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_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_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_以苏州园林为例

第4卷 第2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 N o.2 2010年4月JOU RNAL OF CEN T RA L SOU TH UNIVERSITY OF FO RESTRY&TECH NOL OGY(Social Sci ences) Apr.2010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

以苏州园林为例

吴余青,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28)

[摘 要]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影响,用以人为本!作为为园林的意境设计指导思想;园林的整体意境受文人思想影响着重于显而不露、意境无穷;园林植物的种植亦强调其所表达的意境。

[关键词] 文学意境;设计方式;意境营造;园林种植

[中图分类号] J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9272(2010)00-0078-02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iterati on Garden Image Design

A case study of Su zhou traditional garden

WU yu qing,XIONG x ing yao

(C ollege of Horticu lture and Gardenin g,H unan Agricultu ral Un iversity,Changsha4100128,H unan,C hina)

Abstract:Chinese garden develops along the tw o paths of royal garden and literati garden.S uzhou gard en is a typical rep resentative of th e latter and it reflects the im pact on th e garden image from the literatur e tutelage,lifestyle and attitude of the literati.Th eir name w ith th e literatur e attitude and the aesthetics Atmosph ere are affected by th e literati?s as piring,their Guiding ideology of design follow s "people oriented"for garden des ign w hich are respects the though ts of literati and em phasizes the s how something but not u ncover an d th e endless artistic conception,w hile the plant in garden als o emphasiz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y should deliver.

Key words:literary image;des ign m ode;imag e construction;garden planting

从中国的园林历史记载看,中国园林有两条明显的发展脉络,一是皇家园林,二是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1]俗话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真正的文人园林,也称为私家园林,不管称呼其为什么,以其做为范例来谈谈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有学者认为,人类生活有三个层面,一个是生存层面,一个是美感层面,另外还有一个是理想层面,依次对应的是景观、风景、园林[2]。文明的人类先造住宅,尔后才营造园林,可见造园艺术比建筑更高一筹。![3]这样看来园林在人类生活中是属于理想追求层面的,人为因素是处处可见的,是经过了设计、人工处理和仿生的,一种带着视觉享受、有着心理满足感的生活环境。文人园林多数是文人墨客的宅园,因此,也常称为私家园林。这些园林一般是在满足了家庭生活的各种需要的同时,又被寄托了一种精神,在寄托了精神的同时,又能亲近自然,和谐相处于自然,它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产物。

谈到园林是一种理想层面的时候,不难想到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意识,是一种意境。一说到意境,都会想到是来自绘画艺术(多指中国山水画),文学诗词,或是佛的境界。这些也常常让人想到文化,想到中国文人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一、文人的文学修养集中体现在园林、园中景点命名及匾联题词中

从文人的文学修养来看苏州园林的命名与园中景点的命名和匾联题词。从设计开始,就将文人对艺术和自然的追求连同文学意境统一在一起,甚至是作

[收稿日期]2009 09 10

[作者简介]吴余青(1970-),女,海南海口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博士生,湖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通讯作者]熊兴耀(1961-),男,湖南桑植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园艺园林设计。

78

为设计的主要脉络。从命名开始就极具文学意境和绘画的美学意境,如怡园!来自兄弟怡怡!,是?论语%中的句子。如拙政园!,它的设计师乃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征明,如今去园中还能看到文氏紫藤。据历史记载园子最初的主人明代御史王献臣因效仿陶渊明的守拙归田园!,将园子取名为拙政园。随后明末年间,园子的东边归了明万历进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王侍郎也是个诗画大家,自己又将园子重新设计,重理山水,又取名归田园居!,还是应了陶渊明的名句。拙政园的园景设置与命名也同出一辙,如兰雪堂!,取自李白的诗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再如园中部的水池中有一湖石筑的山,山顶有个亭子,亭子名为放眼亭!,就是来自白居易的诗句放眼看青山!。园中主体建筑远香堂!的名字来源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远香溢清!。廊桥小飞虹!的名字来自于南朝鲍照的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4]。小沧浪!,是应了?楚辞%和孔孟之道,用了沧浪水,沧浪名,沧浪游!三个设计要素[5],小沧浪亭中的匾联就真正道出了中国文人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境界。中国文化是山水文化,中国文人认为人和自然是和谐一体的,山是稳定的因素,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可以依靠,乃仁者;水是变化的因素,柔和而锋利,可善可恶,变化莫测,又能随机应变,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给人感觉是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乃智者也。

同时通过匾联题词对园林景观点题,形式如同中国画中的题跋。设计中有两种语言,一种是设计语言,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中无?之句。![6]即通过设计的语言,让人产生联想的意境。另外一种就是文字语言,如拙政园的扇面亭中只有2张椅子,就是借用了苏轼的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诗句来表达意境的。两种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能够使文人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得更为明确和经典。园林的意境如同诗词的意境,靠的也是个悟!,这个悟!如同佛家认为的法境!,靠的也是领会与联想。意境的完美展现都需要语言与联想的配合。

二、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及态度影响着园林的设计方式

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及态度影响着园林的设计方式,文人园林的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以人为本!似乎是上个世纪国际上比较提倡,最为流行的设计思维方式,但作为中国的文人显然在几千年前就是以人生活在其中的立体方式来设计园林的。在想象中,在预设的景观中,身临其境一番之后,觉得可以满足文人抒怀寄情的要求,符合了看者的意境!需求之后,才去实施工程。强调天人合一,因势就成;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追求一种意境的表达。

中国的文人园林多为文人设计,古代文人在官场失意、仕途险恶、皇帝不贤明的时候,在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会转而寻找一种闲适安逸的生活,一为修心养生,清赏游玩!,二为

交友集会,笔墨修楔![7],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安逸,更重要的是向往思想上的安宁,讲究一种自得的生活状态,一种精神的愉悦满足。追求着如同高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的不出城廓,而能坐享山林之乐;不下堂筳,而能坐穷泉壑之幽!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态度使得以人为本!成为园林意境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文人思想对处理园林空间手法也有着不着痕迹的影响

文人思想对营造意境时所需要的处理园林空间手法也有着不着痕迹的影响。苏州的文人园林大多为占地不多的小面积园林,而且相对封闭,有高墙与外界隔离,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运用多种造景手法如借景、障景、衬景、匡景、对景;同时运用空间的对比、起伏、层次、引导、暗示、虚实等等手法,小中见大地扩展空间。假山的营造,园路的设置,无一不是从设计之初的意境来考虑的,以满足人们对意境追求,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追求无限的意境。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不追求宏大的现存空间,而立足于在有限的现存空间之内去领略无限的#感受空间?,所以在现存空间这一层次上,中国园林对外是一个全隔的封闭系统,但在感受空间的层次上,它又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系统。它凭借着#唯道集虚?的空间观,突破亭台楼阁内部小空间的局限,跨越园林四周森严的高墙,虚而待物,面向无限世界伸展。![3]澳洲艺术家Bar nard H o ffert教授曾经也这样跟笔者描述苏州的园林:#I remember visiting magnificent gardens in Suzou some y ears ago;I was fascinated by the use of space and how the eye w as alw ays mo ving.Sm all areas seemed to be ex tended by the process o f travelling through them.?这里很直接明了地谈到了如何在小的空间里面感受了大空间的感觉,如何感受到了园林景观的丰富。从计成的?园冶%中也可以感受到文人园林的设计方式,无一不是从意境角度出发的。?园冶%中谈到园林设计的第一步骤是相地!,地有多种,有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无论是什么样的地都应是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而这相地当然还包括了另外一层用意,那就是在相地过程中考虑因借!,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同河沼!,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6],哪里可以堆山,哪里可以造厅堂,哪里可以栽花种树,哪里是题词做赋等等,都了若在心了,才回去画个地图!,那些因借!分明是以满足意境!的需要为前提的,任何一种设计方式,仿佛都是为了完成设计师!和园主!对意境的追求。

另外,文人在处理园林景观方面比较喜欢使用显而不露!的方式来设计。这也是中国古典的绘画和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寻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趣味,沈祥龙的?论词随笔%中就谈到过:含蓄无穷,词子妙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而中国传统的画论中也有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境界。虚实、疏密、藏露、深浅、高低的手法都是相互联系,多种手法一起经常使用。文人造园的方式如同作诗,如同(下转116面)

79

业操守[3]。

4.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组织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党政领导与学生沟通联系的桥梁,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职责。作为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辅导员必须成为预防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桥梁,要能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辅导员来说,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知识更新上还是在检查考评上,都要把安全观放在首位,全方位、多角度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多触角地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求学、就业问题,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做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和非正式组织(QQ群、老乡会等)。如果高校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些组织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参考文献]

[1] 何元庆,姚本先.论高校危机管理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

研究版),2005,(6):27-30.

[2] 罗伯特希斯著.危机管理[M].王成,译.北京:中信出版

社,2001.

[3] 石中英.学校应当开展危机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3,

(4):19-22.

[4] 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

2004,(12):32-34.

[5] 李永贤.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2006,(7):79-81.

[6] 秦 琴.浅析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

工学院学报,2005,(4):48-50.

[本文编校:杨 灿]

(上接79面)

画写意山水,前呼后应、虚实相生、蜿蜒曲折,以求得意境的深远。在小面积的空间里,每一次的虚实、曲折,都只是为了产生多样化的引人入胜的风景。这些都来自于文人思想中的鄙功利性,苏州的文人园林不求华丽,不求显赫的气魄,它淡定地展示着一种追求,对隐逸!、归复!,归林得意,老圃有余![6],对田园、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与之亲近的情怀。这种在魏晋时期就产生了的文人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与设计、造园,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园林种植方面,也受到文人思想的影响。景到随机,涧共修兰芷!,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夜雨芭蕉,以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烦蛮女之纤腰![6],每一种植物的栽种似乎都强调了其所表达的意境!。如拙政园的留听阁!,留听阁的水池边种满了荷花与莲花。取自李义山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周围种植的芭蕉,取的是雨打芭蕉!之意。不难看出,在园林植物的种植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文人所追求的意境!。从人的感觉出发,根据时间、季节、景观变化,让人凭着感觉得到的物质空间上升到心理的空间 意境!。

由此可见,中国文人通过文学修养、哲学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园林意境的设计与营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人园林的意境!已经成为一种园林的文化特征,一种文化识别,而苏州这个城市正是因为这些带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的园林,而成为全世界闻名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85.

[2] 刘滨宜.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J].中国园林,2008,(1):12.

[3] 朱 淳.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比较研究[A].杭间.设计史

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79.

[4] 刘庭风.中国古园林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2-19.

[5] 刘庭风.儒家眼中的园林[J].中国园林.2006,(11):83.

[6] 计 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71,56,62,51.

[7] 张 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0,96.

[本文编校:易雪玲]

116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浅谈苏州园林的水之美

0701401013 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钱美晶 浅谈苏州园林的水之美 苏州园林素来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它的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亭台楼阁依水而建,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园林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阳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一切,更有着“雾里观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意境。所以说,“园林离不开山,也离不开水。如果说,山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就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而清道光年间的画家郑绩在其《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对水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言论:“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虽然这段话讲的是绘画中的山水关系,但也同样适用于园林美的构成。在园林中山石、建筑为固体形态,属刚;而水为液体形态,属柔。园林中山石建筑赋水以形,水则回报山石建筑以生意,从而达到“互妙”之作用。 水具有纯净清洁之美,水在自然界中一般来讲只有它物来污染水,而水绝不会污染它物,也只有水的本质是澄净的,可洗涤万物。真可谓当暑而澄,凝冰而冽。这是水的自然现象美,当天气变暖,水就会越发的变得温柔、澄净;当温度低到冰点以下,水就会变得刚烈、清冷;当水受到某些外界影响而变烟、化雾,就会变得越发的神秘、静逸。因水的这些特性,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由于水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苏州园林中,对水的设计更是不可或缺。有清澈的涓涓细流,有洁净如练的池塘,有喷薄澄澈的瀑布……如此众多的水体才使得苏州园林更加美轮美奂。 清代吴骞为苏州怡园的小沧浪题对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苏州园林余映潮完整版

苏州园林余映潮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余映潮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二、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1、听完介绍,你对苏州园林有了怎样的印象?2、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整体感知 1、能否选用文中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来概括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生1:我想选用“标本”一词,人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见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一词,在这里形象地概括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里的典范意义。生2:我选用“图画”一词。?? 生3:我以为“配合”更能恰切地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特征。?? 生4 :我认为“自然”一词最好。?? 2、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说话。 3、苏州园林这幅图画的完美,除了表现在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它还注意了细节之处的美,是哪些呢?(明确:“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美”等。) 四、《苏州园林》语言卡片比喻式地说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排比式地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比较式地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评价式地说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议论式地说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描绘式地说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阐释式地说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举例式地说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摘要: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建筑艺术传统文化 正文: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式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一、建筑美学 北方的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苏州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二、意境美 “曲径通幽”是园林的第一大特点。所谓的“曲径通幽”就是指通过曲折的路径到达幽静的地方。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时不时就会走进一幽静的去处,这里景色优美、风光宜人。要构成“曲径通幽”的意境,首先,路径必须是曲折的。走在曲折的路径上,可以赏景,有可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既扩大了园林的欣赏范围,又达到了障景的目的。其次,苏州园林的路径都是有去有回的,没有没有沿原路返回的道理,使人们信步走的时候,充分欣赏到园林的美景。 苏州园林的又一个特点是别开生面。苏州园林中由于分景应用充分,使苏州园林与众不同,具有了别开生面的特点。既体现在苏州园林的各园所具有的特色,又体现各园内部景观与众不同。用苏州园林留园内的“又一村”景区来讲:留园的北部景区是一片明朗的月季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

苏州园林的意蕴美

探析苏州园林的意蕴美 摘要: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的主要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山水与建筑的意境美。园林山水互衬互补,相映成趣,山主静,水主动,与人类的创作艺术融为一体。园林的建筑意境美主要是通过文化气息、风景布置以及建筑空间的分布来实现的。本文通过苏州园林的山水与建筑的探析,来品味苏州园林的意蕴美。 关键字:苏州园林山水建筑意蕴美 一、苏州园林发展的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从而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苏州园林之所以发展的原因,虽主要由于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的优越,但与当地人民热爱园林艺术的传统,以及文人画家和专门匠工的密切合作,仍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苏州园林自汉朝出现以后历经隋唐宋元,至明清两朝达到高峰,艺术造诣尽善尽美,成为中华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它的发展与成就绝非偶然,而是与苏州地区自古以来的诸多优越条件,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断影响并指导着苏州地区造园运动。 二、苏州园林的山水意蕴美 什么是人文景观的意蕴美呢?在我看来就是人文景观通过独特的构景方法、建筑风格及布局、自然元素的选择、以及园林地名的命名等来体现出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渗透着文人的情感与风骨。 在园林的象征方面,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景观层次,产生了空间感,而且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但明代以前,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养的气氛,是和“仁者乐山”的比德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建造假山时才开始着意于山体形态的多变,更多地把山作为纯观赏对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观赏者的真情,经过观赏者审美判断后的假山就变成了真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法则,不同的景致如峰、岩、峦、洞、穴、涧、壑、坡、矶、瀑,园山、楼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各有形式章法,不能混同。除此以外,特别忌讳毫无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贵山石。 在苏州众多名园中,沧浪亭的山水的营造是最精彩的。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景通内外,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水,水是江南园林之魂。园以水活,无水不成园,水赋予

《苏州园林》美点赏析

《苏州园林》美点赏析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

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园林的立意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与,即吴语所谓“糯”。“糯”就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就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就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就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就是画理,同样也就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就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瞧来都就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就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就是动观。 江南淡青绿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为底色,轻抹石青石绿,建筑勾勒间架,衬以淡赭,清新悦目,正就是江南园林之粉本,故“立意在先,协调从之”。 2、苏州园林的写意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其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与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就是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对后来的皇家园林在意境与创作思想上以及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苏州园林就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造园家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山水花木呈现四季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的布局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曲径通幽,庭院深深,江南园林常以大小空间的巧妙组合,互相对比,产生深曲折的艺术效果,且使主要空间显得更加开阔,正如留园的入口欲扬先抑的空间组合就是佳例,而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相称,却就是败笔。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01209113 陆磊 早在高中时代,就看过有关苏州园林的文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我在想,该是怎样高的艺术成就让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竞相赞赏;也看到一些亭台楼阁上的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风蓬鸣秋雨,水槛出苍烟”,不禁赞叹造园者的高雅情操与园林如诗如画的意境。后来又看到一些园林的图片,碧波烟雨,红阑画桥,林圃亭榭,雕梁画栋,更为感叹园林的精美与诗情画意。 这次短学期的实习去了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得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些园林,荷塘、楼廊、亭台、漏窗,都饱含造园者精心的设计,但又犹如出自自然,不加雕琢。坐在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看绵绵的雨丝落入池塘,池上的几片荷叶,池边的绿树、山石构成了一副意境优美的画卷。 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的。回来之后,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整合,明白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空间组织 苏州园林有些很小,但走在其中时,穿厅堂,过楼廊,水池、花木、假山一一呈现,我们不会觉得它小,依然觉得它有丰富的层次感,游了网师园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而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得益于它可大可小,时断时续,或开或闭的空间处理手法,正是这种巧妙的空间处理才使咫尺园林也可容纳青山绿水。 在一块不大的基地上,又要做建筑又要构筑人工的自然景象是比较困难的,而要让建筑与自然互相融合又不互相隐没更为困难。但匠心独运的造园者运用对景、借景、对比、因借、抑扬顿挫等多种空间处理手法,建筑与景观交织交融,让游人步入其中,步移景异,充分体验空间的丰富层次感。 在空间组织上,以网师园为例,它以道古轩、琳琅馆等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水池、假山、花木、桥、廊等景物,作为厅堂的对景,在水池边设月到风来亭,不仅点缀了厅堂的对景,而且也成为观景的良好去处。坐在月到风来亭,对面的半亭、假山、绿树在云墙的衬托下成为一道构图优美的风景,而站到半亭看月到风来亭,亭、曲桥以及集虚斋又给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月到风来亭旁有墙,不仅分隔了空间,而且墙上的漏窗、门以及巧妙设置的镜子不仅起到借景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层次。走过书屋,走出狭窄的走道,来到水池边,走道的狭窄与水景的开阔形成抑与扬的强烈对比,让人更觉得空间豁然开朗,丝毫不觉园子的空间局促。亭榭与厅堂常以花木、云墙分隔,又以连廊相联系,使网师园和其他园林一样可居、可观、可游,而且又多了一份精致小巧之美。 空间因借 苏州园林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意境之美,和造园者空间因借的处理手法是息息相关的。 空间因借加强了空间美的感受,因借的手法也有很多,有邻借、仰借、俯借、镜借、远借等多种。邻借最典型的是拙政园“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两宜亭。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其一墙之隔,其园主为借赏拙政园的美景,在墙边以土石造山,植树、造亭,以为观景之用,和拙政园的两宜亭互为借景。网师园的梯云室仰借高处的树与假山,甚至是云和月,“梯云”之名也是由此而来,各园中因借水中倒影或登高处看荷塘游鱼都是俯借,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 一以山水为主题。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颐和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借助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主旨,牧笛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而又不失于自然生态的天成之趣。 二应用诗画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中国造园与诗、画之间关系之密切,历史悠久。“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早已形成。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花架的币种、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以为造园的粉本。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游动”,即在游动、进行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我这一特性,运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表达意境。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商的匾额或者是物镜破那个的刻石等文字来“点题”,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园林意境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匾额和对联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即可”触景生情”.因此,园林的重要建筑上一般都悬挂匾和联,它们的文字点出了景物的精粹所在。如颐和园内临湖坐东朝西的“夕佳楼”和南湖岛上的三座牌楼题额,东牌楼为“凌霄”、“映日”,南牌楼为“彩虹”、“澄霁”,西牌楼为“镜月”、“绮霞”。它们分别描绘了在祠前广场上所能见到的四时风景:晨间高耸的云雾与红日的映照;雨后彩色的霓虹和空澄的云霁;黄昏时满天的彩霞和夜晚时水静如镜的湖水中映出的明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