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名词解释

荒漠化防治名词解释
荒漠化防治名词解释

荒漠化防治名词解释(基础知识)

1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该定义明确了以下三个问题(慈龙骏,1995):

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起因和发展的;

②“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

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2 土地——土地是指具有陆地生物生产力的系统,由土壤、植被、其它生物区系和在该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生态及水文过程组成。

3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乃至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干燥半湿润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多样性的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③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

4 荒漠化防治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为治理和预防土地荒漠化所采取的各种工程的、生物的、农业的和综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其中包括营造的各种类型防护林体系、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的草场植被的人工播种及复壮更新措施、集约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以及为防治风蚀所设置的机械沙障、实施的化学与力学固沙工程等,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修建的各种拦沙蓄水、防洪护岸工程和梯田工程等,为治理土壤盐渍化所建立的排水工程和实行的冲洗改良措施、灌溉淋盐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

5. 草原——草原指由耐寒旱生多年生草本(以丛生禾草为核心)植被为主(有时由旱生小半灌木取代或两者共优)组成的植物群落。其中耐寒旱生植物的生态型包括中旱生、真旱生、强旱生。我国温带草原区植被类型依据生态──外貌原则,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其中草甸草原带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多年生草本,中下层渗杂有中生、旱中生草本层,中生灌木、小灌木层等。典型草原由典型旱生──真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

6. 风蚀荒漠化——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土地退化称为风蚀荒漠化。其主要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活动的影响,在风力侵蚀作用下,使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沉积、磨蚀等过程,造成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7. 沉降堆积——当风速减弱,使紊流漩涡的垂直分速小于重力产生的沉速时,在气流中悬浮运行的沙粒就要降落堆积在地表,称为沉降堆积。

8. 遇阻堆积——风沙流运行时,遇到障阻,使沙粒堆积起来,称遇阻堆积。

9. 尘暴或降尘现象——风沙流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湿润或较冷的气流,会被迫上升,这时部分沙粒不能随气流上升而沉积下来。两股风沙流相遇,即或在风向几乎平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干扰,降低风速,减小输沙的能力,从而使部分沙粒降落下来。在风沙流经常发生的地区,粒径小于0.05mm的沙粒悬浮在较高的大气层中,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粒和尘土就成为雨滴的凝结核随降雨大量沉降,成为气象学上的尘暴或降尘现象。

10.风沙流——指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当风速达到起沙风速时,砂粒在风的作用下,随风运动形成风沙流。风沙流是风对沙输移的外在表现形式。气流中搬运的沙量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风沙流结构。

11. 沙质荒漠化——简称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在风力作用下,产生风蚀劣地,粗化地表,片状流沙堆积及沙丘形态发展等风沙活动现象的土地退化过程。

12. 土壤流失——由于风及风沙流对地表土壤颗粒剥离、搬运作用,使土壤产生严重流失。

13. 磨蚀——由风力推动沙粒沿地面的冲击力而引起的作用.

14. 风蚀作用——由风的动压力及风沙流中沙粒的冲蚀、磨蚀作用,使地表物质被吹蚀和磨蚀,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质地粗化,结构变差,生产力降低,沙丘及劣地形成等土地退化的作用过程。

15. 蚀积原理——土壤风蚀原因及风沙运动规律

16. 侵蚀起动流速——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称为起动流速或临界流速。

17. 水力侵蚀作用过程——水流对地表泥沙作用过程包括剥离、搬运和堆积作用过程。

18.水流侵蚀作用——水流及其携带的泥沙通过冲蚀、碰撞和磨蚀等作用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叫水力侵蚀作用。

19. 下蚀或切蚀——水流切深床面称为下切侵蚀,简称下蚀或切蚀。

20. 塑源侵蚀——水流在源头与床面坡度突变处不断切深床面,并向上发展,使形成的沟谷源头后退,指向源头的侵蚀作用,又称塑源侵蚀。

21. 侧蚀——或叫旁蚀,则是水流拓宽床面的作用,它主要发生在水流弯曲处的凹岸,其作用强度受环流离心力和水流冲刷力控制。

22. 土壤侵蚀模数——指单位面积上每年侵蚀土壤的平均重量。

23. 沟谷密度——单位面积上沟谷的长度。

24. 地面割裂度——沟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数。

25. 水流搬运作用——水流挟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动坡面物质移动的作用,称为水流搬运作用,泥沙随水流搬运方式有悬移和推移两种。

悬移是较细小的泥沙在水流上举力作用下起动并进入水流以与水流相同的速度呈悬浮状态搬运的一种方式。

起动泥沙颗粒较大时,可在水流中回落到床面上时,对床面泥沙有一定冲击作用,使另一部分泥沙跃起进入水流,或起动泥沙沿床面滚动、滑动,称为推移。

26. 水流挟沙能力——在一定水流条件下,能够搬运泥沙的最大量称水流挟沙能力,或饱和挟沙量

27. 侵蚀率——由于水力侵蚀作用,使单位面积的坡面上可能最大的产沙量,被称为侵蚀率。

28. 层状侵蚀——坡面水流形成初期,水层很薄,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流路,多呈层流,速度较慢。在缓坡地上,薄层水流的速度通常不会超过0.5m/s,最大也在1~2m/s之间。因此,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的物质和一些松散物质,即形成层状侵蚀。

29. 细沟侵蚀——当降雨进行到,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饱和,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度流动的细小水流即漫流。随径流汇集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又继续接纳沿途降雨,因而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加,到一定距离后坡面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坡面冲刷,引起地面凹陷,随之径流相对集中,侵蚀力相对变强,在地表上会逐渐形成细小而密集沟,形成细沟侵蚀。

30.沟蚀——地表坡面薄层水流进一步汇集而形成股流,股流水流集中在沟槽中,冲刷侵蚀能量增强,一方面掏冲下覆土体,一方面进行侧蚀,不断地改变沟槽形态,形成形态各异的侵蚀沟,由于水流能量的差异,沟谷总是先出现细小沟谷,然后依次出现大型沟谷。

31. 重力侵蚀(下渗侵蚀)——由于水流下渗,增加了土体重力,同时下渗水浸泡使土体颗粒之间凝聚力减弱,当重力超过内摩擦力、凝聚力和根系的固持力时,就会发生滑坡、崩塌、泻溜等,造成土壤侵蚀,由于这类侵蚀的直接作用力主要是重力,故也叫重力侵蚀。

32. 混合侵蚀——水力对土壤侵蚀除了以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及下渗水流形式侵蚀外,还与其他营力共同作用或三种状态水营力交替作用对土壤产生混合侵蚀。最常见的混合侵蚀就是泥石流。

33.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34.土壤抗蚀性——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35. 土壤抗冲性——指在土壤抵抗径流对其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

36. 盐渍土——所谓盐渍土(或叫盐碱土)是指对作物生长有害的水溶性盐类(如NaCl 、Na2CO3等)在土壤中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达到对作物正常生长产生危害的土壤,是对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37. 盐渍化——盐类在土壤中积累形成盐渍土的过程称为盐渍化。

38. 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些不利措施,如大水灌溉,有灌无排,渠系严重渗漏,排水受阻,平原中高水位蓄水等引起含有可溶性盐的地下水位上升,使原来为非盐渍化的土壤或已经改良为非盐渍化的土壤,经过盐渍过程演变为盐渍化土壤。

39. 直播——用种子作材料,直接播于沙地建立植被的方法。

40. 植苗(即栽植)——以苗木为材料进行植被建设的方法。

41. 立地条件类型——实际上就是把环境条件一致或近似的沙地归类。可以理解为是这样的地段,在这些地段上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因子(如气候、肥力、水文、沙地流动性等)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就是植物生长的效果相同,在同样经济条件下应采取同样的措施,这样的地段总和就划为一个立地条件类型,也就是一个森林植物条件类型。

42. 立地条件类型地区——以控制本区水热条件的基本因素为依据,分映地带性大尺度气候差异,地域上是相连的完整区域。是分类系统的高级、中高级单位;

43.立地条件类型区——在上述大尺度地域划分的基础上,依据中尺度地域水热条件差异进一步划分,在地域上也是相对完整连片的区域。反映中尺度区域的气候差异;

44.立地条件类型组——由地域不相连接,但能重复出现的生态条件相似的立地类型组合,反映小尺度地域的差异(基质、水分、地形、地貌等);

45.立地条件类型——立地划分的基本单位,可落实到具体地块,是生态条件相同或近似的地段组合。46. 机械沙障——采用柴、草,树枝、粘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此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及地貌状况等目的,统称机械沙障。

47.沙障孔隙度——通常把沙障孔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叫做沙障孔隙度。

48. 沥青乳液——又叫乳化沥青,它是要乳化剂存在条件下,通过乳化设备将沥青以微粒形式分散于水中的两相体系。其中的沥青微粒叫做分散相或内相,水叫做连续相或外相,这种乳液又称水包油式乳液。

49. 风力治沙——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50. 水力拉沙——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水力定向控制蚀积搬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51. 拉沙修渠——利用沙区河流、海水、水库等的水源,自流引水或机械抽水,按规划的路线,引水开渠,以水冲沙,边引水边开渠,逐步疏通和延伸引水渠道。它是水利治沙的具体措施。

52. 引水拉沙造田——利用水的冲力,把起伏不平、不断移动的沙丘,改变为地面平坦、风蚀较轻的固定农田。这是改造利用沙地和沙漠的一种方法,是水利治沙的具体措施。

53. 引水拉沙筑坝——引水拉沙筑坝即利用水力冲击沙土,形成沙浆输入坝面,经过脱水固结,逐层淤填,形成均质坝体。用这种方法进行筑坝建库,称为引水拉沙筑坝,俗称水坠筑坝。

54. 水蚀工程防治技术——即水土保持工程,指应用工程的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55. 斜坡——指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地段,包括坡面、坡顶及其下部一定深度的坡体。

56. 斜坡固定工程——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组成斜坡的岩体和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植物固坡措施等。

57. 山坡截流沟——为拦截径流而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横坡修筑的水平的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田间地头。山坡截流沟与梯田、涝池等田间工程及沟头防护等措施相配合,可保护田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等。

58. 梯田——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它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台阶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梯田是一种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地形,拦蓄雨水、减洪减沙,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增加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任用。

59. 沟床固定工程——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包括沟头防护、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水山洪流速。

61. 谷坊——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在侵蚀沟道上游的横向挡水拦沙建筑物,又名防冲坝、沙土坝等。高度一般小于3m。

62. 拦沙坝——布置在沟道中游,以拦截山洪及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的拦挡建筑物。

63. 淤地坝——修在沟道中下游地段,以拦泥淤地发展生产为目的的拦挡建筑,一般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其作用为拦泥淤地、发展生产、荒沟变良田;稳定和抬高侵蚀基准,稳定两侧沟坡;蓄洪,拦泥、削峰、减轻下游的压力。

64. 坝系——指在一个流域中,建多个淤地坝,各坝位置不同,功能不尽相同,形成拦泥、生产、防洪、灌溉相结合的功能单位。

65. 土坝——由土料填筑而成的挡水建筑物,是淤地坝和小型水库采用最多的一种坝型。土坝按土料组合和防渗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均质土坝、心墙土坝、斜墙土坝和多种土质坝等;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碾压式土坝、水中填土坝和水力冲填坝等。

66. 护岸工程——沟道中的护岸工程的作用为防止滑坡及横向侵蚀、防止山坡崩塌的危胁、保护谷坊、拦沙坝等建筑物等。护岸工程一般分为护坡工程与护基(或护脚)工程。

67. 治滩造田——通过工程措施,将河床缩窄、改道、裁弯取直,在治好的河滩上,用引洪放淤的办法,淤垫出能耕种土地,以防止河道冲刷,变滩地为良田。

68. 山洪排导工程——指在荒溪冲积扇上,为防止山洪及泥石流冲刷与淤积灾害而修筑的排洪沟或导洪堤等建筑物。其目的在于保护居民生命及建筑物等财产安全。

69. 水库的特征曲线——即水库面积曲线和水库容积曲线。水库建成后,随着水库水位不同,水库的水面面积也不同,这个水位与面积的关系曲线简称为水库面积曲线,该曲线根据库区地形图绘制。

70. 山地灌溉——主要是指直接为山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排水系统和山区灌溉方法,它是干旱、半干旱山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灌溉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取水枢纽、灌溉渠系、防洪排水系统、蓄水工程、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

71. 冲洗技术——指在冲洗改良盐碱地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的冲洗灌水技术。包括:冲洗地的田间工程布置和规格。

72. 间歇冲洗——所谓间歇冲洗,即指冲洗过程中每次灌水冲洗后,待地面落干,隔一定时间再灌下一次水继续进行冲洗。

73. 生态农业——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是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理论,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张壬午,1992)。

74.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按照需要,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及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75.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76.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多种农业生物按营养关系联结成的链状和网状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77. 食物链结构——生物按食物需要组合而成的链状或网状结合方式。

78. 初级生产也称第一性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积累能量的过程。

79. 初级生产力——绿色植物为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积累能量或物质的速率称为初级生产力,或称第一性生产量,以每年每平方米合成的干物质克数或积累的能量千卡数表示(g/m2.a)或kcal/m2.a)。77. 初级生产量包括总初级生产量(Pg)和净初级生产量(Pn)两部分,总初级生产量是包括在呼吸作用中被消耗掉的有机物质(R)在内的光合作用的总速率,所以也称为光合作用总和,即Pg=Pn十R;净初级生产量是指除掉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后的初级生产量,即Pn=Pg,Pg=-R。

80. 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存。

81. 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次级生产采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被消化,很大部分以粪的形式被排出体外,从被采食的初级产品中减去粪能,叫做消化能。但消化能也不是全部被动物利用,其中一部分以尿素或尿酸形式从尿中排出,一部分以甲烷及氢的气体形式排出,从消化能中减去尿能和气体能后叫做代谢能。动物在进食过程中还要消耗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排出体外,叫做热增耗。从代谢能中扣除热增耗,叫做净能.

82. 物理信息——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它包括声、光、色、热、湿度、重(压)力、磁力、摩擦信息等。

83. 化学信息——生物在特定条件下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分泌出特殊或具有一定气味的化学物质,在生物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称为化学信息。如:动物捕食、交配、进攻、防御时发出的各种化学信息。

84. 营养信息——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把信息从某种生物体传到另一种生物体的称为营养信息。如:食物链(网),草——兔——野兽等。

85. 行为信息——动物通过自己的各种动作向外界或同伴发出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如:兔子受惊时发出的脚掌扫地声(告诉同伴注意)等。

86. 生境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物的生态环境,达到调控目的。它包括对土壤、气候、水分、有利有害物种等因素的调节。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或者削弱不良环境因子对生物种群的危害程度。

87. 农业生物调控——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对生物种群遗传特性、栽培技术和饲养方法的改良,增强生物种群对环境资料的转化效率,达到调控目的。

88. 系统结构调控——利用综合技术与管理措施,协调农业内部各产业生产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农、林、牧、渔比例和配置,用不同种群合理组装,建成新的复合群体,使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结构与机能更加协调,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更趋合理。在充分利用和积极保护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最高系统生产力,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89. 管道的设计流量——毛管的设计流量等于装在它上面的所有滴头设计流量之和;支管流量等于同时工作的各条毛管流量之和。

90. 沼气——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尿等有机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密闭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以甲烷(CH4)为主的可燃气体。

91. 土地利用规划——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及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合理地分配土地,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配置各业用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措施体系,它起到宏观控制作用,是防治荒漠化工程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92. 防治荒漠化工程总体规划——指一个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的有机集成体。它应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造林)、牧业(合理放牧及种草)、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水面开发等诸多方面内容。

93. 荒漠化监测——人类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因气候变动、人类活动及其它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现象,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就人类所关心的、可以反映土地退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形式进行公布的活动。

94.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或者简单地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体系。

95.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建立在无线电定位系统、导航系统和定时系统基础上的空间导航系统。

96. 位置差化法——在基准点得出基准点GPS定位的位置误差,并用它作为位置修正量对用户接收机解算出的位置坐标直接进行修正。

97. 伪距(卫星到用户间的实际距离与误差之和)差分法——冼基准点比较测出的伪距与用星历、基准占比较测出的伪距与用星历、基准点坐标解计算出的伪距,以及修正量传给用户,并对用户接收机测得的伪距先进行修正,然后求解用户坐标。

98. 荒漠化评价——简单地讲就是对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退化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与程度的分等定级,或者说是从退化的角度对荒漠化土地进行质与量的界定。

99. 荒漠化现状评价——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的条件下,对土地单元的退化程度进行分等定级。土地的退化程度是指土地质量远离未退化状态或“基准”的程度。

100.荒漠化灾害——指由于土地荒漠化的产生和影响,对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各种损失及破坏。

101.荒漠化发展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小及程度深浅的变化。

102.冻融侵蚀——指冻土层土壤因冻胀融沉、流变造成土壤侵蚀和植被退化的过程。

103.沙漠化——它以地表形成覆沙(包括各种形式的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主要特征标志,其中包括,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沙漠、沙地,现代过程中的沙丘前移、地表土壤风蚀粗化、片状流沙和密集流动沙丘的形成。

104. 荒漠化程度类型——荒漠化的最基本评价单位。它是对同一演替序列、不同演替水平的土地单元进行的阶段划分。一般分为四级,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和极严重荒漠化。

105.尺度——通常是指观测和研究的物体或过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单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空间尺度是指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面积的大小,时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

106.输沙率——指风沙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的断面所搬运的沙量。

107.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一定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与同期照射土地面积上太阳辐射量之比。

108.化学固沙——利用被稀释了的具有一定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松散的流动沙地表面,水分迅速渗入到沙层以下,而那些化学胶结物则滞留于一定厚度(1~5mm)的沙层间隙中,将单粒的沙子胶结成一层保护壳,以此来隔开气流与松散沙面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治沙作用,属于固沙型措施。

109.评价指标——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补充而又相对独立地组成的群体指标体系,它是各种投入资源利用效果的数量表现,反映各类生产资源相互之间、生产资源和劳动成果之间、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应用统一尺度把治理效益具体计算出来,为进一步的调控和治理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测试题

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包头模拟)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经过近20年的土地开发,该地引黄灌溉率达60%以上,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下面乌兰布和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目前,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B.干旱、水土流失 C.沙漠化、水土流失 D.沙漠化、盐碱化 答案:D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存在土地荒漠化问题,过度引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区域综合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固沙造林,发展林果产业 B.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C.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 D.引进新兴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答案:B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气候干旱,在区域综合治理中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若发展林果业,水分不足。 (2018·韶关一中期末测试)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C 解析: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荒漠化加剧,古城遭受沙漠侵吞。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

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答案:C 解析: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答案:D 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 (2018·威海模拟)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下图,回答6~7题。

名词解释及答案(经济法)

名词解释及答案 1)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范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4)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5) 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6) 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7) 公司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公司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法,但主要是组织法。 8)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10) 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1)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2) 发起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13) 募集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14)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15) 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外国公司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6) 母公司(子公司):根据公司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实际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是母公司。受其他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是子公司。它们都具有法人资格。 17) 总公司(分公司):根据公司在管辖与被管辖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总公司和分公司。管辖全部公司组织的总机构是总公司。受总公司管辖的分支机构是分公司。前者具有法人资格,后者不具有法人资格。 18)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 19)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以股票为表现形式的、体现 股东权利和义务的,公司资本的组成 部分。 20)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 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 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1) 全民所 有制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是 指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 的、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 的商品经济组织。 22) 厂长负责制: 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 管理工作由厂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 责的一种企业内部领导制度。它是一 种首长负责制。 23) 职工代表大会: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 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24)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以生产资料的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独立 的商品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制企业包 括城镇和乡村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制企业。 25)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 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 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我国私营企业分 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 司三种。 26) 独资企业:是指依照 《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 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 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 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7)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合伙企业法》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 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 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 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28)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我国法 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 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 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根据 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中 国投资者包括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 经济组织,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的企 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29)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调整国家协调经 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外商投资 企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 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国法律的 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 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 险及亏损的企业。 31) 合营企业的 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合营企业在登 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应为合 营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 32) 合 营企业的投资总额:是指按照合营企 业合同、章程规定的生产规模需要投 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 的总和。投资总额包括注册资本和企 业借款。 3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是指中国合作者和外国合作者依照 中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 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 益或者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 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属于契约式的 合营企业。 34) 外资企业:即外商 来我国举办的独资企业。它是指依照 中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 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 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 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35) 破 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时,依法将其全部财产抵偿所欠的各 种债务,并依法免除其无法偿还的债 务。 36) 破产财产:是指在破产宣 告后,可以依法对债权人的债权进行 清偿的破产企业的财产。 37) 破产 债权:是指在破产宣告前成立的,可 以通过破产程序从破产财产中获得 清偿的债权。 38) 反不正当竞争法: 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 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39)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 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 济秩序的行为。 40) 商业贿赂:是 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 交易机会,特别是为争得相对于竞争 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 或者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 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 或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 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41) 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 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 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 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和经营信息。 42) 折扣:亦称让利。 是指在商品购销活动中经营者在所 成交的价款上给对方以一定比例的 减让而返还给对方的一种交易上的 优惠。 43) 产品质量法:是调整在 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因产品质量 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一般包括关于产品质量责任、产 品质量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损害赔偿 及处理质量争议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44)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是指国 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由 它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依据 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和质量 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合格,颁发企业质 量体系认证证书,以兹证明的制度。 45)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是指依据具 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 经过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 证书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形式,证 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 活动。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46)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是指国家指定的 产品质量专门机构,根据正式产品标 准的规定,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 序,对企业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监督性 检验。 47) 国家监督:指国家对产 品质量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 查制度,重点检查实行生产许可证管 理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 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 映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 48) 产 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和销售者因 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有缺陷,造成买 主、用户、消费者或其他人人身和财 产的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义务。 49) 产品质量义务:是指产品质量法律关 系的主体,必须为一定质量行为或者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知识题库(带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知识题库(带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半衰期:放射性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

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称为同位 素。 3.松散污染:指该污染用擦拭、清洗等方法可以转移或去除的污 染。 4.感生放射性:稳定的核素吸收一个中子后转变成放射性核素也 就是活化产物,活化产物衰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称为感生放射性。 5.半厚度:r射线经过n个半厚度的屏蔽层后,其强度将减弱到 原来强度的1/2 n。 二、选择题(1×17=17分) 1.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

为 B 。 A)20mSv B)2.4mSv C)5mSv 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 B 。 A)核电厂 B)医疗照射 C)氡子体 3.在核电厂放射性热点设备上布置铅皮,目的是为了屏蔽 B 。 A)β射线 B)γ射线 C)n射线 4.在内照射情况下,α、β、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依次为:

A 。 A)α>β>γ B)γ>β>α C)γ>α>β 5.固定的表面污染对人具有 A 风险。 A)外照射 B)内照射 C) A+B 6.工作人员控制区,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工作人员的 B 部位。 A)右胸 B)左胸 C)头部 7.控制区内产生的湿废物应作为 B 进行收集和处理色收集袋。

A)可压缩 B)不可压缩 C)待去污物品 8.人体皮肤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值为 B 。 A)4Bq/cm2 B)0.4Bq/cm2 C)40Bq/cm2 9.个人剂量限值限制的是 C 。 A)外照射剂量 B)内照射剂量 C)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 10.在 B 工况下进入反应堆厂房,必须办理《红区进入许可证》。 A)任何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9-2019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 (含答案)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希望你喜欢。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现实。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第5题,P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 (2019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

质量标准中有关名词解释

质量标准中有关名词解释 1 有关“溶解度”名词: 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药品的近似溶解度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 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不到1m1中溶解; 易溶: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略溶: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微溶: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系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1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溶质1g(m1)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2 有关“贮藏”项下名词: 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 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系指2~10℃。 常温:系指10-30℃。 3 有关“温度”名词: 温度:以℃(摄氏度)表示。 水浴温度: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 热水:系指70~80℃; 微温或温水:系指40~50℃: 室温:系指10~30℃; 冷水:系指2~10℃; 冰浴:系指约0℃; 放冷:系指放冷至室温。 4 百分比符号的表示:

百分比用“%”符号表示,系指重量的比例;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系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乙醇的百分比,系指在20℃时容量的比例。此外,根据需要可采用下列符号: %(g/g):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ml/m1):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ml/g):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g/m1):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5 有关试验中取样量的“准确度、试验精度和限度数值”要求: 5.1 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取”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 5.2 规定“精密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5.3 标准中规定的各种纯度和限度数值以及制剂的重(装)量差异,系包括上限和下限两个数值本身及中间数值。规定的这些数值不论是百分数还是绝对数字,其最后一位数字都是有效位。 5.4 试验结果在运算过程中,可比规定的有效数字多保留一位数,而后根据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有效位。 6 与检验有关事项: 6.1 液体的滴,系指在20℃时,以1.O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 6.2 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的乙醇。 6.3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Oml加溶剂使成lOml的溶液;未指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的混合物,名称间用半字线“-”隔开,其后括号内所示的“:”符号,系指各液体混合时的体积(重量)比例。 6.4 使用的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尔/升)表示者,其浓度要求精密标定的滴定液用“X X X滴定液(Y Y Y mol/L)”表示;作其他用途不需精密标定其浓度时,用“Y Y Y mol/L X X X溶液”表示,以示区别。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科室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λN,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核的数目。放射性活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常用单位是居里(Ci)。由于有些放射性核一次衰变不止放出一个粒子或γ光子,因此,用放射探测器实验计数所得的不是该核的放射性活度,还需利用放射性衰变的知识加以计算。 2、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 等.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3、吸收剂量 描述X和γ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 所谓“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 电离辐射传给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的能量叫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的种类。它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 吸收剂量(D)的单位和比释动能相同,SI单位是焦耳千克-1表示,其特定名称为戈瑞 4、辐射事故的处理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放射源丢失,要全力追回,对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医学检查和医学处理。 3.对受照人员要及时估算受照剂量。 4.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测习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 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 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 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4.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严重荒漠化的土地 5.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 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 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6—7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质量管理学试卷(A)5

《质量管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分, 共分) . 下面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标准体系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全面质量管理是静态要求,质量标准体系是动态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标准体系是更高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协商性、一致性要求,质量标准体系是差异性要求 .质量标准体系是最基本的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更高的要求 . 我国有关产品质量的基本法律是(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产品质量法》.《民法通则》 . 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戴明.休哈特.朱兰.石川馨 .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是指( )。 .不合格.不合格项.不合格控制.不合格预防 . 在族标准中,主要用于组织绩效改进的标准是( )。 .... . ( )是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异常还是随机原因的一种工具。 .控制图.直方图.因果图.散布图 . 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可以用( )进行抽象和概括。 .质量职能.质量环.质量管理.质量职责 . 累积失效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 )。 .平均失效时间.失效率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可靠度 .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针对特定的产品和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就是( )。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 . 若> ,则( )。 .工序能力尚可.工序能力充分.工序能力不足.工序能力过高 . 如果工序中存在形位偏差或某种加工习惯,则抽样所得直方图形状可能是()。 .平顶型.偏向型.双峰型.孤岛型 . 生产要素的是指( )。 .人、机、料、检、环、测.人、检、料、法、测、机 .机、料、法、检、环、测.人、机、料、法、测、环 . ( )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地处理质量争议中的问题。 .质量监督.抽查型质量监督 .评价型质量监督.仲裁型质量监督 . 下列特性中属于汽车产品固有特性的是()。 .汽车的价格.汽车交付的及时性 .汽车百公里耗油量.汽车交付的方式

安全技术防范考试试卷答案

安全技术防范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探测、延迟、反应、 T反应≤T探测十T延迟 2.点、线、面 3.探测、漏报 4.声控头、各种报警器探头 5.公用通信网、远程数字视频监控 6.在线式、离线式。 7.管理控制 8.笔迹、视网膜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D D B A D C B B D A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BCD AE ACD ABD ABCDE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安全防范是指作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2、环境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品所经受的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条件。 3、基带信号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装置而将其直接在信道中传输,就称基带传输。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答:应包括:设备器材检验、系统功能与技术性能的检验、施工工艺检测、电磁兼容性试验、系统安全性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检验等。 2、答:报警信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前段报警信息、语音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各种控制信息。 3、答:①系统功能及系统原理图; ②系统设备的选择

③设备安装位置及布线图 ④中心控制室的设计、 ⑤安防工程费用预算 ⑥设计方案的论证 4、答:主要有: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保安巡更系统、访客查询系统、车辆和移动目标防盗和防劫报警系统、报警通信指挥系统、其他子系统 5、①一般检查法。具体有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称量(手掂)等五个方法; ②一起检查; ③动(生)物检查。 六、论述题(15分) 答案要点: 1、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综合治理保平安; ⑴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与警示作用及其局限性 ⑵高科技物防设施不可替代的延迟作用 ⑶人力防范的快速反应作用 2、公安机关在安全技术防范重的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 3、现代化的管理与高科技时段的有机结合,是综合治理、确保平安的根本保证; 4、大安防的安全理念与社火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的构想。

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4.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 6. 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松嫩平原B.青藏高原 C. 呼伦贝尔草原D.塔里木盆地 7. 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②绿洲的出现都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 ③绿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④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东部平原地区居多 ⑤工矿绿洲和城镇绿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农村绿洲高⑥绿洲农业属灌溉农业⑦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⑧绿洲的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地形⑨绿洲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 A.①②⑤⑧B.①③⑥⑦ C.①④⑤⑨D.①③④⑥ 8.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质量管理综合测试答案

质量管理综合测试答案

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A 2.A3.C4.C 5.B 6.A 7.A8.A 9.D 10.C 11.D 12.B 13.D 14.B15.A16B17.A 18. 19.D 20.C 21.C 22.C23.B24.A25.A 二、多项选择题26.ABCD 27.BD 28.ABCDE 29.AB 30.ABC 三、名词解释31.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就 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定义中说的实体是指可单独 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32.工序是指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 是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33.质量监督是宏观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质量管理学的一个特 定的概念。它是指为了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的产 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情况或达到结果的 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34.质量机能展开简称QFD,是用一系列矩阵把 顾客需要转化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四、简答题35.请说明影响产品质量的四个方面。答:一般来说,产品质量取决 于下述四个方面的质量:第一个方面与确定产品需要有关的质量,即确定和完 善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一般说,就是所谓的“市场调研质量”。第二个方面是 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质量,即把市场需求转化为在规定等级内的产品设计特性。 一般说,就是所谓的“设计质量”。第三个方面是与产品设计的任命性有关的质量,即确保为顾客所提供的产品与所设计的特性相一致。一般说,就是所谓的“符合性质量”或“制造质量”。第四个方面是与产品保障有关的质量,即在产 品寿命周期内按需要提供产品保障。一般说,就是所谓的“使用质量”或“售 后服务质量”。36.简述计算质量成本的方法。答: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1)质量成本法。该方法着重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一般可划分为由内部运 行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和由外部活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2)过程成本法。该方法分析 任一过程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这两种成本都可以成为节约的源泉。 从过程的含义可知,这一方法既可以着眼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大过程,又可以着眼于其中的某一个小过程,通过对过程进行详尽的系统的分析并 采取措施,使过程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之和达到最低。(3)质量损失法。该法强调了由于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而造成质量损失,实质上就是质量成 本的一方面费用,即质量损失费用。这种费用既可以是有形损失,也可以是无 形损失;可以是内郜损失,也可以是外部损失。37.为什么质量管理战略巳成为 各国经济振兴的一种必然选择?答:随着经济活动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市 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性明显提高,不参加国际竞争就有可能被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解释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解释 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安全生产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 责”。 三、“五同时”: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 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 四、“三同时”:劳动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五、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单位、部门、岗位安全教育。 六、“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 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七、“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八、“三懂三会”: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本岗位预防火 灾的措施、懂本岗位扑救火灾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警、会扑灭初起火灾。 九、隐患整改“三定”:定资金、定人员、定期限。 十、“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 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十一、线路施工维护作业把“三关”制度:勘察设计关、派工关、施工关。 十二、线路施工维护作业“十不准”:

1、作业前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不准作业。 2、施工维 护作业现场没有安全措施不准作业。3、未正确使用安 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4、线务人员技术操作考核不合 格不准作业。5、劳务用工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准作业。 6、不准酒后作业。 7、不准使用不安全的工具、器具。 8、杆上作业时不准抛掷工具材料。9、进入人(手)孔 作业时,未经通风处理不准作业。10、不准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十三、安全行车管理把“三关”制度:选人关、派车关、年检(年审)关。 十四、机动车辆驾驶“十项禁令”: 1、严禁无证驾驶。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病车出 行。4、严禁疲劳开车。5、严禁私开公车。6、严禁超 速行驶。7、严禁强行超车。8、严禁人货混载。9、严 禁超载超高。10、严禁(行驶中)使用手机。 十五、通信机房防火安全“十项规定”: 1、严禁在通信机房内吸烟及擅自在通信楼动用明火。 2、通信机房禁止装饰性装修。不应使用可燃性木质橱 柜桌椅。 3、通信机房内严禁使用电炉(石英炉)、电热水器、电 取暖器及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等。 4、通信机房严禁存放包装纸箱、泡沫塑料、纸张及汽

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如图左图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右图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 1.毛乌素沙漠1995年后逐步转 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据图文 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转暖 B. 降水增加 C. 土质黏重 D. 地形平坦 2.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 黄河中游输沙量增加 B. 兰州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C. 榆林湿地面积增加 D. 榆林耕地面积扩大 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片段“回乡之路”中,主人翁乔树林四处推荐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沙地苹果。榆林沙地苹果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环境正确的是 A. 蜡质层较厚——降水较少 B. 虫害少——光照时间长 C. 果色鲜亮——昼夜温差大 D. 果肉质地细腻——热量丰富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 4.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 气候干旱与异常 B. 地表崎岖不平 C. 经济活动过度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5.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净化空气 D. 美化环境 6.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质量体系名词解释和解答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学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4.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6.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7.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8.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0.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1.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2.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3.产品:过程的结果。 14.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15.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6.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7.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18.合格:满足要求。 19.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20.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2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3.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4.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5.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26.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7.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9.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30.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31.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32.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33.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d标准答案

精品文档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四 班级:姓名:学号: 考试成绩( 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型共20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下表对应的表格内) 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2. 抢救伤员时,应 A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治伤,后救命 C.先帮轻伤员 D.后救重伤员 3 .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的方式。C A.俯卧 B.仰卧 C.侧卧 D.侧俯卧 4 .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 C A.观察 B.包扎 C.止血 D.询问 5. 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 A A.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B.超过伤口下关节 C.超过伤口上关节 D.不得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A A.颈部 B.面部 C.肋部 D.颞部 7. 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止血。 C A.止血带止血法 B.加压包扎止血法 C.屈肢加垫止血法 D.压迫止血法 8. 包扎止血法不能用的物品是 D A.绷带 B.三角巾 C.止血带 D.麻绳 9. 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处, A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三 10. 抢救脊柱骨折的伤员时,应 C

A. 采取保暖措施 B.用软板担架运送 C.用三角巾固定 D.扶持伤者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创伤: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2.止血的方法:在没有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条件下,现场急救的常用止血方法有 冷敷法、抬高伤肢法、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法等。 3.骨折的现场急救原则:包括救命在先、防治休克;早期就地固定;先止血再包扎固定。 4.外伤搬运术:徒手搬运和器械搬运。 5. 冻伤又称为冷伤,是指受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急性物理性损伤,多发生于末梢血循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 6.依据醉酒后的病理症状和机体反应可将醉酒分为普通醉酒、病理性醉酒和复杂醉酒三种类 型。 运动性病症一般是指机体对运动不适应,造成体内调节平衡的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7 病、综合症或功能异常。 8.夹胸拖带法:托颚,夹胸,锁扣,拖带。 9.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中( 争强好胜)(盲目自信)是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0 .潜水活动是非常专业的活动,非常危险,需要(专门训练)水上救生的实施原则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器具救援胜于徒手救援,岸上救援先于水中救援,集体救援优于个人救援。 三、判断题分)分,共15(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 )√1. 处理伤员失血的措施可通 过外部压力,使伤口流血止住,然后系上绷带。( 救助休克伤员时,应采取中凹体位——腿部垫高是为了防止下肢水肿,同时加强血液回2. √)流;头部垫高是为了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3厘米婴幼儿2厘米. 4-53.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成人厘米儿童 )×( 4 移动脊柱骨折的伤员,切勿扶持伤者走动,可用软担架运送。)√5 判断心脏骤停的必备症状: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呼吸呈叹息样。()√ 6. 骨折伤员固定伤处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7.遇有触电致伤者急救时首先要用绝缘体切断电源,也可用手直接拉开触电者。(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采取半坐卧位8.遇有呼吸困难病人急救时,应去除机械缺氧因子)息。(√ )(×9. 伤员四肢骨折有骨外露时,要及时还纳并固定。)√10. 骨折伤员脊柱可能受损时,不要改变伤员姿势。( √)11. 如遇伤员无呼吸时,应立刻对伤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仰头抬颈法气道开放包括12.:仰头举颏法双手托颌法(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 治 经典题 读“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局部图”,回答1~2题。 1.阿塔卡玛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东侧山地阻挡湿润空气进入D.常年受强劲离岸风的影响 2.阿里卡位于阿塔卡玛沙漠北缘,几乎终年无雨,但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年份则会出现暴雨。其直接原因是A.沿岸寒流强度减弱甚要消失B.气压系统发生改变可导致气流强烈上升 C.处于西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海一气的作用方式 1.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沙漠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解题思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来自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使得阿里卡附近气压降低,导致气流强烈上升,水汽蒸发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出现暴雨。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19—2019年土壤侵蚀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 D.过度放牧 4.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 B.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 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3.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地形崎岖,降水丰富,由于过度垦殖,导致表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 4.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 【解题思路】高原峡谷区由于土层较薄,已近无土可流,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2019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示意图,完成5~6题。 5.科尔沁沙地历史上属于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