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及制图原则--有批注,很详细。

配筋及制图原则

8.1配筋原则

8.1.1 板配筋

(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 10@150,板底可用 10@200;

平屋面板配筋:可用 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 梁配筋

(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

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 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时,中

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

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计算需要

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8)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

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

小于400mm的梁,比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4=75mm,而

不是一般的100mm。

(9)当边跨框架梁搭在框架柱上时,注意梁纵向筋平直段的锚固长度

应满足0.4Lae要求。此时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10)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梁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和以

上各原则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梁端截面的底筋和顶筋配筋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应小于0.3;

2)梁箍筋最小直径为8mm,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要用 1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

(11)框架梁箍筋按加密区计算时,非加密区箍筋应仔细核对。

(12)卫生间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避免影响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

(13)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另详。

8.1.3 柱配筋

(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3)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

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4)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

不大于4的柱均应全长加密,如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框架柱。

(6)四级框架柱,箍筋在计算满足的条件下,可以 8做外箍, 6

做内拉筋。

(7)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柱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外,在构

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0.9以内;框剪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

0.95以内。

2)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对于中柱和边柱为0.7%,对于角柱为0.9%;

3)柱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4)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至少每搁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

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8)柱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另详。

8.1.4 墙配筋

(1)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JGJ3-2002第

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

(2)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高规7.2.18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

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设置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

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

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

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2)设置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

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上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

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

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8.1.5 线脚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仅

考虑控制微裂缝而配筋时,用 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 10钢筋。

8.2制图原则

8.2.1 制图步骤

(1)用建筑的轴网,在建筑图上布置梁柱,画好模板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同时要注意建筑投影关系的虚实线。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以及商铺楼梯的开洞,设备洞等。

(2)画板配筋,板厚,标高,洞口加筋,板底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前述的板布置,板配筋做法进行布置,配筋,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强,如大洞口边。

(3)画X方向,Y方向梁(注意两个方向梁高校对);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pkpm计算结果进行梁配筋,要注意前述梁配筋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重要的是建筑边梁必须要通过建筑墙身大样确定。同时要注意检查X,Y方向梁高是否搭的上。

(4)PkPm计算结果导入,对柱子配筋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柱子编号,编号时一般为从左到右的顺序,同时要照顾到柱配筋的变化。如编号顺序后,发现有特殊情况,可以在KZ后加a,b,c等英文字母以示区别。

(5)画墙身,细部,同时与梁高对照;墙身细部的做法见通用图集,具体特殊做法可以找大家讨论,找寻一个合理的配筋方法。

(6)画基础平面图。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可以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基础设计要有必要的设计余量。

(7)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头,具体条文见建筑通则。

(8)出图前最后要检查轴号,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说明。

8.2.2 结构平面布置图

(1)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用粗实线和粗虚线表示。

(2)构造柱在各层结构平面图中定位并涂灰。构造柱截面尺寸和配筋在本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以大样形式表示。

(3)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注意厨房、阳台、卫生间等板面结构标高与基准结构标高的相对关系。

(4)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待管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

(5)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普通细线表示。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线结构标高、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

(7)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说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

1)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

2)本层结构基准标高

3)半砖或一砖隔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

4)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

(隔墙下板底加筋及洞边板底加筋宜在平面图中用两根粗实线定位。) (8)板编号统一按 2B5 式样,其中2为层号,5为板号。上部结构一般外围梁梁面与主楼面做平。

8.2.3 梁配筋图

(1)上部结构各层梁配筋一般分X方向和Y方向两张图表示,以利图面清晰;当梁较少时,如能表达清楚,X方向和Y方向也可以合并为一张图表示。

(2)梁编号前加层号,并且应区分屋面梁编号。自下而上梁编号为

DL(地梁)、1KL(一层框架梁)、2KL(二层框架梁)及WKL(屋面框架梁)等。

(3)八角窗处水平折梁在柱位置应明确钢筋锚固,并与内梁筋拉通配置。

(4)四级框架中,底层楼面、屋面框架梁及中间层受力较大梁箍筋用 8@100/200(2);中间层梁受力较小时箍筋用 6@100/150(2)(C25及以下);上部结构及地下室顶梁四肢箍梁面筋架立筋角筋拉通,另两根筋用

12。

8.2.4 墙柱平面图

(1)混凝土墙柱平面图中墙柱不涂灰。

(2)如能表达清楚,柱网平面一般不分层画出,仅用两张平面(地下室、上部各一)表示,上部另加柱直接在上部结构平面中表示(包括大样),框架柱用截面大样法。

8.2.5 桩位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1)桩位图中用粗线表示桩位,用细线表示墙柱线(实线)及承台(虚线)。

(2)桩位图中应明确标出静载试验桩以及桩顶标高。

(3)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用极细虚线表示。独立基础、承台、地梁截面做法可另附详图表示。

(4)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应表示地沟、高差、坡道等。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应加高差符号,并引出剖面,用详图表示清楚。

8.2.6 楼梯详图

(1)各层楼梯平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图中应标出踏步,梯板,梯梁和梯柱的编号和平面位置。

(2)楼梯剖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剖面图中应标出各梯段、踏步尺寸,梯梁、梯板,梯柱的位置和编号,梯板和楼板的结构标高等。利用大剖面检查楼梯各梯段净高不小于2200,并表示出楼梯短柱布置情况。

(3)梯板配筋宜画详图表示,比例宜用1/25。图中需标明梯板及平台板钢筋直径、间距和截断位置以及踏步尺寸。

(4)梯梁布置应避免小板跨。梯段跨度较小时,休息平台处梁可不做。

有关PKPM梁配筋原则

准确高效制图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清楚,计算方法得当,受力模型准确,图面表达清晰。 主要讲这几方面在结构施工图图面中的反映。注意和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制图更准确、高效,特别是新同学,可把握复杂受力构件的能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效率。一.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是所有结构施工图(上部结构)的基础,要把楼层上所有结构布置、高差、标高、洞口、楼层的外周轮廓以简练无疑义的方式表达清楚。注意事项: 1. 结构线与非结构线:框架结构,砖砌体线是非结构线;砖混结构,砖砌体的线是结构线。外装修(外挂石材等)是非结构线,挑板(包括线脚边线)是结构线。 结构线应用实线,非结构线用细线(条件图图层)甚至不用绘出。特殊的不重要的结构线,比如线脚边线,与梁线、翻边线等叠合较多,影响图面表达的部位,也可用细线或减少绘出。 2. 结构平面图的剖断方向:自楼层上方向下看。 剖断线、高差线、洞口线、边线、折板转折线,看见线――实线 结构布置线(普通梁、结构板带等)――虚线 注意事项:楼梯剖断面位置可选择半楼层处;阁楼层(坡屋面)剖断面可选择近阁楼层,剖到屋面斜板,且不遮挡阁楼层梁板布置的反映;其它特殊部位以能用最简练的图面准确反映梁板处理的制图方式为宜。 3. 楼层标高应注出。斜屋面必要时可每根梁注标高,便于定梁高。 4. 梁布置尽量传力途径清晰,减少多级次梁。少出现3级次梁,避免4级次梁。 5. 避免多梁梁端汇于一点。拉通梁算一道,三道以上施工困难。如难以解决,应考虑局部梁面降低,梁高减小。 6. 考虑建筑空间要求和以后装修改造要求,特别注意住宅阁楼层、屋面层梁对下层的影响。注意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梁是对下层有影响。 7. 有些柱子因建筑空间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层应做构造措施:如楼板加厚,增设板带。注意顶层和底层(二层)不影响空间的地方应把此梁加上。 8. 楼电梯间前室、过道、门厅梁布置要考虑今后装修。尽量避免直接对门和打破一个开敞空间的梁布置。 住宅分户墙的梁有条件的尽量不要直接去加高,以便住户改造打通两套房子。 9. 梁高确定,内部梁高尽量不超过边梁梁高。梁高以整数或50模数为宜。 10. 住宅烟道最下层是加筋不留洞的。 11. 屋面檐沟,有梁穿越处注明:梁穿檐沟处建筑面标高预埋Ф100钢管过水孔。 12. 屋面女儿墙(混凝土)直线长度较长,注明:每隔12米设20mm宽伸缩缝; 屋面女儿墙(砌体),注明:每4米设构柱,与墙顶混凝土压顶整浇。 13. 非砼墙的电梯间围墙设圈梁和构柱,统一说明。 14. 大跨度屋面(非住宅部分)应结构找坡。 15. 屋面考虑绿化应注明设计(活)荷载。大跨度、重要部位或功能不确定部位应注明设计(活)荷载。 16. 荷载输入不要漏或忽略:a.局部挑板荷载;b.天井最下层楼板、露台保温层荷载、下面是房间的阳台板――都应当屋面;c.阁楼层坡屋面下较高墙体。 二.梁配筋平面图 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 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 纵向钢筋 计算要求 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 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 【配筋面积】 《混规》、《抗规》条文2 【钢筋间距、直径要求】 《混规》 注:条文说明

【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 (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 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 <10cm2C14; 10~12 cm2C16; 12~15 cm2C18; 15~18 cm2C20; 配筋率要求 1、非抗震 2、《混规》有抗震 要求 《混规》 《混规》

《混规》 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 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 受扭纵筋 《混规》 注: 构造要求 1、通长钢筋 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 《抗规》 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 3、架立钢筋(一般次梁需用) 《混规》 4、 图集06G901 1-1 图集06G901 2-2

3、腰筋 《混规》 受扭腰筋: 《混规》 箍筋 1、配置要求 《混规》 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

第2条第3条 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 《混规》 注: (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 不大于84mm及96mm。(≤6d) 3、非加密区注意点 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 《混规》

柱子配筋原则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 第11.4.12-1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 抗震设计规范6.3.7-1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 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

9.5.1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0.6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 拉钢筋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 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一、 SATWE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1.1 梁 1.1.1砼梁和劲性梁 1 3 21321Ast VTAst Asm Asm Asm As As As GAsv ----- 其中: As1、As2、As3为梁上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m1、Asm2、Asm3表示梁下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v 表示梁在Sb 范围内的箍筋面积(cm2), 取抗剪箍筋Asv 与剪扭箍筋Astv 的大值; Ast 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 G ,VT 分别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 (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保护层取60mm ; (2)当按双排筋计算还超限时,程序自动考虑压筋作用,按双筋方式配筋; (3)各截面的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 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 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1.2 钢梁 R1-R2-R3 其中: R1表示钢梁正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与抗剪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v。 其中F1,F2,F3,的具体含义: F1=M/(Gb Wnb) F2=M/(Fb Wb) F3(跨中)=V S/(I tw), F3(支座)=V/Awn 1.2. 柱 1.2.1 矩形混凝土柱和劲性柱 在左上角标注:(Uc)、在柱中心标柱:Asv、在下边标注:Asx、在右边标注: Asy、引出线标注:As_corner As_corner ( Asx 其中: As_corner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限制(cm2); 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角筋(cm2); Asv 表示柱在Sc范围内的箍筋; Uc 表示柱的轴压比。 柱配筋说明: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2*(Asx+Asy) - 4*As_corner;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3)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双肢箍形式计算的,当柱为构造配筋时,按构造要求的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箍筋也是按双肢箍形式给出的。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

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连续箱梁配筋指导书

一、连续梁箱梁、墩柱、桩基钢筋图制图方法 1.连续梁箱梁:本细则对箱梁钢筋图的构造配筋进行了规范。内容包括主筋净保护层厚、纵向钢筋型号和间距、箍筋的型号和间距、倒角钢筋的型号等。 a:湖南院箱梁桥面板横向没有配预应力,配横向普通钢筋,箱梁顶、底板外层采用Φ20钢筋,内层采用Φ16,标准间距均为15cm。 b.箱梁纵向钢筋,外圈配Φ16,标准间距15cm,钢筋中心离混凝土外层距离为6.0厘米,内圈配Φ12,标准间距15cm,钢筋中心离混凝土外层距离为5.5厘米。 c.箱梁箍筋采用Φ16,标准间距为15cm,腹板加厚区间距10cm,加厚区长度不小瑜一倍梁高,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勾。 d.箱梁倒角钢筋配Φ20,箱梁悬臂钢筋配Φ16。 e.箱梁架立钢筋采用Φ12,横向、纵向标准间距为60cm。 箱梁钢筋配置原则详见附图《箱梁钢筋图示例》。 2.1.5m墩柱钢筋:本细则对1.5m墩柱的钢筋图进行了规范。内容包括竖向主筋的型号和净保护层厚,螺旋筋型号等。主筋数量由计算确定。 a:纵向主筋采用Φ25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为3cm。 b.螺旋钢筋采用Φ12,标准间距为15cm,墩柱上部,下部均设塑性铰区域,范围为2米,此处螺旋筋间距为8cm。螺旋筋接长需采用焊接。

c.墩柱顶设10x10φ10钢筋网,层间距为10cm,共设5层。d.墩柱钢筋伸入承台内1.5米。 未尽事宜详见附图《1.5m墩柱钢筋图示例》。 3.1.2m桩基钢筋:本细则对1.2m桩基的钢筋图进行了规范。内容包括竖向主筋的型号和净保护层厚,螺旋筋型号等。主筋数量由计算确定。 a:纵向主筋采用Φ22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为7cm。 b.螺旋钢筋采用φ10,标准间距为15cm,桩基顶加密长2.4m,间距为10cm。螺旋筋接长需采用焊接。 c.纵向主筋端部做成喇叭状,伸入承台,长度为1.25m,端部坡度为10:1。 未尽事宜详见附图《1.2m桩基钢筋图示例》。 三、30m小箱桥墩盖梁钢筋图制图方法 1.30m小箱梁(26m路基宽)桥墩盖梁钢筋图制图规范详见附图《30m 小箱梁桥墩盖梁钢筋构造图》,该图盖梁厚度及墩柱间距与本项目盖梁略有差异,但配筋形式相同。 四、引桥伸缩缝 1.本项目引桥伸缩缝型号包括D80-D400,其中D80采用GQF-Z80型,其余采用GQF-MZL(160-400)型,详见附图。 五、引桥支座 本项目引桥支座均采用球型钢支座,位置及型号详见下表。

柱配筋原则选择单偏压双偏压13.02.25

柱配筋计算原则选择 问题:在SATWE中“分析和设计参数补充定义”中“设计信息”中选择柱配筋计算原则选择单偏压还是双偏压。 一、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1单偏压计算方法 柱单偏压计算是传统的柱配筋计算方法,在某一种组合荷载作用下,计算x 向配筋面积时只考虑x向的弯矩值,而y向弯矩对其的影响则不考虑;y向同理,所以计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由于在两个方向上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这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可通过双偏压验算。 2双偏压计算方法 当采用双偏压计算时,在某一荷载作用下,计算某一方向的配筋面积时同时考虑另一个方向的内力值,框架柱作为竖向构件配筋计算时会多达几十种组合,而每一种组合都会产生不同的X向和Y向配筋,计算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即双偏压计算是多解的,有可能配筋较大。 3推荐操作方法: (1)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 (2)考虑双向地震时,采用单偏压计算 (3)对异形柱结构程序自动采用双偏压计算 二、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方法应按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1)当结构的扭转较大(一般情况下,可把不考虑结构偶然偏心时计算所得的楼层扭转位移比>1.2确定为结构受到的扭转较大),框架柱以双向受力为主时,柱配筋按下列两种方法计算,并取大值: 1)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按双向偏心受压方法计算柱配筋; 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按单向偏心受压方法计算柱配筋。

(2)当结构的扭转较小,框架柱以单向受力为主时,可按单向偏心受压计算。 2、柱的双向偏心受压计算过程属于配筋后对柱承载力的验算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柱截面抗力验算,这种验算与柱截面的钢筋大小及排列方式一一对应,且角筋共用。程序计算中先确定角筋的面积,同时按均匀布置原则确定除角筋外的周边钢筋,因此,柱配筋设计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先确定角筋直径,然后根据总的纵向钢筋面积按角筋共用原则确定除角筋外的其他周边钢筋。一般情况下,角筋的直径不应小于柱的其他纵向钢筋直径。 3、在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计算中,柱的纵向钢筋按每边均匀布置计算,其计算结果为柱截面单边的钢筋截面面积,计算中不单独考虑角筋。因此,柱配筋设计时应根据总的纵向钢筋面积按角筋共用原则确定柱其他周边钢筋。 三、PKPM官网 PKPM官网知识堂中提到: 很多用户在进行SATWE计算,通常采用单偏压计算,然后到柱施工图中归并选筋后,再进行双偏压验算,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不满足双偏压验算的提示,然后反复调整实配钢筋,再次验算,很多情况下不容易一次调整通过,修改的工作量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按以下方法处理: 调整实配钢筋时,可在满足计算配筋面积(单边及全截面)的前提下,增大纵筋根数、减少纵筋直径,比较容易通过验算。 建议SATWE计算时直接采用双偏压计算,10版柱施工图程序自动考虑了双偏压配筋,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满足双偏压验算。 四、规范要求 1、《高规》JGJ 3-2010中6.2.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2、《抗规》(GB 50011-2010)第6.2.6条对一~四级框架的角柱也提出加强要求 3、《异形柱规程》(JGJ 149-2006)中未分角柱和一般柱,即均应进行双偏压计算 五、网上讨论汇总: 意见1、我们院计算时在PKPM设计信息中是选单偏压计算,在satwe结果分析种用双偏压进行验算。

03g501-2雨棚配筋表

03g501-2雨棚配筋表 (原创版) 目录 1.03g501-2 雨棚配筋表概述 2.配筋表的具体内容 3.配筋表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4.配筋表的应用实例 5.结论 正文 【1.03g501-2 雨棚配筋表概述】 03g501-2 雨棚配筋表是一份详细列出雨棚结构中钢筋配置的表格,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参考资料。雨棚结构通常由梁、柱、板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都需要配置适当的钢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配筋表就是为了确保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棚结构时,能够正确、全面地考虑钢筋的配置而制定的。 【2.配筋表的具体内容】 配筋表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构件名称、钢筋类型、钢筋规格、钢筋数量、钢筋间距、钢筋排布方式等。这些内容都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定。 【3.配筋表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配筋表的结构是按照雨棚结构的各个构件进行分类的,比如梁、柱、板等,每个构件的钢筋配置都是独立且完整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结合雨棚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钢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配筋表的应用实例】 以一个简单的雨棚结构为例,假设该雨棚由一根主梁和两根次梁组成,主梁跨度为 8 米,次梁跨度为 4 米。根据设计规范,主梁的钢筋配置应为:钢筋类型为 HPB300,钢筋规格为直径 20mm,钢筋数量为 8 根,钢筋间距为 200mm,钢筋排布方式为双向均匀排列。次梁的钢筋配置应为:钢筋类型为 HPB300,钢筋规格为直径 16mm,钢筋数量为 4 根,钢筋间距为 200mm,钢筋排布方式为双向均匀排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详细的配筋图,指导施工。 【5.结论】 03g501-2 雨棚配筋表是设计雨棚结构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详细列出了雨棚结构中钢筋的配置,是保证雨棚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第1页共1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

1、概述 1.1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2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 JBT-518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2.1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的图纸,其编制原则是提示性的。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在说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绘

配筋计算公式及配筋原则

配筋计算公式及配筋原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 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 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 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 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 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 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 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 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 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La=a(fy / ft)d 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 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

Greentown Architecture Design Ltd. 配筋及制图原则 配筋原则 8.1.1 板配筋 (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10@150,板底可用 10@200; 平屋面板配筋:可用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 梁配筋

Greentown Architecture Design Co., Ltd. (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 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12;当梁宽为 300mm、纵筋多于4根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8)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比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4=75mm,而不是一般的100mm。

顶板底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顶板、底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顶板(无梁楼盖)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说明:该原则仅适用采用SLABCAD软件计算无梁楼盖的相关问题,包括人防与非人防顶板。 一、计算参数的确定 1、单元最大边长(亦即网格划分长度,mm):取1000mm (超大地下室顶板可以放宽到1200mm) 2、楼板类型:板柱楼板 3、采用的单元:板弯曲单元(只算板的面外弯剪) 4、单元形成之后不可漏掉计算板。如果出现漏板现象,解决办法如下:返回PMCAD,并且在漏板处增加虚梁。 5、板顶设计弯矩调整系数:取1.0 7、板底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 8、无梁楼盖的板在特殊定义里定义为弹性板6. 二、计算结果读取原则 说明:计算结果读取原则已经向PKPM官方技术支持沟通,如下读取结果原则可行,一旦采用SLABCAD进行计算分析,必须采用SLABCAD计算结果。 1、柱帽部分(以X方向面筋为例,Y方向同理) 直接读取X方向上边与下边六个值的均值,亦即:21.22、28.21、24.44、20.17、25.97、20.16此六个数值的均值,为23.36 2、柱上板带底筋 直接读取柱上板带范围内均值,亦即:13.46、14.38、11.55、11.05、11.46、11.02此六个数值的均值,为:12.15 注:不可取该范围内的任何最大值! 三、配筋原则.

说明:均采用最小配筋率进行钢筋通长配置。 1、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不大(直径小于等于16)时,不推荐采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的原则进行配筋。采用钢筋通长配置的方法进行配筋原则:按照最小配筋率双层双向配置,不足处附加钢筋。(适用于非人防无梁楼盖) 2、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较大(与通长筋相差三个及三个规格以上)时,可以采用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钢筋直径与间距不能够一味图方便而能够包络住所有配筋要求,进而造成浪费。 防水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说明:该原则仅适用采用JCCAD防水板抗浮计算软件计算无梁楼盖的相关问题。 一、计算参数的确定 1、防水板背水面保护层厚度:15mm 2、防水板迎水面保护层厚度:35mm 3、筏板/防水板受拉区构造配筋率(%)(0为自动计算):按照《混规》8.5.1条注2执行,且必须回填该值。 4、勾选“各工况自动计算水浮力”,且自动计算水浮力的水头标高填写“水头高度(m)” 5、勾选“底板抗浮验算(抗浮验算不考虑活荷载)”,且填写“底板抗浮验算的水头标高” 注:①“水浮力的荷载组合分项系数Cw”取1.35或者1.4 ②“水头标高”校核:可以在计算完成之后查看“标准抗浮(1.0恒+Dw水)”中的荷载大小(注,此荷载仅作为校核水头用,并不是组合之后的值)并反推“水头标高”。 二、计算结果读取 此结果输出按照单元输出,故只需按照单元结果进行选取。 三、配筋原则. 说明:均采用最小配筋率进行钢筋通长配置。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一、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1、结构布置时宜尽量避免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含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3.2.4条则定量化地界定为“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指短肢墙的截面面积占剪力墙总面积50%以上”。当结构体系属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有所降低,同时需对短肢剪力墙采取加强措施,对实际设计影响较大的有“⋯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 0.6、0.7;对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其他各层(非底部加强部位)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等,故实际设计时,宜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以获得较优的经指标,同时也可相对简化设计,且结构也具有更高的可靠度。但应注意,即使结构不属“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补充规定》的6.0.3条仍对短肢剪力墙有提高抗震等级、降低轴压比限值和加强构造配筋的要求。避免剪力墙结构成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做法为:保证一般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8的非短肢剪力墙)的面积数超过剪力墙总面积的50%,具体操作如下:(1)分别使X向和Y向的一般剪力墙面积均超过相应方向剪力墙总面积的50%;(2)某方向的剪力墙,当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按一般剪力墙计算;当长度与厚度之比在5~8之间,或为小于5的独立墙肢,或为小于5的非独立墙肢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宽比也小于5时,按短肢剪力墙计算;当非独立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5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5时,可将该墙肢看作是属于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的翼缘,不按剪力墙计算面积。但应注意,当剪力墙满足《补充规定》第3.2.3条规定,即“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2、控制合理的剪力墙折算厚度 某楼层的剪力墙折算厚度我们这里定义为:该楼层的剪力墙混凝土体积与楼层的结构面积之比,这是反映剪力墙结构体系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剪力墙折算厚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时,只要我们将剪力墙的配筋率在满足规范及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保证该剪力墙结构造价是经济的。根据我司以往设计的若干剪力墙结构工程的统计经验,当建筑为12层左右的小高层时,标准层剪力墙折算厚度控制在90~100mm 左右;当为18层左右时,控制在120~130mm左右;当为25层左右时,控制在140~150mm 左右,则该工程会达到一个较好的经济指标。若剪力墙折算厚度偏大较多,则说明该工程布置的剪力墙数量或面积过多了,计 算结果的具体表现为:轴压比普遍较小,层间位移角比规范限制有较大富余(即侧向刚度较大),这时应考虑对剪力墙的布置或截面进行优化,以控制结构成本。 3、合理确定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厚度 (1)标准层:一般住宅标准层剪力墙的厚度取为200mm则基本可满足稳定性和轴压比的要求,这时,除提高刚度需要或建筑构造需要或减少梁跨需要等情况外,剪力墙截面高度可

CAD结构施工图画图要领

概述 1.1 目标和要求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

施工图绘制规范

施工图绘制规范 篇一:制图规范 CAD图纸规范要求 一、总则 室内设计专业制图规则,为了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形成设计绘图表达的风格的统一,不提倡个人绘图表达风格。施工图制图的表达应清晰、完整、统一。 二、制图 1.文件内容说明: 要求:绘制单位为毫米,不保留小数;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 2.图纸表现说明: 图面多少可根据图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确定,以A3打印出来层次分明又不稀疏为原则。 3.注意事项: 3.1插入图中的图块不要炸开,如需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应重新定义为图块;填充禁止炸开。 3.2注意剖视方向,索引符号指示方向应与剖视方向一致。

3.3平面图中索引立面序号时,以图面上方为起始,用数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同层不同空间的立面序号以连续数字表示,如01 02 03 04 05 06…… 3.4同一幅图中,索引序号不得重复。 3.5文件完成后,必须将多余图块及设置清除,确保文件空间为最小。 3.6检查图纸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画面内容②尺寸标注③文本标注④图标图名⑤整体排版 3.7图面与图框内框竖线之间应留一定的距离。 3.8确保画面均衡、美观、各视图间应按照对应的原则排版。 4.尺寸标注说明: 4.1最外总体尺寸;中间结构尺寸;最内功能尺寸。 4.2等分尺寸与总体尺寸必须相等,必要时可用EQ表示。 4.3所有标准应在图纸空间视口内以1-1的标注样式标注,必要时可以在图纸空间内标注,不要重复标注。 4.4门缝、抽屉缝、搁板厚度等细节不需要标注。 4.5尺寸标注严禁炸开;严禁小数点。 5.填充说明: 详见《材料填充图例》 6.图纸目录编排(图号编号)说明: 6.1图纸目录

制图法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制图法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 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