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姓名:吕兴伟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1002111067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the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lso is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mpon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their staff dili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o that its positive role can not be given full play. Therefore, w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countermeasure, make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efficien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监督”就是监察、督导的意思。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具有预防、补救和改进的作用,具有规范、指引、评价的价值。

[1]强化行政监督有利于完善宪政体制、制约行政权利、遏制腐败现象、落实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益。在依法行政中实现行政监督是对政府监督的重要手段与保障。

行政益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行政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有其独到的特点:第一,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行政领导负责制,政令统一,职权明确,上级机关及行政领导对下级机关拥有领导指挥权,运用这种权力实施监督比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更为有效。这种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决定了行政监督是最有权威的监督。第二,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是隶属关系,强调的不是独立,而是下级服从上级。行政系统内的各级主管部门对于各级行政机关的业务活动和施政情况应当最为熟悉,因而行政监督最有针对性,最为直接有效。第三,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即行使行政执法权。行政监督可以直接与实权相联系,可以运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抑制腐败。

上述特点决定了行政监督具有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莺要作用。行政监督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概而言之,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越健全、越完备,政府官员就越会公正廉洁,行政效率就越高,也就越有利于我国的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二)行政监督的重要价值

1.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监督实效是行政监督机关及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监督目标,从事行政监督事务活动时。所产生的监督效力、监督效率、监督效益和监督效度的统称。有效的行政监督体系应该是各构成要素在一定的组合方式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在行政监督工作中,有力度地完成组织目标、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地关注社会效益、努力地推进社会和谐,行政监督实效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2.有利于改善公共行政绩效

从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来看,目前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思想僵化、墨守陈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不负责任;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政府的行政效能。监督主体通过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分析影响行政机关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找出协调、组织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阻碍行政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从而达到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改善公共行政绩效、提升行政效能的目的。[2]

3.有利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我国正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期、体制转轨创新期和社会转型发育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如何从制度层面建立起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证中国社会实现稳定、有序、和谐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行政监督实效的提升对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监督有力。为达到监督有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必须提升行政监督的实效,增强监督合力,发挥总体监督效能。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对于改进行政监督工作,完善行政监督体系以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度改革和实践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行政监督的制度化、体制化发展在促进政府依法办事、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务员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发展较晚,并且整个监督体系庞杂,行政监督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行政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了许多明显的不足及问题。

(一)行政监督整体功能不强,缺乏合力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多元化行政监督体系,监督主体、方式和渠道多,这是一个优势,。但是由于多元监督主体之间的相互权责关系并没有完全理清处理,各种监督主体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等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彼此又缺乏联系和沟通,造成了职责权限不清、职能要么交叉重复,要么监督缺位,以至于乱用权利力,推诿扯皮,互争管辖权等现象屡屡发生,这必然损害行政监督的权威和效率,削弱了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

(二)行政监督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

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监督法律体系是保证行政监督效能充分发挥的法律基础。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健全行政法制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善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法规,为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职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行政监督立法不够完善,监督法律制度不足。具体表现有:缺失重要的监督法律、完善的监督法律体系和必须的监督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中有关监督的规范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部分领域甚至有空白,一些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另外还存在着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三)行政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任何权力制约机制的有效运行都毫无例外的取决于其地位的独立,独立性是行政监督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但是就我国行政监督的内部监督体系来看,行政监督主体的地位不独立,导致监督缺乏力度,从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实际情况看,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关受到同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这种领导体制,易导致行政监督主体的缺位、监督功能错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行政监督形式单一化,重事后监督,缺乏预防

行政监督监督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该遵循经常性联系性的原则,贯穿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依据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实施监督的阶段不同,行政监督可以划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阶段,只有三者全方位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方式比较单一,监督主体一直将监督工作的重点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忽略了预防和控制,没有把预防为主作为行政监督工作的根本目标,同时又缺乏应有的控制力度,以致造成行政偏差过多,陷入被动消极的不利局面。因此,有效的行政监督应该是问题发生前的预防和控制,建立起对行政权力使用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机制,使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为一体,提高监督效能。

(五)行政监督开放性、透明度不高,公民参与意识不强

在我国行政活动的公开化、透明性不高,使“暗箱操作”、“报喜不报忧”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政府公开的缺失和非透明,最终导致监督信息的不平等、渠道不畅通,使行政监督难以发挥实效。此外,公民的参与及监督意识不强,当公民的利益受到主管行政机关的侵犯时,不能正确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利。

(六)部分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行政监督人员是行政监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提高行政监督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人员的素质。从总体上说,我国行政监督主体的人员结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比较好。但是部分监督人员仍需提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行政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思想素质不到位,办事不坚持原则、贪污腐败、监督不当等,这些问题阻碍了行政监督的有效开展。

三、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行政监督机关的独立性

如果行政监督的主体本身受制于行政机关,那么,再美好的行政监督构想也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要加强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各监督主体的权限、职责、地位及活动范围、方式、程序等,惟有如此,才能明确各主体之间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关系,才能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责任追究制,才能保证行政责任的正确实现和追究。否则,在出现“监督乏力”或“监督真空”时,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难以落到实处。[3]因此,监督主体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应移出行政机关系统,转入国家权力机关系统;法院体制的改革应当割断行政机关可以控制的各种权力关系等等。

(二)完善行政法规

第一,加快行政立法进程。加快行政监督立法,重点是加强操作性强、实践迫切需要的、群众千呼万唤尚未出台的《行政监督程序法》、《新闻渤、《监督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第二,修改现有的行政法规,主要是把已过时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实际的行政监督法规进行修改和重新公布。把那些运行更好的、效能较高的法规、规章以更高的法律形式加以取代;把那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确保行政监督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快监督法律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监督法律体系建设步伐,使行政监督有法可依。一是要加强监督立法研究。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立法机构建设,组织力量认真研究行政法律监督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二是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统一的《监督法》。制定和颁布一部作为调整和规范监督关系的基本法律(即《监督法》),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解决行政监督乏力的根本措施。[4]三是制定与《监督法》配套的各项单行专门法规,如《监督法实施细则》、《“两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行政程序条例》等,在此基础上及时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督法律体系。在监督法尚未制定前。地方政府人大可以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政监督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地方行政监督上的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使监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完善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透明度

解决行政监督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奠定有效行政监督的制度基础。“暗箱行政”是与现代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现代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政务公开,每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利益攸关的政府信息,以便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监督。为此,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确保政务公开的法律。如美国的《情报自由

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等,要求行政机关向社会公开其除机密以外的文件,接受社会监督。[5]同时建立财产申报制,公开公务员的财产收入,增加行政工作透明度,保证每个公务员时刻处于严密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之下。就我国政务公开现状来讲,尽管科技发展已为政务公开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但政务公开的制度尚不完善,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6]为此,建议制定关于政务公开的基本法律即《政务公开法》,对敢务公开的范围程度、程序规范、内容方式、政府积社会监督机构在政务公开中的权利义务等进行详细的界定。有了《政务公开法》,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就可以依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直接全程参与行政监督活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出台《政务公开法》是全面发挥公民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作用的长远之计。

(五)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传统的行政监督更侧重体系内的监督,强调由有权主体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因为要强调其监督的效力性,因此在许多时候则丧失了时效性,许多行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实现公共监督提供了技术途径,使公民对行政权的监督更容易在公共空间得到充分的表述;有关行政权运作的信息更容易在公共空间交流,在信息传播方面互联网有着传统媒介不具有的快捷性,社会公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到信息并借助一定工具进行传播,比如前面提到的微博;网络能保证社会公众所获得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不受政府或主流媒体的控制的,信息也更容易通达到被监督者,更容易被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知晓,因此更容易取得监督的实效。总之,要完善传统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行政权的网络监督,从而实现行政权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温龙行.我国行政监督的疏漏及其对策[J],政法论坛.2003(1):04-05

[2]王乐夫、许文惠主编《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5-56

[3]薛瑞汉:《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22-25

[4]宋佳蔓,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

[5]宋佳蔓,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1):44-47

[6]罗文燕,监督行政的基点、机制及其实现[J].政法论坛,2003(3):33-34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参谋建议,对领导提议的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确保最终实施方案都是最优的。目前公司对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很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参照政府机关模式,没有考虑到公司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形式大于实用,行政管理仅限于完成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很少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谋建议。 二是行政人员流动速度较快,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管理容易脱离业务部门实际,发布的规定不宜推行或根本无法推行,从而容易引起其它部门的反感和排斥,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是行政管理中未能将计算机技术发挥到最大。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企业管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也可以提高行政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目前公司大量日常办公事务都还沿用以前的流转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也不便于日后的保存和查找。 在目前的状态下,要提高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是行政管理工作应时刻以服务公司经济利益为着手点,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地开展。同时,还应联系实际,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忠诚度和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人的管理,而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公司应该因势利导,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 四是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五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

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

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关键字:供应链企业物流研究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各国政治体系的变革,政治系统中越来越强调行政权力的地位,这既有利于政府处理日益增加的事物,也有利于加强行政集权化。在这种变化趋势下,行政机关开始集自由裁量权、行政司法权和立法权于一身,集权化的形式越来越明显。行政权在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较量中,其地位越来越突出,呈现出逐渐膨胀的趋势,即使以三权分立闻名的美国,也不能逃脱这种变化趋势。政府行政权力的无节制扩张必然引起民主的倒退,因此,当前世界的主流思想都要求对行政权进行制约,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减少对公民权益的侵犯,保护公民的自主地位不受干涉,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将政府的行政权纳入法律体系的监管下,建立健全的行政监督体制,对掌握并行使权力的人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也是各国采取的主要做法。 在我国,党和政府在行驶权力时,也非常重视民主的建设,决不允许官员滥用行政权力,因此历史非常重视行政监督工作,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就认识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并着手进行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民主观念的不断加强,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我国政府在开展行政监督工作时,十分注重来自民间的监督力量,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中去,而政府也非常愿意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因为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此外,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内部自体监督体制的建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地方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就是这种建设的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来自行政组织的内部自体监督和来自外部的异体监督相辅相成的行政监督体制,这是行政监督体制的一大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了行政机关抵御风险的能力,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侵害民众权利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接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旧的体制依然在发挥作用,我国行政监督法律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行政监督仍然存在许多法律上的盲区和漏洞,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然在滥用权力、牟取私利,这种现象目前还比较严重,从当前我国反腐工作的成果可以看出来,行政机关中存在着很多的老虎和苍蝇。我国人口众多,行政机关庞大,监督体制的建设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监督体制目前还普遍存在制约无力、程序拖沓等问题,监督的效果也远没有达到民众的预期,频频见诸报端的官员贪腐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民众的心理防线。因此,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即使这条路再艰难,政府也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各国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范围的扩张,政府职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政府职能部门如何行使扩大后的职能范围时,需要有科学的理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姓名:吕兴伟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1002111067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the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lso is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mpon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their staff dili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o that its positive role can not be given full play. Therefore, w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countermeasure, make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efficien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

2016年《行政监督学》期中试卷

2014年《行政监督学》期中试卷

答: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简述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1)腐败主体的特定性。即其主体范围仅局限于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和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的公职人员。(2)腐败行为的谋利性。谋利性是

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它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谋利包括为己谋利和为特殊关 系人谋利。(3)腐败行为谋取利益的客观性。客观性主要是指腐败行为必然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之便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 位形成的便利条件。(4)腐败主体主观故意性。腐败主体在实施腐败行为时是知道其追求利益的行为将对他人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仍然积极实施之。 简述腐败产生的根源:答:腐败的产生是处于不同地位的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1)全能政府导致腐败。(2)分权不到位导致腐败。(3)民主参与机制不健全导致腐败。(4) 制度变迁中监督制度供给不足导致腐败。(5)心理的异化导致腐败。 简述舆论监督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引导舆论是现代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引领着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而舆论反过来又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2)监视功能。舆论监督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3)宣泄功能。舆论的形成过程是对社会个体情绪、心态和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种疏导与整合,既能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又能使社会某些不稳定因素得以抑制。4)威慑功能。新闻舆论通过公开揭露不法和不道德行为,唤起社会对这些行为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之下,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迫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简述职务犯罪 答:职务犯罪不是刑法术语,而是理论界针对涉及职务违法犯罪的情况,做出的一种 概括和表述。职务犯罪的配制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广义的职务犯罪可包括一 切基于职务行为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惩处的行为。 狭义的职务犯罪可划分为三大类:即贪污贿赂、渎职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贪污贿赂 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 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分罚没财物罪等。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 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 犯罪包括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等。 检察机关通过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或抗诉等,履行对职务犯罪的监督职责。 试述公民监督的特征:

论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论行政监督体系的完善 摘要:我国当代行政监督体系和西方行政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就两种监督体系下各自监督主体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比较。根据比较分析的内容,总结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行政监督比较完善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行政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防止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保证行政管理活动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国家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一个社会中,享有监督权力的所有主体之和构成该社会政府过程的监督体系。健全的监督体系的存在是政府正确决策、正确执行和保持廉洁的保障。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一)我国现有行政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 在我国,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纠不法、增进效率、优化政府形象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有力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廉洁化、法治化和高效化。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约束体系,主要包括主体体系和对象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 第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相应的一个综合体系,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司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参谋建议,对领导提议的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确保最终实施方案都是最优的。目前公司对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很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参照政府机关模式,没有考虑到公司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形式大于实用,行政管理仅限于完成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很少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谋建议。 二是行政人员流动速度较快,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管理容易脱离业务部门实际,发布的规定不宜推行或根本无法推行,从而容易引起其它部门的反感和排斥,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是行政管理中未能将计算机技术发挥到最大。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企业管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也可以提高行政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目前公司大量日常办公事务都还沿用以前的流转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也不便于日后的保存和查找。 在目前的状态下,要提高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是行政管理工作应时刻以服务公司经济利益为着手点,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地开展。同时,还应联系实际,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忠诚度和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人的管理,而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公司应该因势利导,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 四是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五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需要。经过行政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 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府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和督促。在广义上,行政监督指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其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保证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精神卫生中心办公室罗书忠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对医院管理行政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医院部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医院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推动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特点问题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制度的建立,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医院由单一型向集团化的趋势发展。医院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必然会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的职业型管理发展,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现阶段医院的行政管理依然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组织结构多样化、行政人员构成复杂、管理经验少和行政流程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一支强大的医、教、研专业人才队伍,服务质量的高低和仪器设备的先进与否外,还必须具备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科学的管理模式,必须不断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制度、优化医院行政管理流程、建立富有特色的医院行政文化、营造良好的医院行政环境、科学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措施来促进医院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特点与作用 行政管理作为医院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医疗

管理之外的全部容,是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能否科学合理地搞好行政管理与医院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息息相关,抓好行政管理方能为医院医疗中心工作顺利展开提供强力保障,确保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部安全。行政管理是培养过硬作风的载体,是展示医院外部形象的关键,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程度、仪表形象、精神面貌都需要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做后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主要是因为某些医务人员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价值取向产生偏移;对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理解,有抱怨和畏难情绪,其价值观与医院发展要求相左;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医院的关系,不能自觉规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损害了医院形象。因此,加强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化解医护人员、医患人员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展示医院的医疗形象、人员形象、精神面貌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目前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组织结构多样化。 医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医院行政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严重制约了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于行政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难以建立科学、全面的医院管理体系,使得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磨洋工”混工资的现象;传统医

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性思考郭世英

2012年6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June 2012  第12期总第262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2T o tal N o .262 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性思考 郭世英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行政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国实施有效的行政改革,从而使管理活动落到实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在结构体系、监督主体地位、法制建设及其透明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缺陷;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2—0010—01 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行政监督乏力,严重影响了行政监督作用的发挥,所以健全和完善现行行政监督体制是当前行政改革的重要任务。1 行政监督体制及其主要缺陷 1.1 监督主体较多且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我国行政监督主体不仅包括行政组织自身,还包括政党、权力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等等,因而有监督主体多、方式渠道多、环节也比较多的特点。虽然各类监督主体都有监督权,但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职权,沟通协调较少,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缺乏一个程序化、统一的有效法律规定加以制约,导致出现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严重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1.2 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较好的独立性 监督主体的独立性是监督所必需的条件,是行政监督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在我国,监督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必要的独立性、权威性,影响了监督的效果。专职的监督机构大都设在政府机关内部,在体制上和经济上都受制于人,无法达到监督效果,形同虚设。例如,在党政机关监督体系外,司法机关客观上由于人员编制、财政预算等问题受制于同级政府机关,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监督同级政府时会有很大顾虑。在党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体系中,类似的问题也突出地存在,结果导致行政监察机关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制约,难以独立开展工作,从而影响行政监督效果。 1.3 行政监督的标准不明确,可操作性小 行政监督应该依照法律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监督权力的正确有效行使,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在我国,行政监督的法制化程度还比较低,有关行政监督的具体法律法规比较少,而在已有的立法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对主体权限职责等规范缺乏精细化,标准过于笼统,不明确,没有对个案监督作出规定,因此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1.4 行政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行政透明、政务公开是行政监督的前提。缺乏政 务公开,公众对权力的运行情况毫无概念,行政监督 也就流于形式了。目前在我国,缺乏政务公开方面的立法,没有法律明确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公开其行政运行过程和政务信息,也没有公民对政务具体活动的知情权的明确法律规定,这不仅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而且不利于公民监督和参与,为暗箱行政的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滋生了权力和其他行政腐败等丑恶现象。 2 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对策 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相关各阶层利益的重新分化和组合,这个过程必然要触及到有关人员的既得利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将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保持各阶层力量结构的均衡,通过力量制衡来达到效果。2.1 保持行政机关的独立和权威,保证监督的实效性 行政监督机关保持独立,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我国的行政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地位不高且不独立、权威较小,受制于人,使得监督有效性难以实现。所以在组织上应该使现行的监督部门从行政机关中独立出来,体制经济上都不受行政部门的制约,只受上级监察部门上的领导,对上级组织与国家负责,这样以权力制约权力,保证权力结构的平衡和力量的均衡,相互制约,就可以避免失衡与无效,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整体效应。2.2 加强监督立法,明确细则标准,提高可操作性 法制化是行政监督的根本要求,要从制度上预防和防治腐败。行政监督的立法需要制定基本法规和各类行政监督机关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加符合具体现状,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2.2.1 要建立监督立法的框架。如确立宪法监督机制,对人大的个案监督进行规范;制定各类行政监督机关的具体法律,明确其职权、程序及方式,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把相关问题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做到程序化和法制化,如明确监督机关的监督权,人民群众的监督权等。 2.2.2 要健全制度执行方面的机制。徒法不能自行。好的制度是根本,良好的(下转第12页) ? 10? 收稿日期:2012-04-16 作者简介:郭世英(1989-),女,在读本科生,就职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制度、法律、方法及原则对企业进行智能性管理的统一。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作用于企业建设和发展,其意义十分深远。但是现实中,企业行政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对策来进行改善,这即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游击作风”十分普遍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操作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完全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的“游击作风”。企业中规章制度尚不完善,明确的分工、逐级授权的工作程序等都存在着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管理中完全凭借负责人或老板的意愿,缺乏科学的决策、研究及落实程序,这种运气主导下的管理形式,使得部门、机构、各级责任人形同虚设,严重影响着员工的势气和行政管理效率,导致了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 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我国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管理干部仍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这些干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不加考虑,而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按部就班,繁文缛

节,官样文章,文牍主义,笔墨官司,公文旅行,咬文嚼字,纸上谈兵,不讲实效,颐指气使,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仍放在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具体行政事务当中,这一形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此外,企业为了同国家政府机关相匹配,亦会在其内部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关,而对这一机关的管理就成为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局限,研究范围集中于事务性活动。也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些具体性的失误,导致了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欠缺。 (四)工作脱离实际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不熟悉、不了解,在实施管理时,难以结合部门实际,所发布的规定难以推行,受到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受到排斥之后,行政管理人员对各业务部门情况的了解就更加欠缺,进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二、解决对策 (一)选择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游击作风”现象的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混乱。要改变现状,就应将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置上,从而使在行政管理

论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必要性

论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必要性 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行政决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手段,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否依法行政、高效行政,不仅关系到公共权力的行驶,也关系到切实的公共利益,随着行政管理内容的增加,行政监督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许多错误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稳定的行政监督体制。 关键字:行政监督体制;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一个完善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惩戒腐败,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洁勤政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起着极大地保护作用。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利的人们使用权利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人名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基于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国家管理的需要以及人性的弱点和不可避免的无知,更基于权力本身的特性,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和权力运作过程的监督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现状浅析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建立于新中国成立时期,在经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后,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有着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制。从总体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是适应于当今的中国国情,但局部任存在较大问题: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所以行政腐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政治现象。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资源的垄断权,拥有着广泛而实际的权力,对社会经济事务的某些方面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即过于深入、具体的干预,从而为权利与私人经济利益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尚在转型过程中,难免在体制上出现“漏洞”,客观上也为行政腐败提供了机会。在此情况下,完善行政监督体制从而对政府行政活动进行监控从而抑制行政腐败,促进行政活动规范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现存问题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Legals、培temAndSociety i▲苇J占缸金2009.1(皇) 健金和完善破圈行政监督剐虚豹意义厦习象分析 赵宇杜克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行政权力也就不断扩大,健全和完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显得更为必要,特别是我49-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传统的监督形式相对来说显得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对行政监督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是国家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对于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对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监督制度意义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055-02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 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和专业部门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丰要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包括政党)或者是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多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活动合法、合理,增强行政领导的“公仆”意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保证行政机关正常地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简言之,行政监督就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促活动。因此,行政监督制度就是关于监督主体监察和努导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运作规范制度。 (二)行政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马克恩主义的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行政监督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所提出的关于监督的重要性、监督的途径和方法、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监督的重点等的论述,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 我国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等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原则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我国较完整的行政监督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现今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呈网络格局的行政监督体系。其基本特征如下: 1.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表现在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新闻机构、公民等,都具有行政监督主体资格,体现了我国行政监督的人民主权原则。 2.行政监督内容的J“泛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广泛监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社会行为等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督的内容。3.行政监督行为的 作者简介:赵宇,杜克丹,郑州大擘公共管理学院.统一性。一方面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行政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协调、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利于提高监督效能:另一方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结合。共网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叉 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反腐倡廉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建立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廉洁岛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1.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起权责统一的责任政府.从当前我围行政体制现状来看,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强制性、单向性和扩张性日益明显,违法的行政工作人员责任追究问题变得更加困难。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足审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共行政活动是否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因此,实行伞面、系统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确性和高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为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2.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我国行政过程的实践来看,目前依然存在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不求进取、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商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不负责任;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这些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督,可以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对各种官僚主义、拖沓推矮和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和惩戒,对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 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手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广大人民的监督之下,以提高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意识.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确立严格的民主监督程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促使政府机关切实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民主,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因此,加强行政监督,对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万方数据

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行政机构的管理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加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行政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促进行政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现代化管理;策略 一、引言 行政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对于行政机构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行政机构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行政机构对各种培训行政公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行政机构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参与到行政机构的管理过程中。但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行政机构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等,这些都会导致行政管理水平下降。 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在行政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行政公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行政机构的各种公务活动。在行政机构的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对行政机构的各种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行政机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行政机构对各种公务进行管理的时候能够更加契合时代特征,满足新时期行政公务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整个行政机构的稳定,行政机构可以通过对各种公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得整个管理过程更加现代化,促进行政机构的转型发展,从而使得行政机构更加稳定,各项业务的开展更加顺畅。 (2)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综合能力水平不高。行政公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行政公务的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对行政管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与认知,从而使得行政机构的管理水平受到很大影响。 2、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很多行政管理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行政机构的日常管理没有做出统一的要求,因此行政管理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管理制度的缺失致使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停滞不前,对行政机构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3、行政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行政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公务活动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从而确保各项公务管理任务能够得到落实。在进行行政公务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层级体系,但是当前很多行政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现象。 三、行政机构的管理策略 (1)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管理人员方面着手,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改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从而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信息化宣传,对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行政管理人员都能对信息化管理有详细的了解。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应该要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得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它是保障国家的行政活动依法进行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实施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的行为,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基本准则。 行政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行政监督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福利。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2003年3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把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 我国的行政监督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两部分。外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监督(包括社会团体、社会舆论和公民)的监督。与外部监督体系并列,内部监督体系是我国行政组织内部建立的系统的自我监督体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专职监督机关的监督,如监察和审计机关的监督;二是非专职监督机关的监督,主要有上下监督、主管监督、职能监督三种形式。上下监督即各行政机关因隶属关系所形成的监督,主管监督即行政机关对被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监督即政府对政府职能部门就其主管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目前,我国虽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督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监督主体多,监督力量缺乏整合,未形成合力;二是,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序低,监督标准不明确;三是,监督体制不够健全,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必要的独立性;四是,行政监督主要靠事后的追惩,对事前预防监督和事中的过程监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五是,国家权力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好的监督制度,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当务之急是要切实使这些监督机制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根据《纲要》的规定,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规定: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通过比较对完善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有着重要作用。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是一个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使得行政权利的行使更加公正、合法,也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政治的建设,提高政府行政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功能。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涵比较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涵。在我国,对公共行政权利的监督被约定俗成的称作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公民、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严格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遵纪守法、认真执法和履行公务,做到确实保证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涵。西方学者对于行政监督体制的含义与中国学者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分歧,西方学者主要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监督体制的含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来组建国家的管理机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主要特点比较 由于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历史背景和含义都有所不同,其主要容和分类也都存在着不同之处,这也体现了中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行政监督体制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行使一个国家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就需要适应一个国家的国情,只有适应本国国情才能使行政监督体制发挥最大的效用。 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 行政监督体制作为现代过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行政监督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全民性。行政监督在法律形式上具有全民性,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反映自己的要求并对政府的工作及政府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公民拥有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权利。 广泛性。行政监督的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行政机关的各项决定及日常事务的处理,对每一个公务行为进行监督,做到有政府行为就有监督。 多样性。行政监督的主体有很多,监督方式多样化,每个监督主体都有一种监督方式。每一种监督方式又有多个监督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监督手段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