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发展史

连续刚构桥发展史
连续刚构桥发展史

PC连续刚构桥

PC连续刚构桥比PC连续梁桥和PCT型刚构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近年来,各国修建PC连续刚构桥很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PC连续刚构桥将得到更快发展。1998年挪威建成了世界第一stolma桥(主跨301米)和世界第二拉夫特桥(主跨298米),将PC连续刚构桥跨径发展到顶点。我国于1988年建成的广东洛溪大桥(主跨180米),开创了我国修建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的先例,十多年来,PC梁桥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跨径大于120米的有74座。世界已建成跨度大于240米PC 梁桥17座,中国占7座,其中西部地区占5座(表五)。1997年建成的虎门大桥副航道桥(主跨270米)为当时PC连续刚构世界第一。近几年相继建成了泸州长江二桥(主跨252米)、重庆黄花园大桥(主跨250米)、黄石长江大桥(主跨245米)、重庆高家花园桥(主跨240米)、贵州六广河大桥(主跨240米),近期还将建成一大批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我国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型和PC梁桥型的建桥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表五:世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连续刚构桥。分主跨为连续梁的多跨刚构桥和多跨连续-刚构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两个以上主墩采用墩梁固结,具有T形刚构桥的优点。但与同类桥(如连续梁桥、T形刚构桥)相比:多跨刚构桥保持了上部构造连续梁的属性,跨越能力大,施工难度小,行车舒顺,养护简便,造价较低。多跨连续-刚构桥则在主跨跨中设铰,两侧跨径为连续体系,可利用边跨连续梁的重量使T构做成不等长悬臂,以加大主跨的跨径。典型的连续刚构体系对称布置,并采用平衡悬臂施工方法修建。

漫谈大跨径连续刚构桥

预应力损失大,有效预应力不易得到保证,教训是斜裂缝大量出现。目前已认识到取消弯起束是不妥当的!于是重新回到设弯起束的正确轨道上来。但为此已付出了代价。

设计中通常仅从纵向和竖向二维来分析主拉应力,但很不够,没有考虑横向的影响。不考虑横向应力的影响,必然使计算的主拉应力值偏小。正如《苏通大桥副桥连续刚构设计》一文所说,“经计算分析,箱梁的横向荷载对腹板产生的效应很大。考虑此项效应的主拉应力将远超出规范允许值”。

此外,由于采用箱形截面,扭转、翘曲、畸变也会使腹板中的剪应力加大,从而增大主拉应力。因此,应该按三维进行分析。过去大跨径梁桥出现较多斜裂缝,重要原因之一是与设计上对主拉应力估计不足有关。腹板偏薄,配置普通钢筋偏少,也会导致腹板斜裂缝的产生。

在箱梁腹板内外侧均有可能存在横向拉应力,当配筋不足时会在腹板发生纵向裂缝。

变截面箱梁的底板由于施加预应力而产生径向力,当底板横向配筋不足,会在底板横向跨中下缘及横向两侧底板加腋开始的上缘,出现纵向裂缝。

参考文献:

[1].杨高中.连续刚构桥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公路学报.1998.6

[2]. 范立础编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2

从1988年我国第一座连续刚构桥建成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中连续刚构桥以其结构简单、受力合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虎门大桥辅航道桥以其主跨270m的跨径跃居世界现有同类桥型的首位。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将进一步推动本桥型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最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合龙

本报讯(记者王丰通讯员刘德联)11月11日早晨6时20分,在时速350公里的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现场,经过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的精心施工,全长168米的连续刚构桥全部成功合龙(见图,王丰摄),创中国铁路连续刚构桥跨径之最。

位于沙湾镇境内的沙湾水道特大桥全长18.081公里,主桥跨沙湾、紫坭水道,其中有4孔主跨连续刚构桥梁每跨168米,桥高45米,建于国家一级航道的深水中,水中墩水深13米,大桥建设为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重难点工程。

大桥主跨设计为168米长的双跨连续刚构梁,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承担本工程建设的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广州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并聘请了有

关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共同对本桥进行线型和应力监控。因沙湾水道特大桥6个主墩位于沙湾水道正中间,河床为裸露基岩,承台设计全部深埋于河床基岩中。按照正常施工方法,双壁钢围堰根本无法下沉到位。在集团公司专家组和项目部多次调查论证后,决定采用水下爆破法先开挖水下基坑,再下沉双壁钢围堰的方法。

客运专线168米双主跨连续刚构桥施工目前国内尚无成功经验,而且本桥采用无砟轨道,梁部采用先中跨后边跨的合龙方式,对悬灌梁施工过程中线形、应力控制和成桥后跨中挠度要求都非常之高,难度很大。项目攻关小组对大桥梁部首先对施工荷载、桥梁恒载、机车活载、温度影响等进行了准确地建模计算,施工中攻克多个技术难题。

新规范下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计算的反思

王培金1,2盛洪飞1孙飞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

(2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济南 250031)

摘要:提高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长期预测精度,是大跨度桥梁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考虑新规范中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影响,分三个阶段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徐变变形进行理论分析,探讨预测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的方法,为此类桥梁的长期挠度预测及改进设计方面提供依据。

关键词:桥梁工程;准永久值;分阶段;连续刚构;徐变变形;长期挠度预测

0 前 言

现有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过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后期变形继续加大的问题出乎设计预测之外,这也是广大工程师们十分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程度及长期性严重估计不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混凝土的固有性能收缩徐变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桥梁结构的几何线型和内力状态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某建于1997年的主跨270m 连续刚构桥,至2003年12月,实测下挠了22㎝;某主跨245m 的一座同类结构的大桥,跨中也严重下挠,最大达32㎝。许多大跨度桥梁都有类似的现象,这会使桥梁运营期内出现不良线型而引起乘客的不舒适感,甚至危及高速行车时的安全。

文献[1]

对主跨270m 的连续刚构桥进行了连续7年的长期观测,结果是其主跨跨中挠度因混凝土徐变、收缩等因素逐年增长,而且尚未停止。因此提高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长期预测精度对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分析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分析方法可对该类型桥的使用状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探索出一个较准确预测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的方法,为此类桥梁的长期挠度预测及改进设计方面提供依据。

1 预测长期挠度的方法

徐变变形预测的传统方法仅考虑一、二期恒载的长期作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程度及长期性估计不足,即目前对徐变变形还难于从理论上给出非常准确的预测,因此对实桥进行挠度观测和理论计算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规范[2]

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法,以大

量调查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1

统计数学的方法,寻求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规定在长期效应组合中应考虑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影响,使结构设计更符合客观实际。本文拟用文献[1]

提供的某主跨270m 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的实测数据,考虑新规范中的准永久值来对理论徐变计算值进行验证,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最终对成桥后的长期徐变变形给出较准确的预测。

由于桥梁结构在营运状态下的应力一般不会很大(一般ck kc f 5.0≤σ),可以应用混凝土的线性徐变理论,分批施加应力所产生的应变满足叠加原理。故本文分如下三个阶段对实桥的徐变变形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但尚未进行二期恒载施工的间隙时间;第二阶段是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但尚未通车的传统长期徐变挠度预测方法;第三阶段是考虑准永久值后运营期内的长期挠度预测。

2 桥例分析

2.1工程简介

某主跨270m 的双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150m+270m+150m ,主梁采用变截面箱形形式,桥宽31 m ,分上下平行的2个单独桥方案,单桥宽15 m ,上部构造采用悬臂浇筑的施工方法,其挠度长期观测数据如表1所示(只列出一幅桥(左线桥)的主跨跨中挠度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1 主跨跨中累计挠度实测数据

图1 有限元计算模型

2.2

计算分析

本文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 对该桥的徐变变形及其随时间的发展规律进行3维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 的用户程序特性(UPFs )进行2次开发,嵌入新规范中混凝土的徐变公式,混凝土的收缩按降温法等效考虑,利用ANSYS 中单元的生死功能模拟施工过程。建模时混凝土部分采用solid95实体单元;预应力钢筋采用link8单元,ANSYS 中考虑预应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等效荷载法、初始应变法、降温法,本文采用初始应变法,将混凝土和预应力筋沿桥梁纵向划分为若干单元,可以实现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共同工作,通过每个单元不同的实常数模拟力筋各处不同的应力,可以模拟应力损失的影响。但是该模型未考虑灌浆过程,即对于力筋的滑动问题,实桥采用后张法施工,在张拉过程中,力筋与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存在接触与滑动,同时该阶段应按净截面计算应力,在张拉完毕灌浆后混凝土与力筋建立了粘结,实际上该简化对计算结果影响非常小。其有限元模型见图1所示,该桥是按全预应力进行设计,因为现关心的是徐变变形,以下计算仅给出徐变变形的计算结果,最后再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2.1第一阶段主体结构合拢后但尚未进行二期恒载施工的徐变变形 表2为桥梁主体结构合拢后随龄期而增长的徐变变形值,可以看出:徐变引起主梁上拱

(负值),中孔跨中的徐变上拱变形均随时间而增长。

以上结果表明:在一期恒载作用下的徐变变形随时间上挠,这对于后期的徐变变形是有利的,因此,尽量推迟二期恒载的施工时间能够减小后期的徐变变形。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工期比较紧,混凝土强度上来之后便立即施工二期恒载,下面假设二期恒载的施工周期为40天。

2.2.2第二阶段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的长期徐变变形 全桥合拢后,二期荷载的施工周期为40天,此时二期载施工完成后的跨中长期徐变挠度随时间的计算结

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一、二期恒载共同作用下的长期徐变变形是下挠的,并且下挠值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到300天基本达到徐变半终值,1800天后基本趋于稳定。

2.2.3运营阶段考虑准永久值以后的长期挠度预测 按旧规范的传统长期徐变挠度预测的方法仅考虑一、二期恒载及预应力效应;新规范[2]将可变作用准永久

值作为长期效应组合的一部分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据此对考虑准永久值后的长期挠度作如下分析:

表4 三阶段考虑准永久值后的徐变挠度随时间的计算结果/㎜

注:表中持荷时间指二期施工完成后开始的。

按实际工程中二期恒载的施工周期40天,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即通车,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以看出,第三阶段的徐变变形也是下挠的,并且其下挠值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计算值也比第二阶段大得多,更接近于实测值。

3 理论分析

上述第二、三阶段的长期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见图2所示。

注:横坐标中的天数是根据实测值年限换算得到的。 图2 第二、三阶段长期徐变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三个阶段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第二阶段的理论值与挠度实测值有较大的差距,两者之间的差值在40%左右,最大达61%;考虑准永久值影响的第三阶段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预测7年的徐变变形差值仅为16.7%。因此应用三阶段进行分析和推算桥梁营运期的长期徐变变形的方法是可取的。

但是,第三阶段5年后的长期预测挠度值与实测值仍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除了承受恒载作用外,还要承受循环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中的可变作用频遇值)的作用,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在长期性能分析方面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3]

, A.M.Qzellhe 和E.Ardaman [4]

进行了8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疲劳加载的前期,梁的变形很小,在加载后期,梁的挠度有显著的增大,这也同时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外,由于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主墩的受力特点(墩顶、底弯矩大;边墩内外两片墩身的轴力差大;整个结构受温度影响大)使两片墩的变形不同,这也可能是主梁后期竖向挠度增大的一个因素。但是目前上述因素对长期徐变变形影响的定量计算尚未提出,为此,笔者建议,使用阶段的长期挠度预测,应按三阶段分析的结果,考虑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及温度长期效应的影响,在5年后乘以1.15~1.25的长期增长系数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0.00

40.0080.00

120.00160.00200.00240.00

500

1000

1500

2000

成桥后天数/d

对一主跨13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实桥(吉林省红岭河高架桥)进行了三阶段分析,该桥墩柱采用双薄壁式柔性墩,最大墩高45m。预测的长期徐变挠度乘以1.2倍的长期增长系数后值为4.23㎝,并按此设置了5㎝的预拱度。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施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迟二期恒载的施工时间,对减少长期徐变变形是有利的。

(2) 分析和推算桥梁的长期徐变变形应考虑新规范中准永久值的影响。

(3) 综合考虑混凝土疲劳及温度长期效应的影响,按上述三阶段预测的结果,在5年后乘以1.15~1.25的长期增长系数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志平,朱桂新,李卫.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J].公路,2004,(8).

[2] JTG 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3] 查全璠,肖建庄.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国内外研究综述[J].世界桥梁,2004(3).

[4] A.M.Qzellhe,E.Ardaman.Fatigue tests of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beams [J].ACI

Journal Proceedings.1956,53(10):413-424.

1.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of Railway Curved Frame Bridges

铁路曲线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收藏指正

2.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Effect of Large Span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温度效应分析收藏指正

3.

Analysis of Shear Lag Effect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s

连续刚构桥的剪力滞效应分析收藏指正

4.

Investigation on Local Stresses in Anchorage Zone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连续刚构桥锚固区局部应力的研究收藏指正

5.Construction Control of Dali-Baoshan Expressway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in Yunnan

云南大保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收藏指正

6.Analysis of Stabilization for High Pier and Long Span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稳定性分析收藏指正

7.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large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with continuous rigid frame structure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收藏指正

8.Construction Control of Long-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s with High Pier

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收藏指正

9.Analysis of Shrinkage and Creep Effect for Long-Span Rigid Frame Bridges with High Piers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收藏指正

10.Shuangliu Guangdu Road Pedestrian Bridge is a three-span partial prestressed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possesses Europeanize architecture style outside.

双流广都大道人行天桥外部建筑风格为欧式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为三跨现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收藏指正

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研究

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研究

占玉林1,赵人达1,徐腾飞1,唐承平2

(1.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31;

2.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腊八斤特大桥是雅泸路上一座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该桥在国内首次提出并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考虑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截面的组合性能,建立了三维

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按照桥梁施工过程,进行了施工状态和成桥状态的非线性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具有较大的刚度,横向联系能明显减小桥梁的横向变形。

关键词: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非线性;横向联系;刚度

中图分类号:TU52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1933(2009)06-038-04

0前言

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于适应桥梁在地理、地质及交通运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尤其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应用较为广泛[1-3]。纵观目前大量已建或在建的连续刚构桥,主要的形式为由混凝土桥墩和混凝土主梁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这种结构形式较大的优点是就地取材,造价低。但是,桥墩的高度受限,过高的桥墩带来较强的非线性效应,且不利于在高地震烈度区应用,对于桥梁施工和应用均有一定限制。另外,结构的外观尺寸及美观效果也由于结构受力的限制而大打折扣,桥梁往往体型较大。在建的雅泸(雅安至泸沽湖)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西部示范工程,所穿越的地带高山、峡谷众多,地质、地形、地貌条件极为复杂,且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格构柱高墩。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利用钢管混凝土受压时的增强效应来减小截面尺寸,而为了将钢管混凝土柱连成整体,在钢管混凝土柱之间设计了连接剪力墙(截面形式见图1),其中最高的桥墩高达183 m左右,主跨200 m。这种结构形式目前没有设计规程可以参考,在国内是首次采用,没有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研究这种结构形式连续刚构桥的结构行为,笔者所在研究小组以雅泸路腊八斤大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组合格构柱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的非线性研究。且考虑到高墩主要的非线性表现在空间几何方面,所以分析时以几何非线性为主。为叙述方便,从内侧到外侧,依次命名为核心混凝土、钢管和外包混凝土。

1基本概况

腊八斤大桥位于雅泸路荥经县石滓乡跨腊八斤沟的一座特大桥,主跨为200 m的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墩采用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最高墩183 m。在10号墩至桥台区域为平面曲线,曲线半径2500 m。对于主梁等截面形式与常规预应力刚构桥没有区别,不作叙述。此处重点介绍桥墩截面形式,其典型截面形式如图1所示。

主梁采用C60级混凝土,桥墩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桥墩,钢管内混凝土采用C80,外包C30混凝土。混凝土材料性能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4]取值,桥墩钢材按照《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与施工规程》[5]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综合考虑取值。材料特性见表1。

2计算理论

2.1连续刚构桥非线性计算理论

连续刚构桥进行非线性计算时,通常是采用荷载增量迭代的方法进行,即把荷载分为若干级差的荷载增量{ΔF}i(i=1,2,3,…, n)。对于每一荷载步内,通常按线性处理,即在足够小的荷载步长内,采用线性解答,来达到近似非线性处理的效果。表达成数学方程即有[7-9]

[K]i-1{δ}i={ΔF}i

式中[K]i-1为第i-1加载结束时的刚度矩阵;{δ}i为第i级荷载加载后的位移向量; {ΔF}为第i级加载时的荷载矩阵。

结构的刚度矩阵需要考虑大变位对刚度矩阵的影响,可以表示为[10]

[K]i=[KG]i+[KL]i

式中[KG]为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 [KL]为结构大位移对几何刚度矩阵的影响项,描述大位移对刚度矩阵的影响,其具体形式见相关文献。

对于分步迭代,通常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牛顿—拉普逊方法和弧长法。

2.2组合格构柱

钢管混凝土对于改善细长构件的稳定问题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目前多用于单层工业厂房和大跨度拱桥中,而在连续体系桥梁中的应用较少。本文采用的格构组合柱在传统概念的钢管混凝土的基础上,在钢管外侧再设计一定厚度的外包混凝土,并将多根钢管混凝土柱连成整体,形成格构。在结构设计概念上综合了钢管混凝土和型钢外包混凝土两种构件的特点,所以具有新颖性。考虑全桥模型的计算工作量,本文将核心混凝土、钢管和外包混凝土三者按照组合结构的处理方式等效为一种材料进行考虑。

2.3横向连接系

左右两幅桥相互独立,满足相互之间纵向变位的独立性。但是横向上存在稳定和横向刚度不足的弱点,为此,在桥墩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横向连接系将两幅桥的墩连成一个刚构体系,类似门型刚构的受力模式。横向联系的布置如图2所示,计算模型中采用梁单元来考虑横向连接系的作用。为了比较,分别进行了有无横向连接系的计算结果分析。

3计算模型

结构受到的荷载主要有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和车道荷载。在最大悬臂施工状态,结构受到一期恒载与施工荷载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相关规定,主要荷载包括如下:①一期恒载;②二期恒载;③车道荷载;④施工荷载。荷载组合情况如下:

LCB1(最大悬臂施工状态):①+④

LCB2(成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①+②+③

车道荷载的折减系数、冲击作用的考虑,均按照规范相应规定进行。

按照极限状态分析方法,分别建立LCB1和LCB2两种不同状态的空间分析模型,其模型如图3所示。限于篇幅,不设置中间连接系的计算模型,本文不再叙述。

4计算结果与分析

计算过程中对坐标系的规定如下:以桥梁的纵向为X轴,以高程方向为Y轴,Z轴的方向遵循右手法则,即Z轴方向为横桥向。

4.1最大悬臂状态

悬臂施工中最大悬臂状态是一个比较不利的状态,计算结果分别比较了不同墩在最大悬臂状态时的计算结果,其中包括直线墩和曲线墩。而为了反映横向联系的作用,并有意识地

比较了单幅桥和双幅桥的计算结果。

表2, 3分别给出了位于直线和曲线区域的墩及其对应的墩梁最大悬臂状态的挠度计算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直线区域的梁在最大悬臂状态时不发生横向位移,主要的挠度集中在竖直方向。单幅桥在恒载及施工荷载作用下竖向位移约62 cm,而双幅桥相对略有增大,达到69 cm。而几何非线性对竖向挠度的在单幅桥和双幅桥时分别为0·65%和0·2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表3可以看出,不论是单幅桥还是双幅桥,非线性因素对纵向位移的影响程度在13%左右;但是对竖向变形的影响基本都在0%左右,可以忽略。单幅桥的横向位移增量比值为96·54%,而双幅桥则为13·35%,二者相差较大,说明非线性对曲线上最大悬臂桥梁的施工影响十分显著。综合比较表2, 3可以发现,几何非线性或结构几何属性差异(直线或曲线)对最大悬臂施工时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横桥向,几何非线性对竖向挠度增量的影响较小,而曲线因素对横桥向影响较突出,几何非线性和曲线存在耦合效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横向联系对横桥向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4.2成桥状态

图4给出了成桥状态双幅桥的位移计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在边跨部分存在平面曲线,但是由于约束及支撑的相互作用效应,桥梁的空间位移仍然以竖向变形为主,横向和纵向位移较小。说明在成桥状态下,由于约束的增强,曲线半径较大(R=2500 m)的曲线高墩非线性不明显,可以简化为平直线形式桥梁进行计算,简化计算程序。

表4给出了成桥状态的控制截面的挠度计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跨中位置主要的变形为竖向,其值约在40 cm左右,相对于施工中的最不利状态,位移值较小,说明几何非线性对高墩大跨桥梁的影响明显地反映在施工过程中。而墩顶位置位移较小,说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的刚度较大。综合比较单、双幅桥的计算结果,二者在位移数值上没有较大差异。与表2, 3的结果综合比较,说明横向联系对成桥状态后的受力和变形的改善作用没有最大悬臂状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施工中应加强横向变形的控制。

连续刚构桥设计几点体会

连续刚构桥设计几点体会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连续桥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论数量上还是单孔跨径上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连续刚构桥梁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管线桥工程为例,介绍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连续刚构设计结构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中,简支梁、悬臂梁与连续梁是三种古老的梁式结构体系,早为人们所采用。20世纪20年代末,预应力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改善和加强了混凝土结构,而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方法中引入了传统钢桥的悬臂拼装施工法,并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一些特点,对之加以改进和发展,促使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中的悬臂体系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形成了T型桥。连续桥是由T型桥演变而来的,T型桥不仅发挥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更使得悬臂施工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中的应用得到了新的推广与创新。近几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单孔跨径上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连续刚构桥梁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桥梁计算,从建模、受力计算、各阶段工况荷载分析详细介绍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过p桥位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区小气候差异较大。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6.6℃,月均气温最高27.0℃(8月),最低5.7℃(1月)。 桥位区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建设工程范围内最高点高程407.95m,最低点高程314.66m(河床),相对高差93.29m。建设区域位于平直段河谷两侧,河流沿西北→东南向发育,管线桥跨越走向40°,近垂直于河岸布设,河左侧地形坡高18~24m,右侧地形坡高20~24m。河宽约150~170m,深约8.00~15.00m,两侧岸坡均为第四系覆盖土层岸坡,场地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和河谷地貌。 桥位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由上而下为第四系坡残积成因(Q4el+dl)的低液限粘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的中砂土、夹砂土低液限粘土、漂卵石土,下伏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4、计算参数和荷载组合 4.1 计算参数 主桥挂蓝及施工荷载重量按800kN进行结构计算,吊架自重500kN计算; 主桥温度内力:整体温升25℃、整体温降20℃,顶、底温差按《公桥规》规定[2]第4.2.10条规定进行温度梯度效应的计算; 主桥支座不均匀沉降:按1cm考虑; 主桥合拢温度按15℃考虑; 风荷载:风速27.5m/s,风压0.45kN/m2,《公桥规》规定[2]第4.3.7条规定进行计算。 4.2 活载 公路-Ⅰ级:横向分配系数为1.15×1.05=1.20。 汽车制动力:按《公桥规》规定[2]取用。 4.3 荷载组合 (1)施工阶段考虑以下组合: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计算书

本科毕业设计 巴中市西环线老山一号桥(75+136+75)m连续刚构桥桥设计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 2016年6月

毕业设计任务书 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号 * 发题日期:2016 年 3 月 1 日完成日期:2016年 6 月 1 日 题目巴中市西环线老山一号桥(75+136+75)m连续刚构桥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主要技术指标 (1) 孔跨布置:(75+136+75)m (2) 荷载标准:公路—Ⅰ级; (3) 桥面宽度:2×净-13.25米 (4) 桥面纵坡:0% (平坡); (5) 桥面横坡:2%。 (6) 桥轴平面线型:直线。 2、材料规格 (1) 梁体混凝土:C60级混凝土; (2) 主墩墩身:C40级混凝土 (2) 桥面铺装及栏杆混凝土:C30级混凝土; (3) 预应力钢筋及锚具: 连续梁主梁纵横向预应力钢筋可采用s 15.24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竖向预应力 钢筋用精扎螺纹钢筋。 (4) 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用HRB335钢筋; 3、施工顺序及要点 (1) 墩台基础施工:施工桩基及现浇承台,滑模或爬模浇筑墩身混凝土; (2) 0#段施工:安装施工托架,施加不小于120%实际荷载预压。然后在托架上浇筑墩顶现浇梁段。待混凝土龄期达到10天,且强度到90%后,对称张拉钢筋,进行临时固结; (3)挂篮安装:安装挂篮以及进行悬臂浇筑施工所必需的施工机具。 (4)预应力钢束张拉:利用挂篮,立模后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龄期达到7天,且强度达到90%后,对称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和上一节段横向钢束和横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并压浆; (5) 节段施工:采用挂蓝向桥墩两侧分节段地进行对称平衡悬臂施工,施工完一个节段,张拉一个节段; (6) 边跨合龙:形成单悬臂结构体系; (7) 中跨合龙:安装中跨合拢段吊架,准备中跨合拢。拆除主墩墩顶粗钢筋临时

山区连续刚构桥施工及其特点探讨.

山区连续刚构桥施工及其特点探讨 山区连续刚构桥施工及其特点探讨 2011-10-06 21:25 来源:未知浏览次数:关键字:山区公路;连续刚构施工;特点 山区连续刚构桥施工及其特点探讨 麻俊勇 摘要: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型的结构及施工技术特点及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适用跨径范围宽,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桥型,其设计理论明确,施工工艺成熟、安全,施工场地占用不大,运营期养护费用少。该桥型在一些山区高速公路跨越深谷、江河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山区公路;连续刚构施工;特点 1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的总体布置 1.1 总体布置 1.1.1 总体布置一般原则 (1)山区河流多为河谷深切,河床狭窄,岸坡陡峭落差大,枯水期流量较小,河水浅;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洪峰时程短,水流急,流速大,水流夹带泥砂、落石,从而影响桥墩冲刷和基础的埋深。进行桥孔布置时,应尽量避免在河沟中间布置;难以避免时,应充分考虑冲刷,滚石对桥墩及基础的影响。 (2)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一般不受水文控制,对少量受水文控制的桥梁,桥长及桥孔布置须满足水文要求;跨越河堤的桥孔,须满足堤防部门对孔跨布置、墩位的设置和堤防汛通道净空等方面的要求;山区河流一般通航等级较低或不通航,对通航河流应收集有关资料,满足通航净空要求。 (3)山区不良地质对桥型方案有直接的影响,如岩溶发育地段,桥梁宜选择较大跨径,减小桥墩数量,并尽量减少墩台桩基的数量;桥址处有断裂带,特别是位于活动断层地带,桥梁尽量采用大跨跨越,同一基础不置于断裂线两侧;桥梁经过泥石流地段,也应适当加大跨径。 1.1.2 桥梁孔跨的确定 (1)跨度与墩高的关系。 对于多孔高架桥,一般跨高比在0.8~1.4之间较好,桥墩高度较高时,比值可以取较低值,桥墩高度较矮时,比值可以取较高值。对于中小桥跨梁桥,一般跨高比为1.5~2.5。对于陡坡地段,以桥代路的桥梁,应进行充分的比较,避免为了缩 短桥长而采用高填方、大锥坡。一般情况下桥台高度以不于8m为宜,条件受限的台位最大高度建议不大于12m。确定桥梁全长之后城拟定一个经济跨径并分孔。一般桥梁的布孔宜尽量采用标准跨径布置。在同一合同段中的桥梁尽量采用相同跨径,并且满足结构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统一下部结构形式。 (2)主跨跨径比。 ①连续刚构桥边跨与中跨比的确定首先取决于全桥的总体布置与自然条件的协调性。根据桥位处地形、地质、地貌、通航要求和水文条件等,一般进行对称布置,对于山区河流,深沟等也有结合地形和地质进行非对称布置。②边、主跨跨径比应考虑梁体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与施工的方便。边、主跨的跨径比选择在 0.54~0.5之间,或再稍大一些时,有可能在边跨悬臂端以导梁支承于边墩上,合拢边跨,而取消落地支架。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原创、优秀)

1.1 方案比选 1.1.1 工程概况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孔跨布置:见”分组题目”。 (2)公路等级:一级。 (3)荷载标准:公路I 级,人群荷载3.5kN/m 2 (4)桥面宽度:桥面宽度20.5m ,即净2?7.5m(车行道)+1.5m(中央分隔带)+2 ?2.0m(人行道和栏杆) (5)桥面纵坡:0%(平坡);桥轴平面线型:直线 (6)该地区气温: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30℃。 (7)桥面铺装:铺装层为10cm 防水混凝土,磨耗层为8cm 沥青混凝土。 (二)材料规格 (1) 梁体混凝土:C50混凝土; (2) 桥面铺装及栏杆混凝土:C40级混凝土; (3) 预应力钢筋及锚具: 主梁纵向预应力钢筋可选用 715.24,915.24,1215.j j j j φφφφ----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115.24j φ-公称断面面积为2140.00mm ),1860MPa b y R =,1488MPa y R =,对应锚具分别为YM15-7,YM15-9,YM15-12,YM15-19;对应波纹管直径分别为(内径) 70,80,85,100mm φφφφ(外径比同径大7mm )。 主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32φ冷拉IV 级钢筋,735MPa b y R =(冷拉应力),550MPa y R =;对应锚具为M343?(螺距);对应孔道直径43φ,锚垫板边长140mm a =,相邻锚板中心距离不小于15cm 。 (三)河床横断面 河 床 横 断 面

(四)工程地质条件 大桥位于江心洲西侧及附近水域,其中0+250~0+532地面高程为 3.8~4.20米,低潮时为陆地,高潮时被水淹没;0+542,0+614位于水中,地面高程为-0.18~-3.63米,钻孔揭露表明,桥位覆盖层厚43.00~50.10米,主要为中密细、中砂层,其中0+322~0+614下部分布有厚18.60~21.15米的密实卵石土层。下附基岩全、强分化层均很发育,厚22.75~34.10米,其中0+532,0+614具有不均匀分化现象,全、强风化花岗岩中在高程-64.00~-75.50米间分布有厚0.95~4.70米的微风化花岗岩残留体。微风化基岩面变化很大,在-62.12~-82.03米间,基岩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微风化基岩岩质坚硬,呈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为主墩桩基良好的持力层。基础设计时宜采用微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桩端进入微风化基岩一定深度。 微风化岩面一览表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下部结构设计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下部结构设计 摘要:介绍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下部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为(84+150+81)m,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速度为80 km/h,桥面宽度为21.5m。主墩墩高分别为119m、97m,采用双肢薄壁空心墩,横桥向长8.5m,顺桥向长3.2m,设置两道2.0m高系梁;承台为整体式承台,横桥向长22.5m,顺桥向长21.0m,高5.0m;桩基为16根、直径2.5m钻孔群桩。 2、地质条件 119m高主墩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上覆淤泥质粘土,厚度变化大,最厚处约31m,分布不均,承载力低,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岩溶发育,多以竖向发育为主;后侧有一宽约20m,高约10m,体积约1500m3的崩塌堆积体,威胁主墩建设,承台开挖时须将其清除;左后侧陡壁上,有体积约1000 m3危岩体,该危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已与母岩分离,威胁主墩建设,须将其清除。97m高主墩后侧有一高约10m,体积约1500 m3的危岩体,该危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已与母岩分离,威胁主墩建设,须将其清除。 3、设计重点 本桥119m高主墩桩基施工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覆盖层厚,溶洞发育。桩基采用钻孔桩,设计中桩底应置于稳定的基岩上,保证一定的嵌岩深度,并尽可能的减少桩长种类。承台垫层施工前应先对覆盖层进行加固处理,使处理后的垫层基底容许承载力不小于0.25MPa。 4、下部结构设计 1.桩基设计:两个主墩桩基均为16根、直径2.5m群桩,顺桥向间距5.5m,横桥向间距6.0m。设计中在满足复杂地质情况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桩长种类以方便施工。各桩桩长如图1所示。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并与根据m法计算的各桩底轴向力比较,验算结果表明,各桩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桩基施工时先施工最长的桩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施工较长桩,以此类推直至最短桩。桩基位置有溶洞时,应探明溶洞大小及浇筑时混凝土可能走向,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一、等截面连续梁 1、等截面连续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中等跨径(20~60米),25米以下可选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较大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小跨径布置一般用于高速公路的跨线立交桥、互通立交的匝道桥、环形立交桥及其他异形桥梁,较大跨径多用于接线引桥。可采用预制装配或就地浇筑施工。 2、连续梁桥常采用有支架施工法、逐孔现浇法、架设施工法、移动模架法和顶推施工法。 3、等截面连续梁桥的跨径、截面形式和主要尺寸 等截面连续梁桥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尺寸见下表 等截面连续梁总体布置及主要尺寸 (1)等截面连续梁可选用等跨和不等跨布置。当标准跨径较大时,为考虑减少边跨正弯矩,可使边跨小于中跨,边跨与中跨的比在0.6~0.8左右。 (2)跨径小于15米,一般选用矩形截面;15~30米可采用T形或工字形截面;大于30米的可采用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不大时,可首先考虑采用板式(包括空心板)和T形截面。当需要采用箱形断面时,也可以采用低矮的多室箱,很少采用宽的单室箱。 (3)等截面连续梁的梁高,一般高跨比采用1/15~1/25。采用顶推法施工,从施工阶段受力要求考虑,梁高与顶推跨径之比选在1/12~1/17为宜。 (4)截面形式与桥宽关系。对于小跨径的城市高架桥或立交匝道桥,为求最小建筑高度,常用板式或肋板式截面,而在较大跨径时主要采用箱形截面。箱梁在横向布置,主要与桥宽有关。单箱室常用于桥宽在14米以内;单箱双室截面一般用于桥宽12~18米;超过18米的可以采用单箱多室或分离箱。 (5)板厚与梁高。板式截面分为实体截面和空心截面,实体截面多用于小跨径,且以支架现浇施工为主,板厚约为1/22~1/18L(L为跨径);空心截面的板厚为0.8~1.0米,顶、

连续刚构桥设计方法

连续刚构桥设计方法 一、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作为梁桥的一种,连续梁桥有着结构刚度大、变形小;动力性能好;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而连续刚构桥是由t型刚构桥演变而来的,其结构特点是梁体连续、梁墩固结。这样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t型刚构不设支座、不需转换体系的优点。且有很大的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向抗扭刚度,能满足大跨度桥梁的受力要求。二、连续刚构桥的适用范围 连续刚构桥上部主梁的受力与连续梁桥基本相似;下部桥墩由于结构的整体性,温度和收缩徐变造成的内力十分显著。因此其桥墩应该有一定的柔度。使用高强度、轻质混凝土是大跨度梁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连续刚构桥最大单跨为挪威斯托尔马桥(stolma),主跨301米,国内最大单跨为虎门大桥辅航道桥,主跨270

米。三、设计时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设计时应围绕桥位选择、桥墩位置、跨径、立面布置、结构体系、施工方法等因素,对桥梁建设的自然条件和功能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1、自然条件包括 (1)地形地貌、控制物等;(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条件;(4) 气象条件;(5)地震。 2、功能要求包括 (1)桥梁本身使用功能,如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桥梁、 轨道交通、人行桥等; (2)桥下功能要求,如通车、通航等。 四、桥型方案的选择 设计时应根据桥梁建设条件,结合技术可行性、施工难度、工程风险与进度、经济合理性、景观协调性等因素,进行桥型比选,确定桥梁的跨径布置。 五、上部结构构造尺寸

连续刚构桥设计时,可根据工程实践统计,初步拟定构造尺寸,再进行具体计算复核。 1、边、中跨跨径比一般在0.52~0.58之间。 当边、中跨比较小时,边跨现浇段较短,可减少边跨现浇段支架,对施工有利,但应保证各种工况下边墩处支座不出现负反力。 2、梁的截面形式 连续刚构桥多采用箱形截面,其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性能。根据桥梁宽度,可采用单箱单室、单箱多室等截面形式。 3、梁高 桥梁跨度在60米以内时,可考虑采用等截面高度,构造简单,施工快捷。超过60米时,一般采用变截面梁。梁底曲线以往多采用2次抛物线,为改善l/4~l/8范围的底板混凝土应力,部分桥梁采用1.5~1.8次抛物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箱梁根部梁高与主跨比可选用1/15~1/20,大部分在1/18。跨中梁高与主跨比可选用1/50~1/60。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分析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分析---精华帖子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10:41 11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分析 [版主推荐] 连续刚构桥梁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有成功的地方,也出现一些问题。欢迎大家就自己设计或者施工的此类桥梁交流一下经验—— 22 本人觉得目前连续刚构桥梁较前几年有如下变化,不知道对否,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1.边跨比较以前减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书上写的是边跨比在0.6-0.7之间比较合适,而且,受力合理的边跨比为0.64.不知道以前做过连续刚构的同仁有没 有这种想法.现在的刚构桥边跨比一般在0.55左右,这样有两个好处:一减短主桥跨径,节省造价/二\边跨施工方便.但是我觉得短边跨,对于上部的受力没有以前的理想,计算调索的时候,边跨的比较难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边跨的上缘很难将拉应力消灭.在1/4边跨的地方,上缘拉应力比较大.边跨合龙钢束需要加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情况,恳请赐教.在边跨比再小的时候,边跨容易出现上拔力,也就是负支反力,这时需要设置拉力支座,防止支座脱空. 2.现在预应力钢筋含量较以前有所增加,最近,我在统计预应力含筋量的时候,曾做,了一下比较,00年之前,含量只有35Kg/m2,近几年则涨到了50K/m2.这里面有设计规范变化的原因,也有设计者不同的理解差异,也有结构上的差异.但是趋势好象(我也不能肯定)是在增加.不知道这个指标有没有比较意义,也是恳请大家指教. 3.桥墩的柔性问题:刚构桥选择的桥墩必须是柔性墩,这样才能起到协调上部变形,优化上部结构受力的作用 33 连续刚构桥梁计算 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新桥规中规定了桥梁结构梯度温度效应,在连续刚构桥梁计算模型中应如何考虑比较稳妥?如果箱梁顶面只有沥青铺装,那末箱梁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0-3可查得;如果箱梁顶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装,那末箱梁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是否还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0-3查得呢? 2、竖向日照反温差是否一定要考虑呢?根据实际经验,如果竖向日照正、反温差同时满足,调束过程比较艰苦。

基于ANSYS的连续刚构桥分析操作篇

目录 一、工程背景 (1) 二、工程模型 (1) 三、ANSYS分析 (2) (一)前处理 (2) (1)定义单元类型 (2) (2)定义材料属性 (3) (3)建立工程简化模型 (3) (4)有限元网格划分 (5) (二)模态分析 (5) (1)选择求解类型 (5) (2)建立边界条件 (6) (3)输出设置 (6) (4)求解 (6) (5)读取结果 (6) (6)结果分析 (8) (三)结构试验载荷分析 (8) (1)第二跨跨中模拟车载分析 (8) (2)边跨跨中模拟车载分析 (9) 四、结果分析与强度校核 (10) (一)结果分析 (10)

(二)简单强度校核 (10) 参考文献 (11)

连续刚构桥分析 一、工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速路,高铁线等遍布全国,这就免不了要架桥修路。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万座,万延米i。进百万的桥梁屹立在我国交通线上,其安全便是头等大事。随着交通运输线的再扩大,连续刚构桥跨越能力大,施工难度小,行车舒顺,养护简便,造价较低等优点将被广泛应用。 二、工程模型: 现有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梁全长为184m,宽13m,其中车行道宽,两侧防撞栏杆各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桥梁设计载荷为公路—— 级。 图2-1桥梁侧立面图 上部结构为48m+88m+48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边界面连续箱梁。箱梁为单箱双室箱形截面,箱梁根部高5m,中跨梁高,边跨梁端高。箱梁顶板宽,底板宽,翼缘板悬臂长,箱梁高度从距墩中心处到跨中合龙段处按二次抛物线变化。0号至3号块长3m(4x3m),4、5号块长,6号块到合龙段长4m(6x4m),合龙段长2m。边跨端部设横隔板,墩顶0号块设两道厚横隔板。0号块范围内箱梁底板厚度为,1号块范围内底板厚度由线性变化到,2号块到合龙段范围内底板厚度由线性变化到。全桥顶板厚度为。0到5号块范围内腹板厚度为,6至7号块范围内腹板厚度由线性变化到,8号块到合龙段范围内夫板厚度为。 下部结构桥采用C50混凝土双薄壁墩,横向宽,厚,高25m双壁间设系梁,下设10mX10m矩形承台,厚。ii 图2-2主梁纵抛面图 图2-3 箱梁截面图 三、ANSYS分析: (一)前处理

大跨径连续刚构设计指南条文

目 录 1 总则 (1) 2 作用 (2) 2.1作用及其组合 (2) 2.2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 (2) 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 3.1永久作用内力的计算 (4) 3.2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 3.3主梁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 3.4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4) 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5) 4.1抗裂验算 (5) 4.2挠度的计算与控制 (6) 4.3计算参数的取用 (8) 5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9) 5.1正截面应力计算与控制 (9) 5.2主拉应力计算与控制 (9) 5.3箱梁横向计算 (10) 5.4必要时进行有效预应力不足的敏感性分析 (11) 6 构造及施工措施 (12) 6.1箱梁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2) 6.2墩身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3) 6.3普通钢筋的构造要求 (15) 6.4预应力的构造要求 (17) 6.5施工措施 (18) 6.6其他方面 (21) 7 条文说明 (23) 附件1 (52) 附件2 (57)

1.1 目的 为避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期出现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特制定本指南。在制订时,充分吸取了现有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教训,从而提出主梁的一些应力控制指标,以及改进缺陷的一些经验措施,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补充。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的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关旧桥加固设计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桥梁下部结构

第五章桥梁墩台 内容提要:在本章内主要介绍桥梁墩台在基础以上部分的构造型式。除了常用的重力式墩台外,还介绍了公路桥梁上日益推广使用的各类轻型墩台的构造型式。 学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桥梁墩台的组成和作用 2、了解梁桥和拱桥重力式桥墩及各种轻型桥墩的构造 3、了解梁桥和拱桥重力式桥台及各种轻型桥台的构造 第一节桥墩 一、概述 桥墩主要由墩帽、墩身和基础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通过基础又将此荷载及本身自重传递到地基上。此外它还承受流水压力、风力以及可能出现的冰荷载、船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 当前世界各国的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反映在上部结构的造型新颖上,而且也还反映在下部结构向轻型合理、造型美观的方向发展上,改变以往粗柱胖墩的形象。 1、大跨径桥梁 既要考虑墩身的轻巧,又要考虑能有利于上部结构的受力和施工,于是创造出X形、V 形墩等各种优美的立面形式。 2、城市立交桥 为了能从上面承受、托较宽的桥面,在下面能减小墩身和基础尺寸,常常将桥墩在横方向上做成独柱式或排柱式,倾斜式、双叉式、四叉式、T形、V形和X形等各种各样的桥墩形式。 3、高架桥:采用空心桥墩,将墩身内部作为空腔体,减少圬工体积、节约材料或减轻自重。

桥梁上常用的桥墩形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重力式桥墩、轻型桥墩。 二、重力式桥墩 这类桥墩的主要特点是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因此墩身比较厚实,可以不用钢筋,而用天然石材或片石混凝土砌筑。它适用于地基良好的大中型桥梁,小桥也往往采用重力式墩。它的主要缺点是圬工体积较大,自重和阻力面积也大。 1、墩帽:墩帽是桥墩顶部的传力部分,通过支座支承上部结构,并将相邻两孔的恒载、活 载传到墩身。顶面常做成双向10%的排水坡,平面形状为矩形或圆端形,四周较墩身出檐5~10cm。另外,在一些宽桥或墩身较高的桥梁中,为了节省墩身及基础的圬工体积,常常利用挑出的悬臂或托盘来缩短墩身横向的长度,做成悬臂式或托盘式桥墩。 2、墩身:墩身是桥墩的主体。平面通常做成圆端形或尖端形。墩身常以20:1~30:1的比 例向下放坡(上端小、下端大)。 3、基础:基础是介于墩身与地基之间的传力结构。它的平面尺寸比墩身底截面尺寸略大, 四周每边放大0.25~0.75cm。可以是单层,或2至3层台阶式。 三、轻型桥墩 当地质条件较差时,为节省圬工、减轻自重和地基负担,或城市立交桥、高架桥要求下部结构要轻巧、空间要通透、施工要简单时,可采用轻型桥墩。 1、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厚度薄。 2、柱式桥墩:由分离的两根或多根立柱组成,顶部由承台将它们联成整体。(钻孔灌注桩) 3、柔性排架墩:单排或双排的钢筋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盖梁连接而成。 四、桥墩实例 [荷兰布里尔斯-马斯桥V型墩]:荷兰鹿特丹以西的马斯桥,其V型墩造型令人明显感觉到荷载自然流畅地通过V型墩斜腿迅速集中传至基础,心理引诱线非常清晰。V型墩在横桥向分为并列三个,侧面观之虚实相间,空透活泼。

120米连续刚构桥设计说明

说明 (一)概况 本分册设计起讫里程为K19+049.970~K21+496.724,设计内容为沙湾特大桥两端引桥简支梁和主桥连续刚构下部。引桥包括跨径为30、29.588、30.036米的简支箱梁和50米简支T梁的上下部;主桥为(75+2X120+75)m 连续刚构的下部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75+2X120+75)m连续刚构的梁部结构的施工图见第二册。 1.1地理概况 本标段主要工程为沙湾特大桥,桥址位于广州南部番禺区沙湾水道,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区内多为经济作物区及鱼塘。测区内城镇、厂矿、人烟密集,公路、村镇间公路众多,交通方便。本段在K19+420规划次干道下穿,红线40米,斜交10度,桥下净空不低于4.5米。 1.2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气象资料简要摘录如下: 1.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0.4℃。最高月气温28.6℃,最低月气温13.9℃。 1.2.2相对湿度: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1~85%之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历年最小值为5% 。 1.2.3降雨:据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652.8mm,历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30.1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55.6mm。 1.2.4雷:一年最多雷雨天数为98天,最少为50天,平均每年为74.9天。 1.2.5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番禺站统计,一年最多雾日为21天,最少为3天,平均为8.2 天。 1.2.6风:本地区冬夏的风向季节变化比较显著,春季至初秋多偏南风,秋季至冬末多偏北风或偏东风。3~4月份为冬~夏风向转换期,9月份为夏~冬风向转换期。大于6级风的天数为35天,年平均风速1.9m/s,极大风速37.0m/s;主要出现在台风期。每年5~10月,多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处达12级,甚至以上。形成台风,侵袭广州。 1.2.7年平均气压1012.3hPa;年平均相对湿度77%。 1.3地质条件 1.3.1地层岩性 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主要有下列岩土类: <1>人工填筑土(Q4me):杂色,成分较复杂,为人工回填土,厚一般0~6m。为Ⅱ级普通土。

浅谈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浅谈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趋于成熟,但连续刚构桥成桥后也普遍存在“跨中挠度过大”、“混凝土开裂”等质量问题,综合分析研究我国连续刚构桥发展现状,探讨连续刚构桥建设的优化和更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发展;问题 一、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水平的提高,桥梁建筑技术发展很快。一座座跨江大桥,现代公路天桥,城市高架桥,以及更长的跨海大桥和轻轨交通高架桥,像一条条的“彩虹”使得天堑变通途。并逐步建成了一个综合运输网络,大大提高了交通现状,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这些桥梁中不仅有华丽富贵的斜拉桥;华丽富贵气势雄伟的悬索桥;体形优美,历史悠久的拱桥;也有简洁美观的外表,且适应性强、施工方便、投资小、效率高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 刚构桥是什么呢?传统的桥梁施工多用费时、费工的满堂支架法,这种方法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尚能适应,但对于大跨径及特大高度、水深较深的桥梁施工显然不适应。1953年原联邦德国建成的沃伦姆斯桥,主跨114.2米,施工时引进了悬臂施工法,基本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而且发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T 形刚构,对其他桥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4年联邦德国又建成了主跨为208m的本道夫桥,不仅显示出悬臂施工法的优越性,而且在结构上又有创新,形成了连续刚构体系。80年代后世界各国建造了多座不带铰的连续刚构体系,发展了连续刚构体系,其中以1985年澳大利亚建成的主跨260m的门道桥,挪威1998年底建成的主跨为298m的Ralf Sundet桥最为著名。 在我国,1988年由我国设计的第一座主跨180m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广东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后,连续刚构的突出优点使得这种桥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1997年我国建成了主跨为270m的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将连续刚构—连续体的跨越能力体现到极致。 二、连续刚构桥要解决的常见问题 在我国连续刚构桥的数量日趋增多,目前部分桥梁设计师对连续刚构桥设计思想、连续刚构桥施工质量的制约及长期处于超限运输状态等原因,导致连续刚构桥出现问题数量较多,通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调查的来看,我国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 箱梁腹板、底板产生裂缝;(2) 墩顶0 # 梁段开裂;(3) 桥墩墩身裂缝;(4) 跨中挠度过大。

连续刚构桥工程设计方案

连续刚构桥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 1.1 地质条件 图1-1 桥址纵断面图 1.2 主要技术指标 桥面净宽:2×12m+0.5m (分离式) 设计荷载:公路-I级 行车速度:80km/h 桥面横坡:2% 通航要求:无 温度:最高年平均温度34℃,最低年平均温度-10℃。 1.3 设计规范及标准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圬工设计规范》(JTG D61-2005)

第二章方案比选 2.1 概述 桥式方案比选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一般要进行多个方案比较。各方案均要求提供桥式布置图,图上必须标明桥跨位置,高程布置,上、下部结构形式及工程数量。对推荐方案,还要提供上、下部结构的结构布置图,以及一些主要的及特殊部位的细节处理图。 设计方案的评价和比较,要全面考虑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每一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定一个符合当前条件的最佳推荐方案。有时,占优势的方案还应吸取其他方案的优点进一步加以改善。 2.2 比选原则 设计从安全性、技术适用性、施工难度、设计施工周期、经济性、实用性和观赏性等几方面对各比选方案进行评比,其中安全性为主要因素。 2.3 比选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依据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综合考虑桥位地质地形条件,拟定了三个比选方案: 方案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方案二: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方案三:独塔斜拉桥 2.3.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1.结构受力特点 ⑴在高墩大跨径桥梁中,与其它结构体系比较,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常成为最佳的桥型方案。 ⑵预应力砼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变形小以及抗裂性能好的优点。 ⑶结构伸缩缝数量少,高速行车平顺舒适,维修工作量小,维护简单。 ⑷可最大限度的应用平衡悬臂施工法,施工技术成熟,易保证工程质量。 ⑸采用水平抗推刚度较小的双薄壁墩,可以减小水平位移在墩中产生的弯矩,且薄壁墩底承受的弯矩、梁体内的轴力随着墩高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⑹连续钢构除了保持连续梁的优点外,墩梁固结节省了大型支座的昂贵费用,减少了墩和基础的工程量,并改善了结构在水平荷载(例如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适用于中等以上跨径的高墩桥梁。

(参考资料)连续刚构桥

6.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连续刚构桥一般用在长大跨径、高墩桥梁上,其结构构造特点是中间桥墩采用墩梁固结,下部结构一般采用柔性桥墩,以减少因主梁的预应力张拉、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作用引起的变形受到桥墩约束后产生的次内力。 连续刚构桥在桥墩抗弯刚度较小时其工作状态接近于连续梁桥。与连续梁桥相比较,它在采用悬臂法施工时和使用阶段,墩顶与梁一直保持固结状态。连续刚构桥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大型桥梁支座和养护上的麻烦,减少桥墩及基础工程的材料用量。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大跨径桥梁中常用的连续刚构桥的力学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构造上的一些特点,能使读者对该类桥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6.3.1力学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受力方面,上部结构仍为连续梁特点,但必须计入由于桥墩受力及混凝土收缩、徐变、 温度变化引起的弹塑性变形对上部结构内力的影响。桥墩因需有一定柔度,所受弯矩有所减少,但在墩梁结合处仍有刚架受力性质。 由于桥墩参与工作,连续刚构桥与连续梁桥的工作状态有一定区别, 连续刚构桥由活载引起的跨中区域正弯矩比同跨径连续梁桥的小。当墩高达到一定高度后,两者上部结构的内力相差不大。对三跨连续刚构与三跨连续梁上部结构的弯矩进行比较可知:两者梁根部的恒载、活载弯矩基本一致;桥墩高40m 时,两者梁跨中恒载、活载弯矩相差小于10%;连续刚构桥墩根部恒载、活载弯矩随着桥墩加高而减小,但墩高达到40m 以上时减小的速率很小;连续刚构梁体内的恒载、活载轴向拉力随着桥墩加高而减小,但墩高达到30m 以上时减小的速率很小。 当设计跨度超过100m 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可作为连续桥梁的比选方案。 6.3.2 立面布置及构造特点 1.立面形式 连续刚构桥一般有两个以上主墩采用墩梁固结,墩梁固结的部分多在大跨、高墩上采用,它利用高墩的柔度来适应结构内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纵向位移,即把高墩视做一种摆动的支承体系。 连续刚构桥一般采用柔性桥墩, 柔性桥墩立面形式主要有三种。 (1)单柱式墩 单柱式墩(图 6.17a)截面形式多 为闭口箱形截面,为了满足变形要求, 多用在深谷和深水河流的高桥墩上,具体尺寸需根据对柔性的要求确定。 (2)双柱薄壁墩 大部分连续刚构桥采用双柱薄壁墩 (图6.17b),双柱薄壁墩能减小根部梁弯矩峰值。每柱薄壁墩又有空心、实心之分。实心双壁墩施工方便,抗撞击能力较强;空心双壁墩可节约混凝土40% 左右。设计中应根据桥的高度和跨径选用适当的抗压、抗弯、抗推刚度, 再决定合适的形式。 a ) b ) 图6.17 连续刚构立面形式

48-80-48m刚构连续梁桥设计

48-80-48m刚构连续梁桥设计

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研究 摘要:跨314省道特大桥是一座跨越深山峡谷的大桥,主跨为(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介绍该桥主跨的结构构造、分析计算及设计要点。该连续刚构桥是位于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墩大跨铁路梁桥,此桥的建成将对铁路客运专线高墩大跨梁桥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连续刚构;构造;刚构墩;设计要点 1桥位概况 石太线跨314省道特大桥位于山西省阳曲县范庄村东南1500m处,斜跨314省道。桥址区为山间冲沟,冲沟呈“U”型,两岸沟壁陡立。沟顶地形起伏不平,多为灌木植被覆盖,地势沿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经地质调查、钻探揭示,桥址区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地层;局部沟底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人工堆积层,下伏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二段石灰岩。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1c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Ⅷ), 场地类别为Ⅱ类。

314省道顺沟而行,线路斜跨冲沟及314省道,夹角约35°。 桥址处主跨采用(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全桥立面布置见图1。 图1全桥立面布置(单位:c m) 2主要设计标准 (1)线路等级:客运专线,近期兼顾货运;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速度:近期200km/h客货共线、远期200km/h以上的客运专线; (4)平面:全桥位于位于R=8000m曲线; (5)线路坡度:-13.4‰; (6)设计荷载: “中-活载”设计,ZK活载验算; (7)地震基本烈度: 8度。 (8)荷载组合 ①主力组合 ②主力+附加力组合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梁施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梁施工 《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324-2010 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施工单位可选择使用 术语 连续梁:沿梁长方向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由支座支承的梁; 连续刚构:梁与中间墩刚性连接的连续梁结构;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术语 连续梁、连续刚构、刚构桥,施工方法均可采用悬臂浇筑法,主要的设备为挂篮,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挂篮形式并经过计算。 第117页第13章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 模板、钢筋、混凝土应按照《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施工要求规范施工 连续刚构施工时,挂篮焊接拼装和高空立体交叉作业较多,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各个关键节点的工序质量及安全管控措施。严格执行现行规范《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3.1.6 桥涵工程施工按照《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6号)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控制工程、重难点及高风险工程的管理。 重难点及高风险体现在具体的工程条件,如高墩、超高墩连续刚构,或者施工条件极端不利的工程均属于重难点工程范畴,高墩悬臂浇筑采用拼装挂篮,本身高空作业频繁,属于高风险工程,施工时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

施工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3.4.3 施工单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作业标准和要求。 4.3.1 桥涵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调查报告和承包合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一般以单独的一座大桥或特大桥为单位工程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详细的规定以《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3.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划分; 施工时应根据每座桥梁的复杂程度,编制各个分部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高墩翻模属于墩台身专项施工方案,空心高墩、实体墩台模板设计应单独编制模板设计计算书及设计图纸,作为方案的附件; 模板验算时需要用到的数据 《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模板工程第10页至第15页 模板设计《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4.2.6 模板及支架的刚度应符合: 结构外露表面和直接支承混凝土重力的模板计算挠度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400; 承台尺寸较大时,模板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较大,应对模板刚度、强度进行验算,确定采用的模板类型及型式,采用钢模板强度、刚度较大,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 一、基本资料 二、初步方案拟定及方案比选 三、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一、结构计算 二、配筋计算及预应力束的布置 三、预应力损失计算 四、结构验算 五、桥面板计算 第三部分 一、概述 二、施工方法选择 三、施工组织设计 总结

第一部分 一、基本资料 (一)技术标准: 1、桥面宽度:0.25m(栏杆)+1.0m(人行道)+9.0m(行车道)+1.0m(人 行道)+0.25m(栏杆),桥面总宽11.5m。 2、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3.0KN/m2。 3、桥面纵坡:双向纵坡0.5%。 4、桥面标高:受引道标高控制,主跨中顶点标高1391.50m。 (二)水文分析及自然概况 1、地质情况:桥位处呈V形深谷,河水对河道冲切较深,河岸表层覆盖腐 植土1—2m,下卧亚粘土层厚2—3m,其下为基岩强风化层,承载力一般大于0.5MPa。 2、水文状况:常水位:1325.30m,测时水位:1315.7m,无通航要求。 3、当地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2摄氏度,月平均最高气温:35摄氏度。(三)设计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3、《公路桥涵钢结构设计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4、《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桥位处地面线高程(单位:m)

二、初步方案拟定及方案比选 ⑴初选方案: 根据桥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拟制出不同体系、不同材料且各具特色并可能实现的若干个桥型方案图式。共提出了6种桥型图式,归纳起来桥型有归纳起来桥型有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下承式系杆拱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连续刚构。 ⑵比选方案: 从总体布局、环境协调、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能、景观要求、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后,选出以下三个图式来编制桥型方案比较。 第一种方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1)桥孔布置 本方案为三跨连续刚构桥,全长161米,主跨为70米,两边跨为40米,全桥跨径为40+70+40米。 (2)上部结构 本方案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主梁在支座处梁高为4米,跨中处为2米。 全梁顶板等厚,为0.5米,悬出部分长度相同,为2.75米,悬挑根部取0.6米厚。腹板等厚为0.5米,底板为不等厚,由跨中向支座处连续变化,逐 渐变厚,从0.3米渐增加到0.5米。 (3)下部结构 本方案下部采用两个薄壁柔性墩。墩总宽为8米其中单墩一侧厚1.5米侧间距3米(纵桥向),薄壁墩壁厚为1.5米,横桥向墩宽为10米。基础采用桩基础,埋深10米。 (4)方案大样

连续刚构大桥上部结构完整计算书

***大桥 (100+180+100)m连续刚构施工图设计上部结构计算书

1.概述 本计算为****大桥主桥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上部结构为(100+180+100)m连续刚构。按全预应力控制计算。内容包含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应力计算、静力抗风稳定性计算。2.计算依据、标准和规范 2.1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城市道路,左右线分修 2、桥面宽度:单线16m 3、荷载等级:城市-A级,人群3.0kN/m2 4、设计时速:30km/h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设计水位:H1/300=307.56m 7、设计基本风速:V10%=24.3m/s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VI度) 9、通航等级:Ⅵ-(2)级;通航船舶等级:100t; 2.2 计算依据、标准和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6、《梁桥手册》(下册)2011年4月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2.3 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 构件纵向计算均按空间杆系理论,采用桥梁博士v3.2进行计算。 1)将计算对象作为平面梁划分单元作出构件离散图(见附图),全桥共划分152 个节点和149个单元;

2)根据连续刚构的实际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案划分施工阶段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共划分77个施工阶段和1个使用阶段。箱梁施工阶段采用13天为一施工周期其中张拉预应力时混凝土龄期为5天。具体施工阶段划分为:阶段1:完成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阶段2:绑扎0#块钢筋,托架浇注0#块混凝土; 阶段3:张拉0#块预应力; 阶段4:安装挂篮; 阶段5:绑扎1#梁段钢筋; 阶段6:浇注1#梁段混凝土; 阶段7:张拉1#梁段预应力; 阶段8: 移动挂篮; 阶段9:绑扎2#梁段钢筋; 阶段10:浇注2#梁段混凝土; 阶段11:张拉2#梁段预应力; 阶段12~阶段64:移动挂篮,绑扎钢筋及浇注3#~20#梁段混凝土,张拉3#~20#梁段预应力;选择合适时宜采用托架浇筑端头现浇段; 阶段65:施加顶推力; 阶段66:绑扎中跨合龙段钢筋及边跨现浇段钢筋; 阶段67:浇筑中跨合龙段及边跨现浇段混凝土; 阶段68:张拉中跨合龙段预应力; 阶段69:在中跨区域采用水箱或其它压重措施进行压重; 阶段70:移动挂篮,绑扎钢筋; 阶段71:浇注21#梁段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