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宝国的差点教育理念

学习黄宝国的差点教育理念
学习黄宝国的差点教育理念

学习黄宝国的差点教育理念

黄宝国基于传统的中小学生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的现实之上,提出了差点教育的理念。“差点”二字来源于高尔夫球制中的“差点制度”,差点代表的是球员水平和标准杆之间的差距,差点越大,球员的水平越低,反之,差点越小,球员的水平越高。差点理念应用在教育上就是无论你的水平如何,在比赛中,只要你尽努力发挥你的最大水平,就有机会获得成功。不论你的起点如何低,只要你努力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的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和别人一模一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各个方面的智能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语言智力发展得好,有的人是数学空间能力发展得好,有的人是音乐智力特别突出,而有的人在人际交往智力方面特别有天赋。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的教育也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价不一样的学生,否则教育就成了铸模器,是失败的。

差点教育理念就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所谓差点教育,即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差点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学生差异、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追求。换句话说,差点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

差点教育,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追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要统一答案、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孩子都打一百分的横向比较,要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纵向看孩子的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差点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主张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自身的力量,学生自己和自己比,鼓励他的个人进步,这一点是和人本心理学重视人的发展相契合的。

差点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只有顺应了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才会得到最佳的发展,反之,如果扭曲我们原本的个性,违背我们原有的发展而另辟蹊径的话,我们势必偏离正常的轨道。每个孩子都不同的天赋,这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杰出的天才。如果一个学生原本个性温和并擅长书法绘画的,你偏偏要把他培养成运动员,这样结果可想而知,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孩子原本的兴趣。教育中就是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善于发展孩子身上的“差点”,让“优势”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差点就是差距。每个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教育者主观臆断的,面对这些差距,任何原本一刀切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发展差距,理解孩子之间的差距,把这种差距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并分析每个孩子,去关注他们身上的个性差异,深入了解他们的差距,帮助他们开发并利用好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展和开发学生潜在的内涵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知识结构,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学生一个适合他们发挥特点,张扬其个性的学习及发展的天地。

没有书房得有书柜,没有书柜得有书桌,没有书桌得有书包,一名老师的书桌上只有教科书、参考教案、作业本和大卷子,这样的老师好也好不到哪去。读书要读专家的原著,背名家的语录,听大家的讲座,还要自己去感悟。在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应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做支撑,用创新精神做引领,踏踏实实的

做好神圣的教育工作。

经典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篇一: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城郊小学倪朝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 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 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

教师应具备先进理念

《教师应具备先进教育理念》 ——学习三位先进教育者理念有感教育是一门艺术,不是所有教师都精通这门艺术,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去学习这门艺术,提升自己的专业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今天有幸听了李镇西、王金战、魏书生三位教育名家的讲座,受益颇深。好的教育理念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使人茅塞顿开。其中我将自己一些随想体会交流一下。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着爱心,而且充满了民主。让我看到作为一名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用爱感染学生的同时还不失教育的浪漫气息,处处洋溢着教育者的浪漫情怀! 魏书生老师则用自己教育学生的实例,教育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自信和能力的培养,如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要学会扶植自己的自信心,而不是打击。”确实如此,学生又何尝不是在自信中成长的。要培养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 王金战老师的讲座对我影响至深。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位另类教育者,心灵传奇的激励大师,学生成才的设计师,就像校长所说如果我们幼时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我们会有更不一样的人生。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潜能,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被王金战老师一个个生动的育人事例和深切激励学生向上的育人话语所启发。 一、先进理念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后果。他认为只要能找到每位学生的优点,扩大他们优点的同时会淡化缺点,从而获得教育成果。他还说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就这样的教育理念,他所带一个班,55名学生中37人进入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牛津等名校的传奇。王金战老师是一名数学老师,让我惊喜的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说出十分精引并有古文的语言,让人受到启发的同时回味无穷。 二、正确引领,把握尺寸 在王金战老师的讲座中我进一步明白,尊重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他懂得因材施育,能灵活地把握后进生,予以正确指引又不失几分幽默,让学生不是被动听从,而是主动配合,积极响应,这点我很佩服,充满了教育机智。 三、理解和宽容 王金战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在我看来是一种潜移默化爱的教育。他的教育是平等和尊重的,也是有分寸的,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余地。他很会安抚焦虑的学生,对后进生从来都有没有急功近利的要求,而是让他们争取缩短与前一名学生的差距。恰恰是这样的宽容和理解,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放宽了心境,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人进步。 这三位老师虽然都有各自培养学生的理念,但他们都做得很到位,能真正把教育这门艺术搞好。在教育领域中,还有很多像这三位

最新《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都是理念,很理论化,但读起来却不会很枯燥,因为跟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习理论: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怎样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好的思路。 传统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大约多少学生将成为中等生、有多少会成为差生。不知道我们在座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想法?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

探寻先进教育理念 感受名校风采

探寻先进教育理念感受名校风采 ——山东名校学习考察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9月19日至9月23日,我同龙正勇股长、田仁俊主任、孙建明校长等十名同志,对山东五所名校考察学习。考察学习期间,我们采用听报告、看校园、问学生和访老师等形式考察学习,我们空余时间一起结合本县本校实际情况较深入的谈感受,说体会。对各校先进的办学思想、高效课堂的建构、素质教育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给每位组员留下了深刻影响,内心感受颇深。此次考察学习活动圆满结束,我受考察组成员的委托,特向各位领导作汇报,并通过汇报会与广大同仁一起探讨适合本县本校的教育发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考察学习活动的概述 1、本次考察学习的目的: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深入学习先进教 育教学理念,了解山东省部分名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 况,办学特色,进而探寻各校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先进经 验。 2、这次考察的学校有:农村中学名校杜郎口、城镇公办名校清 怡中学、城镇私立完全中学名校昌乐中学、城镇私立中学名 校黛溪中学、城镇国有私立中学名校竟业园中学。 3、这次考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1)听学校校长做办学理念实 施方面的报告,(2)参观校园,(3)观摩课堂,(4)考察学 习组交流探讨。 4、五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印象: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创建特 色,追求学校的个性化,构建课堂的高效,重视课程管理, 德育铸就学生成长,打造校园主流文化,健康的教师专业成 长”的教育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 学目标。 二、考察学习的认识

1、学校成功之路是有路可循的。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有幸领略了名校的风采,追寻五所学校发展的轨迹,我们从中感悟到名校的成功机制和规律,其共同特点是,以校长专业化为目标,努力探索专业化的道路,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逐步积累,逐步孕育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要有长期奋斗和持续努力的思想,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更要有敢为敢为的精神,认准目标终会成功。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 第一阶段(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 1997年4月-2000年7月——改革酝酿阶段 19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到困难重重的杜口中学,敢于创新的他,首先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1999-2000年,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突破口,每个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时间模式为“0+45”(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开始一个星期,带有强制性)害怕失败的教师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35”(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经过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心存疑虑的教师们慢慢开始逐渐接受。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0年8月-2003年7月——改革攻关阶段 2000年8月-2003年7月,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整版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理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评价方式上过度重视选拔、甄别和淘汰而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相对缺乏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应从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及评价方式的改革入手。在高尔夫球的比赛中存在着一种尊重差异、促进个体自主发展的理念,它主要体现在其评分赛制当中,即“差点制度”。北欧国家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同时他们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信任。 借鉴高尔夫球“差点制度”以及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笔者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差点教育”,即: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差点教育”的核心,体现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学生差异、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追求。 尊重差异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每个学生也都存在差异,这是教育者应该承认并予以尊重的。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即一方面忽略那些天资聪慧的天才,使他们受到固定教育制度的妨碍;另一方面也忽略了那些天赋较差的个体,固定的教育制度让他们难以完成学业,教育的不公平便体现于此。正如美国国民教育的奠基人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在2007年优质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有教育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不重视因材施教。教育公平指的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按同样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学生,也不是使得每个学生都取得同样的学业成绩为教育目的,而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即“尊重差异、理解差距、研究差点、共享差别”,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取得应有的学业成绩。 理解差距是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个体差异不仅体现在心理学层面,还体现在社会和文化层面,如居住地的人文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个人教育经历等等,这些因素使学生之间产生差距,而不以外界的意志转移或缩减。面对这些差距,任何整齐划一的教育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甚至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教育态度应该是理解差距,正确对待差距,把差距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差距,这样才能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其次,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允许学生间的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存在差距,并创造条件培养差异,发展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让学生“弱项加强”,“强项更强”。 “承认差异,理解差距,发展个性”,就会在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懂得理解和包容,会随时发现身边的亮点并及时地做出反应。关注个体,理解个体的教育为学生带来尊重、鼓励、信任和赞美,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适合他自身特点的教育,让他有信心并最终学业有成。 研究“差点”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要真正评价出教师的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地观察学生的发展现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要。例如高尔夫球比赛中的“差点制度”,其特点就是在赛制中运用“差点”,促使初学者和技术仍需增进者在比赛中通过努力获得及时地鼓励。“差点”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本文所述的课堂评价指的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评价。 课堂评价从定义范围上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评价,狭义的评价只指言语点评,广义上的评价指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都属于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呆板、单一的课堂评价,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灵活、生动、丰富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爱意 的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在理想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课程的爱,对职业的爱,都体现在课堂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彰显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中。正如新课标所述: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反思、优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利用总结出的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过

程性评价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亟待重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 一、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评价多采取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以教师的评价为准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总是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必须改变课堂评价方式,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因此语文课程评价要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突出语文学习全过程的评价。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因为作为人文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语言文字的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本,必须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不论是评价者还是上课教师都应在课堂观察中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作共同关注的焦点。参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因此,制订新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要以

四大经验先进育儿理念

1 四四大大经经验验先先进进育育儿儿理理念念 经验1:充足的爱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 “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 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名师指点】对子女家长应该放松心态-家长不可轻易给孩子作出“笨”的断语。 经验2: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 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 所以,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与孩子一起读书和游戏。 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 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 要是能全家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很多家长除了赚钱之外,已无余暇关心了解一下自己子女的真正需要与感受。 倘若他们不大清楚子女的想法,他们将更难以揣测子女的行为。 待孩子出走后才慌忙寻找、心焦如焚,这又有何用呢?...... 经验3: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 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专家指点】“餐桌教子”不可取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生活,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往往成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美其名曰“餐桌教子”。 但有关专家提醒,“餐桌教子”不可取。 经验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首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他们可以作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让他完成更难的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只有一个宝贝的妈妈来说,的确很重要。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爱我们。 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妈妈,显然不是好妈妈,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头脑、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 我们只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帮帮他而已。 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如果鞋带开了自己还不会系好的话,他会感谢妈妈以前十多年来辛辛苦苦为他系鞋带吗?他只能抱怨妈妈为什么没有教会他来做这样简单的事情。 【该放手时就放手】: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漫画:一个小女孩摔倒了,自己爬了起来。姐姐问怎么这么乖呀?跌倒了还会自己爬起来!小女孩说:“因为妈妈不在!” 父母的过分呵护,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会令原本“我能行”的孩子,变成“我不行”的孩子。

国内外著名大学校训(中英文对照)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中英对照版) 1、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2、杜尔大学 Drew University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 3、夏威夷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i 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人性超越国界/人性超越种族 4、斯坦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句话可追溯于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King James version)。 6、利哈伊大学 Lehigh University 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 人类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或:理解自然;服务自然 7、北达科他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才智是文明的基础 8、麻省理工学院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d and Hand 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训。反映了MIT的创建者的办学理想 - 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它的实践意义。 9、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10、康涅狄克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也是康州的州训,它反映了当初北美的殖民者的信念:上帝(He) ,把他们从英格兰迁移(transplant) 到北美大陆,会继续帮助他们,供给(sustain) 他们。用一个长句子表达这句话,可以是:“God, who transplants us, sustain us.” Or “God, who the colonists believed had Transplanted them from Englan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he continued to sustain them.”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花园小学霍国琴 近几天来,我认真学习了新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联想起前期学校承担的几次研究活动,感触颇多。一方面为学校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精神所鼓舞,她们学到了不少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又为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极度抽象的现状以及教师错综复杂的思绪深感困惑和忧虑,真是不听研讨课还知道课该怎么上,一听研讨课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了。现在我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悉数说出,作为一种“资源”与大家“共享” 一.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重心下移,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完全符合事实。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课堂中的另一类人-----教师,是什么?是客人吗?以前的课堂难道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师尊生卑,教师压抑学生,现在来个生尊师卑,让学生来压抑老师?很显然这是一种极端思维对立的怪论。因此我觉得,本身争论“课堂中谁是主人”的问题就是错误。因为问题的提出仍然停留在非此即彼、不是黑就是白的对立思维的层次上。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她们都各自承担这自己任务,这两类主体在课堂上相互支持、相互感染,只有当教师活动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时,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她们是课堂行为的共同实施者。学生是主人,教师也是主人,大家都是主人了。 二、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五还,那教师要讲吗、是不讲或少讲吗? 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讲,不能不讲,更不能一般的提倡少讲。讲不讲,少讲还是多讲,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讲是教师的正当权利,更是社会交付与他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授课,并不仅仅是个体在授课,或者说某个人在发言,而是社会、自然借助教师之口向处于朦胧阶段的学生传递知识和经验。学生是生命,但他是未成熟、从来成熟的生命到成熟的生命,需要经验和方法。而有些经验和方法是大部分学生依靠自身无法悟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要“讲”。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和比较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和比较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基于传统、背景和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于中外一些现存的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原因,旨在通过比较,寻找我国教育理念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中外观念教育理念差异比较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 有一项关于“中美学生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认知的问题,对中美两国学生的答案进行比较后,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社会化之差异。 (一)美国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其回答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而中国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或者相类似,这表明美国人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没作统一要求,即没有向学生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 (二)从美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从中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学生高,而美国学生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学生高。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役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教科书上,学校生活则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 二、关于考试外国压力也很重不仅考还要公开排名 杨福家教授谈中外教育差别在哪里,提到第一个差别是:同学进学校的门是不一样的,这个关是不一样的。 中国总的来讲,从古代开始到现在都非常重视考试。现在一谈到应试教育这么几个字,就有种贬义,实际上认为不然。考试要不要?要!考试本身其实并不坏,但有一点我们要检讨的,就是中国学生现在很多的教育是一卷定终身。 而在美国要进好的大学,一般要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有个SAT考试,一年考7次,随便你什么时候考,满分1600分,进哈佛大概要1400分。但是没关系,负担不是太重,高一你就去考吧,你高兴什么时候去考就什么时候去考。 第二,高中四年要学220个学分,至于你三年学完也可以五年学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_做好合格优秀老师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做好合格优秀教师 ——学习《温家宝总理在中学听课后的感受》心得体会 南宾小学校汪芳 通过学习《温家宝总理在中学听课后的感受》一文,从中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历亲为,为教育事业统筹谋划,操心沥血的可贵精神,也从中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此,我将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做好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首先,在教学中探究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服务于教学,为教育发展的素质提高奠定基础。 一是深刻学习温家宝总理谈的感受精神,把握其思想内涵,提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思想。在温家宝总理谈的感受中,可以让我们清楚的感受到一位为国为民的人民总理对发展教育的一种期待之情,“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温家宝总理口中的“杰出”人才是指能够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和卓越成就的人,能够推动社会前行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人才。总理的期望是很高的,要求是很严的,语气是很真的,这就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要认真领会温总理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其思想内涵,提升服务好学生,为培养杰出人才而服好务。 二是教学中多思、多学、多探究,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结合自身教学岗位中,我曾是在幼儿园做学前教育,后在小学任音乐教学,无论是哪个岗位,我始终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当前教育的发展纲要和教学方法的的探究创新,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认真思考,创设有益于教学的教学方

法,并注重与教研组的同事经常性的集体备课,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益的教学模式,在业务学习上,注重学习和教学相结合,认真钻研《纲要》,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助推自己的教育教学。 其次,把握温总理的“四点”要求,做好合格优秀的教师。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

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都是理念,很理论化,但读起来却不会很枯燥,因为跟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习理论: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怎样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好的思路。 传统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大约多少学生将成为中等生、有多少会成为差生。不知道我们在座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想法?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程

教育理念名言警句

教育理念名言警句 1)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者:陶行 知 2)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作者:雨果 4)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5)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 的应该尽量多些。作者:斯宾塞 6)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 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作者:陶行知 7)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者:毛泽东 8)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作者:苏霍姆 林斯基 9)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作者: 赫尔巴特 10)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 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1)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者:爱因斯坦 12)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3)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1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作者:詹·拉·洛威尔 15)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作者:欧文 16)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作者:徐特立 1)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富贵之家,爱子过甚,子所欲得,无不曲从,一切刑祸从此致矣。作者:(清)陈宏谋 4)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作者:柯罗连科 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作者:陶行知 6)物质精神;切忌娇惯。作者:《格言对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