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综述

霍乱综述
霍乱综述

霍乱综述

1 前言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其可由进食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通常是由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在1992年曾经有由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的霍乱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霍乱不仅是《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本综述结合各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霍乱的流行情况、病原物、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染源、症状、诊断、治疗、预防控制措施等进行概述,以促进对霍乱的全面了解,提高对霍乱的防患意识。

2流行情况[1]

自1817年起,霍乱共有过7次世界范围大流行。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波及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历时40多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虽未发生大流行,但散在的霍乱发病地理区域日益扩大。霍乱发病来势迅猛,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并可引起超越国界、洲界的大流行,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正常交往,造成多方的社会影响。

图1 霍乱疫区分布图

Fig.1 Paysconcernés par la cholera

2.1世界流行情况

?第一次爆发(1816年–1826年)首先被控制在印度次大陆,在孟加拉大规模爆发。到1820年,传播遍及印度。在被消灭前,它甚至传播到了中国和里海。

?第二次爆发(1829年–1851年)在1832年年蔓延至欧洲、伦敦,同年又蔓延至安大略、加拿大和纽约,在1834年又发展到北美的太平洋海岸。

?第三次爆发(1852年–1860年)主要影响了俄罗斯,造成了超过百万人的死亡。并且造成柴可夫斯基和他母亲的死亡。

?第四次爆发(1863年–1875年)传播到了大部分欧洲及非洲区域。

?第五次爆发 (1866年)在北美爆发。

?第六次爆发 (1892年) 霍乱污染德国汉堡自来水,以致8606人死亡[1]

?第七次爆发(1899年–1923年)由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只对欧洲造成很小的影响。但俄罗斯被再次严重影响。

?第八次爆发被称作El Tor after the strain,发生于 1961年发生在印尼,1963年传染到孟加拉,1964年传染到印度,并于1966年传播到苏联。

?津巴布韦于2008年8月份起爆发霍乱,并在全国蔓延。[2]据无国界医生估计,疫情可能最快要到2009年3月雨季过后才会受到控制。

?海地共和国于2010年10月中旬发生霍乱大流行,到11月26日止全国已有6万多人感染,1600多人死亡[4]。到12月26日统计已有15万人感染,3333人死亡[5]。截至2012年1月,已造成7000人死亡,52万人感染,平均每天新增200名患者。

2.2中国流行情况

在第一次霍乱全球大流行中,霍乱首次自国外传入我国,从那时起直至1948年为止的近130年中,霍乱在我国大小流行不下百次,其中比较严重且有记载者也在60次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了国境卫生检疫和传染病管理,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使古典型霍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但随着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埃尔托霍乱(El Tor Cholera)又于1961年7月出现在广东西部沿海的阳江、阳春等地,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埃尔托霍乱(我国称之为“2号病”)流行的序幕,至目前为止已有两次较大的流行:第一次是1961~1964年,波及9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次是1978~1989年,波及21个省、市、自治区。霍乱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生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3 病原物[2]

霍乱的病原物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弧菌科,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

形态与培养特性

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霍乱弧菌比较典型,两者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取霍乱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活菌悬滴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极为活泼,呈流星穿梭运动。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图2 电子显微镜下霍乱弧菌图3 霍乱弧菌

Fig.2 Fig.3

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靛基质反应阳性,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但其他非致病性弧菌亦有此反应,故不能凭此鉴定霍乱弧菌。EL Tor型霍乱弧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有所不同。前者Vp阳性而后者为阴性。前者能产生强烈的溶血素,溶解羊红细胞,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溶血环,古典型霍乱弧菌则不溶解羊红细胞。个别EL Tor型霍乱弧菌株亦不溶血。

抗原性

根据弧菌O抗原不同,分成Ⅵ个血清群,第Ⅰ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第Ⅰ群A、B、C三种抗原成份可将霍乱弧菌分为三个血清型:含AC者为原型(又称稻叶型),含AB 者为异型(又称小川型),A、B、C均有者称中间型(彦岛型)。

抵抗力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ELTor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鲜鱼,贝壳类食物上存活1~2周。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湿热55℃,15分钟,100℃,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4分钟。因此,在治疗和预防用药上应加以注意

4致病机理[3]

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前者是蛋白质,后者是类脂多糖。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霍乱弧菌进入小肠,

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这种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霍乱毒素(CT)对小肠黏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尽管霍乱毒素(CT)是霍乱弧菌致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但霍乱弧菌在其致病过程中还依赖于其它一些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

4.1凝血素和外膜蛋白

霍乱弧菌粘附到肠粘膜是其致病的前提条件,有研究表明,甘露糖-岩藻糖耐受性细胞凝血素(mannose-fucose-resistant cell-associated hemagglutinin,MFRHA)在霍乱弧菌粘附的过程中可能起作用。小鼠实验研究发现,MFRHA基因变异菌株对小鼠的毒力明显减弱。霍乱弧菌569B株染色体上一个613kb的BamHI片段含有编码MFRHA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区域内包含10个开放性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中的2个被命名为mrhA和mrhB,分别编码7-kDa和27-kDa的蛋白质,均与甘露糖耐受性血凝素(mannose-resistant cell-associated hemagglutinin,MRHA)活动有关。

多数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产甘露糖敏感性血凝素(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in,MSHA)。MSHA是一种有弹性的菌毛,动物模型研究表明,MSHA在霍乱弧菌致病过程中起作用。有学者已经克隆出编码MSHA结构亚单位的基因(mshA)并进行了测序,mshA 基因编码一个18,094-Da前菌毛蛋白,成熟菌毛蛋白分子量为17 436Da。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去除mshA基因霍乱弧菌对小鼠的毒力并没有明显减弱,菌毛亚单位诱导产生的抗体也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研究显示,霍乱弧菌的纯化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protein,OMP)的抗体可以抑制其在小鼠肠粘膜上的粘附。有一种分子量为77kDa的OMP,定名为IrgA,其表达受铁浓度的调节,被认为是霍乱弧菌对小鼠有毒力的重要因素,但也有相反的报告。

4.2 毒素协同菌毛、辅助定居因子与霍乱弧菌毒力岛

定居在小肠粘膜是霍乱弧菌感染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由菌毛介导的〔9〕,由于这种菌毛和CT毒素受ToxR调节系统的共同调控,称其为毒素协同菌毛(toxin co -regulated pilus,TCP)。致病性霍乱弧菌还能表达一种辅助定居因子(accessory colonization factor,ACF)。ToxR调节系统还包括ToxT蛋白,编码ToxT和TCP的基因与ToxR 所调节的其它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尽管TCP的主要亚单位由tcpA基因编码调控,但其装配和功能的发挥还需要染色体上其它基因的参与,所有这些基因构成了tcp基因簇。tcp基因簇位于tagD基因的下游,目前至少已经发现了15个ORF。tcpH和tcpI基因都属ToxR 调节的基因,能影响TcpA的合成。灭活tcpH能减少菌毛蛋白的合成,而灭活tcpI则可增加TcpA的合成,在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中对TCP的表达起细微调节作用。最近,Hase等发现TcpP和TcpH与ToxR和ToxS有同源性,并且在转录活化ToxT启动子的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紧接在tcp基因簇的下游就是编码辅助定居因子ACF的acf基因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tcp-acf基因簇的上游有aldA、tagA、tagD等基因,下游有一个整合酶基因(int)、一个22 bp 的att结合位点。这个包括tcp-acf基因簇、整合酶和转位酶基因,两侧为att序列40kb 的区域,构成了一个霍乱弧菌毒力岛(Vibrio cholerae pathogenicity is-land,VPI)。有研

究发现,长度为9-kb的tagA-tagD区与引起霍乱流行和大流行的菌株有关,而在环境中分离出的非毒力菌株则缺失这段序列。

4.3 毒素和CTX基因元件

霍乱弧菌流行株产生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子。CT毒素由一个或几个拷贝ctxAB基因编码,其A、B两个亚单位由2个独立且又相互交叉的ORF来调控。霍乱弧菌还能产生一种Zot(zonulaoccludens toxin)毒素,影响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或键桥,增加小肠粘膜的通透性。Zot基因包含一个113kb的ORF,位于ctxA基因的上游且与ctxA基因紧密相临,编码一个4418kDa的多肽。第3种毒素被称为辅助霍乱肠毒素(accessory cholera toxin,Ace),在肠畔结扎实验中可以诱导液体分泌。

编码Ace、Zot和CT毒素的ace、zot和ctxAB基因及调控核心编码菌毛(core-encoded pilin,CEP)的基因(cep)和一个未知功能的ORF(orfU)均在415kb的/核心区域0内,两侧的是一个或多个拷贝的重复序列(repeated sequence,RS)。进一步研究发现,重复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是2个不同的序列,分别定名为RS1和RS2。RS1长217-kb,含有与CTX5复制和整合相关的基因,但不含有CTX5的ctxAB或其它核心区基因。在致病性霍乱菌株中,都存在2个或多个CTX5的串联,CTX5与RS1串联,这种结构统称CTX基因元件。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非致病的霍乱菌株,缺失与ctxAB及核心区内的其它基因的同源序列,但包含一个18 bp 的attRS1序列。致病性霍乱菌株CTX基因元件的RS序列编码一个位点特异性的重组系统,该系统允许CTX以非recA依赖性的方式整合到18 bp的attRS1位点。进一步研究证明,CTX 基因元件相当于CTX5溶源性丝状噬菌体的基因,而且CTX元件中的基因,特别是zot基因,对噬菌体的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在CTX基因元件的上、下游分别发现了毒素相关隐形质粒(toxin -linked cryptic,TLC)和RTX(repeat in toxin)基因簇。

5症状[4]

5.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血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患者出现全身性电解质紊乱。缺钠可引起肌肉痉挛,特别以腓肠肌和腹直肌为最常见。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如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肌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5.2脱水虚脱期

脱水虚脱期患者的外观表现非常明显,严重者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状,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四肢冰凉,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痉挛或抽搐。患者生命垂危,但若能及时妥善地抢救,仍可转危为安,逐步恢复正常。

5.3.恢复期

少数患者(以儿童多见)此时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体温升高至38~39℃,一般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故此期又称为反应期。病程平均3~7天。

6传染源[5]

6.1病人

分为重型、中型、轻型,急性病人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泄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常不被发现。这些病人可带菌活动,广为传播,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更大。

6.2带菌者

指无临床表现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的人,包括潜伏期菌、恢复期菌(病后带菌)健康带菌和漫性带菌。

(1)潜伏期带菌:指病人在出现症状之前于潜伏期内大便有排菌者;

(2)恢复期带菌和慢性带菌:指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带菌,为恢复期带菌;病后排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恢复期带菌一般不超过1周,持续4周以上者很少,慢性带菌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国外报导最长达10年,这种带菌通常是胆囊或胆道带菌;

(3)健康带菌者:指始终没有临床症状,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者。一般不超过1周,少数可达2周,带菌的频率和传染源接触程度有关。据调查,有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中,5-20%的人受感染,邻居接触者为0.3-0.4%,一般社会接触仅占0.02-1.3%,这些感染者当中有60-80%始终无症状。

6.3水生生物

海洋甲壳类生物表面可粘附El Tor弧菌,后者分泌甲壳酶,分解甲壳作为营养而长期存活。当人们进食被病菌污染的海产品后可形成感染,在人体尚未形成免疫的时候即可发病。实验观察,El Tor弧菌为人工饲养的泥鳅、鳝鱼吞食后,可在后者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入水中;因此泥鳅、鳝鱼可成为弧菌的保存宿主,散播病原菌,人再食用此类水产即可造成霍乱发病。

7传播途径[6]

7.1.水传播

水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的习惯,这些增加了经水传播的机会。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继续出现散发病例。

7.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7.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7.4.媒介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El Tor弧菌。

8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霍乱痊愈者可获一定免疫力。

9诊断[7]

9.1确诊标准

①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大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霍乱流行期在疫区有典型霍乱症状而大便培养阴性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条件可做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4倍或4倍以上可诊断。

③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9.2疑似标准

①凡有典型泻吐症状的非疫区道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未确诊前。

②霍乱流行期,曾接触霍乱患者,有腹泻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9.3其他

血清学检查适用于病后追溯诊断,无助于早期确诊。诊断须鉴别下述腹泻病:

①痢疾;

②由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③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泻;

④产肠毒素大肠菌ETEC)性腹泻;

⑤病毒性(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⑥寄生虫性腹泻;

⑦某些毒物(如有机磷农药、三氧化二砷等)引起的腹泻。

轻型不典型的霍乱病例诊断鉴别较难。一般仅有轻度腹泻,不伴有呕吐,血压、脉搏正常,神志清楚,病程短,于三两天内自行痊愈。暴发型霍乱或干性霍乱,比较少见,起病后未见吐泻或脱水,而却迅速转入休克状态和严重的中毒性循环衰竭,病死率极高。

10治疗[8]

10.1一般治疗与护理

①按消化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②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

③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

④水份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

⑤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10.2输液的治疗与护理

输液治疗原则:早期,迅速,适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10.3对症治疗与护理

①频繁呕吐可给阿托品。

②剧烈腹泻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肌肉痉挛可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热敷、按摩。

④周围循环衰竭者在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用间羟胺或多巴胺药物。

⑤尿毒症者应严格控制体入量,禁止蛋白质饮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做透析疗法。

10.4病因治疗与护理

四环素有缩短疗程减轻腹泻及缩短粪便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可静脉滴注,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用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等药治疗。

10.5注意事项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低钾综合征等,大都是由医疗或护理不当所引起。

11预防措施[9]

11.1控制传染源:

及时检出病人,及时隔离,对密接者严密检疫,进行粪便检查和药物治疗。

11.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11.3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12总结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其列为应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据历史记载,霍乱共有7次大流行,共夺走数以千万计的生命。霍乱弧菌分两种,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ELTor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霍乱能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霍乱主要通过水和食物传播,生活接触与苍蝇也能传播霍乱。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职业,人对霍乱弧菌普遍具有感受性和很高的敏感性。治疗方式为隔离、休息、补充水分,严重者应对症用药。对霍乱的最好预防措施为做好对外交往及入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词条:霍乱[G/OL].https://www.360docs.net/doc/602726127.html,/wiki/%E9%9C%8D%E4%BA%82

[2]百度百科词条:霍乱弧菌 [G/OL].https://www.360docs.net/doc/602726127.html,/view/36242.htm#8

[3]王洪敏马文丽郑文岭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1847—1948年,伦敦流行性感冒死亡1.5万人;1851—1855年,肺结核流行,一年内5万人,共死亡25万人。 1856—1900年,中国云南全省有86个县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1863-1875年,霍乱流行10年之久,1866年东欧就死亡30多万人,死亡人口超过千万。 1884—1953年,中国福建57个县、市中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一生一世。”他说。 ——题记 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位老人家,在近古稀之年时,在获得了诺贝尔这样的大奖后,还能潜心下来去写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撇弃名利的诱惑和享受,也不惧高龄,他就这样静静坐下来,在他的书桌前,用了两年的时间,在《百年孤独》之后又给我们送来《霍乱时期的爱情》,不得不叫人心生钦佩和敬仰。他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自己对这本书也曾高度评价过:“《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在这之前对马尔克斯这个人我也只是从高中历史书上有所认识,潜意识地把他划为鲁迅,泰戈尔这一类的民族作家,愤慨的笔下总是充满着民族和国家的苦难。《百年孤独》我买来了,可是还不敢看,尤其是在看了《霍乱》之后,我想让《霍乱》里面浪漫狂放的爱情在脑海里多停留一会儿,想让那些爱情的因子沉淀在心里,不想这么快就被《百年孤独》所冲淡。 《霍乱》里的爱情真的太美好了,我看了小说之后,犹有不足,又去找改编的电影来看,看过后真的是大快人心啊!不像一般的小说,老是悲剧收尾,硬生生地要把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而马尔克斯不仅让阿里萨和费尔米娜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之后重新相遇,更胆大地是,还让这两个即将面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在一起,和所有刚刚陷入爱河的年轻人那样,他们从容不迫和健康正常地睡在一起,不去提及过去,一笔抹掉,重新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那没有年龄的皮肤,甚至还带着第一次见面时的那般悸动的心跳。“他们悄然无声,像是一对由于生活而变得谨小慎微的老夫老妻,已经超越了激情的圈套,已经超越了幻想的残酷嘲笑和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直接到达了爱的真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爱就是爱;愈接近死亡,爱就愈浓醇。” 小说的结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煎熬的阿里萨深刻理解费尔明娜对回到故乡的恐惧,他终于顿悟到“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于是当船长问:“见鬼,那您认为我们这样来来回回的究竟走到什么时候?” 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 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

爱情的多面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学号:03111019 李梦姣Rocío 爱情,自人类出现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是作家们所偏爱的话题。正是她,启迪了成千上万的作家创作出数不清的名篇佳作。但是,什么是爱情?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百个人的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尽管我们已经用最为科学和最为精准的语言定义了她,比如说,“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但当我们遇到了自己的另一位,却常常无法准确的表达她。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无法清楚地确认这是否就是真正的爱情,抑或只是披着假面的类似爱情的东西。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迷惑。甚至于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笑话,一个谎言。我无法想象,在一个男人肉体上背叛了一个女人之后,他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他一生唯一的挚爱。 我想这很可能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在谈及性的话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觉得一旦说出了这个词就玷污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近来看到一条新闻,说莫言在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有同学提问到,老师推荐读莫言,可是小说一开头就许多性行为描写呐,还读吗?全场一片哗然。莫言直接建议,"现在不要读了,等你们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面对文学作品中的性现象还是有一定的排斥。而在文艺创作者的眼里,爱和性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如果我们不能抛开传统的眼光来阅读一本书,我们也就走进了死胡同,从而不能理性的思考,得到偏差的感悟。 但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自古书生多风流。这句略带调侃的话大概会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弗洛伦蒂诺在这本书里面是一个书生的存在,即诗人,“没有人会比诗人具有更敏锐的判断力,没有哪个石匠会比诗人更顽固,也没有哪个经理会比诗人更精明、更危险”书本里的这句话很好的描述了一名诗人的性格特征,他们敏感,所以碰到一个“花冠女神”就一眼沦陷。每个好的诗人背后都会有一段或多段故事,不外乎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却抵不过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所以我们的男主弗洛伦蒂诺也没逃过这个宿命,花园里的那一眼却煽动了一场50年的旷世绝恋。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代笔人门廊”做写信佬,将自己无处挥洒的深情付诸笔尖,充当月老,倒也成就了几段佳话。但又恰恰由于诗人的敏感,当他们已经拥有了心底的朱砂痣之后,也往往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新鲜的爱情总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他们需要不断寻找激情来保持心脏的自由呼吸。而这种需求在爱寻求而不可得的时候,往往会被放大,于是我们看到弗洛伦蒂诺不断在性爱之间寻求安慰,希望能找到某种类似爱情却又没有爱情之烦恼的东西,以求忘了费尔米娜。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弗洛伦蒂诺的寻花问柳,这样我们才有幸看到一场场爱情的上演。他还将此记录归案,写了一本《恋爱手册》的书札,想流传后世,以供借鉴。这二十五个本本里总共记载了六百二十二条较长的恋情,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这里有在船上第一次被夺去童贞的糊涂事儿,也有和拿撒勒的寡妇的第一次初识云雨之情;还有和黑人妇女莱昂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的爱情虽然隐蔽,却

霍乱

霍乱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1病因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2临床表现 人受染后,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

霍乱

第章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霍乱的流行概况、发病机制和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 2.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型特点、三种血清型。 3.了解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 第二节内容精要与重点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镜检可见其呈鱼群状排列,有鞭毛,运动活泼,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霍乱弧菌分为3群,其中仅O1 群与非O1 群的O139血清型可引起霍乱流行。O1 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三个血清型,是霍乱的主要致病菌。产生霍乱肠毒素可引起剧烈腹泻。 二、流行病学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在热带、沿江沿海地带夏秋季节流行。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肠壁,而是通过肠毒素刺激细胞分泌亢进,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或休克。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故吐泻物呈“米泔水”样。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典型病程可分三期。①泻吐期:突然发生的剧烈腹泻、呕吐,多数无里急后重、无发热。腹泻量多、次频,水样或“米泔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呈洗肉水样便。呕吐呈喷射状,亦可为“米泔水”样;②脱水期: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严重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毒症、急性肺水肿以及休克等严重后果;③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1/3患者可出现发热。 五、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以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镜检,可见细菌呈穿梭状运动,以特异血清可制动,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细菌培养及血清抗体滴度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注意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肠炎以及大肠杆菌所致的腹泻鉴别。 七、治疗 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处理。合理的补液是治疗的关键,补液的原则应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期,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常用药有环丙沙星等。 八、预防 建立健全肠道门诊,早发现、早隔离治疗病人,对接触者严密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加强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诊断标准 3.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临床分型标准 4.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治疗原则 5.1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

人类疫情发展史 人类病毒疫情(最新)

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瘟疫不计其数,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鼠疫、天花、流感等。仅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就爆发过几次大的疫情。以下是分享的人类疫情发展史人类病毒疫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禽流感被发现一百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只能防止其蔓延。近来“禽流感”三个字可能又将伴随我们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影响人类的16次巨大疫情…… 1.雅典瘟疫:翻开了瘟疫的编年史 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医生也被感染而生病。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最后,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 2.流感:魔鬼的侵入 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 对流感一无所知,曾使人们误以为这种病是上帝的惩罚,并把它命名为“Influenza”,意即“被魔鬼侵入”。今天,科学已经证明流感是病毒感染所致,是可以治疗的,但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3.称霸中世纪数百年的死神:鼠疫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在短短5年内,就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口死亡。 4.与鼠疫相媲美:天花 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惟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症状诊断治疗 概述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与国外交往频繁,极易从国外再度传入。 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依其生物学.状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无芽胞和荚膜,长约1.5~2.0μm,宽0.3-0.4μm。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一闪而过,粪涂片呈鱼群排列。在硷.(Ph8.0~9.0)蛋白胨培养基上易于生长。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根据菌体O 抗原的不同可分为至少78个血清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均属O-1群霍乱弧菌,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为准。菌体抗原有A、B、C三种成份。A为O―1群的特异抗原;据菌体抗原成份又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稻叶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型(Ogawa,异型,含AB)和彦岛型(Hikojima,中间型,含ABC)。 古典型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尔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时间。两者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加热100℃1~2分钟或日光下暴晒1~2小时即死亡,2漂白粉、0.25过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锰酸钾数分钟便可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诊断标准 2.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 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

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 6.67kPa(50mmHg)成人 9.33kPa(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https://www.360docs.net/doc/602726127.html,/list_content_wx.asp?ArticleID=8516 鼠疫改变了历史进程 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是鼠疫。鼠疫对于亚洲、非洲和欧洲来说,就是一种恐怖的灾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例如它间接促使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 历史上的首次鼠疫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波及到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约50年至60年,肆虐巅峰时期每天有万人丧命,死亡总数约近一亿人。 第二次鼠疫,即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此次鼠疫发生于公元14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0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直到史称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才随之平息。此次鼠疫中,欧洲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欧、美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闻之色变的流感 看似“小病”的流行性感冒却能给人类造成最致命的威胁。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据统计,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5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及印度孟买,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时间席卷了全球。 此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之一,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 ★亚洲流感源于我国贵州西部。人类第二次威胁性大的流感是“亚洲流感”。这次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此类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3—4月引起全国大流行,5—6月波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7—8月袭击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蔓延至美洲,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一30%左右,病死率并不高。 ★香港流感幸而杀伤力不大。香港流感因首发于我国香港而得名,应称甲H3N2亚型流感。此类病毒于1968年7月中旬首发于我国香港。 ★美国甲型H1N1流感令人谈猪色变。1975—1976年美国冬天格外寒冷,公路沿线处处可见积雪冻结而成的灰色冰丘。1976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同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甲型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暴发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其中10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为此WHO于1976年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国际流感会议,美国一些人认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具有时间的周期性,即每隔11年出现一次。 ★禽流感再次袭击亚洲。禽流感于2005年2月再次袭来。禽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欧洲相继发现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公共医疗的专家曾发出警告,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为能在人际间传播的病毒,全球将有500万至15亿人被夺去性命。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各国纷纷推出防范新举措,加强信息的交流。 永久威胁地球的霍乱 1817年,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主讲人: 参会人员: 会议地址: 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 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 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 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 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 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 D1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 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 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李化成《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8日11版) 1832年2月27日,中央卫生委员会召开了关于霍乱的讨论会。 人类能否控制甚至战胜某种疾病,绝非仅与医学技术本身有关,而是社会综合治理的结果。综合治理的水平有别,对疾病的防治效果也不同。霍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传染病原是东南亚古老的地方性流行病,但从1817年起至今,已有七次世界大流行。而在188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最终分离并确定霍乱的病原体之前,西欧国家已经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机制,并基本控制住霍乱的大规模暴发。在此过程中,西欧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卫生体制。相比之下,亚洲却一直是霍乱流行的主要区域之一,特别是印度、孟加拉和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一直较为严重。非洲在1970年后,拉丁美洲在1991年后,霍乱形势也严峻起来。这种疾病蔓延的地区差异要求我们需深入总结西欧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同时也要从更多角度来考量这一经验的适用性,以深化和丰富现有的公共卫生发展理论。在西欧诸国中,英国无论在霍乱防治,还是在公共卫生体制建立上都处于领先位置,下文将重点对英国霍乱的防治经验和启示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据统计,19世纪英国共有四次大的霍乱暴发,分别在1831~1832年、1848~1849年、1853~1854年和1866年。若对霍乱做出理想的应对,医疗防治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在对该病了解不足、治疗方法有限的条件下,这种防治主要表现为一种针对疾病流传的公共卫生防控。第一次霍乱暴发期间,根据以往的瘟疫应对经验,英国主要采用的措施以检疫和隔离为主。但因收效不大,人们的工作重心转向改善环境卫生。著名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2年主持完成了《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而这些可以通过“排水、适当的清洁、更好的通风和其他减少空气杂质的方法”来解决。其事业的继承者,长期担任枢密院卫生官的约翰·西蒙则展开了更多的医学研究和调查,将这一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下去。著名医生约翰·斯诺通过长期调查,在1849年出版了《霍乱传播的模式》一书,明确指出霍乱是由被污染的水传播的,因此建议阻止伦敦布劳德街居民饮用一口受污水井的水,结果控制住了该区域的瘟疫。此后,随着持此主张者渐多,英国政府也加强了对河流污染的调查和治理,对霍乱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公共卫生先驱们对疾病的认识尚不清晰和准确,甚至存在误解,但他们所采取的卫生措施,却和微生物学家带来的启示不谋而合,甚至更富有实践性。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 霍乱就是由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就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得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得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得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诊断标准 2。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就是腓肠肌)得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她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她原因可查

者 c.在流行期间得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汇编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300余万人死亡,此后50年,墨西哥因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伦敦大瘟疫,为制止烧三天大火净化空气,延续到1666年9月,死亡10万人。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万人;法国里昂6万人死亡。 1711年,奥地利和德国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万人。

1760年,叙利亚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蒂有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达10万。 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有31个县、市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 1792年,埃及发生瘟疫,死亡80万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万人。1826—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传染病,仅1831年就死亡90万人,共死亡数百万人。 1840—1862年,世界霍乱流行,持续20余年,死亡数百万人。 1847—1948年,伦敦流行性感冒死亡1.5万人;1851—1855年,肺结核流行,一年内5万人,共死亡25万人。 1856—1900年,中国云南全省有86个县流行鼠疫,共计死亡73万多人。 1863-1875年,霍乱流行10年之久,1866年东欧就死亡30多万人,死亡人口超过千万。1884—1953年,中国福建57个县、市中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了发展于费尔米纳·达萨、费洛伦蒂纳·阿里萨以及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之间的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爱。书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写尽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 高中的时候和M讨论马尔克斯,都很佩服他在《百》里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同样是对现实的投射,但在经过阿斯图里亚斯、图尔福这些作家加入或梦幻或诡谲或荒诞的处理方式后有着奇异的阅读效果。《百》里面有大量的象征手法,用了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意象。很多人觉得《百》看不下去,或者很无聊,或者很晦涩,都是看不懂这本书的表现,也是很正常的。每次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你可以把它当做人类历史研究,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纯小说,纯文学去旁观,不走进。不同于《百》,《霍爱》是欧洲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小说;左翼的马尔克斯写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也是罕见的。 《百》中,孤独深深刻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荣辱兴衰。当谈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自何处时,马尔克斯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爱情。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

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这一解释和弗洛姆的阐释惊人的相似。“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人类脱离自然界、成为社会的人之后,不再能和自然界达到和谐统一,随之而来就面临着一种孤独感。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类开始试图寻找爱情,渴望着爱与被爱。人们渴望与周围的人建立长期的、充满爱心的关系,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归属需要之一。 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而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那天我鬼使神差地游荡进成都街头的一家书店,想起了

肠道传染病及霍乱等疾病的预防知识

肠道传染病及霍乱等疾病的预防知识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多数都是由于天气炎热,细菌、病毒繁殖加快,人们不注意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缺乏科学预防夏季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知识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和副伤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时刻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据近期疫情报告,我区部分学校、幼儿园有手足口病病例。在继续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认识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保持高度警惕。为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加强传染病预防常识的健康教育宣教,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病例必须就近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一、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控制措施 霍乱、伤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均为夏秋季流行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腹泻病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及经苍蝇传播等,其流行环节、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以及控制流行的预防措施基本相同。 (一)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可达7日。霍乱发病急、传播快,主要为突发性的剧烈腹泻和呕吐,每日可达数十次,腹泻物为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少数可出现血便。呕吐出现于腹泻之后,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由于吐泻频繁会失去大量的水份,患者眼窝下陷,血压、体温下降,脉搏细微,无尿,局部肌肉抽搐,严重者很快心力衰竭,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2、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7—23日,一般为10—14日。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脉缓、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2日(数小时至7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