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进行干燥处理时,要注意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

B.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丙酮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因此能用于此过程

C.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D.提取的胡萝卜素可以用纸层析法鉴定,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

2、(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可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空白对照

B.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小

C.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D.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若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保证无氧环境3、(5分)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是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是A.果酒、果醋 B.果醋、腐乳 C.腐乳、泡菜 D.果酒、泡菜

4、(5分)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

B.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生成乳酸并释放热能

C.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不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

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酸盐含量

5、(5分)关于果醋制作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酒精转变成醋酸

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

6、(5分)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菌种不同,前者为真核生物,后者为原核生物

B.为了获得更多的发酵产物,将葡萄汁装满发酵瓶

C.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利用乙醇发酵形成醋酸

D.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利于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

7、(5分)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8、(5分)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

C.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制作是否成功

D.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9、(5分)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过程中,要严格密封,才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需要不时通入氧气

D.家庭制作果酒时,用洗涤剂反复冲洗葡萄表面不会影响发酵效果

10、(5分)下列就“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

B.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

C.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一定是由最初的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D.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氮源是为了给目的菌株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11、(5分)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或选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于显微镜

C.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就需要提高蒸馏温度

D.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滤纸可放在普通烧杯中

12、(5分)对制作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控制在15℃~18℃,适于毛霉生长

B.含水量高的豆腐更适合用来制作腐乳

C.卤汤中的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13、(5分)下列有关于发酵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B.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C.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

D.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

14、(5分)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霉为好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

B.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腐乳的发酵由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15、(5分)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16、(5分)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

B.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属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

C.青霉、毛霉、曲霉等均参与了腐乳的发酵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需时间基本相同

17、(5分)下列有关醋酸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异养生活的真核生物

B.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是因其内有线粒体

C.醋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可进行醋酸发酵产生醋酸

18、(5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都是异养生物

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

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19、(5分)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20、(5分)酵母菌和醋酸菌异化作用的类型分别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③ B.③① C.②① D.②③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答案】B

【解析】干燥处理时的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正确;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不能用于此过程,B错误;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正确;可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D正确。

2、(5分)【答案】A

【解析】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设置对照实验时,可以保持其他条件一定,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来进行相互对照实验,而不是空白对照,A错误;用活菌计数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当菌落重合时,只能计数为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小,B正确;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正确;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牛胃中纤维素分解菌所处的环境是无氧环境,所以与分离醋酸菌相比,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保证无氧环境,D正确。

3、(5分)【答案】D

【解析】生产用菌种的来源主要是:①自然环境,如果醋发酵、腐乳发酵;②收集菌株筛选;③购置生产用菌种,如果醋发酵。

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来可自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正确;果醋发酵的醋酸杆菌可接种或来自空气,错误;腐乳的发酵所需毛霉来自空气,错误;泡菜发酵的乳酸菌可来自菜表面,正确.故选D。4、(5分)【答案】C

【解析】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A正确;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B正确;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含有较多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有利于抑制其他不耐酸的杂菌繁殖,C错误;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

5、(5分)【答案】C

【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故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最终转变成醋酸,故C正确;要使果酒变成果醋需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还需再将温度调节为30~35℃才可,故D错误。

6、(5分)【答案】B

【解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瓶,要留1∕3空间,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B错误;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毛霉为好氧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缝隙,以利于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7、(5分)【答案】B

【解析】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且盐与水比例为1:4;A错误。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正确。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D错误。故应选B。

8、(5分)【答案】C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密闭,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正确;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防止杂菌和灰尘污染,B正确;温度变化不是果酒制作知否成功的特有标志,C错误;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D正确。

9、(5分)【答案】B

【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所以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这样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A 错误;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乳酸菌是厌氧菌,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需要严格密封,C错误;果酒自然发酵是利用的葡萄糖皮上面的野生型酵母菌,新鲜的葡萄不能反复冲冼,防止冲洗掉葡萄糖皮上面的野生型的酵母菌,D错误。

10、(5分)【答案】C

【解析】倒置培养的原因是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A正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同一稀释度下可以多涂布几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求平均值,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C错误。培养基中尿素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氮源,同时抑制或阻止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生长,D正确。

11、(5分)【答案】A

【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也是嗜温菌,因此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A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通过肉眼即可数出菌落数,不需借助于显微镜,B错误;不能过度提高蒸馏温度,否则会导致玫瑰精油分解变质,C错误;在纸层析过程中,滤纸放在装有层析液的密封的玻璃瓶中,D错误。

12、(5分)【答案】B

【解析】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A正确;含水量过高的豆腐不易成形,反而不适合用来制作腐乳,B错误;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C正确;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正确。

13、(5分)【答案】D

【解析】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正确;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C正确;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气生菌丝构成的,D错误。

14、(5分)【答案】C

【解析】毛霉为好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A正确;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正确;腐乳的发酵由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

毛霉和根霉为竞争关系,C错误;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D 正确。

15、(5分)【答案】D

【解析】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到的,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得到的,并且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没有氧气便死亡,故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使水分析出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故B正确。为了得到品质好的发酵产物,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故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故D错误。

16、(5分)【答案】C

【解析】果酒、果醋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需要的酶为胞内酶,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分解蛋白质、脂肪,蛋白酶、脂肪酶是胞外酶,A错误。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的微生物,B错误。青霉、毛霉、曲霉等真核生物均参与了腐乳的发酵,C正确。制作果酒的时间一般为1 0~12d,制作果醋的时间一般为7~8d,而制作腐乳的时间更短,D错误。

17、(5分)【答案】D

【解析】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错误;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可进行醋酸发酵产生醋酸,D正确。

18、(5分)【答案】D

【解析】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和制作腐乳的毛霉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25℃、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的适宜温度是18℃~20℃、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由此可见,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D错误。

19、(5分)【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等结构,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故B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故C正确;病毒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故D错误。20、(5分)【答案】B

【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其异化作用类型为③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其异化作用类型为①需氧型。答案选B。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

专题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使用班级姓名 小组 【复习目标】 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实验流程。 2.探究影响腐乳制作的条件。 3.理解菌种的种类、来源和特点。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菌种: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核生物,代谢类型。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上,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 和,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 二、实验设计 (一) 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二) 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约h后,毛霉开始生长,约 d后菌丝生长旺盛,约 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 2、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随着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表面。腌制时间约左右。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①;②。 3、香辛料可以,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⑴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太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 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四、问题梳理 关于毛霉: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发酵的温度为15~18 ℃。 注意事项: 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2.发酵的温度为什么保持15一l8℃ 此温度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的生长。 3.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什么 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4.腐乳表面的“皮”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皮”是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5.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逐层增加盐的分量盐的多少对腐乳有什么影响 ①盐能使腐乳有咸味. ②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③可以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6、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逐层加盐,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 要铺厚一点。盐的多少不仅影响腐乳的口味,而且决定腐乳是否变质腐坏。 7、卤汤是由什么配制而成的卤汤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控制酒的含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腐乳的制作精编作业

腐乳的制作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 【答案】B 2.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答案】A 【解析】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A正确; B、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B错误; 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C错误;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减小,D错误. 3. 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霉为好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来源:学|科|网Z|X|X|K] B.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腐乳的发酵由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答案】C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几项?()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时间④发酵温度⑤香辛料的种类和用量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 ..................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 (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 (1)蛋白质――→蛋白酶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 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 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 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 特香味 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 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变质 (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人教版选修一 腐乳的制作 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 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引入课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 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 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 学生活动3: 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 【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 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教师活动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2:观看制作腐乳过程的一些多媒体体片,加深感性理解。 教师活动3:教师详细讲解腐乳制作的过程步骤,并向学生提示实验过程注意事项,a、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包括控制好盐的用量和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 ;b、防止杂菌感染。 结合课本侧边栏问题和实验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让学生回答问题。(问题答案见课件) 学生活动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b、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什么? c、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 d、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怎样形成的? e、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 【讲授】结果分析与评价 教师活动: 1、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来制备腐乳。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你所制备的腐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思考1〗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 〖思考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1.腐乳的制作原理: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比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其属于,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和;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和。 ☆毛霉小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腐乳.发酵的温度为15~18 ℃。 微生物的作用机理:酿造腐乳的主要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在豆腐(毛坯)上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天后使白坯变成毛坯。豆腐表面被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同时毛霉分解以蛋白质为主的蛋白酶,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通过研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是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保持一定的。 〖思考4〗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自然条件下)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而现代(工厂化)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 〖思考5〗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构成的。 (2)加盐腌制: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腌制大约8天左右。 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和。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3)配制卤汤: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二成的,卤汤中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作用是使腐乳具有,并可以抑制。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腐乳制作的具体操作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距离,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的地方; 4. 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扑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 5. 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块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 长满毛霉的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 1,分层加盐,在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些,大约腌制8天;

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杨永亮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情感。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四、教学难点:

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五、教学过程

途径进行调查当 六、板书设计 1、腐乳制作的原理 2、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与实验评价 七、课后练习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2、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3、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 A、30% B、20% C、15% D、12% 4、卤汤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镁溶液、氯化钠、香辛料 B、酒及香辛料 C、氯化镁溶液、香辛料 D、酒及氯化镁溶液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 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导学案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让豆腐→加腌制→加装瓶→腌制。 2、制作实例 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等。 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一定的。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时,去除保鲜膜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h以上。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连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在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约腌制8d。(豆腐与盐质量分数比为5︰1)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加热灭菌,用胶条。在常温下,一般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三、操作提示 (一)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1、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盐的浓度过高,会。 2、乳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 (二)防止杂菌污染 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刷干净后要用消毒。 2、装瓶时要;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 【教材答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课题2腐乳的制作预习学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学习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习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 ,产生的可将 脂肪分解为和。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 二、实验设计 (一) (二)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约后,毛霉开始生长, 天后, 菌丝生长旺盛,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 2.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 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思考: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三)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 面的盐要。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思考: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3.香辛料可以 ,也具有作用。 讨论:1.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怎样形成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2.哪种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 提示: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做腐乳。因为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教学设计】高中选修一教案《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首先介绍了腐乳是一种发酵的大豆食品,其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 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教学时可从学生熟悉的腐乳类型入手,逐步 引入制作腐乳需经一定种类微生物的发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腐乳生产厂家进行参观,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制作腐乳。还课题2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 可以发动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腐乳生产的背景知识。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可以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 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五、实验案例 制作腐乳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 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 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 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 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 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 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 一般控制在12%左右。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 (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 (1)蛋白质――→蛋白酶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2.防止杂菌污染 (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解析:选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 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腐乳的制作 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 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 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 (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 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 蛋白酶 (1)蛋白质 ――→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 (2)脂肪 ――→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 让豆腐上??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 ? 长出毛霉?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 加盐腌制?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 ?? ? ??

? 含量:12%左右 ? ?? 酒 ?? 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 配制卤汤 ?? 特香味 ??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 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 (1)盐的用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变质 ??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2)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解析:选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A.淀粉酶、蛋白酶 B.淀粉酶、脂肪酶 C.蛋白酶、果胶酶 D.蛋白酶、脂肪酶 解析:选D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2 腐乳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题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三、【课题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 (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腐乳的制作原理 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 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含水量适中(70%左右)。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教学设计】《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腐乳的制作原理 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 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含水量适中(70%左右)。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酒精和香辛料。 3.发酵操作 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3.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一是控制好盐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腐败变质。 二是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过低可能导致豆腐变质。 2.防止杂菌感染 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玻璃瓶用沸水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迅速小心;装瓶后

高中生物 3.9《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学案2 浙科版选修1

高中生物 3.9《实验九腐乳的制作》学案2 浙 科版选修1 【重难点突破】 一、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是哪种菌?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有 毛霉菌和根霉菌,两者都是真菌。 1、毛霉①毛霉外呈毛状,白色菌丝细胞无横隔,由单细胞 组成,细胞质中有多个核,白色菌丝呈分枝。常栖生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等食品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②菌落特征:菌落一般灰色或浅褐色,质地疏松,高度1 cm 以内,在豆腐坯或熟的大豆粒上生长得旺盛,菌丝厚密,高度在1 cm以上,白色或灰白色。③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在1518OC,而夏天发酵的是根霉菌,它能够在高温下进行。 二、乳腐制作的原理是什么腐乳酿造是利用豆腐坯上培养的 毛霉或根霉,培养及腌制期间由外界侵入微生物的繁殖,以及配 料中加入的红曲中的红曲霉、面包曲中的米曲霉、酒类中的酵母 等所分泌的酶类,在发酵期间,特别是后期发酵中引起极其复杂 的化学变化,促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含氮化合物氨基酸,淀粉糖化,糖分发酵成乙醇和其他醇类及形成有机酸,同时 辅料中的酒类及添加的各种香辛料等也共同参与作用,合成复杂

的酯类,最后形成腐乳所特有的色、香、味、体等,使成品细腻、柔糯而可口。 【典题演示2】 1、(改编xx徐州三模)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B、制作果酒时,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可能造成葡萄霉烂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 D、根霉、毛霉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腐乳的发酵 【答案】 A 【解析】 正确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是关键。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过多会延长发酵的时间。 【变式训练4】 1、(xx南通三模)(多选)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2.通过观看腐乳的制作视频,结合实验操作,能够分析出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并能认识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 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 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 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那么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呢? 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 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 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 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 (一)毛霉的相关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优良菌种的选择:不产生毒素;生长繁殖快,且抗杂菌力强;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的限制;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酶系;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小结: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发酵的温度为15~18 ℃ 。 了解了王致和制作腐乳的过程,你能说出腐儒制作的流程图吗?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图 请大家结合流程图和投影资料一、二、三设计腐乳的制作过程。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 1.设备及用品 瓦罐或有盖玻璃瓶、保温容器、小刀、摇床、250ml 三角瓶、超净台及接种设备、灭菌锅 2.材料 粽叶、北方豆腐、调料。 3.操作步骤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加卤汤装瓶 密封腌制

专题1 课题2腐乳的制作 教学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案 【情景创设】 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什么偏爱腐乳呢?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常见于、、、上。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 和。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发酵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3、毛霉是一种丝状,它是一种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繁殖方式主要是。 思考1、你能解释豆腐上为什么能长出白毛吗? 思考2、为什么普通的豆腐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后,变成了我们爱吃的腐乳了呢? 思考3、你认为毛霉细胞结构有何特点?的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请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和课本上提供的三个资料,设计腐乳制作的具体步骤: [实验准备] 含水量70%的豆腐,棕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___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水分测定方法如下: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将盘子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以免不利于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________________(即长白毛)。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和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要。以防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用酒精灯,用胶条。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思考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中,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 思考2、你认为将发酵温度保持在15-18 ℃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4、为什么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盐量要增加,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5、加入卤汤的目的是什么?卤汤中的酒起到什么作用?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卤汤中的香辛料起到什么作用?

人教版 选修一 腐乳的制作 作业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题型一腐乳的制作原理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 A.青霉B.酵母菌C.曲霉D.毛霉 答案 B 解析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而青霉、曲霉、毛霉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B正确。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毛霉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能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②③正确。 3.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 ) A.在毛霉、青霉、曲霉和酵母菌中只有毛霉为孢子生殖,孢子繁殖速度快

B.毛霉的孢子小,数量多,适于在豆腐上繁殖 C.毛霉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 D.只有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且数量比其他多 答案 C 解析在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毛霉有发达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种群优势。 4.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其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答案 C 解析豆腐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腐乳发酵时,蛋白质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由( )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细菌繁殖形成 C.人工加配料形成 D.毛霉的菌丝体形成 答案 D 解析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毛霉生长繁殖于豆腐块表面,形成大量的菌丝体,进而形成一层致密的“皮”。 题型二腐乳的制作过程 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菌种生产腐乳的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5:1.2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情景导学] 同学们,如图是何种食品的商标图案?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欲返归故里,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以卖豆腐谋生。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只好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此即臭豆腐也。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和尝试,制作出了多种类似于臭豆腐的腐乳。那么,腐乳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课前预习]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这种生物是一种,其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腐乳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 2.家庭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并需要一定的。 3.加盐腌制时,随着层数的加高而,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腌制时间约为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能抑制。 4.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同时能使腐乳具有 。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也具有作用。 5.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消毒。装瓶时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课堂探究]

一、基础知识 根据情景导学中“王致和与臭豆腐”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发霉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微生 物?。其中起主要的微生物是。 2.王致和为什么要加盐将长出白毛的豆腐腌起来?。 3.到秋天后豆腐为什么会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 。 二、实验设计 以下是腐乳制作流程图: (1)制腐乳坯时用沸水处理豆腐的目的是;豆腐含水量不能过高的原 因是。 (2)图中A是,该步骤中温度应控制在℃左右,并保持一定 的。家庭制作腐乳与工业化生产腐乳相比,品质更好的是,原因之一是毛霉的来源不同,前者是,后者是。(3)加盐腌制时是层数越高加盐越多还是层数越高加盐越少?。盐有哪些作用?。盐的浓度过低会有什么后果?;盐的浓度过高呢?。 (4)B是。该过程对酒的含量的要求是,酒的作用是。酒精含量过低的后果? ;酒精含量过高呢?。卤汤中的香辛料有和作用?。 (5)腐乳制作过程中,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有等。(6)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还要怎样消毒?。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_________。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____ _____,防止瓶口被污染。 (7)若你完成了腐乳制作,则可以从等方面评价乳腐的质量。[难点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