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树和喜鹊》

课后作业-《树和喜鹊》
课后作业-《树和喜鹊》

课后作业-《树和喜鹊》

一、读一读加点字,再连一连。

种.子zhònɡ

只.有zhī

种.树zhǒnɡ

一只.zhǐ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安静.(jìnɡjìn)鸟窝.(wōwū)

都.是(dōu dū)只.好(zhǐzǐ)

三、看拼音,写词语。

kuài lè( ) jū zhù( )

zhāo shǒu( ) dān yī( )

四、连线组词。

孤来

喜单

后鹊

五、照样子,写词语。

例:安安静静

()()()

六、发挥想象,写一写。

例: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________有了______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_____。

2.________有了______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选文中形容树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棵树上都有()。

A.鸟窝B.鸟蛋

3.对选文第一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A.这里有好多树、鸟窝和喜鹊。

B.这里有好多喜鹊。

参考答案

一、

种子zhònɡ

只有zhī

种树zhǒnɡ

一只 zhǐ

二、jìnɡwōdōu zhǐ

三、快乐居住招手单一

四、

孤来

喜单

后鹊

五、快快乐乐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六、1.小草朋友小花朋友 2.小羊食物小狗食物

七、1.好多好多 2.A 3.A

6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生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从字的音、形、义各方面教材设计,认读、识记、书写相结合。达到较好的效果。 2.教学课文时抓住关键词“从前、后来、孤单、快乐”等理解课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做的不够到位,效果不太理想。 (二)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一、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

(2020年编辑)音乐鉴赏尔雅周海宏课后练习答案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A、视觉性B、语义性C、表达性D、标准性正确答案: 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A、语义性B、视觉性C、非视觉性D、美学性正确答案: 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A、音乐解说B、音乐感知C、音乐内化D、音乐创作正确答案: 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B、莫扎特C、廖尚果D、萨利埃里正确答案: 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B、语言C、听觉D、情绪正确答案: 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A、认真聆听音乐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D、学好理论知识正确答案: 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A、文学B、语言C、音乐D、美术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A、拉威尔B、亨德尔C、巴赫D、莫扎特正确答案: A 4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正确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正确答案:√ 声音的联觉属性

新人教版《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容,能与同伴讨论交流树和喜鹊后来很快乐的原因,感悟交朋友、结识伙伴的乐趣。 3.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读记“从前”等8个词语,认识AABB结构的词语,能仿照例子说说。 4.能正确读写“单”等6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 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的方法,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 2.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正确读写“单”等6个生字,读记“从前”等8个词语。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容,能与同伴讨论交流树和喜鹊后来很快乐的原因,感悟交朋友、结识伙伴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窝”等9个会认读字字卡,“单”等6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以及第3、4自然段容的想象图画PPT,词语比较PPT。 学生:每人一套“单”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以及多音字已学的字词。 1. PPT出示有关字词:快点儿音乐一只各种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有的要求能正确书写,有的要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读音。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你们知道了朋友伙伴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预设:朋友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朋友伙伴的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⑥树和喜鹊。(“鹊”注音) 2.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鹊”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小公鸡和小鸭子》课文告诉我们,朋友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那么,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关于朋友伙伴的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学习多音字 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但是,这篇课文还有三个多音字,你们会读吗?(在副板书位置板书多音字,并在一旁注音,组本课词语,见板书。)

(完整版)《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学习比较容易。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慢慢适应集体学习的生活,在班集体这个社会群体中,他们要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交朋友。这片课文让学生在感受树和喜鹊又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中,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认识偏旁“孑”,会用多音字“只、种、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 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哦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

绪变化。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自制的树、鸟窝以及喜鹊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认识偏旁“孑”,会用多音字“只、种、乐”。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玩个《谁是谁家》的接龙游戏, 师:“蓝天是谁的家? 生:白云的家。 师:大海是谁的家? 生:小船的家。 师:大地是谁的家? 生:小草的家。 师:大树是谁的家?” 生:小鸟的家。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篇一: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读课,初步了解课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读课,让学生体会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这样就排除了再读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内容,流利的读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 由于这篇课,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联系上下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

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篇二: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尔雅音乐鉴赏2019年度全部整合答案解析(含填空题)

音乐能表现出以下哪一项:()(1.0分) 1.0 分 A、 长相 B、 法律 C、 悲伤 D、 颜色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保持性期待和连贯感要求是因惯性心理引起的()所产生的。(1.0分)1.0 分 A、 期待感 B、 归属感 C、 安全感

新鲜感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是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1.0分)1.0 分 A、 演奏家至上 B、 作曲家至上 C、 原样主义 D、 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音乐原作指的是( )。(1.0分) 1.0 分 A、 作曲家的曲谱

作曲家本人的演奏 C、 演奏家的演奏 D、 作曲家头脑中的音响效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对音乐的感知不会发生困难:()(1.0分)1.0 分 A、 距音域敏感区太高、太低 B、 音符差距过于微妙 C、 刺激过强 D、 在音域敏感区内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下列哪一种感性形式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感性的思维:()(1.0分) 1.0 分 A、 思维训练 B、 思维引导 C、 思维培养 D、 思维习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实现描写复杂思想的意图的过程中的环节?( )(1.0分)1.0 分 A、 将相关因素拆分为单个感性特征 B、 用复杂的音符表现 C、 听众寻找线索串起感性特征 D、

听众感知单个感性特征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欣赏中直接影响人的欣赏感受的习惯:()(1.0分)1.0 分 A、 期待习惯 B、 反应习惯 C、 注意习惯 D、 联觉习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音乐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1.0分) 1.0 分 A、 视觉 B、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只、窝、孤”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单、居、招”等生字。认识部首“、丷”。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教师指导表达困难的学生) 3.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4.指导书写,认清字形。2.选出正确的读音,打“√”。 一只(zhīzhǐ) 种树(zhǒngzhòng) 快乐(lèyuè)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教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甲:我读懂了一棵树上有一只喜鹊。 乙:我读懂了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丙:我读懂了后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丁:我读懂了最后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孤单() 邻居() 招呼() 安静()

《树和喜鹊》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树和喜鹊重难点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重难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有关鸟的谜语,看谁猜的快。(课件出示: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人见了都爱它喜鹊)

1、板书课题,学生用小手指在空中跟着老师一起写。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老师先泛读课文一遍,学生注意老师的发音,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一、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试读课文,圈出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子,看谁读的好。 3、在这12个字中找出三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组词。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找出文中的反义词,一起来读一读。 二、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提出问题:文中的树和喜鹊为什么感觉孤单,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 3、大家一起用孤单这个词语造句,看谁说的好。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需要会写的六个生字:单、招、呼、居、快、乐。 2、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3、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4、评价学生的写字情况,展示优秀作品。 四、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音乐鉴赏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1.1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我的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我的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我的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我的答案:√

1.2音乐的艺术本质 1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我的答案:A 2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我的答案:C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我的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我的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我的答案:√

1.3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我的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我的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我的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我的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我的答案:√

(完整版)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理解孤单和快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出大树和喜鹊前后心 情的变化 3、体会有朋友就有快乐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大树和喜鹊前后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孤单的意思。 解决难点手段: 抓住“一个”和“只有”,借助音乐和图片渲染孤独悲伤的气氛,谈自己的经历进一步理解孤独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你们看,有一只美丽的鸟飞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这是什么鸟? 生:喜鹊。 二、复习生字 1、复习词语 对,就是喜鹊,这只喜鹊还带来了词语宝宝,你们认识他们吗?

我们一起开起小火车,念一念。 2、复习会认字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12只喜鹊需要你们送它回家,只要你带领同学们正确读出喜鹊上面的生字,就可以将喜鹊放回到鸟窝中。 (如果有错误,找同学更正) 过渡:喜鹊啊,喜欢成群活动,尤其是冬秋季常常数十只,一大群出现。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只喜鹊,却是孤零零的一个。这只喜鹊是什么心情,他快乐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和喜鹊三、初读课文,总结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请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楚字的发音。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的朗读,现在请你和同桌两人相互读读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下这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来填一填。 提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前很(孤单),有了(邻居)后,变得很(快乐)的故事。 预设:如果孩子没有说邻居,说了朋友或者伙伴也给予肯定,引导孩子找出原文中的词语。 师:这篇课文啊,提到了两种心情分别是什么。 生:快乐和孤单 师:老师写在黑板上,这也是咱们本课的生字,会学习的小朋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滦平县第五小学夏曼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课文教学按照重点词句的线索来设置。“孤单-快乐”,“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又感到快乐呢?借助于充分的朗读,“一个、只有”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没有朋友的陪伴只能只身一人在树林里边。从而理解孤单的意思。之后,我设置问题:你们有没有感觉孤单的时候?这时候学生自己说出来,就说明他理解了孤单的意思。 “好多好多”的树被种植了,森林里就充满了快乐。小伙伴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础上再来听课文朗读,学生们就更喜欢快乐的树和喜鹊。而且利用好多好多来说一句话,学生也理解了好多好多。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最后,理解会说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这类AABB式的词语时,我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化身为小喜鹊,早上起床叽叽喳喳的打招呼,晚上回去安安静静的睡觉。让孩子们亲身实践的演绎出来,他们更容易理解。随后我让孩子们说了说这类的词语,孩子们也说的很好。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课堂中,我的语言不够讲练,显得你叫墨迹,所以到后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有些不耐烦。此时我又没有及时的调整,而是按照既定的教案讲课,所以后面的课堂秩序比较乱,以后再要在讲课

李莉交响音乐鉴赏作业答案

1.让节奏运动富有律动感的要素是(节拍) 2.让单一旋律变成多声部的要素是(和声) 3.柔板、行板、快板是哪种要素的术语(速度) 4.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主要取决于哪种要素(调式) 5.巴洛克时期出现的新的音乐公共场所是(歌剧院) 6.清唱剧通常演出的场所是(教堂) 7.《弥赛亚》属于音乐体裁中的(清唱剧) 8.被称为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的作曲家是(巴赫) 9.当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声部轮流出现,通常将这种音乐称为(主调音乐) 10.在音乐中能体现独奏者与乐队“竞争”、“协奏”特点的体裁是(协奏曲) 11.大管属于交响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 12.竖琴属于交响乐队中的(弦乐器组) 13.三角铁属于交响乐队中的(打击乐器组) 14.1600~1750是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15.巴洛克音乐的发祥地是在(意大利) 16.巴洛克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声乐艺术是(歌剧) 17.弦乐四重奏其音乐性质属于(室内乐) 18.公共音乐会是在音乐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出现且流行起来(古典) 19.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奏鸣曲式) 20.由一件乐器演奏的三个乐章的乐曲,通常称为(协奏曲) 21.哪些属于体裁范畴(交响曲变奏曲式组曲奏鸣曲小步舞曲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协奏曲) 22.哪些属于结构形式,即曲式范畴(三段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 式) 23.小提琴独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改编于巴赫的那部作品(第三乐队组曲) 24.“哈利路亚”是《弥赛亚》中的一首(合唱) 25.巴赫的哪部作品集被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平均律键盘曲集) 26.最先将诙谐曲取代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27.“好男应该去当兵”是《费加罗的婚礼》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28.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作曲家是(海顿) 29.海顿在音乐历史是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交响曲规则) 30.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作曲家是(海顿) 31.古典主义时期最擅长歌剧创作的作曲家是(莫扎特) 32.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人,浪漫主义音乐第一人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33.贝多芬的哪部作品集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32首钢琴奏鸣曲) 34.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标志着他个人风格的成熟(第三) 35.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本打算献给拿破仑的(第三) 36.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是五个乐章的(第六) 37.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加入了人声(第九) 38.歌剧中的开场曲称为(序曲) 39.一部音乐作品其情绪比较热烈、欢快,通常情况下它采用的调式是(小调式) 40.一部音乐作品其情绪比较忧郁、伤感,通常情况下它采用的调式是(大调式) 41.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师的作曲家是(巴赫) 42.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都是(意大利语歌剧)

树和喜鹊优秀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师谈话:同学们,瞧,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老师听说这种鸟又叫吉祥鸟,它飞到哪里就会为哪里带来喜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出示喜鹊的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喜鹊有关,请大家齐读课题《树和喜鹊》。同学们读的非常好,看到这4个字,你想知道点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学习任务: (1)标出文章的自然段;(2)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6位同学读课文,每个同学读一段。 找同学来评价他们读的怎么样呢? 3、出示关于“一”的读音的词语,齐读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一起飞天一黑)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这个字的读音变化。 4、将词语放到句子中,齐读课文。 5、出示本课生字,加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并组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6、出示多音字,指名读多音字并组词。拍手齐读多音字并组词。 三、读好第1、2自然段,了解“孤单”的意思 1、师:树和喜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读课文的前2个自然段,思考:在这2个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三种事物呢? 2、老师范读课文前2段,学生思考:文章出现了哪三种事物?(树,鸟窝,喜鹊) 3、在这里除了这三种事物还有别的任何事物吗?(没有)所以文章用了哪个词?(只有)对,是只有,大家想想,在这空旷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一阵风吹来,他们无依无靠,而且没人陪他们玩,你感觉到了什么呢?(很孤单)对,非常的孤单。此时此刻,你就是这棵大树,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此刻,你是这只孤苦伶仃的小喜鹊,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愿呢?(希望有朋友)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种特别特别孤单地感受呢?想一想,什么时候有这样孤单地感觉?(指明回答) 4、请你带着这种孤单地感受再来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 5、在‘孤单’这个词语中,还藏着本节课需要我们认识的2个偏旁。我们先来看‘孤’子字旁,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篇一: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这样就排除了再读文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文 由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文,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范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篇二: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

音乐鉴赏习题

民歌习题 问:《黄河船夫曲》是什么形式的民歌? 答:问答式 问:《孟姜女》和《茉莉花》都属于那种民歌? 答:同宗民歌 问:《割莜麦》是那里的民歌? 答:山西 问: 陕北山歌又叫什么? 答: 信天游顺天游 问:花儿是哪里的民歌品种? 答:甘肃青海宁夏都有流传 欧洲浪漫乐派习题 问:浪漫乐派的创作原则 答: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是按理想的面貌来表现生活,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或补充现实的不足。因此,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作品总是表现出热烈、追求理想的境界,极力塑造理想化的形象,充满神奇的幻想、奇妙的想象和瑰丽的色彩。 问:民族乐派创作的主要特征 答:1、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描写人民反抗异族的侵略和压迫,反抗封建暴政,颂扬民族英雄、歌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赞美祖国瑰丽的山河及人民的生活风俗,表现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直接抒发作者的生活体验及内在的感情; 4、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民族阶级斗争。 问:民族乐派的艺术风格 答:在艺术风格上,民族乐派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及艺术技巧相结合,使音乐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由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民族乐派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繁荣了本国近代专业音乐,也丰富发展了十九世纪全欧洲的音乐文化,还对其后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 强力集团 俄罗斯强力集团不是单纯以友谊结合起来的音乐家的集团,而是一个有着共同的思想、由当时进步的青年艺术家所组成的战斗集团。他们鲜明地倾向民间音乐创作的研究,为确立和繁荣俄罗斯的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确信“伟大的音乐艺术必须植根于本国的土壤”。其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5人。 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浪漫乐派的分支)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等。 咏叹调 抒情的独唱曲,可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部编人教版(推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树和喜鹊》是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后来,那里种了很多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它们都感到很快乐。借助本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并根据课文内容推论树和喜鹊后来都很快乐的原因。 1.识写生字。 课文要求会读12个生字,其中“只、种、乐”3个是多音字,“孤单、邻居、招呼”这6个是以词汇形式呈现的生字。要求会写6个生字。 “孤、单”是带新偏旁的生字,应作为本课识字教学的重点。认读时,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结合课文第一幅插图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等事物,初步了解“孤单”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3个“只有”,再次感受“孤单”,最后回到字形,识记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邻、居、招、呼”4个字,组成2个词语,宜整体教学。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生字。如“邻居”,可先认读词语,再用“拆合法”记一记“邻、居”的字形,“邻”是“令”加“双耳旁”,“居”是“尸字旁”加“古”,“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也可理解为住在隔壁或附近的人。 “窝”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都”的教学,宜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结合语境了解字义,再通过拆分法识记字形。 “只、种、乐”3个多音字要结合语境认读,体现多音字“据词定音”的特点。如“种了好多好多的树”的“种”是行为动词,应读第四声。 “单、居、招、呼、快、乐”6个要书写的字中“招、呼、快”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单、居”都是“上小下大”,且横画之间都是等距的,这两字可以组成一组;“乐”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小”与上面部分的穿插。 2.朗读课文。 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再识记、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流畅。 指导朗读时,可从具体的语词着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文字表达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时代玫瑰园小学唐华萍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课文的第2、4、6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句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运用上也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第一自然段连续用3个只有,第5自然段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一是会认12个生字,其中包括三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部首子字旁和倒八,积累关于AABB形式的词语;二是能明白只有和也的意思,并运用只有和也练习说话;三是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四是在课文的课后能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懂得朋友的重要。基于这四个教学目标,我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字词要侧重积累和运用 字词的教学目标完成比较顺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生字词后掌握基本的读音,然后我给每一个生字都准备一幅图片,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图片说出生字的大概意思,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可以看图说句甚至师看图说话。例如生字“种”,图上有两个小朋友在种树,小朋友就很快说出种的意思就是播种,种东西,然后我让他们看图说一句话,学生一开始说的是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种树。我立刻引导,你可以像第5课那样给句子加上怎样地把句子说的更生动,更具体吗?很多小朋友就说到“两个小朋友在开心地、认真地、欢快地种树。”表达比之前更生动。在学习多音字时,我也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是让他们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记忆,如乐当表示音乐时它就读yue,当它表示快乐时就读le。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拓展积累。像积累AABB的词语也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为了应用,积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练习。 二、初步让学生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一个新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孤单的意思是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一棵树,一个

音乐鉴赏尔雅周海宏课后练习答案-已排序

“经验”要素不包括下列分类中哪一项:()A、风格与文化的经验B、形式与题材的经验C、内容与题材的经验D、内在与外在的经验正确答案: D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现象是属于我们的:()A、理性偏好B、习惯性偏好C、主观感性偏好D、群体共识偏好正确答案: C “忠实于原作”实际上指的不是下列哪一项:()A、传统B、权威C、教师D、作曲家的内心效果正确答案: D 《4分33秒》是由下列哪一位先锋派作曲家所创作的:()A、冈瑟·舒勒B、C.德彪西C、约翰·凯奇D、R.瓦格纳正确答案: C 《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没有运用到以下哪一种乐器:()A、钢琴B、大提琴C、小提琴D、古琴正确答案: D 《Embrace you》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A、格什温B、施特劳斯C、肖邦D、比卡正确答案: A 《G弦上的咏叹调》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A、贝多芬B、莫扎特C、巴赫D、肖邦正确答案: C 《UAXUCTUM》的作者歇尔西是下列哪一国家伟大的作曲家:()A、法国B、芬兰C、意大利D、奥地利正确答案: C 《百鸟朝凤》是下面哪一项民间乐曲:()A、长号B、琵琶C、唢呐D、古琴正确答案: C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A、拉威尔B、亨德尔C、巴赫D、莫扎特正确答案: A 《第七交响曲》是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以后首演的。()正确答案:× 《鸭子拌嘴》表现出了音乐哪一种体裁的美丽:()A、节奏B、旋律C、声音D、内容正确答案:A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B、莫扎特C、廖尚果D、萨利埃里正确答案: C 《影子之歌》选自下面哪一部歌剧:()A、《迪诺拉》B、《梦游女》C、《天鹅湖》D、《费加罗的婚礼》正确答案: A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是下列哪一项:()A、演奏家至上B、作曲家至上 C、原样主义 D、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正确答案:A Albinoni演奏的《柔板》描绘的是他所在时期的具体情况。()正确答案:× Glanzberg的《Padam》是一部伟大著作,其写作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细腻B、复杂C、现代D、简约正确答案: D Gorecki演奏的《古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属于下列哪一种风格:()A、逻辑主义B、激进主义C、平和主义D、简约主义正确答案: D Lily Kraus在演奏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时再B段做了下列哪一项处理:() A、比主题强 B、比主题弱 C、与主题相同 D、比主题慢正确答案:A 安静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关注到音乐非常细微的情感传达。()正确答案:√ 变化再现除了有形式结构的需要,还暗示哪一方面的变化:()A、音色B、音量C、音强D、表现内容正确答案: D 除了身体的反应之外,我们还会对音乐产生哪种反应:()A、生理B、外在C、情绪D、感官正确答案: C 传统有时往往是由于某些大师的率性而为而创造的。()正确答案:√ 创新活动以及我们创新性培养的内在心理依据是:()A、顺从规律B、求异规律C、期待规律 D、趋同规律正确答案:C 创造力跟我们接触世界的广泛程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正确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树和喜鹊》教案

6.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 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