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大变革的时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7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有三目:第一目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第二目是著名的都江堰。第三目是介绍了商鞅变法的情况,作为各国度的典型,课文主要是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来讲的。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同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新课标,我主要采取多媒体演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图片等资料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来创设历史情景,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并积极地进行讨论。师生平等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较多地运用比较法等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7.练习内容安排: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练一练: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活动与探究

目的:培养深长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并联系现实,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第11页动脑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第12页动脑筋:

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出示战国时代几次主要战争发生地的示意图),请学生简单讲述三次战争(特别是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及结果。然后设疑: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因为秦国能够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政治变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讲授新课

首先,通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具体表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使用图片展示、分析、比较、数据说明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木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而牛耕相对与人力来说学生容易理解的多,通过课后小男孩掌握牛的脾气这个故事来说明那时候人类已经可以支配牛为自己服务了。讲述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代变革的决定因素以后,再重点讲述秦国发展强大的两个关键因素:经济上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政治上任用商鞅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水利过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还在造福人类。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它的构造原理,可以通过录像展播或者图片展示等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说明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同时,通过李冰父子修堰的感人事迹和后人对他们的敬仰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在讲述“商鞅变法”这个内容的时候,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这样的过程讲解,来说明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三个主要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分析讲解等方式来说明这次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巩固小结

东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耕牛)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的国家。

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思维拓展让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他后来死与自己亲自制订的酷刑,他的死到底值不值?有什么启发?”教师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牺牲或者挫折有时候很难避免。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五、设计反思:1.设计中要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他们的功与过。特别是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变法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 (一)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中“立木为信”的故事,提出问题:商鞅为什么要发起变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出:战国时代是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先从生产发展讲起。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的内容,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普遍使用的哪些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时期,主要工具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夏、商、周三代是青铜时代,但在农具使用上仍以木、石为主, 西周时才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 【教师】: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本中P36页《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 【教师提问】:生产工具又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呢?比较一下以上众多材料的生产工具,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质量的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铁, 后者: 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聪明, 他们当时也选择了铁器来作为生产工具。图片中的铁器就是当时铁制农具的一部分。1950年,在河南辉县的一个魏国墓葬里,出土了铲、锄、犁、、斧、削等铁器多达93件;其中铁器达85%。这说明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非常普及。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为什么铁农具在当时能这么快推广呢? 【学生回答】: 答案一: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坚固、耐用,而且锋利。 答案二:还需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有那么多的铁。 答案三:大量铁的生产需要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技术上也必须提高而且推广。 【教师总结】:我把大家说的内容概况一下就是: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教师讲授】:除了生产工具出现变化外,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看一下,人们利用什么来帮忙拉犁耕田呢? 【学生回答】生:牛 【教师讲授】:对,人们找到憨厚老实的牛来帮忙耕田,也就是由人力耕作变为畜力耕作。我们可以从一些事件来看一下,比如说在春秋时期,人们常用牛来起名,如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的,还有一个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一个大夫姓牛,字子耕,那么通过这些个人名,说明在春秋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牛耕,而且可以知道牛耕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教师过度】:当铁器和牛耕出现之后,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名闻世界的都江堰工程。 2、著名的都江堰 【教师提问】:阅读课文回答,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学生回答】: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13分钟)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时期。 2、牛耕进一步推广时在()时期。 3、负责都江堰这一工程建造的是()国的()。

4、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 5、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国君是()。 6、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四、达标训练:(10分钟) 基础训练P15第一题 五、堂清检测: 默写自学提纲内容,要求全过。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备课人: 李继军使用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示标自学】: 1、展示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自主学习:(学生看课本,同时完成以下内容,教师巡视检查,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⑴、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期,广泛使用。⑵、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㈡、著名的都江堰: 时间:时期;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地点:江; 特点:闻名世界的__________工程 ㈢、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商鞅、; 目的:确立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⑴、政治上建立,加强中央集权;⑵、经济上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并奖励;⑶、军事上根据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____________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㈣、封建社会的形成: 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合作精讲】:(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讲解,简单的一笔带过,较难的细致讲解) 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哪些发明?分别是在何时出现和推广使用的?他们的使用有何意义?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哪一项?谁在什么地方主持兴建的?发挥了什么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大变革的时代

序号04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 : 秦海龙 审核人: 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10-8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能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法指导】 阅读浏览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自学讨论法:组内要相互讨论,各抒已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知识链接】 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课本“导入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农业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水利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三)商鞅变法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用: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活动一、谈谈铁农具和牛耕分别出现时期?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 活动二、都江堰工程时间、修建者、历史作用? 活动三、探究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历史作用如何? 【当堂测评】(个人展示)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 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课堂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P37、P39动脑筋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材解析)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课标要求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是了不起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学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 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状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第三界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者:余年荣 工作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中学 邮编:546103 电话: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大湾中学余年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习题精选五十七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习题精选五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战争频繁发生 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C、江南经济开发 D、诸子百家争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观察下图,能从图上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A、李冰组织民众修建 B、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C、战国后期修建,沿用至今 D、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消除了岷江水患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下图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人支流,灌溉农田 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B、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与长平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 C、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D、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秦朝时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课前延伸】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 D.秦穆公 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 B.晋C.楚 D.燕 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新课标 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教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导学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3、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 4、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三个子目的联系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将重难点勾画出来,并完成下列的填空题,如有疑问标在书上)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铁农具时期开始使用。到时,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开始使用。时期进一步推广。它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 次。 B、著名的都江堰是时期,在修建。功能是和。造福,使成都平原变成“”。 C、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以来,大量被开垦出来。 (2)一些奴隶主转化为,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成。 (3)战国时期,为了,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以秦的变法效果最显著。 2、内容: (1)国家承认,允许。 (2)奖励 (3)建立。 3、作用: (1)秦国的得到发展。 (2)军队增强。 (3)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各国变法的影响:逐步确立起来。和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形成了。 二、合作探究展示 1.讨论解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 2.选生表演本课导言“立木为信”的故事,师即兴提问: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 3. 出示问题组,学生抢答,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4.讨论39页动脑筋,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系统归纳: 五、巩固练习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 D.秦国 3.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大变革的时代》习题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农业上使用肥料 C.都江堰的兴修 D.铁器的广泛使用 2.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3.我国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 A.900年 B.1500年 C.18OO年 D.1900年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中,既是战国时诸侯国都城,又是新兴的封建城市的是() ①大梁②陶③邯郸④郢⑤宛⑥临淄⑦棠溪 A.①③ B.②⑥ C.④⑥ D.⑤⑦ 2.关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正确的评价是() A.是人民推翻奴隶主贵族的运动 B.是一次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 C.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D.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三、填空题: 1.战国时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奴隶主,成为______,为地主耕种田地的奴隶,成为_______。两个新兴的阶级产生了。 2.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_____的支持下开始变法。通过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______的封建国家。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五、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试对商鞅的做法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二、1.AC 2.CD 三、l.地主农民 2.356 秦孝公富强 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一项内容:奖励耕织。 五、①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②针对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势力。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鲁教版课后练习六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鲁教版课后练习六 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 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下哪几类人有奖励( ) ①认真读书的人②努力种田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战国时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 A、楚 B、秦 C、赵 D、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 【解析】:

2020秋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word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了解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霸战争的内容。部分学生知道商鞅,有的还能讲述商鞅改革的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了解春秋战国生产工具的进步和都江堰的修建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不好理解,需要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演讲”、表演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去,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要勇于战胜挫折,同时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本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利用ipad点击课件资源,观看微视频(00:06:21-00:09:20),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自主练习; 2.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在走动的过程中及时拍摄出现问题的学生或比较优秀的学生答案,及时记录,通过白板发送给每一位学生,进行对比,查出自己的问题 (00:21:41-00:23:40),然后和同伴交流。 3.在知识应用阶段,学生对于练习的结果书写到学案上,然后进行拍照上传给老师。老师收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知识点练习七十六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8课大变革的时代知识点练习七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华丽的皇宫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夏朝 B、秦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课后辅导练习二十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8课大变革的时代课后辅导练习二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春秋以来,贵族占有大量私田,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也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成为新兴的地主。”对此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这里的贵族应当是指奴隶主贵族 B、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排挤了商业 C、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D、新兴地主的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铁农具的使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图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B、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 C、实行的改革比较彻底 D、武器先进且为铁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体小农出现 B、铁器的使用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答案】:

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并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设计思路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 1、书籍:《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延边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并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设计思路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 1、书籍:《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延边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教版) 《〈中国历史〉新课标全解全析》(南方出版社) 2、网站:、 3、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 ☆板书构思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过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后,你是怎样看待春秋战国这个历史时期的?或者说,你认为春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