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齿轮毛坯锻造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大型齿轮毛坯锻造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大型齿轮毛坯锻造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浅谈70Cr3Mo辊坯锻造工艺改进

浅谈70Cr3Mo辊坯锻造工艺改进 通过对70Cr3Mo辊坯锻造工艺改进,提高了辊坯的质量(合格率),降低了能耗成本。 标签:WHF(宽砧高温强压法)锻造法SUF(镦锻法)锻造法 1 工艺改进背景 支承辊轧制载荷通过工作辊(及中间辊)传递给支承辊并最终由支承辊承担。对支撑辊来讲其机械性能、耐磨性及抗疲劳性均要求较高。因此其轧辊毛坯要充分锻透,且组织细密均匀。70Cr3Mo支承辊一般应用于大型轧制设备上,规格相对较大,这种辊坯一般不容易锻透,且容易产生粗晶现象,制造难度较大。 一般锻造厂在辊坯的锻制过程中,其合格率相对较低,能耗较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辊坯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辊坯锻不透,粗晶现象严重。如何使70Cr3Mo辊坯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能耗进一步降低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 工艺的改进 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原工艺多采用压八方锻造的方式,这种锻造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压下量不大,基本上保证不了20%的变形量。这样锻造时很难锻透。为了保证辊坯能够有效锻透我们决定采用WHF(宽砧高温强压法)锻造法和SUF(镦锻法)锻造法。 WHF(宽砧高温强压法)锻造法介绍:宽砧高温大压下量拔长,改善了坯料内部的应力应变场,有利于内部孔隙缺陷的锻合、压实。当增加砧面宽度并满砧送进(送进量不小于砧宽的70%-90%)在压下量为20%-25%,W/H=0.6-0.9时,坯料内应力应变分布较为合理,加上较高而均匀的温度场,空穴和疏松结构将被有效地锻合压实。在用WHF法拔长时,沿钻子边缘约有35%-50%区域,孔洞难以闭合,为此两次压缩中间应有不少于10%砧宽的搭接量,并在翻料时注意错砧,以达到全部均匀压实的目的。 SUF(镦锻法)锻造法介绍:SUF法是有意将工件表面锻造成矩形,使W/H 增大,从而使心部缺陷得到更确实的压合。其所用砧形为普通平砧。 大锻件变形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锻合钢锭内部的疏松、空穴等缺陷,改善偏析状态,破碎金属和非金属夹杂,并使之弥散分布,提高大锻件的质量。 锻造过程中采用WHF+SUF法锻造,充分压实心部,解决了根本问题。正火及球化退火的配合使用,节省了能源,并得到了理想的组织,为后续热处理提高了组织准备。通过WHF+SUF法锻造的结合使用,使我们编制的70Cr3Mo辊坯锻造工艺更加规范,工艺参数也得到了优化,锻件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锻造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一、铸造的定义和分类 铸造的定义: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和精密铸造,详细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所示。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是用精密的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工艺的总称。它的产品精密、复杂、接近于零件最后形状,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直接使用,是一种近净形成形的先进工艺。

铸造方法分类 二、常用的铸造方法及其优缺点 1. 普通砂型铸造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 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砂型铸造用的是最流行和最简单类型的铸件已延用几个世纪.砂型铸造是用来制造大型部件,如灰铸铁,球墨铸铁,不锈钢和其它类型钢材等工序的砂型铸造。其中主要步骤包括绘画,模具,制芯,造型,熔化及浇注,清洁等。 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所谓加工余量,就是铸件上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应预先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其大小取决于铸造合金的种类、造型方法、铸件大小及加工面在铸型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 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铸型中取出,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上所加的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铸造圆角:为了防止铸件在壁的连接和拐角处产生应力和裂纹,防止铸型的尖角损坏和产生砂眼,在设计铸件时,铸件壁的连接和拐角部分应设计成圆角。 型芯头:为了保证型芯在铸型中的定位、固定和排气,模样和型芯都要设计

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锻造工艺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通用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锻造车间的锻造工艺质量控制。 2 引用标准 GB 12361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2362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B 13318 锻造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GB/T 12363 锻件功能分类 JB 4249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JB 4385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6052 钢质自由锻件加热通用技术要求 JB/T 6055 锻造车间环境保护导则 3 锻件分类 本标准质量控制所涉及的锻件分类按GB/T 12363 执行。 4 环境的控制 锻造厂的工作环境包括厂房地面、天窗、温度、通风、照明、噪声、通道、管道以及坯料、锻件和工夹模具的存放等均应按GB 13318 第3 章和JB/T 6055 第3、4 章的要求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法律制订本企业的具体实施要求。 5 设备、仪表与工装的控制 5. 1 设备、仪表

5. 1. 1 各类设备必须完好,并有操作规程和维修、检定制度。 5. 1. 2 各类在用主要设备必须挂有完好设备标牌,并有检验有效期及下次检定日期。不合格设备及超过检定合格有效期的设备必须挂“停用”标牌。 5. 1. 3 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检测显示仪表应定期检查,确保仪表和其精度的显示数值准确。 5. 1. 4 加热设备的温度显示及测点布置应正确反应加热区炉温及炉温均匀性。 5. 1. 5 所用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其具体内容包括 a. 设备使用说明书 b.台时记录 c.故障记录 d.修理记录 e. 历年检定报告及检定合格证。 5. 2 模具及其他工装 5. 2. 1 新模具应按模具图的要求制造,检验合格后进行试模,确认达到设计、制造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5. 2. 2 在每批锻件生产结束时,应将锻造的尾件上打标记并经检验尺寸合格后,模具方可返库继续使用。 5. 2. 3 锻造所用工具,必须按工艺文件的规定选用,并经检查完好方可使用。 5. 2. 4 每套模具(含预锻模、切边模等)必须建立“模具履历表”,并建

汽车同步器变速器齿轮工艺规程(经典)

摘要 (1) 第1章齿轮零件的分析 (2) 1.1齿轮的工作状态分析及工作条件 (2) 1.2齿轮的结构分析 (2) 1.3齿轮技术条件分析 (2) 1.3.1齿轮表面精度与粗糙度 (2) 1.3.2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3) 1.3.3齿轮的其他技术要求 (3) 1.4齿轮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4) 1.5齿轮零件图尺寸标注分析 (4) 1.6齿轮的加工工艺分析 (4) 第2章齿轮毛坯的设计 (5) 2.1毛坯种类的确定 (5) 2.2毛坯的工艺要求 (5) 2.2.1毛坯加工余量与公差 (5) 2.2.2拔模斜度 (6) 2.2.3圆角半径 (6) 第3章齿轮工艺规程设计 (8) 3.1工艺路线的制定 (8) 3.1.1加工方法的选择 (8) 3.1.2加工阶段的划分 (8) 3.1.3定位基准的选择 (9) 3.1.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9) 3.1.5辅助工序的安排 (9) 3.2工艺规程的设计 (10) 3.3有关工序机床、夹具、量具的选择说明 (12) 3.3.1机床的选择 (12) 3.3.2切削刀具的选择 (12) 3.3.3量具的选择 (12)

3.3.4夹具的选择 (12) 3.3.5各工序机床、夹具、刀具、量具汇总 (13) 第4章磨孔及端面夹具设计 (15) 4.1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5) 4.1.1对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要求 (15) 4.1.2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步骤 (16) 4.1.3专用机床夹具的制造精度 (17) 4.2磨孔及端面夹具的选择 (17) 4.3磨孔及端面夹具工作原理简介 (18) 4.4夹具零件的设计与选择 (18) 4.4.1主要部件设计 (18) 4.4.2其他部件的选择 (19)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铸造工艺标准经过流程介绍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 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 2 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工艺特点 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 毫米到1 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和机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是指造型和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泊头铸造工量具友介绍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手工造型因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无需造型设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手工造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整模造型 对于形状简单,端部为平面且又是最大截面的铸件应采用整模造型。整模造型操作简便,造型时整个模样全部置于一个砂箱内,不会出现错箱缺陷。整模造型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

齿轮工艺流程

实习报告——主动齿轮工艺流程 主动齿轮工艺流程:精车1---精车2----滚齿----磨棱----剃齿-----清洗-----热处理-----磨内孔-----清洗。 一:铸造毛坯齿轮的毛坯加工在整个齿轮加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齿面加工和检测所用的基准必须在齿轮毛坯加工阶段加工出来,同时齿坯加工所占工时比例较大,对生产效率和齿轮加工质量都具有很大影响,余量过多将导致后续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所需加工的量增多,耗时增加,降低生产效率;若余量过少,则后续加工需特别谨慎,否则将超出齿轮设计精度尺寸使得产品不合格。毛坯为铸造件,具体形状如下图1。 图1 二:精车外轮廓使其达到尺寸要求。先夹内孔粗车外轮廓,再以外轮为基准粗车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精车外轮廓,达到尺度要求。 三:精车端面使其达到尺寸要求。以一端面为基准,粗车另一端面,再以粗车后端面为基准,粗车另一端面,再精车端面使其达到尺寸要求。如图2。 图2

四:滚齿,滚切齿轮属于展成法,可将看作无啮合间隙的齿轮与齿条传动。当滚齿旋转一周时,相当于齿条在法向移动一个刀齿,滚刀的连续传动,犹如一根无限长的齿条在连续移动。当滚刀与滚齿坯间严格按照齿轮于齿条的传动比强制啮合传动时,滚刀刀齿在一系列位置上的包络线就形成了工件的渐开线齿形。随着滚刀的垂直进给,即可滚切出所需的齿廓。成型如下图3。 图3 五:磨棱,磨棱工艺是为了倒角与去毛刺,齿轮作为重要的传动件,由于毛刺的存在,影响其外表,传动精度,再加工及装配,并且产生传动噪音,以至于使齿轮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润滑效果下降,更主要是降低了齿轮的质量。而磨棱倒角机恰是一种很好的用于齿轮去除毛刺的设备。这一步也正是为了倒角与去毛刺,为后面的的工艺做准备。 六:剃齿,剃齿可以加工直齿和斜齿的内、外圆柱齿轮,生产效率高、加工表面光洁。是齿轮加工的精加工部分剃齿加工原理相当于一对斜齿轮作双面无侧隙啮合的过程。加工状态如下图4所示。剃齿刀实质上是一个高精度的斜齿轮,在齿面上开有小槽,沿渐开线方向形成刀刃,另一个是被加工齿轮。剃齿时,经过预加工的工件齿轮装在心轴上,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两顶尖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剃齿刀装在机床的主轴上,与工件作无侧隙的螺旋齿轮啮合传动,带动工件旋转。根据啮合原理两者在齿长法向上的速度分量相等。 图4

黄铜锻造工艺规范

黄铜锻造工艺规范 1、锻造所需设备及配用品 1.1、锻造机或压力机;1.2、瓦斯炉或电炉(温度750°—880°);1.3、脱模剂气缸及双孔喷枪;1.4、双面加温喷火枪;1.5、铁夹;1.6、石墨水溶液(简称:脱模剂);1.7、专用形锻造模。 2、锻造目的 2.1、锻炼:破坏粗大铸造组织,使之细粒化,并使胚料中微小空隙压着(加强密合度)以提高机械性质和年限;, 2.2、成形:将胚料锻成具有金属流线的各种制品形状。 3、锻造预备工作 3.1、将锻造机各油口注入所需各类油量,注入气压6—8KG; 3.2、检查脱模剂气缸内至少20L以上配好的脱模剂; 3.3、检查瓦斯炉的冷却功能及燃烧机功能是否运转正常,瓦斯输入管道及接口处是否漏气,瓦斯压力2.5KG—3.8KG范围。 4、架模操作 4.1、架模前:检查模具内残留的脱模剂有无清理干净,量测模具高度加预定所需垫块高度,不能超出锻造机行程高度; 4.2、架模中:先测量顶心所需长度,对准下模顶料块中心位置,使模具顶料杆平行出入,将下模锁紧后对准模具记号及方位。合上上模选择手动与寸动模式,将机台上盘缓慢下降,如预测机台行程不够时应立即停止下降,将行程螺杆上调到安全高度后再将机台上盘缓慢下降离上模具端10MM—15MM时确认上顶芯是否对准上模顶料块(如上模无顶料功能可免去这一动作)。上、下盘合紧后,打上安全开关(停止机台运作); 4.3、锁模:先测量所需螺杆规格及长度,把压板两端垫平(绝不可使压板成斜面),为防止模具松动,锻造模必须使用8块压板,确认模具锁紧后将机台行程上调2—3MM再进行试机操作。

5、开机 5.1、开机顺序:打开瓦斯及空压送气口——》打开瓦斯炉排上原材料——》模具加温——》各手动加油口加油——》脱模剂气缸检查内余量; 5.2、待烤炉内材料离炉口位置300—400MM时打开电源,确认马达正转; 5.3、选择脚踏及一行程自动顶料模式(选择上顶或下顶)调整合适顶出行程; 5.4、确认电源马达运转,油压机指示灯亮为各功能是正常状态,如:气压不足或自动加油异常,报警会发出声响,异常指示灯会常亮,应立即进行异常排除,待异常指示灯灭,表示异常已排除,可正常工作。 6、操作 6.1、将模具预热20—25分钟,原材料加温到730°—810°以内,以上烤炉表为参考; 6.2、操作人员站在或坐在锻造机中央位置,左手拿喷枪,右手拿火钳; 6.3、喷枪对准模穴需喷的位置喷一至二圈。如工件会卡在模具内或工件缺料,毛边流量不足,应在所需位置加喷至二圈(正常是脱模剂喷越少越好,但须喷均衡)。如有花纹形状,此部位不宜喷太多脱模剂,以防止花纹裂开或脱落。 6.4、将加温后的胚料夹到模具,过程不宜太过用力(防止夹伤胚料表面)以可夹稳胚料为准; 6.5、胚料要定点定位放置在锻造模具内,取放料过程速度越快越佳,防止在取料时间过长造成胚料温度快速下降; 6.6、确定胚料位置放稳后,将喷枪火钳快速移开(在模具不会压到的安全位置),再用右脚踩脚踏开关3—5秒钟移开; 6.7、取工件时应待顶芯将工件顶起后快速用右手拿火钳夹稳工件毛边位置,但火钳不能碰到工件(防止撞伤工件)放入流槽时,因工件还是在高温状态,必须轻拿轻放,放入流槽工件应待自然冷却40—60秒后方可推下流槽。工件放在流槽时也不宜重叠,应一字排开放置,如工件单重超过600G以上,将不可流入接料箱,应有专人夹入接料箱内; 6.8、安全操作是基本,因锻造是在高温下工作,应特别注意烫伤,手伸到模具内时先打上安全开关!操作时应保持饱满的精神,清醒的状态。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方案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一个齿轮的加工过程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为了获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齿轮,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围绕着齿形加工工序服务的。齿形加工方法很多,按加工中有无切削,可分为无切削加工和有切削加工两大类。 无切削加工包括热轧齿轮、冷轧齿轮、精锻、粉末冶金等新工艺。无切削加工具有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目前已推广使用。但因其加工精度较低,工艺不够稳定,特别是生产批量小时难以采用,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 齿形的有切削加工,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目前仍是齿形的主要加工方法。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成形法的特点是所用刀具的切削刃形状与被切齿轮轮槽的形状相同,如图9-3所示。用成形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用齿轮铣刀在铣床上铣齿、用成形砂轮磨齿、用齿轮拉刀拉齿等方法。这些方法由于存在分度误差及刀具的安装误差,所以加工精度较低,一般只能加工出9 ~10级精度的齿轮。此外,加工过程中需作多次不连续分齿,生产率也很低。因此,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修配工作中加工精度不高的齿轮。 展成法是应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来进行加工的,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形轮廓是刀具切削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齿数不同的齿轮,只要模数和齿形角相同,都可以用同一把刀具来加工。用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方法。其中剃齿、珩齿和磨齿属于齿形的精加工方法。展成法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刀具通用性好,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滚齿 (一)滚齿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滚齿是齿形加工方法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的原理,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作无侧隙强制性的啮合,见图9-24所示。滚齿加工的通用性较好,既可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蜗轮;既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又可加工圆弧、摆线等齿形;既可加工大模数齿轮,大直径齿轮。 滚齿可直接加工8~9级精度齿轮,也可用作7 级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但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因而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较粗。为了提高滚齿的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分开。(二)滚齿加工质量分析 1.影响传动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切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了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几何偏心)产生齿轮的径向误差;相对运动的变化(运动偏心)产生齿轮的切向误差。 (1)齿轮的径向误差齿轮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实际回转中心与其基准孔中心不重合,使所切齿轮的轮齿发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周节累积公差,如图9—4所示。 齿轮的径向误差一般可通过测量齿圈径向跳动△Fr反映出来。切齿时产生齿轮径向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调整夹具时,心轴和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 ②齿坯基准孔与心轴间有间隙,装夹时偏向一边。 ③基准端面定位不好,夹紧后内孔相对工作台回转中心产生偏心。

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工艺规范

目录 1.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2.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 3.加热操作守则 4.锻造操作守则 5.锻件锻后冷却规范 6.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 7.锻件锻后热装炉工艺曲线 8.冷锻件校直前加热、校直后(补焊后)回火工艺曲线 9.锻件各钢种正火(或退火)及高温回火温度表 10.锻件有效截面计算方法

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自由锻件的通用加热技术条件。 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钢(铁基、镍基)的冷、热、半热钢锭(坯)的锻造前加热 二.常用钢号分组和始、终锻加热温度范围: 组别钢号 始锻温度 ℃ 终锻温度 ℃ 钢锭钢坯终锻精整 ⅠQ195~Q255,10~30 1250 1220 750 700 35~45,15Mn~35Mn,15Cr~35Cr 1220 1200 750 700 Ⅱ50,55,40Mn~50Mn,35Mn2-50Mn2,40Cr~55Cr,20SiMn~35SiMn, 12CrMo~50CrMo,34CrMo1A,30CrMnSi,20CrMnTi,20MnMo, 12CrMoV~35CrMoV,20MnMoNb,14MnMoV~42MnMoV, 38CrMoAlA,38CrMnMo 1220 1200 800 750 Ⅲ34CrNiMo~34CrNi3Mo,PCrNi1Mo~PCrNi3Mo,30Cr1Mo1V, 25Cr2Ni4MoV,22Cr2Ni4MoV,5CrNiMo,5CrMnMo,37SiMn2MoV 30Cr2MoV,40CrNiMo,18CrNiW,50Si2~60Si2,65Mn,50CrNiW, 50CrMnMo,60CrMnMo,60CrMnV 1200 1180 850 800 T7~T10,9Cr,9Cr2,9Cr2Mo,9Cr2V,9CrSi,70Cr3Mo, 1Cr13~4Cr13,86Cr2MoV,Cr5Mo,17-4PH 0Cr18Ni9~2Cr18Ni9,0Cr18Ni9Ti,Cr17Ni2,F316LN 1200 1180 850 800 50Mn18Cr4,50Mn18Cr4N,50Mn18Cr4WN,18Cr18Mn18N GCr15,GCr15SiMn,3Cr2W8V,CrWMo,4CrW2Si~6CrW2Si 1200 1180 850 800 Cr12MoV1,4Cr5MoVSi(H11),W18Cr4V 1180 1160 950 900 ⅣGH80,GH901,GH904,GH4145,WR26, NiCr20TiAl,incone1600,incone1800 1130 1100 930 930 注1:始锻温度为锻前加热允许最高炉温,由于钢锭的铸态初生晶粒加热时过热倾向比同钢号钢坯小,故两者的锻前加热温度相差20℃~30℃; 注2:根据产品的特性、锻件技术条件、变形量等因素,始锻温度可以适当调整;注3:本规范未列入的钢种,可按化学成分相近的钢号确定; 注4:重要的、关键产品的、特殊材质的钢号,其加热工艺曲线由技术部编制;注5:几种不同的钢种,不同尺寸的钢锭(或坯料),在同一加热炉加热时,要以合金成分高的,尺寸大的钢锭(或坯料)为依据编制加热工艺曲线。

活塞杆锻造工艺改进

文章编号:100124934(2009)0620031203 收稿日期:2009204221 作者简介:张宠元(19712),男,讲师。 活塞杆锻造工艺改进 张宠元,刘桂荣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 要:大型活塞杆的锻造方法通常是采用自由锻,也有为了减少活塞杆头的加工量采用活塞头模锻再与活塞杆焊接的方法。该工艺是采用自由锻和型锻联合成形来加工活塞杆,不仅成形出了活塞杆的头部形状,且实现了活塞杆的头杆为一整体。同时这种工艺可以实现1套模具生产几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关键词:活塞杆;锻造;自由锻;模锻;联合锻造中图分类号:T G316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 :L a rge 2sized pist on rod was usually p roduced by f ree f orgi ng or by weldi ng t he rod a nd t he die 2f orge d pist on hea d.A p rocess combi ning f ree f orgi ng a nd die f orgi ng was a dop t 2ed ,w hic h could not only f or m t he pist on hea d ,but also keep t he rod a nd t he hea d as a w hole p a rt.Mea nw hile ,t hrough t he combi ned f orgi ng p rocess pist on rods wit h diff ere nt rod le ngt hs could be p roduced in t he sa me die. K eyw ords :pist on rod ;f orgi ng ;f ree f orging ;die f orgi ng ;combi ned f orgi ng 0 引言 随着我国中西部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型挖掘机市场日渐活跃[1]。大型挖掘机主要靠工作油缸来驱动设备运转,挖掘机的工作油缸是工程挖掘机中的A 类部件(重要零件或保证安全零件)[2],而活塞杆又是各种工作油缸的重要零件。因活塞杆处于拉和压应力交替状态,并且瞬间完成,有较大的冲击载荷,与填料紧密接触摩擦产生热量,使本身温度升高。这样的工作条件要求毛坯是锻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有很强的综合机械性能,与填料接触部位在工作温度下硬度要高,粗糙度为Ra 0.16μm ~Ra 0.32μm [3]。若活塞杆的设计不合理,制造、使用以及维护的不正确,都可能造成早期活塞杆的断裂,就有可能损毁其他零件,严重时可能造成整个设备的毁 坏[4]。根据生产情况,工程技术人员从活塞杆的选材、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毛坯生产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根据生产实际对锻造毛坯工序进行研究[527]。 1 原加工工艺及工艺存在问题 1.1 自由锻加工工艺 在批量少时采用自由锻加工工艺,完全可以符合生产实际需要,但对于批量生产,就暴露出它的不足。 自由锻加工工艺:加热→锻造(自由锻锤 2t )→正火→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 (1)机加工的劳动强度大,完全靠手动来加 工形状复杂的活塞杆头部,难度很大。 1 3模具技术2009.No.6

锻造法兰的生产工艺流程

锻造法兰的生产工艺流程: 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选取优质钢坯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锻造的工艺方法有自由锻、模锻和胎膜锻。生产时,按锻件质量的大小,生产批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锻造方法。 自由锻生产率低,加工余量大,但工具简单,通用性大,故被广泛用于锻造形状较简单的单件、小批生产的锻件。自由锻设备有空气锤、蒸汽-空气锤和水压机等,分别适合小、中和大型锻件的生产。模锻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模锻件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余量小,锻件的纤维组织分布更为合理,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转自:三环法兰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08031263.html,) 一、自由锻的基本工序:自由锻造时,锻件的形状是通过一些基本变形工序将坯料逐步锻成的。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有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和切断等。 1.镦粗镦粗是对原坯料沿轴向锻打,使其高度减低、横截面增大的操作过程。这种工序常用于锻造齿轮坯和其他圆盘形类锻件。镦粗分为全部镦粗和局部锻粗两种。 2.拔长拔长是使坯料的长度增加,截面减小的锻造工序,通常用来生产轴类件毛坯,如车床主轴、连杆等。 3.冲孔用冲子在坯料上冲出通孔或不通孔的锻造工序。 4.弯曲使坯料弯曲成一定角度或形状的锻造工序。 5.扭转使坯料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 6.切割分割坯料或切除料头的锻造工序。 二、模锻模锻全称为模型锻造,将加热后的坯料放置在固定于模锻设备上的锻模内锻造成形的。 1.模锻的基本工序模锻工艺过程:下料、加热、预锻、终锻、冲连皮、切边、调质、喷丸。常用工艺有镦粗、拔长,折弯、冲孔、成型。 2.常用模锻设备常用模锻设备有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和摩擦压力机等。 通俗地讲,锻造法兰质量更好,一般是通过模锻生产,晶体组织细密,强度高,当然价格也贵一些。法兰锻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08031263.html,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制造工艺详解——铸造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一、铸造的定义和分类 铸造的定义: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和精密铸造,详细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所示。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是用精密的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工艺的总称。它的产品精密、复杂、接近于零件最后形状,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直接使用,是一种近净形成形的先进工艺。 铸造方法分类 二、常用的铸造方法及其优缺点

1. 普通砂型铸造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 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 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砂型铸造用的是最流行和最简单类型的铸件已延用几个世纪.砂型铸造是用来制造大型部件,如灰铸铁,球墨铸铁,不锈钢和其它类型钢材等工序的砂型铸造。其中主要步骤包括绘画,模具,制芯,造型,熔化及浇注,清洁等。 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所谓加工余量,就是铸件上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应预先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其大小取决于铸造合金的种类、造型方法、铸件大小及加工面在铸型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 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铸型中取出,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上所加的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铸造圆角:为了防止铸件在壁的连接和拐角处产生应力和裂纹,防止铸型的尖角损坏和产生砂眼,在设计铸件时,铸件壁的连接和拐角部分应设计成圆角。 型芯头:为了保证型芯在铸型中的定位、固定和排气,模样和型芯都要设计出型芯头。

齿轮加工工艺

车床主轴箱齿轮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机电09级) 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主轴箱齿轮,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3.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一根传动轴车床主轴箱齿轮,完成该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齿轮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5、制定齿轮的加工顺序; 6、制定齿轮的加工路线; 4.设计过程 4.1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1)齿轮的工作面为齿面,在传动过程中接触的两齿面会产生一定相互滑动,导致齿面磨损。严重时,会加大齿侧间隙而引起传动不平稳和冲击。为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并且减小摩擦,应采用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此处选择2.5um. (2)齿轮Φ40H7内孔表面与传动轴为过盈配合,内孔表面为摩擦表面,应采取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此处选择2.5um. (3)齿轮端面和齿顶面为非工作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此处为5um. (4)齿轮端面采用端面圆跳动,既保证了端面与基准轴的垂直度要求又保证

了齿轮轴向的圆柱度要求。 (5)Φ40H7内孔选用直线度、垂直度、圆柱度等形位公差,保证了内孔对基准轴的高精度要求。 4.2确定齿轮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1、选择齿轮的材料时,需考虑到机床齿轮工作平稳,无强烈冲击,负荷不大,转速中等,对齿轮强度和韧性的要求不高,但材料要有高的硬度和好的耐磨性。另外综合选用材料的经济因素,选用45#钢。 2、毛坯的制备方法 锻造:下料—自由锻—正火处理 3、热处理工艺: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经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面硬度可达52HRC,齿心硬度为220~250HBS,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1正火:将齿轮放入炉中加热到840-8800C,保温约3小时。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 目的:充分消除锻造内应力,细化晶粒,适当提高齿轮的硬度,为以后的机加工做性能准备,同时为后序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2表面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利用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只对轮齿部位进行局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将齿轮置于感应器内,通入交流电,轮齿温度达到860-9000C后,随即用水快速冷却,淬火后表面不得有裂纹。目的:提高轮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到48-53HRC,淬硬层可达3-4mm。 回火:将齿轮放入炉中加热到200-2400C,保温约1h,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目的: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获得稳定的组织,保证尺寸稳定性;

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衡阳振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锻造工艺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通用原则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衡阳振洋 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锻造车间的锻造工艺质量控制。 二引用标准: GB 12361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2362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B 13318 锻造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GB/T 12363锻件功能分类JB 4249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JB 4385锤上钢质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6052钢质自由锻件加热通用技术要求JB/T 6055锻造车间环境保护导则 三.锻件分类本标准质量控制所涉及的锻件分类按GB/T 12363执行。 四环境的控制: 锻造厂的工作环境包括厂房地面、天窗、温度、通风、照明、噪声、通道、管道以及坯料、锻件和工夹模具的存放等均应按GB 13318第3章和JB/T 6055第3、4章的要求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法律制订本企业的具体实施要求。 五设备、仪表与工装的控制: 5. 1设备、仪表 5. 1. 1各类设备必须完好,并有操作规程和维修、检定制度。 5. 1.2各类在用主要设备必须挂有完好设备标牌,并有检验有效期及下次检定日期。不合 格设备及超过检定合格有效期的设备必须挂“停用”标牌。 5. 1.3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检测显示仪表应定期检查,确保仪表和其精度的显示数值准确。 5. 1. 4加热设备的温度显示及测点布置应正确反应加热区炉温及炉温均匀性。 5. 1.5所用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其具体内容包括: a. 设备使用说明书 b. 台时记录

c. 故障记录 d. 修理记录 e. 历年检定报告及检定合格证 5. 2 模具及其他工装 5. 2. 1 新模具应按模具图的要求制造 ,检验合格后进行试模 , 确认达到设计、制造要求后方 可投入生产。 5. 2. 2 在每批锻件生产结束时 ,应将锻造的尾件上打标记并经检验尺寸合格后 , 模具方可返库继续使用。 5. 2. 3 锻造所用工具 ,必须按工艺文件的规定选用 ,并经检查完好方可使用。 5. 2. 4 每套模具(含预锻模、切边模等)必须建立“模具履历表” , 并建立严格的模具管理制度。 六原材料的控制: 6. 1 锻件用原材料(含钢锭)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工艺文件规定的材料牌号、尺寸规格、性能要求。 6. 2 原材料和坯料进厂后需经材料检验部门复验 , 锻造用的棒材及锻坯 , 都必须有复验合格报告单, 复验合格的原材料应有复验印记 , 不合格料应做出明显的标记。 6. 3 合格料、待检料、不合格料应有明显标记 ,且应分区存放 ,严禁混料。 6. 4 合格料的入库、出库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 七文件与资料的控制: 7. 1 必备的技术文件锻件生产应具有零件图、锻件图、工序图、模具图、技术标准、生产说明书、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7. 2 技术文件要求: 7. 2. 1 技术文件内容的表达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且有逻辑性 ,并应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 各种技术文件必须统一、完整。 7. 2. 2 所有的技术文件均应按规定的程序审批签字后 ,方能生效。技术文件如有更改 ,其审批

齿轮生产工艺流程

齿轮生产工艺流程 展成法是应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来进行加工的,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形轮廓是刀具切削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齿数不同的齿轮,只要模数和齿形角相同,都可以用同一把刀具来加工。用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方法。其中剃齿、珩齿和磨齿属于齿形的精加工方法。展成法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刀具通用性好,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滚齿 (一)滚齿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滚齿是齿形加工方法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的原理,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作无侧隙强制性的啮合,见图9-24所示。滚齿加工的通用性较好,既可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蜗轮;既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又可加工圆弧、摆线等齿形;既可加工大模数齿轮,大直径齿轮。 滚齿可直接加工8~9级精度齿轮,也可用作7 级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但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因而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较粗。为了提高滚齿的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分开。 (二)滚齿加工质量分析 1.影响传动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切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了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几何偏心)产生齿轮

的径向误差;相对运动的变化(运动偏心)产生齿轮的切向误差。 (1)齿轮的径向误差齿轮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实际回转中心与其基准孔中心不重合,使所切齿轮的轮齿发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周节累积公差,如图9—4所示。 齿轮的径向误差一般可通过测量齿圈径向跳动△Fr反映出来。切齿时产生齿轮径向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调整夹具时,心轴和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 ②齿坯基准孔与心轴间有间隙,装夹时偏向一边。 ③基准端面定位不好,夹紧后内孔相对工作台回转中心产生偏心。 (2)齿轮的切向误差齿轮的切向误差是指滚齿时,实际齿廓相对理论位置沿圆周方向(切向)发生位移,如图9-5所示。当齿轮出现切向位移时,可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来反映。 切齿时产生齿轮切向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传动链的传动误差造成的。在分齿传动链的各传动元件中,对传动误差影响最大的是工作台下的分度蜗轮。分度蜗轮在制造和安装中与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运动偏心),使工作台回转中发生转角误差,并复映给齿轮。其次,影响传动误差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分齿挂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这些误差也以较大的比例传递到工作台上。 2.影响齿轮工作平稳性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工作平稳性的主要因素是齿轮的齿形误差△ff和

锻造工艺规范

ZX/JS-0058 江苏新中信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锻造工艺规范 编制:审核:审批: 二零三年三月

江苏新中信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ZX/JS-005 锻造工艺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煤炉加热、空(蒸)气锤锻造的操作程序及要点。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外协锻造件煤炉加热、空(蒸)气锤上的锻造,锻造件。 2 准备工作 2.1 材料检查 2.1.1 操作者必须根据锻造工艺卡上规定的材质和下料规格核对材质和规格,并核查实际下料毛坯尺寸,发生疑问时应将信息反馈到发料部门和技术部门。 2.1.2 操作者必须目视检查原材料,不得有可能导致锻造宏观缺陷存在,有缺陷之原材料经打磨或切削加工等方法处理后,再经无损检验或目视检查,在不影响锻造质量的情况下方可加热锻造。 2.2 设备及模具的检查 2.2.1 生产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及所有附件,一切正常方可投入生产。 2.2.2 操作者应根据派工单和锻造工艺卡片领用,检查核对模具,并根据锻造工艺核查模具尺寸,不得有误。 3 材料加热 锻造加热设备为灶或炉和室式炉,燃料为煤,在加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尽量减少氧化,防止过热过烧。 3.1 为了减少氧化皮,在加热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a、在保证加热质量前提下,直径小于200㎜的小规格低、中碳钢和低合金钢尽 量采用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尤其是金属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尽 量用少装勤装的操作方法。 b、在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过剩空气量,以免炉内剩余氧气过多, 并注意减少燃料中水分。 c、炉堂应保持不大的正压力,防止冷空气吸入炉堂。 d、工件加热到温后尽快出炉锻打。 3.2 防止过热、过烧的措施: a、熔点较钢材低的铜屑等不能落入炉底,以防渗入金属内部,导致过烧。 b、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钢材温度不得高于材料所允许的始锻温度,如果锻压 设备发生故障而长时间停锻时,必须降低炉温或采取其它措施。 c、高、中合金钢和直径大于200㎜的高碳钢加热时应适当控制加热速度,可采取 适当降低装炉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的方法,以防形成内裂。 4 锻造 4.1 基本要点 4.1.1 操作者在锻打之前,必须熟悉锻件图及锻造工序,准备好自检量具和工具。 4.1.2 根据工艺规定,使用相应锻压设备。 4.1.3 材料达到锻造温度(可目测或用光学高温计测量)即可出炉锻造,在操作时避免局部过冷,工模具要预热到足够温度,操作要迅速,又要避免局部重复打击。 4.1.4 严格控制终锻温度,不允许在高出规定终锻温度太高的温度下停止锻打,否则会形

金属锻造环保措施的改进分析

金属锻造环保措施的改进分析 【摘要】金属锻造在机械加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金属锻造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清洁生产的概念逐渐融入金属锻造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本文分析了金属锻造行业的污染现状,并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金属锻造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金属锻造;环保措施;可持续发展 绪言 金属锻造是金属压力加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实现金属塑性变形,达到要求的金属(锻)件形状尺寸。近年来,金属锻造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因此锻造行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普及是其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分析金属锻造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强调了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从原材料的使用、脱膜剂的选择、加热炉的加热介质改进以及锻造设备的改进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废弃物的排放。 一、金属锻造产生的污染现状分析 金属锻造使用的原料较多并产生较多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等。近年来,金属锻造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空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后造成慢性疾病或者直接致癌。金属锻造产生的工业噪声对人们的生理提出新的挑战,越来越严重的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头晕、耳鸣、嗜睡等多种健康问题,严重者引起神经系统紊乱。金属锻造产生的水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直接因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增加了水资源中有机物的含量,甚至一些有毒性的废水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二、清洁生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清洁生产的生产模式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源头上)消除危害。清洁生产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三个方面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对金属锻造企业来说,首先,清洁生产促进了企业工艺的改进,生产原料成本下降;其次,金属锻造通过对新能源的使用,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使锻造能源的前期投资成本降低。 三、金属锻造行业的环保举措 1、降低金属原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下料方式分类,其中使用较广的金属切割机床下料会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