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古大理国历史沿革

段氏建国

段思平祖籍为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在天宝战争中,大军将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六传至段思平。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

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灭亡。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号大理,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理沙溪古镇,欢迎阅读!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 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文化沙溪古镇的兴教寺文化 白族文化学者,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艺术研究专家董增旭介绍说,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等布局,兴教寺是寺

登街的核心。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教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特点:南北顺深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硕,雄浑凝重,斗拱浑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倾斜,中间用两架过梁、穿枋支撑屋顶,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墙体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强。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历经600年间多次地震的破坏,它巍然屹立,丝毫不变形。 这些建筑的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风范的影响,属国内罕见。 云南沙溪古镇的交通信息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沙溪,都必须先坐班车到古镇的县城——剑川县城。出了剑川客运站,在大门外右手边,就能看到很多绿色微型面包车在排队等候去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内没有客运站,只有绿色微型面包车往返于沙溪古镇和剑川县城之间,车程约45分钟,车费13元。 门票信息:古镇免费开放。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 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 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 ︱ ︱——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 东周前770~前256年 ︱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 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 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 ︱ 三国时期:魏蜀吴 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 [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 ︱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 朝 ︱︱ [南朝] [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 ︱︱北方

齐479~502年′‵ ︱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 534~550年 ︱︱︱ ︱北周北齐 ︱557~581年550~577年 ︱ 陈557~589年隋 581~618年 ︱ 唐618~907年 ︱ 五代十国时期 907~960年 [南方] [北方] 先后出现十个王朝,后梁907~923年 979年被北宋统一。︱辽916~1125 年 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 后晋 936~946年 ︱ 后汉 947~950年 ︱ 后周 951~960年 ′ 北宋 960~1127年 ︱ ︱西夏 1038~1227年 ︱被蒙古所灭 ︱ ︱金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 元 1271~1368年 ︱ 明 1368~1644年 ︱ 清 1636~1911年 ︱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主要哲学思想及其特点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主要哲学思想及其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哲学理论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主要哲学思想及其特点 大理白族文化发展到了唐宋时期,进一步吸收包括滇、爨、中原、荆楚、巴蜀、吐蕃和印度等各种文化,并在大理境内各部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经济文化交往中,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白族,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南诏大理白族文化。遗留至今的《南诏德化碑》、《兴宝寺德化铭》是这一时期白族哲学思想的典型代表。一、《南诏德化碑》、《兴宝寺德化铭》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南诏德化碑》立于南诏赞普钟(阁逻凤)10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全碑共刻有5000余字。它由南诏数十名主要文武官员所共立,因而得到国王阁逻凤的赞同和认可。《兴宝寺德化铭》是大理国王段智兴元亨二年,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由杨才照所撰刻。 1.1宇宙本体论《南诏德化碑》开始就说说:“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而生万物,川岳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这是说,天地最初由清浊二气所成,万物由阴阳演化而生,所有的山川河岳,都是按照高低大小、远近纵横、错落有致地排列。《兴宝寺德化铭》开篇说:“盖闻率性之谓道,妙物之谓神。混成天地之先,独化陶均之上。体至虚之宅,无毒无门,运不隅之方,何固何执。”其中,“率性”、“妙物”、“混成”、“独化”、“陶均”等都带有明显的当时汉文化印记。接着,《兴宝寺德化铭》又对本体之“道”的形态及运动进行了说明:“未尝不出入五物,谁恻至变之端;同流六虚,旁行大衍之数。知太始者,由之揆务;作成物者,宗之至能。形象分而变化斯章,动静常而刚柔乃断。”“道”由于贯穿于金木水火土五物,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它运动变化的极至,由于它的运动变化和易卦的六爻相符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大衍之数进行预测推演。1.2天命观思想《南诏德化碑》说:“王,姓蒙,字阁逻凤,……应灵杰秀,含章挺生”,这是说南诏王阁逻凤不仅禀承了先天灵气,而且具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术造诣,是西南的俊杰。又说:“(阁逻凤)日角标奇,龙文表贵。”阁逻凤左额隆起,身有龙纹,一派帝王贵相。这里把阁逻凤描述为具有帝王之相,一方面是为蒙氏取得统治地位寻求理论依据,试图用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理的传说,你又听过多少?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理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大理神话传说篇1:观音的神话 大理神话中有关观音的最多,其中以制服罗刹一事为人民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因为它反映了正必胜邪的信念。这个神话讲的是:远古的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罗刹统治着这块土地。观音为了使山头上的人民有耕种之地,向罗刹借一块只有白狗跳三跳、袈裟披一被的丁点之地,罗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了契约,刻在赤文岛上。 谁知袈裟被一技,从苍山脚坡退诲水十多里;白狗跳三跳,从上关跳到下关,把罗刹的地盘全占了。 罗刹懊悔不及,想要逃跑,观音用手一指,上阳溪旁边忽然出现了一座琼楼玉宇,罗刹刚一进去,从山上滚下两块巨石,就把罗刹永远关在里面了。从此,大理人民便有了耕犁之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另外,一些观音的传说如《负石阻兵》,《于黄鳝变真龙》,《平定海东》等,都寄托着白族人民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激发人民去思考、去斗争、去追求。

大理神话传说篇2:九隆神话 出于古哀牢国,即今哀牢山一带,这篇神话说: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 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 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 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到了唐代初期细奴逻的父亲自哀牢避难到蒙舍川,耕于巍山之麓,当地白国王将女儿嫁给细奴逻并让位于他,这便是流传民间的开国神话。 大理神话传说篇3:三月街的传说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 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 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

大理国皇帝世系

1,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 年至公元944 年在位。公元937 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 年至公元945 年在位。 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年号至治,公元945 年 至公元951 年在位。 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 年至公 元968 年在位。 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 年至公元985 年在位。 6,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 年至公元1009 年在位。 7,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 年至公元1022 年在位。 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 年至公元1026 年在 位。 9 ,圣德皇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1026 年至公元1041 年在 位。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 年至 公元1044 年在位。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 公元1044 年至公元1074 年在位。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 年至公元1080 年在位。段思平传12 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13 ,上明皇帝段寿辉,年号上明,公元1080 年至公元1081 年在位。段寿辉在宋神宗庚申元豊三年(1080 年)即位,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思廉之孙段正明。 14 ,保定皇帝段正明,年号保立、建安、天佑,公元1081 年至公元1094 年在位。段正明是北宋年间云南大理国皇帝,祖父为大理兴宗段思廉。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十三年以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 15 ,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年号天授、开明、天政、文安,公元1096 年至公元1108 年在位。段正淳(生卒年不详),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称富有圣表正德皇帝,年号上治,高升泰于三年后(1096 年)病卒,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称为后大理国。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 年时让位给其子段和誉,

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理沙溪古镇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的内容,具体内容: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理沙溪古镇,欢迎阅读!沙溪古镇的历...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理沙溪古镇,欢迎阅读! 沙溪古镇的历史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文化

沙溪古镇的兴教寺文化 白族文化学者,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艺术研究专家董增旭介绍说,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等布局,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教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特点:南北顺深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硕,雄浑凝重,斗拱浑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倾斜,中间用两架过梁、穿枋支撑屋顶,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墙体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强。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历经600年间多次地震的破坏,它巍然屹立,丝毫不变形。 这些建筑的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风范的影响,属国内罕见。 云南沙溪古镇的交通信息 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沙溪,都必须先坐班车到古镇的县城——剑川县城。出了剑川客运站,在大门外右手边,就能看到很多绿色微型面包车在排队等候去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内没有客运站,只有绿色微型面包车往返于沙溪古镇和剑川县城之间,车程约45分钟,车费13元。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2012-07-22 ——对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体会 在对古代史的认识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摩尔根和斯大林——占据着显要位置。摩尔根对史前文明演进做出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论解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本着摩尔根的结论展开的),还特别强调存在着普遍的群婚制以及由此划分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而斯大林时期苏联史学界发展出来的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史学界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 摩尔根是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三大鼻祖之一(其他两位名家是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考古学家柴尔德),他是人类学学科初始阶段最有原创性和想象力的学者,他的学说得到马克思的重视和恩格斯的推广,被翻译成9国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摩尔根作为律师,本人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有联系,还算不上一个从经验研究上升的人类学家。摩尔根那一代学者非常具有想象力,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关于摩尔根的得失,北大教授王铭铭有专书《裂隙中的桥》讨论。人类学走向调查路线则是起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则是从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导师)开始的,从这个马先生开始(他的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就是研究太平洋岛屿上部落的作品),人类学研究中间“田野调查” 才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路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镇,有关人类史前史的研究在“文化人类学”这个学科之间有着充分的讨论,并形成重要的共识。 在摩尔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新进化论学派”诞生,并在史前史解释领域取得重要地位。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莱斯利·怀特、斯图亚特·戈尔德、埃尔曼·塞维斯、马歇尔、萨林斯等人。其中塞维斯提出一个史前史演化的四阶段论——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张光直(台籍学者后任职于哈佛大学)1983年首次把这个四阶段论引入中国史前史的解释中间来,受到中国考古学、人类学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原先摩尔根的学说相比,新的进化论学派最重要的进步在于:把历史演化过程中间的“人类组织”和“权力类型”作为主要的历史线索,而生产力方面或者经济活动不再作为唯一的线索,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早期技术和工具演进很缓慢的时段,最活跃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组织和权力维度得到了重视。其实,先秦儒家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如大同、小康、王道、霸道,都是与人类的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演变和权力的类型紧密相关的,这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史演化的积极线索有密切关系。

漫谈大理国和大理国钱币

广西金融研究 2007.增刊《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增刊2007年增刊 (总416期)广西金融研究JournalofGuangxiFinancialResearch2007GeneralNo.416 漫谈大理国和大理国钱币 高庆民 (柳州钱币学会,广西柳州545001) 自从发现大理国钱币之后,由于无史料,几乎无人研究。笔者过去曾简单地谈到大理国钱币,近几年来经多次琢磨,对它们有了些新的看法,不吐不快,附记于此。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笔者陆续从云南收集到一些奇特的钱币。首先得到的是“弘治通宝”,其钱文书法和品相(自然性)均很差,钱体为粗砂铸造,粗糙而凹凸不平,十分明显。当初笔者把它列入明代弘治年间的铸币,但是它又与明代钱币的风格不同,最后只好归入明代云南的私铸币。接着又得到“太平通宝”,其特点与上述的“弘治通宝”完全相同,只有宋代有“太平通宝”,同理笔者又把它归入宋代云南民间的私铸币。后来经仔细观 察分析,又发现问题了,明代弘治年间 (公元1488-1505年)和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均处于鼎盛时期,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间不可能存在私铸钱币的现象,故它们不应当是明代或宋代的货币,笔者又试图把它们列入安南(今越南)仿造中国年号钱币,或定为安南私铸币,但它们仍无安南钱币的风格,为此笔者心中一直不安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止,笔者先后又收集到了“大周通宝”、“太官通宝”、“水官通宝”、 “太定通宝”和一枚铸有奇怪符号的钱币 (注:即“文信千宝”),共计五种铜钱,均从云南昆明古玩市场购得。经与云南泉友交谈后得知,这类风格相同的铜钱仅发现八种,即上文提到的七种再加“火官通宝”,笔者只差“火官通宝”。这八种钱除了“弘治通宝”较多和“大周通宝”罕见之外,其余均少见,钱径相同约为19毫米,孔径约为5毫米,厚约为2毫米,属小平钱,均用粗沙翻铸而成,钱文古朴,钱体粗犷。它们当初出现在云南昆明古玩市场时,曾一度被当作现代人伪作而不受欢迎,但是笔者发现,它们均有自然包浆和颗粒锈,属生坑真品,便大力买进。精明的江浙泉商纷至云南抢购,此币价日涨。笔者多次询问云南泉友并探讨之,一无所获,由于钱商对来源之处保密,我们连出处都不知道,更不知何人铸造了。云南的一些大收藏家并不重视,认为是民间私铸,研究意义不大,甚至认为可能来自贵州或广西或西藏,随即遭到笔者和这三省的泉友所否定,后又认为来自安南。故直到1989年 11月云南省钱币学会编写 《云南历史货币》之时,仍然认为它们不是云南货币而没有收入书中,成为憾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在大理钱币学会成立之后,对上述钱币不重视的现象才得到改善。经该学会会员的努力,终于发现这八种铜钱均出于大理地区,定为大理国所铸这个结论立刻得到云南和国内泉界的认同。发现大理国钱币是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于是大理国钱币成为中外泉友追求的目标,中国钱币学会的领导也亲临大理考察,僧多粥少,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收齐以上八种钱币。 由于有关大理国的史料几无,史学界争议颇大,无法确定每种币的铸造者和年代,仅是笼统地认为与宋代同时代。研究这八种钱币,就应该研究大理国,大理国何时建国?历届国王是谁?因何灭亡?没人知晓,为此笔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二次前往大理实地考察。古大理国的城墙今犹在,古城范围在今上关与下关之间,上关在城北,下关在城南,均有城门,两关相距40多公里,其中还有一高原淡水湖,南北狭长,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因似人耳,风浪大如海而得名“洱海”;紧依“洱海”的是“苍山”也是南北走向,海拔四千余米。笔者八月份去时,仍见山顶皑皑白雪,苍山溶化的雪水注入洱海,洱海与苍山之间辟有古道连接上关和下关,今通汽车,关上两关的城门,洱海苍山在内就成为世外桃源。 古大理国是白族的祖先所建,往前可追溯到南诏国,与唐朝同时代。南诏王在洱海的金梭岛上建有行宫,今尚存遗址,另在洱海之滨建有“崇圣寺”,寺庙早已毁,今仅存留三塔,其中主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分为33

大理州概况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总人口347.11万(2006年)。汉族居多,有白、彝、回、傈僳等少数民族。为国内白族主要聚居区。 全州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大理市、云龙县、洱源县、祥云县、宾川县、永平县、鹤庆县、弥渡县、剑川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 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北部剑川县与丽江市兰坪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5℃左右。年降水量848.4毫米。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东周前770~前256年︱︱——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xx时期: 魏蜀吴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朝 ︱︱ [南朝][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534~550年 ︱︱︱ ︱北周xx ︱557~581年550~577年︱ 陈557~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南方] [ 先后出现十个xx, 979年被北宋统一。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北方] 后xx907~923年 ︱辽916~1125年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被蒙古所灭︱ ︱金1115~1234年南宋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大理国时期的彝族习惯法

收稿日期:2007-06-03 作者简介:罗家云(1965-),云南新平人,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法学研究。 文章编号:CN53-1143/D (2007)05-0154-04民族法学 大理国时期的彝族习惯法 罗家云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系,玉溪653100) 摘要:大理国时期,是彝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彝族的社会、经济、文 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习惯法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彝族地区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及刑事法律方面均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习惯法规则,并在其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比官方法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理国;彝族;习惯法 中图分类号:D90-05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彝族分布很广,法律关系复杂,主要有三种 情况:(1)以大理国法律为“官方法”;(2)以宋朝法律为“官方法”;(3)游离于二者之间,形成独自的部或国的“官方法”,如罗殿国、罗氏鬼国与自杞国等。其中,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又接受宋之封赐,但任其上柱国等边官,奉宋朝法律为正朔,形成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但不论是在上述哪类情形之下,与广大彝族众民息息相关的,更多地影响和规范着其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是习惯法。 一、社会组织方面的习惯法11神权与政权合一的鬼主制 鬼主制在彝族先民中何时出现尚不得考证,汉晋时已见诸史料,唐代史料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记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男则发髻,妇则散发,见人无礼节跪拜,三译四译,乃与华通。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 巫,用相服制。”[1] 《云南志》又载:“贞元七年(791年),节度使韦皋使巂州剌史苏隗杀梦冲,因别立大 鬼主。”[2] 《新唐书》亦载:“两林地虽窄,而诸部推为长,号都大鬼主。”[3] 在上述史料中,出现了三个层次的鬼主:长诸部落的都大鬼主、长一个部落的大鬼主和长百家二百家的小鬼主。鬼主的产生方式有诸部“推”,唐朝“立”等,其鬼主制已具雏形。到了宋代,鬼主制在彝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宋史》载:“邛部川蛮,亦曰大路蛮,亦曰勿邓,居汉越巂郡会无 县地。其酋长自称‘百蛮都鬼主’。”[4] 从该史料看, 都鬼主仍为部落联盟首领。此外,《宋史》同卷还出 现了“都鬼主阿伏”、“诸族鬼主副使离袜”、“都鬼主诺驱”等。上述史料中,鬼主为当地部落行政首领,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并得到朝庭认可当无疑义。而关于鬼主的宗教职能,少有史料言及。《宋史?黎州诸蛮传》有一记:“夷俗尚鬼,谓主祭者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这则史料已明确指出鬼主为“主祭者”,其宗教职能十分明确,但仅此一记,找不到其他佐证。 宋代鬼主制得以巩固和扩大的另一例证是“罗氏鬼国”的出现。《宋史?泸州蛮传》载:“诏复建姚州,以得盖为刺史,铸印赐之。得盖死,其子窃号‘罗氏鬼主’。鬼主死,子仆射袭其号,浸弱不能令诸族。”至此,鬼主制为神权与政权合一,分为诸部落联合、号令一方的都鬼主,统治一个部落的大鬼主和统治百家二百家的小鬼主三级;主要传承方式为世袭,也有推举、朝廷“立”、“自称”等方式;其主要职责是:行政方面是管领本辖区行政事务;神权方面是“主祭”———在不同场合主持祭鬼的宗教活动。 21军民合一的苴穆制 大理国时期,苴穆制主要盛行于今贵州一带的彝族当中。“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彝族贵族便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了一套封建等级制度。例如据彝文记载, 贵州彝族以苴穆为最高领主。”[5] 《大定县志》载:“苴穆立,分其诸弟为峨,授以土地,分以重器。”[6] 苴穆为了维持和巩固其统治,把辖区内的土地分为大小不等的许多部分,分别授给号称“十二宗亲”及“四十八 4 512007年9月第20卷 第5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La w Editi on Sep te mber,2007 Vol 120 No 15

大理市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一、大理市综述 大理市是人理白旅白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苍山国家地质公同”六顶桂冠于身。 (一)自然地理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5%;坝区面积28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 8%;洱海水域面积25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 .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每拔最高点4097米(苍山玉局峰),最低点1340米(太邑乡坦底摩村)。 大理市属北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l4. 9℃,年日照时数2227. 5小时,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年均元霜期228天,同时还以风高著称,故有“风城”之称。 境内的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是大理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组成,平均海拔3782米,全长48公里。洱海是我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南北长40 5

公里,东西宽3至9公里,最大水深20 .7米,平均水深10.2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 (二)历史沿革 大理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彝等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元、明、清时期.先后在大理设置府、路及太和县、赵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大理县、风仪县、下关市。1958年9月,并三县(市)及漾濞县为大理市。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将风仪县划归大理县。1983年9月,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合并组建为大理市。2004年1月,原洱源县江尾镇、双廊镇划入大理市,江尾镇更名为上关镇。 (三)民族人口 全市辖8镇l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2个社区居委会。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白、汉、彝、回等为世居民族。2008年未,全市总人口62 .35万人,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67%。 (四)资源条件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摘自:大理州政府网站 2011年6月2日 【历史名人】 【历史人物】 大理是英雄们逐鹿中原,决一雌雄的舞台。他们在这里纵横驰骋,指点江山,演绎了一幕幕憾天动地的历史活剧。 大理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走出了一大批英杰,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威武不屈的爱国者;有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领袖;有隐居古刹的画家诗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有的对地方文化建设,倡导社会风气,启迪后学,做了卓越的贡献;有的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直至终身;有的为民族团结、人民的解放和祖国振兴献出毕生精力;有的为抵御外辱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鲜血。他们从神奇美丽的大理走出,从苍山洱海走出,走向神州大地,走向世界,永远走进了人民心中,大理因养育了这些英雄的儿女而骄傲自豪,大理也因此值得人们铭记。 【细奴罗】 又名独罗、独罗消,南诏第一代王。唐太宗贞观初年,为避哀牢王的嫉害,随其父母从哀牢山迁居蒙舍川(今巍山)躬耕。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白子国王张乐进求的禅让,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定都巄屿图山,南诏由此开国。唐高宗时,细奴罗多次遣使朝贡,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皮罗阁】 南诏第四代王,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南诏国的建立,结束了西南边疆分裂动荡的局面,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王,执政期间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制定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统一云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是南诏国力鼎盛的时期。由于唐中央政权和南诏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天宝战争爆发,阁罗凤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钟南国大诏“的封号。战后阁罗凤命人收敛唐朝阵亡将士的尸首葬在西洱河畔,名“万人冢”,在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不得已叛唐,希望和唐王朝和好的心愿。 【异牟寻】 南诏国第6代王,是南诏历史上最有远见最有作为的君王。继位后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旧有的风俗习惯,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生产,接受清平官郑回的建议,与唐朝和好。793年异牟寻派出三路使臣出使唐朝,使臣携带异牟寻的书信和四件礼物—当归、丹砂、黄金、丝棉,﹙当归表示南诏愿归顺唐王朝,黄金表示南诏归顺唐王朝的决心坚定不

大理州重大事件

大理州重大事件 摘自:大理州政府网站2011年6月2日 【历史事件】 【汉习楼船】 西汉武帝时期,为“指求蜀身毒国道”,对滇池、洱海两大区域进行了长期的军事征服。元封六年,汉武帝在洱海区域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等县,隶属于益州郡,这是大理地区设置郡县的开端。昆明大观楼长联将汉武帝为征服洱海周围善于水上作战的“昆明人”,在长安按照洱海的形状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历史概括为“汉习楼船”。 【诸葛南征】 三国时期,云南被称为“南中”。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出兵南中,平定了当地民族首领大姓、夷帅的反抗势力。为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诸葛亮对两汉时期云南地区的郡县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置“南中七郡”,新设云南郡于洱海区域,从而加强了对洱海区域的统治。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虽然诸葛亮没有亲自达到大理地区,但至今大理地区仍有不少地方被称为“诸葛营”、“诸葛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诸葛武侯的崇敬之情。 【南诏立国】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众多的部族,因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的不平衡发展,出现了蒙舍诏、邓赕诏、蒙巂诏、施浪诏、浪穹诏、越析诏等“六诏”的分裂格局。 为了与吐蕃争夺对洱海区域的控制权,唐王朝全力支持蒙舍诏,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击灭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区域,建立起南诏政权。南诏王皮罗阁被唐王朝赐名“归义”,封为“云南王”。 南诏政权的建立,使祖国西南边疆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得以改变,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宝战争】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1年)、十三年(公元754年),唐王朝先后派遣鲜于仲通、李宓等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南诏。在请和无望的情况下,南诏联合吐蕃军队全力抗击唐王朝军队,在双方联军的打击下,唐军“血流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帅沉江”,全军覆没。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所作的《羽檄如流星》、《兵车行》、《新丰折臂翁》都是描写天宝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诗作。战争结束后,阁罗凤收敛唐兵尸骨,葬于下关“万人冢”,南诏《德化碑》称“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思旧”,表明南诏“世世事唐”,辩解叛唐出于不得已,并说后代子孙如能归唐,唐使来后,可指碑给他们看,以明白我的本意。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大理国时期的彝族习惯法-最新年文档

大理国时期的彝族习惯 法 宋代彝族分布很广,法律关系复杂,主要有三种情况:(1) 以大理国法律为“官方法”;(2) 以宋朝法律为“官方法”;(3)游离于二者之间,形成独自的部或国的“官方法”,如罗殿国、 罗氏鬼国与自杞国等。其中,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又接受宋之封赐, 但任其上柱国等边官,奉宋朝法律为正朔,形成错综复杂的法律 关系。但不论是在上述哪类情形之下,与广大彝族众民息息相关 的,更多地影响和规范着其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是习惯法。 、社会组织方面的习惯法 1、神权与政权合一的鬼主制 鬼主制在彝族先民中何时出现尚不得考证,汉晋时已见诸史 料,唐代史料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记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 也。男则发髻,妇则散发,见人无礼节跪拜,三译四译,乃与华 通。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 信使鬼巫,用相服制。”《云南志》又载:“贞元七年(791 年) ,节度使韦皋使?'州刺史苏隗杀梦冲,因别立大鬼主。”《新唐书》两林地虽窄,而诸部推为长,号都大鬼主。”在上述史 料中,出现了三个层次的鬼主:长诸部落的都大鬼主、长一个部 落的大鬼主和长百家二百家的小鬼主。鬼主的产生方式有诸部推”,唐朝“立”等,其鬼主制已具雏形。到了宋代,鬼主制 在彝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宋史》载:“邛部川蛮,亦日

大路蛮,亦日勿邓,居汉越?'郡会无县地。其酋长自称‘百蛮都鬼主'。”从该史料看,都鬼主仍为部落联盟首领。此外,史》同卷还出现了“都鬼主阿伏”、“诸族鬼主副使离袜”、“都鬼主诺驱”等。上述史料中,鬼主为当地部落行政首领,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并得到朝廷认可当无疑义。而关于鬼主的宗教职能,少有史料言及。《宋史?黎州诸蛮传》有一记:“夷俗尚鬼,谓主祭者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这则史料已明确指出鬼主为 主祭者”,其宗教职能十分明确,但仅此一记,找不到其他佐证。 宋代鬼主制得以巩固和扩大的另一例证是“罗氏鬼国”的出现。《宋史?泸州蛮传》载:“诏复建姚州,以得盖为刺史,铸印赐之。得盖死,其子窃号‘罗氏鬼主'。鬼主死,子仆射袭其号,浸弱不能令诸族。”至此,鬼主制为神权与政权合一,分为诸部落联合、号令一方的都鬼主,统治一个部落的大鬼主和统治百家二百家的小鬼主三级;主要传承方式为世袭,也有推举、朝廷“立”、“自称”等方式;其主要职责是:行政方面是管领本辖区行政事务;神权方面是“主祭”――在不同场合主持祭鬼的宗教活动。 2、军民合一的苴穆制 大理国时期,苴穆制主要盛行于今贵州一带的彝族当中。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彝族贵族便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了一套封建等级制度。例如据彝文记载,贵州彝族以苴穆为最高领主。”

大理典故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理古城,在这里,大理古城的有些历史还有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理城,在南诏国的时候不叫大理城,而是叫“羊苴咩”城,“羊苴咩”,就是“羔羊之城”的意思,说明大理这个地方,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连柔弱的羔羊都能够在这里幸福的生长,所以被称为“羊苴咩”城。 南诏国到了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灭南诏国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9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兵变,灭大长和国,先是拥立赵善政为王建大天兴国,后又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建立了大义宁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贵族部落,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他起先改国号为“大礼”,意为效仿中原,以礼治国的意思,后来,又把“礼貌”的“礼”改为了现在这个“理”,因为经过了刚才所说的几个短暂政权的交替,当时的局面有点混乱,他要把这种混乱的局面大大的治理,调理一下,取意“大治大理”的意思。所以,大理这个名称,就从那个时候用到了现在,而大理国一直到了公元1253年,又发生了一点变化,什么变化呢,在这里要结合几个历史典故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来到云南,在昆明应该知道有孙髯翁写的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里面提到了四个历史典故,都和大理有关系,哪四个呢?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第一个典故,汉习楼船,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

那边看到了我们中原传过去的蜀布,邛竹杖,后来了解了一下,知道了从四川经过大理前往古印度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当时被称为“蜀身毒古道”,蜀,就是四川,身毒,是古印度的称谓,经过大理的这一段,被称为博南古道。汉武帝知道了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后,打算来经营这条古道,派了使臣到这边来探寻,结果被昆明池周围的昆明族部落所阻挡(在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一下,历史上的“昆明池”指的是哪里呢,好多人会回答,说是昆明的滇池。其实不是,大理的洱海,古称叶榆泽,昆弥川,昆明池)。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勃然大怒,在都城长安人工挖筑了昆明池,操练水军,要来攻打大理,当然,他的水军是用不上的,因为这里是山城,但是由于当时信息落后,听说有个昆明池,就认为是海滨城市,要用水军来攻打,这个典故就传了下来,叫“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指的是在南诏国时期,洱海周围有六个诏,(一个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意思),当时处于六诏之南的南诏,和唐王朝的关系比较好,比较亲近,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灭了其他的五诏,建立了南诏国。话说回来,唐王朝为什么要扶持南诏灭其他五诏呢,也应该说有他的政治意图,当时唐王朝对吐蕃实行了两种政策,一方面是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搞好和亲关系,再一方面,南诏处于滇川藏三省交界之处,唐王朝和南诏关系搞好了,这里就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把吐蕃隔在外面了,所以当时唐王朝和南诏的关系非常要好。但是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了一些年后,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有一年南诏王阁罗凤带着他的妻子到通海晋见节度使张虔陀,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