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教学文稿

最新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教学文稿
最新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教学文稿

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

水泥电线杆按照截面可以分为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电线杆,其中在国内比较常用的为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环形混凝土电杆又可以分为锥形杆和等径杆,锥形杆的稍径一般为φ150mm-φ470mm,锥度为1:75,壁厚在50mm左右;等径杆外径一般为φ300mm-φ400mm,壁厚亦为50mm左右。

在架空线路中或者安装电杆配件时需要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抱箍,在等径杆上那幢抱箍时较为简单,知道具体的稍径即可。在锥形杆上安装抱箍时,如果抱箍尺寸过大,则需要在里面塞铁片;如果抱箍过小,则抱箍和电线杆不能贴合,若上下移动抱箍,则会影响了电力金具的垂直尺寸,可见获知锥形杆上某一位置的尺寸对于安装十分必要。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标准化图集来查看所需抱箍的尺寸,但城乡安装施工人员手里都没有标准化图集,就算手中有图集,上面也都是一些典型的标准化抱箍安装尺寸,在现实施工中,许多业主需要在电线杆上进行非标安装,图集上很难查到;另一方面,各类国标抱箍造价昂贵,很多施工队会自己去根据尺寸量身定做,不仅在经济上划算,安装也会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讲一下电线杆的相关尺寸和抱箍的直径计算方法,以便广大电力施工部门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安装。

一、知道电线杆的稍径(最细一端直径),如何算出电线杆底径?

我们可以根据底径计算公式(底径=L/75+稍径)来得出,其中底径是指电线杆大头直径,L是指电线杆的总长度,稍径是指电线杆最细一端直径。

比如:已知某电杆为国标环形预应力电杆,型号为φ190-12m,求该电杆底径。

解:稍径为190mm,长度L为12000mm,则底径=12000/75+190=350mm

二、已知电线杆稍径,如何算出距电杆顶端任意位置的直径?

这是我们在安装抱箍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算法,具体算法和上面计算底径的方法大同小异,计算公式为D1=L1/75+稍径,其中D1为距电杆顶端任意位置直径,L1为距电杆顶端任意处长度,稍径为电杆最细一端直径。

比如:已知电杆型号为φ190-15m,据电杆顶端1200mm需放置抱箍一副,求抱箍直径。

解:抱箍直径=1200/75+190=206mm,所以需要抱箍直径为206mm。

三、在知道电线杆任意一处直径时,求距离其某一位置处直径。

当某一位置位于任意一处的上方时(即靠近电杆小头位置),D1=D2-L1/75;当某一位置位于任意一处下方时(即靠近电杆大头位置),D1=L1/75+D2。其中D1为所求位置直径,L1为已知位置和所求位置直线距离,D2为已知位置直径。

其实电线杆尺寸和抱箍直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其计算公式均为D1-D2=L/75。此计算法则适用于所有锥度为1:75的锥形杆,在日后的施工安装中,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希望上述电线杆尺寸计算方法可以帮到你们!

水泥电线杆埋深标准

水泥电线杆埋深标准,电线杆埋多深,6米电线杆埋1米深,8米水泥杆埋深1.5米,10米水泥电杆埋深1.8米,12米电线杆埋深2米,15米电线杆埋深2.5米,18米电线杆埋深3米,21米电线杆埋深3.5米。电线杆埋深计算方法,一般按水泥杆的总长度的六分之一计算。一.GE检测控制技术公司

通过智能化、差异化和集成化科技的应用,提高客户关键工业资产的生产力。GE检测控制技术业务是一个行业领先的创新者,业务涉及传感测量、无损检测技术、状态监测、流体过程技术及自动化优化控制领域,帮客户实现精确、高效和安全的增值增产目标。旗下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电力、运输、医疗等行业。我们在25个国家拥有超过40家企业,隶属于GE能源集团,为工业客户提供更环保、更智能、更高效的资产健康解决方案。

精确:现代化社会无论是产品对高科技元素的要求以实现更多节能降耗,还是现代化工厂过程控制对各类参数的监测,从流量、微量水、气体测量,到温度、电信号、压力等的传感与校验,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反馈。

高效:增产增效是现代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超声、涡流、射线、视频内窥镜等无损检测科技的应用将生产力的利用提高到崭新的层面。无缝化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更为全厂运营管理提供可靠保证。

安全:从半个多世纪来享誉全球的本特利内华达状态监测系统及远程诊断,到新近推出的管道腐蚀在线监测,我们每年为工业资产运营安全和捍卫资产完整性不断推陈出新。

检测科技

?超声波检测(常规便携式探伤仪、相控阵、TOFD探伤仪、在线腐蚀壁厚监控仪、测厚仪、硬度计、力矩测量仪、探头)

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关于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弯曲余量是一种用来计算构建特定半径和角度折弯所需的平整钣金件展开长度的方法。计算考虑了钣金件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及其它材料属性(如Y 和K 因子)。 展开长度计算还对折弯区域中的拉伸进行了补偿。当折弯或成形钣金件时,中性折弯轴外的材料通常受拉伸,中性折弯轴内侧的材料受压缩。通过建立适当的材料说明和精确计算展开长度的公式,可自动考虑此材料特性。 精确的展开长度计算可用来在实体模型中捕捉设计意图,还可开发出制造商在制造实际产品时可使用的精确展平模型。养成先确定如何计算展开长度的习惯。 使用以下方法之一来在设计中计算展开长度: 1.系统缺省方程(System default equation) - 只用Y 或K 因子计算展开长度。 2.提供的折弯表(Provided bend table) - 用预定义的、标准折弯表计算展开长度。 3.定制的折弯表(Customized bend table) - 用在Pro/Table 中定制的折弯表计算展 开长度。 如果未将定制的折弯表指定给零件,则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展开长度: 注意:如果展开长度计算不准确,可直接修改该值或将唯一的折弯表指定到设计中,从而覆盖该值 关于Y 和K 因子 Y 和K 因子是由钣金件材料的中性折弯线(相对于厚度而言)的位置所定义的零件常数。中性折弯线位置基于在设计中所用的钣金件材料类型的数字参照。数字参照范围从0到1。如果引用Y 和K 因子,数字参照可以是负数,数字越小代表材料越软。在设计中,Y 和K 因子是计算展开长度(在制作特定半径和角度的折弯时需要的平整钣金件长度)所必需的元素。但是,中性线的长度等于展开长度。 K 因子是从中性折弯直线到内部折弯半径的距离与材料厚度之间的比例。K 因子的计算公式为k 因子= δ/T。 使用K 因子确定Y 因子。

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教案资料

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

水泥电线杆和抱箍尺寸如何计算 水泥电线杆按照截面可以分为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电线杆,其中在国内比较常用的为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环形混凝土电杆又可以分为锥形杆和等径杆,锥形杆的稍径一般为φ150mm-φ470mm,锥度为1:75,壁厚在50mm左右;等径杆外径一般为φ300mm-φ400mm,壁厚亦为 50mm左右。 在架空线路中或者安装电杆配件时需要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抱箍,在等径杆上那幢抱箍时较为简单,知道具体的稍径即可。在锥形杆上安装抱箍时,如果抱箍尺寸过大,则需要在里面塞铁片;如果抱箍过小,则抱箍和电线杆不能贴合,若上下移动抱箍,则会影响了电力金具的垂直尺寸,可见获知锥形杆上某一位置的尺寸对于安装十分必要。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标准化图集来查看所需抱箍的尺寸,但城乡安装施工人员手里都没有标准化图集,就算手中有图集,上面也都是一些典型的标准化抱箍安装尺寸,在现实施工中,许多业主需要在电线杆上进行非标安装,图集上很难查到;另一方面,各类国标抱箍造价昂贵,很多施工队会自己去根据尺寸量身定做,不仅在经济上划算,安装也会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讲一下电线杆的相关尺寸和抱箍的直径计算方法,以便广大电力施工部门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安装。 一、知道电线杆的稍径(最细一端直径),如何算出电线杆底径? 我们可以根据底径计算公式(底径=L/75+稍径)来得出,其中底径是指电线杆大头直径,L是指电线杆的总长度,稍径是指电线杆最细一端直径。

比如:已知某电杆为国标环形预应力电杆,型号为φ190-12m,求该电杆底径。 解:稍径为190mm,长度L为12000mm,则底径=12000/75+190=350mm 二、已知电线杆稍径,如何算出距电杆顶端任意位置的直径? 这是我们在安装抱箍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算法,具体算法和上面计算底径的方法大同小异,计算公式为D1=L1/75+稍径,其中D1为距电杆顶端任意位置直径,L1为距电杆顶端任意处长度,稍径为电杆最细一端直径。 比如:已知电杆型号为φ190-15m,据电杆顶端1200mm需放置抱箍一副,求抱箍直径。 解:抱箍直径=1200/75+190=206mm,所以需要抱箍直径为206mm。 三、在知道电线杆任意一处直径时,求距离其某一位置处直径。 当某一位置位于任意一处的上方时(即靠近电杆小头位置),D1=D2-L1/75;当某一位置位于任意一处下方时(即靠近电杆大头位置),D1=L1/75+D2。其中D1为所求位置直径,L1为已知位置和所求位置直线距离,D2为已知位置直径。 其实电线杆尺寸和抱箍直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其计算公式均为D1- D2=L/75。此计算法则适用于所有锥度为1:75的锥形杆,在日后的施工安装中,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希望上述电线杆尺寸计算方法可以帮到你们!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给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提高。 一、规范规定,图集要求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3.1条、第5.3.2条分别规定: 第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第5.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03G101-1规定 (1)对箍筋弯钩的要求(03G101-1第35页)(见图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如果箍筋直径d≤6.5时,10d≤65mm,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 (2)混凝土保护层(03G101-1第33页)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 ,由上表中可知,针对不同构件、不同部位,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保护层设定为25mm 的推导结果肯定也是不准确的 二、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度外包尺寸(图二)。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因此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从外包尺寸中扣除度量差值,这一工作是对外包量度长度的调整。 轴线尺寸L 1-量度尺寸(外包尺寸)L 2=弯曲调整值δ 图一 图二 1、90度弯钩的计算(图三)

暗柱箍筋计算

暗柱箍筋要计算长度和根数,长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在《算量就这么简单》框架实例篇框架柱一节已经讲过,但因2010 规范保护层变化,当时推导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有所变动,这里将变动部分重新推导给大家,至于135°弯钩的延伸长度1. 9 d 的推导过程仍按《算量就这么简单》一书进行计算。 ( 一) 箍筋长度计算 我们仍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1.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19 所示。 图2. 5. 19 老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上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主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 2. 新规范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如图2. 5. 20所示。

图2. 5. 20 新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上式中b为截面b边尺寸,h为截面h边尺寸, c为箍筋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直径。 2.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1 所示。 ( 2) 新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2 所示。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抱箍计算

武冈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三合同段 (K21+400~K32+300) 中国中铁 盖梁施工抱箍 受力计算书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靖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盖梁施工抱箍受力计算书 一、抱箍结构设计 抱箍具体尺寸见抱箍设计图,主要包括钢带与外伸牛腿的焊接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牛腿为小型构件,一般不作变形计算,只作应力计算。 二、受力计算 1、施工荷载 1)、盖梁混凝土和钢筋笼(2**=方,平均密度吨/3m)自重为: ×=(吨) 2)、钢模自重为:吨 3)、支垫槽钢(采用10型槽钢,理论线密度10kg/m,共17根,每根长)自重为: ××17=(吨) 4)、工字钢(采用40b型工字钢,理论线密度为m,共2根,每根长18m)自重为:2×18×=(吨) 5)、连接工字钢的钢板(共4块,每块重79kg)自重为: 4×=(吨) 6)、钢模两翼护衬(单侧护衬重150kg)自重为: 2×=(吨) 7)、施工活荷载: 10人+混凝土动载+振捣力=10×+×+=(吨) 8)、总的施工荷载为: ++++++=(吨) 9)、考虑安全系数为,则施工总荷载为: ×=(吨) 10)、单个牛腿受力: ÷=(吨) 2、计算钢带对砼的压应力 σ可由下式计算求得: 钢带对立柱的压应力 1 μσBπD=KG 1 其中: μ—摩阻系数,取 B—钢带宽度,B=600mm D—立柱直径,D=1800mm K—荷载安全系数,取 G—作用在单个抱箍上的荷载,G=848kN σ=KG/(μBπD)=×848×1000/×600××1800)=<[]cσ 则: 1 =,满足要求。 其中: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如图7) 如图7,此种折弯只需考虑下模V形槽中心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即可确定.通常H值为H≥3.5 T+R (R 在1mm 以下) 2.U形折弯.

箍筋类型及计算方法

03G101图集第十页箍筋的几种类型详述怎样看懂箍筋图示 答:1、03G101—1图集第十页把箍筋类型,分为7个类型; 2、把矩型柱用h(表示高),b(表示宽)。把圆型柱用D(表示圆柱直径)。 3、把矩型柱箍筋类型,分为5个类型, a、箍筋类型1下用了括号(m×n),m是什么?m是竖向(长度等于h)箍筋的肢数,n是什么?n是水平向(长度等于B)箍筋的肢数。 b、箍筋类型1(m×n)即为(4×4),哪么(4×4)又如何组成呢? 图中有3个135°弯钩的交叉奌,表示有3个封闭的两肢箍组成。 C、这3个封闭的两肢箍如何弯呢? 1个最大箍筋的按(b×h扣保护层弯制而成)。另1个箍筋按(b扣保护层得的长度除3,取其1/3长度,即扣保护层后的b/3,h向仍按最的尺寸弯制而成),再1个箍筋按(h扣保护层得的长度除3,取其1/3长度,即扣保护层后的h/3,b向仍按最的尺寸弯制而成)。简洁点:另2箍筋个,一边各按最大箍筋一边的1/3取值,另一边不变弯制而成。 d、在本页下方有一个示例:箍筋类型1(5×4),它是由3个封闭的两肢箍加1个单肢箍(工地上称它为拉筋)组成。只要把1个单肢箍拿掉,即为上面所述的箍筋类型1(4×4)了,但竖向的内箍短边长度要改成(b扣保护层得的长度除3,取其1/3长度,即扣保护层后的b/3,h向仍按最的尺寸弯制而成)。 4、看了示例,告诉我们单肢箍在图内只有单个135°弯钩表示。两肢箍是由135°弯钩的交叉奌表示。Y(圆形箍)是由两个180°弯钩相对表示。 5、箍筋类型2,两肢箍筋。 6、箍筋类型3,外两肢,内箍是八边形箍筋组成。 7、箍筋类型4,外两肢,内箍是圆形箍筋组成。 8、箍筋类型5,(4×4+Y)箍筋组成。 9、箍筋类型6,圆形箍筋。 10、箍筋类型7,(图示有误少圆形箍筋),一圆四根单肢箍组成。

电杆尺寸数据及计算

电杆尺寸数据及计算 来源:《电世界》(转摘) 作者:时间:2010-11-13 点击:145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俗称水泥电杆)在城镇、工矿、农村遍地皆是。其尺寸在相关手册可查,但大多不完全。 架设线路或安装设施要用到大量的各类抱箍。由于电杆是有锥度的(1/75),抱箍 过大,要往里塞铁片;抱箍过小,则不能贴合。若上下移动抱箍,又影响了垂直尺寸。(还有一种等径杆,没有锥度,用得也少,本文不讨论)。 ΦLX2=LX2/75+Φ梢=600/75+190=198mm RLX1=198/2=99mm ΦLX3=LX3/75+Φ梢=1600/75+190≈211mm RLX1=211/2≈106mm ΦLX4=LX4/75+Φ梢=2400/75+190=222mm RLX1=222/2=111mm ΦLX5=LX5/75+Φ梢=7700/75+190≈293mm RLX1=293/2≈147mm ΦLX6=LX6/75+Φ梢=15000/75+190=390mm Φ底=ΦLX6=390mm 答:各处抱箍的半径依次为:96mm;99mm;106mm;111mm;147mm;电杆底径390mm。(注:上述各抱箍如果决定制作,也可以5mm为档次,依次制作为:95、100、105、110、150;如决定购买,因商品化所限,只可以选相近的整数,比如依次为:100、100、110、110、150) 三. 从地表往电杆上方任意高度处的直径:ΦLS=Φ底—(LS+L埋)/75 (3) LS——从电杆地表处往上,所选高度(mm);L埋——电杆埋设深度(mm)(可参考表1) ΦLS——LS处的直径(mm);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 就是板厚)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 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 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 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 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时, K=0≤T'1. 当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1.5时, K=0.4T'T'a. 当0.3 2.5时, K=0.35T'T≤b. 当1.5 2.5时, K=0.3T/c. 当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0.3时,?当T K=0.5T 2.0时, 按R=0处理.≤注: R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5 时'1. 当T λ=0.5T 1.5时/ 2. 当T λ=0.4T

钣金冲压件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开冲压模的朋友和做钣金冲压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计算冲压件展开长度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方法,各种系数,各种公式,各种表格,各种软件也有自动展开的功能,但是很多都不够准确。 下面推荐的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值得收藏: 我们知道,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长度等于坯料长度的原则求得坯料的展开尺寸,如下图: 展开长度:L=L1+L2+L0 (其中L0 指的是中性层圆弧的弧长,注意,是弧长)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中性层的位移值xt,这个位移值的计算方法是材料厚度 t 乘以一个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即: 中性层位移值=xt

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 所谓的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在一些三维软件(如:Pro/E或SolidWorks)中也叫折弯 K 因子 那么重点来了,怎样才能计算出 x 值呢? 拜托,当然不用你来算,前辈们早已算好了,折弯内 r 角与材料厚度 t 的比将决定 x 值的大小,下表直接查来就是了: 钣金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x (K因子) 知道了位移值,就知道了中性层圆弧的半径R ,据据折弯角度a 的大小,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中性层圆弧的弧长L0 ,再加长直边长度L1 和L2 ,就是工件的展开尺寸了。 重要小贴士:

1、r/t 值如果表格中没有,可以按下表已有数据近似推算。 2、现在估计没人会再去手工计算弧长L0 ,因为有CAD嘛,只需要按r/t 的值查出x 值(K因子),乘以料厚t,就是中性层位移值,将折弯内r 用偏移命令向外侧偏移该值,再直接量出弧长就行了。 3、如果有多处折弯的,可以偏移所有直边和内r ,并合并为多线段,查特性即可得到多线段的长度尺寸,也就是总的展开长度。 4、Pro/E或SolidWorks钣金折弯可以自动进行展开,很多人都觉得不准,其实奥秘就在于K因子。软件中有默认的K因子,这个默认值是基于r/t=1.0的情况下,也就是3.2左右,如果内折弯 r 角与材料厚度不同(r/t不是1.0),算出来的尺寸当然不准。怎么办呢?很简单,按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修改默认的K因子数值,这样在软件中自动展开的尺寸才会更准确。

抱箍法

三、盖梁无支架施工的受力验算 以南环高速公路A7.2标兴塔立交桥为例。 1、荷载集度q的确定 普通砼重力密度取25KN/m3,取32#墩盖梁为验算依据,砼体积为25.3m3,则砼总重力为632.5KN,盖梁长L为15.6m,宽1.5m,两条“工”字钢共同承受荷载,对其中一条“工”字钢进行验算即可,施工过程中会有施工荷载,按常规取1.4系数。 因此荷载集度为:q=1.4G/L/2,经计算得28.35KN/m 2、应力验算 拟取I32a工字钢,则E=2.1×105MPa, Ix=11075.5×104mm4,W=692.202cm3,施工过程中最不利荷载时假设为以下两种形式: (1)以普通盖梁立柱形式为例,立柱间距为4.5m;(2)以26#墩北幅,30#墩南幅盖梁立柱形式为例,立柱间距为5.6m。 1)“工”字钢法向应力验算σ= ≤[σ].................... 公式I 式中: M─受力弯矩,取最大弯矩Mmax= W─截面抵抗矩 [σ]─容许应力,查规范得210MPa 第一种情况:经计算得M1max=71.76 KNm σ=103.67MPa≤[σ]=210MPa 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经计算得M2max=111.16 KNm σ=160.59MPa≤[σ]=210MPa 满足要求 (2)“工”字钢抗剪应力验算τ= ≤[τ].................... 公式II 式中:Q─剪力 A─截面积,查规范得67.05cm2 [τ]─容许剪应力,查规范得120MPa 施工过程中出现最不利荷载布置形式出现在第(2)种: 最大剪力在Q2处,经计算得Q2max=198.45 KN 剪应力τ=23.77MPa≤[τ]=120MPa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施工过程中,挠度最大会发生跨中。 fmax= ≤[f]........................公式III 式中:q─均布荷载 l─计算跨径 E─弹性模量 I─惯性矩 [f] ─容许挠度,查规范得 第一种情况:经计算得f1max=6.51mm,[f]= 7.5mm 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经计算得f2max=15.61mm,[f]= 9.3mm 不满 足要求,需加支撑,在两立柱间加设钢管脚手架支撑,加支撑后由第(1)种验算得知满足要求。 4、悬臂部分受力验算 等效荷载集度: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K因子计算方法: K系数是指钣金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率。通常,金属薄板的外层会受到拉应力的拉伸,而内层会因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个纤维层,称为中间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部分的毛坯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因为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变形大时中性层将向内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使用横截面的中性层来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如果中性层的位置用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其中R为内弯曲半径/ mm;t为材料厚度/ mm;K是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中性层位置 钣金弯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中性层展开的原理,毛坯的总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的长度之和。弯曲部分

图2钣金弯曲图 其中,l是零件的总展开长度/ mm;α是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是超出弯曲部分的起点和终点的部分的直线端长度/ mm。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确切的弯曲展开长度。可以看出,只要确定参数k,就可以计算出l,并且参数K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部弯曲角度R。通常,当R / T为0.1、0.25、0.5时,1、2、3、4、5,≥6,相应的K因子分别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通用零件的R / T值均在1,因此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计算出的钣金弯曲的展开长度仍然非常准确。对于R / T≥6的情况,金属板在弯曲时不会再次变形,因此中性层等于中心层,并且K因子相应地变为0.5。计算相对容易。唯一的影响是弯曲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完成。下面的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 / 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并且K系数已成为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K系数的合理选择大大地减少了流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箍筋预算及下料长度计算分析

箍筋预算及下料长度计算分析 摘要:本文查阅了大量资料,针对目前很多工程师、造价师及许多钢筋计算软件对箍筋预算及下料长度计算方法混乱状况,重新理清思路,详细推导出箍筋预算及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理论与经验数据相结合,拟起到正本溯源,剔除谬误,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箍筋下料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值 一、理论计算方法: (一)、概念:所谓的钢筋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都是以量度尺寸(或外包尺寸)与中轴线长度的比较而得出的一个理论近似差值(为什么说是理论近似差值,原因一是首先由平面假设假定钢筋中轴线在钢筋弯曲后长度不变,实际上会有微小改变;二是影响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大小的钢筋弯曲半径取值取决于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施工验收规范、加工工艺标准、构造要求、加工机械等多方面的因素)。 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 (二)、135°/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 1、按外包尺寸计算: l= 箍筋外包周长-3个90度弯曲调整值+2个135度弯钩增加值 (1)、抗震结构 l=箍筋4边外包尺寸-3×1.75d + 2×11.87d 即l=2(b-2a s+2d)+2(h-2a s+2d)-1.75d×3+11.87d×2 =2(b+h)-8a s+26.5d =内包尺寸周长+26.5×箍筋直径

图1 注:箍筋“135度弯钩增加值”计算时取的11.87d实际上是弯钩平直段长度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87d。 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87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图1所示,我们假设A边的外包尺寸是A; 如果按照中轴线计算“A边平直段边长+弯钩弯曲段长度”那么是: A-(D/2+d)+135/360×3.14×(D/2+d/2)×2(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 此时用上面的式子减外包尺寸A的结果就是量度差值:1.87d ;与“135度弯钩增加值”的推导同理,“90度弯曲调整值”取的是1.75d(按D=2.5d)。 (2)、一般结构(非抗震区),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 l=2(b-2a s +2d)+2(h-2a s +2d)-1.75d×3+6.87d×2 =2(b+h)-8a s +16.5d =内包尺寸周长+16.5×箍筋直径 式中:b—构件截面宽; H —构件截面高; d —箍筋直径; as —主筋保护层厚; 2、按中轴线长度计算(抗震结构): 设b,h分别为截面边长,as为主筋保护层厚,箍筋弯曲直径(中线)为3.5d,长度均按箍筋中线尺寸计算。 l=4个直线段+3个90度弧线段+2个135度弧线段及平直段(10×箍筋直径) =((b-2as-3.5d)+(h-2as-3.5d))×2 +4d+π×3.5d×90/360×3 +(π×3.5d×135/360 +10×d)×2 =(b+h)×2-8as-10d +3.5π×(3/4+2×3/8)×d+20d =(b+h)×2-8as +(3×3.5π/2+10)×d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

电杆尺寸数据及计算

电杆尺寸数据及计算在城镇、工矿、农村遍地皆是。其尺寸“环 形钢筋混凝土电杆”(俗称水泥电杆) 在相关手册可查,但大多不完全。 架设线路或安装设施要用到大量的各类抱箍。由于电杆是有锥度的(1/75),抱箍过大,要往里 塞铁片;抱箍过小,则不能贴合。若上下移动抱箍,又影响了垂直尺寸。(还有一种等径杆,没有 锥度,用得也少,本文不讨论)。 ΦLX2=LX2/75+Φ梢=600/75+190=198mm RLX1=198/2=99mm ΦLX3=LX3/75+Φ梢=1600/75+190≈211mm RLX1=211/2≈106mm ΦLX4=LX4/75+Φ梢=2400/75+190=222mm RLX1=222/2=111mm ΦLX5=LX5/75+Φ梢=7700/75+190≈293mm RLX1=293/2≈147mm ΦLX6=LX6/75+Φ梢=15000/75+190=390mm Φ底=ΦLX6=390mm 答:各处抱箍的半径依次为:96mm;99mm;106mm;111mm;147mm;电杆底径390mm。(注:上述各 抱箍如果决定制作,也可以5mm为档次,依次制作为:95、100、105、110、150;如决定购买, 因商品化所限,只可以选相近的整数,比如依次为:100、100、110、110、150) 三. 从地表往电杆上方任意高度处的直径:ΦLS=Φ底—(LS+L埋)/75 (3) LS——从电杆地表处往上,所选高度(mm);L埋——电杆埋设深度(mm)(可参考表1) ΦLS——LS处的直径(mm); 高度”处。注:地表——指该电杆埋设后,在紧贴地面的“0 Φ190-12杆:Φ底3=350mm;LS=3500 mm; L埋3=2000mm; Φ170-10杆:Φ底4=303mm;LS=3500 mm; L埋4=2000mm; (注:各杆的埋深有规定,见附表1,该深度适合一般土质) Φ170-10杆:ΦLS4=Φ底4—(LS+L埋4)/75 =303—(3500+2000)/75=230mm 答:各杆抱箍的半径依次为:155mm;149mm;139mm;115mm。 四.对已经竖立的电杆,从地表处往上,任意长度的直径速算公式:ΦLS=Φ地表—13.3 LS …… (4) LS——从电杆地表处往上,所选长度(米); Φ地表——该规格电杆地表处的直径(mm),可实测(周长÷3.14); 例4. 有一已经竖立的水泥电杆,杆型未知。测得其地表处截面周长为1070mm。为了杆上灯具 设施维护方便,要做一组爬杆踏板:起始位置距离地面2.5米处,踏板彼此间距0.4米,到距离 杆顶2.2米处为止。求各踏板处的抱箍直径。 而如果是Φ190—14杆,则埋深2.77米,14米的杆埋得深一些是有可能的。 所以可近似确定:该杆型为Φ190—14杆 2. 计算踏板分布在电杆上所占的区间:14—2.2—2.5—2.7=6.6m 由于第一级踏板从2.5m(距地高度)起装,所以最末级踏板的安装高度(距地)为2.5+6.6=9.1m 注:对于已经安装的电杆,如果要在其上增加或移动装置,最好采用公式(4)。可以非常方便 的计算上面任意高度的抱箍尺寸。因为实测电杆地表处的周长,计算地表直径,可以排除电杆埋 深不确定的因素,使数据非常准确,并且公式(4)计算简便 附:表1——普通电杆的尺寸数据(部分、参考):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基本原理: 一圈螺旋筋展开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圆的周长和间距相当于两直角边。 可推导公式: L=H/h×√(D-2a+d)2π2+h2 式中:L-螺旋箍总长度(m)(其长度是连续不断的) h-螺旋箍螺距(m) D-构件断面直径(m) 2a-保护层厚度(m) d-螺旋箍直径(m) (D-2a+d)2π2+h2是在根号内的,且小括号后的"2"是整个小括号内数字的平方,π后的"2"是π的平方,h后的"2"是h的平方的意思. 或者: L=N*SQRT(h*h+(3.14*D)*(3.14*D)) D:直径 N:螺旋筋的环数 h:间距 还有: SQRT(H2+(π×D×(H/h))2)+ π×D×3+12.5d H: 构件高 h: 螺旋箍螺距 D: 螺旋箍直径 d: 螺旋箍钢筋直径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 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 135°、 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各种板厚、折弯角度展开尺寸计算方式.doc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t≦0.8mm,K=0.45 b.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0.8mm,K=0.45 b. 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4.00 0.475t 4.00 0.49t 2.60 0.49t 3.00 0.47t 3.00 0.48t 2.40 0.48t 2.00 0.455t 2.00 0.47t 2.20 0.46t 1.80 0.45t 1.80 0.46t 2.00 0.44t 1.50 0.44t 1.50 0.45t 1.80 0.42t 1.00 0.42t 1.00 0.44t 0.80 0.405t 0.80 0.43t 0.60 0.385t 0.60 0.42t 0.50 0.38t 0.50 0.41t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0.30 0.42t 0.30 0.38t 0.20 0.41t 0.20 0.36t 0.10 0.31t 0.10 0.35t 0.01 0.255t 2)SPCC,SECC,SUS301,SUS304,SUS430,SPTE,SK5,SK7,铜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抱箍计算书

3.3.3钢抱箍及主梁、分配梁安装 钢抱箍安装前要根据设计盖梁底标高、底模厚度、分配梁厚度、主梁高度准确计算出钢抱箍顶面位置,并将钢抱箍顶面位置用石笔画在立柱上。再用起重机分片或整体吊装钢抱箍,然后将主梁(槽钢)放到钢抱箍上,并用对拉螺杆将两主梁对拉起来。最后在主梁上摆放好分配梁。钢抱箍、主梁、分配梁安全验算。 (1) 主梁计算 ①荷载计算: a) 盖梁自重荷载P1 P1=γBH=26KN/m3×1.8 m×1.4m=65.6KN/m, 换算到每根主梁:均布荷载q1=P1/2=32.8KN/m; b) 模板、分配横梁自重 分配横梁采用[10槽钢,间距50cm,q2=0.12×2/0.5×7.5/2=0.15KN/m; 模板自重q3=0.5×(2×1+1.9×1×2)/2=1.45KN/m; c) 施工荷载(人员、机具、材料、其它临时荷载) 按q4=2.5KN/m均布荷载计; ②荷载组合: q=q1+q2+q3+q4=32.8+0.5+1.45+2.5=37.25KN/m; ③计算简图: ④计算: a) 解除B点约束,代以支反力R B,用力法解得R B=q(6a2+5b2)/(4b)=463.5KN,R A=q(a+b)-R B/2=200.7KN,

b) 弯矩图: c) 最大弯距: A 、 B 点弯矩:M 1=-1/2×q×2.42=-2.88q=-155.1KN·m , 跨中弯矩 :M 2=1/2×q×(32-2.42)=1.62q=87.2KN·m , 则:M max =M 1=155.1KN·m ; d) 截面抗弯模量W 拟选用工字钢为主梁,允许应力[σ]=170MPa , [σ]=M max /w , w= M max /[σ]=155.1×103/(170×103)=0.91m 3=910cm 3, 初步选用40a 工字钢W=1090cm 3>910cm 3,可满足强度要求; ⑤ 挠度验算: 将均布力q 由A 、B 点分成三段进行挠度叠加计算,计算结果公式如下(以竖直向上位移为正): a) c 、d 点挠度: EI q EI l l M EI l ql l l EI ql y c 2832.3624)34(242113211231-=??+?++-=, b) 跨中挠度: EI q EI ql EI l y 915.3384516M 242221-=-??-=跨中, c) 最大挠度验算: I40a 惯性矩:I=21720cm 4=2.172×10-4m 4 ,弹性模量E=2×105MPa , 221qa 22 1q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