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规划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规划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规划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IDC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互联网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天然载体,是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IT基础设施之一,是互联网产业的核心部分。据专业机构分析,全球IDC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亿美元,增速%。中国IDC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亿元,并将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2020年将接近1000亿元,催生的商机将按1:6的比例放大,预计衍生产值将超过6000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确保XX市在国内激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国内外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分析

IDC是信息汇聚和处理的载体,是支撑互联网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吸引互联网运营企业聚集的基础,已成为现代通信枢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

(一)国外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在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同国家的整体宏观经济和信息化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效应。从近三年的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欧洲、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大的市场之一。根据ICTresearch 的研究显示,近三年来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销售额仍然占据全球市场的60%左右,因此世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主要市场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

在国外,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角已经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过渡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IT软硬件产品提供商。亚马逊、谷

歌、微软和HP等厂商都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并在全球布局。

(二)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国内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大型IDC。中国电信将YY、广东、上海、江苏、江西、浙江作为云计算试点省市,在广东、上海、YY建设公共服务云计算基地,并以上述基地为中心优化调整骨干通信网络布局;中国移动立足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需求,规划了“7+2”IDC发展方略,在七个省建设区域数据中心,在哈尔滨、鄂尔多斯建设两个大区中心;中国联通与重庆签约投资40亿元建设西部业务中心和生产基地。

互联网企业加紧在全国布局。腾讯公司计划在天津建设容纳20万台、在重庆建设容纳30万台服务器的IDC;万国数据采用自建与租赁机房的方式,在XX、北京、上海等省市建成13个IDC,建成机房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今年拟在纽交所上市;世纪互联公司在全国33个城市建有51个IDC,机房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今年在鄂尔多斯规划建设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机房,最大可承载100万台以上的服务器。

重庆以建设IDC为抓手推进云计算发展。在两江新区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试验区,在江津市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在岸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建设230个机房,容纳15万个机架,到2015年布局100万台服务器。

(三)XX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电信运营商及GDS、中立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服务商IDC机房面积超过5.6万平方米,可承载机架1万余个、服务器10万余台,总体规模居于西部第一。其中,电信西部信息中心一期机房面积3万平方米,可承载近3500个机架;万国数据一期机房总面积万平方米,可承载近2500个机架;中立数据一期机房面积万平方米,可承载1000个机架。

(四)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IDC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移动办公的趋势,使得企业IT架构趋于集中化,导致企业必须升级他们的IT基础架构,以实现远程用户的按需访问,这就导致IDC需求的潜在增

长,以及用户在向云计算技术迁移过程中IDC建设模式和业务范围的新变化:一是IDC规模的大型化。例如,Google公司规模最大的IDC有15万台服务器,微软芝加哥IDC也有10万台左右的服务器,中国移动规划的大区IDC也是按10万台以上服务器设计。

二是IDC机房建设的低碳化。通过机房散热以及设备冷却技术的优化降低IDC单位能耗,打造绿色IDC,例如,YY移动公司测算,通过优化水冷系统,XXIDC 单位能耗仅比高纬度城市哈尔滨高出4%。

三是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的融合成为云计算模式下IDC的重要特征。例如,思科公司新近推出的统一计算系统UCS(Unified Computing System),在单一高能效系统中结合了计算、网络、存储访问和虚拟化资源,成为支持绝大部分企业工作负载的理想平台,并在美国德州的全球商务数据中心中部署。

四是IDC已由电信运营商独家建设向互联网运营商、第三方IDC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运营发展。例如,谷歌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

二、XX市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基础与条件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具有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成长率的特点。近年来,互联网数据中心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窗口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市的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IT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一)基础与优势

1.XX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XX具备得天独厚的一些优势(城市风貌、文化底蕴等)适合产业的聚集。特别是XX的IT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目前XX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互联网本地网络资源的同城互访。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通电话业务;是西南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中心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南地区网络中心;XX宽带互联网干线传输总带宽超过8000G,城域网出省

带宽达450G,形成200G国际通达能力。

2.XX在环境营造、政策优势、人才提供和服务保障等综合因素全国排名靠前,西部列第一。尤其是近年来XX大力发展高新、互联网、外包产业,吸引了很多外地企业到XX投资。

3.信息化应用水平居国内前列。制造业信息化单项应用基本普及,集成应用开始融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2%;数字城管、食品溯源、应急救援、图像监控、社保救助、劳动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信息化全面展开。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开通虚拟与实体结合的网上政务大厅,政府门户网站群国内领先,综合治税、信用信息、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城乡一体社会救助、行政效率监察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应用,成为国家电子政务推广应用的典型案例。

4.本省的电力供应优势。YY有充足的水力发电资源,是电力外送省份。目前,全川电网发电能力在2800万千瓦左右,水电外送400-500万千瓦。

5.IT人力资源丰富。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和智力资源库,我市的教育资源、科技实力、科技竞争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均位居中西部前列。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0余所,每年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超过10万名中高端人才,为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地理条件优越。XX经受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本地所有数据中心的运行都没有受到影响。受益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XX没有干旱或洪涝灾害的威胁。此外,XX也没有台风、飓风、火山和泥石流等威胁。

7、良好的航空条件。XX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4大机场, 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2200万人次,居我国中西部机场首位。机场第二跑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双流机场拥有国内航线72条,可前往国内各大中城市,每天各有15个以上航班前往上海、北京和深圳;国际航线32条,可达纽约、洛杉矶、温哥华、巴黎、法兰克福、伦敦、悉尼、东京、首尔、马尼拉等北美、欧洲、澳洲及亚太主要城市。

(二)面临的挑战

业界通行的数据中心选址因素有自然灾害和气象因素、人才及技术因素、税

收政策、电力供应及电价、水资源及绿色能源和网络接入等。XX在电力供应及电价、水资源和气象因素等3个方面面临着或大或小的挑战。

1.电力供应及电价。虽然YY省是一个电力外送省份,但XX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的输送能力不足,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依然突出,部分变电站和电力通道等配套项目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电力建设受阻无法落地、按期完成。而大型数据中心耗电惊人。今年的8月份,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做了一份报告,在201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已经占全球总用电量的%,未来五年数据中心的耗电仍将增长56%。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需要有多路市电引入。如何满足本地大型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需求,是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2.水资源。XX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数据中心制冷系统一般会通过大型冷却塔采用蒸发冷却的方法来进行散热,这个过程每个月可能需要蒸发数千立方水,并且需要不断补给。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在数据中心选址的最后阶段,都倾向于靠近河流或者接近水电厂,这样便于建设大型冷却塔,以解决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的散热问题。同时,他们也倾向于那些在扶植绿色能源方面有强有力政策支持的政府。

3.气象因素。XX地处亚热带,平均温度较高。根据统计,XX地区能够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自然冷却的时间只有2个月左右。

三、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智能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应用牵引、产业聚集”的思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形成互联网数据中心集群;以构建能力平台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牵引,大幅度提高本地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推进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与部署能力,强化灾难备份与恢复能力;以打造产业体系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制造产业的发展,强化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引导本地数据挖掘、数据运营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以双流物联网园区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聚集区,重点建设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国家知识产权局XXIDC项目。其中,到2013年,三大电信运营商IDC项目可承载万个机架,容纳服务器50万台以上,电力需求约为55万KVA。知识产权局XXIDC项目建设8万平方米的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办公用房和3万平方米的IDC机房,建成后,年审批专利数不低于10万件。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集群,构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与储存能力平台,应用开发与部署平台和灾备与恢复能力平台等四大基础服务平台,形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制造、数据中心服务、数据挖掘与数据运营三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制造企业、数据中心服务企业和数据挖掘与数据运营企业,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三百五十亿元,数据中心服务规模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超过10%,使XX成为全国一流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制造基地、数据中心服务基地、数据挖掘与数据运营基地。

四、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重点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到2015年,培育3-5家具有较强市场运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制造企业,10项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数据中心技术,30项有市场前景的数据中心服务。

1.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绿色节能技术、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或者集装箱数据中心技术构建新一代绿色云数据中心,满足密集数据计算、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应用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本地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架构规范。加强本地有基础的存储技术、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集装箱数据中心技术、IDC管理和监控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着力发展数据中心的机房评级、节能评估、安全审计等服务。

(二)以构建能力平台为核心,提高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本地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推进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与部署能力,强化灾难备份与恢复能力。

“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开展10项数据中心服务示范项目建设,遴选产业园区组织开展数据中心服务试点,结合“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在企业中组织推广数据中心服务。到2015年,上述4项能力平台的建设基本完成,应用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数据中心服务覆盖全市主要行业,50%的规模以上企业接受互联网数据中心服

务。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互联网出口带宽。

(2)城域网带宽。

(3)同城互联带宽。

(4)CDN。

2.高性能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

(1)科学计算。

(2)渲染。

(3)个人存储。

3.应用开发与部署能力

4.灾难备份与恢复能力。

(三)以培育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完善的产业体系。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制造、数据中心服务和数据挖掘与数据运营三大产业集群,择优培育、招大引强,不断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规模。

1.基础设施制造产业集群。

(1)产业培育。

(2)产业引进。

2.数据中心服务产业集群。

(1)产业培育。

(2)产业引进。

3.数据挖掘与数据运营产业集群。

(1)产业培育。

(2)产业引进。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成立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推进组,建立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研究解决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的有关事宜;建立市政府与XX电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XX消防等相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大事项。建议双流县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或明确具体承办部门,提高协调服务能力。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通一平、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加强供配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水平。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创造平滑通畅的应用服务部署环境。

(三)完善安全环境。重点开展数据中心安全审计规范和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打造可靠的数据中心服务生态环境。

(四)探索商业模式。支持通信运营商、应用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和安全服务商以数据中心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提供按量计费、按需调配、自助选择的一体化服务。引导系统集成商和行业信息中心合作。以应用示范为牵引,引导社会投资参与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全国一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

(五)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互联网是数据中心应用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和企业应用试点。出台财政支持、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能源供应、投融资帮扶等专项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以下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 1 / 16

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

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实验小学科技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涟水实验小学科学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市科技特色学校,学校对科技教育非常重视,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发展项目,确立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实施办法和管理措施,形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配合,全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并将科技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办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里。 二、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我校科学普及工作,提升科技教育质量,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并规范我校科普教育的管理,特制订科学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三、总体目标: 1、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形成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的科普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2、注重科技培训和科普工作研究,强化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培训网络,提升教师科学素养。能配备动手能力强、勇于创新的教师担任科技特色项目的指导教师;有一支稳定的科技骨干教师队伍。 3、创建校园科技创新文化,加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工作。注重校园科学创新文化的积淀与创建,注重办学优势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的人文环境和氛围。重视相关学科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的科技特色项目,能自编多编科技类辅导教材。 4、拓展科技教育的领域,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或科普活动。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如讲座、竞赛、观摩、参观考察、论文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科技竞赛。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帮助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类的课题研究。 5、争取社会支持,保障经费专用。学校要有一定的专项科普经费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和改善科普设施。充分利用校外实验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活

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 某市分中心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 4 -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概况 (4) 1.3主要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5 - 2.1某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5) 2.2某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7 -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7) 3.2网络需求 (7) 3.3存储容量需求 (7) 3.4分险防控需求 (7) 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8) 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8 -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9 -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9 -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 10 -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1 - 第4章总体设计.............................................................................................................. - 12 - 4.1建设思路 (12) 4.2建设原则 (12) 4.3建设目标 (13) 4.3.1 近期目标.................................................................................................................. - 13 - 4.3.2 中远期目标.............................................................................................................. - 13 -4.4总体架构.. (14) 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5 -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5) 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8) 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8 -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9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2) 5.3.1管理层面................................................................................................................... - 22 -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西安市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西安城市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马敏 项目责任人:陈凌霞 1.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 1.4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1)《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 (3)《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文); (9)《GBT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11)《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题会议纪要》(第7次,2012年7月24日); (12)《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成立西咸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区筹建工作组的通知》(陕工信发〔2012〕339号) (13)《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14)《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 (15)《陕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 (16)《沣西新城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17)《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18)《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1.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5.1建设目标 依托西安城投集团及下辖一卡通、燃气、供水等18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先期以西安城市一卡通为基础面向集团18个子公司的现有各类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归集,

XXX市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

XX新区大数据中心项目 建设方案

目录 XX新区大数据中心项目 (1)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建设目标 (1) 1.4 项目建设内容 (2) 1.4.1 大数据硬件支撑平台(IaaS) (2) 1.4.2 大数据软件处理平台(DAAS) (2) 1.4.3 政府智能分析系统(GI) (3) 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 1.6 编制依据 (3) 1.7 主要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建设单位概况 (5) 2.1 建设单位简介 (5) 2.2 建设单位机构职责 (5) 第3章需求分析 (8) 3.1 项目建设要求 (8) 3.1.1 落实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要求 (8) 3.1.2 落实十二届全国两会政府工作目标 (8) 3.1.3 加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 (9) 3.1.4 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保障幸福民生 (9) 3.1.5 建立城市集约管理,加快城市发展 (9) 3.1.6 简化政府行政审批,增强政府透明度 (10) 3.1.7 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实现科学化管理 (10) 3.1.8 业务需求分析 (11) 3.1.9 应用层次分析 (13) 3.1.10 数据需求分析 (14) 3.1.11 功能需求分析 (16) 3.1.12 性能需求分析 (22) 3.1.13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29) 3.1.14 运行管理需求分析 (31) 3.1.15 其他需求 (32) 第4章总体设计方案 (33) 4.1 设计原则 (33) 4.2 总体设计目标 (34) 4.2.1 总体目标 (34) 4.2.2 具体目标 (36) 4.2.3 具体成果 (37) 4.3 总体设计方案 (37) 4.3.1 总体框架 (37) 4.3.2 功能架构 (39)

智慧城市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全系统)V2.0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系统 技术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2 / 425

目录 1.智慧城市系统概述 (10) 1.1前言 (10) 1.2什么是智慧城市? (10) 1.3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 (11) 1.4智慧城市如何建设 (12) 1.5智慧城市组成和架构 (13) 1.6智慧城市总体功能 (18) 1.6.1 城市运营中心门户 (18) 1.6.2 城市事件管理服务 (20) 1.6.3 城市运维管理服务 (21) 1.6.4 数据挖掘 (22) 1.6.4.1数据挖掘的目标 (23) 1.6.4.2数据挖掘的流程 (23) 1.6.4.3数据挖掘的功能 (26) 1.6.4.4数据挖掘的方法 (28) 1.7智慧城市设计原则 (28) 1.7.1 “平战结合”原则 (28) 1.7.2 横向到边纵向到顶原则 (29) 1.7.3 其它设计原则 (29) 2.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29) 2.1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29) 2.2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 (31) 2.2.1 系统概述 (31) 2.2.2 系统组成 (32)

2.2.3.1业务功能 (33) 2.2.3.2系统功能 (37) 2.3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40) 2.3.1 系统概述 (40) 2.3.2 系统组成 (41) 2.3.2.1全国PGIS平台总体架构 (41) 2.3.2.2各级PGIS平台内部构成 (42) 1、“一个”PGIS平台软件 (43) 2、“两个”基础支撑环境 (43) 2.3.3 系统功能 (44) 2.4联网报警与监控系统 (47) 2.4.1 系统概述 (47) 2.4.2 系统组成 (48) 2.4.2.1总体框架 (48) 2.4.2.2系统结构拓扑 (49) 2.4.3 系统功能 (49) 2.4.3.1多维地理信息平台功能 (49) 2.4.3.2固定点视频监控 (50) 2.4.3.3移动视频监控 (51) 2.4.3.4治安卡口监控 (52) 2.4.3.5警员、警车位置监控 (53) 2.4.3.6视频监控报警管理 (54) 2.4.3.7治安事件预警(视频智能分析) (55) 2.4.3.8指挥调度功能(警视联动) (59) 2.4.3.9资料查询,快速定位 (60) 2.4.3.10三台合一定位联动 (61) 4 / 425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纲要和《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县“x”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x”期间,X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紧密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实施大推进举措,全力加快大创新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五年来,我县科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现。“x”期间,本县下达科技计划项目92项,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32.66万元(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100万元,牛种改良25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和出口创汇奖42.66万元,科协科普经费4.5万元,其他科技计划项目60.5万元);争取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科技三项经费122.6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项目30项,科技三项经费104万元)。完成科技成果鉴定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行和管理体制的变化,现无县属科研机构,中型企业所属技术开发机构4个。成立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x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x上高瑞麦食品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经省科技厅

认定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园区企业申请专利39件,签订技术合同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800万元,实现技术交易金额730万元。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了农户、企业主的欢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省、市分别在上高召开了现场会。 虽然“x”期间我县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二是科研质量不够高,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四是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的县科技三项经费偏少,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面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的巨大需求,加快科技发展,缩小与省内、市内先进县(市、区)的差距,还需要作艰苦努力。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上高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求实进取,扎实工作,推进我县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我县“x”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x理论和“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对广电网络现有的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业务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 时为广电的信息化提供支撑,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的相关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范文一大型承载企事业、集团、机构的核心业务,重要性高, 不允许业务中断, 一般按照国标 A 级标准建设, 以保证异常故障和正常维护情况下, 正常工作, 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集电工学、电子学、建筑装饰学、美学、暖 通净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工程。 机房建设的各个系统是按功能需求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建筑装修系统、动力 配电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机柜微环境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等八大部分。 一、建筑装修系统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划分的作用。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设备特点,一般可以将机房区域分隔为主机房区域和辅助工作间区域, 主机房为放置机架、服务器等设备预留空间,辅助工作间包括光纤室、电源室、控制室、空调 室、操作间等,为主机房提供服务的空间。 此外,数据中心机房装修需要铺抗静电地板、安装微孔回风吊顶等,确保机房气密性好、 不起尘、消防、防静电、保温等,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为机房设备提供 维护保障功能。 二、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安全运行的动力保证。 计算机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 主设备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及机房监控系统,这部分供配电系统称 为 “设备供配电系统,其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应采用 UPS 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供电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辅助设备负载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测试设备等,其供配电系统称为“辅助 供配电系统,其供电由市电直接供电。 机房内的电气施工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 插座应分为市电、UPS 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注明易区别的标志。 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高级灯具。 三、空调新风系统是运行环境的保障。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里高密度存放着大量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不仅产生大量的集中热量,而 且对环境中的灰尘数量和大小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机房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机房密闭后仅有空调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新风,形成内部循环。 此外, 它还必须控制整个机房里尘埃的数量, 对新风进行过滤, 使之达到一定的净化要求。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议书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项目建议书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云数据中心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实现资源整合,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医疗、环保、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建立多方协调、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相对困难,智慧城市通过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促进官民互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既让政府部门及时摸清群众的需求,又让拉百姓实时了解有关政策,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所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智慧城市成败的核心。 DD州为了提高政府办事效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决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核心先行。 一、建设DD州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一)建设依据 1.《关于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2013年1月

2.《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 号),2015年3月 3.《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4.《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2号)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6.《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信函 ﹝2013﹞2号) 8.《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规划指南(试行)》(住建部 ﹝2013﹞) 9.《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0.《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11.《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3】733号) (二)建设思路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规划智慧DD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

统计局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

市统计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工作要点 根据省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信息化工作安排及南充市、县、乡三级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及问题,结合市局统计工作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提出的支撑与保障要求, 2018年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如下: 一、亮特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和做好统计大数据中心建设 不断深化优化新建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技术方案,做实做细各项准备,以便机房技术用房确定后,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高效推进统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同步做好机房、高清视频会议暨综合管理展示大屏的建设、升级工作和局内现有机房各信息化系统的调试集成工作。 (二)建立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在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部署防火墙、行为管理、堡垒机、数据库审计、日志审计等安全设备,建立起较全面的安全技术防护设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市县两级VRV安全客户端注册率每月均达100%,提升杀毒软件安装率,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按《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在新的大数据中心各项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测评公司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及提出完善整改报告,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圆满完成省局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局的各类安全检查,确保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建成省内市州领先的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做好三农普、四经普有关数据处理工作 按省局有关工作时间安排,在国家审定农普数据反馈后,及时做好三农普市、县两级资料开发的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和汇总出表工作。做好四经普数据处理设备准备(PDA设备的管理、新设备的采购)、数据处理方案制定、处理环境的搭建、应用系统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期间的技术保障等各类数据处理工作。 (二)继续推进县(区)、乡(镇)信息化基础建设 在2017年推进县、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还未达标和还存在的薄弱环节部分,按省中心有关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利用统计深改的形势背景,努力争取形成规范扎实的基层信息化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网络建设(专网向社区延伸、市县专网增设备用网络线路)、环境设施(专用机房、二代防火墙、UPS电源等)、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为后续统计改革发展对基层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打下良好基础。并通过按月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来促进各县区间

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科学技术发展, 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 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 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进步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 多元化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2005年达到52.4 亿元。高新技术快速发 展,2005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 年专利申请居全国第12 位,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1 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7 位。 本世纪头20 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5 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 1 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 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 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 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 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科技投入严重不

关于创建我市大数据中心的建议

关于创建我市大数据中心的建议 21世纪以来,我市与先进世界同步,电信网络、电子政务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青岛国际大都市”形成概念以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办公、物流、财会、用户管理等越来越多的信息应用系统不断的涌现与创新。信息化建设正经历着以技术中心向数据中心的快速转变,这一转变也无形加速了各行业信息壁垒的瓦解。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大面积的数据应用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已势在所迫,面向各要素的数据中心,对部门行业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多维、智能分析,为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服务精准化、高效化,最终实现服务一体化。为此,建议如下: 1、建立高端人材班子设立数据平台机构,整合全市信息资源;运用云计算手段,综合全市数据交换、数据对比、数据服务等技术,构建全市网状覆盖的具有公共服务、公共决策、公共保障的统一规范,完整高效,面向实际应用与数据服务的大数据中心平台,建立共享体系,带动发展数据企业,提倡有偿服务,提高数据价值,发展有前瞻性、功能性、权威性的评估信息行业。 世界互联网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翻一番,而且世界上90%的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数据并非单纯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譬如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无数的数据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

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海量的数据流和数据链。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它的“廉价、迅速、优化”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加工,后而达到数据的增值。 2、打造完善政务工作中的企业、财务、人员等各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体系,减少相互保护,信息杂乱的无序现象,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动态更新。 信息整合需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电子政务大数据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务基础数据的整合共享,包括人口、地理、法人、信用、财税、行政设施、城市监控等,使政务大数据中心真正成为全市各部门业务协同和业务共享的有力支撑,实现我市经济工作和政务管理的创新应用。 3、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对比体系与数据服务体系,使数据中心的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并享有平台的权威性。 利用我市先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结合大青岛的国家传感网体系、智慧城、云计算城市等规划与建设内容,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打破部门利益壁垒,统一整合信息资源,为未来更多行业应用数据提供廉优服务平台。 在此基础上,构建弹性、动态、可靠、高效化的计算,存储组建网络资源池,为上层的数据融合及业务应用提供基础与理论支撑。 4、建立数据中心的即席查询、统计报表、多维分析等数据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 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pdf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1.1.1 项目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机关各部门业务应用进行,制定相关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使机关各部门业务系统依托统一的开放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1.1.2 项目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一套标准规范、两个数据门户、四大应用平台、四大基础数据库和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为了对需要调用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面向各类电子政务应用,规划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规范,通过用户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组件,可以对接入系统有效管理、实现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消息服务。

2、两个数据门户 针对政府部门用户建设信息资源政务门户,针对企业、公众用 户建设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3、四大应用系统 建设承载电子政务公共数据汇聚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运 营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 4、四大基础数据库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制定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库、入 库和管理规则,建立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基础库内容管 理、数据处理、共享和应用功能。 四大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经济库和地理库。 5、一套标准规范 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标准等。 1.2 编制依据 1、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办《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5、《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6、《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