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控制桩位偏差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造成桩位偏差的原因有:测量放线的误差、护筒埋设时偏差、钻机对位偏差、钢筋笼下设时的偏差等。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测量放线

在测量放线中采用高精度的经纬仪及激光测距仪,测量定位采用极座标定位法,充分发挥经纬仪对角度和激光测距对距离控制上的优良性能,并在确定桩位后,用长约30㎝的钢筋钉入地下,用油漆注明以便识别,并做好保护。

(2)护筒埋设

为保证钻(冲)机对中,施工中须采用与钻头直径相宜的护筒或护壁(一般大于钻头10-20㎝)。对桩位应进行二次测量检验并用油漆将桩十字线标示在护筒上,对此作为施工中检查、校核钻孔中心和下设钢筋笼的依据。

(3)钻(冲)机对位

在钻(冲)机对位时,先将钻(冲)机机座调整水平并用水平尺复核钻盘是否水平,再用线垂将钻塔调整垂直,然后根据护筒埋设生重新定出的桩中心,检查钻头中心是否重合,如果偏差较大,应调整钻机位置保证偏差在最小的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2、钢筋笼下设时的偏差和保护层的控制

(1)钢筋笼的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焊接保证牢固可靠,加工钢筋用经过特殊加工的钢圈模具弯曲而成,笼身保证圆而直,钢筋笼制作时,下口处钢筋头均向内弯折成一截头圆锥,以利钢筋笼入孔。

(2)施工中,由于桩身钢筋笼较长,吊装时分节吊装,每次下钢筋笼时吊机尽量靠近孔口,以保证吊机的有效高度而使钢筋笼能垂直入孔。

(3)为了保证钢筋笼的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沿钢筋笼纵向每隔2-3m 环向每隔50-60㎝设置一定数量的环形砼保护垫块。在钢筋笼下设时,根据桩中心在护筒上的标记,调整笼子的位置,使其中心与桩中心一致,然后徐下放,钢筋笼入孔后,若空孔较深,护筒口被子泥浆淹没无法看到钢筋笼是否居中,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降低孔内泥浆,钢筋笼下到设计高程生用钢筋穿住预制后的钢筋笼吊环将钢筋笼固定牢固。

3、嵌岩深度,是确保桩基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它往往是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而定,是否钻入所要求的岩石,钻进中只有从取出的岩样判断。而目前的钻进工艺,取上来的岩样均为岩石碎块,为了准确判断入岩的岩石,钻入基岩后每隔30-50㎝用抽砂筒取样一次,对岩样进行鉴定,确保钻孔进入设计要求的岩石深度。

4、孔底沉渣的质量保证措施

(1)孔内泥浆的控制

钻孔结束后,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要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泥浆的比重、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以1.1-1.2、粘度以18-25S

为宜。

(2)终孔验收工作

钻孔完毕后必须进行终验收,根据钻杆和钻头或测绳的总长度和上部剩余检查终孔深。造就表孔和换浆完成后,必须对孔径、沉渣厚度和泥浆性能进行检验验收。

5、砼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终孔验收完毕后,应根据实际验收的终孔深度配制导管,仔细检查导管有无破损和变形,并记录每节管子的长度不顺序,为了便于隔水塞排出,导管下口距孔底以20-30㎝为宜,不得过大,避免孔底的砼与孔内泥浆混合,造成混浆砼。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砼0.6m以下,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封埋入砼内造成管内反泥浆现象,导致砼开浇的失败。砼浇注要保持连续,如因故中止且超过砼初凝时间,按事故桩处理。

为了保证桩身的砼质量,在浇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导管埋入砼的深度,导管埋深以1.0—6m为宜,过大或过小都会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出现不同形式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桩的质量.其主要问题如下:

a、导管埋深过大,出管的的砼受上部已浇灌砼的压力较大,砼水平方向流动扩散能力减小,造成桩外围的砼出现骨料离析和空洞。

b、当导管埋深较大,钢筋笼的钢筋较密且较粗时,砼上升面将可能出现近导管处砼面高,远导管外左面低,砼不是出管后先产生水平扩散,然后全断面向上顶托,而是出客后的砼在导管周围一定的范围内上顶托,然后在顶部再水平扩散,由于扩散力较小,在主筋外侧,将出现砼绕过主筋汇合的死角区,一部分泥浆和混有泥浆的水泥砂浆充填在死角区内,造成钢筋握裹力不够,且在桩周出现带状的骨料离析和空洞。

c、当导管埋深过大,在上部又有流动较差的砼时,由于出管后的砼上升时阻力较大,砼将沿阻力较小的导管周围向上流动,反压在原砼面上,使部分砼包裹泥浆。

d、在砼浇筑到桩项进行拔管时,如果导管埋深过大、砼浇筑时间过长,在孔口的左流动性已经很差,拔管后由桩底涌向面层的混有泥浆的左将加流充填在导致坑内形成桩的烂心现象,影响桩身质量。

e、导管埋深过大,因砼握裹力增大再加上浇筑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出现埋管事故。在导管埋深过小时,由于起拔导管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导管拔空的事故。

摘要:通过对钻孔灌注桩在现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若干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治这些问题的办法及针对性措施。

钻孔灌注桩具有噪音低、振动小、桩长和直径按设计要求易于把握,桩端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特点。主要适宜碎石、块石和杂填土以及风化岩地基。当今在铁路、公路和房屋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1、通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孔壁坍塌

引起孔壁坍塌的原因很多,如供水管直接冲刷孔壁,或在松散砂土中快速钻进,或停在一处空钻的时间过长;冲击锥或捣渣筒倾斜撞击孔壁,或用爆破方法处理孔内孤石,以及成孔后混凝土浇注不及时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孔壁坍塌。但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土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成孔工艺和相应的泥浆质量,尤其在砂性土中选用优质的护壁泥浆更为重要。如果泥浆密度太小或护筒埋置太浅、护筒的回填土和接缝不严密、漏水漏浆,以致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对孔壁的静水压力等都是造成坍孔的原因。此外,清孔后泥浆密度、粘度降低,也会减少对孔壁的静水压力,使孔壁失稳。

1.2桩身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及断桩事故。

常见的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原材料不符合规定,诸如水泥过期结块,强度偏低、加水量与外掺剂控制不严、骨料含泥量过大等。由于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不符要求,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卡管事故,即混凝土堵塞在导管内下不去,导管被混凝土或钢筋笼卡住提升不上来;混凝土坍落度小,流动性差,粗骨料粒径大,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导管漏水,混凝土被水稀释后,粗骨料卡在导管处或混凝土在导管中停留过长而凝固;或有时导管提升过头而造成桩身夹泥或断桩。在饱和淤泥质粘性土中,成孔后由于粘性土的回淤力和超孔歇水压力,压缩孔壁和塑性混凝土而造成缩颈;或由于塑性混凝土膨胀而造成缩孔。新浇混凝土在承压水的水流作用下,使浇注在孔内的混凝土水泥浆被水冲刷无法硬化而形成松散层,混凝土的外加剂过量或地下水中含有侵蚀介质使混凝土无法结硬成为松散层和稀释状态。

1.3桩身倾斜、桩位偏差较大

主要原因有: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钻孔机械定位不准确;在钻孔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孤石,以及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和岩石倾斜处,钻头受阻力不均而造成桩孔倾斜。由于钻杆弯曲或连接不当,使钻头钻杆中线不同轴线,也会导致桩孔偏斜。此外,场地不平整或钻架就位后没有调整,或因地面不均匀沉降使钻机、钻盘、底座不平而倾斜。桩孔偏大,起重滑轮边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不同轴线等因素,也会使桩身倾斜造成事故。开挖基坑时,一次性挖土深度过大,土侧压力造成桩位错动。基坑开挖后,对照轴线检查桩位,桩位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1.4钢筋笼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笼上浮或笼下沉事故

常见的原因有:钢筋笼在制作、堆放、起吊、运输等过程中不符合规范要求。钢筋骨架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过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挂带了钢筋笼;或因钢筋骨架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导管与钢筋笼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笼带出;或许因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上浮。出现笼下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吊筋与主筋或分段钢筋笼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松脱;或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笼,对骨架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将沉入孔中。此外,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因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量上拔导管而导致导管脱离混凝土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夹泥或断桩;或因其它原因将导管埋如混凝土内未能及时拔出,混凝土硬化后形成废桩;或在基坑垫层混凝土浇灌完毕时桩头部位出现渗水现象等,都是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

2、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孔壁坍塌或沉渣过多事故处理。首先,要明确坍孔的位置。然后,将粘土和砂土回填到坍孔以上1~2m;若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方可重新钻孔。当沉渣过多时,应再次清孔至沉渣符合要求为止,对于端承桩不得大于1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

(2)对于桩身混凝土质量低,造成的蜂窝、孔洞和断桩事故处理。可采取在桩身混凝土中钻孔,用压力灌浆加固或者采用换桩芯及补桩等方案处理。

(3)桩身倾斜事故处理。除了针对其原因采取其相应的措施外,还应根据受荷情况进行加固处理;若桩位偏差较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必要时在基础底板内增设暗梁(对桩筏、桩箱基础而言),如是单桩基础,一般应重新补桩。

(4)对钢筋笼不符合设计要求,发生笼上浮或笼下沉事故的处理。要在灌注桩的上段增加局部钢筋,并设固定装置以防钢筋笼上浮或下沉,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的加工质量,防止变形。确保钢筋笼内经与导管外壁之间的空隙,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 倍。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而出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控制混

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处理好笼与导管之间的挂带现象;若钢筋笼上浮不停止,应中止浇灌混凝土,拔出导管后,向孔内回填粘土,该桩作为废桩处理,并应与设计人员联系重新补桩。

当钢筋笼一旦出现下沉,应立刻停止浇灌混凝土,将笼吊升至设计标高重新固定;如笼沉入混凝土中拔不出来,应探明笼顶标高、沉入深度,提出导管,用比原桩经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上钻孔,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在断桩部位增加一节钢筋笼,其下部埋入新钻孔中,然后继续浇灌混凝土。如笼沉入混凝土的深度小于2m 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灌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续上来,将桩头混凝土凿毛,再浇灌比原标号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果在开挖基坑后凿出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5)钻孔灌注桩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注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事先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一般采用160~200mm;细骨料应尽量选用中砂,含砂率宜为40%~45%;粗骨料应尽量选用河卵石,也可用碎石,粒径不宜大于40mm。

②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可采用200~250mm,导管最下端一节的底部应焊加强箍。

③储料斗内混凝土的初存量,必须满足首次灌注时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体0.8~1.2m,导管底端到孔底距离应保持300~500mm,以利于混凝土自导管顺利排出,随着孔内混凝土面的逐渐上升,导管底端埋入管外混凝土面下的深度一般应保持2~3m,并不得小于1.0m。

④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一般土质取1.1,软土取1.2~1.3。

3、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忧患应以防为主治为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桩的成孔、灌注过程做好详尽的记录,这对后期的质量评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桩的质量评价应依据声波测试,结合施工记录和钻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GB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2] JGJ94-19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笔者就公司开发的安徽香樟城市花园、湖南伟星?城市之光、临海伟星科技公寓、伟星?靖江花城等项目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2、缩颈

缩颈即成孔后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泥浆的比重加大,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4、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混凝土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

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卡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钢筋笼吊装时,弯折变形;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钢筋笼制作时,箍筋间距不能过大,箍筋与主筋焊接要牢,吊装时,注意不要与桩机等硬碰硬撞。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2、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3、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造成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快,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一般是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帮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应根据首次混凝土灌入量的多少而定,严防断裂。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4、混凝土流失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流失,无法成桩或混凝土量远远超出计算所需。

造成原因:孔底遭遇地下暗流,混凝土灌注下去后被地下水冲走。

防治措施:成孔后,发现孔中水位明显低于其他临近的孔或水位突然降低较多时,可往孔中投入一定量较大的石块,孔中水位上升后,马上灌注混凝土,首次灌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适当加大水泥用量,使混凝土与原先投入的石块能混合在一起,确保桩的质量。

摘要:钻孔灌注桩在桥梁桩基础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因大部分在水下进行,隐蔽性强,其工程施工过程无法观察,各环节均易发生各类事故,以至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现场地质、水文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于保证桩基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防范

1 孔壁坍塌

产生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有:(1)孔口表层土松软,护筒长度不够;(2)孔内水头压力不够;(3)土层中地下水压力较高;(4)在砾石层有渗流水或者没有水,孔内出现饱水现象;(5)泥浆比重不足;(6)不科学的使用护壁材料;(7)成孔速度太快,孔壁来不及形成护壁膜等。

防治措施:(1)认真掌握地质柱状图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操作必须适合地质条件。(2)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25~1.30左右,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2倍。实践证明: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钻制井孔上段6~7米时,可不必向井孔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3)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中段6~7m可输入高压水承压清孔。下段6~7m输入黄泥浆,此作法既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费用较高的黄泥用量。(4)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填密实重新钻孔。(5)发生孔内坍塌时,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2 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造成钻孔偏斜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1)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2)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3)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1)先将场地平整夯实,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2)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轮轴,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

正。(3)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4)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5)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6)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粘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也可以在开始偏斜处设置少量炸药(少于1kg)爆破,然后用砂石和砂砾石回填到该位置以上1m左右,重新冲钻。

3 缩孔

产生孔径小于设计孔径现象称为缩孔。缩孔产生钢筋笼的砼保护层过小及降低桩承载力的质量问题。产生缩孔主要原因有:(1)钻具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锥往往钻出比设计桩径径稍小的孔。(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土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防治措施:(1)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塑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2)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4 掉钻、卡钻和埋钻

钻头补卡住为卡钻,钻头脱开钻杆掉入孔内为掉钻。掉钻后打捞造成坍孔为埋钻。出现上述现象影响钻孔正常进行延误工期。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1)冲击钻孔时钻头旋转不匀,产生梅花形孔或孔内有探头石等均能发生卡钻。倾斜长护筒下端被钻头撞击变形及钻头倾倒,也能发生卡钻。(2)卡钻时强提、强扭,使钻杆、钢丝绳断裂;钻杆接头不良、滑丝;电机接线错误,使不能反转的钻杆松脱,钻杆、钢丝绳、联结装置磨损,未及时更换等均造成掉钻事故。

防治措施:(1)经常检查转向装置,保证灵活,经常检查钻杆、钢丝绳及联结装置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防止掉钻。(2)用低冲程时,隔一段时间要更换高一些的冲程,使冲锥有足够的转动时间,避免形成梅花孔而卡钻。(3)对于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4)对于掉钻,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5)对于埋钻,较轻的是糊钻,此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头,清除钻渣,冲击钻糊钻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稠度,并在粘土层上回填部分砂、砾石。如坍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埋钻,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提出钻头。

5 护筒冒水、钻孔漏浆

护筒外壁冒水,护筒刃脚或钻孔壁向孔外漏泥浆的现象称为护筒冒水、钻孔漏浆。一旦漏浆,护筒内承压水头高并得不到保障,易引发坍孔,也会造成护筒倾斜、位移及周围地面下沉。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1)护筒埋设太浅,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的接缝不严密,在护筒刃脚或其接缝处产生漏水。(2)钻头起落时,碰撞护筒,造成漏水。(3)钻孔中遇有透水性强或地下水流动的地层。(4)护筒内水位过高。

防治措施:(1)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土要分层夯实,土质量选择含水量适当的粘土。外护筒一般采用钢制护筒,内径2米左右为宜,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桩位,控制孔口有一定的水头,保护孔口塌陷,不穿孔。在旱地上埋设外护筒一般采用挖埋法。埋置深度以进入好土1米以上为宜,并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最好选用黄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以达到最佳密实度。在水中埋设外护筒可采用振动加压下沉法。护筒底一定要下沉至硬土1米左右,否则易坍塌、穿孔。(2)起落钻头,要注意对中,避免碰撞护筒。(3)有钻孔漏浆相应情况时,可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倒入粘土慢速转达动,用冲击法钻孔时,还可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增强护壁。(4)适当降低护筒内的水头。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护筒内水位,一般情况下,以保护高于筒外施工水位1.5m为宜。水头过高易从护筒底脚处产生空孔现象,水头过低又会减弱井孔内的水压外渗护壁作用,甚至产生“反渗”现象。(5)护筒刃脚冒水,可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如护筒

接缝漏水,可用潜水工下水进行作业堵塞。(6)如护筒严重下沉、位移,则应返工重埋护筒。(7)钻孔孔壁漏水,可倒入粘土或填入片石、碎卵石土,以增强护壁。

6 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

如只用掏渣法清孔或采用喷射清孔法或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也就会使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降低孔内水的泥浆相对密度。掏渣法、喷射法及加深孔底均未达到清孔的目的,不仅使桩尖承载力降低;且易引起桩身砼产生来泥或有灰层,甚至发生断桩。产生孔底沉淀超厚的原因主要有:(1)掏渣法清孔只能去除孔底粗粒钻渣,不能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灌注砼时,会有部分泥浆成分沉淀至孔底使桩尖沉淀层加厚。(2)喷射清孔时,射水(或射风)的压力过大易引起坍孔,压力过小,又不能有效翻动孔底沉淀物。(3)加深孔底不能降低孔内水中泥浆的相对密度,同时,加深孔底增加的承载力不能补偿未清孔造成的承载力损失。

防治措施:(1)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层情况选定适应方法,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清除钻渣清除沉淀层或尽量减少其厚度的目的。(2)对于各种钻孔方法,采用抽浆清孔法清孔最彻底。清孔中,应注意始终保护孔内流水头,以防坍孔。(3)清孔后,应从孔口、孔中部和孔底部分提取泥浆。测定要求的各项指标。要求这三部分指标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4)柱承桩清孔后,将取样盒吊到孔底,灌注水下砼前取出样盒检查沉淀在盒内的渣土,其厚应不大于设计规定。

结束语:分析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现简要的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种质量问题以及相应得防范措施,意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摘要】阐述了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施工经验,针对问题就其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钻孔灌注桩系地下隐蔽工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而且控制难度较大,若忽视就可能产生质量问题和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根据从事灌注桩工程施工的经验和体会,针对水下砼灌注中的堵管、钢筋笼上浮、桩身缩径、断桩等质量问题,探讨了有关预防和处理的控制措施,供施工过程中参考。

1.导管堵塞

在灌注砼开始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堵管现象,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导管变形,影响隔水塞通过。

(2)制作的隔水塞不符合要求,直径过大卡住导管;或直径过小,灌注砼离析,粗骨料进入隔水塞和导管内壁之间卡住。

(3)初灌时因导管下端距孔底间隙太小,砼流动不畅而堵管。

(4)拌和砼离析严重,或灌注过程中导管漏水,砼受水冲洗后离析,粗骨料集中在一起而堵管。

(5)拌和砼彤落度过小,流动性差,或因停电等原因暂停灌注时间过长,使砼在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失去流动性,从而产生与管壁较大的摩阻力而堵塞导管。

(6)灌注时间太长,表层砼已过初凝时间,开始硬化。

为了防止情况(1)和(2)的发生,隔水塞应制作规范,组装导管时要仔细认真检查导管内壁有无局部凹凸,导管出口是否向内翻转;检查导管连接处密封用的橡皮垫是否突出内壁。为了防止情况(4)和(5)的发生,应严格控制粗骨料规格、砼坍落度和拌和时间,保证砼的质量。为了防止情况(6)的发生,应尽

量缩短灌注时间,若暂停灌注,应在保证埋管深度的前提下经常上下小范围提动导管,以免砼失去流动性堵塞导管。

一旦出现堵管,要具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对于由于砼质量、隔水塞等原因堵管,可用粗长钢筋或竹杆疏通管内砼,用铁锤敲振导管处理。由于导管底部距孔底偏小,砼流动不畅发生堵管,可将导管慢慢提升1m左右进行抖动,待砼流动后,再将导管下降0.5m~0.7m。对于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及时拔出导管,重新下设并按处理断桩的办法处理。

2.钢筋笼上浮

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如下。

(1)砼质量差。易离析的、初凝时间不够的、彤落度损失大的砼,都会使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难以插入砼而造成上浮,有时砼面已升至钢筋笼上一定高度时,表层砼开始发生初凝结硬,也会携带钢筋笼上浮。来源:中大网校网

(2)钢筋笼孔口固定不牢,未用电焊进行固定。

(3)提升导管过猛,不慎挂住钢筋笼造成上浮。

(4)砼面到达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量过大,砼对钢筋笼的上冲力过大。

预防钢筋笼上浮,关键是要严格细致地下好钢筋笼,并将其牢固地绑扎或点焊于孔口。下放导管时,应使导管顺桩孔中心位置而下。在灌注过程中,当砼接近钢筋笼下段时,要徐徐灌注砼,一般灌注速度控制在10m3/h左右,以减少砼对钢筋笼向上的冲力。特别注意导管出口与钢筋笼底口不得齐平,一般导管出口要低于钢筋笼不小于1.5m,或高于钢筋笼底不小于1m。砼应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灌注要连续进行,并保证在首批初凝时间内完成整根桩的全部灌注工作。[Page]

3.桩身缩径

造成桩身缩径的原因如下。

(1)孔壁粘土的侵入,或地层承压水对桩周砼的侵蚀。

(2)灌注过程中孔壁坍塌。

(3)砼严重稀释。

此类问题一般在灌注作业时不易被发现,因此要认真注意预防。下放钢筋笼须孔口扶正,慢慢放入,避免挂拖孔壁引起塌孔。钢筋笼下放完毕检查孔底沉渣情况,发现沉渣突然增多,则表明孔壁有失稳垮坍现象,应换用比重为1.5~1.7的稠泥浆护壁,防止进一步垮孔;灌注中,如发现孔口返水颜色突然改变,并夹有大量的泥土粗砂返出,说明孔内出现了塌孔现象,应停止灌注作业,探测孔内砼面位置,分析塌孔原因,并提出导管,换用干净泥浆清孔,排出塌落物,护住孔壁,重新成孔进行成桩;砼灌注完成后经验桩发现桩身缩径,如位置较浅,则直接开挖对缩径部位施工补救,如位置较深,且缩径严重,则应考虑补桩。来源:中大网校网

4.断桩或夹层

断桩是指桩身砼在某一部位出现不连续或某一部位的砼严重变质,致使整根桩承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不能使用,是严重的质量事故。产生断桩的原因如下。

(1)灌注时测深不准或计算错误将导管提升过高,以至导管底部脱离砼层。

(2)灌注作业因故中断过久,表层砼失去流动性,而继续灌注的砼顶破表层而上升,将有浮浆泥渣的表层覆盖包裹,形成断桩。

(3)灌注过程中,砼堵管或导管严重漏水,不得不将导管拔出。

(4)突然停电,机械故障或突降暴雨等无法预测情况发生,使中途停顿时间太长,不得不将导管提离砼而形成断桩。

对断桩事故关键在于预防。灌注前要对各个作业环节和岗位进行认真检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灌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灌注作业连续紧凑,有条不紊;反复细心探测砼面,并用理论方法计算出砼面高度,比较后取砼面低的作为拆卸导管的标准;导管提升应匀速、平稳,慢慢起升;控制灌注时间在适

当的范围内。要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并有备用设备;灌注前通知配电部门,保证灌注时供应用电;要注意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灌注时间。

当灌注过程中导管因上述原因而形成断桩,如混杂泥浆的砼层不厚,能将导管插入并穿透此层到达完好的砼内时,则重新插入导管。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由于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完全抽干,续灌的砼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以后的砼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若砼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尚未初凝时,可在导管底部设置隔水塞,将导管重新插入砼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砼后,稍提导管,利用砼自身重力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断桩位置较深,断桩处承受的弯矩不大,且断桩处以上已灌注砼时,可用压浆补强的方法处理,做法是:①先用小型钻孔机沿桩身钻一探孔,探明断桩位置,另在探孔不远处,再沿桩身钻一孔。一个用作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至少1m 。②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不宜小于0.5MPa~0.7Mpa,将夹泥和松散的砼碎渣从另一个孔中冲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③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稀浆(宜用425#水泥),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m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管口冒出,等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后,再用水灰比0.5的浓水泥浆压入;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时,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④最后用水灰比0.4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MPa~0.8Mpa,稳定闷浆20min~25min,压浆工作既可结束。待水泥浆硬化后,应再作一次钻孔取芯,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排除,认为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结语

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引发的后果相当严重,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备用方案。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加强监督检测,才能避免质量事故或把质量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对已出现问题的桩基,应掌握详尽而准确的现场资料,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安全可靠而又经济的处理方案。

简介:分析了影响钻孔灌注桩桩身施工质量及桩上段强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桩身质量通病的相关技术措施。

关键字:钻孔灌注桩,质量,原因,措施

引言

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如各类黏性土、砂土、碎砾石土、风化岩及多夹层的岩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为300~20000kN),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以下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介绍一些控制桩身质量病害的技术方法,供参考。

1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

2.1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2.2影响其他桩身质量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过浅(<1.5m),则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上升就不是顶升式的,而是摊铺式的,这时,泥浆、泥块就容易混入混凝土中,进而影响到桩身的质量。除此之外,若设计的桩身直径过小,则混凝土上翻时就会受到孔壁的限制,从而使桩体产生空洞、蜂窝缺陷。

(2)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桩周摩阻力,而桩周摩阻力与孔壁形状和护壁质量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孔壁的形状是由钻头旋转速度、钻杆下降速度和土质等因素决定的,泥浆性能(包括容重、黏度胶体率、砂率等指标)愈好、高程越高,越能保护好护壁,其桩周摩阻力愈大,但施工难度加大,费用也相应提高。

(3)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4)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其流动性、初凝时间、黏聚性能会变得更差,若稍有疏忽,很容易产生空洞、蜂窝、离析、夹泥甚至断桩的质量缺陷。

3成桩质量的控制

3.1桩上段强度的保证措施

为保证桩上段强度达到要求,应从下述几方面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1)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一般可取1.5~2.0m3,也可以按桩身的设计体积的10%加以控制。

(2)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1.0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浇。

(3)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适宜,一般为2~6m,长桩可相应有所增加。

3.2桩身质量的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前,应先做2个以上的试验钻孔,通过检测钻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标,用以核对所选设备、工艺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时,孔壁的稳定时间应≦12h,检测数目≦2个。对一些重要工程,可视情况相应增加测径数量。

(2)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 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一般来讲,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2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3之间;在砂夹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3~1.5之间。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使浇注前孔底500mm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25,含砂率≧8%,黏度≧28Pa?s。对一些直径<1m的小直径桩,即使在泥浆停止循环期间,也要使孔内保持合理的泥浆液面。

(3)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时间里,须保证孔壁的稳定性,不能有缩颈或孔壁塌落现象发生。为保证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及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以免影响桩的承载力,钻孔到设计持力层以后,要对泥浆进行循环稀释来降低相对密度,以清除泥浆中悬浮的砂子、石渣。除此之外,还要使用真空泵通过管道伸向桩底吸走端部沉渣,要求严格时,在安放钢筋笼后、下放导管之前仍要进行吸渣处理。

(4)吊放入孔的钢筋笼不得碰撞壁孔,不得有变形损坏。吊放后,先将钢筋笼在垂直位置上固定好,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检测孔底的淤泥厚度,符合规定后,于0.5h之内开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3.3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技术要点

因为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隐蔽性强,很容易产生松散、离析、缩颈等混凝土质量缺陷,因此,必须着重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包括选好原材料、做好配合比、改进工机具、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等方面。

(1)完成钻孔到混凝土浇灌过程的作业时间要紧凑,不宜过长;混凝土的浆体浓度要恰当,浇灌量不得低于设计值,不然会降低泥浆的置换率造成夹泥。

(2)导管口距孔底要保持400mm左右的距离,旋转时要精确测量,反复校核。当球塞被压出导管并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应将导管缓慢下降100~200mm,使灌注初期导管被混凝土埋入的深度尽可能加大,以保证底层的混凝土质量。

(3)在灌注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和时间,经常地略微提升导管,以使混凝土均匀注入。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1~3m之间且不得<1m,每间隔15~20min,要对混凝土面和导管沉入深度进行一次测量和校核。

(4)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混凝土堵塞导管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材料规格或配合比选取不当,或者是因为导管漏水漏浆导致管内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增大、流动性降低造成的,要分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切不要无控制地靠提管消除堵塞。

3.4桩身质量的验收

灌注桩质量的检验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通常检测承载力采用桩荷试验或大应变动测法,而检验桩身质量一般是通过对钻芯样实施超声波检测进行检验,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若工程需要时,还可相应增加检验数量直至逐根检查。

4结语

钻孔灌注桩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成桩质量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严重时会导致桩身承载力的明显降低,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文中论述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事故与处理方法。并附工程实例在梅林—观澜高速公路,机场至荷坳高速公路施工中,本人作为设计代表参与了部分施工管理,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桥梁下部施工,现就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事故与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坍孔

坍孔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有:

1.泥浆比重不够及其它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2.没有及时加水,并孔内水压降低。

3.护筒底井口没有造壁、振动后,井口坍陷。

4.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处理方法:

1.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2.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米,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二、钻孔偏移或倾斜

主要原因:

1.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沿岩面倾斜处钻进;或者从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3.钻机、钻架本身不平衡。

处理方法:

1.查明钻孔偏斜的位置和情况,一般可在偏斜处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粘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冲击钻进时,应回填砂砾石和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当孔偏斜严重无法校正时,则在开始偏斜处设置少量炸药(少于1㎏)爆破,然后用砂土和砂砾石回填到该位置以上1m左右,重新冲钻。

2.当判定倾斜处属于倾斜的软、硬地层时,则回填片石冲平后再钻进。

实例:

梅林—观澜高速公路板田分离式立交2#墩B3桩施工中,在15m处遇有探头石,使钻孔偏移,通过反复扫孔纠正,回填片石纠正都不起作用,最后用炸药爆破,终于解决了问题。

三、卡管

主要原因:

1.砼配合比不符合要求,坍落度小、和易性差、石料粒径大;在运输过程中使浆产生离析,而离析后的浆因粗骨料堆在一起进入导管,加大砼浆与管壁的摩擦力,发生卡管。

2.由于种种原因使灌浆的连续性受到影响,拖长了灌注时间或导管埋置深度太大,长时间不卸导管。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最初灌下的砼浆之扰动状态减弱,形成硬盖(初凝),使翻浆不顺利,造成卡管。

处理方法:

卡管发生后,一般都是让各操作熟练的技术工操纵卷扬机,将导管提高20~30cm突然放下,使管振动,一般卡管都能这样排除,切忌用长竹杆或钢筋捅捣。如卡管排除不了则就形成断桩。

实例:

梅林至观澜高速公路板田分离式立交3#墩B4桩施工中,在砼灌注距设计祘高4m左右时,天气突然变化,电闪雷鸣,接着就停电,同时也到了开饭时间,工人们也就开饭了,雷雨过后,工人们开始上班,这时已经过去1个多小时了,混凝土已初凝,由于工人们设有经验,就用竹杆或钢筋捅捣,不能解决问题,时间越拖越长,混凝土由初凝转入中凝,最终以拔断导管为终结,形成断桩,断桩发生后,处理方法采用把护筒下到断桩处,抽完护筒内泥浆,清除孔内所有杂物及废渣,并破除桩头至完好的砼表面,接着开始浇灌,同时拔除护筒,这样将断桩接上。

四、基桩不到位

主要原因:

一、平面不到位,这类原因主要是设计计祘错误,施工放样时又未对其座标复核;再者是施工放样错误。

二、桩长不到位,主要是支承或嵌岩桩,这类原因主要是地质情况复杂,现场施工人员判断失误,就终孔灌桩,这类问题不易发现。

处理方法:

1.对于平面位置错误,采用移动承台,加承台,加基桩等方法处理。

2.对于桩长不到位则采用加桩。

实例一、

梅观高速公路观澜互通立交1号匝道桥0号桥台,设计为肋式台,双排桩基础,桩径1.2米,桩基正确平面布置见图一。设计中提供的后排基桩座标有误,施工单位放样时未进行复核,就按设计座标放样施工,待基桩施工完毕准备施工承台时才发现基桩位置有误,打报告让我们解决,我们通过详细计算并在实地勘察现场后,发现前后两排桩距与设计相符,只是前排基桩横向往外移动了2.5米。见图二:那么只要在B1桩旁再加一根桩,将前排承台加长,并对其重新配筋就可解决问题,见图三。此桥运营一年多,现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问题。

实例二:

机荷高速公路荷坳互通立交OP匝道桥2-2#桩,设计为嵌岩桩,嵌岩深度≥1.5米,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一切都按要求完成。质检站在此桩抽芯检查中超钻几十公分就穿破些层,发现下面还有泥砂夹层,因此此桩不能算作嵌岩桩,必须穿过此夹层落入微风化岩中。处理办法就是加两根φ1.0米,两桩用扁担将墩柱挑超来,并利用原基桩,这样基桩在纵向上承受水平力及偏心弯矩已不存在问题,在竖向上,有两根φ1.0米桩嵌在基岩里,承载力也不存在问题。对于扁担(承台)则要进行受力计算进行配筋。

作者:马建伟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成桩质量对工程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TU47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4637( 2006) 05- 0025- 03

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分析灌注桩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

1 钻孔过程中常见的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

1.1 护筒外壁冒水

产生原因: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或起落钻头时碰动了护筒。

防治措施:在埋设护筒时,四周的土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黏土分层夯实。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黏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1.2 孔壁坍落

产生原因:土质松散,护壁泥浆密度和浓度不足;护筒埋深位置不合适,埋设在砂或粗砂层中;钻进速度过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冲击锥、掏渣筒或安放钢筋笼时撞击孔壁。

防治措施: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将护筒的底部贯入黏土中0.5 m 以上;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如孔口发生坍塌,应先探明坍塌位置,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 m,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1.3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产生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4 桩孔偏斜

产生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头、钻杆中心线不同轴所致;遇有倾斜度的软弱土层交界处或岩石倾斜处,钻头所受阻力不均;遇较大的孤石、探头石等地下障碍物。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钻架就位后要调整,使钻盘与底座水平,钻架顶端的起重滑轮边缘同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轴线,并注意经常检查和校正;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

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黏土至偏孔处0.5 m 以上,重新钻进。

1.5 桩底沉渣量过多

产生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 ~20 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 min。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黏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 ~40 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 m 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2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常见的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

2.1 导管被卡住

产生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 ~22 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 / 4,且应小于40 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 ~ 1.0 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2.2 钢筋笼上浮

产生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 m 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 ~2.0 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 ~3 m 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 ~4 m,不宜大于5 m 和小于1 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2.3 断桩

产生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一般是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3 结语

总之,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进行,施工质量较难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落实预防措施,做到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这些施工中常见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根据重庆地区的地质特性和我近二十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4.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5.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钻孔灌注桩基事故分析处理的一般程序。

二、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

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3.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

4.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五)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三、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一)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二)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三)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1.高压注浆补强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校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四)扩大承台粱法

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粱)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粱)来处理。

2.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粱)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粱)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粱)的配筋。

(五)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

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2.改变成桩方法

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六)修改设计

1.改变桩型

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2.改变桩位

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如在江北区大石坝大庆村钻探基地8#、9#住宅就遇到地下5m左右处理有420天然气管线就是这样处理的。

3.上部结构卸荷

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摘要】在地表下的厚沙层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是要冒相当大的风险,工艺和技术要求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去年的一个工程实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供同行门参考,望有助于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泥浆钻进清孔浇灌

1、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一个旧城改造项目,是一栋22层的商住楼,1-3层作商业用房,4层以上作住宅,面积约15000m2,框架剪刀墙结构,施工场地和通道狭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从D1200到D1600不等,进入中,微风化岩作持力层,桩长约26m。据地质资料反映,该场地地表下1-2m开始到18-20m 不等是各种厚薄不同的沙层。施工难度相当大。具体地质情况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杂填土,分布于标高1.1-2.0m以上,呈松散状态,不均匀结构。

(2)第四系上部冲积层,分布于标高1.8-12.4m之间:

1)粉沙:厚度2.1-5.3m不等,呈深灰-灰-浅灰色,松散-中密状,含水饱和。

2)细沙:厚度1.8-4.3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状,含水饱和。

3)中沙:厚度1.6-3.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状为主,局部中密,含水饱和。

(3)第四系中部冲积层,分布于标高11.8-14.2m之间:

1)粉质粘土:厚度0.5-0.8m,呈浅灰-灰黄色,软塑-可塑状态。

2)细沙:厚度1.3-2.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中密状,含水饱和,

(4)第四系下部冲积层,分布于标高13.8-20.2m之间:

1)粉土:厚度0.8-1.1m,呈土黄色,可塑状态。

2)粗沙:厚度1.3m,呈土黄色,密实,饱和状态.

3)粉沙:厚度1.5-2.3m不等,呈浅灰色,稍密一中密状,含水饱和。

4)细沙:厚度0.8-3.6m不等,呈浅灰-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状,含水饱和。

5)中沙:厚度1.6-2.8m不等,呈灰黄-浅灰色,中密-密实状为主,局部中密,含水饱和。

(5)第四系残积层-粉质粘土:厚度0.5-1.0m,呈砖红灰混灰黄色,上部可塑,下部硬塑状态。

(6)第三系风化带

1)第三系强风化带:层底标高-19.5-22.94m,呈红褐、棕色、深灰、灰黄色等,层理不清晰,泥质结构,含少量粉沙粒。

2)第三系中风化带:层底标高-21.9-28.7m,呈红褐一褐色-棕色一深灰一灰色等,层理不太明显,泥质及粉沙质结构。

3)第三系微风化带:层底标高-25,9-31.5以下,呈红褐、棕色、灰色等,泥质及粉沙质结构。

2、施工准备

接到工程任务后,我们仔细地分析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和我们以往的施工经验,觉得这个工程的难点主要是钻进厚沙层和浇灌时的泥浆护壁问题,由于上部有较厚的粉细沙,经扰动容易变成流沙。针对这个问题,在工程的施工方案中重点准备了一些应对措施,其中有:(1)加强泥浆制备管理

(2)控制施工顺序和机组的分布,强调跳钻

(3)用试钻桩来核对地质状况和利用桩砼的充盈系数来分析泥浆护壁的效果

(4)准备一些应急处理方法

3、施工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试钻的第一根直径为1400的桩时,进展还顺利,流沙不严重,主要是沙层未被扰动。而使用的泥浆是用含沙量较小的粘土来造浆,但从回流的泥浆测其含沙率是比较高的,超过18%。从桩砼的充盈系数来

看,进岩部分为1.1-1.18,中粗沙层为0.95-0.98,上部的粉细沙为0.9-0.93,桩径最小处在地表下9-10m。从充盈量分析,泥浆的护壁作用还可以。

在总结试桩的经验教训后安排4台钻机铺开作业,开始还算顺利,但在完成总桩数1/3后就陆续出现明显的流沙和塌孔的情况,个别桩孔和桩报废,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检查施工记录泥浆的质量明显下降,比重高了;粘度小了;胶体率下降,含砂率高达30%一40%。很明显:整个场地的沙层被扰动了。针对这个难题,我们采用了应对措施,先对塌孔的桩孔用粘土回填静置一周后再施工,对报废的桩作补桩处理,着重抓了泥浆制备、桩孔施工次序、清孔和浇灌等几项工作:

3.1加强泥浆制备管理

在砂性土层和含砂较重的土层使用膨润土和粘土造浆,粘土块先行打碎,制浆一般采用泥浆搅拌机,制成的泥浆储藏在泥浆池(钢制泥浆箱)内备用,使用时再加进适量的纯碱溶液。加强对回流泥浆的排沙处理,以增加泥浆的粘度和降低含沙率,使泥浆所产生的液柱压力可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并对孔壁有一定的侧压力,成为孔壁的一种液态支撑。同时泥浆中胶质颗粒的分子在泥浆的压力下,渗入孔壁表面的孔隙中,形成一层泥皮,促使孔壁胶结,将孔隙填渗密实,避免内壁漏水,保持护筒内水压稳定,从而起到防止塌孔、保护孔壁的作用。

另外,还准备一批大块状的膨润土和袋装水泥,在塌孔桩段使用。

3.2合理安排桩孔施工次序和工艺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重新安排机组的施工位置,拉大桩孔的施工距离,减低对沙层的扰动。同时控制泥浆泵捧量不能过大,选择合适的钻进速度,钻进砂层速度减慢,在粉细沙段投进大块膨润土强制做浆,因钻孔成桩的过程将使原来平衡的地下土层压力发生变化,而相邻桩施工距离太近或间隔时间太短时,土中增加的应力尚未消散,致使新钻孔的孔壁土发生流变,容易造成塌孔。当出现塌孔范围较小的情况时,应增大泥浆比重,稳住孔壁,同时减少泵的排量,塌孔量大时应停钻,在判明塌孔位置和分析原因后,应即回填粘土混合物到塌孔位置以上1-2米,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在钻进过程中指派专人测定泥浆的粘度、含砂率、失水量、胶体率、静切力等参数,随时对泥浆成份进行调整。

3.3小心进行清孔,保证清孔质量

钻桩成孔后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工序,直接影响桩端承载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清孔是把桩孔内原有的泥浆进行循环稀释,使比重下降,清孔的目的主要是置换孔内已经变质的护壁泥浆、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尽可能减小孔底沉淀层的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的沉渣而降低桩的承载力:此外,清孔还为在泥浆下灌注混土创造良好的条件。测定正确的孔深,使灌注顺利,保证混凝土的浇灌质量。保证清孔的质量主要看清孔的方法是否正确。在这个项目我们使用换浆清孔法施工,即用质量好的新浆不断地从钻头、钻杆内压入孔底,将孔底的沉渣泛起,携带土渣回流到孔外。正循环的换浆清孔法必须进行二次清孔,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次清孔,在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钻机停止钻进,此时稍提钻杆,使钻头距孔底10-20cm处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循环,将比重为1.05-1.1的不含杂质的新浆压入钻杆,把钻孔内悬浮较多钻渣的泥浆置换出孔外。第一次清孔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应根据钻孔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孔口返浆比重在1.1左右(手触泥浆无明显的颗粒感觉),另外孔底沉渣量测定以小于5cm为控制标准。第二次清孔,因第一次达到要求后,由于要放钢筋及导管准备浇注水下混凝土,这段时间的间隔较长,孔底又会产生一部分新的沉渣,所以待安放钢筋及导管就绪后,即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导管顶部安设一个弯头和皮笼,用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再从孔底沿着导管外置捧沉渣,复测沉渣厚度在5cm以内,清孔就算完毕,立即进行浇灌混凝土的工作。为了缩短清渣的时间,配备了一些设备,如空气压缩机和小径的导管、高压水泵和小径的导管。在浇灌混凝土前加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冲击孔底,加速渣粒上浮和冲走桩底的沉渣,这个做法对大直径的桩特别有效。由于能使清孔时间缩短,清孔时对护壁部分浆层的冲洗就会减小,减小了浇灌桩混凝土时孔壁塌落的可能性。

3.4加紧时间做好桩砼的浇灌

钻孔灌注桩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泥浆下进行,本工程采取“隔水”的工艺,也即是采用“导管法”施工。导管使用3-5mm厚度钢管制成,直径通常在250-300mm之间。导管要准直,不变形,内壁光滑;导管的接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标准版) (漫湾发电厂,云南云县675805) 1故障的含义 就由各种元件或设备构成的系统而言,故障有两层含义:一是系统偏离正常功能,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系统的工作条件,即其构成的元件或设备不正常而产生的,通过参数调节,或零部件修复可恢复系统正常功能;二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丧失,是指系统连续偏离正常功能,且其程度不断加剧,使系统基本功能不能保证,亦称之为失效。 2故障的类型 (1)按故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是指有时出现,有时又消失的故障,也常称为软故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将一直存在,直至处理消除。 (2)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失效的故障和整体功能失效的

故障。局部功能失效的故障是指该系统的某一部分存在故障,使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他部分功能仍可实现。整体功能失效的故障,由于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而使系统整体不能正常工作。 (3)按故障形成速度可分为急剧性故障和渐进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指故障一经发生之后就使工况急剧恶化,不及时查处系统存在的故障就不能继续运行。渐进性故障是发展缓慢,可以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或降低系统性能指标仍能运行的故障。 (4)按故障前有无征兆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缓变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发生在瞬间,与缓变性故障不同之处是没有明显的征兆,故障发生后通常导致系统整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缓变性故障一般具有前期故障征兆,具有渐进性和局部功能失效的特点,一般可以预测。 (5)按故障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操作或管理失误形成的故障和系统内在原因形成的故障。操作或管理失误形成的故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系统内在原因形成的故障一般是由于设计、制造、安装遗留的缺陷造成的。

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

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不与常见缘故 一、建筑工程事故与质量事故的区不 工程事故涵义广泛,包括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灾难事故以及其它事故等许多类不。本文阐述的事故要紧指勘察设计或施工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和使用不当或火灾造成的工程毁坏事故等,所涉及的工程对象要紧是建筑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房屋以及特种结构(构筑物)。 不论何种缘故造成的建筑工程事故,其处理目标是一致的,诸如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功能,保证建筑物具有足够的耐久性等,同时还应确保建筑期的施工安全。各类事故处理原则和差不多方法也大同小异,故本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事故为主,介绍事故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1.1 工程质量事故涵义 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为质量问题,固外观存在的问题,称为质量缺陷。 本文所谓的质量事故泛指,按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进行验收,,达不到合格标准,而且其建筑结构的功能达不到《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的规定者。 因此,不管事故性质如何样,建筑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有以下四

项: (1)能够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然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许多人把出现的各种质量缺陷都称为事故,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有些缺陷不仅不易幸免,而且规范也同意,如混凝土结构受拉区出现宽度不大的裂缝等,只要不阻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不违反上述四项建筑功能要求,就不应算作质量事故。然而应该注意有些事故开始往往只表现为一般的质量缺陷,而容易被忽视。随着建筑物的使用或时刻的推移,缺陷逐步进展,待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时,则往往处理困难,或无法补救,甚至最终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除了明显可不能有严峻后果的质量缺陷外,对其他的质量问题均应认真分析,进行必要的处理,并作出明确的结论。 1.2 工程质量事故的类不 本文把工程质量事故按性质划分,要紧有以下几类: (1)倒塌事故: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重点阐述局部倒塌事故的处理。 (2)开裂事故:包括砌体和混凝土结构开裂,以及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裂缝等。重点阐述混凝土及砌体裂缝性质的鉴定与处理。 (3)错位事故:包括建筑物方向、位置错误,结构构件尺寸、位置偏差过大,以及预埋件、预留洞(槽)等错位偏差事故。 (4)地基工程事故:包括地基失稳或变形,斜坡失稳及人工地基等类事故。

软件故障分类

与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从孕育、诞生、成长到衰亡的生存过程,通常称为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六个阶段、软件开发经过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阶段后,才能进入编写程序,程序编写完之后还必须经过大量的测试工作才能加氟使用。因此,编写程序只是软件咖啡过程的一个阶段。在典型的软件开发工程中,编写程序所学的工作量只是软件开发全部工作量的20%左右。分析软件故障分布情况,有助于将测试的主要精力更好的集中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以改进软件测试过程。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 软件故障有多重分类方法:可以以故障出现的开发阶段来划分,以失效产生的后果来划分,以解决难度来划分,以不解决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来划分。 按后果严重程度分类的软件故障: 严重程度举例说明 轻微拼写错误等 中等误导或重复信息等 使人不悦被截断的名称等 影响使用有些情况没有处理 严重丢失功能 较严重不正确的处理 很严重经常出现严重的错误 无法忍受数据库破坏 灾难性系统停机 传染性强影响其他系统停机 1.软件需求故障 软件需求制定的不合理或不正确,需求不完整,需求分析文档有误,功能或性能的规定有误。

2.输入/输出故障 输入故障主要表现在:不能接受整容、去的输入,接受了不正确的输入,参数有错或遗漏等https://www.360docs.net/doc/606876739.html,。 输出故障只要表现在:输出格式有错,输出结果有错,在错误的时间产生正确的结果,不一致或遗漏了结果,不和逻辑的结果,拼写/语法错误,失修词错误等。 3逻辑故障 属于逻辑故障的又:李楼了情况、情况重复、便捷条件出错、解释有误、遗漏条件、外部条件有错、不正确的循环迭代、错位的操作等。 4.计算机故障 不正确的算法、一口计算不正确的错作数、括号错误、精度不够。 5.接口故障 接口故障包括:不正确的中断处理,i/0时序又粗,调用了错误的过程,调用了不岑在的过程,参数不匹配和不兼容的类型等。 6数据故障 不正确的初始化,不正确的存储访问,错误的标志/索引值,不正确的打包/拆包,使用了错误的变量错误的数据引用,缩放数据范围或单位错误,不正确的数据位数,不正确的小标,不正确的类型。不正确的数据范围以及不一致的数据等都属于数据故障。

传感器的故障分类及其诊断方法

传感器的故障分类及其诊断方法 传感器故障主要包括:完全失效故障、固定偏差故障、漂移偏差故障和精度下降四类。 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的故障类型 其中,失效故障是指传感器测量的突然失灵,测量值一直为某一常数;偏差故障主要是指传感器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差某一恒定常数的一类故障,从图中可见,有故障的测量与无故障的测量是平行的; 漂移故障是指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随时问的增加而发生化的一类故障; 精度下降是指传感器的测量能力变差,精度变低。精度等级降低时,测量的平均值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测量的方差发生变化。 固定偏差故障和漂移故障都是不容易发现的故障,在故障发生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的无法预计的问题,使控制系统长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传感器的故障分类方式 1、按传感器故障程度分类 按传感器故障程度的大小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 硬故障泛指结构损坏导致的故障,一般幅值较大,变化突然;软故障泛指特性的变异,幅值较小,变化缓慢。

硬故障也称完全故障,完全故障时测量值不随实际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某一读数。通常这一恒定值一般是零或者最大读数。故障测量值大致是一条水平直线。 软故障包括数据偏差、漂移、精度等级下降等。软故障相对较小,难于被发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软故障危害比硬故障危害更大,其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按故障存在的表现分类 按故障存在的表现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时好时坏;永久性故障失效后,不能再恢复正常。 3、根据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分类 根据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可分为突变故障和缓变故障。 突变故障信号变化速率大;缓变故障信号变化速率小。 4、按故障的原因分类 按故障原因可分为偏差故障,冲击故障,开路故障,漂移故障,短路故障,周期性干扰,非线性死区故障。 偏差故障的故障原因为:偏置电流或偏置电压等; 冲击故障的故障原因是:电源和地线中的随机干扰,浪涌、电火花放电, D/A变换器中的毛刺等; 开路故障的故障原因:信号线断、芯片管脚没连上等; 漂移故障的故障原因:温等; 短路故障的故障原因:污染引起的桥路腐蚀、线路短接等; 周期性干扰的故障原因:电源50 Hz干扰等; 非线性死区故障的故障原因:放大器饱和、含有非线性环节等。 另外,从建模、仿真的角度出发,可分为乘性故障和加性故障。对于偏置故障,在原信号上加上一个恒定或随机的小信号;对于冲击干扰,可在原信号上叠加一个脉冲信号;对于短路故障,信号接近于零;开路故障,信号接近传感器输出最大值;漂移故障,信号以某一速率偏移原信号;周期性干扰故障,原信号上叠加某一频率的信号。 传感器故障的诊断方法 从不同角度出发,故障诊断方法的分类不完全相同。现简单地将故障诊断方法分为:基于解析数学模型的方法和不依赖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设备故障的分类

设备异常情况的分类 由于机器设备多种多样,因而故障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必须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确定采用何种诊断方法,故障分类的形式主要有几种: 一、按故障存在的程度分类 1、暂时性故障这类故障带有间断性,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所产生的功能上的故障,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或运行参数,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又可恢复系统的正常功能; 2、永久性故障这类故障是由某些零部件损坏而引起的,必须经过更换或修复后才能 消除故障。这类故障还可分为完全丧失所应有的完全性故障及导致某些局部功能丧 失的局部性故障。 二、按故障发生、发展的进程分类 1、突发性故障出现故障前无明显征兆,难以靠早期试验或测试来预测。这类故障发 生时间很短暂,一般带有破坏性,如转子的断裂,人员误操作引起设备的损毁等属 于这一类故障; 2、渐发性故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零部件因疲劳、腐蚀、磨损等使性能逐渐下降, 最终超出所允许值而发生的故障。这类故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通过早期状态监测和故障预备来预防。 以上两种类别的故障虽有区别,但彼此之间也可转化,如零部件磨损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突然断裂而引起突发性故障,这一点在设备运行中应予注意。 三、按故障严重程度分类 1、破坏性故障它既是突发性又是永久性的,故障发生后往往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2、非破坏性故障一般它是渐发性的又是局部性的,故障发生后暂时不会危及设备和 人身的安全。 四、按故障发生的原因分类 1、外因故障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条件恶化而造成的故障,如调节系统的误动作, 设备的超速运行等; 2、内因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设计或生产方面存在的潜在隐患而造成的故障。 如设备上的薄弱环节,制造商残余的局部应力和变形,材料的缺陷等都是潜在的因 素。 五、按故障相关性分类 1、相关故障也可称间接故障。这种故障是由设备其他部件引起的,如滑动轴承因断 油而烧瓦的故障是因油路系统故障而引起的,这一点在故障诊断中应予注意; 2、非相关故障也可称直接故障。这是因零部件的本身直接因素引起的对设备进行故 障诊断首先应诊断这类故障。 六、按故障发生的事情分类 1、早期故障这种故障的产生可能是设计加工或材料上的缺陷,在设备投入运行初期 暴露出来。或者是有些零部件如齿轮对及其他摩擦副需经过一段时期的“跑合”使 工作情况逐渐改善。这种早期故障经过暴露,处理,完善后,故障率开始下降; 2、试用期故障这是产品有些寿命期内发生的故障,这种故障是由于载荷即外因,运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是怎么规定的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是怎么规定的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四)一般事故。 如今,各个工程的工程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和建筑方以及国家等多方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工程质量不过关的话,其他的一切都免谈。如果出现了工程质量事故,国家会依据事故的等级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的。我国对于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有着明确的规定。那么,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是怎么规定的呢?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划分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2)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3)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4)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5)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划分 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通信设备故障分类及检修办法

精心整理 通信设备故障分类及检修方法 JRC 中高频发信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故障,影响系统的运行,有时甚至还会起到破坏性的后果。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查明故障所在,并且排除它,就必须对通信设备的故障分类和检修有所了解。 1 指某一元器件发生的故障。 2检修过程的先后顺序 2.1先分析思考,后着手检修 引发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故障的现象,发生的时间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发现一个故障,首先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

原因,并列出有关范围,寻找相关范围的技术资料作为理论引导。“现在就做”可能并不适合于设备的检修,即按部就班,循而有序是很重要的。 2.2先外后内 任何时候冒然打开机箱都是不对的。只有在排除外部设备、连线故障等原因之后再着手进行内部的检修,才能避免不必要的 3 电源短路、过流、过压和熔丝熔断等现象。经仔细观察机内外各元器件无误后,接电观察,看机内有无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现象,如有赶紧关机,还可轻轻敲击机箱、构件,看有无接触不良,同时可用手触摸怀疑的元器件,看是否有过热现象并根据元器件过热程度以及温度做出相应的判断。

3.2测量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针对故障的现象,一般能判断出故障所在,借助一些测量工具,能进一步确定故障的原因,帮助分析和解决故障。 常见的测量检查方法有电压检查法、电阻检查法和电流检查法。电压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4)防止大容量电容储存的电荷电击人身。连接测试线之前,务必先使滤波大容量电容释放掉储存的电荷。 (5)测试线要具有良好的绝缘。 (6)测试前对检测仪器和被检测电路原理要有充分了解。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和依据

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 作的通知 (建质[2010]11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就规范、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事故报告 (一)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4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通用范本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漫湾发电厂,云南云县675805) 1 故障的含义 就由各种元件或设备构成的系统而言,故障有两层含义:一是系统偏离正常功能,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系统的工作条件,即其构成的元件或设备不正常而产生的,通过参数调节,或零部件修复可恢复系统正常功能;二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丧失,是指系统连续偏离正常功能,且其程度不断加剧,使系统基本功能不能保证,亦称之为失效。 2 故障的类型 (1) 按故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

工程实体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情况

工程实体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情况 一、公路施工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1 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各因素的分析 按照施工管理方向的分类可以将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因素分为施工工艺通病与工程质量通病两方面。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公路工程施工实体通病的发展。施工工艺通病包括:混合料计量不准、级配不严、拌和不均;路面层间控制不严,层间污染严重,粘层油、透层油施工方法不当;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体积法、流量法计量误差;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各类构件养生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圬工砌筑方法、勾缝方式、沉降缝设置不当;路基碾压设备不足,填前处理,分层压实不够;路面碾压设备不配套,沥青路面碾压密实度下足;合同段、工作面、工序衔接不当等。这就需要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根据上述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预防公路实体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通病也是导致实体质量通病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由盲目赶工;指定分包指定采购;监理独立监测频率不足;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原始资料真实性差;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设计变更多;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掌握不准确;标准试验数据失真,规模生产条件变异等因素构成。针对这样的情况,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理,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设计方案,以此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分项管理体系,以材料采购为例,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方式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同时严格执行供应商资质审核,并注重进场材料的检验与符合,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1.2 公路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的防治 常见公路工程实体质量通病主要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车辙;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路基沉陷;桥头涵背跳车;桥面铺装早期破损;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隧道衬砌不实、渗水;小型预制构件粗糙。根据引起实体质量通病因素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减少和避免施工质量的发生。公路施工过程中实体质量通病的防治中,施工企业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基础交底与培训,使施工过程各项工艺技术参数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引起质量通病的因素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对于路基沉陷问题,施工企业应了解引起沉陷的因素,针对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避免公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路基沉陷主要是由于回填压实没达标准引起,而回填土的厚度、材料选择、摊铺情况、压实度等都是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因此,在进行路基回填时,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对回填土的材料进行控制、对摊铺厚度进行控制、对压实度进行控制与检验,以此避免路基沉陷的出现,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在公路施工过程的管理中,施工企业还要注重对工序交接的管理,严格执行工序交

汽车故障及其分类

汽车故障及其分类 (一)故障的定义: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故障是 一种不合格状态,总成或零件的技术指标变化超出了允许限度,即为故障。 (二)故障的分类: 1、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分为: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 人为故障:汽车制造和使用时使用了不合格的零部件,或违反了 装配技术条件;在使用中没有遵守使用条件和操作技术规程;没有执行规定的维修制度以及由于运输,保管不当等原因,而使汽车过早地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 自然故障:在使用期间,由于外部或内部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 而引起的故障。如自然条件下的磨损、腐蚀、老化等损坏形式均为自然故障。 2、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汽车故障可分为四类: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 致命故障:涉及人生安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引起主要总 成重大经济损失;不符合制动、排放、噪声等法规要求。 严重故障:导致整车性能显著下降;造成主要零部件损坏,且不 能用随车工具和易损备件在短时间(约30MIN )内修复。 一般故障:造成停驶,但不会导致主要零部件损坏,并可用随车

工具和易损件或价值很低的零件在短时间(约30MIN )内修复;虽未造成停驶,但已影响正常使用,需调整和修复 轻微故障:不会导致停驶,尚不影响正常使用,亦可用随车工具在短时间(约30MIN )内轻易排除。 3、根据汽车使用中所表现出的故障不同,可分为:突发故障和渐进故障。 突发故障:其发生前无可觉察的征兆,随机发生的,往往伴随着零部件或总成、系统功能的突然丧失。 渐进故障:由于零部件或总成的技术状况参数随工作时间或行驶里程而单调变化,因而故障的发生与否与给定的技术状况参数极限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即其故障判据是人为界定的。就目前的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水平而言,汽车故障的41%?58%属于渐进性的,而其中的60%?65%与汽车的维护作业技术水平有关。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类办法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类办法 依据相关规范,以及参考行业与市场一般情况,对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为:轻微、一般、严重、非常严重四个层次,并定义如下: 一、轻微质量问题: 1、不影响使用功能、结构安全,不影响建筑、室内、园林 等设计效果; 2、规格、尺寸、材质、性能等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但局部位置表面有不易察觉的观感问题; 3、因施工工艺操作不到位可能引起的质量保障率下降问题; 4、问题可修复或下道工序可以补救、覆盖的。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典型例子: 1、钢筋弯头角度不到位、位置稍有偏差。 2、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 3、砼表面的麻面、泌水现象 4、砼楼面终凝前上人,有踩踏、脚印。 5、砼表面收缩裂纹,未贯穿、不漏水、不影响结构受 力。 6、砌筑灰缝不平直。 7、抹灰前的甩浆粗糙度、强度不足,抹灰表面粗糙。 8、抹灰个别点位空鼓。 9、涂料分界线不清,互相污染。

10、墙、地砖石材铺贴局部空鼓。 11、开关面板安装不正、不平齐。 二、一般质量问题: 1、不影响使用功能、结构安全且不改变建筑、室内、园林 等设计效果但客户能够感受到缺陷; 2、规格、材质、性能等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但部分 位置、尺寸有超出规范允许的偏差; 3、工程实体物理性能未达设计要求但还能正常使用; 4、不能修复且下道工序不能补救、解决,需通过局部返工 才能修正的。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典型例子: 1、钢筋数量及规格等不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支设及加固不符合规范要求,稳定性及刚度不 足。 3、砼有烂脚、孔洞、涨模等现象。 4、砌筑砂浆饱满度不足,垂直度超标,顶砖未顶紧, 通缝、瞎缝等。 5、抹灰垂直度、平整度超标,出现部分空鼓、开裂。 6、涂料粗糙、透底。 7、墙地砖接缝有高差、偏位,纹路方向混乱,排版错 误。 8、防水施工不规范,或出现个别渗漏点。

通信设备故障分类及检修方法

通信设备故障分类及检修方法 JRC中高频发信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 不同的故障,影响系统的运行,有时甚至还会起到破坏性的后果。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查明故障所在,并且排除它,就必须对通信设备的故障分类和检修有所了解。 1故障的分类 1.1按故障性质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 软故障是指由于软件系统错误而引发的故障。常 见的软故障有程序错误、病毒破坏、操作失误,以及设置错误和盲目操作等。 硬故障是指设备硬件的物理损坏:一是人为和环 境原因,如环境恶劣、供电不良、静电破坏或违反操 o

作规程等原因造成;二是电器构件原因,如元器件、接触插件、印刷电路等损坏造成。 1.2按故障影响范围和程度分为全局性、相关性、 局部性、独立性故障 全局性故障是指影响到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故 障;相关性故障是指某一故障与其它故障之间有着因 果或关联关系;局部性故障是指故障只影响了系统的某一些项或几项功能;独立性故障特指某一元器件发生的故障。 2检修过程的先后顺序 2.1先分析思考,后着手检修 引发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故障的现象,发生的时间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发现一个故障,首先应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列出有关范围,寻找相关范围的技术资料作为理论引导。“现在就做”可能并不适合于设备

的检修,即按部就班,循而有序是很重要的。 2.2先外后内 任何时候冒然打开机箱都是不对的。只有在排除外部设备、连线故障等原因之后再着手进行内部的检修,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拆卸。 2.3先机械部分,后电子部分 应当先检查机械元器件的完好性,再检查电子电路结构以及机电一体的结合部分。 2.4先静后动 即先在断电情况下检修,然后再接电。这里有一个原则性问题,即安全。 3检修方法 3.1直接观察法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及处理(修订)

计算机硬件维修基础 一、正确区分计算机故障类型 在计算机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是硬件的故障,也可能是软件的故障。对于硬件故障,我们只要学会正确区分故障的类型,就可以更快的找出发生故障的设备和原因。 1.区别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2.区分关键故障和非关键故障 3.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系统运行故障、系统设置故障、电路故障。4.区分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5.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6.区分独立性故障和相关性故障 二.计算机故障的维修原则 检查和维修计算机故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静后动:先分析故障原因,再动手检查和维修; (2)先软后硬: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因先排除外围设备的故障,然后再检查硬件设备; (3)先外后内:如果确定谓硬件故障,一般硬先排除外围设备的故障。如首先检查系统配置记参数设备情况;其次检查计算机电源、跳线设置、信号链接,排除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的简单故障;最后才检查CPU、主板、内存条等设备配件的机械、电子部件造成的故障。 三、计算机故障的诊断方法 正确的诊断方法是维修的基础。

1.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看、听、摸、闻等方式检查机器的故障。 看:看接插件是否已经接上或接反,主板、硬盘等设备的跳线是否接错,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机箱是否变形,板卡安装是否已到位; 听:CP散热风扇、电源风扇是否异常声音,软驱、硬盘的读盘时声音是否异常; 摸:CP散热片是否过热、内存条是否过热,拨插拔是否松动; 闻:闻机箱内是否有异味,如焦味、臭味(芯片烧毁时会发出臭味)等. 2.插拔法 插拔法。将扩展卡,信号线拔出后再插回,可以排除扩展卡和信号线的接插松动造成的故障。由于CPU散热风扇、电源风扇运行时会造成轻微但持续的震动,长久之后就会使扩展卡与插槽,信号线接插件与插座之间的松动,这类故障发生极具偶然性,接插件松动后不一定马上出现故障.一旦插拔后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原因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插拔法检查设备故障时应关闭计算机,因为热插拔会导致计算机部件损坏. 3.排除法 计算机发生故障后,将计算机主板上所有非关键配件拆除,只保留CPU,内存,显示卡和软驱,逐一添加其他配件,如果在添加某个配件后计算机出现相同故障,说明此配件就是造成故障的配件. 4.替换法 如果有完好的备用配件,可用来替换有故障疑点的配件,如故障消失则证明故障在配件而不是主板.此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可靠. 5、工具诊断法

简述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简述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对于工程质量事故的研究,根据事故的不同定性,可以分出多个种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根据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责任以及事故产生原因等进行分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建筑物的不断增多。而高数量的建筑物建设考验的是每一个建设者的能力。因此,工程质量成为城市工程建设中重之之重的事情。但是近些年来,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发生。而根据不同的种类,对工程事故也有了明确的分类。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工程质量事故指的是由于建设的管理材料,设备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工程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进而影响了工程使用寿命,同时对工程的整体安全运行造成隐患或者是危害的事件。 由于城市拓展建设的需要,工程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受到了多方的密切关注。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突发性,多变性等特点,因而,对于工程质量事故的防治以及后期

的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难过。故此,对于工程质量事故的研究,根据事故的不同定性,可以分出多个种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根据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责任以及事故产生原因等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应的工作。 一般来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的缘由: 首先是质量的不合格,根据我国国标规定,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某工程的产品没有满足国标中对于还产品的某个规定要求,此时就称此产品为质量不合格。如果产品没有满足工程建设中某个预期使用的要求或者是工程建设方对于产品合理期望的要求,此时称这种情况为质量缺陷。 其次是关于质量的问题,当出现不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或者是工程质量有不合格的情况时,必须立刻进行处理,可以返修,加固,或者直接做报废处理。而由于上述情况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000元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质量问题。 三是质量事故。如果是工程建设中发现质量出现问题,同时进行质量处理之后,产生了损失达到了5000元以上的,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质量事故。 同时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事故类别按事故造成损失程度分级,根据伤亡人数进行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 类正式版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 根据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家标准的定义,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称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在建设工程中,若工程(分部或分项)出现了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称为工程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缺陷分为三种:一是致命缺陷,根据判断或经

验,对使用、维护产品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为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可能损坏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二是严重缺陷,是指尚未达到致命缺陷的程度,但显着地降低工程预期性能的缺陷;三是轻微缺陷,是指砼显着降低工程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轻微影响产品的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根据以上讨论,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为: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称为工程质量事故。这里的工程质量事故是一种泛指。 而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凡质量达

质量检查问题分类管理办法

质量检查问题分类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通常分为: 工程质量缺陷、工程质量通病、工程质量事故等三类。 一、工程质量缺陷 工程质量缺陷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严重缺陷是指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一般缺陷是指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二、工程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各类影响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的常见性质量损伤。犹如“多发病”一样,故称质量通病。 三、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影响较大、损失较大的质量损伤。 (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较多,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事故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三类。重大质量事故又划分为:一级重大事故、二级重大事故、三级重大事故和四级重大事故。具体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2)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 严重质量事故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质量事故:(1)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2)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3)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 重大质量事故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1)工程倒塌或报废;(2)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二)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成因 1. 违背建设程序 2.违反法规行为 3.地质勘察失误 4. 设计差错 5.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6.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7. 自然环境因素 8.使用不当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参考文本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故障的分类及应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漫湾发电厂,云南云县675805) 1 故障的含义 就由各种元件或设备构成的系统而言,故障有两层含 义:一是系统偏离正常功能,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系 统的工作条件,即其构成的元件或设备不正常而产生的, 通过参数调节,或零部件修复可恢复系统正常功能;二是 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丧失,是指系统连续偏离正常功能,且 其程度不断加剧,使系统基本功能不能保证,亦称之为失 效。 2 故障的类型 (1) 按故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 性故障是指有时出现,有时又消失的故障,也常称为软故

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将一直存在,直至处理消除。 (2) 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失效的故障和整体功能失效的故障。局部功能失效的故障是指该系统的某一部分存在故障,使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他部分功能仍可实现。整体功能失效的故障,由于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而使系统整体不能正常工作。 (3) 按故障形成速度可分为急剧性故障和渐进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指故障一经发生之后就使工况急剧恶化,不及时查处系统存在的故障就不能继续运行。渐进性故障是发展缓慢,可以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或降低系统性能指标仍能运行的故障。 (4) 按故障前有无征兆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缓变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发生在瞬间,与缓变性故障不同之处是没有明显的征兆,故障发生后通常导致系统整体功能丧失,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67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 分类(正式版)

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与分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 根据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家标准的定义,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称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在建设工程中,若工程(分部或分项)出现了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称为工程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缺陷分为三种:一是致命缺陷,根据判断或经验,对使用、维护产品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为危害或不安

全状况的缺陷,或可能损坏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二是严重缺陷,是指尚未达到致命缺陷的程度,但显着地降低工程预期性能的缺陷;三是轻微缺陷,是指砼显着降低工程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轻微影响产品的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根据以上讨论,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为: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称为工程质量事故。这里的工程质量事故是一种泛指。 而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称为工程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