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 克

休  克
休  克

休克shock

概念的演变

1737年法国外科医生Le Dran为描述创伤对人体构成严重的“打击”,引入“oboc”。

1743年英国医生译音为“shock”。

中国音译为‘休克” 。

概念的演变

十九世纪Warren描述休克5P

Pallor 面色苍白

Perspiration 四肢湿冷

Prostration 虚脱

pulselessness脉搏细弱

Dyspnea 呼吸困难

一战期间

生理学家与临床医师对战地伤员研究结果证实创伤引起血容量减少,造成休克。

第一次提出创伤相关性低血压与低血容量有关。

但单纯根据血压变化幅度判断休克严重程度,可能导致失误。

概念的演变

当年学者认识到大量失血是引起低血容量的原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创伤而无失血亦能发生休克。

战后动物实验才发现创伤使血管内体液大量向组织间隙转移,造成低血容量,从而推翻了“创面毒素”的错误假设。

二战期间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问世,证实休克时心输出量减少。

动物模型显示持久的低心输出量可以造成“ 不可逆性休克” ,并使有效的、积极的输液成为创伤与休克的标准复苏治疗。

朝鲜战争期间的研究显示休克与ARF的相关性。

越南战争期间发现创伤和休克可引起“创伤后湿肺”,或“休克肺”,现在称之为ALI及ARDS。概念的演变

我们今天面对的休克不仅限于创伤。

严重感染,巨块型肺栓死、急性心肌梗死等都可引起休克。

休克是由各种不同病理性损伤所引发的心血管功能衰竭以致死亡的一条最终的共同途径。

概念的演变

有效的组织灌注减少达到广泛的严重程度,可以导致可逆性细胞损伤,产生休克。

若低灌注持久而未被纠正,最终必导致不可逆性细胞损伤。

组织灌注不足与缺氧是休克的要害问题。

休克是机体受到有害因素强烈刺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细胞急性缺氧时呈现的一种综合症。

分类

创伤引起的休克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休克类型。

随后继续发现严重感染、心肌梗死、脊柱损伤、过敏反应、巨块型肺栓塞等也可产生休克。

教科书按照病因分类。

1960年,有人将休克分为七类。

低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性、梗阻性和内分泌性休克。

以后又有人再分出创伤性、中毒性。

1972年Hinshaw与Cox率先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休克分类。

按此分类法休克共分4种类型:

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外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低容量性休克:特点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心室舒张期充盈压力降低以及容积减少,心输出量降低。

原因:脱水,内失血或外失血,腹泻或呕吐,大面积烧伤早期,多发性创伤,急性胰腺炎早期等。

心源性休克: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功能衰竭。

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严重心肌病等。

心外阻塞性休克:特点是心脏血流通道受阻,心包舒张充盈压力增高,后负荷过度增高,而心输出量降低并非起因于心肌功能本身。

原因:心包填塞,巨块型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分布性休克:特点是周围血管运动调节功能丧失,小动脉与小静脉过度舒张,周围血管阻力极度下降。

最常见原因:感染性休克。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

组织器官氧合血灌注不足

乏氧代谢增加

末梢循环衰竭

休克早期(微循环收缩期)

休克中期(微循环扩张期)

酸中毒,组胺类舒血管物质增多

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

神志改变,皮肤改变,血压改变,脉搏改变,呼吸改变,尿量改变

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在原发病症状和体征为主

神志:轻度兴奋-意识尚清,焦虑烦躁,精神紧张

皮肤: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

血压:血压尚正常,甚至稍高或稍低,脉压缩小

心率:心率加快,脉细速

呼吸:频率增加

尿量:尿量减少

(一旦血压降低往往已非早期)

休克中期临床表现

神志:烦躁,意识不清(由清晰转为模糊)

皮肤:四肢温度降低,皮肤湿冷,有花斑

脉细数而弱

血压:血压低于80mmhg,或测不出,脉压小于20mmHg

心率:心音低钝

呼吸:呼吸表浅

尿量:尿少或无尿

休克晚期临床表现

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DIC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心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其他表现:脑\消化道\肝

血常规,尿常规和肾功能,动脉血气检查,血电解质检查,酶的测定,凝血机制测定

诊断条件

1)发生休克的病因

2)意识异常

3)脉搏快超过100次/分钟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皮肤发花\粘膜苍白紫绀,尿量小于17ml/h 或无尿

5)收缩压小于80mmhg

6)脉压小于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远有水平下降30%以上

符合1+(234中两项)+(567中一项)

即可诊断!

诊断思路

一看:看意识、肤色甲床、颈静脉、呼吸

二摸:摸肢体温度、湿度和脉搏

三测:测血压和脉压

四量:尿量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皮肤、神志、无创血压、心率、尿量等

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测定

有创外周动脉血压监测

肺小动脉楔压

有创心排血量测

中心静脉压

①方法

②正常值:5~12cmH2O

③临床意义:评价右心功能及循环血量。

休克指数的应用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

正常值0.5-0.7 ,最大值为5 (收缩压0 时)

1约为循环量23% ( 成人1000ml)

1.5 约为循环量33% ( 成人1500ml)

2 约为循环量43% ( 成人2000ml )

病因治疗是基础

循环功能支持是主导

休克的防治原则

治疗开始越早越好,最好在未出现前

对不同类型,在不同阶段要针对当时的病生理变化给与适当的处理

补充血容量

增强心肌收缩力

解除或增加周围血管阻力

消除微循环淤滞

纠正酸中毒

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肾功能情况。随时调整用药

紧急处理休克同时(升压和补液是最基本的),积极治疗原发病

休克的防治目的

改善全身组织的血流灌注

恢复并维护正常的代谢和脏器功能

不是单纯的提升血压

判断休克状态

血压80/50mmHg,患者四肢温暖、脉压正常、皮肤红润不紫、尿量正常,提示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情况尚好

收缩压超过90mmHg,但脉压低、四肢冰冷、皮肤苍白、尿量少,说明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情况不佳。

组织灌流判断

观察项目灌流好灌流差

唇与口黏膜红润灰白

压唇试验苍白区消失快消失慢

皮肤表现温\干燥无紫绀灰白湿冷紫绀斑纹

皮肤血管充盈试验指压胸骨前区苍白消失快慢

肢端温度温暖厥冷

指甲微红灰白

脉搏不快快一般>120bpm血压

SBP>12kpa DBP>5.33Kpa

SBP<10.7kpa

脉压4Kpa以上

DBP<5.33kpa 脉压<2.67

尿量成人30ml/h 尿少或尿闭

意识状态清楚淡漠或昏迷

感染病人,尤其年老,发烧\纳差\入量不足\或有恶心呕吐\腹泻,提前积极补液,可能是休克前状态;

年老病人,给扩血管药要慎重!

开放静脉,保证快速补液,否则多条通路或深静脉置管,调整补液速度.

消化道出血病人,常规开放静脉卧床补液止血配血评估出血量判断循环情况

创伤病人常规进行检查,常规开放静脉!!补液配血常规化验检查.

误区:只升压,不针对原发病处理

----低血容量休克,不补液或补液量不够

----心包填塞,只要抽出积液

----心肌缺血,改善供血

----只补液,不看尿量

强调密切观察:补液是否有效、升压是否有效、无效的原因?

休克的常规处理

立即平卧、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开放静脉补液(多条通路)

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改善微循环

纠正心律失常

器官功能的保护

机械措施:三腔管、穿刺、反搏

休克的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措施不一样

过敏性---副肾

感染性---抗感染\补液\升压等

心源性---强心\减负\解除机械因素

低血容量性---液体复苏晶体溶液乳酸钠林格液乳酸林格液,乳酸根经肝脏代谢为碳酸氢根,有纠酸作用,但肝功障碍时可致乳酸积聚生理盐水钠和氯高于细胞外液,

肾功能好不影响,肾功能不全可致钠潴留,高氯血症,加重酸中毒。

葡萄糖水

高渗盐水

最佳效果为7.5%盐水,输人4mL/kg,10min后即可使血压回升

仅用1/10量即可扩容,因此有利于现场抢救

适于大量补液有矛盾的病人

缺点该药刺激组织造成坏死,且可导致血栓形成,用量过大可使细胞脱水发生神志障碍胶体溶液

羟乙基淀粉(贺斯200,万汶130 )

右旋糖酐

全血

血浆

白蛋白

用量过大可使组织液过量丢失,且可发生出血倾向,一般勿超过1500-2000m1

复苏液体的选择

36项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使用胶体液复苏的死亡率较晶体液增加4%,因此,开始复苏应使用晶体液。

但选择何种晶体液依然是非结论性的,迅速恢复容量比苛求液体种类更重要。

已经证明用高张盐水复苏对合并颅脑损伤的低容量性休克更有益,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它对单纯的失血性休克优于乳酸林格氏液。

酸中毒纠正

有效通气的情况下,获得血气数据前,先给1mmol/Kg

(5%NaHCO3 1.6ml=1mmol)

补充量(NaHCO3的mmol/数)=缺少量×细胞外液

缺少量=24-SB(标准碳酸氢盐)

细胞外液量=体重(kg)×24%

多巴胺

小剂量(1~5) b受体及多巴胺受体扩肾血管

中剂量(5~10 )a和b受体强心

大剂量(>10)a受体升压

计算方法:

体重×3=多巴胺的量,再加液体共配成50ml,以微泵泵入1ml/h=1ug/kg/min

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

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

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的一生来交付。

懂得是彼此的欣赏,是灵魂的轻唤,是惺惺相惜,是爱,是暖,是彼此的融化;是走一段很远的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依然在你的视线里;是回眸相视一笑的无言;是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不显山,不露水,路边长满你喜爱的花草,静默无语却馨香盈怀,而路的尽头,便是通达你心灵的小屋……

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你相不相信,人生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你在我身边,只愿有一种陪伴暖在心灵,那,便是懂得。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懂得别人是一种襟怀,互为懂得是一种境界。

懂得,真好!

完整word版,休克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休克shock 1、休克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维持组织灌流量的因素: 1)充足血容量(循环血量) 2)正常的心泵功能 3)毛细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合适的血管容积,血流阻力)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及分类

第二节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一、微循环结构与调节 迂回通路即真毛细血管通路1、迂回通路开放和关闭的调节: 2、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馈调节: 3、影响微循环灌流的主要因素: 1)有效循环血量 2)灌注压 3)血流阻力

二、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分期及其机制 (一)缺血缺氧期 1、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 1)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 2)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 3)关闭的毛细血管增多 4)血液流动:血液经由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直接流入微静脉(有效循环血量 2、微循环缺血缺氧的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微循环缺血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引起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等器官发生明显的缺血、缺氧,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 a)回心血量↑ 自身输血:静脉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 自身输液;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 醛固酮和ADH增多:肾小管重吸收钠与水增多 b)心输出量↑ 心率↑ 收缩力↑ 回心血量↑ c)外周阻力↑ (2)血液重新分布,维持心脑血供 a)脑血管: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稀疏,α受体密度低 b)冠状动脉扩张:β受体兴奋→扩血管效应>α受体兴奋→缩血管效应 c)血压维持正常 (二)休克期(淤血缺氧期) 1、淤血期微循环的变化 a)前阻力血管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 b)前阻力<后阻力 c)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d)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5)病理学--第十二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休克 1. 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若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又可分为哪几类?低动力型休克与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哪些?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 心力衰竭等。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常可分为: ①低动力型休克(或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称冷休克) ②高动力型休克(或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称暖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 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但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仍减少。 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心血管表现特点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临床心血管特点: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心排出量(CO降低;动脉血 压(BP)降低(包括肺动脉楔压PAW曄低。);外周阻力(PR增高。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 微血管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答:微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真毛细血管又称交换血管,在该部位进行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 直捷通路的血液可迅速回到静脉,较少进行物质交换。 微静脉又称容量血管和后阻力血管,决定微循环的流出血量,参与调整回心血量。 4. 请叙述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第八章休克 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 E.混合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 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D.40% B.20%

E.50% C.3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障碍有关 [答案] B [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下降是与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6.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答案] B [题解] 营养通路是经过后微动脉到达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 7.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 B.迂回通路 E.以上都不是 C.营养通路 [答案] A [题解]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以保证血液回流。 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 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 B.迂回通

4外科休克

外科休克 一、填空题: 1.休克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 2.休克病人的一般临床监测指标有、、、、。 3.失血性休克时,估计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百分比,轻度休克为,中度休克为,重度休克为。 4.中心静脉压(CVP)低于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表示肺血阻力增高或心功能不全。 5.在失血性休克的初步治疗中,补充血容量首选为。 二,选择题: 1.DIC的诊断应不包括()。 A.血小板低于80×109/L,血涂片破碎红细胞超过2% B.PT延长3秒以上 C.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 D.3P试验阳性 E.发绀 2.下列确诊DIC的化验值,哪项是错误的()。 A.纤维蛋白原<0.125g/L B.血小板<7万/mm C.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超过2~3秒 D.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比对照超过10秒以上 E.凝血时间超过10分钟 3.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维持正常循环功能的三个因素()。 A.血容量、心功能、输液速度 B.功能、脉压差、血容量 C.周围血管张力、血容量、心功能 D.心功能、周围血管张力、血压 E.血容量、脉压差、周围血管张力 4.失血性休克代偿期估计失血量为:() A.400ml以下 B.600ml以下 C.800ml以下 D.1000ml以下 E.1200ml以下

5.休克最关键的治疗是()。 A.抗感染 B.补充血容量 C.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 D.纠正酸中毒 E.治疗原发病 6.下列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早期胸部X线一般无明显异常 B.用~般的吸氧法可缓解早期的呼吸窘迫 C.动脉血氧分压多低于8.0kPa D.气道阻塞引起通气障碍可引起本病 E.本病最终可导致死亡 7.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予扩容治疗,首先应补充:()A.右旋糖酐溶液 B.全血 C.血浆 D.平衡盐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8.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 A.出血性胃炎 B.胃癌 C.门静脉高压症 D.胃十二指肠溃疡 E.肝癌 9.诊断休克的主要依据()。 A.临床表现 B.脉率变快 C.血压下降 D.动脉氧分压<60mmHg E.尿少 10.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下列错误的是:() A.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为主

休克试题

第八章休克 一、选择题 A型题 1.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后微动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答案] D 2.休克初期哪种血管活性物质增多与微循环血管收缩无关? A.儿茶酚胺 B.血管紧张素Ⅱ C.前列环素(PGI2) D.血栓素A2(TXA2) E.垂体加压素 [答案] C 3.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答案] D 4.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答案] E 5.休克的下列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燥不安或表现淡漠甚至昏迷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尿少或无尿 D.血压均下降 E.面色苍白 [答案] D 6.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答案] A 7.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答案] C 8.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可导致休克加重的原因是 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 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E.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答案] D 9.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答案] C 10.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微循环淤滞,组织灌流严重不足 E.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答案] D 11.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答案] B 12.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主要部位是 A.肝脏 B.胰腺 C.肺脏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十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性病因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C A.肺部D.肾脏 B.胸腔E.心包腔 C.腹腔 [答案] C [题解] 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主要原因。 3.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下列哪种感染作为最常见的原发病因?D A.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 B.泌尿系感染 E.皮肤感染 C.脑膜炎 [答案] D [题解] 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MODS的原发病因者最多。 4.下列哪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C A.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 B.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C.大手术创伤 [答案] C [题解] 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下列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的大体急性病理变化?D A.肺水肿D.肺纤维化 B.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 C.肺不张 [答案] D [题解] MSOF时,肺的损伤为急性,其大体病理改变有肺水肿、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呼吸衰竭,而纤维化属慢性过程。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尿钠排出减少 B.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 C.尿量减少 [答案] A [题解] 与MODS、MSOF相关的肾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尿及尿钠排泄可增多。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B.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减少E.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减弱 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低下 [答案] A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二章 休克

第十二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MSOF病人的新陈代谢改变: A. 全身能量消耗增加 B. 糖、脂肪利用障碍 C. 肌肉蛋白分解加强.尿素氮升高 D. 出现负氮平衡 E. C02产生减少 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B. 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 血压均下降 D. 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 E. 尿少或无 3.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 心 B. 脑 C. 肾 D. 肺 E. 肝 ( 1 )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 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 休克是急性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 C. 休克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血压降低 D.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 E. 休克是机体对外来强烈刺激调节功能的丧失 ( 2 )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 3 )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 失血 B. 烧伤 C. 挤压伤 D. 感染 E. 脱水 ( 4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 失血性休克 B. 烧伤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创伤性休克( 5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 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D.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6)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 直捷通路 B. 迂回通路 C. 营养通路 D. 动静脉短路 E. 以上都不是 (7 )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 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 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 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E. 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8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心功能不全 B.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E. 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9 )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微动脉收缩 B. 后微动脉收缩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 微静脉收缩 (10 )休克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 强烈兴奋 B. 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C. 强烈抑制 D. 先抑制后兴奋 E. 改变不明显 (11 )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精选)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 60° C.20°~25° D.90° E.30°~ 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外科休克题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 .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 ,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 )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 10cmH2O 。二、填空题 4. 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 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 竭)。6 .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7 .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8 .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10 .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11 .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12 .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13 .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答:(1 )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

7-第八章 休克

第八章休克 一、单选题 1、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B.20% C.30% D.40% E.50% [答案] B. [题解]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2、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答案]B [题解]营养通路是经过后微动脉到达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

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有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微静脉 [答案]D [题解]在休克的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 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微静脉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答案]E [题解]缺血性缺氧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都收缩,但在缺血性缺氧期动-静脉短路是开放的。 5、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第二十一章休克

第二十一章休克 一、基本要求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及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三、掌握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及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 对机体的影响。 四、掌握休克时细胞代谢变化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五、熟悉各型休克的特点及发病的主要环节 六、熟悉休克的病因及分类方法。 七、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知识点纲要 (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二)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休克常见的病因有:失血、烧伤、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力衰竭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 2.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按始动环节分类: 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包括: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及正常的心泵功能三个环节。不同类型的休克,尽管病因不同,一般可经过以上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影响组织的有效灌流量,从而引起发病,如: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过敏、感染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引起血管容量增大导致血管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塞及心室扑动等可导致急性心泵功能障碍,引发心源性休克。 (三)休克分期 1. 缺血缺氧期 该期主要特点为除心、脑血管以外,全身小血管持续收缩而引起缺血缺氧,此时心脑供血无明显障碍,故称为休克代偿期。由于这些变化为休克过程的早期阶段,又称休克早期。 2.淤血缺氧期 淤血缺氧期是指休克的原始病因未除,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乳酸等扩血管物质增多使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减弱而导致的淤血状态。其主要特点为腹腔内脏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分隔并淤滞在这些器官内,心脑供血因此而明显减少,故又称为休克失代偿期。 3.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是指微循环血管平滑肌麻痹而扩张导致的血流停止阶段。其主要

第八章 休 克

第八章休克 概述 ※休克(shock):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流的不足和细胞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重点】 正常微循环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二)微循环通路 1、迂回通路:血液流经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括约肌到微静脉。 2、直接通路:血液流经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3、动-静脉短路:血液由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到微静脉。 组织灌流量: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组织灌流量,组织有效灌流量,微循环灌流量是同义语。 (三)影响组织灌流量的因素

组织灌流量和动脉血压成正比,与微循环的血流阻力成反比。 1、毛细血管前阻力(ra):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对血流构成的阻力称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前阻力主要影响微循环血液的灌入。 2、毛细血管后阻力(rv):将微静脉、后微静脉的舒缩对血流构成的阻力称毛细管后阻力。毛细管后阻力主要影响微循环血液的流出。 四、微循环的调节 第一节病因和分类 (一)失血性和失液性休克 (二)烧伤性休克 (三)创伤性休克 (四)感染性休克 (五)过敏性休克 (六)神经源性休克 (七)心源性休克 二、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 ★《按休克的起始环节可将休克分成三种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其起始环节、发生休克的机制是:》【重点】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起始环节是血容量减少。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由于减压反射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 (二)血管源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使组织灌流量减少引起的休克。起始环节是血管床容量增加。休克时由于组织长期缺血、缺氧、酸中毒、和组胺及一氧化氮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造成血管张力的低下,通透性增加,加之白细胞、血小板在微静脉端粘附,造成微循

第12章病理练习题

第12章-休克 休克 一、单选题: 1.休克(shock)的原义为: A、打击、震荡 B、烧伤 C、溺水 D、感染 E、过敏 2.下列那项不是休克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 B、血压下降 C、四肢湿冷 D、尿量增多 E、心率加快 3.下列那项不符合休克的临床表现: A、脉搏细数 B、心率130次/分 C、尿量〈10Mg/小时 D、血压160/100MMHg(21.3/12.6Kpa) E、昏迷 4.休克的主要特征是: A、心率增快 B、血压下降 C、尿量减少 D、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 E、脉搏细数 5.关于休克下列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后的危重状态 B、血压下降是休克的必具条件 C、为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D、组织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 E、可造成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害 6.下列有关休克的说法,那项是错误的: A、主要特征是组织微循环急剧减少 B、临床上早期血压可以下降 C、是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D、病人尿量减少 E、休克又可称为晕厥 7.下列那项最能体现休克与晕厥的不同: A、面色苍白 B、血压下降 C、意识障碍 D、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 E、以上都不是 8.病人王ΧΧ,女性,29岁,因肩痛来某医院就诊,医生对其施以针灸治疗,施治后病人觉不适,随后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你考虑最可能为下列那种情况: A、休克 B、DIC

C、晕厥 D、心力衰竭 E、呼吸衰弱 9.某病人因被锈铁器割伤后来医院就诊,护士给予病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表情淡漠。你认为 最为可能是下列那种情况: A、休克 B、DIC C、晕厥 D、心力衰竭 E、呼吸衰竭 10.某患者,男,50岁,因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BP80/65mmHg、 心率110次/分,来院救治,检查见病人面部、肘关节、膝关节 多处摔伤,病人自述在摔下时自行车把手曾顶压腹部,通过一般 清洗处理后离开,后病人死于回家途中。你认为其死因最可能为: A、骨折 B、感染 C、心衰 D、休克 E、过敏 11.下列那一种情况引起失血性休克: A、脾破裂 B、心率紊乱 C、急性心肌炎 D、青霉素过敏 E、细菌性痢疾 12.下列那种物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A、葡萄糖 B、氨基酸 C、Vit.c D、A TP E、抗毒素 13.下列那种物质一般不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A、马血清 B、疫苗 C、青霉素 D、A TP E、抗毒素 14.休克发生的共同环节是: A、心输出量减少 B、血容量减少 C、血管扩张 D、血管收缩 E、微循环障碍 15.下列那种情况引起休克时其始动环节为血容量减少: A、肝脾破裂 B、心肌梗死 C、青霉素过敏 D、抗毒素过敏 E、麻醉意外 16.下列那种情况引起的休克,其始动环节为血容量减少: A、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B、冠心病心肌梗死 C、注射抗伤风抗毒素过敏 D、注射青霉素过敏 E、严重心率紊乱 17.下列那种情况引起的休克,其始动环节主要为血容量减少: A、大面积烧伤 B、心肌梗死 C、青霉素过敏 D、麻醉意外 E、急性心肌炎 18.下列那种情况引起的休克,其始动环节为血容量减少:

外科休克习题

第五章外科休克 一、填空题 1、休克监测中,尿量能反映肾的灌注情况,如尿量<25ml/小时,比重1、030 表示。 2、休克治疗过程中,动脉压较低,中心静脉压也较低,提示;如 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提示。 3、休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0、5,一般表示;表示存在休克;2、0以上。 二、判断改错题 1、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2、测量胃粘膜pH 不但可反映局部组织灌注和供氧情况,也可能发现重度休克。 3、纠正休克引起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是病因诊疗。 4、在所有的情况下,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5、多巴胺具有兴奋α1β1和多巴胺受体作有,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无关。 6、α受体阻断剂和抗胆碱能药是血管收缩剂。 7、为了兼顾各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常将血管收缩剂与扩张剂先后应用。 8、失血性休克首先可经静脉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全血。 9、损伤后疼痛刺激严重者禁用镇痛和镇静剂。 10、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和诊疗较容易的一类休克。

11、感染性休克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菌药物和早期手术。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 A .5-20cmH 2O B.10-20cmH 2O C.5-10cmH 2O D .15-20cmH 2O E.5-15cmH 2O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正常值。 A .6-15mmHg B.5-10 mmHg C.5-15 mmHg D .10-15 mmHg E.6-10 mmHg 3、休克时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细胞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为主 B .肝乳糖代谢能力下降,引起酸中毒 C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D .细胞的功能失常 E .以上都是 4、休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A.升高血压 B.恢复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恢复心排出量 E.恢复组织的血流灌注 5、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状态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标准答案)

第八章休克 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E [题解]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A [题解]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E [题解]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D.40% B.20%E.50% C.30% [答案]B. [题解]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病理生理学第十二章 休 克

第十二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2.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减少 E.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3.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4.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主要部位是A.肝脏 B.胰腺 C.肺脏 D.脾脏 E.胃肠道 5.下列哪一种物质不能引起血管扩张 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B.5-羟色胺

C.血管活性肠肽 D.组胺 E.内源性阿片肽 6.休克时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脉血压过低,冠脉流量减少 B.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C.前负荷增大,心室搏出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E.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 7.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8.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肺主要的临床表现 A.进行性氧分压降低 B.进行性呼吸困难 C.进行性高碳酸血症 D.进行性发绀 E.肺部有湿性罗音 9.在休克早期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脉搏细速 10.休克患者补液监测的最佳指标是 A.血压 B.脉压

外科休克

外科休克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有关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病因将其分为5类,但不包括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脓毒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D.血液异常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 正确答案:D 2.引起休克的病因虽然不同,但各类休克的共同点都是 A.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B.血压下降 C.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D.器官功能、代谢的变化和细胞损伤 E.微循环障碍 正确答案:A 3.休克时心血管功能改变中,不包括 A.早期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内压(LVSP)不降低,甚至略有升高,休克后期MAP及LVSP明显降 低,肺动脉压(PAP)和中心静脉压(CVP)因心脏射血功能降低而有所升高 B.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室做功指数(LSVWI)及右室做功指数(RSV WI)在休克早期无明显变化,休克后期明显下降 C.左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收缩速度(Vce)、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V pm)和零负荷下心肌纤维最大缩短速度(Vmax)在心脏功能受损时明显下降 D.皮肤出现瘀斑,伤口出血不止 E.皮肤和内脏的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升高 正确答案:D 4.休克时的机体代谢反应特点中,下列错误的是 A.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胰岛素分泌受抑,使血糖升高 B.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氮丧失增加,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C.细胞代谢从优先利用脂肪酸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以产生更多ATP D.能量代谢增强,大量动员脂肪,使血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降低 E.葡萄糖乏氧代谢形成高乳酸血症,可致大量K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液中 正确答案:C 5.休克时脉搏和血压的变化特点是 A.早期脉搏加快,血压下降,休克较严重时脉搏快而细弱,血压更下降 B.早期脉搏加快,血压可正常,休克较严重时脉搏快而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2O 。 二、填空题 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答:皮肤粘膜苍白,四肢发凉,神志清楚但精神紧张,口渴,收缩压正常或略有升高,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差缩小,尿量基本正常。 19.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皮肤粘膜显著苍白,四肢青紫、冰冷,神志尚未清楚但神志淡漠,非常口渴,收缩压降低,脉搏压差进一步缩小,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 20.简述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08第八章 急症救护 第1节 休克 习题

休克自测题 01-单选题 1.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经扩容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尿量<17ml/h,尿比重<1.016,考虑继发 A.急性功能性肾衰竭 B.急性器质性肾衰竭 C.急性心力衰竭 D.急性呼吸衰竭 E. MODS 2.休克早期的主要特征是 A、尿量减少B.毛细血管充盈迟缓C.脉压缩小D.血压下降E.脉速而细弱 3.治疗休克的首要措施是 A.补充血容量B.去除引起休克的病因C.应用血管收缩剂进行升压D.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E.纠正酸中毒 4.判断休克的依据,下列哪项不正确 A.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的灌流情况 B.尿量少于40m l/h,可诊断早期休克C.休克指数为1.5时,提示有休克D.皮肤温度、色泽是反映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E.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 5.判断休克已纠正除血压恢复正常外,尿量每小时至少应稳定 A.25ml以上B.3 0ml以上C.35ml以上D.4 0ml以上E.45ml以上 6.休克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率加快B.脉压加大C.血压下降D.尿量减少E.浅静脉塌陷7.创伤性休克早期常可出现 A.血液浓缩B.血液稀释C.呼吸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多尿 8.休克治疗中,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 A.全血B.5%葡萄糖溶液C.胶体液D.电解质溶液E.低分子右旋糖酐 9.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 A.有效循环血量锐减B.血压下降C.尿量减少D.中心静脉压下降

E.脉压差减小 10.创伤性休克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应 A.立即行CT、检查,明确伤情B.剖腹探查,了解有无腹腔脏器损伤C.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足够血容量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E.及时清创并包扎伤口 11.休克的适宜体位为 A.端坐位B.平卧C.头、下肢均抬高30°D.头高足低E.头部与下肢各抬高40° 12.有助于休克的鉴别诊断的指标是 A.中心静脉压B.右室压C.动脉血压D.肺动脉压E.LVEDP 13.关于休克病人几个监测指标的叙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A.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情况 B.皮肤色泽、温度是体表血管灌注情况的标志 C.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及治疗效果最敏感的指标 D.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E.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 14.临床上常通过观察尿量变化来评价休克治疗效果,当成人尿量维持超过多少时表示休克已纠正A.10ml/h B.20ml/h C.30ml/h D.0ml/h E.50ml/h 15.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经治疗后其CVP高,血压仍低,原因是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血容量不足 C.血容量相对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02-多选题 16.下列属于休克的一般观察指标的是 A.意识B.尿量C.血压D.皮肤黏膜的色泽及温暖 E.中心静脉压 17.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最重要的措施是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C.手术止血 D.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E. 早期常规剂量使用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