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环境: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民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第一次产业:包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

功能聚集:只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

区域冲突: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各个区域间受区域利益的驱动,不同区域利益主体为了获取各自的区域利益都必然会为争夺有限的区域发展资源而展开角逐。

地区主导产业: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新要素学说: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他大大的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者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

城乡结构:城市与乡村在总区域中的组成状况和数量构成关系。

中心地:克里斯塔勒认为,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履行着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的职能,城市普遍要履行的这种职能称为中心地职能,在这个意义上城市被称为中心地。政治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政局的稳定性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等。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与消费品总支出的比值,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增长极: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

核心区与外围区: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外围区则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安排。它包括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区域经济调控:通过各种调控手段使国家之内的各经济区域能合理地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总目标

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制度环境:产权理论与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了制度环境。

自然资源:人在自然界之中可以认识、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含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只要他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持、生命延续中不可缺少。

关联程度: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

投资环境评价法:多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先对上述投资环境因素做深入详细的定性分析,然后辅之以相应的指标定量化。

创新理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波特首先提出的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周期的理论。包括企业创新、国家创新和区域创新。

比较利益学说: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中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间的卖艺同样对双方有利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③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 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发展;到一定

2014.07《区域经济学》试题A

《区域经济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B 提高人力资本的能力 C 提高经济效益 D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潜力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A 资本 B人力资本 C 技术进步 D 社会制度 3.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A 增加供给 B 创造需求 C 扩大投资 D 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A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智能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 资本密集型产业 5.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A 投资软环境 B 智力资源 C 科技进步 D 雄厚财务资源 6.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 7.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 加强行政控制 C 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 加强税收调节 8.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A 企业家才能 B 技术 C 创新 D 资本 9.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A S形 B V形 C U形 D M形 10.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 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谢菲尔 2.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 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 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 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 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 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 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 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 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是什么? 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 如何表述? 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 型? 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 变化? 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 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 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 表述的? 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 特点? 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 易是如何实现的? 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 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 域贸易利益? 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 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 的? 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 态贸易利益? 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 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 易条件? 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 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 中国的运用。 50.美国是如何打破地区封锁,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 51.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 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5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 域经济发展? 53.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 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 素? 54.工贸合作对于珠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如何体现 的?如何评价这种作用? 55.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 障碍是什么? 56.如何正确认识旅游业与劳务 输出的关系? 57.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 地区发展? 58.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中国 城市设置的特点与问题是什么? 59.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5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59.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轨迹与特 征。 59.论述城乡结构转换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定量分 析。 59.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是如 何揭示城市形成过程的? 60.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贡 献是什么? 6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 什么特点? 62.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 针? 63.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 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 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如何评 价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的 绩效? 65.中国城镇规模体系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什么? 66.为什么说“增加城市个数是 调整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任 务”? 67.为什么需要降低中国的设市 标准? 68.简述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 征。 69.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 济发展的关系。 70.对中外基础设施的规模、结 构进行比较分析。 71.计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能 源弹性系数,并解释其曲线。 72.论述三峡建设对中国能源现 代化的意义 73.论述中国交通运输结构的特 点及发展趋势。 74.如何确定区域发展重心? 75.中国区域重心的演变轨迹是 什么?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76.核心区与外围区划分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 77.阐述并解释中国核心区与外 围区变化的基本格局 78.如何理解经济区划的功能和 作用? 79.请分析并评价中国现阶段经 济区划的方案。 80.为什么要制订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8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 义是什么? 8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 表见在什么地方? 8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各类模 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地区? 84.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哪类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 85.区域定位在区域发展战略的 制定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8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 系包括哪几个主要类型? 87.区域产业结构与重点产业是 什么关系? 88.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有 哪些? 89.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 础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90.如何理解“超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政策”? 9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 92.各类区域经济政策之间有哪 些联系? 9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区域 产业的投资政策。 9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哪些质 的规定性? 95.区域创新政策作用在区域经 济发展的哪些方面? 96.如何估量地方政府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97.你对目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 理论的争论有什么看法? 98.什么是地区投资环境?它由 哪些要素组成? 100.地区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内 容?、 101.地区的文化、政治和法律环 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什么作 用? 102.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有哪些 方法? 103.什么是地区形象?为什么 要塑造地区形象? 104.塑造地区形象要遵守哪些 形象? 105.区域信息标志的建立有什 么作用? 106.为什么说世界经济一体化 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 好的历史机遇? 107.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 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 108.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 趋势是什么? 109.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理论对 产业选择的作用。 110.请列举出区域经济学未来 主要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 么?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 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 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 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 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 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 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 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 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 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 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 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 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 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 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 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 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 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 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 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 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 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 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 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 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 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 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 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 现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 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 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 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 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 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 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免费下载】孙久文区域经济学课后习题总结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 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 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着进入2l 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已经多次错过参与世界发展的机会并因此受到太重的历史惩罚。中国没有理由再次错过历史的发展机遇也没有时间再次走经济发展的弯路。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御经济活 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所要研 究的核心问题。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全国资源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各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使处于传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区情加速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的发达地区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某些城市则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府官员需要一种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使命。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本书是从广义的角度去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的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大量的具体资料揭示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历史根源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主 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介绍区域、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 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区域经济学考试重点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 什么是区域? 特定的地理空间围,可大可小。视研究的问题与规划的目的决定一个区域的围与所要探讨的区域问题。 2、经济区域 从研究经济活动出发,对地理空间的围划定。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围。经常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围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3、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 (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4、区域经济学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5、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域开发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6、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 (1)如何组织区域经济发展。 (2)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 (3)区域经济政策。 7 、区位理论的初期研究 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主要发源在20世纪初的德国。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 8、农业区位论 杜能认为,影响农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即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在证明这些论点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区域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合理规模:具有节约效益的企业在地域上相互协作,又可以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这种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方聚集规模,我们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 2、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结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 3、区域竞争力:一个区域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发展实力的强弱程度。 4、区域创新系统:区域网络中的企业、大学、研究结构、政府等网络节点在融入区域创新环境过程中组成的能够促进创新产生的系统。 5、中心城市:在特定区域内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并且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作用的大城市。 6、地区生产专业化:生产在空间上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生产形式,是区域产业发展经常采取的一种产业配置的形式。 7、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地区保持持续竞争力、发展力所具备的物质、文化、社会环境。它是区域内各行为主体和参加要素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支持、产生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网络系统。 8、统筹城乡发展:是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的过程中,国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把城乡作为一个发展整体,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使城市和乡村相互兼顾,并对农村有所倾斜的二者协调共进的一种策略选择。 9、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10、增长极模式: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和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这些主导产业部门通常积聚在大城市中心。经济的增长首先出现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产生影响。 二、单选题 1、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区域性、非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开放性 2、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值。霍夫曼将工业化进程四个阶段:(1)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不发达,霍夫曼系数为5左右。(2)资本资料工业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资料工业,但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大于资本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为 2.5左右。(3)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与资本资料工业所占比重大致相似,霍夫曼系数约为1。(4)资本资料工业所占比重大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小于1。一般讲,资本资料属重工业,消费资料属轻工业,重工业在生产中的比重增大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重工业比重将会处于稳定状态。 3、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作用。 4、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诺思的“输出基础”理论。 5、杜能区位理论圈层问题: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二林业圈,三轮作式农业圈,四谷草式农业圈,五三圃式农业圈,六畜牧业圈。 6、雁形模式: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进口阶段即在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国内生产困难时,要靠进口满足需求;二是国内替代阶段即在国内生产该种产品的条件成熟后,以国内产品满足需求,替代进口产品;三是出口阶段即随着国内生产条件日益改善,该种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加强,产品转而进入国际市场后进国家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雁型发展形态。 7、增长极: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和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这些主导产业部门通常积聚在大城市中心。经济的增长首先出现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产生影响。 8、轴线的特征: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有一定的长度,有一定的质量标准。 9、区位商:即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第一种形式的区位商表示的是i地区j行业在本地区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j行业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出份额之比。其含义是假定各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相同则意味着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而当各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产出结构存在差异时,则意味着地区间存着地域分工和产品贸易。第二种形式的区位商表示的是i地区j行业占全国同业的比重与i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 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 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 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 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区域经济学考试题

区域经济学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杨小凯在其《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指出,经济组织概念包括:[ ABCD ] A,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 B,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 C,生产迂回程度 D,企业内部组织 E,俱乐部 2,罗默认为知识的作用是:[ACD] A,知识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B,专业知识产生水平效应 C,专业知识产生垂直效应 D,知识积累是经济主要来源 E,知识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 3,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假设有:[ ABC ] A,同质性假设 B,偏好相同 C,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不变 D,生产要素使用相同 E,自然条件相同和相似 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包括:[BC] A,市场拥挤效应B,本地市场放大效应C,价格指数效D,涓滴效应E,回波效应 6,关于聚集力与分散力的关系是:[ BC ] A,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B,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C,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D,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E,聚集力与分散力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 7,区位主体受到影响的作用力有:[ ACD ] A,市场引力B,市场推力C,竞争斥力 D,降价引力E,合力 8,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联系是:[ ABDE ] A,假设资本产出比固定不变B,经济增长有内在不稳定性 C,试图找到需求增长率与生产能力增长率相同的各种条件 D,从需求方面解释经济增长率 E,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 9,新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有:[ABCD] A,保罗·罗默B,格罗斯曼C,卢卡斯D,曼昆E,舒尔茨 10,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是:[ABCD] A,后者将技术进步外生化 B,前者将技术内生化 C,后者认为资本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 D,前者认为知识与人力资本报酬递增 E,资本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与知识资本 11,实施出口替代战略的各个国家或地区有三种类型:[ A BC] A,日、韩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型 B,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型 C,以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泰国为代表的混合型 D,二战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为代表的政府干预 E,19世纪中叶德国制造业保护型 12,斯密说过:“不是市场上有了许多酒店,我们社会才有饮酒的风尚,而是社会上由其他原因产生了饮酒的风尚,才使市场上有许多酒店。”可以理解为:[ ABCE] A,需求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B,需求层次随人均收入提高而提高 C,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一定顺序投入 D,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动因是供给导向 E,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次因素是需求导向 4,工业结构高度化规律表现在:[ BCD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