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作业题目

数学实验作业题目
数学实验作业题目

数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赛车车道路况分析问题

小组成员:

填写日期 2012 年 4 月 20 日

一.问题概述

赛车道路况分析问题

现要举行一场山地自行车赛,为了了解环行赛道的路况,现对一选手比赛情况进行监测,该选手从A

地出发向东到B ,再经C 、D 回到A 地(如下图)。现从选手出发开始计时,每隔15min 观测其位置,所得相应各点坐标如下表(假设其体力是均衡分配的): 由D →C →B 各点的位置坐标(单位:km )

假设:1. 车道几乎是在平原上,但有三种路况(根据平均速度(km/h)大致区分):

平整沙土路(v >30)、坑洼碎石路(10

2. 车道是一条连续的可以用光滑曲线来近似的闭合路线; 3.选手的速度是连续变化的.

求解:1. 模拟比赛车道曲线和选手速度曲线;

2.估计车道的长度和所围区域的面积;

3.分析车道上相关路段的路面状况(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型标记出来);

4.对参加比赛选手提出合理建议.

二.问题分析

1.模拟比赛车道的曲线:因为赛道散点分布不规则,我们需要用光滑曲线来近似

模拟赛道。由于数据点较多,为了避免龙格现象,应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来对曲线进行模拟(spline命令)。全程曲线为环路,我们需要对上下两部分分别

模拟,设模拟出的曲线为P:。

2.把A到B点的曲线分成若干小段:

赛道的路程L:取dL=,对模拟出的整条曲线求线积分,即

所围区域的面积:用上下部分曲线的差值对求定积分,即

3.用样条插值法模拟出比赛车道曲线后,根据曲线分别计算出原数据中每两点

()间的路程,即求线积分

由于每两点间时间间隔相同且已知(15min),故可求出每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易知即为的积分中值

将此速度近似作为两点间中点时刻的速度,然后再次采用样条插值法,模拟出全过程的图像。而根据求出

的与之间的关系,再次采用样条插值法,即可模拟出全过程的图像

4. 由赛道曲线可求出赛道上任一点到点的路程

同时图像也可以求出赛道上任一点到点的路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来将曲线建立联系,得到一个新的函数。

从而对赛道曲线上任一点都有一个与之对应,根据已知路况:平整沙土路()、坑洼碎石路()、松软泥泞路(),我们便可得知点处的路况,进而对整个

赛道进行标记颜色。

三.建立模型求解:

1.赛道拟合及长度和面积的求解:

数据点已知,根据MATLAB中的spline函数模拟比赛车道的曲线P: :。

图1:赛道拟合曲线

求得:S= , L=。

由图像可以看出,曲线的上下两部分交接除不光滑,这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因为曲线本身只是一种模拟,我们不妨在赛道上建立几个虚拟点对曲线进行优化。在点

和B点附近,我们加上几个虚拟点,这两点附近的几个原始点与这几个虚拟点满足一个二阶导数连续的曲线方程,再利用spline命令对整条曲线进行模拟,就可以发现曲线在交接处变得光滑了。

图2:优化过的赛道拟合曲线(蓝色点为虚拟点)

求得:S= , L=。

2.速度-时间曲线的求解:

根据曲线计算原数据中每两点间的路程。因为

所以有

MATLAB求出的列于下表: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32

3334353637

表1:的计算值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32

3334353637

表2 :的计算值

然后用样条插值法,模拟出全过程的图像(由于两端速度无法求出,所以我们假定v(0)=0,v(末端)=66:

图3:v-t图像

黑色点表示原始数据点对应的函数点,红色点为每段的中点时刻时的函数点。紫红色线下部区域:;绿色线上部区域:;两线之间区域:

3.路程-时间曲线的求解:

由上一部分我们已知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再次使用样条插值法即可得到全过程的s-t 曲线S:

图4:s-t图像

4.现在可以根据已知情况(赛道拟合曲线和v-t图像)和路况(平整沙土路()、坑洼碎石路()、松软泥泞路()对整个赛道进行标记颜色:

图4:标记过的赛道曲线

黑色区域,紫红色区域,绿色区域

四.合理建议:

1.由v-t图像可知,选手在前一段路程中平均速度较慢,而在最后一小段路程中速度达极大。从总体来看,这种速度分配方式不利于选手快速到达终点,选手应在前面大部分路程中将速度尽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内,在最后一段再进行一下冲刺,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2.由v-t图像和标记过的赛道曲线可知,路况对于选手的速度影响很大,而在赛道上坑洼碎石路和平整沙土路占的比例又较大,故选手的成绩与正常水平相比会下降很多。因此,选手平时训练时可适当增强坑洼碎石路、平整沙土路上的训练,争取适应这两种路况,这样在比赛中即可在大块区域上领先,进而增大获胜的概率。

3.从赛道形状来看,整个赛道中唯一一段较直的路段是一段平整沙土路,选手应以最大速度穿过此路段,抓住比赛的主动权。该选手没有以最佳状态通过此路段,从体力和时间的角度讲,这是不合算的。

合理的跑法应为:当经过平整沙土路时,尽量增大速度,一方面在该路段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为经过较坑洼的路面时节省体力;在经过坑洼碎石路时,尽量维持恒定速度;在经过松软泥泞路时,因为松软泥泞路路程较短,应在最后加速来获得较大速度冲出该路段。

五.总结与讨论:

此次实验的题目看上去十分简单,当开始做的时候就感到十分棘手,一连做了好长时间才最终完成,期间数次和其他同学进行过讨论,甚至曾去向认识的学长学姐求教,才终于勉强将所有问题解决,尤其是速度-时间曲线和对路况的分析几处,着实花费了我们好多时间和精力,虽然程序中还有一些问题,但还好不影响结果的得出,也可以算是我们投机取巧了吧。

通过这次实验作业,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说句难听的我们也只能算是略懂皮毛而已,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过这次我们也有很大的收获,最大的收获应该算是这次真的勾起了我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虽然这个学期已经没有数学实验课了,但我们仍然会找一些题尝试去做的,而且下个学期如果有时间我想我们或许真的会去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的。

六.MATLAB代码:

1.赛道拟合曲线:

clc;

clf;

x1=[,,,,,,,,,,,,,,,,,,];

x2=[,,,,,,,,,,,,,,,,,,,];

y1=[,,,, , , ,,,,,,, , ,, ,,6];

y2=[,,,,,, ,,,,,,,,,,,,,6];

plot(x1,y1,'k.',x2,y2,'k.','markersize',32);

axis([-5 40 0 45]);

f1=spline(x1,y1,t1);

f2=spline(x2,y2,t1);

hold on

plot(t1,f1,'r-','linewidth',4)

plot(t1,f2,'r-','linewidth',4)

grid

title('赛道拟合曲线');

xlabel('x/km');

ylabel('y/km');%拟合曲线

t1=::;%把曲线分成若干小段

S1=trapz(t1,f1);

S2=trapz(t1,f2);

dx=diff(t1);

dy1=diff(f1);

dy2=diff(f2);

L1=sqrt(dx.^2+dy1.^2);

L1=sum(L1);

L2=sqrt(dx.^2+dy2.^2);

L2=sum(L2);

fprintf('S=%.2f , L=%.2f\n',S2-S1,L1+L2)%S、L 2.赛道拟合曲线(加点):

clc;

clear;

epsX=;epsT=;

%下半部分原始点

x1=[,,,,,,,,,,,,,,,,,,];

y1=[,,,, , , ,,,,,,, , ,, ,,6];

%下半部分虚拟点

xa1=[,,,,,,,,,,,,,,,,,,,,,37,,];

ya1=[,,,,,,,,, ,,,,,,,,,,,,3,5,6];

%上半部分原始点

x2=[,,,,,,,,,,,,,,,,,,,];

y2=[,,,,,, ,,,,,,,,,,,,,6];

%上半部分虚拟点xa2=[,,,,,,,,,,,,,,,,,,,,,,]; ya2=[,,,,,,,,,,,,,,,,,,,,,7,6];

hold on;

plot(xa1,ya1,'b.','markersize',15)

plot(xa2,ya2,'b.','markersize',15)

plot(x1,y1,'k.','markersize',15)

plot(x2,y2,'k.','markersize',15)

axis([-5 40 0 45]);

grid

tx1=xa1(1):epsX:xa1(numel(xa1));

tx2=xa2(1):epsX:xa2(numel(xa2));

f1=spline(xa1,ya1,tx1);

f2=spline(xa2,ya2,tx2);

plot(t1,f1,'r-','linewidth',2)

plot(t2,f2,'r-','linewidth',2)

title('赛道拟合曲线');

xlabel('x/km');

ylabel('y/km'); %拟合曲线

k1=::; %把曲线分成若干小段

S1=trapz(k1,f1);

S2=trapz(k1,f2);

dx=diff(k1);

dy1=diff(f1);

dy2=diff(f2);

L1=sqrt(dx.^2+dy1.^2);

L1=sum(L1);

L2=sqrt(dx.^2+dy2.^2);

L2=sum(L2);

fprintf('S=%.2f , L=%.2f\n',S2-S1,L1+L2) %求S、L 曲线:

clc;

clear;

epsX=;epsT=;

%下半部分原始点

x1=[,,,,,,,,,,,,,,,,,,];

y1=[,,,, , , ,,,,,,, , ,, ,,6];

%下半部分虚拟点

xa1=[,,,,,,,,,,,,,,,,,,,,,37,,];

ya1=[,,,,,,,,, ,,,,,,,,,,,,3,5,6];

%上半部分原始点

x2=[,,,,,,,,,,,,,,,,,,,];

y2=[,,,,,, ,,,,,,,,,,,,,6];

%上半部分虚拟点xa2=[,,,,,,,,,,,,,,,,,,,,,,];

ya2=[,,,,,,,,,,,,,,,,,,,,,7,6];

tx1=xa1(1):epsX:xa1(numel(xa1));

tx2=xa2(1):epsX:xa2(numel(xa2));

f1=spline(xa1,ya1,tx1);

f2=spline(xa2,ya2,tx2);

Ds1=[];Ds2=[];

s1=[0];s2=[0];

dS1=sqrt(diff(tx1).^2+diff(f1).^2);

dS2=sqrt(diff(tx2).^2+diff(f2).^2);

k=0;k1=0;ii=2;

for i=tx1

if(i>=x1(ii))

k2=k;

ii=ii+1;

DdS1=dS1(k1+1:k2);

Ds1=[Ds1 sum(DdS1)];

k1=k2;

end

if k>0

s1=[s1 dS1(k)+s1(k)];

end

k=k+1;

end

k=0;k1=0;ii=2;

for i=tx2

if(i>=x2(ii))

k2=k;

ii=ii+1;

DdS2=dS2(k1+1:k2);

Ds2=[Ds2 sum(DdS2)];

k1=k2;

end

if k>0

s2=[s2 dS2(k)+s2(k)];

end

k=k+1;

end

L1=sum(Ds1);

L2=sum(Ds2);

DsABCD=[Ds1 Ds2(numel(x2)-1:-1:1)];

sABCD=[s1(1:numel(tx1)-1) s2+L1];

vMax=66; %设速度的最大值

vABCD=DsABCD*4; %·分段速度

tABCD=::+(numel(x1)+numel(x2)-3)*;

ttABCD=0:epsT:(numel(x1)+numel(x2)-2)*;

fvABCD=spline(tABCD,vABCD,ttABCD); %?速度拟合vABCD=[0 vABCD vMax];

tABCD=[0 tABCD (numel(x1)+numel(x2)-2)*]; fvABCD=spline(tABCD,vABCD,ttABCD);

hold on;

plot(ttABCD,fvABCD,'y-','linewidth',4)

plot(tABCD,vABCD,'r*','markersize',10)

tABCD2=0::(numel(x1)+numel(x2)-2)*;

k=1;ii=1;

for i=ttABCD

if(i==tABCD2(k))

plot(ttABCD(ii),fvABCD(ii),'k.','markersize',32) k=k+1;

end

ii=ii+1;

end

x1230=[0 10];

y12=[12 12];

y30=[30 30];

plot(x1230,y12,'m-','linewidth',1)

plot(x1230,y30,'g-','linewidth',1)

title('速度-时间曲线');

ylabel('v/(km/h)');

xlabel('t/h');

axis([0 10 0 80]);

grid;

vABCD

曲线:

clc;

x1=[ ];

y1=[ 6];

x2=[ ];

y2=[ 6]; xlabel('x')

ylabel('y')

T=0::;

s=[0,,,,,,,,,,,,,,,,,,,,,,,,,,,,,,,,,,,,,]; plot(T,s,'k.','markersize',32)

axis([0 10 0 180])

grid;

hold on

T0=0::;

s0=spline(T,s,T0);

xlabel('t')

ylabel('s')

plot(T0,s0,'b-','linewidth',4)

title('路程-时间曲线');

xlabel('t/h');

ylabel('s/km');

5.路况曲线:

clc;

clear;

epsX=;epsT=;

x1=[,,,,,,,,,,,,,,,,,,];

y1=[,,,, , , ,,,,,,, , ,, ,,6];

xa1=[,,,,,,,,,,,,,,,,,,,,,37,,];

ya1=[,,,,,,,,, ,,,,,,,,,,,,3,5,6];

x2=[,,,,,,,,,,,,,,,,,,,];

y2=[,,,,,, ,,,,,,,,,,,,,6];

xa2=[,,,,,,,,,,,,,,,,,,,,,,];

ya2=[,,,,,,,,,,,,,,,,,,,,,7,6];

tx1=xa1(1):epsX:xa1(numel(xa1));

tx2=xa2(1):epsX:xa2(numel(xa2));

f1=spline(xa1,ya1,tx1);

f2=spline(xa2,ya2,tx2);

Ds1=[];Ds2=[];

s1=[0];s2=[0];

dS1=sqrt(diff(tx1).^2+diff(f1).^2); dS2=sqrt(diff(tx2).^2+diff(f2).^2); k=0;k1=0;ii=2;

for i=tx1

if(i>=x1(ii))

k2=k;

ii=ii+1;

DdS1=dS1(k1+1:k2);

Ds1=[Ds1 sum(DdS1)];

k1=k2;

end

if k>0

s1=[s1 dS1(k)+s1(k)];

end

k=k+1;

end

k=0;k1=0;ii=2;

for i=tx2

if(i>=x2(ii))

k2=k;

ii=ii+1;

DdS2=dS2(k1+1:k2);

Ds2=[Ds2 sum(DdS2)];

k1=k2;

end

if k>0

s2=[s2 dS2(k)+s2(k)];

end

k=k+1;

end

L1=sum(Ds1);

L2=sum(Ds2);

DsABCD=[Ds1 Ds2(numel(x2)-1:-1:1)]; sABCD=[s1(1:numel(tx1)-1) s2+L1]; vMax=66;

vABCD=DsABCD*4;

tABCD=::+(numel(x1)+numel(x2)-3)*;

ttABCD=0:epsT:(numel(x1)+numel(x2)-2)*;

fvABCD=spline(tABCD,vABCD,ttABCD);

vABCD=[0 vABCD vMax];

tABCD=[0 tABCD (numel(x1)+numel(x2)-2)*];

fvABCD=spline(tABCD,vABCD,ttABCD)

tSABCD=[];ttxABCD=[];ttyABCD=[];

txABCD=[tx1 tx2(numel(tx2)-1:-1:1)];

fABCD=[f1 f2(numel(tx2)-1:-1:1)];

hold on;

title('路面状况');

xlabel('x/km');

ylabel('y/km');

axis([-5 40 0 45]);

grid; %计算三种路段的值

swi=1;

triSABCD=[0 0 0];

triTABCD=[0 0 0];

iSTemp=1;

iTTemp=1; %分析速度

k=1;

ii=1;

sS=0;

for i=ttABCD

sS=sS+fvABCD(k)*epsT;

while sS>sABCD(ii) && sABCD(ii)<=

if fvABCD(k)>=30

plot(txABCD(ii),fABCD(ii),'g.','markersize',20) if(swi~=1)

triSABCD(swi)=triSABCD(swi)+sABCD(ii)-sABCD(iSTemp); triTABCD(swi)=triTABCD(swi)+i-ttABCD(iTTemp);

swi=1;

iSTemp=ii;

iTTemp=k;

end

elseif fvABCD(k)<30 && fvABCD(k)>=12

plot(txABCD(ii),fABCD(ii),'m.','markersize',20)

if(swi~=2)

triSABCD(swi)=triSABCD(swi)+sABCD(ii)-sABCD(iSTemp);

triTABCD(swi)=triTABCD(swi)+i-ttABCD(iTTemp);

swi=2;

iSTemp=ii;

iTTemp=k;

end

else

plot(txABCD(ii),fABCD(ii),'k.','markersize',20)

if(swi~=3)

triSABCD(swi)=triSABCD(swi)+sABCD(ii)-sABCD(iSTemp); triTABCD(swi)=triTABCD(swi)+i-ttABCD(iTTemp);

swi=3;

iSTemp=ii;

iTTemp=k;

end

end

ii=ii+1;

end

tSABCD=[tSABCD sABCD(ii)];

ttxABCD=[ttxABCD txABCD(ii)];

ttyABCD=[ttyABCD fABCD(ii)];

k=k+1;

end

plot(x1,y1,'k.','markersize',32)

plot(x2,y2,'k.','markersize',32)

triSABCD(swi)=triSABCD(swi)+(iSTemp)

triTABCD(swi)=triTABCD(swi)+(numel(x1)+numel(x2)-2)*(iTTemp) trivABCD=triSABCD./triTABCD

数学软件MATLAB实验作业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作业 一.《数学软件》练习题(任选12题,其中19-24题至少选2题): 3.对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 syms x y >> factor(x^5-x^3) (2). syms x y >> factor(x^4-y^4) (3). syms x >> factor(16-x^4) (4). syms x >> factor(x^3-6*x^2+11*x-6) (5). syms x y >> factor((x+y)^2-10*(x+y)+25) (6). syms x y >> factor(x^2/4+x*y+y^2) (7). syms x y a b >> factor(3*a*x+4*b*y+4*a*y+3*b*x) (8). syms x >> factor(x^4+4*x^3-19*x^2-46*x+120) 5.解下列方程或方程组. (1).solve('(y-3)^2-(y+3)^3=9*y*(1-2*y)') (2). solve('3*x^2+5*(2*x+1)') (3). solve('a*b*x^2+(a^4+b^4)*x+a^3*b^3','x') (4). solve('x^2-(2*m+1)*x+m^2+m','x') (5). [x,y]=solve('4*x^2-9*y^2=15','2*x-3*y=15') 6.计算极限. (1). syms x f=(exp(x)-exp(-x))/sin(x); limit(f,x,0) (2) syms x >> f=(x/(x-1)-1/log(x)); >> limit(f,x,1) (3). syms x >> f=(1-cos(x))/x^2; >> limit(f,x,0)

数学实验上机汇总未完成

数学实验上机作业整理∈hyd 实验一 1. 计算球体体积(半径r=5) r=5;v=(4/3)*pi*r^3 v =523.5988 2.设矩阵1234567891023416A ?? ? = ? ??? (1)提取A 的第2列赋值给B; A=[1 2 3 4 5;6 7 8 9 10;2 3 4 1 6];B=A(:,2) B = 2 7 3 (2)提取A 的第2行前3个数给C ; A=[1 2 3 4 5;6 7 8 9 10;2 3 4 1 6];C=A(2,[1,2,3]) C = 6 7 8 (3)提取A 第1,3行和2, 4列相交位置元素构成子矩阵D ; A=[1 2 3 4 5;6 7 8 9 10;2 3 4 1 6];D=A([1,3],[2,4]) D = 2 4 3 1 (4)构造矩阵E 使得E 的结构为:132213C E D C ???? ?= ? ?? A=[1 2 3 4 5;6 7 8 9 10;2 3 4 1 6];E=[D [C;C]] E = 2 4 6 7 8 3 1 6 7 8

(5)把A 中间的8换为0; A(2,3)=0;A A = 1 2 3 4 5 6 7 0 9 10 2 3 4 1 6 (6)去掉A 的第2行; A=[1 2 3 4 5;6 7 8 9 10;2 3 4 1 6]; A(2,:)=[] A = 1 2 3 4 5 2 3 4 1 6 3.写出完成下列操作的命令 (1) 建立10阶单位矩阵A; A=eye(10) (2)建立5×6的随机矩阵A ,其元素为[100,200]范围内的随机数; A=rand(5,6)*100+100 (3)将A 对角线元素加30 A+eye(5,6)*30 4.(选做题)设有分块矩阵333223E R A O S ????? =? ??? ,其中E,R,O,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矩阵、零矩阵和对角矩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2 2 E R RS A O S +?? =? ??? 。 S=[1 1;1 1]; E=eye(3);R=rand(3,2); O=zeros(2,3); [E R;O S]^2 [E R+R*S;O S^2] 实验二 1.设矩阵1215346562A -?? ? = ? ?-?? (1)求A 的秩、A 的每个元素3次方; A=[1 2 -1;5 34 6;-5 6 2];

工程数学I第5次作业

工程数学I第5次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5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道小题) 1.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A) (B) (C) (D)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A) (B) (C) (D)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A) m+n (B) -(m+n) (C) m-n (D) n-m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A) (B) (C) (D)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A) (B) (C)

(D)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共7道小题)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8.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9.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0.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 1.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12.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3.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 观题答案。) 三、主观题(共7道小题) 14. 参考答案: 15. 参考答案: 16. 参考答案: 17. 参考答案: 18.

MATLAB实验练习题(计算机)-南邮-MATLAB-数学实验大作业答案

“”练习题 要求:抄题、写出操作命令、运行结果,并根据要求,贴上运行图。 1、求230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要求贴图) >> ('(x)-3*x^2',0) = -2*(-1/6*3^(1/2)) -2*(-11/6*3^(1/2)) -2*(1/6*3^(1/2)) 3、求解下列各题: 1)30 sin lim x x x x ->- >> x;

>> (((x))^3) = 1/6 2) (10)cos ,x y e x y =求 >> x; >> ((x)*(x),10) = (-32)*(x)*(x) 3)2 1/2 0(17x e dx ?精确到位有效数字) >> x; >> ((((x^2),0,1/2)),17) =

0.54498710418362222 4)4 2 254x dx x +? >> x; >> (x^4/(25^2)) = 125*(5) - 25*x + x^3/3 5)求由参数方程arctan x y t ??=? =??dy dx 与二阶导 数22 d y dx 。 >> t; >> ((1^2))(t); >> ()() = 1

6)设函数(x)由方程e所确定,求y′(x)。>> x y; *(y)(1); >> ()() = (x + (y)) 7) sin2 x e xdx +∞- ? >> x; >> ()*(2*x); >> (y,0) = 2/5

8) 08x =展开(最高次幂为) >> x (1); taylor(f,0,9) = - (429*x^8)/32768 + (33*x^7)/2048 - (21*x^6)/1024 + (7*x^5)/256 - (5*x^4)/128 + x^3/16 - x^2/8 + 2 + 1 9) 1sin (3)(2)x y e y =求 >> x y; >> ((1)); >> ((y,3),2) =

数学实验作业

练习2﹒1 画出下列常见曲线的图形(其中a=1,b=2,c=3)。 1. 立方抛物线y = 解: x=-4:0.1:4; y=x.^(1/3); plot(x,y) -4 -3-2-101234 0.20.40.60.811.21.4 1.6 2.高斯曲线2 x y e -= 解: fplot('exp(-x^2)',[-4,4])

-4 -3 -2 -1 1 2 3 4 00.10.20.30.40.50.60.70.80.9 1 3、笛卡儿曲线23 3 2 2 33,(3)11at at x y x y axy t t = = +=++ 解:ezplot('x^3+y^3-3*x*y',[-4,4])

-4 -3-2-1 01234 -4-3-2-10123 4x y x 3+y 3-3 x y = 0 或:t=-4:0.1:4; x=3*t./(1+t.^2); y=3*t.^2./(1+t.^2); plot(x,y)

-1.5 -1-0.500.51 1.5 00.5 1 1.5 2 2.5 3 4、蔓叶线233 2 2 2 ,()11at at x x y y t t a x = = = ++- 解:t=-4:0.1:4; x=t.^2./(1+t.^2); y=t.^3,/(1+t.^2); y=t.^3./(1+t.^2); plot(x,y)

00.10.20.30.40.50.60.70.80.91 -4 -3-2-10123 4 或: ezplot('y .^2-x.^3/(1-x)',[-4,4])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工程数学I第5次作业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工程数学I第5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道小题) 1.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A) m+n (B) -(m+n) (C) m-n (D) n-m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共7道小题) 7.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8.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9.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0.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1.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12.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3.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三、主观题(共7道小题) 14.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16.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17.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18. 计算四阶行列式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19. 求方程组 的一个基础解系并求其通解。 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20. a、b为何值时,线性方程组 有唯一解,无解或有无穷多解?在有无穷多解时,求其通解?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c++大作业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 C++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综合大作业——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 同组成员: 教师:

2011 年 6 月 23 日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对C++语法、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的复习。 (2)对C++语法、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进行综合运用,编写具有一定综合应用价值的稍大一些的程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熟悉掌握C++的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分析和管理能力。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只能使用/C++语言,源程序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2)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如果能采用图形菜单界面更好)。 (3)要求划分功能模块,各个功能分别使用函数来完成。 三、系统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 为了解决学生成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方便对学生成绩的管理 (录入,输出,查找,增加,删除,修改。) 系统功能分析: (1):学生成绩的基本信息:学号、、性别、C++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 总分。 (2):具有录入信息、输出信息、查找信息、增加信息、删除信息、修改信息、 排序等功能。 2.系统功能模块(要求介绍各功能) (1)录入信息(Input):录入学生的信息。 (2)输出信息(Print):输出新录入的学生信息。 (3)查找信息(Find):查找已录入的学生信息。 (4)增加信息(Add):增加学生信息。 (5)删除信息(Remove):在查找到所要删除的学生成绩信息后进行删除并输出删除后其余信息。 (6)修改信息(Modify):在查到所要修改的学生信息后重新输入新的学生信息从而进行修改,然后输出修改后的所有信息。 (7)排序(Sort):按照学生学号进行排序。 3.模块功能框架图

数学建模作业——实验1

数学建模作业——实验1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软件工程2015级 GCT班 邮箱: 电话: 日期:2016年5月10日

基本实验 1.椅子放平问题 依照1.2.1节中的“椅子问题”的方法,将假设中的“四腿长相同并且四脚连线呈正方形”,改为“四腿长相同并且四脚连线呈长方形”,其余假设不变,问椅子还能放平吗?如果能,请证明;如果不能,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答:能放平,证明如下: 如上图,以椅子的中心点建立坐标,O为原点,A、B、C、D为椅子四脚的初始位置,通过旋转椅子到A’、B’、C’、D’,旋转的角度为α,记A、B两脚,C、D两脚距离地面的距离为f(α)和g(α),由于椅子的四脚在任何位置至少有3脚着地,且f(α)、g(α)是α的连续函数,则f(α)和g(α)至少有一个的值为0,即f(α)g(α)=0,f(α)≥0,g(α)≥0,若f(0)>0,g(0)=0,

则一定存在α’∈(0,π),使得 f(α’)=g(α’)=0 令α=π(即椅子旋转180°,AB 边与CD 边互换),则 f(π)=0,g(π)>0 定义h(α)= f(α)-g(α),得到 h(0)=f(0)-g(0)>0 h(π)=f(π)-g(π) <0 根据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则存在α’∈( 0,π),使得 h(α’)= f(α’)-g(α’)=0 结合条件f(α’)g(α’)=0,从而得到 f(α’)=g(α’)=0,即四脚着地,椅子放平。 2. 过河问题 依照1.2.2节中的“商人安全过河”的方法,完成下面的智力游戏:人带着猫、鸡、米过河,船除需要人划之外,至多能载猫、鸡、米之一,而当人不在场时,猫要吃鸡、鸡要吃米,试设计一个安全过河的方案,并使渡河的次数尽量的少。 答: 用i =1,2,3,4分别代表人,猫,鸡,米。1=i x 在此岸,0 =i x 在对岸, ()4321,,,x x x x s =此岸状态,()43211,1,1,1x x x x D ----=对岸状态。安全状态集合为 :

工程数学离线作业解析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工程数学》课程作业 姓名: 刘子凡 学 号: 713117202004 年级: 13年秋电气自动化 学习中心: 龙泉学习中心 ————————————————————————————— 教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第一章 1.1计算下列各式: (2)(a-b i )3 解(a-bi) (3) i (i 1)(i 2) -- 1.2证明下列关于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1212()z z z z ±=± (2)1212()z z z z =

(3)11 22 2 ()(0)z z z z z = ≠ 1.4将直线方程ax+by+c=0(a 2+b 2≠0)写成复数形式.[提示:记x+i y=z.] 1.5将圆周a(x 2+y 2)+bx+cy+d =0(a ≠0)写成复数形式(即用z 与z 来表示,其中z=x+iy ).

1.6求下列复数的模与辐角主值:(1)3 i 1.8将下列各复数写成三角表示式:(2)sin a+I cos a 1.10解方程:z3+1=0.

1.11指出下列不等式所确定的区域与闭区域,并指明它是有界的还是无界的?是单连通区域还是多连通区域? (1)2<|z|<3 (3)4 π

(1)f(z)=z z 2 (2)f(z)=x 2+iy 2 2.3确定下列函数的解析区域和奇点,并求出导数: (1) 21 1 z 2.9由下列条件求解析函数f(z)=u+i v . (1)u(x-y)(x 2+4xy+y 2)

MATLAB实验练习题(计算机) 南邮 MATLAB 数学实验大作业答案

“MATLAB”练习题 要求:抄题、写出操作命令、运行结果,并根据要求,贴上运行图。 1、求230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要求贴图) >> solve('exp(x)-3*x^2',0) ans = -2*lambertw(-1/6*3^(1/2)) -2*lambertw(-1,-1/6*3^(1/2)) -2*lambertw(1/6*3^(1/2)) 2、求下列方程的根。 1) 5510x x ++= a=solve('x^5+5*x+1',0);a=vpa(a,6)

1.10447+1.05983*i -1.00450+1.06095*i -.199936 -1.00450-1.06095*i 1.10447-1.05983*i 2) 1 sin0 2 x x-=至少三个根 >> fzero('x*sin(x)-1/2', 3) ans = 2.9726 >> fzero('x*sin(x)-1/2',-3) ans = -2.9726 >> fzero('x*sin(x)-1/2',0) ans = -0.7408

3)2sin cos 0x x x -= 所有根 >> fzero('sin(x)*cos(x)-x^2',0) ans = >> fzero('sin(x)*cos(x)-x^2',0.6) ans = 0.7022 3、求解下列各题: 1)30sin lim x x x x ->- >> sym x; >> limit((x-sin(x))/x^3) ans = 1/6 2) (10)cos ,x y e x y =求 >> sym x; >> diff(exp(x)*cos(x),10) ans =

北理工数学实验作业

一. 1. 1/e 2. 3 3.1 4.e3 5. ∞ 6. 0 7.∞ 8.0 9.1/2 10.0 11.e2c12.不存在13. 1/12 Matlab实验过程: 1.1/exp(1) syms n; f=(1-1/n)^n; limit(f,n,inf) ans = 1/exp(1) 2.3 syms n; f=(n^3+3^n)^(1/n); limit(f,n,inf) ans = 3 3. 1 syms n; f=(1+sin(2*n))/(1-cos(4*n)); limit(f,n,pi/4) ans = 1 4.e^3 syms x; f=(1+cos(x))^(3*sec(x)); limit(f,x,pi/2) ans = exp(3) 5.inf syms x; f=(x^2)*exp(1/(x^2));

limit(f,x,0) ans = Inf 6.0 syms x; f=(x^2-2*x+1)/(x^3-x); limit(f,x,1) ans = 7.inf syms x; f=((2/pi)*atan(x))^x; limit(f,x,+inf) ans = Inf 8.0 syms x y; f=(1-cos(x^2+y^2))/((x^2+y^2)*exp(x^2+y^2)); limit(limit(f,x,0),y,0) ans = 9.1/2 syms x; f=(1-cos(x))/(x*sin(x)); limit(f,x,0) ans = 1/2 10.0 syms x;

f=atan(x)/(2*x); limit(f,x,inf) ans = 11.exp(2*c) syms c; f=sym('((x+c)/(x-c))^x'); limit(f,'x',inf) ans = exp(2*c) 12.极限不存在 syms x; f=cos(1/x); limit(f,x,0) ans = limit(cos(1/x), x = 0) 13.1/12 syms x; f=1/(x*log(x)^2)-1/(x-1)^2; limit(f,x,1) ans = 1/12 二.观察函数logbx,当b=1/2,1/3,1/4和b=2,3,4时函数的变化特点,总结logbx的图形特点。

工程数学作业(第五次)(满分100分)

工程数学作业(第五次)(满分100分) 统计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⒈设x x x n 12,,, 是来自正态总体N (,)μσ2 (μσ,2均未知)的样本,则( )是统计 量. A. x 1 B. x 1+μ C. x 12 2σ D. μx 1 ⒉设x x x 123,,是来自正态总体N (,)μσ2(μσ,2均未知)的样本,则统计量( )不 是μ的无偏估计. A. max{,,}x x x 123 B. 12 12()x x + C. 212x x - D. x x x 123-- 3.对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用的是( ). (A) U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 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统计量就是 . 2.参数估计的两种方法是 和 .常用的参数点估计有 和 两种方法. 3.比较估计量好坏的两个重要标准是 , . 4.设x x x n 12,,, 是来自正态总体N (,)μσ2(σ2已知)的样本值,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检验H H 0010:;:μμμμ=≠,需选取统计量 . 5.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α为 发生的概率. 6.当方差2σ已知时,检验0100μμμμ≠=:,:H H 所用的检验量是 。 7.若参数θ的估计量),,,(21n x x x ?满足 ,则),,,(21n x x x ?称为θ的无偏估计。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设对总体X 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值 4.5, 2.0, 1.0, 1.5, 3.5, 4.5, 6.5, 5.0, 3.5, 4.0 试分别计算样本均值x 和样本方差s 2. 2.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得到三个测量值: 3.00 2.85 3.15 若测量值X N ~(,)μσ2,试求μσ,2的最大似然估计值. 3.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x x x (;)(),, θθθ=+<

山东建筑大学数学实验期末作业matlab

数学实验 期 末 作 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1. 求函数x x y 2sin 3=的5阶导数。 2. 使用sparse 命令描述? ? ???? ? ? ??30001 020******* 01020 10003。 3. 求解边值问题 1)0(,0)0(,34,43==+-=+=g f g f dx dg g f dx df 。 4. 建立函数1 2sin )(3-=x x f x 的M-文件,并计算)2(f 和)10(f 。 5. 计算二重积分dy dx x y ??211 0][。 6. 已知数列满足2,11 01=+= +a ka a k k ,求5a ,并要求最后结果分别以小数点后两位和有理数这两种数据显示格式输出。

7.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请根据你的思路编程求解。 8. 绘制以下方程所表示的图形。 (1)x x y -=23 2 (2)y z cos =绕z 轴的旋转曲面 (3))40(,) 2sin(sin )]2cos(4[cos )]2cos(4[π<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的个人工资、薪金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计算办法为:在每个人的月收入中超过2000元以上的部分应该纳税,这部分收入称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实行分段累计税率,按下列税率表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等级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2 超过500元,不到2000元的部分10 3 超过2000元,不到5000元的部分15 4 超过5000元,不到20000元的部分20 5 超过20000元,不到40000元的部分25 6 超过40000元,不到60000元的部分30 7 超过60000元,不到80000元的部分35 8 超过80000元,不到100000元的部分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 若某人的工资是x元,试建立税款y与收入x之间的M-文件,并要求程序运行时可以告知操作者“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your wage”。

工程数学离线作业 (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工程数学》课程作业 姓名: 杜小勇 学 号: 715100202040 年级: 15秋 学习中心: 西溪直属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第一章 1.1计算下列各式: (2)(a-b i )3=a3-3a2bi+3a(bi)2-(bi)3=a3-3ab2+i(b3-3a2b) (3)i (i 1)(i 2) --解 i 1.2证明下列关于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1212()z z z z ±=± (2)1212()z z z z = (3)11222 ()(0)z z z z z =≠ 1.4将直线方程ax+by+c=0(a 2+b 2≠0)写成复数形式.[提示:记x+i y=z.] 1.5将圆周a(x 2+y 2)+bx+cy+d =0(a ≠0)写成复数形式(即用z 与z 来表示,其中z=x+iy ). 1.6求下列复数的模与辐角主值: (1 i 1.8将下列各复数写成三角表示式:

1.10解方程:z 3+1=0. 1.11指出下列不等式所确定的区域与闭区域,并指明它是有界的还是无界的?是单连通区域还是多连通区域? (1)2<|z|<3 (3)4π

matlab与数学实验大作业

《数学实验与MATLAB》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不同温度下PDLC薄膜的通透性 与驱动电压的具体关系式的研究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同学: 2014年 6月10日

一、问题引入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是将低分子液晶与预聚物Kuer UV65胶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经聚合反应,形成微米级的液晶微滴均匀地分散在高分子网络中,再利用液晶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获得具有电光响应特性的材料,它主要工作在散射态和透明态之间并具有一定的灰度。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是将液晶和聚合物结合得到的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膜材料。该膜材料能够通过驱动电压来控制其通透性,可以用来制作PDLC型液晶显示器等,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已知PDLC薄膜在相同光强度及驱动电压下,不用的温度对应于不同的通透性,不同温度下的阀值电压也不相同。为了尽量得到不同通透性的PDLC薄膜,有必要进行温度对PDLC薄膜的特性的影响的研究。现有不同温度下PDLC 薄膜透过率与驱动电压的一系列数据,试得出不同温度下PDLC薄膜通透性与驱动电压的具体关系式,使得可以迅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一定通透性对应的驱动电压。 二、问题分析 想要得到不同温度下PDLC薄膜通透性与驱动电压的具体关系式可以运用MATLAB多项式农合找出最佳函数式,而运用MATLAB多项式插值可以得出在不同温度下一定通透性所对应的驱动电压。 三、实验数据 选择10、20、30摄氏度三个不同温度,其他条件一致。

(1)、10摄氏度 实验程序: x=2:2:40; y=[5.2,5.4,5.8,6.4,7.2,8.2,9.4,10.8,12.2,14.0,16.6,22.0, 30.4,39.8,51.3,55.0,57.5,58.8,59.6,60.2]; p3=polyfit(x,y,3); p5=polyfit(x,y,5); p7=polyfit(x,y,7); disp('三次拟合函数'),f3=poly2str(p3,'x') disp('五次拟合函数'),f5=poly2str(p5,'x') disp('七次拟合函数'),f7=poly2str(p7,'x') x1=0:1:40; y3=polyval(p3,x1); y5=polyval(p5,x1); y7=polyval(p7,x1); plot(x,y,'rp',x1,y3,'--',x1,y5,'k-.',x1,y7); legend('拟合点','三次拟合','五次拟合','七次拟合') 实验结果:

数学实验 作业10

实验十三回归分析 电61 张俊翔2016010891 13.5 (1)首先对于所给数据,分别画出y关于三个因素x1、x2、x3的散点图如下:犯罪率y关于年收入低于5000美元家庭的百分比x1: 犯罪率y关于失业率x2:

犯罪率y关于人口总数x3: 由上图可以看出,y关于x1、x2应该有线性关系,而与x3无明显的相关性。 由此选取y关于x1、x2、x3的线性模型进行拟合。即 Y=β0+β1*x1+β2*x2+β3*x3 首先选取x1、x2作拟合,程序如下:

n=20; X=[ones(n,1),x1',x2']; [b,bint,r,rint,s]=regress(y',X); b,bint,s 三者比较可知,最好的模型是只选择x1、x2的情况,此时决定系数最大,剩余方差最小,而且不存在系数的置信区间包含零的情况。 β3的置信区间包含零点,说明x3对y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包含3个自变量的模型并没有比只含x1、x2的模型好。 因此选择最终模型是只含x1、x2的模型。 表达式为y=-34.0725+1.2239*x1+4.3989*x2

(3)对最终模型用rcoplot命令观察残差,可得下面的图形: 可见剩余方差和决定系数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此时的残差图如下:

这时不再有异常数据点,表达式为:y=-35.7095+1.6023*x1+3.3926*x2 13.10 首先假设风险偏好度对人寿保险额没有二次效应,两个自变量对人寿保险额也没有交互效应,来看已经确定的影响因素的系数: 由于已知经理的年均收入和人寿保险额之间存在着二次关系,而风险偏好度对人寿保险额有线性效应,因此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1^2 程序如下(数据输入略): n=18; xx1=x1.^2; xx2=x2.^2; xx=x1.*x2; X=[ones(n,1),x1',x2',xx1']; [b,bint,r,rint,s]=regress(y',X); b,bint,s rcoplot(r,rint)

数学实验作业汇总终审稿)

数学实验作业汇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产生一个5阶魔方矩阵M:M=magic(5) (2)将矩阵M的第3行4列元素赋值给变量t:t=M(3,4) (3)将由矩阵M第2,3,4行第2,5列构成的子矩阵赋给变N:N=M(2:4,2:3:5) (4)将由矩阵M的前3行赋给变量N:N=M(1:3,:) (5)将由矩阵M的后3列赋给变量N:N=M(:,end:-1:end-2) (6)提取M的主对角线元素,并以这些对角线元素构成对角矩阵N:N=diag(diag(M))或N=tril(triu(M)) (7)随机产生1000个100以内的整数赋值给变量t:t=round(rand(1,1000)*100) (8)随机产生100*5个100以内的实数赋值给变量M:M=rand(100,5)*100 (1)删除矩阵M的第7个元素M(7)=[] (2)将含有12个元素的向量t转换成3*4的矩阵:reshape(t,3,4) (3)产生和M同样大小的单位矩阵:eye(size(M)) (4)寻找向量t中非零元素的下标:find(t) (5)逆序显示向量t中的元素:t(end:-1:1) (6)显示向量t偶数位置上的元素:t(2:2:end) (7)利用find函数,将向量t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t(find(t<10&rem(t,1)==0))=0(8)不用find函数,将向量t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t(t<10&rem(t,1)==0)=0 (9)将向量t中的0元素用机器0(realmin)来代替:t(find(t=0))=realmin (10)将矩阵M中小于10的整数置为0:M(find(M<10)&rem(M,1)==0)=0

国开2020工程数学最新5次形考完整版

工程数学作业(一)答案(满分100分) 第2章 矩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⒈设a a a b b b c c c 1 23 1 231 23 2=,则a a a a b a b a b c c c 123 11 22 3312 3 232323---=(D ). A. 4 B. -4 C. 6 D. -6 ⒉若 0001000 02001001a a =,则a =(A ). A. 12 B. -1 C. -1 2 D. 1 ⒊乘积矩阵1124103521-??????-???? ? ?中元素c 23=(C ). A. 1 B. 7 C. 10 D. 8 ⒋设A B ,均为n 阶可逆矩阵,则下列运算关系正确的是( B ). A. A B A B +=+---1 1 1 B. ()AB BA --=11 C. () A B A B +=+---1 11 D. ()AB A B ---=111 ⒌设A B ,均为n 阶方阵,k >0且k ≠1,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D ). A. A B A B +=+ B. AB n A B = C. kA k A = D. -=-kA k A n () ⒍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若A 是正交矩阵,则A -1 也是正交矩阵 B. 若A B ,均为n 阶对称矩阵,则AB 也是对称矩阵 C. 若A B ,均为n 阶非零矩阵,则AB 也是非零矩阵 D. 若A B ,均为n 阶非零矩阵,则AB ≠0 ⒎矩阵1325??? ? ??的伴随矩阵为( C ). A. 1325--?????? B. --????? ?1325 C. 5321--?????? D. --???? ? ?5321 ⒏方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 A.A ≠0 B.A ≠0 C. A *≠0 D. A *>0 ⒐设A B C ,,均为n 阶可逆矩阵,则()ACB '=-1 (D ). A. () '---B A C 1 11 B. '--B C A 11 C. A C B ---'111() D. ()B C A ---'111

李萨如图模拟(Matlab大作业)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李萨如图模拟(Matlab大作业) 2011年11月8日

一、【实验目的】 运用数学知识与MATLAB相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辅助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任务】 一个质点沿 X轴和 Y轴的分运动都是简谐运动,分运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x=Acos ( w1t+beta ) , y=Acos(w2t+beta ) 。如果二者的频率有简单的整数比, 则相互垂直的简谐运动合成的运动将具有封闭的稳定的运动轨迹, 这种图称为李萨如图。 1,用matlab分别画出同一方向的传播波频率之比为2,3,4/5,1/2,1/3,5/4的图像(未合成)2,用matlab画出同一方向的传播波频率之比为2,3,4/5,1/2,1/3,5/4的合成图像 3,用matlab画出x轴方向和y轴方向传播波频率之比为2,3,4/5,1/2,1/3,5/4的合成图像。(李萨如图) 三、【实验分析及求解】 1,设两个波的振幅为1,他们的beta为pi/5,我们可以根据波的传播公式,y =Acos ( w1t+beta ) 分别画出两个波的传播图像。 2,设两个波的振幅为1,他们的beta为pi/5,我们可以根据波的传播公式,y =Acos ( w1t+beta ), 用matlab画出同一方向的传播波频率之比为2,3,4/5,1/2,1/3,5/4的合成图像。

3,设两个波的振幅为1,他们的beta为pi/5,我们可以根据波的传播公式,画出x轴方向和y 轴方向传播波频率之比为2,3,4/5,1/2,1/3,5/4的合成图像。(李萨如图)。

数学实验作业题目(赛车跑道)

数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赛车车道路况分析问题 小组成员: 填写日期 2012 年 4 月 20 日

一.问题概述 赛车道路况分析问题 现要举行一场山地自行车赛,为了了解环行赛道的路况,现对一选手比赛情况进行监测,该选手从A地出发向东到B,再经C、D回到A地(如下图)。现从选手出发开始计时,每隔15min观测其位置,所得相应各点坐标如下表(假设其体力是均衡分配的): 由D→C→B各点的位置坐标(单位:km) 假设:1. 车道几乎是在平原上,但有三种路况(根据平均速度(km/h)大致区分): 平整沙土路(v>30)、坑洼碎石路(10

2.估计车道的长度和所围区域的面积; 3.分析车道上相关路段的路面状况(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型标记出来); 4.对参加比赛选手提出合理建议. 二.问题分析 1.模拟比赛车道的曲线:因为赛道散点分布不规则,我们需要用光滑曲线来近似 模拟赛道。由于数据点较多,为了避免龙格现象,应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来对曲线进行模拟(spline命令)。全程曲线为环路,我们需要对上下两部分分别 模拟,设模拟出的曲线为P:。 2.把A到B点的曲线分成若干小段: 赛道的路程L:取dL=,对模拟出的整条曲线求线积分,即 所围区域的面积:用上下部分曲线的差值对求定积分,即 3.用样条插值法模拟出比赛车道曲线后,根据曲线分别计算出原数据中每两点 ()间的路程,即求线积分 由于每两点间时间间隔相同且已知(15min),故可求出每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易知即为的积分中值 将此速度近似作为两点间中点时刻的速度,然后再次采用样条插值法,模拟出全过程的图像。而根据求出的与之间的关系,再次采用样条插值法,即可模拟出全过程的图像 4. 由赛道曲线可求出赛道上任一点到点的路程

数学实验作业一

数学实验作业一 对以下问题,编写M文件: (1)用起泡法对10个数由小到大排序. 即将相邻两个数比较,将小的调到前头. 解: 代码如下: zuoye1 clear all;clc; a=[7 2 1 0 9 4 5 -3 8 6]; n=length(a); for ii=1:n-1 if a(ii+1)>=a(ii) t1=a(ii); a(ii)=a(ii+1); a(ii+1)=t1; end for jj=1:n-1 if a(jj+1)>=a(jj) t2=a(jj); a(jj)=a(jj+1); a(jj+1)=t2; end end end a 运行结果显示如下: a = 9 8 7 6 5 4 2 1 0 -3

(2)有一个 矩阵,编程求出其最大值及其所处的位置. 解: 代码如下:zuoye2.m clear; clc; a=[1 2 3 4 5 3 4 5 6 9 6 7 8 8 0 1 2 4 5 6] max=-1; flage1=0; flage2=0 for i=1:4 for j=1:5 if (a(i,j)>max) t=max; max=a(i ,j); a(i,j)=t; flage1=i; flage2=j ; end end end max flage1 flage2 运行结果显示如下: a = 1 2 3 4 5 3 4 5 6 9 6 7 8 8 0 1 2 4 5 6 flage2 = max = 45′

9 flage1 = 2 flage2 = 5 结果: (3)编程求∑=20 1 !n n 。 解: 代码如下:zuoye3.m clear; clc; sum=0; for i=2:11 sum=sum+gamma(i); end s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