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质量

前言

金融服务业是先进服务业中相对独特和独立的一块,是一个重要部门。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金融服务是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现代厂商服务中的金融服务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和历史上的钱庄和银行的简单业务不能够相提并论,金融活动日益被看成一种商品的生产而非服务,因为它的效用更多的依赖销售和再销售,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其中金融服务不仅是某种实现国家政策目标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受到了国家和消费者的重视。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

1、有关概念

(1)金融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2)金融服务

狭义的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为其服务对象(公司法人、事业法人和自然人)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广义的金融服务指除传统的金融服务外,还为客户提供资本市场领域的创新服务,包括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非实体性,金融服务其核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抽象和无形的;不可分割性,即金融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完成的;顾客参与性,顾客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他可以像生产资料一样参与到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2、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

(1)我国金融服务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①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

1995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从此确立了银行,证劵,保险的分业经营体制。而后不久,花旗银行并购了旅行者集团,选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浪潮,一时间全能银行成为一种潮流。2003年12月27日我国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修改为:

“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是,国务院规定的除外”,从而给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实施全球战略预留了空间。

②逐渐建立了以统一的风险回报率为评估手段的核心决策层

金融市场持有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必须时刻进行业务经营的动态调整。在混业经营条件下,一全球化套利为目的的金融集团,其核心决策层必然是以不断权衡各专业领域风险回报率为技术手段来制定发展战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也逐渐建立了以统一的风险回报率为评估手段的核心决策层。

③形成了灵活调整子业务的经营方法

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大同小异,各行对所有业务近乎全面涉及,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然而随着我国对金融业混业经营政策的逐步放松,我国商业银行顺应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存在两种方式,一是从银行内部培养多元化业务,二是直接并购其他专业金融机构。这样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更加专业化与多样化。

④全能银行在中国已有所发展

目前,中国出现了类似中国平安、光大集团等进入控股公司。而且我国已经批准天津泰达金融控股公司试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以及外国全能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已经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发展。

(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状况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领导,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

①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截止到2011年末,有总行1家、大区分行9家、2个直属营业部、25个中心支行,16个直属机构。

②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统一监督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促进银行业改革开放等职责。截止到2012年,全国共设立银监会派出机构36家、证监会派出机构38家、保监会派出机构35个。

③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制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的存贷款利率,直接或间接地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特殊的资金融通。截至2010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国内设有18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在境外

设有东南非代表处、巴黎代表处和圣彼得堡代表处。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设立51个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有30个省级分行、300多个二级分行和1800多个营业机构。

④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在全国开展非常全面的商业银行的资产(各类贷款、贴现等)、负债(存款、拆借等)及中间(汇兑、支付等)业务,截止2011年末,在全国设立国有商业银行总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合资银行5家。

(3)我国金融业规模

2009年末,与我国国有商业总资产余额为388523.6亿元,其中储蓄资产为51432.9亿元,对中央银行债权为46690.0亿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为11452.0,分别比2008年增长25.2%、11.37%、46.10%和18.17%。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6418.2亿元,现金支出870445.2亿元,现金投放4027.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7.2814%、7.2695%和4.7688%。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金融服务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总量也有所增加。

表1-2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与回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不仅影响着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发展,还影响着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并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遭受了较大冲击。究其实质,这与我国金融服务业欠发达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密不可分。鉴于此,大力发展中国金融服务业、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在金融制度建设、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市场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

表2-1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表2-2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3%,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得12%,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也是很迅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增

加。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次贷危机时,中国又一次避免了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觑。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必要的套期保值金融工具,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恶化,中国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风险不断增加,直接损失也相应提高。

但是若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企业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则是必由之路。从宏观层面讲,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分析经济形势时表示要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内需的启动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的。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再反作用于金融,只有形成金融-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变外需驱动型发展模式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由此可见,金融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增强我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总体水平、人力资本、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安排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1、金融服务业务水平不足

(1)总体水平较低,结构发展不协调

我国2008年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致为 5.17%,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低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

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尚在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其分支机构早已遍及全球。我国的外资银行就达31家;在业务开展方面,国内银行大都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已经把业务重点放在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创新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2、金融创新不足

由于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客观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性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仍有一定限制,并且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潜在亏损,金融产品的创新又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市场整体创新性不足(虽然规避管制的金融创新非常活跃)。主观上,监管部门从维护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出发,存在过度强调稳定的倾向,大量的国有金融机构也存在保证安全的需求,在金融领域存在较多政府保护(隐性担保和管制利率提供的利润空间)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3、人力资本质量不高

金融服务业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营方式。我国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本水平情况如下:

表3-2国外金融机构的工资占比

(1)商业银行工资支出比重较低

由表3-2和3-2的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的工资支出占净利润的比率较低。商业银行业,为降低成本和压缩开支,为员工支付的报酬低于国内很多较高收益行业的

水平,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也大低于国外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对职工个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自然也低。

(2)内资金融机构效率更低

较低的员工报酬和低人力资本投人使得内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差别越来越大,从而大量的员工向外资金融机构流动,造成内资金融机构效率更低,更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人和大幅度提高员工报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金融监管不完善

(1)监管手段相对单一,行政性手段过多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现代金融监管起步较晚,现阶段金融监管着重直接监管,行政性干预较多。行政监管手段的一大弊病就是在具体监管过程中随意性大,实施监管措施上“一刀切”,各种审批手续较为繁杂,监管的导向性和互动性不强,监管效率亟待提高。

(2)监管范围较窄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对传统业务的监管上,对于金融创新推出的各种新业务和新产品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如果金融监管范围无法与金融创新相适应,一方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从而产生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分业监管本身就具有风险厌恶的特征,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或者其他一些新兴金融业务或者品种较难得到批准,从而抑制金融创新,难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3)监管协调机制效率不高

目前,境内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之间日益紧密交融和合作,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步显露,如果相应的金融监管跟不上,就有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同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他们往往凭借能够在母国开展混业经营优势,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这也对协调监管提出了挑战。

(4)行业自律性组织建设滞后

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依靠外部监管。金融行业协会组织在我国发展滞后,尽管数量较多,但水平参差不齐。国内协会在服务、咨询、监督、自律、协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不但是商业银行实现市场业绩的内在要求,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的根本要求。中国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仍然较为薄弱,与市场经济商业金融原则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相容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

5、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1)法制体系尚不够完善

在金融主体、业务、监管等方面法律制度的欠缺,阻碍金融主体的健康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法律制度滞后于经济现实,原因在于经济体制在不断转变,而法律制度必须在问题被普遍认识后才能设立并逐步执行;第二,法律制度框架虽被设立,但具体的细节有待规范和深化。

(2)会计制度问题

首先,会计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会计行为的专业规范不够严格;其次,会计行为的法律和自身道德约束不够严格,作假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做到有效、准确的信息披露;再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3)支付法律不够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的发展,很多已被国外支付系统普遍采用的制度,如自动质押融资机制等制度在我国尚未启用,从而使支付和流动性风险增加,降低了清算效率。另外,我国的外币清算方式对于今后越来越频繁的外币资金流动所需求的资金流转效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资金清算方式落后、资金清算速度较慢等问题,使得国内外币清算业务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优势。

四、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策

金融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因此加快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促进和提高金融业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1、关于金融市场方面

(1)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快改革步伐,促进金融机构实施金融服务创新,鼓励推出新型金融衍生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其次,要把金融服务业看作是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看作是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产业。因此,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重点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运行的持续影响,加强对经济趋势性变化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形势分析会、货币信贷通报会等形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工作。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改进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服务,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金融部门应积极与贷款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组织合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担保方式,切实解决中小企贷款难的问题。

(3)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业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内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首先: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业体系,其次,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再次,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外部环境。

(4)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

在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也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金融服务业市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加快海外营业网点的建设,为境外企业在当地提供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境外客户,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产存量,加快资金流速;学习和熟悉海外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为全面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的竞争积累经验。

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理念的培育还远远不够。金融服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管理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忽视了其服务的本质和产业的特性。把金融服务业看作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看作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产业,不仅有助于加快金融服务业本身的增长,而且可以带动会计、信息、法律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加速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5)优化金融行业结构

首先,研究金融各行业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制定金融各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以利于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业的成长和壮大。同时,协调好间接金融市场和直接金融的关系,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缩小存贷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途径进行直接融资。创造良好信用环境,积极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等外埠金融机构,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2、金融创新方面

(1)加快金融服务业创新的步伐

基于我国金融的现实,坚持、加快创新,为我国金融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的内容主要

包括:推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增加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提高金融工具的质量等;推进金融技术的创新,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等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等;推进金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如增加个人金融服务、家庭理财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银行中间业务服务等;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2)增加新的服务渠道、推进信息化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另一个途径是增加新的服务渠道、更多的与客户沟通、更好的了解客户意图和需求、以更全面的方式服务客户。而增加新的服务渠道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推进金融服务信息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3)加快金融机构改革

我国金融服务业企业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建立起现代服务体制。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机构的股份化改造、改组及集团化,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制约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合乎国际标准。让企业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参与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

3、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知识结构优于其他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技能要求较高,金融人才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低,服务价格偏高,竞争力弱。金融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因此,必须重视人才,挖掘人才,多渠道的培养一批懂国际金融、懂相关法律,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的现代化金融管理人才,同时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金融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大力发展金融教育事业,初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加强金融从业人员培训,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实际需要,建立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进境外金融人才,从归国留学生和境外金融机构中聘请经验丰富、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人才,充实到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加强金融领域国际合作,聘请国外金融专家来华讲学或举办研讨会,选派中高级金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境外学习和工作;改革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4、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1)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实行统一监管

建立专门的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其目的在于,全面掌握金融监管信息和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制定并实行统一的监管规则,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发挥金融为经济发展服务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存款人和消费者利益。在履行监管职责方面,可以考虑在该机构内设相应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对单纯经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对兼营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综合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届时就可以取消现行的三方联席会议制度。

(2)改革金融监管模式,重视功能监管

现行“1+3”体制下的机构监管模式,在高水平的专业监管之下,提高了对各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水平,但却存在前文所述的弊端。功能监管强调,金融监管对象要由特定类型的金融机构转变为特定类型的金融业务,对“跨界”金融业务应该明确监管主体。

(3)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是依据现行金融法律规范建立的,为了适应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及强化金融监管、使得金融监管预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与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利益有机统一的需要,应该完善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修订与统一金融监管不相适应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基金法》、《信托法》等。

(4)发挥其他职能部门对金融监管的辅助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的金融监管作用,互相协调,形成监管合力。一是财政部。财政部门负责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管,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二是发改委。发改委全面掌握和研究金融业发展规划及政策信息,可以弥补个金融监管机构信息不全面的不足。三是审计署。作为国家审计监督机关,可以从审计数据中分析判断被审计的金融机构是否存在经营风险。

5、改善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金融法律法规方面

完善和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和更新,深化和完善法律细则,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快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

(2)会计方面

建立健全能识别风险分配的有效会计结构,构建适应现代金融市场需要的会计法制体系,制定金融专业会计法规,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建立起新的、符合金融活动实际的、新兴的会计门类,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开展金融实践,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有序的运转。

(3)清算体系方面

完善清算体系,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如美元清算中的同业赔付规则等,制定有关外

币资金的清算规则。充分依托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支付信息的电子化传输。严格依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支付和结算委员会提出的十项核心原则,对支付系统进行评估和审核,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达到国际规范。

(4)信用评级制度方面

规范信用评级制度,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天的服务业竞争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服务企业就要从整体努力,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来创造竞争优势,特别是做好服务营销,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我国应当在借鉴其他国家市场开放经验,充分利用WTO有利条款的同时,积极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从而更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园.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8(10):11-12

[2] 熊川.优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对策选择[J].大众商务,2010(04):38

[3] 庞维红.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8(10):31

[4] 陈道富.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9):7-10

[5] 谭海涛,罗芳琳.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8):

22

[6] 郜旭芳.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143

[7]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J].技术经济,2009(02):113-117

[8] 解睿.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8):65-66

[9] 赵晓英.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优化的对策与思路[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11):6-10

[10] 李立仿.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1(22):52-53

[11] 何德旭.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J].中国金融,2006(09):33-34

[12] 张立华.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11(06):49-50

[13] 许伟.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1(40):58-62

[14] 廖博.对现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思考与探究[J].现代商业,2008(32):14

[15]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基普分析之十七: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J].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3(07)

[16] 杜娟,王莹.论全能银行的涵义、特点及发展趋势[J].吉林金融研究,2011(01):

53-55

[17] 安蓬舟.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J].现代金融,2010(7):

12-13

[18] 周丽华.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机构体系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8):60

金融行业现状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三、银行机构紧缺职位 四、金融从业人员薪资水平 五、金融业猎头市场份额 六、金融猎头机构(竞争对手)分析 七、银行与猎头公司的交互 八、SWOT分析 九、尚待解决的问题 十、附录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机构数量较多,除了3家政策性银行以外(开发行、农业发展、进出口),还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上千家城市信用社以及一大批农村信用社。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91家(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其中已有84家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 图1 中国各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图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197560个。4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68 180个;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2188个;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3696个;城市

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营业网点7187个;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80692个;邮政储蓄营业网点35617个。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1、需求量大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从金融行业特性来说,一个企业的高端人才或者说高端服务,决定着这个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同时,从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度来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活跃程度比较高,1/3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综合来看,金融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有三: (1)从银行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使国内金融人才,尤其是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极为抢手,人才之战越演越烈; (2)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内地、海外拓展投资业务,使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 (3)股市回暖,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规划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迅猛。 2、人才匮乏 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可达4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令人头疼的是,目前国内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猎头找起来也很费劲。 (1)银行业: 一方面,国有银行大多数人才缺乏境外培训和工作的经验,虽然目前大陆国有金融系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他们适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对本行业之外的金融业务关注比较少,这与国外当前金融运作模式有不少距离。这使得许多企业不得已从海外引进高级金融人才。 另一方面,那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又对国内经济市场运行机制不熟悉,国外这类人才一旦被挖进来,他们的通病就是“严重的水土不服”。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与放松管制、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系统风险己大大加剧,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未来的创新趋势。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金融市场,未来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and Its Futuretrend of Innovation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ffect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glob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 the risk of fluc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system h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Financial market is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trend of financial market innovation. Keywords: Economic Integration, Financial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rket, The Future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毕业论文_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目录 一、广东金融运行的现状 (1)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1)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1)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1) (四)金融总量领先优势 (2)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 (一)通胀膨胀带来压力,金融结构不平衡 (2) (二)金融风险隐患,资产质量有待提高 (2) (三)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3) (四)资金投放分布不够合理,影响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3) (五)金融总量虽居全国首位,但某些指标仍落后于其他省份 (3) (六)金融创新滞后 (4) 三、广东金融业目前存在问题的成因 (5) (一)面对金融风险的冲击,改革创新精神不够 (5) (二)现行制度的缺陷制约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5) (三)缺乏金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措施 (5) 四、对广东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 (6) (二)提高资产质量,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信贷消费 (6) (三)通过总体规划以及整合金融资源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7) (四)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提升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7)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8)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 (8) (七)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强化金融服务意识 (9)

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978 年以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率先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过30年来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金融大省。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条件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证券和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但广东现在还不是一个金融强省,金融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其他兄弟省份,金融创新依然有所滞后,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广东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东金融业的现状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与一般贷款稳步增长 截至2011年11月末,广东中外资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7711亿元,同比增长9.8%,存款规模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各项贷款余额58027亿元,同比增长12.9%,贷款规模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契合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分项目看,主要是单位经营贷款和贸易融资增长较快,分别增加137亿元和56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20亿元和5亿元。个人贷款平稳增长,个人经营和消费贷款分别增加15亿元和24亿元。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目前,广东金融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2010年末,广东外资银行机构达到156家,资产总额打到3450亿元,外资银行支行机构网点到2010年末在广东共设立98家支行。外资证券机构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末,广东已有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12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入驻,同时也加快外资保险公司加入步伐。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

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直接取决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 2.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其中经纪、自营与承销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5.9%和10%,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18.7%,其增长速度超过了经纪、自营、承销等传统业务”。与此相比,我国的金融证券业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业务,受市场和政策环境制约,创新类业务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突破。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多元化的趋势,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加速,酝酿多时的一些创新业务都将可能进行试点(如: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产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改善公司收入结构等)。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依靠良好的服务口碑在消费者中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航空服务一度成为各行业在服务方面效仿和赶超的对象。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各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差错率都比较髙,旅客对服务差错的投诉也大幅增长。本文以“我国民航客舱服务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以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满意度及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其特性的深入分析,分析客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客舱服务质量的对策,从而提升客舱服务质量。最后对我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对我国民航业建立和运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民航业;客舱;服务质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ir transport services rely on good reputation and establish a "service" image among consumers. Aviation Services became the industry to follow and catch up in the service object. However, management of the foundation can not adapt with leading airlines service error rate is higher, passenger complaints about service error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s paper, "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 and future trends " as the object of study, quality of service theory , such a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irlin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the analysis cabin service process problems and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cabin ,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abin .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se studies ,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airline QOS management theory ,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run the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abin; Quality of service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行业: (一)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内容服务业和数字平台、网络等信息工具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 (二)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 (三)现代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评估、仲裁、鉴定、认证等公证性中介服务业;会计、法律、保险等代理性中介服务业;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性中介服务业。 (四)现代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证券投资、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现代金融产品;网上金融、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金融工具;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信用和金融安全体系等。 (五)现代休闲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度假、人居环境建设、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六)现代社区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物业等生活服务业,医疗、养老、贫困救济等社会保障服务业和户籍、卫生等社会管理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 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工作要点》,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方案,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同志,围绕发展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信息办、科技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传输服务业等建设情况,邀请有关职能部门、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王力 张红地《中国金融》2013 年第 10 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2 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 8 年在 全国保持第一,据统计,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内蒙古 GDP 年均增速达到 18.7%,在西部 12 个省市区中独树一帜,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内蒙 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型投资拉动、各盟市间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党 委、政府做出决定,将不再追求 GDP 增速,而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 经济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转 变,如何提升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b5E2RGbCAP 一、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区位商系数对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 分析。区位商系数是衡量区域内部某一行业发展水平和优劣地位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LQ=h/H。其中:h 为区域内某行业的产值在本地区国内总产值 中的比重,H 为该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 >1 时,表明该行业 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区位商越大,该行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越高; 区位商等于或小于 1,则说明该行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比较低(见表 1)。
p1EanqFDPw
资料来源: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 2012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从表 1 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 内蒙古目前是“二、三、一”的产业 结构,第二产业占相对优势的地位,区位商系数最高;第一产业则处于相对劣 势地位;第三产业的区位商系数 DXDiTa9E3d 最低,只有 0.8,金融业的区位商系数更是仅有 0.6。这些数据说明,内蒙 古的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的传统产业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特 别是金融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的地位,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态势。RTCrpUDGiT 2、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亟待提升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金融相关比率进行分析。金融相关比率是一个规模 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 (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 资产)之比”。通常可简化为计算金融资产总量与 GDP 之比。这一指标能大致 反映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IR=(S+L)/GDP,式 中 FIR 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 代表存款额;L 代表贷款额;GDP 为地区国内生 产总值。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金融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 越丰富。5PCzVD7HxA

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析

一、金融行业特点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文秘家园-www,https://www.360docs.net/doc/602976607.html,,找范文请到文秘家园]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2.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3.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602976607.html,,请保留此标记。)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若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两者联系紧密。文章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的现状,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现状;金融问题;政策建议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包括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实现的融资和投资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实现的投资;包括租赁,信托,保险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集中与分配等等。在日常活动中,还有一种对于金融市场的理解,即将金融市场限定在有价证券的交易。这都可以看作对金融市场的狭义理解。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大体上说,我国金融市场的演进过程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银行起着筹集资金与分配资源的重要功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缺陷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贷款的投放对象上,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造成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扭曲,导致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偏好倾向。二是在存贷款的期限上,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缺位,存在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明显加大的趋势。三是在金融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表现出过度回避风险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倾向加大,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四是在金融风险的承担机制上,商业银行与企业承担的金融风险呈非对称性,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健全。

科技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5130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报告编号:155130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主要研究分析了科技服务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科技服务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科技服务业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科技服务业市场竞争格局及科技服务业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科技服务业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科技服务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一、行业定义 二、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分析 摘要: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迁而走过了不平凡的数十年。在这期间,服务业发展从弱小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的主力军。然而,服务业仍表现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的态势。中国服务业这些年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展望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条件具备的地区有望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历程;政策分析 一、发展历程总结 (1)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服务部门为非生产性寄生部门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可见一斑。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启开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门。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在统计局的资料中被称之为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60. 5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46149亿元。 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最近20年来的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来看,中国的服务业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长率,尤其是在2006年至2011年,这六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增加了135%。而在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50%,这意味着第三产业的GDP占比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成为了支持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