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填空题

1.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是 和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是: 。

2.在平面机构中,每一个高副引入 个约束,每一个低副引入 个约束,所以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F = 。应用该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是: 。 3.机构中各构件都应有确定的运动,但必须满足的条是: 。 二.综合题

1.根据图示机构,画出去掉了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的等效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设标有箭头者为原动件,试判断该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为什么?

2.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请指明所在之处。

3.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c )

(d )

A

D

E

C H G

F I

B

K

1

2

3

4

5

6

78

9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将其基本杆组拆分出来,指出各个基本杆组的级别以及机构的级别。

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如果在该机构中改选FG 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发生变化。

6.试验算图示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如机构运动不确定请提出其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方案。

(a )

(b)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综合题

1、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

ij

P直接在图上标出)。

2、已知图示机构的输入角速度ω1,试用瞬心法求机构的输出速度ω3。要求画出相应的瞬心,写出ω3的表达式,并标明方向。

3、在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3的传动比ω1/ω2。

4、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

A B

l=60mm,

C D

l=90mm,

A D

l=

B C

l=120mm,

2

ω=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1)当?=165°时,点C的速度

c

v;

(2)当?=165°时,构件3的BC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3)当0

c

v=

时,?角之值(有两个解)。

5、如图为一速度多边形,请标出矢量

AB

v、

BC

v、

C A

v及

矢量

A

v、

B

v、

C

v的方向?

6、已知图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构件1以匀角速度ω1转动,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如图b)、c) 所示。(1)分别写出其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并分析每个矢量的方向与大小,(2)试在图b)、c) 上分

别标出各顶点的符号,以及各边所代表的速度或加速度及其指向。

7、已知图示机构中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以匀速V1移动,求出图示位置时构件3的角速度ω3和角加速度

α3。要求列出矢量方程式、分析各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作出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可不按比例)、并列出ω3和α3表达式。

8、回转导杆机构的速度多边形如图2)所示,试判断其哥氏加速度a K C2C3的方向并标画在图上, 并写明判断

的方法。

9试判断在图示的两个机构中,B 点是否存在哥氏加速

度?又在何位置时其哥氏加速度为零?作出相应的机构位置图。

10、在图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构件的尺寸及点B 的速

度B v (即速度矢量pb )。试作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的速度多边形。

11、在图示齿轮-连杆机构中,已知曲柄1的输入转速ω1恒定,试就图示位置求:

(1)分析所给两矢量方程中每个矢量的方向与大小; (2)规范地标出图示速度多边形中每个顶点的符号; V C2 = V B + V C2B V C4 = V C2 + V C4C2 方向: 大小:

12、在图示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长度85AD l m m =,

25AB l m m =,45C D l m m =,70BC l m m =,原动件以等角

速度110/w rad s =转动,试用图解法求图示位置时点E 的速度E v 和加速度E a 及构件2的角速度2w 及加速度

2a .

13、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原动件1的角

速度1ω(为常数),试以图解法求190??

=时,构件3

的角速度3ω及角加速度1a (比例尺如图)。(应先写出有关的速度、加速度矢量方程,再作图求解。)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第五章 效率和自锁

一、填空题

1、在移动副中,如驱动力作用在 时,将发生自锁;在转动副中,如驱动力为一单力,且作用

在 时,则将自锁;在螺旋副中,如果

时,其反行程也将发生自锁。

2、斜面机构反行程的自锁条件为α≤?

v

,其中α为斜面的

倾斜角,而?

v

则为。三角螺纹和矩形螺纹相比较,更容易自锁,因为。

3、机器产生“自锁”的原因

是:。

4、机械效率是_____ _ ____的比值,按机械效率来确定机构自锁的条件。

5、当机械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二、简答题

1、何谓摩擦圆?以转动副联接的两构件,当外力(驱动力)分别作用在摩擦圆之内、之外,或与该摩擦圆相切时,两构件将各呈现何种相对运动状态?

2、具有自锁的机构,其正、反行程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为什么?

3、何谓机构的自锁?试以具有自锁特性的螺旋千斤顶机构为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运动?在什么情况下不

能运动?

4、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驱动力任意增加也不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

三、综合题

1、如图所示为一输送辊道的传动简图。设已知一对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为0.95;一对圆锥齿轮传动的效率为0.92 (均已包括轴承效率)。求该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2、图示为由几种机构组成的机器传动简图。已知:

η1=η2=0.98,η3=η4=0.96,η5=η6=0.94,η7=0.42,P r’=5KW,P r’’=0.2KW。求机器的总效率η。

3、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AB杆为主动件,CD杆为从动件,虚线小圆为各铰链处之摩擦圆。已知构件CD上作

用有生产阻力R,若不计构件的自重和惯性力,试确定:1)图示位置时,主动构件AB的转向;2)图示位置时,连杆BC所受的作用力R

12

和R

32

的作用线。(3)作用在主

动件1上的驱动力矩M

1

的方向以及约束反力R

21

与R

41

的方位。

4、图a)、b)给出轴颈受力的两种情况,Q为外载荷,ρ为摩擦圆半径。试画出轴承对轴颈的总反力R21并说明在此两种情况下该轴的运动状态(匀速、加速或减速转动)。

5、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转动副中摩擦圆和移动副中的摩擦角φ如图所示,P为驱动力,Q为阻抗力,试在图上作出各运动副的总反作用力的方位。

6、在图示双滑块机构中,转动副A与B处的虚线小圆表示磨擦圆,在滑块1上加F力推动滑块3上的负载Q,若不计各构件重量及惯性力,试在图上画出构件2所受作用力的作用线。

7、如图所示为颚式破碎机的两块颚板,设料块为球形,料块与颚板间的磨擦系数为f=0.2,若不计料块的重量,试求在破碎过程中,不会使料块向上跳开的两颚板之间的夹角α(咬角)。

8、在图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中,虚线小圆表示转动副处的磨擦圆。若不计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试在图上画出图示瞬时作用在连杆BC上的运动副总反力的方向。9、一重量N

Q10

=,在图示的力P作用下,斜面等速向上运动。若已知:?

=

=15

β

α,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1.0

=

f。试求力P的大小及斜面机构的机械效率。

10、图示压榨机在驱动力P作用下产生压榨力Q。设各转动副A、B、C、D处的摩擦圆及移动副的摩擦角如图示。试在机构图上画出各运动副的反力(作用线位置与力指向);注:图中细线圆为摩擦圆。

?

11、图示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运动简图。凸轮为原动件,滑块上作用有工作阻力 Q ,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以细线圆表示)及滑动摩擦角 如图示。试:

(1)在简图上画出各运动副处的约束反力(包括作用线位置与指向);

(2)画出力多边形;(可不按比例,但力的方向必须正确)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一、填空题

1、刚性转子在

的情况下,可以只进行静平衡;而当进行动平衡时,平

衡平面最少应选 个,这是因为

2、在图示(a )、(b )、(c )三根轴中,已知

44332211r m r m r m r m ===,并作轴向等间隔布置,且

都在曲轴的同一含轴平面内,则其中 轴已达到静平衡, 轴已达到动平衡。

r m

33r m 44

(a )

11r m

33r m r m

(b )

2233r m

(c)

3、刚性转子静平衡的条件是 而动平衡的条件是 。

4、设计形体不对称的回转零件时,要进行平衡计算,但在制造过程中还要安排一道 工序,这是因为 。

5、只使刚性转子的 得到平衡称为静平衡,此时只需要在 个平面中增减质量;使 和 同时得到平衡称为动平衡,此时至少要在 个选定

的平衡面中增减质量。 6、质径积是指转子的 与

的乘积;残余不平衡质径积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两转子,

质量 的转子的平衡精度高。

7、在图(a )、(b )、(c )中,S 为总质心,图 总

的转子只是静不平衡,图 中的转子是

动不平衡。

s

(a) (b)

(c) 8、对于轴向尺寸较小的盘状转子,它们的质量分布可

?

视为 ,这是进行的平衡称为 平衡;而对轴向尺寸较大的转子,应进行 平衡。

9、如图所示两个转子,已知2211r m r m =,转子(a )是 不平衡的,转子(b )是 不平衡的;转子 可以选出一个平衡平面,在其上加(减)一个平衡质量使之达到平衡。

11

22

(a)

(b)

1

122r m

二、简答题

1、何谓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不考虑动平衡的动平衡是否总是有利的,为什么? 三、综合题

1、如图所示盘状转子上有两个不平衡质量:5.11=m kg ,8.02=m kg ,1401=r mm ,1802=r mm ,相位如图所

示。现用去重法来平衡,求所需挖去的质量大小和相位(设挖去质量处的半径140=r mm )。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填空题

1、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的值是 的函数,只与 有关,而与机器的 无关。

2、按 的原则来计算等效力矩,按 的原则来计算转动惯量。

3、机器的稳定运转可以分为 速稳定运转和 速稳定运转两种情况,前者机器的

驱动功d W 与阻抗功r W 的关系是 ;后者机器的驱动功d W 与阻抗功r W 的关系是 。 4、调节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方法

是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是用 来实现的。

5、机器中安装飞轮,除了可用以 之外,同时还可用以 。

6、从量角度看,机器在一个稳定运动循环内,其 与 应相等;如果它们不仅在一个稳定运动循环内相等,而且在任何一个瞬时都相等,则该机器将作 运转。

7、机器在稳定运转状态下,作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条件 。

8、机器运转过程中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二、简答题

1、何谓机器的周期性速度波动?波动幅度大小应如何

调节?能否完全消除周期性速度波动,为什么?

2、等效质量的等效条件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机构的真实运动,能否求得等效质量,为什么?

3、通常,机器的运转分为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功能特征是什么?何谓等速稳定运转和周期性变速稳定运转?

4、分别写出机器在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和停车阶段的功能关系的表达式,并说明原动件角速度的变化情况。

5、什么是等效力的等效条件?

6、机器运转的周期性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性质有何区别,各用什么方法加以调节? 三、综合题

1、在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质量m 、质心位置S 、转动惯量s J 、构件1的角速度ω。

又设该机构上作用有外力(矩)1M 、3R 、2F 如图所

示。试写出在图示位置是以构件1位等效构件的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式和推导过程。

2、在某机器中,设取其主轴为等效构件,已知其在一

个稳定运动循环(π2)中的等效阻力矩er

M

如图所示,

又已知其等效驱动力矩ed M 为常数。若不计机器中各构

件的等效转动惯量。试求为保证机器主轴在1500r /min

的转速下运转,且运转不均匀系数δ=0.05时,应在主

轴上加装的飞轮的转动惯量F J 及主轴的最大和最小角速度max ω、min ω。

3、在电动机驱动的剪床中,作用在主轴(等效构件)上的等效阻抗力矩er

M

曲线如图所示,周期为π2,主

轴在1500r /min 的转速下运转,且要求不均匀系数≤δ0.05。若等效驱动力矩ed M 为常数。试问: (1)等效驱动力矩ed M 为多少?

(2)等效构件的最大和最小角转速度为多少? (3)求应加在等效构件上的飞轮转动惯量F J 。

4、某机组一个稳定运动循环对应于等效构件的一转。

已知等效阻抗力矩er

M

曲线如图所示,等效驱动力矩

ed

M

为常数,等效构件上的平均转速为100r /min ,其转

速误差不超过%1±。求装在等效构件上的飞轮的转动惯量F J (不计其余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5、已知某机器主轴转动一周为一个稳定运动循环,取主轴为等效构件,其等效阻抗力矩er

M

曲线如图所示,

等效驱动力矩ed M 为常数,并假定等效转动惯量e J 为

常数,求:(1)求出最大盈亏功,并指明与最大角速度max ω和最小角速度min ω对应?角在什么位置;(2)说

明减小速度波动可采取的方法。

6、某机器在一个稳定运动循环中的等效驱动力矩ed M 和等效阻抗力矩er

M

曲线如图所示。由ed M 和er

M

所围

成的各块面积所代表的功分别为J F 15001=、J F 10002=、J F 4003=、J F 10004=、J F 1005=,

设等效转动惯量e J 为常数,试确定与等效构件的最大角速度max ω和最小角速度min ω对应的等效构件的转角?在什么位置?机器的最大盈亏功是多少?

7、在图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1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以匀角速度ω转动。各杆的长度i L 、质量i m 、质心位置i S 及各杆绕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si J 均已知。又知滑块上和曲柄上作用有阻力P 和阻力矩1M ,若以曲柄为等效构件,要求:(1)列出作用在等效构件上的等效力矩e M 和等效转动惯量e J 的计算式;(2)在图上画出等效力矩的方向;(3)说明等效力矩e M 或等效转

动惯量e J 是机构什么参数的函数,为什么?

8、一机械系统,当取其主轴为等效构件时,其其等效阻抗力矩er

M

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等效驱动力矩ed M 为

常数,机械主轴的转速为1000r /min 。若不计其余构件的转动惯量,试问:(1)当要求不均匀系数≤δ0.05时,应在主轴上安装一个转动惯量F J 为多少的飞轮;(2)

如不计摩擦损失,驱动此机器的原动机需要多大功率?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一、填空题

1、下左图示运动链,当选 杆为机架时为双

曲机构;选择 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选择

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2、上右图为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3为机架则该机构转化为 机构;若以构件2为机架,则该机构转化为

。 3、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变换机架(倒置)以后,各杆间

的相对运动不变,其理由是

4、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是指

的位置。

5、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是:

1);

2)。

二、综合题

1、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机构,在图a中偏心盘1绕固定轴O转动,迫使滑块2在圆盘3的槽中来回滑动,而圆盘3又相对于机架4转动;在图b中偏心盘1绕定轴O转动,通过构件2,使滑块3相对于机架4往复移动。(图a的机构运动简图可有两种表达方式,绘出其中之一即可。)

2、已知曲柄摇杆机构摇杆CD的长度L CD=75㎜,机架AD的长度L AD=100㎜,行程速比系数K=1.25,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夹角φ=45°。试求曲柄和连杆的长度L AB、L BC。

3、如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AB等速整周回转。

1) 设曲柄为主动件,滑块朝右为工作行程,确定曲柄的合理转向;

2)设曲柄为主动件,画出急位夹角θ,最小传动角m in

γ

出现的位置;3) 此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死点位置,作出死点位置。

4、如图所示,设已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为a=240mm,b=600mm,c=400mm,d=500mm。试问:1)当取杆4

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2)若各杆长度不变,能

否以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

机构?如何获得?3)若a、b、c三杆的长度不变,取杆

4为机架,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求d的取值范围。

5、如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为l

1

=28mm,

l

2

=52mm, l

3

=50mm, l

4

=72mm,试求:

1)当取杆4为机架时,作出机构的极位夹角θ、杆3

的最大摆角φ、最小传动角γ

min

并求行程速比系数K;2)当杆1为机架时,将演化为何种类型的机构?为什么?并说明这时C、D两个转动副是周转副还是摆动副;3)当取杆3为机架时,又将演化为何种机构?这时A、B两个转动副是否仍为

周转副?

6、已知曲柄摇杆机构ABCD 的摇杆长度L CD =50mm ,摇杆摆角ψ=40o

,行程速比系数K=1.5,机架长L AD =40mm ,试用作图法求出该机构的曲柄和连杆长L AB 和L BC 。

7、量出下图所示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试问:

1)这是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型式中的哪一种?为什么? 2)若以AB 为原动件,此机构有无急回运动?为什么? 3)当以AB 为原动件时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发生在何处?(在图上标出)

4)该机构以何杆为原动件时,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死点?在图上作出死点发生的位置。

8、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已知l AB =20mm ,l BC =60mm ,l BD =50mm ,e=40mm ,试确定:

1)此机构有无急回运动?若有,试作图法确定极位夹角θ,并求行程速比系数K 的值;

2)当以AB 为原动件时,标出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 和最小压力角αmin ;

3)作出当以滑块为主动件时机构的死点位置。

9、试画出下图各机构图示位置的传动角。

10、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已知摇杆CD 的行程速比系数K=1,摇杆的长度L CD =150mm ,摇杆的极限位置与机架所成角度φ’=30o 和φ”=90o 。要求:

1)求曲柄、连杆和机架的长度L AB 、L BC 和L AD ; 2)判别该机构是否具有曲柄存在。

11、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杆长度mm L AB 20=,mm L BC 60=,mm L CD 85=,mm L AD 50=。

1)试确定该机构是否有曲柄?

2)若以构件AB 为原动件,试画出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3)回答在什么情况下机构有死点位置?

12、在如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若各杆长度为a

=200mm,b =800mm,c=500 mm,d =600mm。试问:

1)当取d为机架时,它为何种类型的机构?为什么?

2)能否用选用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来得到双曲柄机构与双摇杆机构?如何得到这类机构?

3)在图上标出当以d为机架、a为原动件时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

4)该机构以何杆为原动件,在什么位置时会出现死点?

13、在图示机构中,试求AB为曲柄的条件。如偏距e=0,则杆AB为曲柄的条件又应如何?试问当以杆AB为机

架时,此机构将成为何种机构?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单选题

1、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缺点是

___________。

(A)惯性力难以平衡(B)点、线接触,易磨损(C)设计较为复杂(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2、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B)便于润滑(C)制造方便、易于获得较高的精度(D)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3、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摆动尖顶推杆(B)直动滚子推杆

(C)摆动平底推杆(D)摆动滚子推杆

4、对于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置直动推杆与对心直动推杆相比,两者在推程段最大压力角的关系为_________。

(A)偏置比对心大(B)对心比偏置大

(C)一样大(D)不一定

5、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______措施解决。

(A)增大基圆半径(B)改用滚子推杆

(C)改变凸轮转向(D)改为偏置直动尖顶推杆6、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______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B)摆线运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D)简谐运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二、填空题

1、作图绘制凸轮廓线时,常采用_________法。即假定凸轮_____ _____ __,从动件作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_____ 的复合运动。

2、尖顶直动推杆盘型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增大时,压力角将__________;当压力角过大时,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改进。

3、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基圆是指以

_________________为圆心,以__ __为半径所作的圆;该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 ______ 方向之间的夹角。

4、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压力角的大小与该机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5、在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几种常用运动规律中,

________

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__________运动规律无冲击。 6、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设计中,如发现有失真现象,可采取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改进。

7、当发现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过大时,可采取:1)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的措施加以改进;

8、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越大,机构传力性能越 ,传动效率越 ,滚子和尖顶推杆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大小将随接触位置而 ;设计凸轮时,

若增大基园半径,最大压力角max α将 。 9、凸轮机构从动件的端部结构形式一般有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四种。

10、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运动规律在运动始末有刚性冲击。

11、若凸轮以顺时针转动,采用偏置直动从动件时,从动件导路应位于凸轮中心的________侧。

12、偏置直动推杆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与道路线的______方向和凸轮的______方向有关。 三、判断题

1、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同一凸轮当采用不

同端部形状的从动件时,其从动件规律相同。

( )

2、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没有失真现象。

( )

3、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相同。 ( )

4、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相

同。( )

5、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必须要外凸。( )

6、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不一定要外凸。( )

7、在凸轮制成后,一般不要改变偏置方向、偏距大小、滚子半径大小。 ( )

8、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压力角恒等于零。( ) 四、综合题

1、图一所示为一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圆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的角速度1ω,试在图上画出凸轮的基圆;标

出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α和从动件的位移s ;并

确定出图示位置从动件的速度2v 。

图一 图二

2、在图二所示凸轮机构,要求:1)给出该凸轮机构的名称;2)画出的凸轮基圆;3)画出在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从动件(推杆)的位移。

3、图示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实际轮廓是以O 为圆心,半径R=25mm 的圆,滚子半径r=5mm ,偏距e=10mm ,

凸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要求:1)在图中画出基圆,并计算其大小;2)分别标出滚子与凸轮在C 、D 点接触时

的凸轮机构压力角α;3)分别标出滚子与凸轮在C 、D 点接触时的从动件的位移s 。

4、试画出图四所示凸轮机构中凸轮1的理论廓线,用反转法标出从动件2的最大升程h以及相应的推程运动角δ0。在图示位置时传动压力角α为多少?

5、如图五所示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以ω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

1)试在图中画出凸轮的理论廓线、偏置圆和基圆;

2)用反转法标出当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度时机构的压力角α和从动件的位移s。

6、试分别标出三种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压力角(凸轮转向如箭头所示)。

7、已知图七为一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现要求:1)画出凸轮的理论廓线及其基圆;2)标出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2所摆过的角度△Ψ;3)标出在图示位置时此凸轮机构的压力角。8、已知如图八所示的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为r=30mm的偏心圆盘,AO=20mm。试求:

(1)基圆半径和升程;

(2)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远休止角、近休止角;(3)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和最小压力角;

9、如图所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为偏心轮,转向如图。已知R=30mm,L OA=10mm,r0=10mm, E、F为凸轮与滚子的两个接触点。试在图上标出:

(1)从E点接触到F点接触凸轮所转过的角度φ。(2)F点接触时压力角αF;

(3)由E点接触到F点接触推杆的位移s;

(4)找出最大压力角的机构位置,并标出αmax。

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填空题:

1、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Z V= ,而直齿圆锥齿轮的当

量齿数Z V= 。

2、一对渐开线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其顶隙

和侧隙分别为、。两轮的圆将分别与其圆相重合;两轮的啮合角将等于

角。

3、根据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重合度的公式

()()[]πα

α

α

αεα2//

2

2

/

11tg tg z tg tg z a a -+-=,增大重合

度的方法有: 、

、 。 4、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5、一对蜗轮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6、分度圆尺寸一定的渐开线齿轮齿廓形状,决定于齿轮基本参数中 的大小;而渐开线标准齿轮分度圆上齿厚,取决于基本参数中 的大小。

7、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相互啮合的一对齿廓,其角速度之比与 成反比。如要求两角速度之比为定值,则这对齿廓在任何一点接触时,应使两齿廓在接触点的公法线 。

8、已知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26,模数m=3mm ,压力角

α

=200,则其齿廓在分度圆处的曲率半径

ρ

= ,在齿顶处的曲率半径r= ,在齿顶圆处的压力角

a

α = 。

9、某齿轮传动的重合度ε =1.4,这说齿轮在传动过程中有 %的时间是一对齿啮合的,有 %的时

间是两对齿啮合的。

10、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 圆上的压力角为零,

圆上的压力角最大;渐开线齿轮 圆上的压力角取为标准值。

11、决定渐开线圆柱直齿轮轮缘尺寸的基本参数有

;其中参数 是标准值,其中参数 必须为整数。

12、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 圆总是相切并作纯滚动的,而两轮中心距不一定总等于两轮 圆的半径之和。

13、渐开线作齿轮齿廓的优点

是: 。 1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是 。 15、一对平行轴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模数m=3mm,

20

=n α,

Z1=18,Z2=47, 0

15=β,传动比i12= ,端面压力角=t α ,端面模数m t = ,小齿

轮分度圆直径d1= mm,大齿轮当量齿数Z v2= 。

16、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用齿条形刀具切制标准齿数时,应将齿条刀具的

线和被加工齿轮的 圆相切并作无滑动的纯滚动,齿条工具移动的速度为 。 二、简答题

1、 在图示蜗杆蜗轮副中,设已知蜗杆或蜗轮的转向,或者蜗杆齿的旋向。试问图中待确定的蜗杆或蜗轮的转向,或者蜗杆齿的旋向各如何?请在相应的图上标出。

2、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安装中心距对重合度有什么影响?

3、一对轮齿的齿廓曲线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其传动比为常数?渐开线齿廓为什么能满足定传动比的要求?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分度圆和节圆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分度圆和节圆是相等的?

5、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若要能实现定传动比、连续传动和传动平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试简述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机构主要有哪些优点?

7、试问渐开线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两轮的中心距,对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的影响各如何?

8、 写出齿轮传动中啮合角和压力角的关系式,当a/>a 时,啮合角将如何变化

9、何谓斜齿轮的当量齿轮?对于螺旋角为

β

,齿数为

Z 的斜齿圆柱齿轮,试写出其当量齿轮的表达式。 10、为了实现定传动比传动,对齿轮的齿廓曲线有什么要求?

11、已知两轴的中心距及其间的传动比,欲设计一对渐开线齿轮传动,但选用标准圆柱直齿轮时,不能满足给定中心距的要求。问应采取哪些方案来满足中心距的要求? 三、综合题

1、已知一外啮合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副的参数为Z1=27,Z2=60,mn=3mm, han=1,c*=0.25,α

n=20,螺旋角43680

'''=β,试求:

1)两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2)两轮的标准中心距a 。(141064

.04368sin ;9900.04368cos 0

0='''=''')

2、如图所示,采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知刀具的齿侧角α=200,刀具上相邻两齿对应点的距离为5π,加工时范成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60mm/s,

s m /1=ω,方向如图。试求被加工

齿轮的模数m 、压力角α、齿数Z 、分度圆半径r 、基圆半径rb ,以及其轴心至刀具分度线的距离a 。

3、图示的一对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图中,已知标准中心距a,两轮的基圆半径和法节。当论1为主动时要求:在图中标画出理论啮合线N1N2,实际啮合线B1B2,啮合角α

'

标画出单齿啮合区和双齿啮合区。

4、已知一对标准安装(无侧隙安装)的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中心距a=360mm,传动比i12=3,两轮模数m=10mm,且均为正常齿制。试求:两轮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齿厚和齿槽宽,以及两轮的节圆直径和顶隙c 。

5、一对按标准中心距安装的正常齿制的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主动论1作顺时针转动。已知Z1=22,Z2=34,0

20

;中心距a=140mm 。试求:两轮的

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和基圆直径;并按比例

mm

mm l /1=μ作图,画出实际啮合线B2B1,计算

其重合度ε。

6、一对按标准中心距安装的正常齿制的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小齿轮已损坏,需要配制,今测得两轴中心距a=310mm,大齿轮齿数Z2=100,齿顶圆直径da2=408mm,

20

=α,试确定小齿轮的基本参数

及其分度圆和齿顶圆的直径。

7、欲利用某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箱体及一现成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组成一传动比i12==2的减速器,测得有关参数为:Z1=18,da1=100mm,df1=77.5mm, Pb=14.7606mm ,箱体孔间距a=135mm 。试求: Z2、M 、

α

、*

a h 、*

c 的值

附标准值:m=3、4、5、6、7mm ;α=200、150;*

a

h =1.0、0.8;=*

c 0.25、0.3

8、有两个m=3mm ,0

20

=α的正常齿制的标准齿

条,其分度线间的距离为51.4mm,现欲设计一个标准齿轮同时带动两齿条。齿轮的轴心O1在两齿条分度线的中心点上(如图示)。试问:1)该齿轮齿条传动是否为标准传动?试确定齿轮的齿数Z1、分度圆直径d1、齿顶圆直径da1、齿根圆直径dr1及齿厚s;2)齿条移动的速度是否为1)2/4.51(ω??为什么?3)啮合角是否为200?为什么?

第二章 机械的结构分析 二、综合题 1.

n = 7 ,p l = 9 ,p h = 1

21927323=-?-?=--=h l P P n F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有2个原动件,而由于原动件数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 (a )D 、E 处分别为复合铰链(2个铰链的复合);

B 处滚子的运动为局部自由度;构件F 、G 及其联接用的转动副会带来虚约束。 n = 8 ,p l = 11 ,p h = 1

111128323=-?-?=--=h l P P n F

3. (c )n = 6 ,p l = 7 ,p h = 3

13726323=-?-?=--=h l P P n F (e )n = 7 ,p l = 10 ,p h = 0

101027323=-?-?=--=h l P P n F 4. (a )n = 5 ,p l = 7 ,p h = 0

10725323=-?-?=--=h l P P n F

Ⅱ级组 Ⅱ级组

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Ⅱ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Ⅱ级机构。

(c )n = 5 ,p l = 7 ,p h = 0

10725323=-?-?=--=h l P P n F

Ⅲ级组

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Ⅲ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Ⅲ级机构。

5. n = 7 ,p l =10 ,p h = 0

101027323=-?-?=--=h l P P n F

当以构件AB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Ⅱ级组 Ⅱ级组 Ⅱ级组 当以构件FG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Ⅱ级机构。 可见同一机构,若所取的原动件不同,则有可能成为不同级别的机构。

6. (a )n = 3 ,p l = 4 ,p h = 1

01423323=-?-?=--=h l P P n F 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0,说明它根本不能运动。而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必须使机构有1个自由度(与原动件个数相同)。其修改方案可以有多种,下面仅例举其中的两种方案。

n = 4 ,p l = 5 ,p h = 1

11524323=-?-?=--=h l P P n F 此时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故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综合题 1、解:

2、

由相对瞬心13P 的定义可知:

L O L O P P P P μωμω?=?13331311

所以130313113/P P P P O ?=ωω

方向为逆时针转向,(如图所示)。

3、解:

1)计算此机构所有瞬心的数目

K=N (N-1)/2=6(6-1)/2=15; 2)如图所示,为了求传动比ω1/ω2,需找出瞬心 P 16、P 36、P 12、P 23,并按照三心定理找出P 13;

3)根据P 13的定义可推得传动比ω1/ω2计算公式如下: 136132

1613

P P D K P P A K

ωω=

=

由于构件1、3在K 点的速度方向相同,从而只3ω和1ω同向。

4、解:1)以选定的比例尺1μ作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求c v

定出瞬心13P 的位置(图b ),因为13P 为构件3的绝对瞬心,有

13

3213

//B BP AB l v l l BP ωμω== =10?0.06/0.003?78=2.56(rad/s )

1330.00352 2.56c c CP v μω==??=0.4(m/s)

3)定出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点E 的位置 因为BC 线上的速度最小点必与13P 点的距离最近,故从13P 引BC 的垂线交于点E ,由图可得 1330.00346.5 2.56

E

l P E v μω==??=0.357(m/s )

4)定出0C v =时机构的两个位置(见图c ,注意此时C 点成为构件3的绝对瞬心),量出 ?1=26.4°;?2=226.6°

5、解:

6、解:(1)把B 点分解为B 2和B 3两点,运用相对运

动原理列出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并分析每个矢量的方向与大小如下:

2

3

23B B B B v v v +=

方向 ⊥AB ⊥AB 向下 //BC 大小 ? ω1?l AB ?

r

B B k B B B t

C B n C B a a a a a 2323233++=+

方向 B →C ⊥BC B →A ⊥BC 向下 ∥BC 大小 ω32?l BC ? ω12?l AB 2ω3?v B3B2 ? (2)标出各顶点的符号,以及各边所代表的速度或加速度及其指向如下:

7、解: 1212

B B B B v v v

+=

大小 ? V 1 ?

方向 ┴AB 水平 //导路 ω3=V B2 / L AB =pb 2?μv /L AB

r

B B k B B B t B n B B a a a a a a 1

2121222++=+=

大小 ω32

L AB ? 0 0 ? 方向 //AB ⊥AB //导路 α3=a B2t / L AB = n ’b 2’ ?μa /L AB 8、解:根据速度多边形判断如下:

第一步:由pb 方向得杆2角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第二步:把矢量c3c2绕ω2方向旋转90度得23k

c c a 方向。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原理作业 第一章结构分析作业 1.2 解: F = 3n-2P L-P H = 3×3-2×4-1= 0 该机构不能运动,修改方案如下图: 1.2 解: (a)F = 3n-2P L-P H = 3×4-2×5-1= 1 A点为复合铰链。(b)F = 3n-2P L-P H = 3×5-2×6-2= 1 B、E两点为局部自由度, F、C两点各有一处为虚约束。

(c)F = 3n-2P L-P H = 3×5-2×7-0= 1 FIJKLM为虚约束。1.3 解: F = 3n-2P L-P H = 3×7-2×10-0= 1 1)以构件2为原动件,则结构由8-7、6-5、4-3三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Ⅱ级机构(图a)。 2)以构件4为原动件,则结构由8-7、6-5、2-3三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Ⅱ级机构(图b)。 3)以构件8为原动件,则结构由2-3-4-5一个Ⅲ级杆组和6-7一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Ⅲ级机构(图c)。 (a) (b) (c)

第二章 运动分析作业 2.1 解:机构的瞬心如图所示。 2.2 解:取mm mm l /5=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1.求D 点的速度V D 13P D V V =

而 25241314==P P AE V V E D ,所以 s mm V V E D /14425241502524=?== 2. 求ω1 s r a d l V AE E /25.11201501===ω 3. 求ω2 因 98382412141212==P P P P ωω ,所以s rad /46.0983825.1983812=?==ωω 4. 求C 点的速度V C s mm C P V l C /2.10154446.0242=??=??=μω 2.3 解:取mm mm l /1=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a 所示。 1. 求B 2点的速度V B2 V B2 =ω1×L AB =10×30= 300 mm/s 2.求B 3点的速度V B3 V B3 = V B2 + V B3B2 大小 ? ω1×L AB ? 方向 ⊥BC ⊥AB ∥BC 取mm s mm v /10=μ作速度多边形如下图b 所示,由图量得: mm pb 223= ,所以 s mm pb V v B /270102733=?=?=μ 由图a 量得:BC=123 mm , 则 mm BC l l BC 1231123=?=?=μ 3. 求D 点和E 点的速度V D 、V E 利用速度影像在速度多边形,过p 点作⊥CE ,过b 3点作⊥BE ,得到e 点;过e 点作⊥pb 3,得到d 点 , 由图量得: mm pd 15=,mm pe 17=, 所以 s mm pd V v D /1501015=?=?=μ , s mm pe V v E /1701017=?=?=μ;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2013年机械原理自测题(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 ”,错误的填写“ ”) ( 分) 、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比基圆大。 ( ) 、对心的曲柄滑块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 一定等于一。 ( ) 、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 ) 、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增大基圆半径, 则压力角将减小 ( )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要满足杆长和条件,则该机构一定有曲柄存在。 ( )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理论轮廓曲线的等距曲线。 ( ) 、在机械运动中,总是有摩擦力存在,因此,机械功总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 ( ) 、任何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 ( ) 、一对直齿轮啮合传动,模数越大,重合度也越大。 ( )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会出现死点位置。。

( ) 二、填空题。 ( 分) 、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 飞 轮 )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 调 速 器 )调节。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等于( )所以(没有 )急回特性。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是( 重合度大于或 等于 )。 、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标准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是(齿条形刀具齿顶线超过极限啮合点 )。 、三角螺纹比矩形螺纹摩擦( 大 ),故三角螺纹多应用( 联接 ),矩形螺纹多用于( 传递运动和动力 )。 三、选择题 ( 分) 、齿轮渐开线在( )上的压力角最小。 ) 齿根圆 ; )齿顶圆; )分度圆; )基圆。 、静平衡的转子( ① )是动平衡的。动平衡的转子( ②)是静平衡的 。 ① )一定 ; )不一定 ; )一定不。 ② )一定 ; )不一定: )一定不。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兰州2017年7月4日于家属院复习资料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4.运动副元素是指。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9.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0.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1.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 12.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4.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5.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16.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题16图题17图 17.在图示机构中,若以构件1为主动件,试: (1)计算自由度,说明是否有确定运动。

(2)如要使构件6有确定运动,并作连续转动,则可如何修改?说明修改的要点,并用简图表示。1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高副用低副代替,并选择原动件。 19.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对图示机构作出仅含低副的替代机 构,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题19图 题20图 20.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21. 画出图示机构简图,并计算该机构的自由 度。构件3为在机器的导轨中作滑移的整体构件,构件2在构件3的导轨中滑移,圆盘1的固定轴位于偏心处。 题21图 题22图 22.对图示机构进行高副低代,并作结构分析,确定机构级别。点21,P P 为在图示位置时,凸轮廓线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示机构中尺寸已知(μL =mm ,机构1沿构件4作纯滚动,其上S 点的速度为v S (μV =S/mm)。 (1)在图上作出所有瞬心; (2)用瞬心法求出K 点的速度v K 。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整理

第二章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就是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就是高副。 5.组成机构的要素就是构件与转动副;构件就是机构中的_运动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就是1-2。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就是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就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就是制造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就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2.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就是绝对瞬心,有10个就是相对瞬心。 3.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的相同点就是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不同点就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4.在由N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N-1)(N/2-1)个相对瞬心,有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 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 7.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____2____个未知量。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_6__。 9.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三心定理确定。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a*kc2c3,方向与将vc2c3沿ω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就是驱动力位于摩擦锥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就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从效率的观点来瞧,机械的自锁条件就是η<0。 3.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联接。 4.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就是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F方向的方法就是与2构件相5.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1对构件2的总反力 12 R 对于1构件的相对速度V12成90度+fai。 6.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就是因为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7.矩形螺纹与梯形螺纹用于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联接。 8.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 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 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平面设计与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后者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存在的不平衡量_。 2.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静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就是可近似地瞧做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就是。∑F=0即总惯性力为零;另一类就是动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试 卷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013年机械原理自测题(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20分) 1、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比基圆大。 ( F ) 2、对心的曲柄滑块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K一定等于一。 ( T ) 3、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 F ) 4、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增大基圆半径, 则压力角将减小 ( T )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要满足杆长和条件,则该机构一定有曲柄存在。( F ) 6、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理论轮廓曲线的等距曲线。 ( T )7、在机械运动中,总是有摩擦力存在,因此,机械功总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 ( T ) 8、任何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 T ) 9、一对直齿轮啮合传动,模数越大,重合度也越大。 ( F ) 10、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会出现死点位置。。( F ) 二、填空题。(10分) 1、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飞轮)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采用(调速器)调节。 2、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等于( 0 )所以(没有)急回特性。 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是(重合度大于或 等于1 )。 4、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标准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是(齿条形刀具齿顶线超过极限啮合点N1 )。 5、三角螺纹比矩形螺纹摩擦(大),故三角螺纹多应用(

联接 ),矩形螺纹多用于( 传递运动和动力 )。 三、选择题 (10分) 1、齿轮渐开线在( )上的压力角最小。 A ) 齿根圆 ; B )齿顶圆; C )分度圆; D )基圆。 2、静平衡的转子( ① )是动平衡的。动平衡的转子( ②)是静平衡的 。 ①A )一定 ; B )不一定 ; C )一定不。 ②A )一定 ;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3、满足正确啮合传动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当传动比不等于一时,他们的渐开线齿形是( )。 A )相同的; B )不相同的。 4、对于转速很高的凸轮机构,为了减小冲击和振动,从动件运动规律最好采用( )的运动规律。 A )等速运动; B )等加等减速运动 ; C )摆线运动。 5、机械自锁的效率条件是( )。 A )效率为无穷大: B )效率大于等于1; C )效率小于零。 四、计算作图题: (共60分) 注:凡图解题均需简明写出作图步骤,直接卷上作图,保留所有作图线。 1、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 (10分) F = 3×8-2×11 = 2 F = 3×8-2×11 - 1 = 1 2、在图4-2所示机构中,AB = AC ,用瞬心法说明当构件1以等角速度转动时,构件3与机架夹角Ψ为多大时,构件3的 ω3 与ω1 相等。 (10分) 当ψ = 90°时,P13趋于无穷远处, 14 133413P P P P =∴

机械原理习题集全答案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 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 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 图 b )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 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 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

机械原理习题及课后答案(图文并茂)

机械原理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课程组编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2-2 图2-38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4 3 5 1 2 解答:原机构自由度F=3?3- 2 ?4-1 = 0,不合理,改为以下几种结构均可: 2-3 图2-396为连杆;7为齿轮及偏心轮;8为机架;9为压头。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O 齿轮及偏心轮ω A 齿轮及凸轮 B E F D C 压头 机架 连杆 滑杆滑块 摆杆滚子 解答:n=7; P l =9; P h =2,F=3?7-2 ?9-2 = 1 2-6 试计算图2-42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解答:a) n=7; P l =9; P h =2,F=3?7-2 ?9-2 =1 L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D 处存在虚约束 b) n=5; P l =6; P h =2,F=3?5-2 ?6-2 =1 E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F 、C 处存在虚约束

b) a)A E M D F E L K J I F B C C D B A 2-7 试计算图2-43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B D C A (a) C D B A (b) 解答:a) n=4; P l =5; P h =1,F=3?4-2 ?5-1=1 A 处存在复合铰链 b) n=6; P l =7; P h =3,F=3?6-2 ?7-3=1 B 、C 、D 处存在复合铰链 2-8 试计算图2-44所示刹车机构的自由度。并就刹车过程说明此机构自由度的变化情况。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

试题 1 3、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臂≤摩擦圆半径 。 一、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4、 斜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比较的主要优点: 啮合性能好,重合度大,结构紧凑 。 1、平面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D 。 A 、从动件的尺寸 B 、 机构组成情况 C 、 原动件运动规律 D 、 原动件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组成情况 2、一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分别为30mm ,60mm ,80mm ,100mm ,当以 30mm 5、 在周转轮系中,根据其自由度的数目进行分类:若其自由度为 2,则称为 差动轮 系 ,若其自由度为 1,则称其为 行星轮系 。 6、 装有行星轮的构件称为 行星架(转臂或系杆) 。 7、 棘轮机构的典型结构中的组成有: 摇杆 、 棘爪 、 棘轮 等。 三、简答题(15 分) 1、 什么是构件? 的杆为机架时,则该机构为 A 机构。 答: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从运动角度讲是不可再分的 A 、双摇杆 B 、 双曲柄 C 、曲柄摇杆 单位体。 2、 何谓四杆机构的“死点”? 答:当机构运转时,若出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此时γ=0,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于从 D 、 不能构成四杆机构 动件上的力将通过其回转中心,从而使驱动从动件的有效分力为零,从动件就不能运动, 3、凸轮机构中,当推杆运动规律采用 C 时,既无柔性冲击也无刚性冲击。 A 、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B 、 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C 、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D 、 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中,对“动不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B 。 A 、只要在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出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 B 、 动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转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机构的这种传动角为零的位置称为死点。 3、 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时,出现根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避免根切的方法有哪 些? 答:出现根切现象的原因:刀具的顶线(不计入齿顶比普通齿条高出的一段c*m )超过 了被切齿轮的啮合极限点 N 1,则刀具将把被切齿轮齿根一部分齿廓切去。 避免根切的方法:(a )减小齿顶高系数 ha*.(b)加大刀具角α.(c)变位修正 四、计算题(45 分) 1、 计算如图 1 所示机构的自由度,注意事项应说明?(5*2) C 、静不平衡针对轴尺寸较小的转子(转子轴向宽度 b 与其直径 D 之比 b/D<0.2) D 、 使动不平衡转子的质心与回转轴心重合可实现平衡 5、渐开线齿轮齿廓形状决定于 D 。 A 、模数 C D E C D B B F G B 、 分度圆上压力角 A A C 、齿数 D 、 前 3 项 a b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低副 。 2、 作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必 在同一条直线上 。 图 1 小题 a :其中 A 、B 处各有一个转动副,B 处有一个移动副,C 、D 处的移动副记作一个 1 《机械原理》试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整理

第二章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5.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转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_运动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是1-2。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2.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瞬心。3.相对瞬心和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不同点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4.在由N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N-1)(N/2-1)个相对瞬心,有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 7.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____2____个未知量。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_6__。 9.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三心定理确定。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a*kc2c3,方向与将vc2c3沿ω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锥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η<0。 3.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联接。 4.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是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F方向的方法是与2构件相对于1 5.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1对构件2的总反力 R 12 构件的相对速度V12成90度+fai。 6.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是因为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7.矩形螺纹和梯形螺纹用于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联接。 8.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和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后者的目的是为了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存在的不平衡量_。2.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可近似地看做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是。∑F=0即总惯性力为零;另一类是动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是∑F=0,∑M=0。 3.静平衡的刚性转子不一定是动平衡的,动平衡的刚性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 4.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的指标有许用偏心距e,许用不平衡质径积Mr。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分析题: 1. 下图所示为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AFB 、?CD 为圆弧,AD 、BC 为直线,A 、B 为直线与圆弧? AFB 的切点。已知8e mm =,015r mm =,25OC OD mm ==, 30O COD ∠=。试求: (1)从动件的升程h ,凸轮推程运动角01δ、回程运动角01'δ及近休角01'δ;(2)从动件推程最大压力角max α的数值及出现位置。 2.用作图法求出图2所示凸轮机构中,当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45o 后机构的压力角,并在图上标注出来。 4.在图4所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60o 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移s 。 5.图5所示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o 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 6.按图6所示的位移线图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部分轮廓线。已知凸轮 基圆半径025r mm =,滚子半径5T r mm =,偏距10e mm =,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设计时可取凸轮转角000000,30,60,90,120δ=,长度比例尺0.001/l m mm μ=。 7.试画出图7的凸轮机构中凸轮1的理论轮廓线,并标出凸轮基圆半径0r 、从动件2的行程。 8.用作图法求出图8所示两凸轮机构从图示位置转过45o 时的压力角。 9.用作图法作出一摆动平地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实际轮廓线,有关机构尺寸及从动件位移线如下图所示,取长度比例尺0.001/l m mm μ=(只需画出凸轮转角范围内的轮廓线,不必写步骤,但需保留作图辅助线条)。 图4 图5

机械原理试卷答案

《机械原理与设计》(一)(答案) 班级: 姓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一、填空题(共25分,每一空1分) 1. 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H P 个高副将引入 2H P 个约束,而引入L P 个 低副将引入 L P 个约束,则活动构件数n 、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 F 的关系是32L H F n P P =--。 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机构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数;若机构自由度F>0,而原动件数0,而原动件数>F ,则各构件之间不能运动或产生破坏。 3. 下图为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3为机架,则该机构转化 为 移动导杆 机构;若以构件2为机架,则该机构转化为曲柄摇块机构。 题一、3小题图 4.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与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夹角β小于摩 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的作用线距轴心偏距e 小于摩擦圆半径ρ。 5. 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具有刚 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或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具有柔性冲击; 而 正弦加速度 运动规律无冲击。 6. 内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 ;

压力角相等 ; 螺旋角大小相等且旋向相同 。 7. 能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有棘轮机构 ;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8.当原动件为整周转动时,使执行构件能作往复摆动的机构有 曲柄摇杆机构 ;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摆动从动件空间凸轮机构或多杆机构或组合机构等 。 9.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可根据等效原则:等效构件的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所具有的动能等于原机械系统的总动能来确定。 10.刚性转子静平衡条件是 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的矢量和等 于零 ;而动平衡条件是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矢量都等于零 。 二、 (5分)题二图所示,已知: BC //DE //GF ,且分别相等,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请指出。 题二图 n= 6 P L = 8 P H =1 3236281L H F n P P =--=?-?-=1 三、(10分)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 BC =50mm ,l CD =35mm , l AD =30mm ,AD 为机架,若将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l AB 的取值范围。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一)

习题解答 第六章 6-4 题
解:H=r+b-r0=6mm δ0=BOC=arccos((r0-r)/b)=55.15° δs=0 δ0′=δ0 δs′=360-δ0-δ0′=249.7° αmax =arctan(BD/ r0)=29.9°
6-5 题 解: (1)当凸轮转过δ角,相当于从动件转过-δ角,即 A→A ′,则从动件 的位移为: S=OA′- OA = BO′-OO′cosδ-OA =8(1-cosδ) (2)h=16mm (3)v=ω*s′=8ωsinδ 当δ=90°时,v max =64π 当δ=0°时,amax =512π2 (4)b=16mm ω=8π
6— 8 题 1)当 n=30r/min 时: 等速:
等加速等减速:
余弦:
正弦:
2)当 n=300r/min 时,
增加了 10 倍,
则增加了 100 倍
6— 9 题 解:

(1)理论廓线是以 A 为圆心,半径
的圆,见图(a);
(2)基圆是以 O 为圆心,以 OB0=25mm 为半径作的圆。即 r0=25mm; (3)压力角 如图 a 所示,量得 ;
(4)
曲线如图 b,各点数据见下表:
(5)h=30mm,见图 a。
题 6-9 图
6-10 题(略)
6—11 题 解 (1)轴心范围如图阴影线区域。 (2)由于工作行程在从动件移动轨迹线的右侧,所以凸轮为顺时针转动 。 (3)凸轮轴心应偏在右侧好,原因是可减少推程的最大压力角。
题 6-11 图
6-12 题 解

机械原理试卷及答案

XX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课程类别: 必修 考试方式: 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以移动副相连接的两构件的瞬心在 ( B ) / A .转动副中心处 B. 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C. 接触点处 D. 过接触点两高副元素的公法线上 2. 有一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为11°,则行程速比系数K 为 ( D ) A. 0 B. C. 1 D. 3.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发生机械自锁 ( D ) A. 效率小于等于零 B. 作用在移动副上的驱动力在摩擦角之内 C. 生产阻抗力小于等于零 D. 轴颈上的驱动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外 4. 有一四杆机构,杆长分别为17mm ,38mm ,42.5mm ,44.5mm ,长度为17mm 的杆为连架杆,长度为44.5mm 的杆为机架,则此四杆机构为 ( A ) A. 曲柄摇杆机构 B. 双曲柄机构 ^ C. 双摇杆机构 D. 无法确认 5. 下列凸轮推杆运动规律中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的是 ( C ) 系(部) :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 一次多项式 B. 二次多项式 C. 五次多项式 D. 余弦加速度 6.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为19,模数为5mm ,* a h =1,则齿顶圆半径为 ( C ) A. 47.5 mm B. 50 mm C. 52.5 mm D. 55 mm 7. 连杆机构的传动角愈大,对机构的传力愈 ( B ) A. 不利 B. 有利 C. 无关 D. 不确定 ( 8. 当凸轮轮廓出现失真现象时,凸轮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ρ与滚子半径r r 满足以下关系 ( A ) A. ρr r D. 不确定 9. 一对啮合齿轮的重合度愈大,则对传动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都愈 ( B ) A. 不利 B. 有利 C. 无关 D. 不确定 10. 以下哪项不是轮系的作用 ( D ) A. 实现分路传动 B.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C. 实现变速传动 D. 实现间歇运动 |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自由度数目。 2. 机构中的构件数目为5时,则其瞬心总数目为__10__。 3.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反转法 原理。 4.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轮的模数和 压力角 分别相等。 5. 由于在轴端中心部分的压强非常大,极易压溃,故对于载荷较大的轴端常做成 空心 的。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备条件是。 A.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B.直接接触但无相对运动; C.不接触但有相对运动;D.不接触也无相对运动。 2.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确定的运动。 A.有;B.没有;C.不一定 3.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A.虚约束;B.局部自由度;C.复合铰链 4.用一个平面低副联二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个自由度。 A.3;B.4;C.5;D.6 5.杆组是自由度等于的运动链。 A.0;B.1;C.原动件数 6.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 A.1;B.2;C.3;D.1或2 7.某机构为Ⅲ级机构,那么该机构应满足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A.含有一个原动件组;B.至少含有一个基本杆组; C.至少含有一个Ⅱ级杆组;D.至少含有一个Ⅲ级杆组。 8.机构中只有一个。 A.闭式运动链;B.原动件;C.从动件;D.机架。 9.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其条件是。 A.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B.机构的自由度数比原动件数多1; C.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二、填空题: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_,最小约束数为______。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_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_____个约束。 3.两个做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之间为_______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它有_______个约束;而为_______接触的运动副为高副,它有_______个约束。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_______副或_______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_______副。 5.组成机构的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构件是机构中的____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的单元体,而零件是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三、判断题: 1.机构的自由度一定是大于或等于1。 2.虚约束是指机构中某些对机构的运动无约束作用的约束。在大多数情况下虚约束用来改善机构的受力状况。 3.局部自由度是指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不影响机构其他构件运动的局部运动的自由度。4.只有自由度为1的机构才具有确定的运动。 5.任何机构都是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面构成的。 6.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数。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解释下列概念 1.运动副; 2.机构自由度; 3.机构运动简图; 4.机构结构分析; 5.高副低代。 验算下列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运动,看运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并给出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办法。 题图 题图 绘出下列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其中构件9为机架)。 计算下列机构自由度,并说明注意事项。 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杆组及机构的级别(图a 所示机构分别以构件2、4、8为原动件)。 题图 题图 第2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题图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为l AB =180mm , l BC =280mm , l BD =450mm , l CD =250mm , l AE =120mm , φ=30o , 构件AB 上点E 的速度为 v E =150 mm /s ,试求该位置时C 、D 两点的速度及连杆2的角速度ω2 。 在图示的摆动导杆机构中,已知l AB =30mm , l AC =100mm , l BD =50mm , l DE =40mm ,φ1=45o ,曲柄1以等角速度ω1=10 rad/s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求D 点和E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及构件3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 题图 题图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l AB =50mm , l BC =200mm , x D =120mm , 原动件的位置φ1=30o, 角速度ω1=10 rad/s ,角加速度α1=0,试求机构在该位置时构件5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题图 图示为机构的运动简图及相应的速度图和加速度图。 (1)在图示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中注明各矢量所表示的相应的速度、加速度矢量。 (2)以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为已知条件,用相对运动矢量法写出求构件上D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 (3)在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图中,给出构件2上D 点的速度矢量 2pd 和加速度矢量2''d p 。 题图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机构尺寸l AB =50mm , l BC =100mm, l CD =20mm , 原动件的位置φ1=30o, 角速度ω1=ω4=20 rad/s ,试用相对运动矢量方程图解法求图示位置时构件2的角速度ω2和角加速度α2的大小和方向。 题图 在图示机构构件1等速转动,已知机构尺寸l AB =100mm ,角速度为ω1= 20 rad/s ,原动件的位置φ1= 30o,分别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和解析法求构件3上D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题图 题图 在图示导杆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的长度为l 1 、位置角为φ1 ,中心距为l 4 ,试写出机构的矢量方程和在x 、y 轴上的投影方程(机构的矢量三角形及坐标系见图)。 在图示正弦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的长度为l 1=100mm 、位置角为φ1= 45o 、角速度ω1= 20 rad/s ,试用解析法求出机构在该位置时构件3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图示牛头刨床机构中,已知机构尺寸及原动件曲柄1的等角速度ω1 ,试求图示位置滑枕的速度v C 。 题图 题图

机械原理试卷自测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铰链四杆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算摩擦情况下连杆作用于()上的力与该力作用点速度所夹的锐角。A.主动件B.从动件C.机架D.连架杆 2、一个K大于1的铰链四杆机构与K=1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该串联组合而成的机构的行程变化系数K()。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2 3、平面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死点,取决于()是否与连杆共线。 A.主动件B.从动件C.机架D.摇杆 4、渐开线上某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所受压力的方向与该点()方向线之间所夹的锐角。 A.绝对速度 B.相对速度 C.滑动速度 D.牵连速度 5、渐开线标准齿轮是指m、α、h a*、c*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齿厚()齿槽宽的齿轮。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A.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B.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C.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D.前面的答案都不对 7、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必须相等。 A.直径B.宽度C.齿数D.模数 8、一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与斜齿条传动,法面模数m n=8mm,法面压力角a n=20°,斜齿轮的齿数Z=20,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β=20°,则斜齿轮上的节圆直径等于()mm。 A.170.27 9、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曲柄为主动件,且作等速转动时,其从动件摇杆作()。 A.往复等速运动B.往复变速运动C.往复变速摆动D.往复等速摆动 10、两个构件在多处接触构成移动副,各接触处两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向()时,将引入虚约束。 A.相同、相平行B.不重叠C.相反D.交叉 11、在一个平面六杆机构中,相对瞬心的数目是() A.15B.10C.5D.1 12、滑块机构通过()演化为偏心轮机构。 A.改变构件相对尺寸B.改变构件形状C.改变运动副尺寸D.运动副元素的逆换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3、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4、为了减少飞轮的质量和尺寸,应将飞轮安装在轴上。 5、输出功和输入功的比值,通常称为。 6、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7、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8、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中,如出现速度不连续,则机构将产生冲击;如出现加速度不连续,则机构将产生冲击; 9、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周转轮系称为轮系,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周转轮系称为 轮系。 10、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11、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 为,传动效率最大。 12、平面低副具有个约束,个自由度。

机械原理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2-1 如题图2-1所示为一小型冲床,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a)(b) 题图2-1 解: 1)分析 该小型冲床由菱形构件1、滑块2、拨叉3和圆盘4、连杆5、冲头6等构件组成,其中菱形构件1为原动件,绕固定点A作定轴转动,通过铰链B与滑块2联接,滑块2与拨叉3构成移动副,拨叉3与圆盘4固定在一起为同一个构件且绕C轴转动,圆盘通过铰链与连杆5联接,连杆带动冲头6做往复运动实现冲裁运动。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选定比例尺后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b)所示。 3)自由度计算 其中n=5,P L=7, P H=0, F=3n-2P L-P H=3×5-2×7=1 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2 如题图2-2所示为一齿轮齿条式活塞泵,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a)(b) 题图2-2 解: 1)分析 该活塞泵由飞轮曲柄1、连杆2、扇形齿轮3、齿条活塞4等构件组成,其中飞轮曲柄1为原动件,绕固定点A作定轴转动,通过铰链B与连杆2联接,连杆2通过铰链与扇形齿轮3联接,扇形齿轮3通过高副接触驱动齿条活塞4作往复运动,活塞与机架之间构成移动副。 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选定比例尺后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b)所示。 3)自由度计算 其中n=4,P L=5, P H=1 F=3n-2P L-P H=3×4-2×5-1=1 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3 如图2-3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意图是电动机通过一级齿轮1和2减速后带动凸轮3旋转,然后通过摆杆4带动冲头实现上下往复冲压运动。试根据机构自由度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后的新方案。

机械原理习题答案安子军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 1-1 答: 1 )机构是实现传递机械运动和动力的构件组合体。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等。 2 )机器是在组成它的实物间进行确定的相对运动时,完成能量转换或做功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如电动机、内燃机、起重机、汽车等。 3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4 ) a. 同一台机器可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b. 同一个机构可以派生出多种性能、用途、外型完全不同的机器。 c. 机构可以独立存在并加以应用。 1-2 答:机构和机器,二者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体,各实物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但后者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而前者不具备此作用。 1-3 答: 1 )机构的分析:包括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 2 )机构的综合:包括常用机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 1-4 略

习题解答第二章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 2-1 ~ 2-5 (答案略) 2-6 (a) 自由度 F=1 (b) 自由度 F=1 (c) 自由度 F=1 2-7 题 2 - 7 图 F = 3 × 7 - 2 × 9 - 2 = 1

2 -8 a) n =7 =10 =0 F =3×7-2×10 =1 b) B 局部自由度 n =3 = 3 =2 F=3×3 -2×3-2=1 c) B 、D 局部自由度 n =3 =3 =2 F=3×3 -2×3-2 =1 d) D( 或 C) 处为虚约束 n =3 =4 F=3×3 - 2×4=1 e) n =5 =7 F=3×5-2×7=1 f) A 、 B 、 C 、E 复合铰链 n =7 =10 F =3×7-2×10 =1 g) A 处为复合铰链 n =10 =14 F =3×10 - 2×14=2 h) B 局部自由度 n = 8 = 11 = 1 F =3×8-2×11-1 =1 i) B 、 J 虚约束 C 处局部自由度 n = 6 = 8 = 1 F =3×6 - 2×8-1=1 j) BB' 处虚约束 A 、 C 、 D 复合铰链 n =7 =10 F =3×7-2×10=1 k) C 、 D 处复合铰链 n=5 =6 =2F =3×5-2×6-2 =1 l) n = 8 = 11 F = 3×8-2×11 = 2 m) B 局部自由度 I 虚约束 4 杆和 DG 虚约束 n = 6 = 8 = 1 F =3×6-2×8-1 =1 2-9 a) n = 3 = 4 = 1 F = 3 × 3 - 2 × 8 - 1 = 0 不能动。 b) n = 5 = 6 F = 3 × 5 - 2 × 6 = 3 自由度数与原动件不等 , 运动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