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全册

教研活动记录全册
教研活动记录全册

教研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学科时间: 2017年 9月1日

全册容说课材料

一、说课标

我分别从本学科学段目标、容标准、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数学课程总目标:共有三个阶段,我所说的容在数学课程总目标的第一阶段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这一容。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一)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在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与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二)容标准

数与代数:初步建立20以数的数感,能熟练地口算20以的加减法,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数的大小。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图形与几何: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我大小,掌握10以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材

我将从单元的单元编排特点、编排体例、单元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叙述。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具有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分别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第一,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容

第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和学习素材

第三,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第四,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与素材。

第五,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第六,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材编排体例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册教材涉及三个领域,设计9个单元。每一单元都设有主题图、例题、做一做和练习。

主题图: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以数学活动为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做一做、练习:练习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三)容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进行教学: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的进位加法。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材容及知识的横纵向整合。

横向整合: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准备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的进位加法,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上升。

纵向整合:数与代数方面20以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能熟练数出20以的数,会读写20以的数。认识十位和各位,初步认识十进制。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大数的认识以及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位置,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它们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后续学习方向,位置与方向(一)(三下)位置(五上)位置与方向(二)(六上)等知识做铺垫。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为后续学习认识图形(二)(一下)观察物体(一)(二上)图形的运动(一)(二下)观察物体(二)图形运动(三)(五下)等知识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为三年级上册学习时、分、秒做铺垫。

三、说教学

(一)教学建议

数与计算: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学生合理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算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空间与图形:注意创设活动情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促进教

学中的数学交流。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感悟数学思想,熟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量的计量:引导学生合理准确地进行单位的改写正确地使用计量单位。

统计知识: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具直观教学.

(二)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是结合具体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

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4.重视评价学生品德行为和自理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类似这样的表格完成,例如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和家长对学生的“爱心作业”评价表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生活习惯及高尚的品德思想。

(三)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延伸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取其精华。

2.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

3.捕捉意外资源

教学过程是课程容开发和创生的过程。来自不同层次的思维、不同生活经验的感悟,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哪怕是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可以

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

4.拓展学科资源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5.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教育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