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恩难忘 》第二课时

1.《师恩难忘 》第二课时
1.《师恩难忘 》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光的色彩颜色

第3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学习要求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让 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 趣 ●整体感知 ?????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颜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相关知识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人们发现不同颜色的光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种植者只要对不同的色光作适当调整以便更高效地生产蔬菜如,红光可使作物光合作用更为活跃,蓝光可使萝卜等作物根部变大。利用对不同色光照射时间的调整.不仅可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而且可使作物个头更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此外,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含量也会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和照射时问的长短发生变化如:生菜只要多照红光.光合作用就会活跃起来,所占糖分随之增加,味道也会变得较甜;而大多数蔬菜照射较长时间红光.所占维生素都会增加掌握了这一规律,种植者便不难对所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做出调整。 ●教材内容讲解 1.色散 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 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 密,我们看下面的色散实验:如图3-1所示,让一束白光射到 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 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

亮带叫做光谱。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 ●典型例题 例l 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分析:A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中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C中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黑色;D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为什么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答案:因为白色的电影幕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这样各种颜色的光就能到达人的眼中,真实地反映出影片原来的颜色了 例3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定稿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 设计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自探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2=_____; (3=_____;(4=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2,(3,(4=_____. (1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老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进行合探: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合探1.计算:(1 (2(3(4 分析:上面4 a ≥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合探2.化简: (1(2 (3 (4 a ≥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应用拓展 =,且x 为偶数,求(1+x 的值. 分析:a ≥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 ≥0且x-6>0,即60(a ≥0,b>0)及其运用. 六、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的结果是( ). A .2 7 .27 C D 2 = == =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 ( ). A .2 B .6 C . 1 3 D 二、填空题 1.分母有理化:(1) =_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 2.已知x=3,y=4,z=5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计算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对《世界的气候》一章内容的知识系统化和具体化,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主要特点,并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图及表格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世界各大洲的气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关注世界气候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难点: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及表格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幅图片 他们反映了怎样的气候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人为碳排放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之做点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看来大家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也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的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世界的气候类型。(二)、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课前,咱们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主预习,下面咱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把你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新问题以书面形式交给老师。 (三)、教师精讲点拨 大家都完成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展示课件)找学生上黑板指认不同气候景观图,说明是哪种气候类型,其分布规律和特征是什么? 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的气候类型、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学生自主完成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实验提优专题练习

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实验提优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光。 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被分解 成七种颜色的光: (1)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A处是______ 光,此现象叫______; (2)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______,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______效应; (3)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纸板上我们能看到______光,再在绿色纸板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 3.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是______色光. (2)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______色的. (3)换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______色光.(4)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______(选填“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5)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1)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和蓝光。 (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果我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白得二次根式的乘法法那么,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及变形。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乘法运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复习旧知:上节课要紧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那么及其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谁能讲讲它们的内容各是什么? 回答:〔1〕2 1×32=______,〔2〕=12___________. 这节课连续学习它们的应用。 二、探究活动。 1.学生尝试练习。 化简:〔1〕200 〔2〕y x 3(x ≥0,y ≥0) 〔3〕y x x 23+(x ≥0,x+y ≥0)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例题教学 1.引导学生回忆: b a ab ?==b a ab ?=(0,0)a b ≥ ≥.与 b a ab ?=(0,0)a b ≥≥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教师讲解上面的例题。 板书解答过程。 2.例4.运算:(1)156? (2) 2421? (3))0,0(3≥≥?b a ab a 例5、如图,在△ABC 中,∠C=90°,AC=10cm, BC=24cm ,求AB 。 四、练习: A B C

1.P63---1、2 2..化简: (1)54 (2) 160 (3))0,0(35≥≥y x y x (4) 224y x x +)0,0(≥≥y x 3.运算: (1)73? (2)183? (3))0,0(3≥≥?b a ab a 五、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成? 六、作业 教后感:。

(完整版)四个太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颖 课文简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忙、伙”等11个生字,会写“阳、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复习巩固) (班长带读词语卡片) 忙着伙伴香甜照亮阳光香甜温暖冻僵季节因为 二、欣赏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种太阳》(班长在前面做动作)师:刚才呀这首歌里唱得是什么呀?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师板书:

4四个太阳) 三、感知并朗读课文: 1、这四个太阳里藏者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请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开始吧。(自由读、学生汇报读,师随机出示课文片段)师:同学们读得可美啦,连校园里的春姑娘也被吸引来了,她也想读读,可以吗?(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课文判断。) 3、同学们,《四个太阳》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齐读课文吧。 四、品读课文并想象: 媒体播放:(炎热夏天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看,夏天呀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热呀,连知了都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热得满头大汗。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你有什么愿望? 师:噢,大家都想凉快点。咱们课文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愿望,是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6)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教学目的: 1.明白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2.明白光具有能量; 1.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2.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的,它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第一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电视机的三原色确实是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1)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 (2)不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 5.光能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光能能够转化为其它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6.人眼看不到的光 (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要紧确实 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 (2)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多应用.如医院常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 适当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却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3.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________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 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___色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4)透亮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 _________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色. (5)依照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6)以下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__________ (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灭菌灯 D.三棱镜 (7)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__________ ( ) A.二氧化碳所吸取 B.氧气所吸取 C.臭氧所吸取 D.水蒸气所吸取 (8)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志,你有什么方法能够区 分出来它们中哪一个是红外光源,哪一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讲讲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二次根式第二课时

16.1二次根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0)与(a ≥0),并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区分=a (a 利用它们进行化简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二次根式性质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2 =a (a ≥0)(a ≥0)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探索 2 =a (a ≥0(a ≥0)的结论.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试一试:请根据算术平方根填空, 猜一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能猜想出 2 (a ≥0)的结论是什么?说说你的 理由.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所展示的特征,猜想出结果,然后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对所猜测结论进行分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利用代数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可归纳出: 2 =a (a ≥0). 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的问题.

探究 (1)填空: (2)通过(1a≥0)的化简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说明】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完善的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a≥0). 最后,教师给出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代数式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不必深究.)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计算: (1)2;(2)( 2

《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绿》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 3.领略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美,感受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教学预备: 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片断习作,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作为描写对象。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模块一:研读探究 是什么东西吸引作者探身下去看梅雨潭?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梅雨潭的闪闪绿色和离合的神光吧。 PPT15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来,我们开始。(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 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醉人、奇异 PPT16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想到了吗?“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配合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课件展示 (吸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PPT17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梅雨潭的绿那么美,在这段里,作者先从行动上写对绿的渴求、追捉。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醉人和奇异,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体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具体描写,就是这一特征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至此心中已没有瀑布了,心被绿占据,接下来主要从整体上来写绿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三个字来概括呢?:(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概括。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写出了绿的形状。”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写出了绿的深度,概括起来就是大、平、厚。) 课件展示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深度 大、平、厚。

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4)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4) 【教学设计】: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知识的基础。在往常的教材中,该节为选修课,现在的教材为必修课,教学方式也起了大变化,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启发引导,引发学生用直觉思维进行〝猜想〞,提出咨询题可能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实验方法对提出的咨询题和猜想进行探究和验证。 在教学设计上,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材料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光源、光的色散现象、光具有能量的相关资料,布置学生走访照相机馆了解滤色镜的相关知识,课堂上让每小组同学上台汇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猜想,调动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明白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明白〝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4认识光具有能量,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能力目标:1能够识辨自然界和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光源。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3搜集资料,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 4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体验对比的研究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适应。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爱好,使学生领会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靠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教具学具器材】 教具: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 学具:三棱镜、平面镜、太阳能帽、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运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器材:彩色电视机、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 时刻分配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讲明 一、引入 课题 〔3’〕当我们走进一间暗室,通常会 形容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如 何样才能看到手指呢? 什么缘故? 生活中有哪些发光的物体? 生1:打开房间的灯 生〔齐〕:因为有光线进入我 们的眼睛 给学生展现 几幅图片,让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 b = a b (a≥0,b>0),反过来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 b = a b (a≥0,b>0)和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 b = a b (a≥0,b>0),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9 16 =________, 9 16 =_________; (216 36 =________ 16 36 ; (3 4 16 =________ 4 16 ; (436 81 =________ 36 81 . 9 16 9 16 16 36 16 36 4 16 4 16 36 8136 81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3 4 =_________,(2) 2 3 =_________,(3) 2 5 =______,(4) 7 8 =________. 规律:3 4 ______ 3 4 ; 2 3 _______ 2 3 ; 2 5 _____ 2 5 ; 7 8 _____ 7 8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 b = a b (a≥0,b>0), 反过来,a b = a b (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12 3 (2 31 28 (3 11 416 (4 64 8 分析:上面4a b a b 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12 3 12 3 4=2 (231 28 313 834 282 ÷=?=?33 (311 416 111 16 4164 ÷=?4=2 (464 8 64 8 82 例2.化简: (13 64 (2 2 2 64 9 b a (3 2 9 64 x y (4 2 5 169 x y a b a b 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湘教版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记住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并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 一、自主学习 1.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和。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附近,如南美洲的、非洲的和亚洲的等地。其特点为。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其特点是。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其特点是。5.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亚洲的、澳大利亚的。其特点是。 二、合作探究与展示 1、看书p74-77,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 对应地名 气候特征 气候名称 气候分布 提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四大洲中没有热带雨林带的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北回归线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3.下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的有() A.东非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德于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气候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的代表性动物有( ) A.大象孔雀 B.狮子斑马 C.骆驼、鸵鸟 D.老虎、狗熊 5.你知道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大片森林分布于下列哪个气候区吗?()

黑龙江省虎林市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次根式(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虎林市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第二课时)教 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a≥0)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 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 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叫什么?当a<0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 =_______;)2 =_______;2 =______;2 =_______; 2=______;2=_______;)2 =_______. 是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 )2 =4. 同理可得:2=2,2=9,2 =3,2=1 3,)2=72,) 2 =0,所以 例1 计算 1.2 2.(2 3.2 4.(2)2 )2 =a (a ≥0)的结论解题. 解:2 =32 ,(2 =32·2=32 ·5=45, 2=5 6,(2)2=22 724=.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 2 2 )2 ( 2 22- 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2(x ≥0) 2.2 3.2 4. 2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 (4)4x2-12x+9=(2x)2-2·2x·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 2+2a+1 (4)∵4x2-12x+9=(2x)2-2·2x·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 (2)x4-4 (3) 2x2-3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2.(1)、(2) P9 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练习】212二次根式的乘除2

【关键字】练习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0,b>0),反过来=(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0,b>0)和=(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2、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0,b>0), 反过来,=(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2)(3)(4) 分析:上面4小题利用=(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2 (2)==×=2 (3)===2 (4)===2 例2.化简: (1)(2)(3)(4) 分析:直接利用=(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解:(1)= (2)= (3)= (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4 练习1. 四、应用拓展 例3.已知,且x为偶数,求(1+x)的值. 分析:式子=,只有a≥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0且x-6>0,即6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 计教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

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完整版)16.1二次根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16.1 二次根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和化简,正 确区分 a 2 a a 0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与特 a a 0 和a2 征. 2.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利用小组交流体验发现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对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基本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 在“实数”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利用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解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并为之后学习二次根式的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最简二次根式打下基础,是本章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 同时,本章以二次根式这一典型的“式”为载体,进一步

学习对数字、符号进行运算的方法,体会通过符号运算所得结果的一般性,进而培养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 学情分析 :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探究、计算,得出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 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计算加深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将习题变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二、教学过程 ( 一) 、新知引入: 1.指出下列式子中的二次根式: 5,- 3 3, x 2 1,a 2(a 2), a b(a b) 3,21,2 2.什么样的式子我们称之为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形如 a (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其中 a 0 ,a 0.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二次根式的练习,回顾二次根式的概念. ( 二) 、探究新知: 一、性质 1 的探究: 1.问题 1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你有什么发现? 4 2 2 2 ______ ______ 1 2 ______ 0 2 3 ______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并得出猜想和结论: 2 a a(a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