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曲民歌研究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

河曲民歌研究论略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孟娟学号:06401118

指导老师:卢珏

摘要: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而河曲民歌则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河曲民歌的渊源,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以及继承和发展等方面作一简要论述,尤其是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它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河曲民歌走西口基本特征困惑前景

山西位于华北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为大观,历史上山西曾有不少有名的诗人和戏曲作家,唐代的王维,是祁县人,王之涣是新绛人,他们所做的歌词被谱成曲,盛行一时,有名的《阳关三叠》就是王维作的《渭城曲》谱成的歌曲,宋朝熙宁、元丰、元祐间,孔三传首创了诸宫调,元曲大家中的白朴(河曲人),郑光祖(襄汾人),乔吉(太原人)都不但是名剧作家,而且是大散曲家,所以,山西素有我国古代文化摇篮之称。

山西省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不同,各地都产生了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民歌,一般分为晋东南、晋南、晋中、晋北四个地区。四个地区民歌最集中的地区是河曲、祁县、太谷、左权、沁源、祁县、定襄、离石、阳高等地,誉为“民歌的海洋”。但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迥异,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的民歌,音调高亢,有塞上高原的辽阔,雄浑之感,晋南的民歌时代气息浓厚,感情热烈;晋中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晋西北地区的河曲县的民歌独树一帜,自称脉络,民歌主要以山曲为主,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曲调高亢,明朗,健康,朴实。意境新颖,诗味浓郁。河曲还有种地方戏叫“二人台”在当地特别有影响力,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可以看出河曲民歌在山西民歌中的突出地位。

一:河曲民歌的渊源

河曲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而有趣,她位于黄河之东,隔河相望,西南是陕西省的府谷县,内蒙古的准格尔旗位于河曲的西北部,因此这里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河曲地处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地,长江和黄河也都会合于这里,历史上的河曲,既是晋商交易的水陆码头,又是兵家严密把守的疆防重地,因此这里也曾一度是繁华之地,有诗为证:“一年四季流萤啭,有货如云瘦马驼”当年有“小北京”之称,追溯河曲的历史渊源。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五代十国时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置

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河曲,历来人们都说是因为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县西境,蜿蜒曲折,故而得名。

追溯河曲民歌的历史,在唐宋就开始流行了,而她真正流行则是在明末清初,明代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又老尽歌讴”的记载,河曲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河曲人用歌声诉说着他们的苦难生活和艰辛的劳动,“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河曲人们的艰辛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习惯于把他们唱的民歌叫“山曲子”河曲人唱山曲就是对他们身上经历和身世的抒发,他们所唱的歌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声音,那些声音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富有山野风味,既有被迫者的呐喊和怨恨,也有离别的凄意,生活的哀怨和无尽的相思之苦,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历史曾给河曲以很大的机遇,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一行八人组成的采访队赴河曲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规模的调查与研究采访工作,此次采风活动收集了400余首民歌曲调,4500余首歌词,45出二人台,写出各种专题报道10余份,随后整理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访专集》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对传唱于山野田间的民歌曲调进行系统的采集整理并加以文字记录,从此河曲有了“民歌海洋”之美誉,后来传唱于民间的《割莜麦》《泪蛋蛋好比水推船》《走西口》等河曲民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000多首曲调、近万首歌词,这么丰富多采的民歌宝库,这么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中,竟然集中在只占74公里河道一侧的河曲县,想必决不是几朝几代就形成的。黄河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多次改道,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黄河改道是在《尚书·禹贡》中记述的,连同以后的多次改道,都在山西以外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黄河下游出现的。而黄河在河南孟津以上,由于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河曲处于黄河中游,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位置,应该从黄河流域人类文明史开始,就有人类的文化活动开始产生了。虽然,人类的文化活动、文化发展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地域、地貌、风情等不同,各地的文化又会各具特色。如有的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岩画,有的地方是石刻,有的则是各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各种民俗。产生于河曲的那么多民歌,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应该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

二、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

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民俗多样,语言独特,歌词委婉,曲调凄美等六个基本特点

(一)主题鲜明

河曲位于晋西北高原的黄河弯曲处。这里的农民历来生活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农民们不得不于每年春天,纷纷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到口外(内蒙河套一带)去谋生,在那里或揽长工、打短工,或挖煤、扳船,以求挣得几个工钱养活全家:“万般出于无其奈,扔下亲人走口外。”他们春去秋归,年年如此,有的则数年不归,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依无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在旧社会,这里的贫苦农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由于“西口”路上,沿途盗匪出没,常有生命危险。自己的丈夫到了口外,能不能找到“营生”?在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和虐待下,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些都不得不使留在家中的妻子提心吊胆。民歌《走西口》:“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两只眼睛泪双流,走路你走大路,千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行走的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坐船你做船后,万不可坐船头,

船头上风大波浪高,怕你掉在水里头”。“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表明是一对新婚夫妇,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被迫分离,哥哥走口外,妹妹“两只眼睛泪双流”,对哥哥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哥哥要“走大路,坐船头”“大路行走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船头风大波浪高,怕哥哥掉水里”句句真是贴切,发自肺腑之言,情深意切。在河曲,这类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很多,而且都极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流行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

情歌和有关婚姻题材的歌,在山西各地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在封建社会之中,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尤为深重,因而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所以这类民歌大部分是从妇女角度唱出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凡有关爱情生活以及有关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表现情人相会的,如: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

野雀雀落在麻沿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你要和小妹妹长长间坐,觉不着天长觉不着饿。

(河曲:《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表现了妹妹等待哥哥时间之长,终于等到了亲哥哥的到来,和哥哥在树底下坐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仿佛这世界就是属于眼前这一对恋人的,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相爱,“野雀雀”也羡慕这对亲密无间的恋人,也赶来凑热闹,依心小话话说不完。多处运用叠词,亲切自然,从而可以表现出封建不合理婚姻的控诉,对自由恋爱的大胆追求。

三五席子二五毡,

顶上咱俩小命无人管。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

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这首曲子也表现了青年男女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与蔑视,“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相爱如果不能在一起,就以死来反抗这可恶的婚姻制度,有“孔雀东南飞”的悲壮情怀,也可以看出他们这种真挚而热烈的爱以悲剧而告终。

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和纯真的感情。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吃人的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却象无形的锁链,紧紧地束缚着人们,青年男女要想通过自由恋爱达到婚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那种真挚而热烈的恋爱,常常是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而妇女的命运尤为悲惨。她们或者因买卖婚姻而被父母包办:“我妈妈我大大爱银钱,把我卖在阎王殿”,或者因受媒婆欺骗而堕入火坑:“小奴家今年一十七,你老汉今年六十一;我的娘上了媒人的当,金花花插在你家朽木上。”当她们不得不服从那强迫的婚姻后,便只好忍着“长年止不住泪蛋蛋流”的痛苦而抱恨终身。有的则“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里)头”,或者“手搓麻绳二尺五,中梁上上吊死得苦”,以死表示她们对强迫婚姻的反抗。这些民歌,正是她们对吃人的礼教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

音乐理论家田青的一篇名为《民歌恰是穷乡好》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民歌的质量高,是因为民歌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高,这些唱山曲的农民,农妇,他们没有妙笔生花,只有苦生活,他或她在一生中可能仅仅唱出了一首歌,更确切的说,他或她,是把自己的一生的痛苦,一世的恩恩怨怨,一生一世难以割舍的亲情,一生一世难以抚平的伤痛,化成了仅仅四句话,你想想他能不好吗?一曲走西口诉说着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一曲走西口唱出了旧社会河曲人民的苦难经历,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之处有一座古城叫河曲。比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提起哥哥走西口,一把拉住哥哥手,一把拉住哥哥手,你要走来我不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扯烂你的袖口给你缝。止不住小妹妹泪蛋蛋流,,说下个日子你再走,该叫你在来该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说不下个日子不叫你走,这一道口外你走不成”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哥哥走西口时情景和小妹妹对哥哥走西口的无奈与抱怨。

(二)题材广泛

河曲民歌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尽显地方民俗风情。有表现它采用比兴、反复、排比、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抒发生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优美,音程跳度大,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鲜明的山歌风味。

如有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羊倌歌》:“一朵朵白云天上飘,青草弯弯杨柳呦叶叶摆,画眉眉呀羊羔呀虎头摇,一颗颗呀羊铃呀叮叮响,一群群那肥绵羊青草湾湾里跑,红丹丹那坡呀桃杏花花开,柔软软那绒毛绵溜溜,青山山绿水好地方。”《羊倌歌》是当地典型反映河曲美好生活的民歌,由于群众爱听,爱唱,由于群众爱听,爱唱,因而广为流传,歌词形象,可爱,活泼,宛如一幅山水画,给人以触景生情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仿佛进入一种人间仙境,此类民歌还有《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在河湾》、《割莜麦》、《黄河水长流》等,

在河曲民歌中表现男女间爱情生活的很多,有血泪控诉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的,反映对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不满的如《想亲亲》“灯火火点灯半个炕炕明,小酒盅盅量米不嫌你哥哥穷,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另一方面追求婚姻自由,反映男女间纯洁爱情的民歌很多,如《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蜜蜂飞在窗眼眼上,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稻黍开在顶顶上,操心心操在你心上,阳婆一落山根底,一阵阵想起哥哥你,一对对胡雁绕天飞,不想别人单想你”这深刻的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之苦

二:民俗多样

、河曲民歌中反映的物质民俗

河曲民歌反映了山西河曲当地丰富的民俗情况。

衣的民俗:

"白布衫衫白圪生白,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

白布衫衫呀袖袖长,羊肚肚手巾呀遮荫凉。"

"羊肚手巾呀歪罩转,又遮荫凉又好看。"

食的民俗:

"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

"沙梁沙洼好地脉,海红红是咱好土产。"

"妹妹不想吃干凝凝粥,我给妹妹熬上那二不溜溜不稠不稀清个沾沾酸稀粥呀亲亲"

河曲的历史上,从清末民国初年直到解放初期,人们大多以莜面、豆面、山药蛋为主食,而海红果则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莜麦面有推窝窝、捻鱼鱼、猫耳朵、卜烂子等多种做法,吃时往往调以酸菜汤、羊肉汤、盐水汤等,这是河曲城乡百姓经常食用的家常饭。酸粥是河曲县民间普遍喜食的浆米饭。

住的民俗:

"十八根白椽盖平房,不想我活下这下场。"

"你走西口我上房,手板住烟囱泪汪汪。"

"青石板沿台砖漫院,灰小子管我成一条线。"

河曲人多住平顶房,房顶上可以晒粮食、乘凉,也常是人们望的地方。在河曲民歌的歌词里,常有描写妇女站在屋顶上望情人的情节。

行的民俗:

"不大大小青马喂上二升料,三天路程两天到。"

"黑赤墨毛驴光脊梁,鞭子一甩急忙回。"

"二套牛车你慢慢游,真魂魂跟在你车后头。"

河曲农村多为山区,旧时农民多以马、驴、牛车做为交通工具。至现代,则各种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2、河曲民歌中反映的社会民俗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础,在整个家庭中,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奏和关键。河曲民歌反映的社会民俗主要是关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在封建社会,河曲城乡青年男女之间的婚姻多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的,不管男女之间是否相识,是否了解。

"青菜芫荽半畦畦,父母主婚不愿意。"

"满天星星月不明,寻个男人不如意。"

"大海捞针枉费心,咱二人相好一场空。"

在娘家和媒人的哄骗威逼之下,"小妹妹"离开了心上的人,蒙上面纱,坐上骡轿,去和素不相识的男子结婚。婚后,才知是灰是疤,是老是丑。

"菜豆豆开花起油早,寻的男人比鬼难看。"

"河里头鱼儿井里头沙,干有男人守活寡。"

现实要比民歌中描述的更为残酷,童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于是,年轻的妇女"怀抱胳膊腕腕脸背脸睡,枕头上滴下两滴伤心泪。"整日度着以泪洗面的日子。但是,这仅仅是苦难生活的开始。

"十七十八到婆家,由人家打来由人家骂。"

男人狠来婆婆毒,小姑子咒的我不能活。"

茶无叶子不如水,童养媳不如鬼。"

她们在"满天星星没月亮","嘴里头唱曲心里头哭"的岁月里,"低头进,低头出,低头盘算不能活。"在心里呐喊着,"难熬难熬实难熬,活着不如死了好。"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想用投河来解脱活着的痛苦,想用上吊发泄对不幸婚姻的不满。"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头。"

"手搓麻绳二尽五,中梁上上吊死的苦。"

但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寻死吧、上吊吧,扔不下根生土长的地方。""千盘万算死了吧,扔不下娃娃又该咋"。对亲情乡情的牵挂,使她们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燃起了"有朝一日天睁眼,改朝换世活两天"的信念。她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罪恶,封建家长包办婚姻的制度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们公然怨恨指责父母,揭露买卖婚姻的本质,反抗命运对她们的不公。

旧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剥夺了人们正常的配偶要求,但是它却不能阻止人们追求自由恋爱的洪流。青年男女们正常的爱情要求,追求幸福的愿望,往往冲破一切人为的藩篱,大胆地表露出来。漫山遍野地响彻着这样的声音:

"唱起曲来抖起音,要为朋友趁年轻。"

"买不起马子买头牛,娶不起老婆为朋友。"

人们的正常爱情得不到自由,因而就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即"为朋友","打伙计"来实现他们的爱情愿望。

"蓝蓝的天来红红的水,想爱谁来就爱谁。"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然而,在旧时代,这种爱情的结局终是不幸的,"冷蛋蛋砌墙冰盖房,露水的夫妻不久长。"民歌用"花篮篮打水一场空"来说明他们的爱情毕竟是镜花水月,终归落空。

三:语言独特,

河曲民歌具有语言朴实直白、音韵和谐、曲调凄美,矜持等特点,河曲方言多姿多彩,折射出河曲民歌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如《五哥放羊》:“正月格里正月正,正月那十五挂上红灯,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单等我五哥上工来,单等我那五哥他上工来。二月里刮春风,五哥放羊钻羊群,羊群一过起呀起风尘,一瞭见风尘瞭不见五哥我的郎;七月里。豆角角那个白,妹妹你给哥哥割上一对对牛鼻鼻鞋,哥哥穿上那鞋那个高高兴兴的眊小妹妹来。”语言朴实直白,音韵和谐,矜持的特点表现的很明显。同时将山西人的腼腆,害羞,若隐若现的心态展现在听者面前

。河曲民歌还大量运用衬词衬句,如《人在外前心在家》“人(那)在(那个)外前(那)心(那)在个家(呀哎),黑(个)生生的头发(那)白(个)生生的牙(呀哎),两(个)眼眼窗窗(那)糊(那)玻璃(呀哎),骑(个)马(那个)不骑(那)带个驹驹马(呀哎)”,“那,那个,呀哎等等,都是衬词衬句”,语言显得灵活自由其中唱词中又有不少方言融入其中,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如瞭,即看见的意思;前晌,后晌,阳婆,即我们所说的太阳,直愣愣的耳朵,即侧耳细听的样子,二号号针,即是绣花针;眊你两回,即看你两回,口语化特别强;

还有的在唱词中大量运用叠词,单爪爪、结钱钱,半床床、一道道、一层层、水鸭鸭、灯盏盏、门嗒嗒、冒高高,绿皮皮等等。这些词的运用既增强了歌词的艺术效果,又带有极大的地方色彩。

(四)歌词委婉,曲调凄美

河曲民歌在词曲结构方面采用上下句体式,上句起兴,下句表情,往往一个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种深邃的感情状态或描绘出一种逼真的生活画面,像"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听见哥哥唱上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山曲的曲调则运用并置、呼应、对比等两句体,蕴含有丰富的美学意味。在反映民歌发展历史与民间社会生活状况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河曲民歌大多以写男女爱情居多,但是在写男女爱情没有左权民歌那么直接,那么野,如《咱和哥哥结个婚》“青皮皮西瓜碎刀刀裂,豆芽芽生成一盆盆菜。旱地地香瓜呀蜜沙沙甜,黄瓜丝丝调凉粉,全村村相中了情哥哥,你是亲亲的心上爱,

我爱哥哥整一年,咱和哥哥结个婚”为了表达我对哥哥的爱慕之情,开头先含蓄的引用生活中的习语和俚语让人们看了感觉合乎常理,歌词委婉,朴实,有些矜持,不像左权民歌那么野,那么调皮,活泼。再如《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高山流水一条线,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有了营生做不成,;捞不成捞饭焖不成粥,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拿起那个针来纫不上线,想亲亲想得说不成,心思也不知道在哪里头。”为了表达哥哥对妹妹的真切思念,先含蓄的引出高山流水这种自然现象,用这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来含蓄表达出对妹妹的思念之情,用这种含蓄的表达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男女之间相思之苦。

三、河曲民歌的困惑与前景

曾是民歌海洋的河曲民歌如今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历史在不断地演变文化在不断地进步,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文化进步了,与外界的沟通便捷了,河曲民歌是否辉煌依旧,在当今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日益消失,消亡的大环境下,素有民歌海洋的河曲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十多天来在河曲农村的调查采访,我们发现在当地能唱河曲民歌的已经寥寥无几了,寻找到几位还能唱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实属不易之事,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河曲县二人台歌剧团现在基本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民歌手和二人台演员被黄河对岸的内蒙古二人台剧团所吸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新时代音乐人才走西口的潮流,也许那里的生存空间对他们来说更广阔些。现散落于河曲民间的21个业余二人台据团艰难的穿行于那些至今还很贫困的乡村里,演出的环境是很艰辛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演出团体的寻常模式为,三天演五场戏,每场戏收入一般为300---500元左右,这些钱由村委会集资支付,演员派往住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团内演员农闲时组织起来外出演出,农忙的时候回家务农,据了解,有钱的村子一般不唱二人台,而是唱《晋剧》这样的大戏和现代歌舞,至于“山曲儿”则是很少能听到的,在结婚丧礼中也很少出现山曲儿,山曲儿的演唱几乎是一种点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无可避免地会对民歌的生存带来不利的影响,当今音乐艺术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畅达了,社会繁荣了,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了,大量新鲜事物和新潮的娱乐形式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这些无疑都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日子不苦了,再也不用走西口来维持生计了,但是作为代价,依存于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乡土文化也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

以上调查结果无疑向我们表明,河曲民歌的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现实,我们感到既需要做的就是抢救和保存,据调查,有一位叫韩运德的六十岁的老人,他的手头收集有大量的民歌,二人台方面的资料,现在的河曲县里绝对没有人比他手头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这些资料中收录有:传统民歌420余首,他自己编制的德民歌330余首,二人台牌子曲90个,二人台剧目92出,所有这些数据词曲对应,抄的工工整整的。尤其是二人台剧目都是一出一出完整的,是随时可以拿给剧团排练用的剧本!这位先生的资料对于我们对河曲民歌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东西继承了下来,然而同时又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却被抛弃了,河曲民歌是民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她不被历史长河淹没,遭受灭顶之灾的可怕命运,为此,想一些办法能够挽救我们曾经辉煌的河曲民歌,首先应该抢救和保护是第一位的,对于民间年事已高的优秀艺人,应该在生活上精心照顾,给与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关怀,另外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年轻的音乐爱好者虚心向他们学习,使这些身怀绝技的人的身上

的宝贵财富得以继承和发扬,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同国家文化部门进行对话和沟通,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来对我们河曲民歌大力发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河曲民歌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管小军、余超英,《山西经典民歌100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2】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3】《山西民歌300首》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编

【4】《中国民歌》上海文艺出版社第一卷

【5】任俊文《浅谈河曲民歌的历史与现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2期

【6】加俊《河曲民歌走西口背后的艰辛与辉煌》晋中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2005年10月

《艺术魅力的展示》教案

《艺术魅力的展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教具:图画纸、绘画工具、生活中的废弃物。 学具:图画纸、绘画工具、生活中的废弃物。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课题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现代儿童面具,与学生交流:这是什么?(面具)你们都用它来做什么?(做游戏、演节目…)那你们知道远古时期面具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一起看一段视频。(播放时教师边做讲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富有奇幻色彩的面具世界。(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欣赏中国的地方特色面具。 ①贵州傩戏面具:这些面具有什么特点?(原始、狰狞) ②藏戏面具:面具的色彩运用有什么特点?(金色和黑色相搭配,形成强烈对比。)它们的设计有什么特点?(造型夸张、性格特征明显) 2.欣赏国外的面具。 ①洲特色面具。与前面的面具有什么不同?(色彩简单、图案朴素) ②其他国家面具。 3.欣赏现代生活中的面具。 面具发展到今天具有更多的装饰作用。(欣赏生活中各种场合出现的面具) 4.你们会用哪些方法制作面具呢?(绘画、剪贴…)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种神奇的制作方法。看仔细。教师示范油水分享制作方法。(边制作边讲解方法)

5.教师演示拼贴画的制作过程。 6.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面具。师:看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的?(生答师总结) 三、出示要求,学生实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夸张的面具。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组织学生评价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置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夸张的面具。

山西民间艺术文化的简要概括

浅谈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山西的历史悠久而深厚。这里的民风民俗都是千百年来地方流传下来的传统历史,它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形式和浓厚的气氛,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 山西的民间艺术文化种类繁多,如山西民歌、山西锣鼓、山西戏曲和山西年画等等。本篇章中,我将就我自己的理解和各种资料的整合分析着重探讨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一、山西民歌的起始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的传说。而从山西纷繁多样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编磬。在侯马出土的东周时的晋国铸铜作坊中,还发现有铸造编钟的陶范(模子)。这些都说明山西音乐的发展是比较早的。 根据可靠资料显示,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偶传录的。《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二、山西民歌的题材 山西民歌的题材贴近生活,其题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大部分人所熟悉的《走西口》就是这样一首歌。 2、反映爱情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感情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苦相思》、《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郭兰英老师常常演唱的《交城山》,还有悉数山西特产的《夸特产》以及勾起很多父辈们美好回忆的《打酸枣》等等。 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5、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 三、山西新民歌的分类

音乐欣赏《太行颂》 新 参赛 优质可下载的文档

音乐欣赏《太行颂》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八年级上册,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太行颂》是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的一首歌曲,抒发了对巍峨雄伟的太行山及其英雄业绩的颂扬之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求知欲较强,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较久远,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太行颂》,让学生体会山西民歌的音乐风格,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山西民歌风格的掌握上。教学难点定为:民歌的音乐风格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关系。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激励创新教学法、启发、比较分析、讨论等教学法。 四、说学法 初中音乐主要以欣赏为主,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听去说去想,将整个课堂带入生动、活跃的氛围中。 五、说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以《太行颂》为背景音乐,给大家讲太行山断臂英雄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提问学生:你们在听故事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背景音乐?它和我们的英雄有什么联系吗?通过提问引出《太行颂》。 在这里我先不欣赏音乐只把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音乐有个初步映像,并为下面欣赏音乐埋下伏笔。 2、欣赏音乐 接着再听第二遍《太行颂》,并出示歌谱。听完后为大家介绍《太行颂》的创作背景。接着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山西民歌的风格。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再次听歌曲的时候有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为下面的主题升华打下基础。

民歌演唱主持词

民歌演唱主持词 篇一:民歌联唱串词 在锦绣的神州大地上,民歌唱出了万里山河那壮美的风姿,唱出了千古中华那博大的文明,唱出了长城风烟那春秋的史册,唱出了大漠边关那豪迈的雄浑,唱出了江南水乡那轻柔的美丽,唱出了丝绸之路那千年的历史,民歌是民族艺术的国粹,是炎黄子孙最喜欢听的歌,这歌声将随着中国新时代的东方朝阳,一起升腾在新世纪的文明中。 篇二:民歌大赛主持稿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 主持词 品民歌韵味、展旅游风采 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王: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杜: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的现场!!! 洪: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王: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范:在这灯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我们唱响激情的青春杜: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们飞扬嘹亮的歌喉 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洪: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展现动人的歌喉,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杜:这,将是才艺的较量,更是信心和勇气的比拼 范:这,将是激情的燃烧,更是动感与活力的绽放王:今夜我们的舞台是音乐与星光交汇的海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看到你们手中的星光好吗? 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伴随那熟悉的旋律去放声高歌,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杜: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校团委谢荣成书记、星湖分团委何鸿书记,出席今天活动的我院领导有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旅游学院党总支曹勇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颜珂副书记、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王东强老师。 范:欢迎你们! 王: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旅游学院的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洪:同时,有请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范:谢谢陈院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王: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 欢迎你们的到来,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评委以10分制进行计算,歌曲内容占1分,音色音质占4分,演唱技巧占3分,仪表仪态占2分,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求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我们将在舞台一侧的投影仪实时更新选手比赛得分情况。有请评委入席。 杜:雀之灵的优美飘逸,让人无不向往西南边陲的美,你听,丝丝的微风,已经将那朵朵的心雨渐渐吹来,首先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季军,王甜甜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彩云之南》,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十六族兄弟携手并肩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 论文 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 的纠结与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歌词优美,曲调婉转流畅,主题明确,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同时它还含有三拍子的节奏和江南韵味的戏曲风格。在演唱时我们要做好歌曲的准备工作和情感变化与韵味的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感情浓烈、直接,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关键词:山西民歌;开花调;韵味;情感把握 From a vocal song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emotional grasp Shanxi folk songs Zhao Wan,Music College 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was a depiction of love song, expressing tangled and pursuit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good life. Lyrics of beautiful, flowing tunes to put it mildly, theme clear, full of rich national flavor, concentrated the essence of Shanxi folk songs, rhyth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three beats Opera style of the southern charm. When we sing songs ready to work and emotional chan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lav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melodies of the folk songs of Shanxi, emotionally intense, direct that's heartfelt and, with their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hanxi folk song; flowering regulation; charm; emotional grasp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原是由《刘梅躲婚》改编而来,有好几个版本,本文研究的这个版本是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新版《桃花红 杏花白》,它是由《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合编而成,这两首歌曲同属于开花调,结构短小,主题明确,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这个版本现已 在声乐教学中为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使用,是民族声乐曲中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 目之一。 山西自古就有着“民族歌曲的海洋”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多样,数量上更是多不胜数且渊远流长。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我们走进山西,去了解这里独特的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论文百事通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忻州在线2016-06-02 15:15 跟贴(3) 条 原标题:《西口民谣》漂亮晋级,给河曲人提气打开网易新闻,观看视频体验更加流畅 《西口民谣》 作词:王尚斌 作曲:彭振樊静波王尚斌 分类:原创 语种:华语 曲风:RAP/说唱民谣 哥哥要走西口 妹妹她泪长流 说不完的那个知心话 哥哥我记心头 哥哥我记心头

(哥哥你走西口) 咸丰五年整 山西遭了年馑 二姑舅捎来了一封信他说口外是那好收成告别了玉莲妹妹 告别了众亲亲 缝补穿戴卷起铺盖 我登上那西口路程 头一天住古城 第二天住纳林 遇见了一个蒙古人 他送给我 草席子草药奶皮子奶酪嘻嘻哈哈指指划划 我一句也没闹懂 招招手赶路程 望不尽黄沙漫漫 转眼就繁星灿烂 野狼在远处长叹 这是个孤独的夜晚 一声声真情呼唤

一遍遍回响在耳边 穿过了寒冷的风沙 走向那梦中的田园 .....哦哦哦哦.... (哥哥你走西口) 哥哥我走西口 灵感 王尚斌先生是河曲籍的一位国学大师,一直关注着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想探索一种在新时代下发展河曲民歌文化新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想用现代的,年轻一代喜欢的形式来诠释与演绎河曲民歌。在歌词的写作上,与音乐旋律的选取上也是这样一个原则,尽量用现代流行的文风与用语,来演绎内涵。 曲调旋律,继承河曲民歌内在的精神与韵律(灵魂与神韵), 但不一定继承民歌的旋律与音乐语言特色,因为这样的尝试前面河曲藉的以及非河曲藉的音乐家已经作了很多。后被王老师戏称为“西口新民谣运动”。 就《西口民谣》本身来讲,它的歌词旋律创作的立意是这样的: 歌词的写作方法,不拘于过去的那种主题性很强的写法,没有固定拨高的主题。只是用一条时间的线,撷取走西口的哥哥在西口路上的几个心态的片断,来反映走西口的人在西口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字和“ 哇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 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 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 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中较多见。

山西的民俗文化

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5楼以上所写,只为垫话,未入正题。接下来详细介绍。 先介绍晋剧:说到某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首先便想到地方戏剧,如北京京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等。所以说到山西民俗文化,晋剧理应打头阵。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歌曲简介

《玫瑰三愿》:由龙七作词,黄自作曲,歌曲生动的描绘了一位柔弱却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歌曲情景交融,以赞美和感叹的曲调, 曲折的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 堪称绝命词,由周家声作曲,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 常的尖锐矛盾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12 《诺言》:由罗西尼作曲,梅塔斯塔修作词,这是一首用温暖深情的旋律来抒发诗中 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甜蜜誓言,突出描述了圣洁、娴静的情绪和一幅依依不舍的画面的 艺术歌曲。 《如你一般》: 《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讲述的是女子恳求父亲答应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旋律极为优美,深情 而动人。 《想亲亲》:山西河曲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梅兰芳》:戏歌是一种把戏曲和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梅兰芳》就是这 类的歌曲,歌曲由刘鹏春作词,吴小平作曲。这首作品是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00 周年所作,歌词中概括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人生,一往情深, 富于浪漫色彩,在这首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现代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戏剧的巧妙结合, 既有民族声乐的特点,又具有显著的京戏痕迹。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我国著名词作家樊孝斌和作曲家刘聪老师创作的一首当代优 秀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该歌曲讲述了鸟儿在面对人类的捕杀时的无助与凄惨,唤醒 人们对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的深入思考。 《五年前你说你爱我》《昨天你的妈妈为我缝制白色婚纱》:选自由国家大剧院原创 的第一部现实题材歌剧《山村女教师》中的第一幕,李文光回到家乡,二人见面的场景。李文光的悔婚使昔日恋人受到了相当沉重的打击,当事人杨彩虹回忆起往西的点 点滴滴,内心百感交集。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为德国诗人海涅所做的一首抒情诗, 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而广为传播。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 《挂满了柔软幕帐》:由普契尼作词,选自歌曲《曼侬·莱斯科》。本曲是第二幕中的 咏叹调,玛侬已经成为老财务官的爱妾,当她的哥哥来看她的时候唱起了这首咏叹调,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境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它按体裁主要分号子、小调、山歌和儿歌四大类。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 徵、商、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即是sol、do、re、sol、re、sol、la、re。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 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 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

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 字和" 哇" 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③以假声为主的甩腔演唱 陕北人在叫人或在平常的说话中有拉长音的习惯,而且在呼喊较远的人时,往往在长音后面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一个重音。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

浅谈山西民歌

浅谈山西民歌 【摘要】 山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根植于黄土高原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歌词生动,承载着人民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逐,对家乡的热爱。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特点。 Abstract : As a rarity in the Chinese folk songs, Shanxi folk song is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and bathed by the amorous feelings of loess plateau, with the graceful tune, easy to sharing, sincere feelings and vivid lyrics, which expresses people's emotion of longing for ideal life, pursuing love and loving hometown. Due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conditions, cultural traditions (especially the musical tradi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various language, customs and the impacts made by neighboring provinces, Shanxi folk song has formed diversified in shape and style, furthermore, also ho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ght local colour. 【关键词】 山西民歌起源题材类型发展特点 Key words Shanxi folk songs;origin ;subject matter;typ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一、山西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山西是我国民歌发展较早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的传说。山西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陨夏代的石罄、战国的编钟、编磬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山西的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 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郭茂倩变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歌、童谣。如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人恶霸而唱的〈并洲歌〉:士为将军何以羞!六月重茵披貂裘,不知寒暑掉人头。雄儿兰田为报酬,中夜斩首谢并洲。从某些民歌曲牌中,尤其是从兴县“昆曲”、离石“审录”左权“大腔”中的一些曲牌中如《混江龙》、《拜月儿》、《南妆台》、《编坡扭》等。我们可以看出宋元以来的民歌海外曲牌有许多相似之处。宋朝曲牌朝吸取发展,而山西则以民歌的形式保留下来。明代以来,山西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当时曾是北方商业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名请两代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不少作品流传了下来。如《进兰房》《绣荷包》《闹五更》等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自己的斗争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广为传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的促进了民歌的改进和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民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山西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一曲民歌产生后,只要符合群众心意,群众很快就能接受,并广泛的予以传播,在传播中,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歌词、曲谱均要进行相应的删除。一次次的传播便是一次次的创作,经过不断的充实而日趋精炼,越穿越远。山西民歌的发展史是一部山西民族生息繁衍的发展史,也是山西人民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二、山西民歌的题材和分类 山西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第2课时(10.16-17) 教学内容: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3.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重点:民歌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唱念结合的歌曲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 1.导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2.初听歌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 3歌曲简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唱词以“蚂蚱满山跑”起兴,简笔勾勒刨洋芋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4.复听:速度是什么样的? 5复听: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6简介:歌曲中演唱和念白结合在一起,一唱众和,充满生活气息。 7再次聆听: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8.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la)开始音呢?(还是la) 9分声部演唱 10.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像,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3、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4.分解动作:秧歌步。 5.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6.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7.再听歌曲,请学生谈一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8.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四.课堂总结: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1]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 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605943396.html,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体裁的分类 山西民歌品种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体裁: 1.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抒发自己的感情。(3)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其名称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号子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统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而具有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特点。 3.小调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也有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还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热烈欢快的娱乐性歌曲,以及幽默、风趣的诙谐歌等等。如《绣荷包》《姑嫂挑菜》《秋香哭婆婆》《闹元宵》《高高山上一骨嘟蒜》《抓跳蚤》等。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四句式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4.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其中特点较为鲜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祁太秧歌。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

民歌

一陕北民歌 风格: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代表作品:《绣金匾》以陕西传统小调《绣荷包》填词发展而成的革命民歌。 1、革命民歌 东方红:原是山西民歌的曲调,传到陕北后被填新词(骑白马),最后被一位老师填成东方红传唱。民歌采集者从农民歌手李有源那里搜集到它,想当然地认为是他填的词。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文艺工作者用陕北民歌曲调编曲填词,算是半民歌吧。 绣金匾:原是关中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填歌唱领袖和解放军的词后在陕北各地传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民间诗人孙万福用陕北民歌填的词,也在陕北各地传唱。这两首算得上是陕北民歌。 2、一般民歌 蓝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曲调都很优美。三十里铺是绥德一青年农民在当时(1942年)根据自身的真事所作,另两首是传统民歌。顺便说一下,绣荷乐、对花等很多题材的民歌各地都有,陕北不但有,且每首都有不同词曲的。我听过一首陕北的绣荷包是所听过的全国同类题材中曲调最复杂的,很柔美。但这两首不算有名。 3、其它 有的在舞台上或唱片里当作民歌的,其实是曲艺或戏曲。翻身道情是陕北道情(曲艺),夫妻识字是马可编曲作词的秧歌剧。 产生原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陕北天高皇帝远的边缘文化心态,形成了 陕北民歌如火一般赤裸裸的爱恋。其次,特殊的高原环境形成的苦焦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陕北民歌骨子里哀伤的基调。再次,特殊的多元文化形成了陕北民歌强有力的生命质感。还有,多种民主杂居的生活方式,促成了陕北人种的优化,使陕北人骨子里就充满了一种异族的血性。最后,沟沟壑壑的地貌特征,使得陕北人的劳作与居住相隔甚远。 二河南民歌 风格:对于河南的民歌风格,我们大致划分了以下几个区域。⑴大别山,桐柏山区 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则是活泼跳荡,轻盈明快。⑵伏牛山区和和南阳地带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曲调中更多的保

民歌走西口的四个版本

民歌《走西口》的四个版本 随着走西口电视剧的热播,走西口这首民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起来。也正式拉开了这股“西口热”高潮的序幕。人们对于那首经典的唱腔版本也就是胡月版本更是不绝于耳声在心头了。尤其是南方的观众也对这首民歌是逐渐熟悉起来。其实北方的观众可能都知道走西口版本众多,就是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衍生出了不同版本的曲调,各有特色,就象一个百味瓶一样能够调出不同的味道。这众多版本整理一下,以便使更多的人通过走西口电视剧了解走西口文化以及通过它所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走西口音乐来加深对它的了解和渗透。 1 民歌走西口————流传最广的走西口 古老的山西民歌《走西口》。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民歌《走西口》作者 赵国柱:1966年开始编演文艺节目,共创作演唱作品上百个,作品在文艺刊物发表,区、市、电台播出,新疆话剧团等文艺团体演出。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要数胡月版本的走西口了。广为传唱的还有《黄土高坡》、《热恋的故乡》等 2 二人台版本————唱腔最为悲凉最能引起共鸣的走西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