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思修开卷(全)简答材料选择

思修复习提纲简单整理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6)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9)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12)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质 (16)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8)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 (23)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25)

案例分析题 (30)

选择题 (3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 P4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历史使命与挑战

当代大学生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大题(怎样看待,承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结合自身实例来分析,主要是结合就业、择业形势谈谈如何在肩负历史使命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5章)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3)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9

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位体系的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礼状

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各具功能、格局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科学内涵:

(1)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3)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4)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7.大学生生活的特点集中体现在:①学习要求的变化②生活环境的变化③社会环境的变化

④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⑤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⑥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⑦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

3、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大学生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P17

(1) 含义: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特征:

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时代性与阶级性

它必然有特定的时代烙印,在阶级社会中,它又必然有特定时代烙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阶级关系和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就不同。

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逐步深化,人们会不断的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超前性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见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与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③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④实践性

⑤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⑥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特征:实践性、现实可能性、时代性(历史性)、超越性(预见性)。(此外还有阶级性、差异性、目标性)

(3)分类:

性质: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时序: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主体: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内容: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2、信念的涵义? P18

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

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

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广泛接受,是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5、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P29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6、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28: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 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为什么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7、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8、理想与现实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9、理想与空想的区别P22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他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述,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的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

种想象,但他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10、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宏观上: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逆境的作用: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1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

1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个人理想。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埋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埋想有矛后冲突的时候,应该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

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

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

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13、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P32: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述,而是与奋斗

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主】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与“突然”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

未来。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实现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

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理想脱离现实,理想就会变成空想。

3.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并做到“制度自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旗帜引领、正确道路、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具有一致性,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2)坚持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又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4.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立志当高远(志向)

2.立志做大事(社会主义事业)

3.立志须躬行(脚踏实地)

59. 简述判断一种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标志。

一是看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是看这种理想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是看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42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 团结统一。(3) 爱好和平。(4) 勤劳勇敢。(5) 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成、尊严成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44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4、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

1)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性。

6、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P48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振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4)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5)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8、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7

(一) 时代精神的内涵:

(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 弘扬时代精神:

(1)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9、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爱国

10、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包括?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12、如何维护国家统一?P53

(1)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4)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13、如何做创新的实践者:P61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

志向。

②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的有机结合。

2、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注:a)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b)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

安全等。

c)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1.如何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时代精神,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

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3.如何做一个忠诚和理性的的爱国者?(结合爱国主义内涵)

1)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2)怎么做:

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a、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b、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c、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促进民族团结,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积极做民族团结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和维护者,敢于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③维护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④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附:

推进祖国的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敢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局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国家整体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国家安全的义务);爱国既需要情感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4.为什么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5.为什么说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2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3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观:P66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2、人生目的

含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作用:人生观在实践中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P68

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 认知情感意识

端正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人生态度: 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需要认真、人生需要务实、人生需要乐观、人生需要进取。

4、人生价值的标准P78

含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 根本尺度: 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 基本尺度: 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P78

(1)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①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3

②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4 1)平等2)诚信3)宽容4)互助原则。

③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7

④人与自然的和谐等。P89

7、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6

1)正确认识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 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強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互相帮助。

8、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重要作用。

9、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10、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日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伯体系相一致。

3)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4)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位的本领。

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载.

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2、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6、正确的认识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

2、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幸福观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认识,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1、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

(根据课本P74的一段话作为材料“每个人是手段的同时又是目的…”,来分析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有机统一体。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②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社会价值意义:①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②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尽职尽责、奋发努力。

3、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如何实现幸福人生。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敢于追求个人的幸福。

2)个人的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会有保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相反,应当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服务,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的相互促进。

3)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3、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定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

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

属性。

3)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等

其中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社会作用: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100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

革新、进步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认,全盘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

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

好取舍和创新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

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

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8、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3)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a)如何调整(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带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三层次

i.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最高

ii.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第二

iii.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最基本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P109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这也是区别、优越于其他社会建设的标志。体现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7、如何理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矛盾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1.如何理解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就是从价值导向上引导人们坚持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既能使人民群众的个人正当利益得到保障,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合理地得以实现,个人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不断地得到提高;同时,又能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具有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凝聚力。集体主义价值导向,能有效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毒害。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小生产者的旧的习惯势力、旧道德对人们的影响不能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个人形成一种自主、自立、自强精神,自觉地去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因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它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与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5、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导向功能。

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立在我国的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并反映我国经济制度所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怎么样:

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诚信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哪些(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强调道德需要;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2)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2、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什么是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特点?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特点:①实践性;②综合性;③稳定性。

功能和作用:①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①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韧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4、为什么将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没得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质疑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和实际进展。

7、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简答)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2、如何从小事做起积累道德修养:

①学思并重的方法②省察克治的方法③慎独自律的方法④积善成德的方法⑤知行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质

1、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P118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9

(1) 文明礼貌(2) 助人为乐(3) 爱护公物(4) 保护环境(5) 遵纪守法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21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8、在我国,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9、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2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基本要求)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目标)

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的共同特征:

①鲜明的职业性;②明确的规范性;③调节的有限性。

9、爱情的本质P129: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已终身伴侣的一利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0、恋爱中的道德P129: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P131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简答)

1)择业观: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创业观:a)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b)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c)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3、谈谈对“职业”的理解。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7.大学生择业应着眼于什么:①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③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3、婚姻法六项禁止性规定: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3)禁止重婚4)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5)禁止家庭暴力

6)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14、为了保护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5、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6、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社会公德,即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3、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及一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家庭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满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4、个人品德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于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二、问答题(基本问题)

1、大学生如何加强个人道德和法律修养?

(1)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2)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加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一般含义P142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律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

3、法律的本质:

?1. 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2.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教材第144页)【表明: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政策、道德等也能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

?3. 法律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问一:法律只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问二: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与整体意志相违背怎么办?

问三:为什么?

?整体意志,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并不能等同于整体意志

?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等于法律只适用于被统治阶级,法律被创制出来后,应普遍适用于该国的全体国民。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②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③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④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要求

⑤体现了动态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为指导。

二:善于借助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三: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6、我国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 信仰法律:“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2. 遵守法律

3. 服从法律

8、法律权威的定义: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什么叫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

9、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简答)

1)推进依法执政2)提高立法质量3)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4)提升司法公信力5)神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57.学法的重要性:①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②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③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10、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个体作用【规范作用】:指引(首要作用)、预测、评价、强制、教育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2)整体作用【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20.法律的预测作用:

①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

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②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预测作用对于法律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50

(1) 法律制定(立法) (2) 法律遵守(守法)(4) 法律适用(司法)(3) 法律执行(执法)

12、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5、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12.4】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利。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 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4) 法治原则。(5) 民主集中制原则。

16、法律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4点)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 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如....自己补充,书中也有的)

2)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如....自己补充,一个就行)

3)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4)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如....书上也有,这个记一个例子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