的量为纵坐标,以DNA浓度和时间的乘积为横坐标作出的DNA复性动力学曲线 C value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所含的DNA总量。 CAAT element CAAT元件:真核启动子上游元件之一,常位于上游-80bp附近,其功能是控制转录起始频率,保守顺序是 5'-GGCCAATCT-3'。 cancer 癌:恶性肿瘤,细胞失控,异常分裂且在生物体内可播散。 5'-capping -5'加帽:在 mRNA加工的过程中在前体 mRNA分子的5'端加上甲基核苷酸的“帽子”。 catabolite repression (glucose effect) 分解代谢物阻遏(糖效应):当糖存在时能诱发细菌操纵子的失活,即使操纵子的诱导物存在也是如此。 cDNA 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以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的拷贝。 cDNA clone cDNA分子克隆:将cDNA片段装在载体上转化细菌扩增出多克隆的过程,最终可建立cDNA文库。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统称为原核生物 2、前导链:5‘—3’方向延伸的链称为前导链。 3、冈崎片段:另一条链先沿5‘—3’方向合成的一些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4、单位性状:生物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元,这些被区分 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 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6、性影响遗传:是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得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者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7、遗传距离: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叫做遗传距离。 8、嵌合体:突变体区与正常非突变性状并存在一个生物体或其器官, 组织上,称为嵌合体。 9、易位: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移接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 10、整倍体: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 11、初级三体:外加的染色体与其余两条染色体完全相同,即同源组的3条染色体相同。 12、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座

13、加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积效应,用A 表示 14、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15、部分二倍体:在接合后的一个短时间内,供体外基因子与受体内基因子形成一段二倍体的DNA,这样的细菌称为二倍体。 16、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一类细胞 17、相对性状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出来 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8、后随链: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连接起来,成为一条完整的链, 这条链成为后随链。 19、遗传密码:DNA分子中含有4种密码符号,遗传信息就贮藏在4种 碱基密码的不同排列顺序中,成为遗传密码。 20、芽变:植物芽原基发育早期的突变细胞可能发育形成一个突变 芽或枝条,称为芽变。 21、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 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22、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23、异源多倍体:其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的种,属 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 24、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3、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是在DNA的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5、半保留复制:一种(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6、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上的合成是连续的,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7、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8、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9、减数分裂:是生物中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的机制。 10、复等位基因: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11、复制子: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DNA叫做复制子。 12、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14、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作用。 15、抑制作用: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16、叠加作用: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当出现显性基因时,既表现出一种性状。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只有当多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相对隐性性状。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芥果形遗传。简而言之:当显性基因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全隐性基因时,表现为一种相似性状。 17、积加作用: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例如,南瓜果形遗传。 18、适合度检测:检验实际观测数是否与某种理论比率相符合。 19、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20、一因多效: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21、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22、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不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23、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遗传学最全名词解释

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 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 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A、一次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 两次细胞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B、染色体的数目不变(2n) 染色体的数目减半(n) C、染色体不配对 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 D、没有重组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产生重组 E、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 是性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方式 F、前期短,每一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前期Ⅰ长而复杂,每一二价体含四条染色单体 G、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Ⅰ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并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H、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染色单体分离 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I、末期染色体数为2n,每个染色体含有一条染色单体 末期Ⅰ染色体数为n,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显性上位与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共同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其中一对基因能遮盖另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作用称上位作用,如果起上位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则叫显性上位;如果起上位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叫隐性上位。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微效基因:在多基因遗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其贡献率较低,故称这些基因为微效基因。 2、加性效应:多对基因的作用累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这种现象叫做累加效应(加性效应)。 3、数量性状:即多基因遗传性状。数量性状在一个群体中变异的分布是连续的,呈正态分布,而且个体之间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 4、质量性状:主要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如血友病A,白化病等。 5、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6、易患性: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患性。易感性+环境因素=易患性。 7、患病阈值:代表患病所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的数量。 8、遗传率: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9、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是受多对非等位基因控制的遗 10、多因子遗传: 11、阈值学说:如果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的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即将发病,这个限度为域值。阈值代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感基因的数量。阈值

的存在,将群体区分为不连续的两种性状:正常人和患者。 12、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是指某一种遗传疾病或表型可以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或者基因座突变所引起的现象。遗传异质性分为等位基因异质性和基因座异质性。 13、基因多效性,是由某一个基因突变引起多种疾病或表型。 14、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15、从性遗传: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16、显性遗传病: 完全显性遗传:并指I型、短指症 半显性遗传:软骨发育不全、苯硫脲(PTC)的品尝能力 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指、 Marfan综合征、遗传性震颤、视网膜母细胞瘤 共显性遗传: ABO血型、延迟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I型、多发性结肠息肉Huntington舞蹈病 从性显性遗传:遗传性早秃、原发性血色病 17、AR 白化病、镰型细胞贫血 近视、粘多糖贮积症Ⅰ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 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 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 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 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 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 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 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如病毒、细菌、蓝藻 等。 9、 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 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 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 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 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 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 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 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 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 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 18、 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19、 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20、 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21、 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差异,这些差异互称为相对性状 22、 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 23、 杂种表现显性其后代表现显性和隐性的分离,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24、 是生物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同同源 染色体分开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从而导致性状分离这一规律。 25、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个体中是等位的,在群体中是复等位的。 26、 控制同一单位性状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的基因。 27、 控制生物某一单位性状或一些单位性状或全部性状的基因的组合。它代表生 物的1、遗传 2、 变异 3、 可遗传变异 4、 不遗传变异 5、 生物进化 6、 白然选择 7、 人工选择 8、 原核生物 9、 真核生物 10、 同源染色体 11、 非同源染色体 12、 双受精 13、 花粉直感 14、 孤雌生殖 15、 孤雄生殖 16、 单性生殖 17、 不定胚同 18、 单性结实 19、 无融合生殖 20、 单位形状 21、 相对性状 22、 性状 23、 分离现象 24、 分离规律 25、 相对基因 26、 等位基因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2.突变:DNA分子某些部分的基因能够发生改变,使生物产生性状 的差异。 3.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仅有拟核)以及没有 膜包被细胞器的细胞。 4.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 5.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 结构,其组成成分有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 6.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 形态的复合结构。 7.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 色体。 9.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0.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 色浅的染色质。 11.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 质。 12.组成性染色质:指除复制期外均处聚缩状态的染色质。它是由相 对简单、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

13.兼性染色质:指在某细胞外,或其发育的某阶段,原来的常染色 质卷缩、丧失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 14.着丝粒:也叫着丝点。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 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染色较浅。 15.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 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16.复制原点:在基因组上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 17.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 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18.次缢痕:指某些染色体臂上除主缢痕外还常含有另外缢缩区域。 19.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色体片段,通过 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20.核仁组织中心:在细胞分裂时,次缢痕紧密相连核仁,也称为核 仁组织中心。 21.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2.核型分析:又叫染色体组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 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这样进行分析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23.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 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 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 1、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 :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与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与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就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 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就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就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遗传学名词解释(119定)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genetics):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发育的科学。 2.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4.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生殖(reproduction):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生两性配子和两性配子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8.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生物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色体。9.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子食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2个精子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产生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胚,另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生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色体(autosome):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绝大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色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一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一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3、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内全部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4、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形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6、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亲代DNA双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7、简并现象: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锁决定的现象。 8、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传到m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过程。 9、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10、单位性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即单位性状。 11、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12、基因型:个体基因组成。 13、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4、自交、同株花朵间或同一朵花内雄雌配子的受精结合。 15、测交: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16、完全显性:F1表现出的所有性状都与亲本的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性状成为完全显性。 17、不完全显性:F1所表现出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18、共显性:一对相对性状在同一个体的同一部位同时表现的现象称为共显性,或并显性。 19、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臵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2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21、显性上位作用:显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现象(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对一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的情形称为上位性) 22、隐性上位作用:隐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现象 23、抑制作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24、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形状的表现。 25、一因多效: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26、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27、交换: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交换。 28、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29、相斥相:甲显性与乙隐性联系在一起遗传,乙显性与甲隐性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30、交换值: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1、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的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遗传学 名词解释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4.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5.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期,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6.中期染色体:由着丝粒,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端粒组成。 7.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8.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9.核型分析: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10.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200bp的DNA超螺旋,由H2A,H2B,H3,H4各2 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八聚体。 11.姊妹染色单体: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成为姊妹染色单体。 12.非姊妹染色单体: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 13.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 14.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15.有性生殖:经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 16.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叫自花授粉 17.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叫异花授粉 18.双受精:两个精核中的1个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而另1个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乳。被子植物所特有的这两种精核参与受精的过程。 19.胚乳直感:胚乳3n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20.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2n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21.孤雌生殖: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胚的生殖方式。 22.孤雄生殖:卵核在精子入卵后解体,精子在卵细胞质内发育形成具有父本染色体的胚。 23.单性结实:它是在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的现象。 24.生活周期:合子到个体成熟,再到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25.世代交替:多数有性生殖生物,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无性世代和一个有性世代,交替发生。 26.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7.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28.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29.表现型: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30.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31.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32.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33.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34.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35.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t表示。 36.完全显性: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成为完全显性 37.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38.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law of segregation(分离定律):一个遗传性状的两个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 程中是分离的,最终形成不同的配子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自由组合定律):应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 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The Law of Dominance(显性定律):在杂合子中,一个等位基因可以隐藏另 一个等位基因的存在。 ●allele(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 形态的基因。 ●test cross(测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交,是杂交子一代个体(F1)再与其隐 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是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monohybrid(单因子杂种):指只有1对等位基因不同的两个(同质的)亲本 所形成的杂种。 ●dihybrid(双基因杂种):二对等位基因不同的两亲间的杂种。 ●Complete dominance(完全显性):发生在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相同的情 况下。 ●in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f1杂种的表型介于两个亲本的表型之 间。 ●codominance(共显性):两个显性等位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影

响表型。 ●multiple allele(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allele frequency(等位基因频率):基因的每个等位基因占基因拷贝总数的一 个百分比,这个百分比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monomorphic genes(单型的基因):这种基因只有一种常见的野生型等位基 因。 ●polymorphic genes(多态性基因):有些基因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Pleiotropy(多效性):一个基因可能导致几个特征。 ●Recessive epistasis(隐性上位)隐性等位基因需要隐藏另一个基因的作用, 这种掩蔽现象称为隐性上位。 ●Quantitative characters(数量性状):是指在种群中连续变化的性状。 ●polygenic inheritance(多基因遗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对单一表型的加 性作用。 ●homologous 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长度相同,携带着控制相同遗传性 状的基因 ●karyotype(核型):细胞染色体对的有序排列。 ●genetic recombination(遗传重组):即产生与双亲不同的性状组合的后代。 ●parental types(亲本型):与亲本表型之一匹配的后代。 ●recombinant types(重组型) ●Genetic markers(遗传标记):位于同源基因上的基因可以作为参考点来确定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2.突变:DNA分子某些部分的基因能够发生改变,使生物产生性状 的差异。 3.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仅有拟核)以及没有 膜包被细胞器的细胞。 4.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 5.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 结构,其组成成分有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 6.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 形态的复合结构。 7.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 色体。 9.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0.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 色浅的染色质。 11.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 质。

12.组成性染色质:指除复制期外均处聚缩状态的染色质。它是由相 对简单、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 13.兼性染色质:指在某细胞外,或其发育的某阶段,原来的常染色 质卷缩、丧失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 14.着丝粒:也叫着丝点。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 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染色较浅。 15.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 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16.复制原点:在基因组上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 17.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 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18.次缢痕:指某些染色体臂上除主缢痕外还常含有另外缢缩区域。 19.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色体片段,通过 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20.核仁组织中心:在细胞分裂时,次缢痕紧密相连核仁,也称为核 仁组织中心。 21.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2.核型分析:又叫染色体组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 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这样进行分析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遗传:指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同源染色体:大小及形态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群体中,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许多物种中,还存在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其它染色体。每一对正常的同源染色体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座。染色体组型或核型:指由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和大小顺序(染色体长度)排列构成的图形。 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具有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减数分裂:是指在真核生物性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单位性状:是指将生物体所表现的总体性状区分成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杂种F1仅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将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基因型:是指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合,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如决定圆形种子性状的基因型为RR 和Rr,而决定皱形种子性状只能是rr; 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形态),如白花和红花性状。 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是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的不同形式。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座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是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隐性基因:是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不能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纯合基因型:是指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如RR或rr;纯合体是指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基因型:是指同一基因座上有两个不相同的等位基因,如Rr;杂合体是指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 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决定新性状发育的现象。 完全显性:指F1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的现象,而非表现为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称之。如孟德尔所选用的7对相对性状. 不完全显性:指F1所表现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之。如金鱼草、紫茉莉的花色传。共显性:指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多因一效:指多对基因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 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 连锁: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对性状,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的现象 连锁群: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重组率:是指杂合体产生重组型配子的频率,即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率。 完全连锁: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 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转化: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

遗传名词解释

遗传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的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3、外显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Aa)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 4、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 5、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的发病风险。如果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个限度,这个个体就将患病。【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 6、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 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又称遗传度,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7、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 完全一致。 8、嵌合体: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9、分子病: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 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10、遗传性酶病:也称先天性代谢缺陷,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酶蛋白质分子结构或 数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1、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12、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13、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检测体内DNA或RNA 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从而 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14、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的一种 手段。 15、基因治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 或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 1、遗传病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1.传播方式(垂直传递) 2.数量分布:患者在亲祖孙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 3.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获得性的:孕妇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导致胎 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Huntington舞 蹈病发病于25岁-- 45岁) 4.家族性遗传因素—如:多指、并指等;环境因素—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5.传染性 ※分类:单基因病(AD、AR、XD、XR、Y)、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2、填空: 1.生物体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 2.生物体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3.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叫遗传学 4.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