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核心知识1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__________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最大人口数量)

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2.意义:

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____________。

答案:1.经济技术

2.承载能力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复活节岛的悲剧,回答下面思考题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思考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

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思考1: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但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思考2:你觉得《复活岛的悲剧》最终反映了环境对人口的什么影响?

答案1.复活节岛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人口数量较多,但这人口数量超过了当时生产水平所能提供的食物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所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人口减少。

2.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限制性

核心知识2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_____的人口数量。

2.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从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的角度,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资源)

自然条件越,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自然条件越,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越,人口合理容量,资源越,人口合理容量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越,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经济越,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生活水平:

过高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会人口合理容量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人口合理容量大;反之,则人口合理容量小

(3)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4.特点

(1)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合理容量相对______。

(2)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______变化。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为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坚持___________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努力提高______水平、

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___________ ,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__________相互协调发展。

答案:1.适度;

2. =; >

3.(1)优越;越大;恶劣;越小;丰富;越大;贫乏;越小

(2)发达;落后;降低;合理

(3)越高;越低

4.稳定;动态

5.计划生育;科技;对外开放;资源环境

【规律总结】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分析思路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生活水平

一个区域的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生活水平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

三、案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成果的________。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___________功能,可实现对区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评价,并可做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_______ 。

答案:准确性;数据分析;综合评价

知识框架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 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 别。(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 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

(2)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 ) (3)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而环境人口容量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来衡量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载能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 的能力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不断扩大。 (3)√ 人类生存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 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材整理2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3至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影响人口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2)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 (3)大多数发展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高中地理 1.2 人口迁移导学案鲁教版必修2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与流动 2、分析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重点) 能力目标: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情感目标: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人口移动现象,加深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影响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_______迁入或迁出,而发生_______的永久性或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规律。 2. 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影响因素特点 人类社 会早期 ____________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逃避灾荒、战乱、 _________等。 15世纪末~19世纪_________, 新航线开辟,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由_______流往______,由 ______地区向____地区迁移

二战后____城市的出现,____的兴 起,政治避难、地区间经济 水平的差异 ______移民的比例明显减 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 ______。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移主流是() A.旧大陆流向新大陆B.新大陆流向旧大陆 C.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D、未开发地区流向已开发地区 3.人口流动 (1)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或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展水平。 (3) 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与。 (4) 流动人口增长是的产物,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利影响是。. 思考: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地区流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区

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理解人口增长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2.比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思】 一、人口增长 阅读课本第17页至第18页,完成以下内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_______。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_______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外,还有社会经济、_______、医疗卫生、文化教育、_______等。 3.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共同决定的。 4.当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增加,表现为_______增长;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下降,表现为_______增长。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阅读课本第19页至第20页,完成以下内容 1._______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_______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_______。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_______。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和人类的_______发展。 2.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_______开发和_______使用,会导致_______失调,引发严重的_______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课本第21页至第22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人口容量是指在_______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_______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很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_______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容量特点有三: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议】 探究问题1读图1-13“世界10亿人口年表”,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探究问题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请你就其中一个因素举一个你最熟悉的例子来佐证。 【检】 一、选择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参考学案 【学习目标我预览】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课前预习篇 【基础知识我填充】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①实质:环境能 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衡量指标:___________ 。 (2)环境人口容量①定义: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___________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②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 __________ 是主要制约因素。 (3)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按照合理的___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保持措施①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_____之内;建立___________。②地区:尊重 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战略。 课中探究篇 问题探究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 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 时期 20世纪以 来

数量情 况 增长情 况 人口变 化原因 问题探究2: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 %,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2.对比十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 问题探究3:请根据教材P3的图1.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多少? 2.排序说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快慢程度? 3.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问题探究4:结合P5的图1.5,思考下面的问题: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课堂练习篇 典例1: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田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

人口分布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③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 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 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 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 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 措施 自然 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 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三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图1-3-1),参照世界政区图,按要求填图。 (1) 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 、B 、C 、D 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 (2) 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 [自主探究二]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总结成纲要形式。 [自主探究三]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 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 、 、

[自主探究四]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纲要的形式表示出来。 回答点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主要制约因素——, 4.重要制约因素——、、、 、。 5.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课堂小结: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2)(最新整理)

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紧迫性、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节内容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以便对我们的地球环境容量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内容: 学习主题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讨论:一张桌子上可以站多少人,教室中可以容纳多少人呢?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资源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 源越,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 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 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 的,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 生活的需求。 学习主题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不确定,及人口消 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表现在: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假定的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二)合理容量 合理容量是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目标要求: 1. 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 能力要求 ⑴培养自我探究能力; ! ⑵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⑶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 教学难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 第一:人口问题是我国较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每个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容易理解。于是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此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然后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较好的小组在课堂

上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论点和论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再者给学生在课堂上作展示的话,既表扬积极分子,又使同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呆板模式。 第二,在讲正课前让学生玩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 关于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没能把握好时间,以致在进行小结的时候,有点匆忙的感觉。

普通高中地理 1.2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1.2 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爆炸地事实. (2)了解地球地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地概念以及人口容量地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地能力以及思维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地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地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地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地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地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地方式理解事物地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地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地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地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地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地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地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地主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地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地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地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地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地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地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地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3.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2.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口众多地文字材料、照片、录像 等.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2

1-2-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 2.通过阅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并了解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 4.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 2.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和人口的。 2、人口移动包括和两个方面,人口迁移是指的人口移动现象。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和。 【巩固训练】 1.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 2.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游牧民的迁徙。 3、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原因?完成下表: 时期特点路线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经常迁移流动略 古代农业社会略略 15~19世纪欧洲的殖民主义扩 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4、观察阅读两幅教材插图“图1—2—1和图l一2—2”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对比找出人口迁移的变化。 ①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看: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 ;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巩固训练】

鲁教版地理必修《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word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运用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迁移图,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原因。联系实际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对比学习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变化,并养成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养成求真求实、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人口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课程标准只提到人口迁移,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教材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开讲述。第一目“人口迁移”主要讲述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并在知识窗中列举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第二目“人口流动”在正文中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民工流”现象。用知识窗介绍了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外籍劳工”现象。民工流、国际难民、环境移民、外籍劳工等,都极具现实意义,体现出教材的时代性。本课时的活动设计注重贴近高中生的生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以及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难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的人口迁移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复习人口的增长,依据学案预习本节内容,并记录难点、疑点,搜集一些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心课)利用教师或学生搜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景:我们把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什么? (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学生回答)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师强调)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移动或空间移动,这样的忍冬通常会涉及到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人口流动是指人们不以改变常住地为目的的越过一定区域界限的移动,流动人口相对于定居人口而言,为暂时离开常住地而非迁居的各种移动人口。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展示图片):图1--2--1和图1--2--2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学案,自主探究: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的原因、迁移路线和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及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的新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原因:(1)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亚欧大陆与“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2)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的关系 (3)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人口迁移特点:(1)又“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2)又已开发区流向未开发区 人口迁移路线:(1)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州 (2)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附答案文档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2、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3、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重难点】 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填空 一、环境的限制性 1、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使用于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2、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有的甚至趋于。 3、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以及对淡水资源的利用,加之,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4、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加剧,下降,加快,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和的大小。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利用---资源及--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4制约因素:、、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2)、意义: 2、人口问题: (1)、主要表现:、、。 (2)、影响:人口问题引发严重的问题和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整个世界:(2)、各国、各地区: 【问题探究】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 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 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 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 数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 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区 别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数共同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素相关性影响 资源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科技 正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 人口容量的提高。 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的对 外开放程 度 正相关 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 时就会大得多。 观点着眼点(依据)主要论点 乐观论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 未发现的领域 容量无限 悲观论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 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人多为患 中间论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探究法,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永兴岛案例培养学生的现代海洋观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本节内容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列表分析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航拍中国海南节选)(2分钟左右) 师:视频当中提到的永兴岛同学们都听说过吗, 学生:回答 师:但是可能大家对永兴岛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政府驻地所在处,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展示图片),那在这仅有的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最多鞥养活多少人又最适宜居住多少人带着这两个问题,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永兴岛的历史和今天。(展示课题PPT) 新课讲授: 一、环境承载力---解读概念2分钟 师: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就是环境承载力,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环境承载力对的定义(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环境和资源、最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说明环境承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比较稳定,环境承载力可以估算,具有相对确定性,其衡量标准是用环境人口容量 师:这里提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不是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学生:回答 教师:对,不是,而指的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消费水平,这种生存层面上的最大(PPT翻页)是一个警戒值 师: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就有渔民在永兴岛从事捕捞活动,但是历史上该岛却少有常住人口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展示PPT) 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小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前后同学一个组,结合教材学案中所给材料一,并将最终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探究活动一为何永兴岛历史上少有常住人口(走下去进入学生的讨论)(3分钟+7分钟(学生展示和教师总结)) 材料一 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土壤的生产力差,岛上地势平坦,中间较低,是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岛上林木深密,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的代表来给大家分 享你的观点, 生:因为、、、、、、,土地。淡水,,,,

人口迁移学案-定稿汇编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4月7日 编辑人:赵悦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认识人口移动动因和效应,对人口移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情播报】 人口迁移是人口部分的一个热点考点,常与工业转移、西部开发等热点问题和时事背景相联系,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学习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 3.阅读教材回答人口迁移可分为那些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规律总结】如何判断人口迁移? 1、右图是“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 问题并分析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的区域。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规律一:当人口的移动范围行政区域界线,就属于人口迁移,而位于行政区域内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我班同学计划暑假到北京旅游,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二:。 3、我班学生高中毕业考取北大并定居北京,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三:。 【典例导航】 1、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1西部开发,人口西迁 ○2江西人到上海购物 ○3农村人到城市务工 ○4游牧名族的迁徙 ○5知情开发东北北大荒 ○6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 ○7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间的流动 ○8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9为方便在四中就读,你将户口从五原迁到临河 【合作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1、读教材第16页“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探究近现代人口迁移特点。 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 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非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东南亚、美国西部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印度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