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陕西科技大学

目录

1.1 设计任务 (2)

1.设计题目: (2)

2.设计内容与要求 (2)

1.2 总体方案设计 (2)

1.2.1带有齿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2)

1.3 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

1.选择脉冲当量 (2)

2.计算切削力 (2)

1)纵车外圆 (2)

2)横切端面 (2)

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3)

1)纵向进给丝杠 (3)

2)轴承选择。 (7)

3)定位精度校核 (8)

4.齿轮传动比计算。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1.1 设计任务

1.设计题目: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2.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题说明

某一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纵向最大进给力为5000N,工作台重300Kg,工件及夹具的最大重量为500Kg,工作台纵向行程680mm,进给速度1~4000mm/min,快速速度15m/min。导轨为矩形,表面粘贴聚四氟乙烯软带(摩擦系数为:0.04)。要求的定位精度为±0.006mm。

设计内容

——传动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运动转换机构、连接支撑方式等。

设计参数如下:

(1)纵向行程:680mm

(2)最大加工直径:

在床面上 400mm

在床鞍上 210mm

(3)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4)纵向进给速度:0.001~4m/min

(5)纵向快速速度:15m/min

(6)工作台重:300Kg

(7)工件及夹具的最大重量:500Kg

(8)摩擦系数为:0.04

(9)代码制:ISO

1.2 总体方案设计

1.2.1带有齿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图1—1

图1—2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采用闭环系统,由于是数控机床纵向伺服系统,总体方案,从电动机出来带有齿轮传动,配上滚珠丝杠(采用滚珠丝杠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纵向进给整体刚度)。

1.3 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选择脉冲当量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脉冲当量,纵向为0.01mm/步,横向为0.005mm/步(半径)。

2.计算切削力

1)纵车外圆

主切削力Z F =0.675

1max ?D =0.67?51400?=5360N

按切削力各分力比例:

Z F :x F :y F =1:0.25:0.4 x F =5360?0.25=1340N y F =5360?0.4=2144N

2)横切端面

主切削力'Z F 可取纵切力的1/2:

'Z F =

21

Z F =2680N 此时走刀抗力为'y F ,吃刀抗力为'

x F 。仍按上述比例粗略计算:

'

Z F :'y F :'x F =1:0.25:0.4 '

y F =2680?0.25=670N

'

x F =2680?0.4=1072N

陕西科技大学

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1)纵向进给丝杠

(1)计算进给率引力m F 。导轨为矩形贴塑,有

m F =K x F +f '(Z F +y F +G)=1.1?1340+0.04?(5360+2144+5000)=1974.16N

其中:Z F 、x F 、y F ——切削分力(N );

K ——矩形导轨K=1.1;

f '——贴塑导轨f '=0.03~0.05; G ——移动部件的重量,G=5000N 。 工作台重量:1G =mg=300?10=3000N 工作及夹具的重量:2G = mg=500?10=5000N 根据以上估算得总的重量为: G=1G +2G =3000+5000=8000N 丝杠载荷.

导轨摩擦力:N g m m u F u 6.3138.9)500300(04.0)(21=?+=+= 最大进给力:N F 50001=

最大轴向载荷:N F F F u a 6.531350006.3131m ax =+=+=

电机最大转速min 3000max r n = 丝杠最大转速(快移)min 15000r n = (2)丝杠导程

h

P 。

工作台最大速度15000m/min 10001515m/min m ax =?==v 53000

15000

max max ==≥

n v p h (3)计算最大动负载C 。 C=m w F f L 3 L=61060T

n ?? n=

1000L v s

?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式中:s v ——最大切削力条件下的进给速度(m/min ),可取最大进给速度的

1/2~1/3,此处s v =min 6.02

1

m ?;

0L ——滚珠丝杠的导程,初选0L =6mm ;

T ——使用寿命,对于数控机床取T=15000h ;

w f ——运转系数,按一般运转取w f =1.2~1.5;

L ——寿命,以610转为1单位。

本设计中: n=min 3336

5.0410*******r L v s =??=?

L=

7.29910

15000

3336010606

6=??=??T n C=N F f L m w 5.158531974.162.17.29933=??=F

(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查阅《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滚珠循环方式采用外循环:L ,预紧方式采用插管式埋入式双螺母预紧:CMD,滚珠丝杠副规格:2506,滚珠丝杠副的精度公称直径:25φ,基本导程:6mm,

滚珠丝杠副的型号:CMD 625?φ

陕西科技大学

由于额定动负荷a C =22930N>最大动负载C,既滚珠丝杠副规格为:CMD2506-5

表3—7 精度等级代号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既:滚珠丝杠副的型号:CMD 625?φ—2.5—4

预紧力:

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力不应小于最大轴向载荷的1/3

即应满足条件:0a F >m ax 3

1

a F

N C F a a 5.57322293025.025.00=?==>N F a 2.17716.53133

1

31m ax =?=

即:符合要求。

(5)传动效率计算: )

tan(tan ?γγ

η+=

式中:γ——丝杠螺旋升角;

?——摩擦角,滚珠丝杠副的滚动摩擦系数004.0~003.0=f ,其摩擦角约等于01'。

本设计中:

94.0)

01442tan(442tan )tan(tan ='+'?'

?=+=?γγη

(6)丝杠螺纹部分长度。

两端余程()螺母长度()工作台最大行程(mm mm mm l 4012410000++= mm 12044021241000=?++=

支承跨距距离l 应大于0l ,即l=1500mm (7)临界转速校核

min 66.314621

.10208

.073.499009900222222r L d f n c c =??== 丝杠底径:m mm D d d W 0208.08.205.32.1252.102==?-=-=

支承方式系数: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66查得73.42=f (两端固定)

陕西科技大学

临界转速计算长度:m mm l c 21.112102

1204

150010002124==-++=

即:m ax n n c >符合要求。

(8)压杆稳定校核:

两端固定支承,丝杠不受压缩,因而不必校核稳定性。

(9)预拉伸计算。 设温升为C ?5.3,由下式得:

温升引起的轴向位移 u t t tl a ?=δ

式中:t a ——线膨胀系数,C a t ??=-110116 t ?——丝杠温度,一般取3~5C ? u l ——螺纹有效长度(m )。

温升引起的伸长量:um tl a u t t 46204.15.310116≈???=?=-δ

丝杠全长伸长量:um tl a u t t 585.15.310116≈???=?=-δ 预拉力:

由拉伸公式N l AE

F t t 3437101.2204

.10208.04

108.5112

50

=?????=

'

δ

2)轴承选择。

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50采用E 型和F 型轴端,轴承型号为:

36203

主要尺寸和参数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50查得

轴承的最大轴向载荷为:

N F F F t 8.60936.53132

1343721m ax m ax =?+=+≡'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由于N F F 3.20318.60933

1

31m ax 0=?='>

即:符合要求。

主要尺寸和参数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 2.8-39查得

d=25mm,D=62mm,B=17mm ;滚动体:731.8=w D ,Z=18;预加负荷:N F 33000=,轴承型号为:7602025TVP 。

3)定位精度校核

丝杠在拉压截荷下的最大弹性位移:

611

26m ax 10101.20208.0445.1104?????=?=πδF

AE

Fl i =0.00526F

最大进给力F=5000N,26.3um m ax 1=δ 导轨摩擦力N F 6.313=,um u 65.1m ax =δ 最大轴向载荷N F 6.5313=,um a 9.27m ax =δ

丝杠与螺母间的接触变形: C

i k F =

δ 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35查得CMD25?6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刚度

um N

K c 1461=

所以得: um K F c e 4.31461

50001===

δ um K F c eu 21.01461

6.313===

δ um K F c ea 64.31461

6.5313max ===

δ 轴承的接触变形:

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刚度估算《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公式2.8-25得 [

]

31

02

1

5

2sin 6.23F D Z K W

B α=

=[

]

3

1330000871.060sin 186.232

1

5

2?????

=412N

um B 1.12412

5000

1==δ

陕西科技大学

um Bu 76.0412

6

.313==

δ um Ba 9.12412

6

.5313m ax ==δ

丝杠系统的总位移:B c i δδδδ++=m ax

最大进给力:um 8.411.124.33.26=++=δ

导轨摩擦力:um 62.276.021.065.1=++=δ<0.006mm=6um 最大轴向载荷:um 44.449.1264.39.27=++=δ 要求的定位精度为±0.006mm ,满足要求。

4.齿轮传动比计算。

已确定纵向进给脉冲当量为0.01mm ≡p δ,滚珠丝杠导程mm L 60=,初选电动机步距角?75.0,可计算出传动比 8.06

75.001

.036001

.03600

=??=

?=L i b p θδ

可选定齿轮齿数为 2520

403221或==

z z i 即25,2040,322121====z z z z 或,模数mm m 2=,齿宽20mm b =。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总结

此次课程设计为其三周,时间的充分,这次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刚开始感觉很难,因为资料的收集与课题相差甚远,头脑里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后来祁老师给我们导入基本过程,再经过我们一个星期的研究,终于有一点眉目,搞清楚了什么是脉冲当量,什么是滚珠丝杠等等。经过几个星期资料搜集,包括车床的说明书等等,设计并进入了正式的轨道。

因为我们以前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这次设计中确实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很多东西。由于知识狭义,因此压力又大了很多,但是只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乐在其中,特别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又温习了一遍,而且把很多门课程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框架,这样确实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焕然一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为我们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做铺垫。我们从一开始的只要完成任务的心态到后来的主动去学习,去努力的学习态度,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并且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老师在我们设计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个零部件都要按照标准去查手册。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家杰.机械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精选.机械制造专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2] 舒志兵.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机械制造专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3]杜建铭.机电一体化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4] 于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实践.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5] 薛惠芳,郑海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9.

[6] 杨志勤,张子义,郭洪红.机电一体化应用实例集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5.

[7] 方建军,田建君,郑青春.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8] 汪木兰.数控原理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 王宁侠.机械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

[10] 裘文言,翟元赏.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1] 机电一体化系统化手册.百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 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

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 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惯性、间隙和磨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故必须对机电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全闭环系统对机床的要求比较高,且造价也较昂贵。闭环系统中采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磁尺、光栅尺和激光干涉仪等。 数控车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常用的驱动装置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有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分。交流伺服电机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和造价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直流伺服电动机引入了机械换向装置。其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碳刷产生的火花而影响生产,并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机械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电动机的容量和速度。电动机的电枢在转子上,使得电动机效率低,散热差。为了改善换向能力,减小电枢的漏感,转子变得短粗,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交流伺服已占据了机床进给伺服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功率驱动装置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向高频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功率模块得到普及与应用;二是基于微处理器嵌入式平台技术的成熟,将促进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三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推广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将使基于网络的伺服控制成为可能。 1.3、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车床控制精度:0.01mm(即为脉冲当量);最大进给速度:V max=5m/min。最大加工直径为D =400mm,工作台及刀架重:110㎏;最大轴,向力=160㎏;导轨静摩擦系数=0.2; max 行程=1280mm;步进电机:110BF003;步距角:0.75°;电机转动惯量:J=1.8×10-2㎏.m2。

机械机床毕业设计9CA6140横向进给系统及刀架的数控改造

CA6140横向进给系统及刀架的数控改造 学生: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一体化 指导教师: 机电工程系 年六月

摘要 所谓数字控制机床是按照含有机床(刀具)运动信息程序所指定的顺序自动执行操作的过程。而计算机数控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在计算机监控下进行工作。它的优点很多,可以在同一机床上一次装夹可完成多个操作,生产率显著提高等优点,但它的价格昂贵。由于我国现在使用的机床大多数为普通车床,自动化程度低,要更新现有机床需要很多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零件加工我们选择机床经济型数控改造。纵向进给机构的改造:拆去原机床的溜板箱、光杠与丝杠以及安装座,配上滚珠丝杠及相应的安装装置,纵向驱动的步进电机及减速箱安装在车床的床尾,不占据丝杠空间。横向进给机构的改造:拆除横向丝杠换上滚珠丝杠,由步进电机带动。总体设计方案:CA6140车床主轴转速部分保留圆机床的手动变速功能。车床的纵向和横向进给运动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对纵向横向伺服进给机构进行设计与计算。 关键词:数控、车床、改造

ABSTRACT Numerical Control (NC) is any machin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operations are executed automaticallu in sequences as specified by the program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tool movement .When Numerical Control is performed under computer supervision, it is called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CNC machine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machines. For exampl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lf performing operations on the same machine in one setup and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e of its disadvantages is that they are quite expensive. In our country conventional machine is used widely. So if the machines are replaced, there is going to need a large money. In order to agre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e can reform the conventional machines. The re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mechanism: we demolish the current smooth leading, leading screw and installing stand. Then replace the ball leaking to the relevant position. The reformation of the horizontal mechanism: we make the horizontal ball lead screw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screw. And Stepper motor drives the screw. The overall master design: the spindle’s gearshift of the CA6140 mechanism controlled by the former operating lever. The moving of the vertical table and the horizontal table is drove by the ball screw, which is drove by the Stepper motors. The last, we desig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known numbers. Key word: Numerical Control、machining、information

伺服系统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前言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内容 (1)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2) 2.2 伺服系统的模拟PD+数字前馈控制 (4) 2.3 伺服系统的程序 (6) 3、仿真波形图 (9) 结论 (12) 心得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1、前言 1.1设计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设计内容 1、分析和设计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用绘图软件(matlab)画原理图还有波形图; 2、分析并理解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原理。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控制原理: 以转台伺服系统为例,其控制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r为框架参考角位置输入信号, 为输出角位置信号. 图2-1 转台伺服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执行机构为典型的直流电动驱动机构,电机输出轴直接与负载-转动轴相连,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速度和加速度性能,引入测速机信号作为系统的速度反馈,直接构成模拟式速度回路.由高精度圆感应同步器与数字变换装置构成数字式角位置伺服回路. 转台伺服系统单框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框图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 图2-2 伺服系统位置环框图 图2-3 伺服系统速度环框图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机床加工,大多是低速时进行切削,即在低速时进给驱动要有大的转矩输出。 二、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为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双闭环系统,内环是速度环,外环是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信号是计算机给出的指令信号和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的位置信号,这个反馈是一个负反馈,即与指令信号的相位相反。指令信号是向位置环送去加数,而反馈信号向位置环送去减数。位置检测装置通常有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光栅尺、感应同步器或磁栅尺等。它们或者直接对位移进行检测,或者间接对位移 进行检测。 开环伺服系统开环伺服系统是最简单的进给伺服系统,无位置反馈环节。如图所示,这种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步进电动机、功率步进电动机、电液脉冲电动机等。由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脉冲,经驱动电路控制和功率放大后,使步进电动机转动,通过齿轮副 与滚珠丝杠螺母副驱动执行部件。 闭环伺服系统 闭环伺服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系统所用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以及电液伺服阀—液压马达。与开环进给系统最主要的区别是:安装在执行部件上的位置检测装置,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移量并转换成电脉冲,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人位置指令信号进行比较,求得误差,依此构成闭环位置控制。由于采用了位置检测反馈装置,所以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移精度主要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闭环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一般可 达±0.01mm~±0.005 mm。

半闭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如图所示。将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间接测量执行部件位置的系统称为半闭环系统。闭坏系统可以消除机械传动机构的全部误差,而半闭环系统只能补偿系统环路内部分元件的误差,因此,半闭环系统的精度比闭环系统的精度要低一些, 但是它的结构与凋试都比较简单。 全数字伺服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经开始采用高速度、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应用数字PID算法,用PID程序来代替PID调节器的硬件,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结构 如图所示。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1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1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 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 当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

毕业论文CNC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说明

1前言 我国数控车床从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市场,至今通过各大机床厂家的不懈努力,通过采取与国外著名机床厂家的合作、合资、技术引进、样机消化吸收等措施,使得我国的机床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产量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我国在五轴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1缺乏系统深入的科研工作, 难以对各种技术资料进行积累, 设计方法旧。2、缺乏实事的科学精神, 忽视了数控机床本身的技术特点、发展规律, 没有实事地制定数控机床发展的规划, 盲目性大。3、没有合理地运用资源。各个研究所孤军奋战,不通力合作,并且床行业人员素质低, 缺乏各方面人才。4、我国制造业大环境的制约。我国依靠引进和合作生产来发展各类主机, 至今我国许多高性能、新结构的数控机床大都为合作产品, 基本处于仿制阶段。 国产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无论在技术参数上,还是在各种动态指标上,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均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机床集团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BW60HS/I型系列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并已批量进入市场。该机采用电主轴,主轴最高转速16 000 r/min,由零至最高转速的时间为l s,快速移动速度60 m/min。宁江集团开发的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速高达40 000 r/min。 当前,在数控机床精密化方面,美国的水平最高,不仅生产中小型精密机床,而且由于国防和尖端技术的需要,研究开发了大型精密机床。其代表产品有LLL 实验室研制成功的DTM一3型精密车床和LODTM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它们是世界公认水平最高的、达到当前技术最前沿的大型精密机床。其它国家也相应研制成功各种类似的装备,如英国的Cran·field、日本的东芝机械等。近年来我国对超精密机床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机床研究所研制成功了JCS一027型超精密车床、JCS一03型超精密铣床、JCS一035型数控超精密车床等。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1.1 伺服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伺服驱动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和执行部件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进给速度和位移指令信号,由伺服驱动电路作转换和放大后,经伺服驱动装置(直流、交流伺服电动机,功率步进电机,电业脉冲马达等)和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主轴刀架等执行部件实现工作进给和快速移动。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与一般机床的进给系统有本质的差别,他能根据指令信号精确地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与位置,以及几个执行部件按一定运动规律所合成的运动轨迹。 1.2 伺服进给系统分类 数控私服进给系统按有无位置检测和反馈进行分类,有以下三种: (1)开环伺服系统 (2)半闭环伺服系统 (3)闭环伺服系统 1.3 伺服进给系统的基本要求 (1)精度要求 (2)响应速度 (3)调速范围 (4)低速、大转矩 2、运动设计 2.1传动方案拟定 数控机床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闭环、半闭环,由于采用直流式交流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方案,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调试和维修困难,造价也高。闭环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机床精度,能补偿机械传动系统中各种误差,消除间隙、干扰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应用于要求高的数控设备中,由于数控车床加工精度不十分高,采用闭环系统的必要性不大。若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的半闭环控制,精度较闭环控制的查,但是稳定性好,成本较低,调试维修较容易;但是对于经济型数控机床来说必要性不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开环控制步进电机驱动。 确定设计任务后,初步拟定三种传动方案即1电机直接与丝杠相连;2电机通过同步带的传动带动丝杠转动;3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丝杠转动。 步进电机具有如下优点 :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目录 1 绪论 (3) 1.1 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3) 1.2 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1.3 伺服系统的特点 (4) 1.4 设计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7) 2 总体方案设计 (8) 2.1 方案设计及总体布局 (8) 2.2 主切削力的计算 (8) 3 横向进给系统 (11) 3.1 已知技术参数 (11) 3.2 滚珠丝杠的计算及选择 (11) 3.3 校核 (14) 4 纵向进给系统 (20) 4.1 已知技术参数 (20) 4.2 滚珠丝杠的计算及选择 (20) 4.3 校核 (21) 5 床身及导轨 (26) 5.1 床身 (26) 5.2 导轨 (27) 6 数控系统选择 (29) 6.1 西门子数控系统的优点 (29) 6.2 数控连线图 (30) 7 数控编程 (31) 结论 (35) 致谢 (36)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1949年美国帕森公司首先提出了机床数字控制的概念。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 当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既可作为独立产品,又是一代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机床厂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伺服系统中,输出量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因此又称之为随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机械参数主要包括位移、角度、力、转矩、速度和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伺服技术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伺服系统由传统的步进伺服、直流伺服发展到以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为伺服电机的新一代交流伺服系统。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办公自动化设备、卫星姿态控制、雷达和各种军用武器随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1.1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时静止不动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械运动,从而加工出用户所要求的复杂形状的工件。 伺服进给系统常见故障形式 1.1爬行

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过低及外 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和滚珠丝杠连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磨损、断裂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或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1.2抖动 在进给时出现抖动现象,其可能原因有:1、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紧固的螺钉松动;2、位置控制信号受到干扰,如屏蔽不好等;3、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如果窜动发生在正、反向运动的瞬间,则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者伺服系统增益过大引起。 1.3过载 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参数设定错误、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进给 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的故障。此故障一般机床可以

自行诊断出来,并在CRT显示屏上显示过载、过热或过电流报警。同 时,在进给伺服模块上用指示灯或者数码管显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 流等报警信息。 1.4伺服电动机不转 当速度、位置控制信号未输出、或者使能信号(即伺服允许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器线圈电压)未接通以及进给驱动单元故障都会造成此故障。此时应查阅电气图纸,测量数控装置的指令输出端子的信号是否正常,通过CRT观察I/O状态,分析机床PLC梯形图,以确定进给轴的启动条件,观察如润滑、冷却等是否满足。如是进给驱动单元故障则用交换法,可判断出相应单元是否有故障。 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840系统的加工中心在自动加工过程中,Y轴有抖动现象,加工零件表面不光滑。 故障诊断与处理:为了判定故障原因,将机床操作方式置于手动方式,用手摇脉冲发生器控制Y轴进给,在JOG方式下,来回移动丫轴,发现丫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范文

数控机创进给系统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常用伺服进给系统来工作。 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因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尤其是轮廓控制系统,必须对进给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两方面同时实现自动控制。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一个典型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进给系统组成:位置比较、放大元件、驱动单元、机械传动装置和检测反馈元件等几部分。 机械传动装置:是指将驱动源旋运动变为工作台直线运动的整个机械传动链,包括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等中间传动机构。 第一节概述 一、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1.减少摩擦阻力: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2.减少运动惯量 3.高的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即伺服系统接收一个指令脉冲驱动工作台移动的距离),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4.宽的进给调速范围: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调速范围1:2000)。 5.响应速度要快:所谓快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 6.无间隙传动: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设计中可采用消除间隙的联轴节及有消除间隙措施的传动副等方法。 7.稳定性好、寿命长:稳定性是伺服进给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不产生爬行,并能适应外加负载的变化而不发生共振。所谓进给系统的寿命,主要指其保持数控机床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时间长短,即各传动部件保持其原来制造精度的能力。 8.使用维护方便 二、联轴器 联轴器是用来连接进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转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机器运转时,被连接的两轴不能分离,只有停车后,将联轴器拆开,两轴才能脱开。 联轴器的类型:有液压式、电磁式和机械式;而机械式联轴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借助于机械构件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力来传递转矩,

机电一体化课程C6140数控车床纵向进给传动机构..

C6140卧式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 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绪论3 1.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3 2.数控改造的主要内容3 3.车床数控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 二、课题任务及要求4 1.题目:C6140卧式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设计4 2.主要技术要求4 三、进给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方案5 四、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5 1.脉冲当量的确定5 2.切削力的计算5 3.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6 4.同步带减速箱的设计7 5.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9 6.同步带传递功率的校核13 五、绘制进给系统的装配图13 六、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14 七、步进电机驱动电源选用17 八、总结19

一、绪论 1.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 普通卧式车床应用广泛,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卧式车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工艺范围广,能进行多种表面的加工。但其结构也有不足之处,如刚度低,抗震性差,传动件间存在间隙,精度不足,且受操作人员技能的限制较大。而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机械制造中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尺寸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的加工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从目前企业面临的情况看,因数控机床价格较贵,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使中小型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由于其投资少、周期短,改造后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并且能有效地利用机床的剩余价值,成为中小型企业的首选。 a.节省资金 机床的数控改造同购置新机床费相比,一般可节省40% ~ 60% 的费用,大型及特殊设备尤为明显。一般机床改造只需花新机床购置费的1/3,即使将原机床的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升级,也只需花费购买新机床60% 的费用,并可以利用车间现有的基础。 b.性能稳定可靠 因原机床各基础件经过长期时效,几乎不会产生应力变形而影响精度。 c.提高生产效率 机床经数控改造后,即可实现加工的自动化,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 倍。对复杂零件而言,难度越高,功效提高得越多。且可以不用或少用工装,不仅节约了费用,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2.数控改造的主要内容 对卧式车床进行改造,主要是将纵向和横向进给系统改成用微机控制的、能独立运动的进给伺服系统;将手动的刀架换成能自动换刀的电动刀架。这样,利用数控装置,车床就可以按预先输入的加工指令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切削次序和刀具都可以按程序自动进行调节和更换,再加上纵、横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示例

数控机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设计内容 注:下面内容中所指:横向即为X轴方向,纵向即为Y轴方向 最大加工直径为400和500mm的设计方案确定计算内容和公式与320mm的一样,把各自的参数代入即可。 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 接到一个数控装置的设计任务以后,必须首先拟订总体方案,绘制系统总体框图,才能决定各种设计参数和结构,然后再分别对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进行设计计算。 机床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拟订包括以下内容: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伺服系统的的选择,执行机构的结构及传动方式的确定,计算系统的选择等内容。 一般应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提出数个总体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可行的总体方案。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设计任务 用微机数控技术改造最大加工直径为320毫米普通车床的进给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加工直径(mm):在床身上:320 在床鞍上:175 最大加工长度(mm): 750 溜板及刀架重量(N):纵向:800 横向:400 刀架快移速度(m/min):纵向:2 横向:1 最大进给速度(m/min):纵向:0.8 横向:0.4 最小分辨率(mm) : 纵向:0.01 横向:0.005 定位精度(mm) : 0.02 主电机功率(KW):3 起动加速时间(ms):25 2.2.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由于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应具有定位,直线插补,顺。逆圆,暂停,循环加工,公英制罗纹加工等功能,故应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2)数控系统 根据机床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C51单片机扩展系统。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步进电机驱动器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3)机械传动方式 为实现机床所要求的分辨率,采用步进电机经齿轮减速再传动丝杠,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尽量减少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同时,为提高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齿轮传动也要消除齿侧间隙的结构。 综上所述,系统总体方案框图见下图。

CA6140普通车床横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CA6140普通车床横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经济型)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0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工作台重量:W =300N (粗估) 2.滚珠丝杆导程:T =4mm (供参考) 3.行程:S =190mm 4.脉冲当量: =0.005mm 5.快速进给速度:min /5.1m V =快 6.快速进给速度:min /5.0m V =进 7.时间常数:t ≤100ms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机械结构装配图 A1图纸2张,要求视图基本完整、符合标准。 2.数控系统组成框图(或画在设计说明书里面) A2图纸1张。 3.数控系统电气原理图 A1图纸1张。 4.软件框图(或画在设计说明书里面) A2图纸1张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机床设计图册 哈工大 华中纺织工业大学 2.机床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4.微机接口设计参考书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方案论证 1.5天 2.机械部分设计 6.5天 3.电气部分设计 3.5天 4.软件设计 1.5天 5.编写说明书 1天(约8000字) 6.准备答辩及答辩 1天 任务下达日期 2013 年 12 月 23 日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签名) 学 生 (签名)

二、设计要求 2.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应考虑机床数控系统的类型,计算机的选择,以及传动方式和执行机构的选择等。 (1)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后应具有定位、纵向和横向的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功能,还要求能暂停,进行循环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因此,数控系统选连续控制系统。 (2)车床数控化改装后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因此,进给伺服系统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3)根据普通车床最大的加工尺寸、加工精度、控制速度以及经济性要求,经济型数控机床一般采用8位微机。在8位微机中,MCS —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因此,可选 MCS —51系列单片机扩展系统。 (4)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微机数控系统中除了CPU 外,还包括扩展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I/O 接口电路;包括能输入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的键盘,能显示加工数据和机床状态信息的显示器,包括光电隔离电路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此外,系统中还应包括螺纹加工中用的光电脉冲发生器和其他辅助电路。 (5)设计自动回转刀架及其控制电路。 (6)纵向和横向进给是两套独立的传动链,它们由步进电机、齿轮副、丝杠螺母副组成,其传动比应满足机床所要求的分辨率。 (7)为了保证进给伺服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选用摩擦小、传动效率高的滚珠丝杠螺母副,并应有预紧机构,以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齿轮副也应有消除齿侧间隙的机构。 (8)采用贴塑导轨,以减小导轨的摩擦力。 (9) 原机床的主要结构布局基本不变,尽量减少改动量 ,以降低成本 缩短改造周期。 (10)机械结构改装部分应注意装配的工艺性,考虑正确的装配顺序,保正 安装、调试、拆卸方便,需经常调整的部位调整应方便。 Y 向 X 向 微 机光电隔离 功率放大 步 进 电机 光电隔离功率放大步 进电机 上拖板 下拖板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1949年美国帕森公司首先提出了机床数字控制的概念。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当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既可作为独立产品,又是一代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机床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