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水管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前庭水管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前庭水管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口腔前庭的解剖结构

前庭的解剖结构: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牙弓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在息止颌位时,此腔隙经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与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在牙关系闭或颌间固定的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体营养物质。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表面解剖标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腔前庭沟:口腔前庭沟亦称唇颊龈沟。即口腔前的上、下界。沟呈蹄铁形,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前庭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上、下唇系带: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襞,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明显。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儿童的上唇系带较为宽大,并可能与切牙乳头直接相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唇系带也应逐渐缩小,如果持续存在,则上颌中切牙间隙不能自行消失,影响上颌中切牙的正常排列,需手术治疗。 颊系带: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的扁形粘膜皱襞,其数目不定。一般上颊系带较明显,义齿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 腮腺导管口: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 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该三角的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的颈缘,其尖朝向后方;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翼下颌皱襞: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部位。 颊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该垫因系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的位置有时不恒定,该尖可偏上或偏下,甚或远离翼下颌皱襞,此时麻醉穿刺点应作相应的调整。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甲状腺,对者是() A、一对,位于颈部两侧 B、侧叶上端达甲状软骨上缘,下抵第6气管环 C、峡部贴于第4-6气管环 D、甲状腺外直接有颈深筋膜贴附包绕 E、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2.关于脑垂体,错者是() A、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B、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C、前叶分泌多种激素 D、后叶分泌抗利尿素和催产素 E、前叶的激素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3.关于肾上腺,错者是() A、成对,位于肾的上方 B、左侧呈三角形,右侧似半月形 C、分皮质与髓质 D、皮质激素与盐、糖和蛋白质代谢有关 E、髓质激素与心血管有关 4.关于甲状旁腺,错者是()

A、位于侧叶后面 B、左右各1个 C、不慎被切除后,会经常出现手足搐搦 D、似黄豆大小 E、激素可调节钙磷代谢。(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内分泌腺(器官),对者是() A、有导管释放激素 B、胰腺、睾丸、卵巢都属于内分泌器官 C、体积和重量都很小 D、血供非常丰富 E、有一定的靶器官或靶组织 2.单个的内分泌腺是() A、垂体 B、松果体 C、甲状腺 D、甲状旁腺 E、肾上腺 3.以下关于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的说法,对者是( ) A、巨人症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有关 B、基础代谢亢进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有关 C、缺碘可引起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D、甲状腺旁腺素分泌不足,可引起手足搐搦 E、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三)填空题 1.垂体位于内,借与下丘脑相连。呈形,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和

两部分。 2.松果体位于,以柄连于,形似。 内分泌系统 (一)单选题 1.E 2.D 3.B 4.B (二)多选题 1.CDE 2.ABC 3.ABDE (三)填空题 1.颅中窝,垂体窝,漏斗,椭圆,腺垂体,神经垂体 2.丘脑的上后方,第三脑室顶,松果

前庭系统

目录 1 前庭系统 (2) 1.1 外周前庭 (2) 1.1.1 前庭器官 (2) 1.2.2 前庭神经 (5) 1.2前庭中枢 (6) 1.2.1 脑干 (6) 1.2.2 小脑 (7) 1.2.3 大脑皮质 (7) 1.3 前庭运动输出系统 (8) 2 前庭系统的奥秘 (9) 2.1 前庭的生理功能 (9) 2.2 前庭与视觉、本体觉的协同作用 (10) 2.4 前庭与眩晕 (11) 2.5 平衡功能检查 (12) 2.6 旋转实验和冷热实验 (12) 2.7 眼球震颤与眼震电图 (13) 2.8 前庭医学的奠基人-巴拉尼 (14) 2.9 美尼尔生平 (15) 2.10 美尼尔病(梅尼埃病)的发现 (15) 2.11对美尼尔病(梅尼埃病)的误解 (16) 2.12美尼尔病(梅尼埃病)的证实 (17) 3 本体感受器 (17) 3.1 肌梭 (17) 3.2 腱梭 (18) 3.3 牵张反射 (18) 3.4 本体感觉 (19) 3.5 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 (19)

1 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适宜的刺激,经前庭神经把刺激信息传入到相应的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经过与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信息、其它本体觉信息)的整合、加工等处理后,再经多条神经通路把这些信息传送到脑内更高层次的中枢,进行高层次的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主观意识,或经一定的神经通路传送到运动神经核(如眼动神经核、脊髓前角运动核等),从而做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功能反应。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高级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 人的前庭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外周前庭系统、前庭中枢处理系统和运动输 出系统。 1.1 外周前庭 1.1.1 前庭器官 外周前庭系统由前庭器官与前庭神经组成,它们传送有关头的角速度、线加速度和相对于头的方向的重力线等信息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和小脑。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并与其它感觉信息相组合以判定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完整版前庭系统生理学是研究前庭系统功能及其正常活动规律的科学.doc

平衡生理学 前庭系统生理学是研究前庭系统功能及其正常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维持平衡功能的三个信息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这 3 个系统的外周感受器感受身体位置、运动、以及外界的刺激,向中枢传送神经冲动,经平衡中枢信息整合处理后,传出指令 达相应的运动神经核,通过各种反射性运动,维持身体在空间适宜的位置,亦即维持平衡。 前庭感受器感受头的运动及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信号:半规管壶腹嵴感受头的旋转运动,即感受头部角加速度运动刺激;而耳石器感受头部直线加速度运动刺激。重力也属于一种直线加速度运动,当头倾斜时,耳石器可感受头部相对于重力方向的改变。因此,可将所有作 用于人体、并可引起前庭平衡反应的外力,分为角加速度运动和直线加速度运动两大类。 视觉感受器主要提供头部相对于环境物体位置的变化以及头部相对于周围物体运动的信 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确定从耳石器传入的信号是由头部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倾斜 刺激而引发,还是因头部线性运动刺激所产生的。 而体感系统通过位于肌腱、关节和内脏的本体感受器,感受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以及身体 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比如,体感信息可帮助中枢神经系统区别头部旋转的信号是头部 相对于颈部的运动所刺激而产生,还是由躯体在腰部的弯曲所引起。 因此,身体平衡的维持是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以及本体感觉系统三者传入信息与平衡整合 中枢相互协调来完成的。如果这 3 个系统中有任何一个系统发生功能障碍,在代偿功能出现后,依靠另外二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尚可使人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维持身体平衡。倘若这 3 个系统中有 2 个系统发生功能障碍,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维持身体平衡。例如,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黑暗环境中或闭目时行走常感不稳,此乃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皆不能向中枢神经 系统提供信息之故。就维持平衡功能而言,上述 3 个系统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二、前庭感受器的生理 前庭感受器包括 3 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一)前庭毛细胞兴奋的机制毛细胞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胞膜这种离子通 透选择性是通过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来实现的。实验观察到,在生理性刺激时,毛细胞顶部表皮板电阻的变化与静纤毛的弯曲角度有关。兴奋性刺激引起毛细胞膜电位的电压变化 称发生器电位,后者引起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入神经末梢,调节传入神经的排放率,前庭传入神经纤维形成神经电活动传入各级前庭中枢。因此,毛细胞参与机械-电转导过程。前庭毛细胞的静纤毛尚可随钙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劲度,这可能与静纤 毛结构中含有肌动蛋白有关(Orman 和 Flock , 1983)。 (二)半规管的生理功能膜半规管的内径约0.4mm,管腔内充满内淋巴。膜半规管管腔内 的内淋巴在膜壶腹处被壶腹嵴帽所阻断。壶腹嵴帽为一弹性结构膜,它从壶腹嵴表面延伸至

系统解剖学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活动。该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组成。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 与一般腺体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是没有排泄管,因而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的物质称激素hormone,直接进入血液被运送至全身,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内分泌组织以细胞团为单位分散存在于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内,如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组织、胰岛、睾丸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等。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腺的体积和重量较小,但其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调节作用很大。内分泌腺的血液供应,与其旺盛的新陈代谢和激素的运送有关。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活动有显著的年龄变化。 一、垂体 垂体hypophysis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垂体借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它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腺的相互作用中处于重要地位。 垂体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椭圆形,前后径约1.0cm,横径1.0~1.5cm,高0.5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g,女性重0.45~0.9g。脑垂体占垂体窝的大部分,其余空间多被静脉窦所填充。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远侧部和结节部合称为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后三种激素分别促进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分泌活动。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和软组织生长的功能,在骨骼发育成熟后期可引起肢端肥大症。垂体后叶包括中间部和神经部。神经垂体能贮存和释放加压素(抗利尿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作用于肾,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由尿排除;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泌乳的功能。 二、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甲状腺重量平均为26.71g(男)、25.34g(女)。甲状腺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上至甲状软骨中部,下达第6气管软骨环,后方平对第5-7颈椎高度。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少数人甲状腺峡缺如。约有半数人自甲状腺峡向上伸出一锥状叶,长者可达舌骨平面。甲状腺的外面甲状腺的内层为纤维囊(临床上称真被膜),包裹甲状腺的表面,并随血管和神经深入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练习题】◇A1 型题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E.峡位于第 5~6 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 1/3 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 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 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 又称为前叶 D. 可称为后叶 E. 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 由远侧部、结节部和 1 / 10

口腔前庭的解剖结构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前庭的解剖结构: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牙弓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在息止颌位时,此腔隙经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与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在牙关系闭或颌间固定的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体营养物质。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表面解剖标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腔前庭沟:口腔前庭沟亦称唇颊龈沟。即口腔前的上、下界。沟呈蹄铁形,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前庭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上、下唇系带: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襞,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明显。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儿童的上唇系带较为宽大,并可能与切牙乳头直接相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唇系带也应逐渐缩小,如果持续存在,则上颌中切牙间隙不能自行消失,影响上颌中切牙的正常排列,需手术治疗。 颊系带: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的扁形粘膜皱襞,其数目不定。一般上颊系带较明显,义齿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 腮腺导管口: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 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该三角的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的颈缘,其尖朝向后方;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翼下颌皱襞: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部位。 颊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该垫因系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的位置有时不恒定,该尖可偏上或偏下,甚或远离翼下颌皱襞,此时麻醉穿刺点应作相应的调整。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前庭系统的功能解剖学 (原创)-1

前庭系统的功能解剖学(原创) 岳文龙教授 正如大家所知,前庭系统是人类调制自身与周围空间关系而发育形成的神经结构,疾病状态下,常常表现为这种空间位置感觉的异常,即我们所说的眩晕症状;同时,这些功能的异常引发的运动障碍则构成了临床所谓的体征,例如眼球震颤、身体倾倒以及恶心和呕吐等。作为医生而言,正确地诊疗眩晕性疾病,也需要从认识人类前庭系统的解剖结构开始,而这种纯粹的解剖学的学习常常使我们临床医生感到枯燥而复杂。因此,从应用的目的出发,结合相关的功能展开解剖学的认识,或许对于我们理解前庭系统的奥秘和正确地诊断与处理眩晕性疾病有所帮助。在偌大的宇宙中,各种生物体都与周围的空间发生着相对的关系,静止的或动态的,毫无例外地需要平衡机制加以调制,否则,无论是身体的静止还是运动都难以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出现感觉的或者运动的问题,比如空间位置感的幻觉,我们将其称之为眩晕。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这个过程需要以下三个环节: 1.感知通过前庭系统的末梢感受器捕获外界信息,诸如眼睛、关节或者耳朵等结构,借助于神经通路将这些平衡信息传达到各级相关的神经中枢。因此,外周平衡感受器的存在是平衡感觉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体进行平衡调节活动的保障。 2.统合大脑负责对相关来自于外周感受器的平衡信息进行的

收集、综合、分析与判断,然后,向平衡系统的效应器发出调节指令。因此,前庭中枢不仅负责着平衡的感受,而且,也司理着平衡的调整过程。显然,中枢性疾病引发的眩晕不仅出现平衡的的感觉障碍,即眩晕症状;同时,也并发着判断上面的问题,往往难以清楚地表达眩晕的具体内涵,换句话说,中枢型眩晕病人不能够清楚地描述眩晕的平面等,所以我们称这类眩晕为头昏,也就是英文Dizzy一词的含义,有别于周围型眩晕的真性眩晕,即Vertigo。 3.调节前庭的反馈系统,例如眼睛、脊柱、四肢、自主神经等则按照中枢系统的指令,改变着自身的功能状态,使得身体产生相应的运动与调节,从而保持了身体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人体的前庭系统包括外周的感受器、中枢和效应器三个部分,相互之间进行着有序的协调,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都可能造成身体的平衡失调。临床上,我们可以将源于外周感受器疾患而出现的眩晕成为外周性眩晕,而中枢系统缘故导致的眩晕叫做中枢性眩晕。诸如脊椎、关节或眼病等外周效应器形成的身体稳定性受损,也称为外周性平衡失调,而部归为眩晕的范畴。眩晕,是一种感觉方面的问题,就前庭系统的整体功能而言,仅有外周感受器和中枢具有感受、判断和表达的能力,而平衡的效应系统没有感知平衡的作用,仅仅是按照中枢的系统的指令被动地进行运动,因此,这个部分的疾患造成的人体位置失衡仅仅是运动活动态的失调,决不是平衡的感觉,因此,将这类体征叫做平衡失调

口腔前庭的解剖结构

个人收集整理-ZQ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牙弓之间地蹄铁形地潜在腔隙,在息止颌位时,此腔隙经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与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地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在牙关系闭或颌间固定地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体营养物质.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地表面解剖标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口腔前庭沟:口腔前庭沟亦称唇颊龈沟.即口腔前地上、下界.沟呈蹄铁形,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地沟槽.前庭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地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上、下唇系带:上、下唇系带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地粘膜小皱襞,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明显.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儿童地上唇系带较为宽大,并可能与切牙乳头直接相连.随着儿童年龄地增长,唇系带也应逐渐缩小,如果持续存在,则上颌中切牙间隙不能自行消失,影响上颌中切牙地正常排列,需手术治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颊系带:颊系带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地扁形粘膜皱襞,其数目不定.一般上颊系带较明显,义齿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腮腺导管口: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地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地后方,该三角地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地颈缘,其尖朝向后方;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地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翼下颌皱襞: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地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地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地部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颊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地重要标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该垫因系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地位置有时不恒定,该尖可偏上或偏下,甚或远离翼下颌皱襞,此时麻醉穿刺点应作相应地调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前庭蜗器的解剖

前庭蜗器的解剖 &声波的传导通路

一、预期目的: 前庭蜗器包括前庭器和听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是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器。本实验主要通过解剖分离,暴露前庭蜗器中的鼓膜。三块听小骨/骨迷路等重要结构,以展示声波的传导通路。 二、实验意义: 前庭蜗器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和位觉器官。学习认识前庭蜗器的结构对于今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实验将通过亲自动手,分离展示前庭蜗器的结构,从而达到对该结构的熟悉,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验原理 (一)人耳结构 前庭蜗器包括前庭器和听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是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器。外耳分为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中耳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

乳突小房。内耳分为骨迷路和迷路。骨迷路由骨密质围城的腔与管,从前内侧向后外侧眼颞骨岩部的长轴排列,依次可分围耳蜗前庭、半规管。他们相互通连,其长度约为18。6毫米。膜迷路包括蜗管,椭圆囊,球囊和膜半规管。 1.耳廓 位于头部的两侧,凸面向后,凹面朝向前外。包括耳垂、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脚、三角窝、耳舟、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屏、对耳屏、耳屏间切迹。 2.外耳道 外1/3软骨部,内2/3骨部,在成人长月2。0~2。5厘米。 3.鼓膜 位于外耳道与中耳鼓室之间。 4.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传导声波。 1)鼓室:鼓室壁、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 (1)鼓室六个壁 A.上壁:又称盖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盖壁向后延伸形成乳凸窦的上壁,薄,邻颅中窝。 B.下壁:亦称颈静脉壁,仅为一薄层骨板,邻颈内静脉。 C.前壁:亦称颈动脉壁,即劲动脉管的后壁,此壁甚薄,借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此壁上部有两个小管的开口,上方的是鼓膜张肌半管口,有鼓膜张肌的肌腱通过,下方的为咽鼓管鼓室口。 D.后壁:亦称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入口,鼓室借乳突窦向后通入乳突的乳突小房。乳突窦下房有一骨性突起,称锥隆起,内含镫骨肌。该肌的肌腱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