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重庆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38

(重庆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发布)

根据国务院决定,在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加,在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20多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普查登记任务。经过事后质量抽查,证明普查登记的质量符合要求。重庆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市的总人口为3090.4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人口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03.83万人,增长7.06%,平均每年增加19.7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6%。

二、人口出生和死亡

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市出生人口为29.98万人,死亡人口为21.01万人,出生率为9.70‰,死亡率为6.80‰,自然增长率为2.90‰。

三、人口分布

全市的人口分布如下:

万州区 164.73万人

涪陵区 113.40万人

渝中区 66.52万人

大渡口区 24.68万人

江北区 61.02万人

沙坪坝区 78.82万人

九龙坡区 87.83万人

南岸区 59.29万人

北碚区 64.54万人

万盛区 26.57万人

双桥区 4.23万人

渝北区 84.39万人

巴南区 88.67万人

黔江区 44.25万人

长寿县 87.42万人

綦江县 96.34万人

潼南县 85.94万人

铜梁县 79.39万人

大足县 90.52万人

荣昌县 65.95万人

壁山县 60.73万人

梁平县 85.03万人

城口县 22.58万人

丰都县 77.38万人

垫江县 86.22万人

武隆县 39.78万人

忠县 95.35万人

开县 140.81万人

云阳县 121.98万人

奉节县 87.17万人

巫山县 57.23万人

巫溪县 48.38万人

石柱县 48.47万人

秀山县 50.77万人

酉阳县 59.38万人

彭水县 58.58万人

江津市 132.35万人

合川市 142.01万人

永川市 98.47万人

南川市 63.29万人

四、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928.9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984.27万人,占总人口的

96.5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1人,比1990年的3.56人下降了0.35人。

五、性别构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为1604.95万人,占51.93%,女性为1485.50万人,占48.0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04。

六、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77.78万人,占21.93%;15-64岁的人口为2168.57万人,占70.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4.10万人,占7.90%。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7个百分。

七、民族构成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92.15万人,占93.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8.30万人,占6.4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3.93万人,增长了5.6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

49.92万人,增长了33.49%。

八、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86.58万人,占2.80%;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265.67万人,占8.60%;接受初中教育的909.02万人,占29.41%;接受小学教育的1340.85万人,占43.39%(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070人上升为28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230人上升为85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2860人上升为294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5000人下降为43386人。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214.7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7.89%下降为8.9%,下降了8.99个百分点。

九、城乡人口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22.78万人,占总人口的33.0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67.67万人,占总人口的66.91%。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3、全市总人口包括直接登记和按普查误差间接估计的人口,各区县人口不包括间接估计的人口。

4、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5、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附——

城乡人口划分标准

一、市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南岸区)的总人口。

2、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和县级市的街道总人口和属性为1、2的乡镇总人口。

二、镇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及县级市中属性为3的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属性为1、2的村委会人口。

2、县的街道和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属性为1、2的村委会人口。

三、乡人口

1、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及县级市中属性为3的镇的属性为3的村委会人口和属性为3的乡总人口。

2、县的乡总人口。

(注:属性1指政府驻地区域;属性2指政府驻地区域城区建设延伸地;其他区域为属性3。)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官方报告)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 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西部旅游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按照“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以做大全市游客总量为突破口,以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为抓手,强势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宣传主题口号,强力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扩大旅游消费,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幅稳居全国前列。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见表1)。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201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1%;国 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见图1、图2) 图1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

重庆市大渡口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稳中略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总体态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下同),其中:第一产业[3]增加值1.5亿元,下降12.5%;第二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增长6.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9%,增长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3%,下降0.5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47元。

图1 2007-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农业 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3179万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农业产值17003万元,下降9.5%;林业产值2512万元,增长7.8%;牧业产值1334万元,下降41.7%;渔业产值507万元,增长1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23万元,增长2.2%。 2017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36万亩,蔬菜总产量4.1万吨;生猪出栏895头;山羊出栏337头;家禽出栏7.2万只。 - 2 -

图2 2007-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增加值增长10.9%,战略性新兴产业[5]增加值增长14.8%。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长17.4%;出口交货值15.1亿元,增长14.8%。2017年全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18.7%,营业成本167.1亿元,增长19.3%,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全年实现产值37.5亿,同比增长19.1%。支柱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4.3亿,增长7.2%;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9.6亿,增长25.2%;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8.9亿,增长7.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0.2亿,增长19.0%。 分产品看,商品混凝土、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石灰石均出现一定幅度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4.3%、3.8%、5.8%、161.5%。 - 3 -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一) 2007-10-23 0:00:00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2494.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香港同胞739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澳门同胞2440.8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 台湾同胞44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1810.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港澳同胞279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 台湾同胞38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镇居民5.76亿人次,农村居民8.1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4414.7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815.0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6.9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6.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1.9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5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2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6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2016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打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1.3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23元。 图12006-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农业 201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621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农业产值18781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2330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2286万元,下降4.9%;渔业产值440万元,下降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4万元,增长5.6%。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5万亩,蔬菜总产量4.3万吨;生猪出栏7037头,猪肉产量519吨;山羊出栏660头;家禽出栏11.4万只,禽蛋产量155吨。 图22006-201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4.5%。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6.6亿元,增长13.1%;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增长57.5%。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全年实现产值33.4亿,比上年下降3.7%。支柱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精品中国旅游强市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区域联动战略 论文摘要:重庆市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直辖市,也是中国旅游名市和中国优秀旅1游城市但旅游产品不精,特色不明显,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为了尽快把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将重庆市建设成“中国旅游强市”,本文提出了主要对策建议.即:①实施国际旅游精品为重点的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②构建旅游网络系统,实施区域联动战略;③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⑤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最多的直辖市.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资源优势远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研究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将、‘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是重庆市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条件

当今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1950年以来,世界旅游业以每年%的速度增长,1992年世界旅游理事会(Wl,n二)已正式确认旅游业为世界经济中的最大产业.1999年,世界旅游业总收人已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Io;旅游业直接、间接供职人数占世界就业总人数的;全球国际旅游创汇}亿美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子业和农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世界许多国家旅游业产值已超过国民经济总值的la}o(如表1所示).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5。年一1999年旅游总收人增长近216倍(世界增长35倍).20110年[(1、人境旅游人数8344_39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居世界第5位,国际旅游外汇收人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居世界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7_44亿人次,旅游总收人3175_54亿元人民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2$0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194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ZU00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深圳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9-10-28 10:17:17来源:国家旅游局[大中小][打印] 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 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8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2008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与上年持平;人均天花费为200.43美元, 比上年增加4.04美元,同比增长2.1%。 16个主要客源国2008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5 重庆市水利局 二OO六年五月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蓄水动态 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8%。 供用水量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5.49%;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54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0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0升/日。 河流水质 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195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最新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精品中国旅游强市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区域联动战略 论文摘要:重庆市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直辖市,也是中国旅游名市和中国优秀旅1游城市但旅游产品不精,特色不明显,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为了尽快把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将重庆市建设成“中国旅游强市”,本文提出了主要对策建议.即:①实施国际旅游精品为重点的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②构建旅游网络系统,实施区域联动战略;③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⑤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最多的直辖市.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资源优势远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研究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将、‘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是重庆市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条件重庆市直辖以来,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产业地位、产业规模、发展格局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增强,在全国旅游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实现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的全新定位、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中国旅游名市”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全市旅游.曾.收人达到148_5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9.30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深人研究重庆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将重庆市从“旅游资源

大市”、“中国旅游名市’,建设成“中国旅游强市”,对于重庆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业要的. 2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优势 2.1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2.2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2.1直辖市的成立重庆直辖市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实施.位于中西部结合部的重庆,肩负着承东启西的历史重任同时,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也为重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直辖后的重庆,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时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得到国家诸多优惠政策的扶持,而且由于地域范围扩大,使重庆旅游资源的种类、单体均得到了增加,尤其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基本纳人到重庆市辖区范围,这对该区重点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深度开发、统一管理、合理布局都是极为有利的. 2.2.2中国加入场,。第一,有利于增加我市国际客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旅行社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直接带来人境客源的增长;外国投资者进人中国的机会增多,也为发展商务旅游带来了广阔空间.第二,有利于优化我市旅游发展大环境,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将加速开放旅游相关产业的步伐.如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进旅游业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大发展,促进旅游运作方式的现代化; 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提高旅游服务竞争力;进口汽车关税的降低,将使多年来一直困扰旅游业发展的旅游用车问题得到解决. 2_2.3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重庆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特别是为三峡库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峡工程竣工后,

201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3年3月18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 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1],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 市呈现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72.3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66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8.2:53.9:37.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3元,比上年增长12.4%。

图120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一小时经济圈”[2]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4%;“渝东北翼”完成1960.96亿元,增长14.5%,占全市的17.1%;“渝东南翼”完成633.26亿元,增长13.2%,占全市的5.5%。

“圈翼”人均GDP之比由上年2.16:1缩小到2.09: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12:1缩小到3.11:1。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3]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4]比上年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5]比上年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6]比上年上涨1.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7]比上年上涨4.6%。 图2 2008-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