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0MMUNITY D0CT0RS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些年患病率呈增高态势,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明显[2],而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存在“三低”的特征(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因此摸清单位、社区人员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干预策略,是防控的关键。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单位职工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了体重指数(BMI)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为做好职工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对象:单位职工481人,平均年龄(39.5±9.9)岁,其中男252例,平均年龄

(39.9±10.1)岁,女229例,平均年龄

(39.1±9.5)岁。

方法:被调查人清晨空腹采血,分

离得到血清,采用生化分析测定。参照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异常

的定义及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

治指南[4],以达到下列标准者为高脂血

症: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

油三酯>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

(HDL-C)<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

(LDL-C)>3.64mmol/L。高胆固醇血症为

血清TC水平升高(无论TG是否正常);高

甘油三酯血症为血清TG水平增高(无论

TC是否正常);低HDL-C血症为血清

HDL-C水平减低;高LDL-C血症为血清

LDL-C水平升高。体重指数(BMI)=体重

(kg)/身高(m)2。BMI≥24kg/m2视为超重。

人群以10岁为1组,分为4个组,20岁

组、20岁组、40岁组、50岁组(分别对应

20~29、30~39、40~49、50~59岁)。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一

年龄段,不同性别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同一性别相邻年龄段间比较采用LSD检

验(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方法;计数

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

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

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徐宁1田利源2冯桂海3高镇北1

100045北京市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医务室1

100050北京市崇文光明医院2

100101北京市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1.72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某单位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单位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最为显著,而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血脂异常在男性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BMI与女性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更为相关。结论:对青年男性及更年期女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必要的。

关键词血脂水平高脂血症超重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worker lipid levels

Xu Ning1,Tian Liyuan2,Feng Guihai3,Gao Zhenbei1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Dispensary,People's Bank of China of Beijing City,1000451

Chongwen Guangming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1000502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ijing City,1001013

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lipid level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of a unit in Beij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 and body mass index(BMI),an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vide basis for intervention.Methods:The unit work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BMI,lipi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s of dyslipidemia of each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s and BMI were explor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BMI,cholesterol(TC),triacylglycerol(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of30years old male group were most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20years old group.The BMI、TC、TG、LDL-C of40years old fema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30years old group.Blood lipid abnormality in male was mainly hypertriglyceridemia,while female was mainly hypercholesteremia.The lipid level especially the three acyl glycerin level was more relevant with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ipid level of the young men and menopausal women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body weight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 level.

Key words Lipid level;Hyperlipemia;Overweight;Health education

116

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21期

对值达0.6~1.0为强相关,0.4~0.6为中等程度相关,0.2~0.4为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以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脂水平与BMI的比较:①性别差异:各年龄组BMI、TG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HDL-C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差异:职工的BMI、TG均值都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职工的TC和女职工的LDL-C均值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TC、TG、LDL-C 的增长最为显著,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增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50岁组较40岁组TC与LDL-C增长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高脂血症及超重的患病率:血脂异

常总患病率225/481(46.8%),男性总患病

率149/252(59.1%),女性总患病率76/229

(33.2%),男性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血

症及HDL-C降低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

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胆固醇血症的发

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甘油三

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则主要表现为

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在40岁年龄段达高

峰,50岁以后又有所下降。①性别差

异: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比较,高甘油三

酯血症患病率(除高龄50岁组和低龄20

岁组外)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下人群高

低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

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年龄差异:同性别相邻年龄段比较,男

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40岁组较30岁

组,30岁组较20岁组均增加显著。女性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高密度蛋白

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0岁组较30岁组均显

著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50岁组较

40岁组显著增加。见表2。

血脂水平与BMI的关系:结果显示

女性的甘油三酯水平与BMI呈中等程度

正相关,而男性甘油三酯与BMI仅呈弱

相关,女性TC、LDL-C水平与BMI弱相

关,HDL-C水平在男性和女性均呈弱负

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当前是我国人群慢病防控的关键

期,但血脂异常起病隐匿,多无明显症

状,导致患者及高危人群常常忽视对血

脂异常的防控,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干

预。笔者对本单位职员的血脂水平、高

脂血症患病率及其与BMI的关系进行了

统计分析,掌握了本单位高脂血症分布

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脂血症的防

控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他社区

医师的慢病防控提供借鉴。

通过对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分

析,可以看到本单位人员的血脂情况的

一些特点:①男性30岁组较20岁年龄组

TG、TC、LDL-C水平及BMI均明显增

加,但只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显

(下转第119页)

此,梅毒血清学试验有非Tp抗原试验和Tp抗原试验两大类。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疗结构非Tp抗原试验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试验(RPR)。目前RPR主要用于梅毒的筛查及疗效观察。由于RPR试验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项中有75例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经特异性方法检测为阴性结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不需显微镜等优点,缺点是抗体含量过高时,易出现假阴性结果,造成漏诊、误诊,同时对潜伏期梅毒和神经梅毒亦不敏感。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特异性检测技术,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它是以重组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包被固相板条,与待检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符合物,通过酶结合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测定结果[1]。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的潜伏期(约感染2周后)即产生,对梅毒的早期辅助诊断有较好的价值。TP-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标本量大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梅毒的筛查检测,由于该法同时检测梅毒患者的IgG和IgM抗体,而梅毒患者

即使治愈后,体内的IgG类抗体仍然存

在、甚至持续终身[2]。因此,TP-ELISA

阳性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

梅毒。临床工作中对于筛查阳性标本

仍需进一步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实

验复检,确证是否为梅毒现症感染,

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祛

梅治疗。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临床上常用作梅毒的确诊试验,它是用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抗原致敏明胶粒

子,致敏粒子与待测血清或血浆中的梅

毒螺旋体抗原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颗

粒凝集。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约2~4

周即可检测到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此抗

体特异性高,可达98%以上,所以检测

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可确证为现在或

既往有过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感染梅

毒螺旋体后产生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一

般能保持终身,梅毒患者即使经过正规

治疗后,即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仍

可阳性,故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不

能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同时梅毒螺旋体

抗原血清实验亦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症感染,实验阳性结果应进一步进行非

梅毒螺旋体血清实验,以判断是否为梅

毒现症感染。另外,TPPA虽然灵敏度和

特异性均较好,但在检测时需将样本作

系列稀释,操作繁琐,不能自动化,且

结果以肉眼判断,易受主观判断影响,

不适于大批量标本筛查而只能作为梅毒

抗体检测的确诊方法[3]。

综上所述,现在用于检测梅毒螺旋

体血清学的方法很多,各种检查方法各

有其优缺点。RPR主要用于梅毒的筛查

及疗效观察,Tp-ELISA法是大样本筛

查梅毒的理想方法,TPPA用于梅毒的

确诊试验。必要时可将Tp-ELISA、RPR

和TPPA联合检测以便减少临床误诊、

漏诊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心理和经

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伊跃平.性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1:26.

[2]李梅,张菊梅.TPPA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

的临床应用价值[J].甘肃医药,2011,30(1):

43-45.

[3]宋明健.3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在不同期

梅毒样本检测中的结果对比[J].中国医药

指南,2011,9(32):159-160.

著增加,提示各项指标在30岁组的个体升高的幅度不大,但呈普遍性增高。这一结果提示我们要重视30岁年龄组年轻人特别是青年男性的血脂防控。对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显示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较20岁年龄段运动时间及频率明显减少。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和爱好,组建多个健身协会,如网球、羽毛球、毽球等,组织运动会和健步走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运动,培养运动的习惯,防止久坐的生活方式。②女性以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特别是更年期后女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对策:对更年期女性要加强健康宣教,通过老干部健康月报和内部网站平台发布相关知识及视频。重点宣讲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害大于其他因素[5];更年期雌激素减少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区分低胆固醇和高胆固醇食物;血脂的定期监测的重要性等。对中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特别是合并高血压、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还要规范地辅以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手段,减少心脑血管疾患的发

病率。③单位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与

超重率较高有关。分析显示血脂水平与

BMI相关,而且对女性的影响权重大于男

性。对策:通过饮食调节和增加活动量来

控制体重,食堂每餐都有“低盐少油菜”,

通过限盐,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促进

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设立2次/日“工间

操”制度,增加体力活动。男性除控制体

重外,还要注意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赵水平.临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15-55.

[2]孙佳艺,赵东,王薇,等.北京地区25~64岁

人群15年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趋势[J].中

华内科杂志,2006,45(12):980-984.

[3]傅媛媛,余金明,王家宏,等.北京社区超重

及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现状[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6):562-565.

[4]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

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

杂志,2005,26(7):478-484.

[5]王家宏,胡大一,傅媛媛,等.北京市社区居

民血脂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异常及边

缘异常的流行特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38(2):175-180.

(上接第117页)

80名临床一线医师获“中国医师奖”

年逾九旬仍奋战在手术台上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卧雪爬冰、翻山溜索守

护藏区人民健康的“最美乡村医生”布琼……

6月26日,第九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医疗卫生临床工作一线

的80位医师获奖。在80位获奖医师中,3位曾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称号,22位是基层

医师,8位来自于5个不同少数民族,多位医师在民营医院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表示,本届“中国医师奖”主题为“百姓心中的好医师”,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充满关爱、饱含真情、洒满阳光、给人温暖的中国医师文化与医师

人文精神,变成每一个医师的自觉行动。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85014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版)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血脂异常基层合理 用药指南(2021版) 一、疾病概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1]。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2]。 二、药物治疗原则 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分类[3, 4, 5]。其他血脂项目如血清载脂蛋白AⅠ(serum 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血清载脂蛋白B(serum apolipoprotein B,Apo 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具体特点及临床用药选择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他汀疗效6%效应”[2]。对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旨在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7]。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的患者。开始合用时宜都用小剂量,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避免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8]。他汀和依折麦布联用时,可达到高剂量他汀的效果,但无大剂量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9]。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高血脂治疗指南

血脂防治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返回)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

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 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 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1.有ASCVD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

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 ?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 ?戒烟,限酒;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膳食要诀:(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应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心肌梗死(MINOCA)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心肌梗死(MINOCA)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一、MINOCA的定义 MINOCA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AG)未见明显阻塞性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目前ESC关于MINOCA的最新诊断标准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达到AMI诊断标准,这与冠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AMI诊断标准相同;(2)CAG显示所有可能的梗死相关动脉均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包括正常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0%)和轻度冠状动脉狭窄(30%<狭窄程度<50%);(3)无导致这种急性发作的明确病因:行CAG时尚不明确引起这种急性发作的原因及诊断,需进一步评估其潜在病因。这一诊断标准的提出,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供了诊疗依据。 二、MINOCA的流行病学 MINOCA的总体发病率约1%~25%,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的发病率高于白色人种,约1/3的MINOCA患者表现为ST段抬高的心梗(STEMI),2/3的患者表现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NSTEMI)。多种因素均可影响MINOCA的发病率。既往研究证实:

STEMI患者MINOCA的发病率为7%,NSTEMI患者MINOCA的发病率为17%。 三、MINOCA的危险因素 MINOCA患者与CAD-AMI患者相比具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相对低。研究证实,与CAD-AMI患者相比:MINOCA患者发病年龄更小(47.94±18.5岁vs. 59.4±13.2岁,P<0.001),典型的心绞痛症状(47.1% vs. 97.0%,P<0.001)和血脂异常更少见(11.8% vs. 51.8%,P=0.001),吸烟和CAD家族史比例更低。 四、MINOCA的预后 MINOCA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率约0.1%~2.2%,1年随访全因死亡率上升至2.2%~4.7%。近期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MINOCA患者30天随访全因死亡率为1.1%~2.6 %,随访12个月后死亡率上升至3.3%~6.4%且12个月内发生再次心梗的比例达2%。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但MINOCA的长期预后并无性别差异。 五、MINOCA的发病机制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概述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 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还不清楚。 2.分型 (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主要有单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还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学习网)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考试时间:30分钟 1.血脂异常的病人分为( )。 多选 A 低危 B 中危 C 高危 D 极高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2.在调脂治疗当中的药物治疗中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药物类主要是( )。 多 选 A 烟酸 B 树脂类 C 贝特类 D 他丁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C D 3.新指南的特点是( )。 多选 A 个体化调脂治疗原则 B 明确定义高 危患者和治疗目标值 C 极高危患者定义更加严格 D 充分关注疗效和安全的平衡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4.对于糖尿病的病人脂质异常的干预,治疗的首要目标是( )。 单选 A 甘 油三酯 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 总胆固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5.在我们国家的新指南当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仅仅包括冠心病和( )。 单选 A 缺血性脑卒中 B 糖尿病 C 动脉瘤 D 症状性颈动脉疾病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6.脂质代谢异常按照起因分类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 )。 单选 A 继 发型高脂血症 B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C 家族型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D 高胆固醇血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7.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合。(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8.血压大于等于140到90汞柱,或者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而且合并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因素可定为冠心病和冠心病的等危症。(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9.新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原则上和具体上都要与国际指南一致。(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10.近十年来我国人民血脂异常显著增多,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日益 增高。(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什么?A、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载脂蛋白B?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分析:2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死?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回答是: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A、我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一位60岁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我父亲60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回答是:B:4号。什么是混合性高脂血症?A、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应该考虑什么情况?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和T3升高? C、血清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回答:A。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如何?A、糖尿病+LDL-C 2.2mmol/l

高危ASCVD患者LDL-C的临界值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回答是:B:8号。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该更低吗?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哪种是治疗血脂异常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A、他汀类药物?B、贝塔?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10号。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预防指南》是否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中等强度? 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还没有

内科常见指南、共识

1、心血管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ACC/AHA/HFSA 指南:心力衰竭的管理2017)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4 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201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ACC/AHA高血压指南2017取代JNC8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2014) 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 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3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2 高血压患者胆固醇管理临床指导建议2010 亚洲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20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3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2017 B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 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 a / B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 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16(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 2;新型单片联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 共识2012)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应用多学科专家建议书2014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2015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14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 降压治疗保护血管功能中国专家共识2013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 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10 mmol/L)。 2.临床分类: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伴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由于部分患者的高血压类型比较特殊,只有针对这些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1.代谢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合并各种形式代谢异常已超过80%。通过控制代谢异常有助于控制高血压。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高血压包括肥胖相关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家族性血脂异常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盐敏感性高血压等。选择降压药物原则应兼顾血压控制和改善代谢紊乱两方面。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代谢性高血压的诊疗指南,国内外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的治疗建议可供参考。对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降压药物通常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尤其对于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的患者,可减慢肾病进展。如ACEI和ARB不能耐受,可考虑使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和保钾利尿剂,慎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代谢性高血压一般合并多重代谢紊乱,血压升高明显,单药治疗往往难以使血压达标,需联合降压治疗。如ACEI或ARB单药降压不能达标,可联合使用CCB或其他降压药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可增加降压效果;对心率加快或合并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可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作为第四位或第五位药物选择。α受体阻滞剂和中枢性降压药也可作为联合用药,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2.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约2/3的老年高血压为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好的原则。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利尿剂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包括噻嗪样利尿剂(如氯噻酮、吲达帕胺)和噻嗪型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等。 二氢吡啶类CCB有利尿、排钠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通过其直接扩血管作用对抗增高的外周血管阻力。长效CCB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此类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ACEI或ARB适用于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肾病等老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联合治疗宜选择RAAS 抑制剂(ARB/ACEI)与长效CCB或利尿剂联合,也可以采用CCB和利尿剂联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应从改善血管顺应性、保护内皮功能及减轻靶器官损害为出发点。从药物选择方面看,RAAS 抑制剂(ACEI/ARB)、长效CCB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改善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作用。因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选择长效CCB、ARB、ACEI 或利尿剂,根据血压情况单选或联合。一般老年患者舒张压应≥60mmHg。如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可选用1种单药或联合治疗,尽可能使舒张压≥60mmHg ;如舒张压<60mmHg,收缩压<150mmHg,可观察不使用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50mmHg,可谨慎使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80mmHg,可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此外,应重视防治低血压,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血浆脂蛋白分类的常用方法为超速离心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因而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脂类含量越低,其密度则越大;反之,则密度低。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五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5]。因此,TC包含了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其中LDL-C占60%~70%。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