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案例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案例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案例

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职业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老师、学生、家长及企事业的各方面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先进理念与先进工具,构建融网络、技术、资源、服务有机整合的智能个性化服务体系,实施“3721”工程,探索一种职教化、特色化的智慧校园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重要目标:

学校确定以三大平台、七彩空间、两个拓展、一个追求为主要内容的“3721”建设工程目标。

1.打造基于知识管理的统一门户、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基础网络和基于数据挖掘等三大信息化基础平台的统一标准数据资源库的三大平台。

2.构建智慧实训、智慧互动、创意休闲、智慧生活、个人成长、校园文化信息、信息服务管理的七彩空间。

3.实现智慧旅游和智慧餐饮两个拓展。

4.实现一个面向人人提供智慧信息服务的追求。

三、工作过程:

1.组织实训,夯实基础,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召开各种信息化技术应用研讨会,利用暑期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师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分出层次,逐层培训,在历年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基础上,2013年还组织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主题;2014年又组织了以微课、微视频设计制作为主题的全员暑期培训。全校176名专业教师均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提升巡讲培训,自2013年始,学校召开各种信息化研讨会、座谈会、推进会达23次,外出调研4次,教师发展处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立项4个,学校承办“信息化教学与我同行”及“基于学习空间的职教翻转课堂”全省教学开放日活动以及“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研讨会”,以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一线教师利用网络采集相关信息、借助各种软件制作课件,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所有专业都开设信息技术公共必修课和相关选修课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各专业学生的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2.校企共建,打造三大平台,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按照”3721”工程中打造三大基础平台要求,配备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学校建有网络中心机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动录播室、校园电视台、语音学习中心、智慧互动空间教室、智慧实训室等信息化功能室,全校共建有123个多媒体教

室和多功能实训室。建成千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1300M移动、电信双路接入,并与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引入电信、移动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推动学校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从“建设者”向“应用者”转型,积极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3.加快实施,构建七彩空间,推进教育教学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学校开发建立了校园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视频实时展示系统、一卡通系统(支付宝、银行圈存在线充值查询)、智能水电、智能门禁、访客及通道管理系统、宿舍物业管理系统、在线选课、在线支付平台、在线预约、电子化招生迎新及网上报修等系统,遵循小应用大集成,按照“分期开发,边建边用”的原则,各系统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通过统一数据标准与统一认证集成各系统,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为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1)以门户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发布平台,集成统一认证系统,同步发布智慧旅商移动APP(安卓、IOS)。学校图文信息中心开发设计学校门户网站,数十个系部(门)网站和专题网站,门户网站发布学校相关信息,从整体上展现学校发展概况、专业优势、办学质量,藉此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创设一个富有职教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各系、部门网络发布各自信息,统一审核,有效改善日常管理和工作模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专题网站发布专题信息,突出重点,成为学校网络宣传的重要阵地。

(2)方便快递的网上办公系统。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OA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结合学校门户网站,可对外对内发布信息,方便校内和社会用户浏览,基本实现了“实时管理”、“互动管理”、“纠错管理”、“跟踪管理”等科学管理模式。

(3)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平台、技能实训平台、汇文文献管理平台、学生学习平台为一体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并引入中国知网、读秀电子期刊数据库,提供了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促进优质资源,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改革创新能力。

4.重视开发,实现两个拓展,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集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资源库于一体的综合教学资源库平台,建立了教师教案课件库、视频教学库、专业群文档库,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校内公共场合电脑登陆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数字资源从教室、电脑机房走

向校园,走向广大学生身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免费资源从而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引进了江苏省教育厅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开发的7个专业大类4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了“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共享”的统建共享机制。

通过开展信息化技能大赛,课件大赛,微课展评等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5.重视应用,成就一个追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七彩空间实现面向学校人人学习与成长的全方位智能信息服务,突出了职业学校学生与教师在不同时空下活动过程的信息化应用建设理念与思路,信息化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获取知识,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关注每个个体的差异,教学过程将过去的线性模式变革为网络模式,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培育终身学习的习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互动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老师等个人的学习、教学需求,也实现学校的管理、服务、运营、提升的目标。最终成为城市或区域中的社会资源及人群的终身资源,利用信息化工具,让每个人快乐、健康、高效、开放的获取知识、享受教育、描绘人生,成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领导体制

成立由校长牵头、副校长分管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规划、指导、协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对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有效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2)管理机构

设置专家组,主要负责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审议建设规划,制定合理方案、监督建设质量等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担当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策划者、推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在各系(部门)设置本系(部门)的“信息网络管理员”协助工作。系(部门)主任主要负责本系(部门)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及管理,包括检查本部门信息化建设与使用情况。

(二)机制保障

本项目釆取项目负责人总负责,组织学校职能部门及相关专家论证立项,学校职能部

门教务处组织实施,职能部门随时检查、督促项目进行情况,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学术决策机构专家论证、决策。

(三)经费保障

学校确保教育信息化经费比例不低于省定标准,每年约2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和设备维护。积极优化政策环境,采取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专项、企业参与、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及运作资金,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四)安全保障

为确保数字化校园能得以顺利建成和长期运行,制定了防止非法入侵和泄密的解决方案、数据安全存储的解决方案和必不可少的防病毒解决方案等具体的技术措施。

(五)制度保障,规范程序

我校制定了校园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网络教室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校园广播系统管理制度等10项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保障,规范程序,细化工作流程,使运维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减少工作失误,解决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六)建立企业支持技术队伍

学校在建设时采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的模式,运行维护由合作企业提供支持。

五、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3721”信息化规划建设方案虽然仍处于二期实施阶段,但其积极意义已经彰显。

1.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级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评比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构建七彩空间,让教师在教学思想、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从简单的PPT内容展示,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展示;从千篇一律的灌输式讲解,转变为个性化的引导式学习;从面向个别课程内容的课件制作,转变为面向整体内容的课堂建设。教师参加省财会专业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专业课“两课”评比示范课一名、研究课一名。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信息技术进课堂,多元评价模式的信息化课程,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多元的网

络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为主动学习,由共性化学习转向个性化学习。很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跨专业浏览学习。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学校科学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信息类技能大赛、技能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着力提高了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了信息时代学生“数字化生存”的能力。

3.信息化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丰富

目前现有59门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以课程为单位构建网上学习资源,教师上传学习内容及微课视频,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查阅资源、提出问题、协作解答,同时完成在线自评与互评,平台及时汇总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

学校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与我同行”及“基于学习空间的职教翻转课堂”全省教学开放日活动以及“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研讨会”等形式展现信息化课程建设与应用成果,受到了与会领导与同行的好评。

学校引进了江苏省教育厅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开发的7个专业大类4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已进行了省级培训,教师已开始使用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出台了学校自己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经过2 年多的建设已经拥有院级精品课程1 个,并已通过联院的终期评审,校级精品课程近15 个,涵盖了学校所有的重点专业,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活动中,合作共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学校除引进优质校外资源外,同时加强校内资源开发,边建边用,通过积累形成校内资源,从表现形态上分为动画素材、仿真实验、视频素材、音频素材、文本素材、题库、案例、网络课程、课件、图片、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在建设过程中遵循直观性、序列

性、多途径、小型化原则,如下图所示:

4.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渐显成效

学校校园网站2013 年荣获“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活动”一等奖,目前学校建有校园信息发布平台、智慧旅商移动APP(安卓、IOS)、微信公众平台、网上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视频实时展示系统、一卡通系统(支付宝、银行圈存在线充值查询)、智能水电、智能门禁、访客及通道管理系统、宿舍物业管理系统、在线选课、在线支付平台、在线预约、电子化招生迎新及网上报修等系统,满足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意味着教师和管理者都要改变原有工作方式与习惯,虽然在推广之初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通过深入宣传推广,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一一论证,正确可靠的加以吸取,不可行的也作耐心解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师生渐渐养成了新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自觉应用信息服务系统,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规范性与便捷性。

六、体会与思考: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时做好方案调整。只有立足应用,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才能打造智慧型现代化职业学校,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1.加强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学校制度和组织建设,保证信息化工作稳定、有序向前推进;

3.加强学校信息化专职队伍和普通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的提升,保证信息化工作有最

强的专业队伍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学校资源共建机制,同时进一步争取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5.进一步加强校企共建共管,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

某学校智慧校园项目设计方案

某学校智慧校园项目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大道与腾飞路交汇处西北处。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4413.20㎡,总建筑面积为35103.9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9651.07㎡,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434.84㎡,体育场看台720.00㎡。设计规模为在校学师生2900人,54个普通教学班,其中小学36个班,每班45个人;中学18个班,每班50个人。 共由4栋大楼组成,其中:1#栋(小学部教学楼、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2062.13平方米,建筑高度21.15米,层数:教学楼为三层,综合楼为五层;2#栋(初中部教学楼、综合楼),总建筑面积:9350.05平方米,建筑高度19.950米,层数为5层;3#栋职工食堂建建筑面积:7601.41平方米,筑总高度14.550m,层数为地上三层; 4#栋(教职工周转房、体育馆),总建筑面积:8264.25平方米,建筑高度15.1米,层数为4层。 二、设计依据 1、相关专业提供给的工程设计资料; 2、甲方对设计文件的批复和意见; 3、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0-20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2008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5-2010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1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 50786-20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5、其它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范围 1、本次设计包括以下智能化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范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范

目录 1智慧校园建设概述 (3) 1.1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背景 (3) 1.2教育信息化特点 (4) 2智慧校园发展目标 (4) 3智慧校园建设效果 (6) 4智慧校园建设指导 (7)

1智慧校园建设概述 1.1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背景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到 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两大公共服务平台。

1.2教育信息化特点 2智慧校园发展目标 从硬件层面来说: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教室、图书馆、餐厅、停车场、校门、实验室、会议室、校车、宿舍楼等各楼宇物体、区域并连接它们,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校园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 从软件层面来说:“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信息标准体系、两个基础管理平台、三个网络运营平台、三大核心应用运行平台。 2.1.1一个信息标准体系 实现校园各种信息和数字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为建立校园各种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 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 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 —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实施办法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实施办法 为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根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要求 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是指学生结合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业创新、技能培训、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与竞赛等,取得具有一定意义的成果,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认定的学分。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项目与活动,获得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为必修学分,我院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除必须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类通识与专业教育学分外,还必须修满规定的活动与证书学分方可毕业,同时该学分也将作为学生评定奖学金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活动与证书课程至少6学分,不设上限,其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分不低于4.5学分,社团活动不低于1.5学分。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中超出6学分的部分,可记入学分并充抵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学分。 二、学分评定内容与标准 活动与证书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与证书、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等五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要包括“三下乡”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送温暖献爱心、国情乡情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寒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各类课外专业实践(工作室实践)与服务学习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各类校园公益志愿服务,各类校内外义工活动,公益劳动等。 (二)社团活动 主要指学生组织和参与的各类社团活动,包括参加院级社团及二级学院社团,参加各类兴趣协会等;

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是由“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云空间”做为智慧校园(课堂)的总系统集成,与“智能多媒体终端系统”、“智能录播系统系统”、“智能数字化实验室(探究学习)系统、“智能AP系统”等智慧化组合而成,全面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三通工程”中提出的“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全国教育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的目标,可实现从平台通道(云平台、云空间)、环境(网络基础、设备、教室等)、资源(优质资源、稀缺资源、专递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多媒体多格式网络资源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沟通、办公、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目标,为师生提供开放式数字化、智能化教学、学习环境,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

(二)Worlduc智慧校园(课堂)系统整体架构

1、以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云空间作为支撑的Worlduc智慧 校园(课堂)系统整体架构 图:3.2.1 WS智慧校园(课堂)架构 教室端的智能平板通过世界大学城的学校专有云平台与服务器集群互连,集控的功能由服务器集群提供,教师、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连接到服务器集群使用服务。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云空间)中枢系统技术特征 1、整体特征 (1)以自定义平台和空间为基础; (2)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利用集体智慧,实现全球教育资源聚合与分享; (3)运用web2.0、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 (4)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 (5)集成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社区交友、电子教室、网络学习、在线考试、即时通讯、博客、威客、播客、微博、探究学习、教研苑、读世界、课堂魔方、多维课件等上百项

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智慧校园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摘要:建设智慧校园,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黄冈某学校经过信息化手段建设高标准软硬件平台、智慧校园软件系统和应用支撑平台。数字化校园全面实施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应用平台 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面实施,将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将显著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经过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对校内的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问题有很好的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对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大的战略影响。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黄冈某学校提出并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经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进和提升学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经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升学校数据整体的质量,为领导更准

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经过“应用中心”的建设,面向师生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面向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分析的平台,全面支撑学校发展战略;经过“感知中心”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化、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的应用服务。 1 总体架构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2]。从宏观角度看,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诸领域;从微观来说,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等[3]。综合分析黄冈某学校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总体规划,经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全校业务流程进行完整设计。 根据学校的业务特点,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遵从于以上的建设模式,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技术方法,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在校园“IT基础设施平台”之上,以“应用支撑平台”为支撑,构建校级“信息化应用中心”,所有应用在校园综合门户进行个性化展现;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为保障,智慧校园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2 功能实现 2.1 软硬件基础支撑平台 依据项目建设理念,建设智慧校园信息系统需要软硬件基础

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系统需求规划知识讲解

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系统 需求规划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围绕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校园文化生活、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服务。包括以下具体应用服务: 统一身份认证和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决策支持应用服务、网络教学服务、实习实训教学服务、产教融合服务、工场实时教学服务、校企共享信息服务、远程职业培训服务、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学生管理服务、教科研管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办公自动化服务、财务管理服务、设备资产管理服务、学校后勤服务、校园一卡通服务。 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交互式智慧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宣传显示系统、数字安防系统、车辆门禁(梯控)系统、水电气计费系统。 2实施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应对技术系统和组

织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 3设计内容 3.1室内外弱电综合管道系统 弱电综合管道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各弱电系统的基础平台,它直接关系到各弱电系统的建设的基础通道。弱电综合管道系统分为室内综合管道系统和室外综合管道系统。 3.1.1室内综合管道系统 根据学院总体规划,确定好各个系统中心位置,系统总体规模、系统需求后设计各个单体建筑的设计,建设成覆盖整个新校区各建筑单体的弱电室内线缆通道。 室内管网系统主要分为进出户管道、垂直主干、水平主干和分支管道。进出户为各个单体建筑和整个系统连接的通道;垂直主干在弱电竖井敷设;水平主干敷设在公共走廊和大厅内;分支管道从水平主干沿吊顶、沿墙、沿地面至使用终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弱电系统的发展,预留一些的管线满足扩展需要,各类管道必须互联互通。 3.1.2室外综合管道系统 根据新校区的园区布局情况,建议在主干道上组成一个扇型环,主干预留足够的管道,建设成覆盖整个新校区各楼宇建筑、运动场、大门、车库门、道路、室外实训场所等之间的室外线缆通道。

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与子系统方案设计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新浦校区“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与子系统建设设计建议书 贵州镱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通过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积累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校园网已经比较完善,在校园网基础上各校都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应用服务,包括学生上网、邮件服务、视频点播等;各个单体的业务系统也在部门内部开始使用,更多的工作都已经通过计算机和应用系统来完成;学校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也逐步提高。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建设,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流程整合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系统面向师生提供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校逐渐的把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 智慧校园的建设,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校园应用系统,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管理、服务活动的全部过程。整个智慧校园的核心就是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共享数据平台的目标就是

为了整个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稳定、集成、可靠的环境,保证整个新系统中各个业务系统可以充分集成并保持一致。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共享数据平台将各个不同时期建立的业务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整个校园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同时在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校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并在这个数据资源共享集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用户角色,建立一个面向教职工、学生需求的信息服务数据集,提供个人全面的信息服务。最后在共享数据库为学校发展决策积累数据,建立一个面向决策分析支持的主题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支持应用。 三、设计方案 3.1 智慧校园基础网络平台 3.1.1 网络架构分析 现代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中多采用星型结构,主要用于同一楼层,由各个房间的计算机间用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产生的,它具有施工简单,扩展性高,成本低和可管理性好等优点;而校园网在分层布线主要采用树型结构;每个房间的计算机连接到本层的集线器或交换机,然后每层的集线器或交换机在连接到本楼出口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各个楼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再连接到校园网的通信网中,由此构成了校园网的拓扑结构。 校园网采用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骨干网采用万兆速率具有良好的可运行性、可管理性,能够满足未来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另外作为整个网络的交换中心,在保证高性能、无阻塞交换的同时,还必须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任务书-软件技术专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任务书 系(院):计算机软件 专业班级:软英094 学生姓名:毛小燕 学生学号: 0908233435 实习单位:江苏米多装饰有限公司 校内指导教师:赵香会 校内联系教师:张金姬 企业指导教师:李月娥 实习起止日期: 2011.11-2012.06 2011年11月20日

一、顶岗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目标: (1) 具有主流软件(Java和.Net平台)基本编程的知识; (2) 具有开发基于B/S或C/S架构的企业应用软件的知识; (3) 具有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知识; (4) 具有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初步知识; (5) 具有常用软件文档阅读和撰写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 具有对主流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使用的能力; (2) 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配置管理简单网络的能力; (3) 能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常见算法知识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 能对数据库进行管理配置,并能熟练使用SQL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 (5) 掌握一定的测试知识,能用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能力; (6) 具有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设计编程、构建简单网站的能力; (7) 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合格的政治素养;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4) 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的能力; (5) 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自信心,能做到诚信守则; (6) 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 (7) 具有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熟练的计算机使用和操作方法。

新校区智慧校园综合布线建设方案

新校区智慧校园综合布线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设计目标 (3) 1.1 设计目标 (3) 1.2 设计原则 (4) 1.3设计依据及标准 (4) 第二章详细设计 (7) 2.1工程概况 (7) 2.2 设计范围 (7) 2.3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7) 2.4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8) 2.5管理子系统设计 (10) 2.6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11) 2.7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2) 2.8建筑群子系统 (14) 2.9防雷 (14) 第三章线槽及线缆布设要求 (17) 3.1安装前注意事项 (17) 4.2符合规范化标准 (18) 4.3线槽线缆布设要点 (18) 第三章设备参数 (19) 第四章工程量清单 (21)

第一章设计目标 1.1 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基础。它使语音与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结构化布线设计应该满足以下目标。 1、满足要求,兼顾发展。布线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学校各楼宇、实验室、图书馆等的主要业务需求,并能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 2、易于扩展,预留空间。符合当前和以后的信息传输需要,保证较好的扩展性和足够的升级空间。 3、遵从标准,采用星型布线系统。设计遵从国际(ISO/IEC 11801)标准和工信部、住建部标准,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4、高质传输,适应面广。布线系统应该能够支持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厂商的电脑及网络产品的需要。 5、统一出口,线路规范。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以统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等,以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与子系统方案设计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新浦校区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与子系统建设 设计建议书 贵州镱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通过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积累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校园网已经比较完善,在校园网基础上各校都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应用服务,包括学生上网、邮件服务、视频点播等;各个单体的业务系统也在部门内部开始使用,更多的工作都已经通过计算机和应用系统来完成;学校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也逐步提高。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建设,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流程整合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系统面向师生提供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校逐渐的把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

的。 二、设计理念 智慧校园的建设,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校园应用系统,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管理、服务活动的全部过程。整个智慧校园的核心就是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共享数据平台的目标就是为了整个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稳定、集成、可靠的环境,保证整个新系统中各个业务系统可以充分集成并保持一致。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共享数据平台将各个不同时期建立的业务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整个校园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同时在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校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并在这个数据资源共享集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用户角色,建立一个面向教职工、学生需求的信息服务数据集,提供个人全面的信息服务。最后在共享数据库为学校发展决策积累数据,建立一个面向决策分析支持的主题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支持应用。 三、设计方案 3.1 智慧校园基础网络平台 3.1.1 网络架构分析 现代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中多采用星型结构,主要用于同一楼层,由各个房间的计算机间用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产生的,它具有施工简单,扩展性高,成本低和可管理性好等优点;而校园网在分层布线主要采用树型结构;每个房间的计算机连接到本层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籍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我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2008级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对于不实行学分制的学生仍按2006年9月出台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根据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必须持我院录取通知书和学院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逾期一个月不办理入学手续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需事先提出书面报告并附必需的证明(病假须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向学院申请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申请延期报到时间超过四周的,经学院批准可保留其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未办理相关手续或请假逾期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经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符合国家招生条件者,由学院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徇私舞弊者,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学籍,退回原地区,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新生进行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者,经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证明(以下同),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本人申请,经学院批准,可准许保留其入学资格一年,回家治疗,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保留入学资格期间需恢复入学的学生,必须在新学年开学前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明(因病须附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证明),符合体检要求,经学院复查合格后,按取得学籍当年国家规定的培养费交纳学费等相关费用后,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年(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规定预先缴纳有关费用,持学生证和交费凭证在二周内到院系办理注册手续,院系在学生证上加盖注册章后注册有效。学生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暂缓注册。未办任何手续逾期二周不报到注册者暂作试读处理,开学四周内未办任何手续不报到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开学后第四周结束时由院系将

智慧校园智能化系统配置表

xxxxxx项目 智能化系统配置表序号智能化系统 1通信接入系统 2语音通讯 3综合布线系统 4信息网络系 统 系统形式 由当地通信运营商提供电话通信设备 及光纤接入,通过语音光纤引至楼层 弱电间通信设备,供用户申请接入。 设置程控电话交换机 采用光缆+六类非屏蔽电缆的配置: 主干万兆多/单模光缆,水平六类非 屏蔽双绞线。 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星型网 络结构配置,万兆骨干、千兆桌面。 无线网络:采用AC控制器+瘦AP配置, 802.11ac标准 网络安全:采用统一威胁管理(UTM)设 备。 系统功能 实现基本的通话功能,物业自用办公室部 分通过程控交换机还可实现各种办公定制 的应用功能。 实现内部电话和外线电话的需要 提供给数据、语音、无线AP、视频监控、 IP校园广播、闭路电视以及公共信息发布 系统使用。包括室内外管线槽敷设、 42U标 准机柜及数据信息终端接口等,预留20%余 量。 设置校园网、智能网两个物理上独立 的网络,对校园进行无线网络信号覆 盖。 对校园网接入采用UTM进行安全保护 5有线电视系统 6 校园广播系 统 公共信息发布系 7 统 校园一卡通管理8 系统 智慧校园应用系9 统 智慧校园信息化10 应用平台 报告厅音视频系11 统 体育场馆扩声系12 统

数字电视+终端数字机顶盒+放大、分 提供当地数字有线电视接入的条 件, 将电视 配分支 信号接入指定位置,不设卫星接收设 备。 既有全院范围内统一集中的控制管理, 又可 授权多个分控点广播,对各区域内(教室) 基于智能网设置一套IP 网络音频广播 独立的控制管理,在遭遇紧急情况时,可强 系统,创建校园广播站,配置多个分控 切为应急广播或寻呼广播;可设多种不同节 点(院系广播、听力测试)。 目源,可自定选择节目。教室可以按年级或 班级同时播放指定节目,如英语听力训练和 考试。 基于智能网的IP 网络结构,设置节目 系统涵盖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预留 制作、播放控制服务器。 室外大屏的信息发布点。 建设基于智能网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平 在院区建设多个“卡务中心”面向用户服 务, 携带一张卡就能实现多种用途,实现电子货 台,实现门禁、消费(电子支付)、图 币、认证、管理、服务、运维、开放五方面 书资料借阅、学籍管理 的建设需求。 为管理者提供了集成的一体化联动指挥 界 建立“绿色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并 面。实现办公管理与服务一体化、 学生管理 与校园智能化系统集成。 与服务一体化、教学管理与服务一体 化、 知 识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管理 建设云基础设施(刀片/机架服务器+ 建设智慧云数据计算中心(云平台建 设) 磁盘阵列+云交换网络(机房双汇聚 智慧校园智能管理中心(四个统一:系统标 +TOR )+虚拟化软件平台+虚拟桌面系 准(信息、应用、集成)、数字业务定制、 统、云安全和各类云服务构件)共同构 IT 资源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建贵州理工学院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管理中心(虚拟化管理) 设置会议发言、扩声、音频处理、视频 满足报告厅举办演讲、报告等会议声学、视 显示、摄像、音视频切换、同声传译、 频显示、视频会议及音视频切换控制要求。 中控等设备 满足体 育馆的声学要求,具有足够的声压 设置场地扩声和观众席扩声 级、良好的语言清晰度、 均匀的声场,以及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设计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

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案例

实施“3721”工程、构建智慧校园新模式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职业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老师、学生、家长及企事业的各方面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先进理念与先进工具,构建融网络、技术、资源、服务有机整合的智能个性化服务体系,实施“3721”工程,探索一种职教化、特色化的智慧校园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重要目标: 学校确定以三大平台、七彩空间、两个拓展、一个追求为主要内容的“3721”建设工程目标。 1.打造基于知识管理的统一门户、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基础网络和基于数据挖掘等三大信息化基础平台的统一标准数据资源库的三大平台。 2.构建智慧实训、智慧互动、创意休闲、智慧生活、个人成长、校园文化信息、信息服务管理的七彩空间。 3.实现智慧旅游和智慧餐饮两个拓展。 4.实现一个面向人人提供智慧信息服务的追求。

三、工作过程: 1.组织实训,夯实基础,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召开各种信息化技术应用研讨会,利用暑期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师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分出层次,逐层培训,在历年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基础上,2013年还组织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主题;2014年又组织了以微课、微视频设计制作为主题的全员暑期培训。全校176名专业教师均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提升巡讲培训,自2013年始,学校召开各种信息化研讨会、座谈会、推进会达23次,外出调研4次,教师发展处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立项4个,学校承办“信息化教学与我同行”及“基于学习空间的职教翻转课堂”全省教学开放日活动以及“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研讨会”,以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一线教师利用网络采集相关信息、借助各种软件制作课件,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所有专业都开设信息技术公共必修课和相关选修课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各专业学生的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2.校企共建,打造三大平台,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按照”3721”工程中打造三大基础平台要求,配备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学校建有网络中心机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动录播室、校园电视台、语音学习中心、智慧互动空间教室、智慧实训室等信息化功能室,全校共建有123个多媒体教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和家长会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位于常州科教城内的高职大学,属于公办大学。下面我们全面介绍一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学院代码:1231省属公办师资雄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高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近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国有公办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常州科教城内,占地1042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学校和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 程系、信息管理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设计系等十个教学单位,目前在校学生10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60人,其中教授17人,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学院聘有外籍教师多名。 ?师资力量学院专业软件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机电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经贸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财务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涉外旅游、应用日语、应用韩语、应用德语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广告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 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常州科教城,占地1,100余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800余人。 学院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行业企业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与科研服务。学院拥有精细化工研究所、江苏省生物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所、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等12个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0余名,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有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比例达75%。学院每年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校内设置大批勤工助学岗位,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有学生课余社团六大类170余个,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4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历任校(院)长:吴访升(如学校人员调动,未及时更新,以实际为准,此数据仅供参考) 学校代码:13102 1: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2: 2006年后学位证书编号为16位。1 : 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

智慧校园规划方案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3.1总体发展需求 XX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XX学校基地的教育发展需求,在学校基地构建一个智能、灵活、运转高效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使其更好的为XX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XX学校基地的总体发展需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的校园中,要将人、设备、自然和社会各因素之间互通互联,并且他们之间互动的方式更智能化,他们之间的任何互动都有助于促进人、信息系统、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的数据的完美融合,使校园的运转能够更透彻的感应、衡量和调度; (2)校园信息化系统要能实现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3)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而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教育领域发展变革的趋势,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优化学校管理,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适应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需要。 在XX建设六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和搭建两个平台的“632”战略中,学校基地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其他五大基地和三大产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人才资源,这也是XX学校基地建设智慧校园最根本的发展需求。 3.2功能应用需求 (1)综合的统一管理平台 XX学校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涉及的子系统繁多,根据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的XX学校基地要求建成一个集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应用整合和综合运营为一体的统一管理平台,能提供数据集成、流程集成、用户界面集成等服务,改变教育系统各部门、院校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的局面,实现区域或校园数据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从整体上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2)面向校园管理的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日常管理应用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从校园的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日常办公、信息安全、能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实现对校园管理的服务支撑。 (3)面向教学过程的应用 XX学校基地建设将突出“石油”和“实训”两大特色,未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要能为多层次学历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的教学过程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实现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实训教学管理、职业培训认证、虚拟实验室、电子考场等实际应用。 (4)面向校园生活的应用 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除了学习在校园,还要生活在校园。所以,完善的校园生活服务是必须具备的,建设的XX学校基地要能满足校园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用电,食宿消费,信息查询,图书借阅、医疗健康等应用服务。 第四章项目建设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